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即经济法是调整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是国家为了调整和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保护消费者权益等,这些原则对于经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制度,如市场准入制度、反垄断法、合同法等,这些制度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法律思维,即用法律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最后,经济法基础课程的学习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为他们今后的国际交往和国际合作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
综上所述,经济法基础课程是经济法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法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保障。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经济法》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549〕承担单位〔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18〕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是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有关经济法法律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岗位需要作为课程任务。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后续课程有经济学原理。
2.学习目标(1)总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经济法法律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与创新意识,熟悉经济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相关部门法,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总体教学目标。
(2)分类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有:经济活动中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部分内容。
能力目标:仲裁协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书、普通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的撰写;各类公司、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的办理;各类公司、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立与运作;起草公司章程;撰写合伙协议;能处理涉及公司、企业中常见的经济纠纷;常用合同的订立、审核;常见合同纠纷的处理;常见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担保纠纷的处理;票据的规范填写与常见票据纠纷的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经济纠纷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助精神;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充分认识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世界观;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经济法》课程标准编写人:裘斌审核人:*** 审定单位:财信系会计教研室编写日期: 2010年 6月1.课程性质和设计思路1-1课程性质:1-1-1课程的地位与作用面向会计专业开设的《经济法》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全面和较深入的了解、理解和掌握会计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支付结算法规,流转税、所得税、税收征收管理法规以及与财务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和要求,为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作用是:(1)满足会计专业培养对象的职业素质养成要求。
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旨在满足会计专业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
(2)满足会计职业资格考证的知识、能力要求。
《经济法》也是目前各类社会考试和选拔考试的重要考试科目。
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都将经济法作为考核内容。
只有学好这门课,学生才能应对各种考试选拔。
(3)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法》课程在高职会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与《经济学原理》、《税收筹划》、《审计实务》等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经济法》课程的建设情况,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1-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原理》,后续课程是《税收筹划》、《审计实务》等,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本课程处于重要地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程。
根据本专业相关的应职应岗能力的要求,本课程提供了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经济法规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今后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设计思路: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坚持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来设计《经济法》课程内容并组织教学,以完成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通过经济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合,强化技能训练,实现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会计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会计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经济法律法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会计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会计管理、支付结算、税款缴纳、劳动合同订立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出纳、税务、合同管理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反映最新法律法规,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会计人员应掌握的法律制度为主线,设置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主要税种相关法律制度等课程模块,将经济法相关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会计岗位所必备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会计工作基本规范,具备依法、规范从事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
1.掌握会计核算与监督、会计机构与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具备依据会计法处理事项的能力。
2.掌握汇票、本票、支票等支付结算方式的处理流程和相关规定,具备办理支付结算的能力。
3.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理解其缴纳的法律规定,具备税务申报、税款缴纳的能力。
3.《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经济法》是财会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根据人才的培养方向,对教材进行整合和开发后形成了两个项目:(一)确定教学目标,针对口升学根据教学大纲和历界高考试题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参加高考的学生顺利考入高等院校,更深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二)基于本专业在工作岗位中的需要,即学完后“能做什么”,而不是过去的“知道什么,了解什么”。
在教学项目中具体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以实施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前接政治、法律基础等课程,后续课程为税收实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等,在学科的连续性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课程依据:首先,确定教学目标,针对口升学,根据教学大纲和历界高考试题制定教学计划,保证参加高考的学生顺利考入高等院校,更深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其次,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教育理念,确立让学生“学会创意、学会创造、学会创业”的“现代教学观”。
培养学生: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在行业内专家对经管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开设的。
课程内容选择标准:课程设置以市场主体法和市场管理法为主线,根据中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开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经济活动中所需的经济法律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项目设计思路:每个项目的学习通过典型案例为载体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
理论为主课可基本保持学科体系,提倡以应用为目的,以素质培养为目的,选取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课程内相适应的生活事件等,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经济法基础》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经济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税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金融法、竞争法等主题,覆盖了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法律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运用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提高其在财经领域的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了解经济法的体系和历史发展。
2、理解并运用合同法、公司法、税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金融法、竞争法等经济法律制度。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经济法的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促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和未来的专业人士。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经济法的定义和性质2、经济法的历史和发展3、经济法的体系和分类第二章:合同法1、合同法的概念和原则2、合同的种类和形式3、合同的成立、效力和履行4、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5、合同违约责任第三章:公司法1、公司法的概念和原则2、公司的种类和设立条件3、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4、公司的财务和会计制度5、公司的合并、分立和解散第四章:税法1、税法的概念和原则2、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3、其他主要税种的征收和管理4、税收优惠和税收筹划第五章:知识产权法1、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原则2、专利法:专利的申请、保护和管理3、商标法:商标的注册、保护和管理4、著作权法:著作权的保护和管理5、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第六章:劳动法1、劳动法的概念和原则2、劳动合同的种类和形式3、工资、工时、休息和休假制度4、劳动安全卫生和职业培训制度5、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6、劳动法的特殊制度: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等。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经济法》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原则和制度,掌握经济法的基本规则和实际应用。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经济法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理解并应用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有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础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济法是职业基本能力课程,本课程论述了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对比现行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二)课程定位修课开设,法律知识更显重要,愈重要的作用。
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原则、地位和作用;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确立和保护;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集体所有制企业法、私营企业法和企业破产法);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标法、专利法)等;除此之外,还简要介绍了一些包括代理、时效、财产所有权等内容的相关法律知识,以及财政税收法律;金融法律制度;计划统计法律制度;会计审计法律制度以及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
(二)职业技能目标:●能执行经济法律的各项规定●能识别、确认各种经济组织的有关经济法律业务的基本情况●能对基本的经济法律案例进行分析●能够熟悉各种公司的相关规定●能够分析各种企业的具体规定●理解并应用企业破产的申请、受理、破产宣告与清算、重整与和解●能够熟悉订立合同所有细节,以及违反合同法规定的责任●能够理解并应用担保的类型、担保的具体步骤●了解工业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熟悉各种银行法●理解并应用狭义证券发行、交易、收购具体规定,并对相关证券机构有所了解(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经济法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资料,进行讲授、演示,并按照设计活动的内容展开教学。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培养学生依法从事经济活动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济法概述、市场主体法、知识产权法、财税法、劳动法等。
2. 实践操作技能:包括合同签订与履行、纠纷解决方式、法律文书写作等。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法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相关知识和制度。
2.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考核: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本课程的专业教材,提供电子版教材方便学生查阅。
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扩展知识面。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等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 实践教学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课程实施建议1.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掌握经济法知识。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
3. 鼓励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经济法基础》-中职技工院校课程标准
《经济法基础》课程标准(本课程采用理论课教学模式)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技工学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述与会计工作有直接联系的会计、税收、金融方面的法律制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法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法律制度,做到知法、守法,并且能够在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法律制度。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基础第二节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第三节法律责任「基本要求」(一)掌握法、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二)掌握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三)掌握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四)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五)了解法的本质、特征、形式和分类、法律体系与经济法律关系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第一节会计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会计核算与监督第三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四节会计职业道德第五节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基本要求」(一)掌握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概念、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二)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年度、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财产清查、会计档案等法律规定(三)掌握单位负责人概念、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工作交接等内容(四)熟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权限、代理记账、总会计师、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有关规定(五)熟悉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会计监督和社会会计监督(六)熟悉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第三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第二节银行结算账户第三节票据第四节银行卡第五节网上支付第六节结算方式和其他支付工具第七节结算纪律与法律责任「基本要求」(一)掌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的有关内容(二)掌握银行卡账户的使用、银行卡交易规定、银行卡计息和收费的有关规定(三)掌握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国内信用证的有关内容(四)掌握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变更和撤销(五)掌握支付结算的概念、办理支付结算的基本要求(六)熟悉国内信用证的有关规定;银行结算账户的概念和种类(七)熟悉票据的概念和种类、票据当事人、票据权利与责任、票据行为、票据签章、票据记载事项、票据丧失及补救的有关内容(八)熟悉银行卡的概念和分类第四章增值税、消费税法律制度第一节增值税法律制度第二节消费税法律制度第三节营业税法律制度第四节关税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增值税征收范围、增值税纳税人;掌握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掌握消费税纳税人、消费税征收范围;掌握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三)掌握营业税纳税人、营业税扣缴义务人、营业税征收范围;掌握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四)熟悉关税纳税人、征收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中华会计网校整理(五)熟悉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规定(六)熟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七)了解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了解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第五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二节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二)掌握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三)熟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有关规定第六章其它税收法律制度第一节房产税法律制度第二节车船税法律制度第三节印花税法律制度第四节契税法律制度第五节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第六节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律制度第七节车辆购置税法律制度第八节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第九节资源税法律制度「基本要求」(一)掌握房产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掌握印花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三)熟悉车船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四)熟悉契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五)熟悉资源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六)熟悉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七)熟悉车辆购置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八)熟悉土地增值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九)熟悉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征税范围、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概述第二节税务管理第三节税款征收第四节税务检查第五节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基本要求」(一)掌握税务登记、账薄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的有关规定(二)掌握税款征收方式、税款征收措施的有关规定(三)熟悉税务检查的规定、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四)熟悉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五)了解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第一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二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四、学时分配建议五、说明1、教材选用: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的《经济法基础》,是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专门用于考生备考初级会计师职称的教材。
经济法课程标准-精品
《经济法》课程标准学时数:64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内容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毕业以后的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加强对我国现行的主要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具有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熟悉经济活动范围内涉及法律问题的解决程序和有关办法,为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做一个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管理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特征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掌握宏观调控法律规范、市场秩序法律规范、社会保障法律规范。
掌握和经济工作密切相关的民商法范畴的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保险法、票据法等。
能够用以上所学实体法律规范分析、处理社会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教学重点、难点第一章经济法概述(8学时)(一)教学内容:(2学时)L2经济法概述(2学时)1.2经济法律关系(2学时)1.3经济法律行为(2学时)(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渊源。
要求学生在本章的学习中理解对经济法基本概念, 掌握有关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和经济法律关系的相关内容。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经济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L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2.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3.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难点:1.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涵义4.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5.诉讼时效;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第二章公司法(8学时)(一)教学内容:2.1公司法概述(1\)/\7 \7 \7 \7 \7 时时时时时时学学学学学学2.2有限责任公司(22.3股份有限公司(22.4公司的合并、分立、增资、减资(12.5公司的解散和清算(12.6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1(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公司的概念、特征;熟悉公司的分类;了解公司的历史沿革。
经济法课程标准2022
经济法课程标准2022《经济法》课程标准课时数:48开设学期:第四学期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经管类各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学基础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经济法》是一门为高等职业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课程项目和案例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并应用经济法理论解决经济管理、经济贸易活动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
该课程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
总课时数为48学时,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及典型案例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从而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引发学习兴趣,训练法律思维能力。
本课程中以认识经济法和相关概念出发,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制度;然后以虚拟公司的设立与运作为主线,要求学生边学边做,教师边教边总结评价,掌握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仲裁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制度。
该课程建议为3学分,总学时为48学时。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活动和案例教学,掌握市场主体法(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市场行为法(合同法、担保法、工业产权法)、市场秩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理知识。
2.能力目标:(1)能分析经济案例中的各种经济法律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分析不同的法律结果,明确法律责任。
(2)能根据经济法律的规定解释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法律规定不吻合的现象。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经济法》是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
学习经济法,特别要注重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案例分析能力。
这门课程提供了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知识,也为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经济法基本原理为导向、着重以七种具体法律体系为主线、以基本原理为基础、以案例分析为依托。
在阐述经济法相关法系特征原理的基础上,以原理为依托,能进行简单相关案例分析。
通过学习,一是使学生掌握经济法规的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大专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
二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具体内容分为9章: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公司法第三章市场秩序管理法第四章合同法第五章工业产权法第六章税法第七章会计法第八章劳动法第九章经济纠纷的仲裁与诉讼本课程3学分。
学时分配如下:二、课程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了解经济法相关的其他法律体系原理及基本理论(二)技能教学目标能联系经济法相关理论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
(三)素质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的职业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使学生具有依法办事的意识。
4、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廉洁自律的会计品格,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三、内容标准(一)总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
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理解经济法律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方法:讲练法,讨论法扩展知识点:中外法律的发展起源,提高学生兴趣。
(二)公司法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司的概念及分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其设立条件及设立程序;掌握公司合并分立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法》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定位《经济法》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经济法》这门课程,以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普遍适用的法律规则为内容,含盖了经济法、民商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相关的法律与从事实际经济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法是作为经济管理类的基础课来设置的,是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经济法的主体和行为,以作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
这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非法律专业的高职生,是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校选课。
课程中主要包括法律关系、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法、合同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破产法等内容,以及与理论教学像配套的案例分析,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法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调整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法律问题。
基于我国经济立法的实际发展状况,本课程以经济法原理的理解为重点,阐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财产权法律制度;以公司法律制度为核心,阐述我国各类企业法律制度;以合同法律制度为重点,阐述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市场调控与监督法律制度方面,主要阐述税收法律制度和产品质量等技术监督法律制度;在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方面,则是在阐述解决经济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
本课程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全面展开,以达到最好教学效果。
经济法是一门与社会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科学。
学习经济法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梳理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要求自己懂法守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经济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并可以运用经济法的知识维护个人权益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经济法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本课程充分考虑高职学院"理论够用、着重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上侧重应用性的法律法规;教学方式上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大量多媒体教学,开辟网上课堂,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尤其是开发运用了经管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公司注册登记、企业纳税申报等实训课件;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讲授外,还辅以大量案例分析和讨论。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习的过程接触经济案件,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总标准(见表1)表1 课程总标准三、学习情境(章、节)标准(见表2)表2 学习情境1:经济法基础篇学习情境2:经济主体法律篇(公司法、企业法、破产法)篇学习情境3: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篇学习情境4: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权益保护法篇学习情境5:经济调控法律(金融法银行法)篇学习情境6:经济保障法律(劳动法)篇四、教学实施建议和要求(一)教材选用或编写要求1.使用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王颖著的《经济法基础》,是西宛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是一本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
本教材立足于职业岗位对经济法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需要,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动态和高职高专的特点,针对高职高专的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要求,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本位,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重点阐述我国经济法体系中与职业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
选取教材注重的特点:(1)以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为导向,充分体现高职高专的特点;(2)注重内容使用与更新,尽可能增加实用知识与技能内容;(3)教材中案例的设计,内容要更贴近实际生活。
2.参考教材(1)吕勇.经济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5.(2)李海波.刘学华.经济法基础.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07.(3)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经济法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4) 刘俊海.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07.(5)崔建远.合同法(最新版).法律出版社,2007.07.(6)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4.(7)王欣新.破产法(最新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9.(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1.教学建议(1)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作为基础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课堂教学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
多年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论年龄、职称、学历,均要讲好每一堂课,特别是对教学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更要倾注精力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2)案例分析与讨论为辅助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话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3)模拟演练为诱导在课堂中采用模拟演练的形式让学生当各种社会角色,思考各角色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采用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法律问题。
(4)实训实习为动力精心设计实训项目,以专题调查和访谈等形式组织学生到市场中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经济法的问题;在独立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成为学生们学习经济法知识的内在动力。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教学应注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资料,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设计情景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观摩,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法院或者是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感受现实的问题,诱导学生对经济法产生学习兴趣。
(3)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来影响学生。
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4)走向社会化教学,加强校内各学科的横向联系与合作,强化学生的背景知识。
(5)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品质。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1)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学生主动获取式教学系统和教学方法体系。
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训练、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实习见习、法律课堂、督促自学、全程考核等手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体系。
(2)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课程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完成了电子教案和教学辅助课件,严格按照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原则,注重教学的生动性,实验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强化引进互动式课堂教学,将平时讨论、课堂争辩、课堂外写作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环节。
经过逐步探索,本课程已逐渐由原来以教师为主的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的和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方法由单纯的讲解式向多元化发展,启发式、自学+重点讲解和答疑、案例教学、小型报告会、辩论赛、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激发学生、教师的双向信息交流,教与学互动,相得益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以及查阅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书面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要坚持以企业、以过去的、现实的经济法事件为教学案例,为经济法理论提供解释依据。
任课教师选择一些案例,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要求与经济法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如可以网络合同为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分析网络订立合同的注意细节,说明计算机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可尝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法”,在系统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可在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提问题,其形式有如专家、学者讲座后回答专业人士提问的形式。
采取开放式、启发式教学。
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可大量开展对话式、讨论式的教学,训练学生的抽象思辩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规范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民主的学术风气、规范的表达习惯。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和当时社会上的热点经济问题以及课程相关内容选择讨论题,任课教师自己决定。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布置学生联系现实中的社会经济法律问题课前与课后讨论。
例如在讲解了某一理论后,要求学生结合我国当前现实经济法制定、调整等问题,课外收集信息、数据、案例,围绕老师给定的思考题进行课前与课外讨论,老师在课前进行解答。
通过实践教学,既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经济法理论进一步理解。
(三)考核评价要求1.评价理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评价理念主要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考核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思路。
2.评价体制(1)评价原则考核与评价的原则是用案例检验理论,用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知识的导引,考核与评价侧重两者并重的考核与管理。
(2)评价途径评价途径有:一是平时测验的开展;二是作业案例的检查;三是模拟与实践的讨论;四是期末考试。
(3)评价标准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时间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东西,以能否完成项目任务胜任岗位给予评定。
(4)评价方法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社会实践以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占30%,期末占70%。
同时,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考核,对待学习和应用上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1.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
本课程考核含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发言情况、课外调研、阶段测试、课后小组讨论作业、参观实习报告、小组项目作业。
这些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一并计入考核成绩中。
占总成绩的30%。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试为标准化题型。
2.考核比例及要求:(1)平时成绩占30%。
主要包括对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计分;(2)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期末考试为标准化题型进行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