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第2章 教案

合集下载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电子教案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一.古代教育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现代教育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三.未来教育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制订人制订日期修订人修订日期审定组审定日期(人)2017.2戴芳菁、王玲、肖玉玲《 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学5分:学时80:教专业专业小学育适用: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学习为小学教师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规律,形成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奠定良好基础;为后续相关教育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实践奠定专业理论基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二、与其他课程关系教学前程:童展导课儿发与育心理级后程续课:班管理三、课程教学目标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能够设计、组织、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能够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2.掌握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

3.了解小学教育各项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设计、组织与实施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4.掌握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5.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

素质目标:1.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富有责任感和爱心。

2.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3.养成依法从教的意识。

四、课程教学条件为保证教学效果,要求安排在带有多媒体展示台的教室上课。

五、课程教学内容序号单元主要内容教学要求学时1教育基本理论理论教学 1.教育的概念;2.教育、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的本质;4. 教育的功能;5.教育目的;6.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1.了解教育的产生、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掌握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3.了解教育目标体系,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4.掌握小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22实践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竞赛巩固、掌握理论知识22小学学校理论教学 1.学校与学制的内涵;2.小学学校文化的内涵与类型;3.小学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4.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的概念;5.小学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与配合。

小学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
4、备课主要应当从三个方面为上课做好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教学大纲,可以使教师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上把握所教学科,从而对备课的具体部分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意义和地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
4、近代以来,人们在对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教学组织形式。
5、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
1、从根本上说,教学方法的产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 )
2、同样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差别极为悬殊的教学效果。
( )
3、发现法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
4、探究—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的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 )
5、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6、复式教学中,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六年级合编在同一个班,更有利教学。( )
四、选择
1、班级授课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以( )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的理论。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凯洛夫 D、乌申斯基
8、了解学生应当是全面的,学生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小学教育学 黄济

小学教育学 黄济

《小学教育学》教案目录: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与小学教育第三章学校第四章学生第五章教师第六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第七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第八章课程第九章小学教学工作第十章课外活动说明一、《小学教育学》学科性质1、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专业必修课程及学位课程。

2、小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小学教育现象,揭示小学教育规律的科学。

3、小学教育学属于教育学科的范畴,相对于教育学一级学科而言,它是一门二级学科。

学好小学教育学,掌握小学教育规律,是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教学目的要求1、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师范生,传授给学生有关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基本原理,懂得教育规律;[理论素养]2、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知识于教育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实践能力]3、结合知识教学,对师范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受学生的思想以及研究教育的兴趣和能力。

[道德品质]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精神,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武装学生。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要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教育科学的新成就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

(2)要联系小学实际,充分反映现代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及其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质量要求。

3、实用性原则。

在传授给师范生有关教育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眼于教师素质的培养,重视训练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技巧,并加强教学中的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适度性原则。

从高师院校实际出发,照顾师范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论述教育理论时应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把难点适当分散。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等;2.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算术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加法与减法”,并简单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老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口算。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老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做例题让学生跟随计算。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几道练习题,加深理解。

三、小组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帮助解答练习题。

2.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其他组员进行讨论。

四、课堂检测(10分钟)1. 老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笔算。

2. 学生在算术练习册上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老师进行实时批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2. 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在家中练习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小学教育学》课件pptx文档全文预览

《小学教育学》课件pptx文档全文预览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 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 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途径
加强师德修养
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问题,给予关心和支持 。
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情感冲 突。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社会性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扩大, 逐渐从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 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价
值观。
提供社交机会
组Hale Waihona Puke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 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合作与分享 。
小学智育的内容与方法
智育内容
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等基础学科知识和技能。
智育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 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 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精神。
小学体育的内容与方法
体育内容
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基础知 识。
体育方法
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或校本研修 等活动培养科研兴趣;学习教 育科研方法掌握基本的科研技 能;结合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 究或案例研究等。
广泛阅读各类书籍报刊杂志拓 宽视野;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 会动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 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提 升个人气质修养等。
THANKS
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小学阶段的儿童身心 发展特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

基础课第二讲解教案

基础课第二讲解教案

基础课第二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基础课第二讲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

掌握基础课第二讲的重点内容,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相关概念。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基础课第二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

学生对基础课第二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基础课第二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与基础课第二讲相关的问题或案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

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形式,系统地介绍基础课第二讲的内容,包括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3. 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分享对基础课第二讲内容的理解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

4. 演练。

安排相关的练习题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和应用,加深对基础课第二讲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和困惑。

6. 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和巩固,加强对基础课第二讲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图表、实例等,直观地呈现基础课第二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基础课第二讲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课第二讲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参考模板(2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参考模板(2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学工作计划参考模板一、各章课时安排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4课时第2章有理数-23课时第3章整式的加减-14课时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17课时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8课时课题学习-4课时二、教学目标第一单元走进数学世界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3.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4.使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5.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第三单元整式的加减1.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3.通过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和求代数式的值,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和事物的特殊与一般性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4.了解代数式的值的概念,会求代数式的值.5.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6.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7.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8.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9.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10.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数的运算律在整式的加减中完全适用.通过将数的运算推广到整式的运算,在整式的运算中又不断运用数的运算,使学生感受到认识事物是一个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第四单元图形的初步认识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和展开图,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图形的引入做准备.2.通过观察、操作,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在此基础上了解点和线,并探索点和线的性质.3.正确理解两点间距离的含义.4.逐步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示方法.5.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6.理解角的两种定义,尤其是旋转定义.使学生明确角的本质特征.7.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8.学会用圆规和直尺准确地画出一条线段、一个角,使其分别等于已知线段与已知角.9.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认识对顶角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道德教育第二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道德教育第二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道德教育第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情景剧表演,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2.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

难点1. 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的尊重他人观点和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情景剧剧本。

3. 小组讨论话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引出尊重他人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表演一个关于尊重与不尊重他人的情景剧,并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以下话题进行小组讨论:1. 你觉得在校园里,尊重他人体现在哪些方面?2. 你觉得在家庭中,尊重他人体现在哪些方面?3. 你觉得在社会中,尊重他人体现在哪些方面?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并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的感悟,要求字数在200字左右。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PPT教案

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PPT教案
第34页/共69页
• “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道德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普遍地被认为 是人类的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第35页/共69页
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
卢梭(1712-1778) 《爱弥尔》(1762) 提出自然教育思想, 号召人们关心儿童、 尊重儿童,教育要适 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自 然过程,引发了教育 史上一场划时代的革 命。
1. 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 2. 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校的相对独立地位。
第48页/共69页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 代表人物: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杨贤江等。
第49页/共69页
基本观点:
1.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2. 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3. 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 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
第9页/共69页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1. 揭示教育规律 2. 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3.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10页/共69页
第二节 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二、教育学的创立 二、教育学的发展 四、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
第11页/共69页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
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教育学及其产生和发展
导言
• 教育认识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广义的教育认识与狭义的教育认识。广义的教育认识包括了人类所有的对教 育实践活动的反映形式;狭义的教育认识即科学的或理论的教育认识。本章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教育 认识史或教育学史。
第1页/共69页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演化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原则。

2. 掌握小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3. 理解小学教师的角色和素养要求。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小学教育的定义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2. 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原则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小学教育的实践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小学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理论和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小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教育学》教材2. 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小学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六、教学计划第1周: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第2周: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原则第3周:小学教育的目标第4周:小学教育的内容第5周:小学教育的方法第6周:小学教师的素养与角色第7周:小学教育实践案例分析七、教学活动1. 第1周:导入课程,讲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进行课堂讨论。

2. 第2周:讲解小学教育的任务和原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第3周:讲解小学教育的目标,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4. 第4周:讲解小学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

5. 第5周:讲解小学教育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6. 第6周:讲解小学教师的素养与角色,进行课堂讨论。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教育学》教材2. 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典型的小学教育实践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第2节教案

第2节教案

第2节教案本教案为第二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特定主题下的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具体内容:课程名称:XXX(课程名称)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特定主题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入(引发学生兴趣,与前一节课内容相关)1.呈现一个引人入胜的事例或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主题;2.小组讨论,分享学生对该主题的前期知识。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教师讲解及学生互动)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及学习目标,引领学生进入该主题;2.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基本概念和术语;3.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探究相关主题的相关问题,并记录下各组的发现。

三、实践与应用(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作业,根据刚才讨论的问题和概念,进行实践探索或案例分析;2.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总结与复习(整理知识要点)1.学生汇报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结果;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3.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

五、课堂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提升)1.通过小组讨论、作业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2.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一步学习。

以上是本节课教案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运用特定主题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希望学生能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并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

教育学教案【篇一:教育学教案】教育学教案第一章绪论主要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教育问题在教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理解教育学的任务3.了解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过程4.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5.懂得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就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总结教育经验,认识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师范院校教育学就是帮助教师或未来的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一)教育事实教育事实(亦称教育现象)具有广泛的含义:一方面,教育事实作为研究对象,说明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客观存在物,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而不是主观臆测的各种观念;另一方面,教育事实是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还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行为,这些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的教育事实部分。

(二)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时,教育问题便产生了。

比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了“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培育人”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讨论,于是就产生了“教育问题”。

当一个个的“教育问题”提出来,得到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教育科学研究便有了开端。

这些是教育学的使用价值所在。

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因为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不同的教育思想或流派。

教育学要重现对教育问题的研究。

(三)教育规律所谓规律,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熟悉小学教育学与小学教育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小学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小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 教育学的定义和内涵•谈及教育学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探究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方法。

2.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概述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及其发展现状。

•介绍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小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 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介绍小学教育的目标和基本任务。

•探究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实践要求。

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介绍小学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探究小学教育学的教师角色和学生主体性问题。

第三部分:小学教育学与小学教育实践的联系1. 小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探究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介绍小学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2. 小学教学组织和管理•介绍小学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探究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和评价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教育学的内涵、分支学科及其研究方法;•小学教育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难点:•小学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小学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实践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教师将以丰富的案例和细致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讨论环节,教师将以引导式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思考提出指导性建议;在案例分析环节,教师将以典型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小学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将采用定期考核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估方法。

在定期考核环节,教师将通过小测验和听课报告加以评估。

小测验旨在考查学生对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听课报告旨在考查学生将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在综合评价环节,教师将以讨论、辩论和策划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本学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获得感性认识和实验技能。
智力开发途径探讨
语言训练
数学训练
科学训练
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思维发展。
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 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 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
神和创新能力。
艺术训练
通过音乐、美术等方式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
创造力。
社会环境对孩子影响分析
01
02
03
社会文化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背 景会对孩子的价值观、思 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影 响。
社会经济
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收入 会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机 会和资源,进而影响其学 业成就和未来发展。
社会关系
孩子在与同龄人、长辈、 邻居等社会成员的交往中, 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交能 力和人际关系。
课程性质
《小学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 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 掌握小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技能。
课程内容
本课程涵盖小学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课程与 教学论、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小学教育的内
涵和外延。
课程地位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 《小学教育学》为后续的专业课 程和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方
认知过程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以具 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关系,但还需要借助 具体的事物和情境。
情感过程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而多变,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开始形成自 我意识,对自我和他人的评价更加敏感。
03
意志过程
小学生的意志力逐渐增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但仍需要得到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CONTENCT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 小学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 • 小学德育与美育实施策略 • 小学班级管理技巧与方法 •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素养提升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小学教育学概述
小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探讨小学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教育 对策。
感恩教育
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他人的付出 和劳动成果。
美育目标与内容
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艺术素养。
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精神世界。
美育目标与内容
01
02
03
艺术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美术 、舞蹈等艺术作品,提高 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创作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美术 、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 培养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
及时处理,公正严明
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按照班级规范进行公正严明的 惩处。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纪律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家校沟通技巧和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 学生在家的表现。
定期召开家长会
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和学校工作计划,听 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德育与美育实施途径和方法
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 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德育和 美育的力量。
案例教学法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 论,引导学生理解德育和 美育的原则和规范。
实践教学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 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05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

《小学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概念、任务和原则。

2. 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理解小学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和班级管理。

4. 认识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1. 小学教育的概念与任务1.1 小学教育的定义1.2 小学教育的任务2. 小学教育教学方法2.1 课堂教学方法2.2 实践活动方法2.3 评价方法3. 师生关系与班级管理3.1 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护3.2 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4. 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4.1 我国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与现状4.2 小学教育发展的趋势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兴趣。

2. 讲解:分别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讨论:组织学生就小学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和看法。

4. 实践:安排学生参观小学,观察和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现状。

5. 总结: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发言、作业等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小学教育学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小学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教育学》2. 课件:教师自制的教学课件3. 视频:关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视频资料4. 网络资源:相关的小学教育学论文和案例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综合理解能力。

6.2 教学活动内容:小组讨论:分配案例,让学生围绕小学教育中的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促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学习心得。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模拟小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对小学教育情境的感知和理解。

6.3 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七、教学策略与方法7.1 教学策略目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小学教育学教案

大学小学教育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认识到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

2. 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

2.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行为,提问:这些行为体现了尊重他人吗?为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尊重他人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活动体验1.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不尊重他人的场景,然后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尊重他人的方法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做到尊重他人的例子,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习惯。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精品课程
小学教育学
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小学教育特性教学器材
与工具
网络、视频展示仪教学时间共5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例如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等层次):
1.识记:教育文化,学制,小学阶段个体对文化的适应的四个方面,教育的一般特点,小学教育全体性的含义,小学教育全面性的含义。

2.了解:教育的主要矛盾及基本矛盾,小学教育的主要矛盾,小学学制的概况,小学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3.理解:当代小学教育的文化本性,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的表现,小学教育的全体性的表现,小学教育的全面性的表现,我国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困境及其对策。

4.应用: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提出并阐明“实现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体性和全面性”的条件和措施。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本章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对比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现象,感受小学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2.了解教育的文化本性以及小学教育的文化特征;
3.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
4.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5. 分析与建构我国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和把握小学教育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了解和认识小学教育的文化特性,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

教学过程设计(要求阐明对教学基本内容的展开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讨论、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欣赏一段影片:美国的小学教育与家长。

2.阅读一个案例:中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建构的比较——以课文《手棒空花盆的孩子》为例。

3.欣赏小品:美国的一堂阅读课以及中国版的一堂阅读课(事先已经布置学生排演了)
请思考:美国的小学教育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哪些方面的不同?是什么原因导
致这些差异的存在的?
二、新授
1.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要求每个同学在小组内都要发言。

(教师提示讨论技巧:小组讨论时,尽可能以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且注意做到层次分明,比如:在陈述理由时,可以适当采用第一,第二等增强表述的层次感,让听众听得更加清楚明白。

并且,注意打草稿,列提纲,从而保证表述的层次感与
逻辑性)。

2.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观点。

每位代表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一位同学汇报,本组的另一位同学板书。

与前面小组相同的看法,就不用再写。

3.在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分析整理得出:
小学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小学教育促进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又受文化发展的制约。

4.请每个小组思考并讨论:
就我们的生活经验以及通过观察、阅读等获取的信息来看,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说明小学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课外拓展:
1.山东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四、作业布置
请自学第二章,并撰写学习体会:小学教育的文化性格。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大家都深刻感受并体悟到了小学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本节课将在理论意义上对此主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二、新授
1.教育文化指什么?通过课件展示。

要理解教育的文化本性,首先要理解教育文化这一概念,它有广义、狭义和特义之分。

广义上,教育文化指所有具有学习和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包括学校教育文化、家庭教育文化和社会教育文化。

狭义上,教育文化指的是学校教育文化,专指发生在所有大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其他专门教育机构里的学校生活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文化又叫学校文化,在类型上包括课程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以及教职员文化等,在空间上包括校园文化、校舍文化和课堂文化等。

而在特殊意义上,教育文化指的是特定的学习精神和校园文化。

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教育文化就是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它使人成为有教养和终身发展的人。

特定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关涉学校里的精神文化,既特指校园里专有的语言、文学、艺术、理想和价值观等,也包括学校文化所孕育起来的尊师重教爱生育人的特有精神氛围等。

2.在此基础上,理解教育的文化本性。

“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文化世界的本体就是人的自为的生命存在。


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理解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就是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实践状态的人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而狭义的教育是专指学校教育,实质就是人们专门组织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的学生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者获得一定水平的知识经验,达到特定的预期教育结果,并被授予社会承认的专门
的资格证书。

3.更进一步,体会小学教育的文化特征到底有哪些呢?
请对比小学教育与一般教育的区别,理解和把握小学教育的文化特征:
时间上的限定与空间上的限定。

三、作业布置
想一想: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理解、把握和应用小学教育的文化特征?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请同学们汇报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谈一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如何理解、把握和应用小学教育的文化特征?
二、新授
1.观看影片片段:《地球上的星星》
2.小组讨论:
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教师提示讨论技巧:小组讨论时,尽可能以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求表述清楚,且要简单说明理由)。

3.小组汇报交流,师相机点评。

4.课件出示:
小学教育的基本矛盾:
(1)小学生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一致性;
(2)小学生的发展与文化发展的矛盾性。

5.小小辩论赛:
沉重的书包引发的思考:小学生是否应该布置家庭作业?
将所有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
小学生是否应该布置家庭作业(正方:小学生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反方:小学生不应该布置家庭作业)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教育部长,该如何处理为小学生减负的问题?
第四课时
一、导入
点名汇报并交流:假如你是教育部长,该如何处理为小学生减负的问题?
二、新授
事实上,在一个国家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政策的制定对小学教育及小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简单介绍我国小学学制的概况。

(见课件)
2.基于之前对小学教育文化特征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教育的一些基本
特点:
基础性——全体性——全面性。

3.邓小平同志曾经发表过这样一个言论:“计算机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请同学们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提示讨论技巧:小组讨论时,尽可能以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求表述清楚,且要简单说明理由)。

4.小组汇报交流,师相机点评。

5.关于全体性,请欣赏视频短片:《义务教育进入免费时代》
6.关于全面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全面性”的基本含义。

三、布置作业
请思考: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学生的偏科问题?
第五课时
一、导入
点名汇报并交流:作为未来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学生的偏科问题?
二、新授
今天的这堂课希望每位同学都展开大胆想象,把自己当成是我国新一代的教育部长,如此一来,我们面临的小学教育问题则是全国性的。

1.请分组讨论,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在均衡发展时会遭遇哪些困境?你有何对策?
(教师提示讨论技巧: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教育部领导小组,在讨论时,应尽可能将问题考虑得全面些,表达要清楚,且要简单说明理由)。

2.请各小组对自己的决策进行简单的介绍,要求举行简短的记者招待会。

三、布置作业
请思考并创作小短文:我国未来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丁炜.中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建构的比较——以课文《手棒空花盆的孩子》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11):52-56.
[2] 山东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感悟美国教育:齐鲁名师美国行[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