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犯罪预防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预防犯罪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预防犯罪的方法与策略。
正文内容:1. 社区教育1.1 加强社区教育的重要性社区教育是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可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区教育应该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核心内容。
1.2 建立社区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体系是预防犯罪的基础。
这包括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等。
同时,要加强与学校、家庭的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1.3 加强社区教育的途径为了提高社区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组织法治讲座、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吸引居民的参与,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2. 社会治安防控2.1 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是预防犯罪的基础保障。
包括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加强街道照明、提高小区门禁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犯罪行为。
2.2 加强社会巡逻与守望相助社会巡逻与守望相助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安防控方式。
通过组织志愿者巡逻、设立社区警务室等方式,可以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提高犯罪的防范能力。
2.3 加强社会治安宣传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是提高居民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社区广播等方式,向居民普及防范犯罪的知识和技巧,提醒他们警惕犯罪行为。
3. 教育青少年3.1 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发人群,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组织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2 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是预防犯罪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让青少年感受社会的温暖和责任,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3.3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为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匡助人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提供一些社区层面的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一、个人安全防范1.1 加强个人意识和警觉性- 了解犯罪类型和犯罪高发地区,增加对潜在威胁的认识。
- 始终保持警觉,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犯罪份子的目标。
- 学会观察和记忆,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 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如如何摆脱袭击者的控制、如何呼救等。
- 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身器使用方法,如防狼喷雾、防身笔等。
- 参加一些自我防卫课程,提升自己的防卫能力。
1.3 保持良好的家庭安全习惯- 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增加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 定期检查门窗的锁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 不要随意开放家庭信息,避免成为犯罪份子盯上的目标。
二、社区安全管理2.1 加强社区安全意识- 组织社区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建立社区巡逻队伍,加强社区的警示和巡逻工作。
- 设立社区安全热线,提供居民报警和求助的渠道。
2.2 加强社区监控体系- 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社区的公共区域和重要地点,提供犯罪发生时的证据。
- 加强对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社区监控中心,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加强社区警务合作- 建立社区警务志愿者队伍,与警方合作,加强社区巡逻和信息交流。
- 组织社区安全会议,定期与警方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预防犯罪的措施。
- 加强社区与警方的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活动。
三、教育宣传与培训3.1 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宣传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预防犯罪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公众传达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技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法(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预防和治理第三章 案件办理第四章 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第五章 国家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第六章 国际合作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八章 法律责任第九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惩治有组织犯罪,加强和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有组织犯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恶势力组织实施的犯罪。
本法所称恶势力组织,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领域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群众,扰乱社会秩序、经济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但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组织。
境外的黑社会组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实施犯罪,以及在境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 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手段,建立健全反有组织犯罪工作机制和有组织犯罪预防治理体系。
第四条 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合,坚持与反腐败相结合,坚持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第五条 反有组织犯罪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 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根据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依法做好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有关部门应当动员、依靠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9年6月28日(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二)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第五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第八章 警惕盗抢 加强防范——维护大学生财产及人身安全

案例精选
某高职院校女生王某结识了一位在学校附近打工的老乡李某,李某 多次提出要与王某发生性关系都遭到拒绝。一次,李某带王某参 加老乡聚会,大家频频向两人敬酒,王某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趣, 只得勉强应酬,结果醉得一塌糊涂。于是,早想对王某图谋不轨 的李某将其带到自己的屋内,强行与其发生了性关系,之后逃之 夭夭。留给王某的只有伤心的回忆和惨痛的教训。 分析 王某不应该轻信老乡李某。在李某第一次提出要与其发生性关系时 ,王某就应该认识到李某的真面目而与他断绝联系,更不应该在 与李某相处的时候饮酒,给李某可乘之机。此案例也给女大学生 一个警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应饮酒过量。
第五节 防传销
一、传销的特点 二、大学生与防传销的方法
小贴士
被困传销组织时的自救技巧: (1) 记住地址,伺机报警; (2) 在外出上课学习的途中逃离; (3) 装病,寻求外出逃离的机会; (4) 从窗户扔纸条求救; (5) 骗取信任,寻机逃离。
参加防止传销进校园专题报告会
综合案例解析——“响一声电话”的 话费诈骗
案例精选
某校2007级学生郑某,在乘火车回学校途中与同座人员闲聊,聊至兴处, 该陌生人向郑某索取通讯方式以示友好,郑某当时为表诚意便将家中弟 弟电话告知。该陌生人在途中下车后,随即给郑某弟弟打电话,骗说郑 某途中被劫,并遭打导致后脑部中伤,现在在某医院治疗,需要紧急做 手术,并自称是该院院长。由于 郑某家偏远,家人不能及时赶到,该陌生人要求郑某家人电汇两万元到他 提供的账号。郑某家人心急如焚,于是向该陌生人的账号电汇近万元, 随后向学校询问情况。学校老师随即和郑某家人提到的某医院联系,却 被该医院有关同志告知并无此事,并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几次了,肯定 是骗局。事后,郑某家人发现电汇给陌生人的钱已被提走。郑某16日回 校后,方知自己被热情陌生人诈骗。 分析 本案例中,诈骗分子在火车上主动向大学生表示友好,骗取其信任,并利 用这种信任骗取了郑某家人的钱财。大学生不应轻易信任陌生人,应当 对其有一定的警戒心理。
犯罪预防教案

犯罪预防教案在学校和社会中,犯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预防犯罪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犯罪预防的教案,从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来进行阐述。
一、学校层面的犯罪预防措施1.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组织各类道德讲座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尊重,以及对他人权益的关爱。
2. 实施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各类犯罪案例,让他们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举办模拟法庭和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他们对正义的追求。
3.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的监控和巡逻,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安全。
同时,建立智能化的访客管理系统,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并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二、家庭层面的犯罪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可以通过讲解法律法规、观看相关电视剧或者与孩子讨论社会犯罪案例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3. 控制娱乐活动时间家庭应合理控制孩子的娱乐活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剧等虚拟世界。
适当的娱乐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但过度娱乐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增加违法犯罪的风险。
4. 关注孩子的社交圈子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鼓励他们和正面的朋友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号公布自"###年""月"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第二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第三条!综合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四条!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二(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第五条!教育"矫治和对策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六条!未成年人教育#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第七条!学校教学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第八条!法制宣传和学校教育#司法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九条!教师和校外法律辅导员的聘请"学校应当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学校根据条件可以聘请校外法律辅导员#第十条!父母责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直接责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预防犯罪教育时$应当将教育计划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结合学校的计划$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教育#第十一条!校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应当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第十二条!职业培训"对于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准备就业的未成年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应当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第十三条!基层组织法制宣传"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十四条!不良行为及其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第十五条&吸烟#酗酒禁止’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第十六条&未成年人旷课及夜不归宿处理’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第十七条&不良行为团伙对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未成年人组织或者参加实施不良行为的团伙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发现该团伙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第十八条&犯罪引诱和人身安全威胁的对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发现有人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接到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后!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人身安全"第十九条#不得脱离监护$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第二十条#离家出走对待$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第二十一条#离异父母的教育职责$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异的!离异双方对子女都有教育的义务!任何一方都不得因离异而不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第二十二条#继养父母与子女之间适用本法规定$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预防犯罪方面的职责"第二十三条#对不良行为人的加强管理$学校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歧视"第二十四条#教育方法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第二十五条#对品行不良教职工的处理$对于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者品行不良!影响恶劣!不适宜在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予以解聘或者辞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见刑第%&条’第二十六条(学校附近禁设不宜场所)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禁止开办上述场所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对本法施行前已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上述场所的"应当限期迁移或者停业#第二十七条(治安管理及其协助)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安管理"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公安机关做好维护中小学校周围治安的工作#第二十八条(对未成年人就学*就业情况的辖区监控)公安派出所*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应当掌握本辖区内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的就学*就业情况#对于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应当督促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有效的教育*制止#第二十九条(不得教唆*胁迫*引诱)任何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提供条件#第三十条(出版物管理)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容"不得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参见版例第%+条’第三十一条(读物*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管理)任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者电子出版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前款规定的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及其信息"第三十二条#影视!戏剧节目管理$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参见音像例第’条(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以及各类演播场所的管理"第三十三条#未成年人禁入标志$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并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对于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上述场所的工作人员可以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三十四条#严重不良行为$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三十五条’对不良行为的制止和矫治(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第三十六条’工读教育(工读学校对就读的未成年人应当严格管理和教育&工读学校除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学校相同外%应当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针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矫治工作&家庭$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在工读学校就读的未成年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虐待和歧视&工读学校毕业的未成年人在升学$就业等方面%同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第三十七条’对不良行为的治安处罚(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参见治安例第$%&条’第三十八条(对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管教和收容教养)未成年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依法收容教养!#参见刑第+,条’第三十九条(收容教养期间的教育)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解除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第四十条(总体要求)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第四十一条(请求保护)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第四十二条"行为报告#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本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第四十三条"对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及未成年人的保护#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第四十四条"刑事责任追究原则和方针#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第四十五条"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参见刑诉第%&’条!刑诉释第%’%#%’’条(第四十六条)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第四十七条)帮教工作*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或者被判处非监禁刑罚#被判处刑罚宣告缓刑#被假释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前款规定的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第四十八条)不得歧视*依法免予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对不履行监护职责行为的处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第五十条!对脱离监护的处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反本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由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责令其立即改正$第五十一条!对措施不力工作人员的处罚"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接到报告后#不及时查处或者采取有效措施#严重不负责任的#予以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见刑第’()条*第五十二条!对非法出版+出售+传播不健康出版物的处罚"违反本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制作+复制宣扬淫秽内容的未成年人出版物#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传播宣扬淫秽内容的出版物的#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见刑第’,’条*第五十三条!对非法出售"出租不健康读物"音像制品及电子出版物的处罚#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或者利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提供上述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及其信息的$没收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违法所得$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处以罚款%单位有前款行为的$没收读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参见刑第’(’条)第五十四条!非法演播不健康音像制品的处罚#影剧院"录像厅等各类演播场所$放映或者演出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节目的$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播放的音像制品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参见刑第’(+"’(,条)第五十五条!对不宜场所接纳未成年人的处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第五十六条!对引诱"胁迫"教唆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的处罚#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为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提供条件$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见刑第()条$治安例第*+条,第八章附则第五十七条!生效日期#本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简论犯罪预防

简论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旨在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犯罪预防的定义、目标、策略和实施等方面进行简论,以期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犯罪预防框架。
1. 定义犯罪预防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预先防范犯罪行为的发生和蔓延,以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目标犯罪预防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犯罪率,提高公众安全感。
具体目标包括减少暴力犯罪、财产犯罪、毒品犯罪等各类犯罪的发生,提高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3. 策略犯罪预防采取多种策略,包括社会、教育、经济、法律等方面的手段。
- 社会策略: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提高社会公德和法治意识,培育和谐社会氛围,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 教育策略:加强犯罪预防教育,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人们对犯罪行为的辨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 经济策略: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消除犯罪的根源。
- 法律策略: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刑事司法效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 实施犯罪预防需要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包括政府、警察、学校、家庭、社区等。
- 政府:制定和实施犯罪预防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 警察:加强巡逻和执法力度,提高警察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处理犯罪行为。
- 学校:加强犯罪预防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 家庭: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关爱和支持。
- 社区:加强社区治安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安全体系,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
总结起来,犯罪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任务,需要政府、警察、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个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
通过采取社会、教育、经济和法律等多种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犯罪率,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99年6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9年6月28日(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四章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第五章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第六章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本法。
第二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第三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实行综合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学校、家庭、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各负其责,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职责是:(一)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规划;(二)组织、协调公安、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工商、民政、司法行政等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三)对本法实施的情况和工作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总结、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经验,树立、表彰先进典型。
第五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结合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青春期教育、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第二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第六条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犯罪预防介绍ppt

律意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2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积极
参与解决校园问题。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03
加强对校园内人员和物品的管理,严格控制进出校园的人员和
车辆,确保校园安全。
企业犯罪预防
加强员工培训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流程,加强对企业资产的监管。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
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防范企业犯罪风险。
网络安全犯罪预防
01
建立网络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制度,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管理,防范网络
犯罪的发生。
02
使用安全软件
使用安全软件,及时更新系统和软件,加强对病毒和黑客的防范,保
犯罪预防介绍ppt
目录
• 犯罪预防概述 • 犯罪预防的方法 • 犯罪预防的实践 • 犯罪预防的挑战与对策 • 犯罪预防的未来趋势
01
犯罪预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犯罪预防是指通过一系列社会、法律、行政、教育等措施, 以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潜在的犯罪动机和机会,达到 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目的。
特点
障网络安全。
03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特殊人群犯罪预防
针对青少年的犯罪预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加强 对青少年的关爱和教育,避免青少年误 入歧途。
针对老年人的犯罪预防
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照顾,提高老年 人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受到 诈骗等犯罪行为的侵害。
犯罪预防介绍

犯罪预防的经济效益
犯罪预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5
随着社会发展,犯罪手法和类型日益多样化,犯罪预防面临更加复杂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复杂化
难以预测性
社会观念淡薄
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难度较大,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及时干预。
部分社会成员对犯罪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意识和防范意识。
03
犯罪预防面临的挑战
维护法律秩序
有效的犯罪预防可以降低犯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发展
古代犯罪预防
近代犯罪预防
现代犯罪预防
犯罪预防的历史与发展
犯罪预防的理论基础
02
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理论主要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犯罪现象的起源、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犯罪学理论为犯罪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详细描述
案例一:社区参与的犯罪预防项目
总结词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犯罪预防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详细描述
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犯罪热点和趋势,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智能安防系统,提高治安管理效率。
案例二:科技手段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
总结词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实施综合性犯罪预防计划。
详细描述
02
01
随着科技的发展,犯罪预防将更加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预测。
技术手段升级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将共同参与犯罪预防,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社会共建
犯罪预防工作将逐渐走向法治化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法治化规范化
犯罪预防介绍

对重要区域设置门禁系统,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 进入。
心理干预与教育
犯罪心理干预
01
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式,帮助犯罪者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
害和后果,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预防教育
02
通过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预防犯罪的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犯罪
的认识和警惕性。
家庭与学校合作
03
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预
警察定期在社区巡逻,并组织社区警务活动, 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3
情报收集与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情报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安全问题。
智能安防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安装高清摄像头和智能分析系统,对重要区域进 行实时监控和异常行为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
通过安装红外线传感器和报警器等设备,检测非 法入侵行为并触发警报。
防青少年犯罪。
媒体与信息发布
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犯罪预防知识和方法,提高公 众的防范意识。
信息发布平台
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犯罪信息和警情,提醒公众注意安 全。
社交媒体与在线警务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警务APP等工具,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 沟通,提高安全防范效果。
03
犯罪预防实践
2023
犯罪预防介绍
目录
• 犯罪预防概述 • 犯罪预防策略 • 犯罪预防实践 • 犯罪预防成果与挑战 • 犯罪预防案例分析
01
犯罪预防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犯罪预防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 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重要性
犯罪对社会、个人和家庭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犯罪预防对于 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黄赌毒犯罪优秀教案

预防黄赌毒犯罪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八章“预防黄赌毒犯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黄赌毒的定义及危害、黄赌毒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如何预防黄赌毒犯罪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赌毒的定义、危害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抵制黄赌毒,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预防黄赌毒犯罪,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黄赌毒犯罪的特点与原因、如何预防黄赌毒犯罪。
重点:黄赌毒的定义及危害、自觉抵制黄赌毒、提高法制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组黄赌毒犯罪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黄赌毒的关注。
(2)提问:“你们对黄赌毒有什么了解?它对我们有什么危害?”2. 讲授新课(1)黄赌毒的定义及危害a. 黄:指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b. 赌:指赌博、开设赌场、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c. 毒:指、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d. 危害:影响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危害社会治安、损害国家形象等。
(2)黄赌毒犯罪的特点与原因a. 特点:隐蔽性、团伙性、跨区域性、严重危害性。
b. 原因:法制观念淡薄、道德沦丧、利益驱动、社会风气影响等。
(3)如何预防黄赌毒犯罪a. 提高法制观念,自觉抵制黄赌毒。
b. 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c.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举报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
3.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情景剧,展示黄赌毒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
(2)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引导他们自觉抵制黄赌毒。
4. 例题讲解(1)讲解一道关于黄赌毒危害的例题。
(2)分析解题思路,强调答题要点。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讲解答案,分析错误原因。
六、板书设计1. 黄赌毒的定义及危害2. 黄赌毒犯罪的特点与原因3. 如何预防黄赌毒犯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谈谈你对黄赌毒危害的认识。
犯罪学预防犯罪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对策的学科。
预防犯罪是犯罪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关键。
以下是对犯罪学预防犯罪的相关笔记摘抄,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犯罪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二、犯罪预防概述1. 犯罪预防的定义犯罪预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降低犯罪发生的概率,减少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2. 犯罪预防的分类(1)事前预防: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完善法律制度等手段,从源头上预防犯罪的发生。
(2)事中预防: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通过警力部署、巡逻防控等手段,及时制止犯罪行为。
(3)事后预防:对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对受害者进行救助,修复社会关系。
三、犯罪原因分析1. 社会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等导致部分人群生活困难,容易滋生犯罪。
(2)社会治安环境:治安状况较差的地区,犯罪率相对较高。
(3)社会风气:不良风气、道德沦丧等因素导致部分人群价值观扭曲,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 心理原因(1)心理需求: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2)心理压力: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容易使人心态失衡,产生犯罪动机。
(3)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创伤等因素导致部分人群难以适应社会,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 个人原因(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当,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道德观念,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2)个人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欠缺,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3)不良习惯:赌博、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四、犯罪预防措施1. 事前预防(1)加强教育:普及法律知识、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2)完善法律制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3)改善社会治安:加强治安巡逻,提高见警率,震慑犯罪分子。
2. 事中预防(1)警力部署:科学合理配置警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第八章犯罪预防理论

第八章犯罪预防理论§犯罪预防问题是世界所有国家与地区的政府与民众都普遍关心的问题,是整个犯罪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与归宿,是解决犯罪的治本之策。
无论是犯罪现象的研究,还是犯罪原因的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寻求预防犯罪的措施与对策,防止犯罪发生。
什么是犯罪预防?犯罪能否预防?如何预防犯罪?这些都是犯罪预防研究的问题。
●一、犯罪预防概述(一)概念指国家与社会为消除或者减少犯罪产生的一切原因与条件,防止、阻遏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乃至根治犯罪现象,对全体社会公民所采取的一系列防治措施体系。
1.狭义犯罪前预防。
其特点是在犯罪发生之前,主动采取措施防上犯罪行为的发生。
2.广义罪前罪中罪后预防。
其特点是不限于犯罪发生之前的预防,还包括犯罪中的阻遏措施与犯罪发生后的惩罚与改造方法。
(二)特征1.主体是国家与社会,不仅是国家刑事司法机关。
预防犯罪不能只靠某一个国家机关,而应该是全社会参与。
防止将预防犯罪工作封闭化、狭隘化与神秘化,克服单纯依赖刑事司法机关所导致的预防犯罪效果不佳的状况。
2.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而不仅仅只是具有犯罪危险的行为人。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犯罪人,也没有永远不变的罪犯。
任何行为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在外界不良环境作用与影响下,经过了渐变与质变的过程。
犯罪预防的对象包括:(1)犯罪后被处以刑罚并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防止他们释放后重新犯罪,成为犯罪的策划者与教唆犯;(2)已经实施了犯罪或刑满释放人员,防止他们从偶犯变为累犯,从轻犯变为重犯,从个体犯变为团体犯,从单一类型犯罪变为犯多种罪的罪犯;(3)有轻微违法行为与劣迹的人,防止他们走向严重的犯罪道路;刑事犯罪被害人及其亲人,防止他们因激愤发生报复性犯罪;(4)目前尚处于守法状态的普通公民也应属此列,今天的守法者并不证明与保证永远的守法而不犯罪。
3.目的是防范、减少与根治犯罪。
犯罪预防的目的任务是多层次的,首要目标是消除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条件,惟如此,犯罪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预防、减少与根治。
第八章__犯罪预防

四、其他预防类型
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预防
(一)保护性预防
1、对象: (1)青少年 (2)针对其他特定对象 2、措施:青少年 (1)净化社会环境,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 (2)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采取有别于成年人、 立足于教育和挽救的刑事政策。 (3)保护合法权益:被害对象
三、犯罪预防的二元模式 1、具体目标: 一是从预防犯罪人犯罪的角度,减少犯罪倾向; 二是从减少和消除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环境的角 度,加大犯罪人犯罪的风险,降低犯罪人的犯 罪收益; 三是从被害人的角度,避免被害人的被害。 2、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2)次级阶段 (3)三级阶段
犯罪预防规划二元模式的主要内容
针对已发病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旨在消除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步 骤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第三层次
三级预防理论的主要内容
层次
第一 层次 第二 层次
核心观点
鉴别犯罪产生的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通过鉴别潜在的犯 罪人和高发区域, 预先采取有针对性 的重点预防
具体措施
1、环境设计;2、邻里照看;3、一般 威慑;4、公众教育;5、私人保安 1、鉴别潜在犯罪人,进行早期干预; 2、确定犯罪高发区,进行社区预防; 3、转处; 4、发挥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 用。 1、特殊威慑;2、剥夺犯罪能力;3、矫 正和治疗
犯罪预防规划二元模式(预防措施)
预防内容: 针对犯罪人 针对犯罪情境 针对被害人
针对犯罪人(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 1)加强对家长的责任感培养使 家长能在儿女的成长中作到尽职尽责;2) 对就学青少年进行保护,防止校园暴力 的发生; 3)防止青少年不遵守校规,制订避免逃学 计划; 4)充分运用传媒对破坏公物、逃税、家庭 暴力、吸毒、酗酒进行抨击。
预防犯罪(第八周)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活动三以案说法
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判处赖小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败产。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1月2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赖小民执行了死刑。
课堂练习
板书
环节三: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的内容,我们学习得很顺利。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在学生归纳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明确本堂课重点、难点。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
结合材料,归纳问题。
根据情境材料,交流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归纳问题。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上述两种行为,为什么行为一是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是犯罪行为?通过比较,你认为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严重标志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探究点二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一思考感悟
观看视频《宪法修正案(十一)解读》,你认为“我们年龄还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紧。”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归纳:
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1.刑法的作用、内容
犯罪预防的种类及实现路径

犯罪预防包括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进行教育改造,预防他们重新犯罪。
其实施路径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判处犯罪分子刑罚,进而剥夺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能力与条件,使之不再危害社会;二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和教育,使其弃恶扬善,不敢或不愿再犯罪。
一般预防指通过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威慑、警诫潜在的犯罪者,防止他们犯罪。
主要路径是:立法机关制定刑法并公开宣布,使全体社会成员均能知晓,从而威慑社会上的危险分子和不稳定分子;司法机关适用刑法,表达国家对犯罪的打击态度,同时安抚被害人及其家属,以防报复性犯罪活动的发生。
通过刑法的制定、适用和执行,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使其认识到犯罪对社会的危害,鼓励其积极同犯罪作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级针阶段对犯罪情境
总体目标:使潜在犯罪人感到作案风险大于收 益,降低人们对犯罪的恐惧感。
(2)次级阶段
针对容易导致犯罪的住宅区、楼群区、商业区、 学校及医院、购物中心,采取一些特别预防措 施。
(3)三级阶段
根据犯罪高发地区的特殊情况,集中力量实施一 些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达到预防和遏制犯罪的 目的。
针对被害人(初级阶段 )
1)传媒进行被害预防的宣传,对一些突出 的被害问题重点讲授;
2)宣传犯罪预防的一般性知识,告知人们 基本的预防措施;
3)传授犯罪预防技巧。
针对被害人(次级阶段 )
1)对于上夜班的妇女、高级雇员、工业巨头, 提出防范建议,实施特别的护送、保护以及看 护,并授之以特别防身技能;
四、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Basic Principle)
监内 改造
监外 改造
1、判处死缓、无期、有期徒刑、 拘役的罪犯;
2、劳教、少教人员。
1、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 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罪犯;
2、司法机关责令家长、法定监 护人监护的对象。
第三节 犯罪预防的可能性
内容:
(Possibilities)
一 、 国 外 犯 罪 预 防 的 特 征 (Situational
第三层次预防
对象:已经犯了罪的人。 目的:预防重新犯罪。 措施:逮捕、起诉、监禁、改造、治疗 和矫正等。
1、三具体、目犯标:罪预防的二元模式
一是从预防犯罪人犯罪的角度,减少犯罪倾向; 二是从减少和消除容易导致犯罪发生的环境的角
度,加大犯罪人犯罪的风险,降低犯罪人的犯 罪收益; 三是从被害人的角度,避免被害人的被害。 2、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 (2)次级阶段 (3)三级阶段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
1、狭义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犯罪原因、防止犯 罪发生而采取的各种社会组织与管理、建设与 发展措施。它主要指罪前预防。
2、广义犯罪预防是指为消除各种犯罪原因和条 件,动用一切社会力量而采取的防止和减少犯 罪发生的综合防治措施。
罪前预防+罪中预防+罪后预防=犯罪对 策
罪中预防+罪后预防=犯罪控制
第八章 犯罪预防
(Chapter Eight Crime Prevention)
内容:
第 一 节 犯 罪 预 防 概 述 (Section One Introduc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第 二 节 犯 罪 预 防 的 分 类 (Section Two Classification of Crime Prevention)
第三 预防已然犯罪人重 层次 新犯罪
1、鉴别潜在犯罪人,进行早期干预; 2、确定犯罪高发区,进行社区预防; 3、转处; 4、发挥学校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 用。
1、特殊威慑;2、剥夺犯罪能力;3、矫 正和治疗
(1)环境第设一计:层将次居预住防地设计成便于居民
监视、不便犯罪人作案的环境
具体措施:建筑上的设计便于监视 、 照明、锁类、通道控制、身份鉴别
罪前预防+犯罪控制=犯罪对策
1、犯罪二预、防犯是以罪犯预罪现防象的和特犯罪征原因的研究为
逻辑前提。
2、犯罪预防的目的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犯罪原因 和条件。
3、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原因与条件所采取的综 合性防治措施。
4、犯罪预防包括社会性和专门性措施。
社会性措施:针对犯罪产生社会原因和条 件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消除和减少这些原因 和条件的措施。
已然被 害人
犯预罪防预内防容规:划二元模式(预防措施)
针对犯罪人 针对犯罪情境 针对被害人
针对犯罪人(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 1)加强对家长的责任感培养使 家长能在儿女的成长中作到尽职尽责;2) 对就学青少年进行保护,防止校园暴力 的发生;
3)防止青少年不遵守校规,制订避免逃学 计划;
4)充分运用传媒对破坏公物、逃税、家庭 暴力、吸毒、酗酒进行抨击。
定义:对有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 缘、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取的 管束性措施。
(五)惩戒性预防
1、定义: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 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 戒性措施的预防,以达到警戒不稳定分 子、震慑潜在犯罪人,使其消除犯罪意 念的目的。
2、方法:刑罚、治安处罚、民事处罚
分类 (六)改造性对预象防
二、三级预防理论
1、倡导者:美国犯罪学家史蒂文·拉布 2、该理论的出发点: (1)从实际的犯罪和被害以及想象的犯罪
和被害两方面着手 (2)借助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治疗传染
病模式
3、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治疗传
层次
染病模式 特点
第一层次 为避免疾病的出现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层次 针对已有疾病早期症兆的人和环境 所采取的措施
害部门以及具有重大险情的事件、危险人物等 (四)特殊预防:用专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
的制止、制约、抑制犯罪的举措。
分类标三准、:人犯罪防预、防所物凭防借的、力技量防与媒介的不同
人防:犯罪预防主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预防 犯罪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物防:亦称硬件预防,是条件预防中的重要成份。 专指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碍犯罪顺利实施所进 行的犯罪预防。
2)对于易受害的少年儿童专门设置“安全之 家”,以实施特别的照顾;
3)对犯罪高发区,在现有环境设计措施的基 础上,辅以邻里守望制和“鸣哨捕盗”(通过 吹哨把危险情况通知给警察)制等,使犯罪不 能得逞。
针对被害人(三级阶段 )
1)犯罪人与被害人和解; 2)被害援助:实行政府普遍援助计划、 被害人援助计划和支持计划; 3)被害赔偿、补偿。
(2)教育和劝导
(3)借助传播媒介和其他手段,基层单位和邻 里、亲友和知心人进行疏导性预防
(三)堵塞性预防
措施: 1、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使
其人身和财物不易成为犯罪侵害的对象; 2、加强对公共财物的管理、监督; 3、加强对特种品和危险物品的管理; 4、堵塞销赃渠道 5、其他
(四)控制性预防
第三节 国外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 (Section Three Foreign 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Crime Prevention)
第一节 犯罪预防概述
(Concept of Crime Prevention)
内容: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 二、犯罪预防的特征 三、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犯罪中预防是在犯罪发生的情况下采取 相应的措施,其目的是防止犯罪后果的 出现。
犯罪后预防主要指对犯罪人进行教育改 造,对预防重新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般预防、重点预防和特殊 预防
(一)分类标准:犯罪预防所保护、针对的对象 地位、重要程度和犯罪预防的作用。
(二)一般预防:针对普通的社会成员 (三)重点预防:针对要害地区、要害部位、要
1)传统措施,如监督与劳改、说服教育、心 理疗法(涉及戒毒、戒酒、变态等)、就业安 置之外;
2)对缓刑者严密监控,遇有不测便快速反应;
3)通过专门人员落实被害人与违法者的和解 措施;
4)对经常酒后开车的人进行专门的教育,以 使他们除去恶习;
5)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相应的惩处,如强 制一些违法者参加社区义务劳动。
(2)邻里照看
(3)一般威慑:警察巡逻与刑罚制裁
(4)公众教育:包括法制教育、犯罪的实 际程度和作案方式、加强公众与刑事司 法系统间的关系 等
第二层次预防
(1)鉴别潜在犯罪人
(2)转处:即对应受刑罚处罚的轻微犯罪者或 少年犯罪者改用非刑罚方式处理的各种措施的 总称。
措施:⑴社区服务; ⑵电子监控; ⑶赔偿; ⑷缓刑;⑸有条件地解除指控:⑹完全解除指 控 ;⑺责令犯罪人行为平和守规矩、训诫; ⑻警察警告
第二节 犯罪预防的意义 (Significance)
一、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预防 二、一般预防、重点预防和特殊预防 三、人防、物防、技防 四、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
防、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 预防
一、罪前预防、罪中预防和罪后 预防
分类标准:犯罪发生的阶段
犯罪前预防是针对尚未发生的犯罪采取 的预防措施。
针对犯罪人(次级阶段)
1)一些有不良行为和恶性发展倾向的青少年 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教育;
2)就业培训与职业选择指导,使青少年能有 人生奋斗的目标;
3)专门开设特别生存营,对一些青少年进行 有关的身心磨炼;
4)进一步呼吁家长增强责任感,并敦促他们 不在家时,对子女采取一些特别的保护措施。
针对犯罪人(三级阶段)
技防:即技术预防,是利用技术设施预防犯罪发 生的一种手段。
2、与物防的区别
(1)区别标准:技术含量的高低
(2)随着科技的进步,技防可能转化为物防
四、其他预防类型
保护性预防、疏导性预防、堵塞性预防、 控制性预防、惩戒性预防和改造性预防
(一)保护性预防
1、对象: (1)青少年 (2)针对其他特定对象 2、措施:青少年 (1)净化社会环境,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
专门性措施:司法机关为控制和预防犯罪 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三、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三)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四)科学化原则。 (五)法制原则。 (六)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
实施预防教育 构筑二 白做人
第三层次 针对已发病的情况所采取的措施, 旨在消除已经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步 骤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三级预防理论的主要内容
层次
核心观点
具体措施
第一 鉴别犯罪产生的自 1、环境设计;2、邻里照看;3、一般 层次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威慑;4、公众教育;5、私人保安
第二 层次
通过鉴别潜在的犯 罪人和高发区域, 预先采取有针对性 的重点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