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注译析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7?6)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评析】“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

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评析】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6?11)

【注释】(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原文】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原文】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7?19)

【注释】

(1)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2)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评析】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原文】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14?28)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

【评析】作为君子,孔子认为其必需的品格有许多,这里他强调指出了其中的三个方面:仁、智、勇。在《子罕》篇第九当中,孔子也讲到以上这三个方面。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注释】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

【注释】(1)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原文】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2)。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3)犹犬羊之鞟。”(12?8)

【注释】

(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

(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评析】

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原文】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论语选读》课文解读与文言练习详解·君子之风

<课文理解>本章选择的几段论述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这些,对我们今天的个人修养、追求完美人格有借鉴意义。

<课文解读>

一、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孔子表达自己这一志向时并未用空洞的语言表态,而是用了具体的细节,写自己平常的饮食起居,特别用“曲肱而枕之”来写自己贫困简陋而自由随便的生活细节,尤给人以深刻印象。所以后世许多文人都特别欣赏,在诗文中引用。而“浮云”的比喻,则又形象表明了孔子的富贵金钱观,正当的富贵、金钱是人追求创造得来的,用不正当非法手段谋得的富贵、金钱是可耻的,而且终有被暴露、清算的一天,正如陈毅所写,对于非法钱财富贵“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红楼梦》中用“好了歌”来形象阐明金钱、富贵对人生来说犹如“过眼烟云”。李白也有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辛弃疾《水龙吟·瓢泉》:“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二、“鄙夫可与事君”章“其未得之也,患得之”一句,一般都解释为“患不得之”,但也有人认为“患得之”就是害怕得到的意思。如朱熹《论语精义》引吕氏曰:“惮于任事,故未得而患得;好利无厌,故既得患失。”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请联系实际作简要陈述。

朱熹注释本章引用胡氏之论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者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朱熹认为:“志于富贵者,即孔子所谓…鄙夫?也。”由于古文的简约,引起不同理解。对于“患得之”,从字面上看,是害怕得到它(功名富贵),这样理解又与整段话中写的“鄙夫”相矛盾,因此引出不同的说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成一家之言。

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见《韩非子•六反》)。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见《汉书·董仲舒传》)。试对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这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应该是要十分重视的。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走向两个极端,“极左”和“极右”,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不少商人、企业家中还很“吃香”,有的人昧着良心、不顾手段、甚至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不与此理论有关。

<文言练习>

四、“问”在古代和现代都有“不了解的事情请人解答”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问”可以带双宾语(如:“问你一个问题”,“你”是“问”的对象,是间接宾语;“一个问题”是“问”的内容,是直接宾语),也可以带其中一个宾语(如:“我问一个问题”,“我问你(呢)”)。找出一至六课的问字句,看看《论语》中问字的用法有什么规律,跟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然后回答下面问题。1、“使子路问津焉”的“焉”是什么意思?2、《论语》里“或问子产”(14·9)这句话,是“有人问子产说……”的意思,还是“有人问子产是怎样一个人”的意思,为什么?3、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论语》8·4),“问之”的说法和前面所归纳的“问”字用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课文中“问”的句子:子贡问政(12·7)、哀公问于有若曰(12·9)、季康之问政于孔子(12·19)、季康子问(2·20)、南宫适问于孔子曰(14·5)、颜渊问仁(12·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12·11)、宰我问(17·21)、门人问曰(4·15)问于桀溺(18·6)、子路问曰(18·7),子张问曰(15·42)等。

《论语》中使用“问”字句的规律是:问字后面的宾语有的完整,有的省略(或省略直接宾语,或省略间接宾语,或两者都省)。但前提是句子意思要让人明白,所省略的宾语或在前面交代,或在后面交代。如果句子或文章开头的问句,则一般齐全。这也是古汉语中宾语省略的一般规律。古汉语中宾语省略十分常见,只要前、后有所交代,人们能看出,即省略,以使表达简约。大多数的问句内容并不出现“问”字,如“曰:…伤人乎??不问马。”(10·17)、“晨门曰:…奚自??”(14·38)

以此看上面三句,第一句中的“焉”是个语气兼指代性质的助词,这里子路问的宾语中用“焉”指代询问的间接宾语,而“津”则是直接宾语。古汉语中常在问句中用“焉”,表达这样的双重作用。

第二句的省略是省略了间接宾语,而直接宾语又只有“子产”,因此引出两种不同理解。但联系全句内容,还是可以明白的。这段语录: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子产是郑国的贤相,所以孔子说他是个“惠人”(给人以恩惠的仁人),而问“子西”(楚国人),孔子用“他呀”、“他呀”的语气表示否定之意。从全句看,应该是问子产是怎样一个人。

第三句的“问”,是“探问”、“慰问”之意,与一般的询问不同,所以没有省略。

五、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许多人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章举荐这人,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把赵普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太祖这才醒悟过来,最终用了这人。

君子之风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注译析 【原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7?6) 【注释】 (1)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2)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评析】《礼记?学记》曾说:“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及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这个解释阐明了这里所谓的“游于艺”的意思。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评析】“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评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原文】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题(人教版 命题人:姜力强(宁远县实验中学)潘霞(永州柳子中学)谢仁芳(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审题人: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蒋笃家(双牌县教研室)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请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2 ~ 5题。(12分) 文段一: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造出来的……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倒变得不适实用了……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便是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文段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①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②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③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旁骛(wù)亵渎(zhí)秘决(jué)妄想(wàn) B.旁骛(wù)亵渎(xiè)秘诀(jué)妄想(wàng) C.旁鹜(wù)亵渎(xiè)秘决(jué)妄想(wàng) D.旁鹜(wù)亵渎(zhí)秘诀(jué)妄想(wàn) 3.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断章取义巧妙B.望文生义精妙 C.望文生义精巧D.断章取义精微

(完整word)七年级语文下《阅读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80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意,感情朗读并背诵。 2、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君子之风骨,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准备1:背背诗歌。《敕勒歌》《峨眉山月歌》《子夜吴歌》《秋浦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找规律,板书:歌。提醒:歌的笔画,生在笔记本上写一个“歌”字。 介绍汉乐府诗集,介绍以后将会学到的《长恨歌》《明日歌》等都是这种体裁的歌。 贴士: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2、出示课题——《登幽州台歌》,讲解幽州台,辨析“州”字。 比较“州”“洲” 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中国的别称是九州。如:冀州、衮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再如:兰州、杭州、广州。 洲珠江三角洲②大陆如:亚洲、欧洲等 3、读题。注意停顿——登/幽州台/歌

4、学生五分钟预习。 ①读准,检查。 ②读通,检查。 ③读熟,检查。背诵检查。 ④读会,借助注释。 指导点:念——惦记,常常想 指导点:古人、来者 【小贴士】 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后来有个智者郭隗 (kuí)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的。” 燕昭王采纳了郭隗的建议,拜郭隗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yǎn),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

2020年《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君之子,男性贵族,君在甲骨文是国君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样子,子是男性的尊称。君子的风范(形象)应该是怎样的?说说与君子有关的成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二、字词归纳 1. 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 2. 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 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 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 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何以文为(介词,用)三、课文解读(一)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

是孔子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找出并朗读相关的句子。 1、六艺兼修(7.6) 孔子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博采众长。 2、仁以为己任(15.9)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3、见利思义,重义轻利(4.1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讨论课文解读三)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先生说:“富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吾亦愿为。如不可求,还是从吾所好吧!”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

爱莲说练习习题答案!超全.docx

《爱莲说》浏览题13、用自己的言概括作者的花的高品。 1 、《》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答:正直、通达、庄重、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清高而美名。 的号。14. 文中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的构,我可以概括:一条索,即以索;两个陪,即答:通描写的形象,予以美好的品,而以花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 以草木之花的陪,以菊花和牡丹作的旁和反;三种型,即以写三身自好的品。 种花来写三种人:逸者、富者、君子。15. 第二段用了怎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 3、《》中用来比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之出答:、抒情。第一段描写“ ”的形象,第二段点明“ ”的含,揭示中心。 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16. 例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4、比君子通达事理,行方正,美名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益答:(1)反:同予者何人?( 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予菊, 清,亭亭植。花之逸者也。(4)比:之,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宜乎众矣。 5、比君子志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植,可而不可玩焉。1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人的品,、菊、牡丹各比怎的生活度?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答:比不慕免得,身自好的生活度;菊比逸的生活度;牡丹比慕 7、文中最能概括的高品的一句是:,花之君子者也。富的生活度。 8、作者描写花,什么要先写陶渊明菊,世人牡丹?写有什么作用? 1 8.作者把“ ”与“牡丹” ,其用意何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和反,表达自己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答:批判富追名逐利的世,表明自己身自好的品格。 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19.“ 之,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的思想感情? 9、本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 ,比君子不与世同流合,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但并不孤高自。但在我生活中常听到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看20.“牡丹之,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的思想感情? 待两种点的呢?答:作者追求力、追求富的庸俗世的鄙弃。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21.文章尾,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的思想感情? 使身的境也能独立不移。答:运用排比修辞,反句式;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不追求富的思想感情。 10、《》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情感,我称种写法:借物抒22.本文的索是什么? 情(托物言志)。答:以“ ” 一主感情索。 11、文中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3.作者不愿逸,也不莫富,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通描写的形象,予以美好的品,而以花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答:追求在的世,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身自好的品。24.从作者的美来看,种“君子” 具怎的品格? 12、“独”,“独菊”两个“独”字,表了他怎的生活度?答:鄙弃富,追求名利的世,身自好,保持气和高尚品。 答:表出他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度,同又相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25.在文中作者把“ ”作一种高品的象征。作者在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 明的生活度。的何在?(表达了作者怎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身自好的操。

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君子之风 教案2(1)

《君子之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常设计与安排: 1.释题 何为君子? 链接《论语》读本,《君子——人格圆满的理想人物》中第一段:君子就阶级的身份而言为“贵族”;李零《丧家狗》附录:君子为道德君子。 学生说说对“风”的理解 风范、风度、作风 君子之风谈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 2.课文内容 (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 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称为君子的人是全面均衡发展的人。 就高中生而言,你有什么启发? 做人与读书 B.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句式:介词宾语前置 义礼逊信,是君子德性中所需要的成分。 链接《论语》读本,P73,二(李零《丧家狗》);P74,南怀勤《论语别裁》, C.喻于义 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链接:《儒家的价值观》第三段。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的统一观。 D.杀生成仁 仁道是君子最重要的德性 E.不耻恶衣恶食 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为什么说“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君子既以德行为重,所以要轻视世间的物质生活;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F.不患得患失 鄙,庸俗浅薄的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G.仁、知、勇 延伸,仁者、知者;课本上的参考翻译,我倒赞同南怀瑾的。 (2)君子修养应该注意什么 A.箪食陋巷 回的生活条件如何?贫穷。 他如何对待?不忧,不改乐。 乐在什么?内在的道德修养。

孔子如何评价回的?有道德。 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评价孔子呢?是因为他在回的身上找到了他的影子。与孔子的哪一点很像?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饭,名作动;枕,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也是乐内在的道德修养。 于我如浮云,你读出什么? 孔子对坚持道义的信念非常坚定。 浮云有怎样的比喻义:一是喻福贵短暂,二是喻与富贵无关,三是喻富贵无足轻重。C.忘食、忘忧、忘老 把孔子对接受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的传神 有感情地朗读,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可敬又可爱的夫子形象。 三食三乐 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君子应该注意内在道德的修养而轻视外在物质的享受。 (3)君子要有怎样的外在风度 A.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B.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如何去达到这样的自我修养?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追求君子之风任重道远。 3.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体验。 4.背诵规定的章节。 5.布置作业。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 “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 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 三、成语积累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50篇(2003—2019)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9) 2019年 可可西里观天人 央广网西宁4月9日消息(记者章成霞刘泽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东经93.05度,北纬35.13度,海拔4612.2米。这是全球第二高海拔气象站一青海省五道梁气象站的坐标。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翻越连绵纵横的昆仑山脉,进入广表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五道梁气象站就在那里。五道梁地高天寒,气候多变,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左右,迄今没有建政,没有常住居民,公路两旁零星的饭馆和修车销也都随季节迁徙。 “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是流传在青藏线上的谚语。高原反应是五道梁给每位初来乍到者的“下马威”。 张国玲:11月9日。我俩一个皮卡车。车开得快.路也不好全是坑。我俩头“嘣~嘣~”。李路华:还冷得要命,皮卡车到处漏风,夜里零下三十多度。开了好长时间也看不见一个人,连个村子都没有。当时在西大濉吃的饭,也没电,吃了一碗面。 张国玲:没吃下,那会已经开始反应了,嘴皮已经青紫了。李路华:头疼得厉害。五道梁的土地是永冻层,气象站建在架空的水泥桩上,以免室内热量融化冻土造成房屋下沉坍塌。观测室在正北,观测场在正南。两亿多年前的沧海桑日造就了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通过大气环流影响着区域和全球的气候。1954 年,青藏公路通车。1956年10月1日,五道梁气象站投入工作。 五道梁,每三小时一次每天八次观测记录气象数据,在雄鹰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高原的气象资料每一天都在进行全球交换。李路华说:“每天都传,每个时次,每分钟都有新的。电不稳定网不稳定,就怕发报的时候断网断电。”张国玲也表示:“晚上做梦感觉报没发就特别着急,起来一看是做梦就放心了。” 新鲜蔬菜、水果是五道梁的奢侈品,萝卜、土豆、白菜是餐桌的老三样。水同样稀缺,得去五六十公里外的风火山凿冰取水。身材娇小的90后廿肅姑娘巩俐忘不了拉水的苦。 巩俐:冬天取水特别因难。就是凿冰。我们以前有个皮卡车,就是一个大桶提的那种。李路华:一桶水能用一个星期左右。 张国玲:洗完脸洗头,洗完头洗脚,洗完脚洗袜子刷鞋,以前的衣服穿得全都是油。缺氧,更是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五道梁,人缺氧.植被缺氧,就连发电机都得吸氧后才能启动。 李路华:尤其有了家庭,有时两三个月见不到一次,再好的感情也冲淡了。张国玲:最麻烦的就是孩子问题。 巩俐:大概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回去,她就叫我婶婶!我觉得特别愧疚。张国玲:那时候都舍不得生病。也不敢生病,因为没医院。尝过高原的苦,甜也变得简单纯粹。 李路华:山上的太阳也大,月亮也园电大。 张国玲:说什么几百年的大月亮哈的,我们那边基本上都能看上。 巩俐:那种彩色的云朵也经常能见到。冬天我们观测场外面就可以看到野生动物,野驴那:些的,有时候还看见小免子,也挺好的.四季轮回,在这儿并不明显。热闹和冷寂,却有明显的分水岭。每年七八月,五道梁迎来短暂的夏天,青藏线上车来车往,一扫漫长冬季低气压带来的压抑和苦闷。 张国玲:到夏天可开心了,像那些旅游车过来。男生们看到路边旅游的那些穿裙子的女生,,他们都激动得不行。山上的生日从来没有过完整的蛋糕,再漂亮的蛋糕到了五道梁也被颠簸得面目全非;也没有直播的春晚,总是要滞后一两天才能看到,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把这儿当成温暖的家。

《君子之风》阅读答案

君子之风英国有一句谚语:“行为美好品自高。”一个人“美貌”之动人不仅取决于他面容之姣好,同样,一个人“美德”之感人更须借重他行为之高尚。 1912年,当“泰坦尼克”号巨轮即将沉没的时刻,盖根海姆先生毅然把自己的救生衣送给了一位女乘客,而自己则系好白领带,穿上燕尾服,“像绅士一样”从容地面对死神。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于黑暗的海底,而他那“君子之风”却长存于人世之间。 1957年的一天,歌曲作者梅瑟接到了一封来自俄亥俄州的信,那是一位与梅瑟素昧平生的塞迪女士写来的。她在信中建议梅瑟写一首以“‘有一天你心碎的时候,我会来到你的身旁,为你消除心灵的创伤”为主旨的歌。五年之后,梅瑟果然写成了《与你同在》的歌。从此,《与你同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便一直署名为“梅瑟与塞迪”,版税也对半分。因为这一条建议,塞迪及其继承人已获得了至少10万美元的收益。在我看来,慷慨的梅瑟先生也不失“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其实,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即便看似寻常的谦逊、礼让;隐忍、宽谅,甚至只是一种善解人意,又何尝不是一种”“君子之风”呢!1.选文题为“君子之风”,文中对“君子之风”的含义作了较充分的阐述。从“这种高尚也决非仅存于生死名利之中”一句可以看出,第二段和第三段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角度阐述了“君子之风”。而从全文来看,对“君子之风”的含义概括准确完整的一项是()A.优美高雅的姿态 B.勇于牺牲的精神 C.慷慨大方的气度 D.各种美好的德行2.选文开篇以谚语引入,接着通过类比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末段中的“‘君子之风’存之于心,‘付之于行,美则在其中矣”一句,强化了中心论点,句中‘付”字与第一段中的“____________”一词相呼应,这句话语意强调的重点是() A.“君子之风” B.存之于心C.付之于行 D.美则在其中《君子之风》答案:1.生死、名利、D2.一个人“美德”之感人更须借重他行之高尚;借重;C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君子之风 [练习](完美整理版)

君子之风 [练习] 课件教案 0831 0717 : 君子之风[练习] 第一部分 一.“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请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二.字词归纳 1. 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女奚不曰 知者不惑 2. 找出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 不义而富且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耻恶衣恶食者 3. 分析文言特殊句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何以文为? 贤哉,回也! 未足与(之)议也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 4. 分析一词多义 道 志于道,据于德 夫子之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以 君子义以为质 有杀身以成仁 乐以忘忧 何以文为 三、阅读翻译下面句子,并写一则读后感 1、【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疏食,[饭] 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 即

【翻译】 2、【原文】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注释】 (1)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处:居住。 (3)知:音zhì,同智。 【翻译】 3、【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翻译】 【读后感】要求300字以上 第二部分 高考满分作文欣赏,请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简单的评论。 [一]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全国各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18 东城二模】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5.读名著有很多种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方法,由于读书方法的不同,你的阅读收获也会不同。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具体说说你读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收获。(2分) 答: 16.《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中不少论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现实意义。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句,谈谈你的认识。(3分) 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②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③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答案: 15. (2分) 答案示例: 我读《西游记》,先采用泛读法了解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后来采用精读法读了“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充分了解了孙悟空爱憎分明的特点。(具体答出两种方法与收获,各1分。) 16. (3分) 答案示例一:选择第①句,这句话是说用道德和礼制去引领约束百姓,百姓就会有廉耻之心,遵守规范。这样人人有荣辱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答案示例二:选择第②句,这句话是说假如每个人立志施行仁德,不会做坏事,这样每人都充满正能量,大家和谐相处,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答案示例三:选择第③句,这句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样会引导更多的人树立文明意识,提高公众文明素质。 (结合句意1分,联系现实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2018 西城二模】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从下面【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甲】右图是《卑鄙的圣人》一书的封面选图,你觉得图中曹操的形象设计合适吗?请结合《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6君子之风(学生版)

六、君子之风 班级:学号:姓名: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3.女奚不曰()4.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2.君子喻.于义()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在陋.巷,人不堪.其忧()5.智者乐.山,仁者乐水()6.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8.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9.饭.疏食()10.曲.肱而枕.之() 11.志士 ..仁人() 12.士不可以不弘毅 ..() 13.鄙夫 ..可与事君也与哉?() 14.发愤 ..忘食,乐以忘忧()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志于.道,据于.德()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3.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4.曲肱而.枕之()5.女奚.不曰()6.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7.子温而.①厉,威而.②不猛,恭而.③安()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 1.君子义以为质() 2.何以文为?() 3.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4.贤哉,回也() 5.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7.未足与议也() 出自本课的成语(请解释下列词语) 杀身成仁 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 箪食陋巷(箪食瓢饮) 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㈡温故知新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B.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C.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D.女奚不曰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君子喻.于义(比喻) B.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如果)一瓢饮,在陋.巷(狭窄) C.人不堪.其忧(忍受)君子质.而已矣(品质) D.鄙夫 ..可与事君也与哉(卑鄙的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义以为 ..忘食,乐以忘忧 ..质 B.发愤 C.士不可以不弘毅 .. D.鄙夫 ..可与事君也与哉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B.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C.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D.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贤哉,回也.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义以为质 B.何以文为 C.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D.何以伐为 【】7.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本章论述做君子的四项要求:“义”为主为内,“礼”、“逊”、“信”为辅为外。依礼行事,出言谦逊,恪守诚信,做到表里如一。 B.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本章深刻揭示了“鄙夫”的心理状态——患得患失。“鄙夫”“患得患失”,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至”。 C.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本章所述与孔子的“忧道不忧贫”的观念是一致的。“志于道”与“华衣美食”,在孔子的思想中绝对对立,孔子肯定“志于道”,否定追求“华衣美食”。 D.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章记载孔子的快乐观和财富观:孔子毕生追求快乐,能做到“贫而乐”,不反对追求富贵,但追求合“义”之富贵。 8.补充下面的名句。(3分) ⑴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⑵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 二、将下列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2分) ⑵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2分)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_____(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_____(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月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君子之风复习课(用)

复习课 复习要点: 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章。 2、掌握“游”、“喻”、“鄙”、“奚”、“乐”、“文”在文中的 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 法和意义。 3、理解并积累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发愤忘食、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等成语。 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5、理解本章节的内容: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与对后世的影响。 复习重点: 1、总结并掌握该课出现的文言知识。 2、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复习方法: 教师提示点拨,学生合作讨论,教师纠正归纳。 复习时间: 两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多种形式朗读本课,背诵重点章节。 二、提示重点字词含义。 游:广泛涉猎据:执守出:说出,谈论喻:懂得,明白 士:学习道艺的人,读书人患:担忧陋:狭窄 饭:吃愤:因困惑不能解除而感到憋闷乐:喜好 弘:广大质:本质纯真朴实文:修饰三、本课重要文言现象归类。 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与通欤 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通智 词类活用: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以…为耻饭疏食

吃饭 知者乐,仁者寿使…站得住曲肱而枕之把…当作枕头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侍奉 宾语前置: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信以成之 仁以为己任何以文为?孙以出之 主语后置: 贤哉,回也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状语后置: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君子喻于义 判断句: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定语后置: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省略句:未足与议也 四、总结并记住本文出现的成语。 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孔子的洒脱 阅读及答案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2分) 2.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4分) 3.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4分)

君子之风 作文素材

有蔺相如不与廉颇争列;有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两人的君子之举,造就了古往今来的美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毕加索对冒充他的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看到有伪造他的画时,最多只把伪造的签名涂掉。“我为什么要小题大作呢?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而且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而我也没吃什么亏。 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要找一位有贤能的人担任南阳县的县令,因此他找来大夫祁黄羊,想请他推荐适合的人选。没想到,他竟不计前嫌推举了自己的仇人解狐。 又有一次晋平公找一位勇敢善战的人担任军中统帅的职位,他知道之后,大力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闲言闲语。 不论对方与自己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是适合的人选,他都会大方推荐,而他推荐的人也都很称职,更是证明了祈黄羊的好眼光。后来孔子听说了,称赞祁黄羊推荐人才完全以一个人的才德为标准,而不管对方是与自己敌对交恶的人,或是有血缘之亲的儿子,的确称得上是公而忘私。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 曹操和关羽之间的君子之交。那正是出于对诺言的尊重,才有了英勇无比的千里走单骑,才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忧虑,才有了华容道上一抹决然而去的身影。又是出于对信念的尊重,才有了水淹七军的豪迈,才有了曹孟德胜利之后的痛哭与无奈。曹操与关羽,相互敬重与赏识,却身在乱世,不得不为敌。君子之交,悲哉,壮哉! 台静农与启功,一为时代骁将,一为清室嫡传;一为科班出身,一为私塾熏陶;秉性、相貌也一刚毅一柔韧、一方正宽坦一微圆舒展,未尽相同。但两人的志趣与为人之本,却大致一样:不看虚衔,只认实学;不媚世俗,只信真义;不屑功名,只好书艺,而且都深抱民主平等思想。 海涅的诗说:“善良的人,已为自己在人间找到了天堂。”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涌现的这批杰出的读书人,大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脊梁,他们一生坚持知识分子的民间职能,清湛似水,巍峨如山,平生那些不起眼的琐屑碎影,却无形地有着本色的力量,如蜡炬悠悠地烛照着,使人间变得温暖、光明;他们秉承中华文化传统的交友大道,以诚相交互无机心,彼此旨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他们欢乐同喜,忧患相救。是了无功利的君子之交。 这些公德私德堪称楷模的前辈,他们给予晚辈的言传身教是淡泊立身和对人类良心的认知,可是,在圣洁和崇高被金钱搅浑的、人文精神相对缺失的商品社会,我们还珍惜、珍重这样赤诚真挚的“仁人”和他们的精神财富吗? 金岳霖一生重情义。《回忆录》中,他写了林徽音,这个一生令他快乐和不快乐的女子,这个令他终生不娶的女子,内中也蕴含一个“义”字。但在笔下,他只轻描淡写地说:“最亲密的朋友梁思成、林徽音”,只浅述与这对夫妇的“亲密关系”。所谓“亲密”,主要是比邻而居,或者前后进而居。 据说,坦坦诚诚的林徽音曾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同时爱上两人”。梁思成自是痛苦到极,最后说:“你是自由的,如果选金岳霖,祝你们永远幸福。”这个林徽音,将这番话对金岳霖说了。金岳霖的答复竟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退出”而非“疏远”,三人就这么“亲密”下去,毫无芥蒂。

君子之风(教师版)

六、君子之风(教师版) 温州市龙湾中学王会升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 1、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 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与”通“欤”) 3、女奚不曰(“女”通“汝”) 4、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知”通“智”) 重要实词: 1、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志:追求;句:执守;游:广泛涉猎) 2、君子喻.于义(喻:懂得,明白) 3、志士仁人(志士:坚守节操道义的人) 4、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陋:狭窄,偏僻;堪:忍受) 5、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乐:喜好) 6、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质:本质纯真朴实;文:修饰) 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抱负远大,心胸开阔) 8、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鄙:庸俗浅薄) 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发愤: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 重要虚词: 1、志于.道,据于.德(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以:介词,把;介词,来) 3、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苟:表假设关系,假如,如果) 4、曲肱而.枕之(而:表顺接关系) 5、女奚.不曰(疑问副词:为什么) 6、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而( 7、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但是,但是,而且) 词类活用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形作意动,以…为耻) 2、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名作动,侍奉) 3、饭疏食(名作动,吃饭) 4、曲肱而枕之(名词使动用法,使···弯曲;名作意动,把…当作枕头)一词多义 1、道: 志于道,据于德(正道) 夫子自道也(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2、以: 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 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