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En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生态学
2、大城市连绵区
3、邻里单位
4、礼治营建制度(《考工记.匠人》)
5、簇群城市
6、带形城市
7、卫星城市
8、场所
9、四水贯都
10、城廓
11、市肆
12、郊区化
13、新城市主义
14、簇群城市
15、瓮城
16、坊里
二、绘图并解释
1、绘出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并简述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点的其特点
2、绘制周王城复原想像图,并标注其中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3、绘制隋唐长安城平面图,并标注其中主要构成部分的名称。
4、绘出曹魏邺城的复原想象图,并说明曹魏邺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的意义
三、简答
1、简要论述L.柯布西埃的功能理性规划思想。
2、华盛顿朗方规划的城市布局主要特点
3、简要介绍大上海计划及其意义。
4、简述中国古代城市布局艺术与规划思想。
5、简要介绍后周世宗柴荣对开封的改建
6、简述隋唐长安的规划思想
7、介绍平江图及其意义
8、秦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城市建设的措施?
9、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城”和“市”是两个概念。
10、简述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理论的核心观点
11、元大都的规划有何特点?
论述题
1、试论述艾伯克龙比主持编制的大伦敦规划主要思想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论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的主要思想及其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
影响。
3、比较《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观点,以此论述现代城市规划的几个主要转变。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讲解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中国部分1.原始的居住形态(1)天然洞穴(2)巢居(3)穴居(4)半穴居(5)地面建筑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域,有若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表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安全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安全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则位于安全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
两旁两夹,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古埃及城市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西部为奴隶,东部南北分阶层贵族(北)和中产阶级(南)(死墙东南角墓地)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死者之城左岸、城市在右岸,神庙位于城中、西南向东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两河流域城市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幼发拉底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内护城河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
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 (窣su屠婆)潘陀族的首府印特拉勒斯特和枯鲁族的哈斯底那波勒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古希腊的城市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村镇,叫城邦国家。
中外城建史考点
梁陈方案:1950年,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提出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主张离开旧城新建行政中心。
瓦子:古代聚会玩闹的场所。
形成于北宋时期。
勾栏:宋元时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
后来指妓院。
瓮城:古代城墙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加筑小城,墙体与城墙相连,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城瓮城,方者亦称方城。
马面:城墙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凸出城墙外侧的一段。
箭楼:建在瓮城门正中,与城门楼正对,对向城门外的三侧设有对外攻击的箭窗。
翼城:城门附近伸出一字型城墙,便于组织侧火力。
四水贯都:是指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的主要河道环绕或穿过北宋东京城。
三横四直:宋代平江城内的河道和街道都是南北、东西的直线,东西向有三条、南北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
关厢:是指城市建筑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张,形成新的城区。
九边重镇:明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镇。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明清北京城特点1.城市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教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城市规划的思想。
2.城市布局艺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了宏伟壮丽的景象。
3.城市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基础。
4.市肆:行会制度发展,同类商业相对集中,城市内有些地区形成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
5.居住区: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
6.水系:沿用元大都。
◎曹魏邺城1.规划特点:中轴线对称严格,左祖右社;功能分区明确,前朝后市;宫苑结合;道路系统采用传统经纬涂制,呈方格网形,分布均衡,功能明确。
2.地位影响:(1)中轴线的运用从建筑群到整个城市。
(2)宫城由多宫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3)宫城与坊里不相参(4)方格网道路(5)与自然相结合的城市园林,把园林建设摆在城市建设的重要地位。
1.城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的平民阶级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别,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1、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
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
城是保护国君的。
郭是看管人民的。
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内城、厥城。
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2、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
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
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4、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内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
特点:自发性建设5、雅典卫城: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
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6、圣地建筑群:1.利用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
2.以神为构图中心。
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
4.公众场所。
7、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
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
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中外城市建筑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筑史复习提纲第二讲1、中国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末期2、《周礼·考工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工艺技术的著作,春秋时代齐国人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表达中国最早的建筑形制。
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
王城图3、《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的意义:“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营国制度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①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
②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
③方格网的规划方法●意义:①《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②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
3、中国的城与廓的区别:《管子·度地篇》:“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传说在夏代,“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
这时已有阶级分化,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居城外廓内。
4、城与市概念: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
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城郭沟池以为固)。
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第三章1、吴淹城:江苏省常州市南,是西周淹国都城。
有完整的三套城墙体系,分王城、内城、外城。
王城呈方形,周长约0.5公里;内城为不规则圆形,长约1.5公里;外城也是不规则的圆形,周长约2.5公里。
城墙均用土筑,三道城墙都只有一个旱路城门,且三个城门不开在一个方向上。
内城地势高,中间有块高地,可能是王城宫室遗址。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复习资料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出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
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含义: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实例中尤为明显。
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
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
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
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出。
4.工商业发达。
6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 《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中外城建史重点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重点1、殷商时代城市:郑州的商城,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2、安阳殷墟,我国第一座有文献记载和出土文字印证并被考古发掘证实的都城遗址。
3、周代都城:西周:丰,镐二京东周:洛阳4、《周礼考工记》为春秋战国时期所做意义: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制度。
5、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城市燕下都赵邯郸城齐临淄城曲阜鲁城郑韩故城淹城城与郭的形式并列分离镶嵌式包围并列三道城墙6、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特点:以政治中心为主,主要是诸侯国的都城。
7、秦朝都城咸阳:象天法地思想。
8.、三国至南北朝的城市体系:城市发展总的趋势表现在北方中原地区的残破以及江南及周边地区城市的崛起。
9、曹魏邺城规划意义: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区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
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
10、三国到南北朝时期城市特征体现为南升北降。
以建康为代表(第一个不规整的都城)11、隋唐长安城:总体规划布局:是曹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兴起的都城,在规划布局上总结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按照一定的意图去建造,成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
(由宇文恺规划)12、唐朝的商业城市:广州,扬州,汴州(最大的三个),,,,,益州,洪州13、宋朝都城:北宋开封南宋临安(第二个不规则城市)14、规划成就:1)水运、道路系统完备2)御街千步廊3)街坊制代替里坊制——“城市革命”4)城市管理完善15、宋代平江府作为地区军事政治中心的府州城市,其特点之一是在城市中心有筑有城墙的衙城。
16、宋平江府城图价值: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
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地反应了但是中国城市的面貌,并未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doc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一一个人总结基础知识(填空)第一章早期城市一、巴比伦1、巴比伦城(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建立了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国家,建立了巴比伦城。
2、新巴比伦城(公元前650年),新巴比伦城成为西亚贸易及文化屮心,其规划与建设于公元前6世纪尼布甲尼撒二世时达到高潮。
3、新巴比伦城主要特点跨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平面、两重城墙(防御盂要)、内城设九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沿大道(普洛采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与马尔都克神庙,曲折狭的小巷(1.5 —2米)、空屮花园。
二、孟菲斯1、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最南端,城市以白色城墙围绕,故当吋命名为白城。
2、墓葬形式、特点:第二代王朝,重建孟菲斯城,在萨瓜勒按照国王生前的生活方式设计了国王坟墓。
邱萨基地大致等于孟菲斯的内城大小,孟菲斯和墓地都是坐北朝南。
3、发源刚果,从南往北走向,尼罗河三角洲,现开罗以南。
4、玛斯塔巴(早期金字塔)-台型贵族墓-金字塔三、先秦中国1、藤花落古城:位于今连云港,龙山文化时期,内外两重城墙。
2、郑州商城:商代早中期,位于今郑州市区东部,一道城墙。
3、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市区西北,疽北商城,无设防边界,四出羡道,不封不树,司母戊鼎,殷墟宫殿-茅茨土阶。
4、周代城市:早期中心在陕西省岐山县,已无城址。
出现了轴线的概念。
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二进院落组成。
凤雏村,两周建筑。
5、战国齐人编撰《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说明周代王城是有一定规划制度的,对屮国古代城市的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①匠人营国: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②方九里:每边长为九里;③旁三门:每边开三门;④国中九经九纬: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⑤经涂九轨:是车轨的九倍, 可并排走三辆车;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⑦市朝一夫:市与朝各方百步。
6、咸阳:山南水北,秦国,无设防边界,沿渭水分布。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汇总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一、中国部分1.原始的居住形态(1)天然洞穴(2)巢居(3)穴居(4)半穴居(5)地面建筑2.原始居民点选址和平面布局特征:(1)村落选址在河道弯曲内侧的向阳阶地上,土地肥沃,河流对村落呈环抱之势。
(2)村落的外围,均有人工挖掘的壕沟作为防御措施,壕沟与天然河道一起构成呈圆形的相对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域,有若干相对狭小容易控制的出入口。
(3)住宅向心布局,围绕中心广场或者大房子,所有住宅的门都朝向中心广场,表明中心意识的萌芽。
(4)趋于明确的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安全性作为衡量位置重要性的依据,因而住宅位于最安全的圆形围合单元内,公共墓地和陶窑则位于安全性较差的边缘或外面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
两旁两夹,白盛。
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五室凡室二筵,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
庙门容大扃七个,闱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彻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4.《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产生的影响《周礼·考工记》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最早、最完整的记载,确定了中国古都堂堂正正、方正规划、整齐划一、对称均衡、等级森严的风格特征,影响极其深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a,对城市主体规划结构的影响:“择中立宫”、几何中心、中轴线、以宫城为中心,宫城中轴线作为城市的中轴线,其它建筑对称环绕布置周围。
b,对城市规划秩序的影响:礼制的城市规划秩序,“礼”充满国家和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以“礼”制,在以后的建国中,都以“礼”为原则。
[西安建大]《中外城建史 · 精华资料》
中国古代部分1.城与郭,城与市的区别,春秋时期的城郭关系城与郭:1.城在郭内,或郭比城大。
(内谓之城,外谓之郭)2.城郭均是防御性的3.此时已有阶级分化,贵族阶级住在城内,普通百姓居住在城外郭内城与市:1.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是城2.城市经济不同于农村居民点的经济,私有制产生后,需要防御城垣保护私有财产3.手工业商业与农业分开,需要有专门的固定场所交易春秋时期的城郭:春秋时期的都城一般都有城郭之分。
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大都;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
城是贵族王室,郭是普通住宅,城中一般有王宫,修筑在人工高台上以示权威2.秦咸阳(1)营建背景:时代背景:①无序到有序的转型时期②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城市背景:①战国秦都为基础②独特的地理环境:三面环山,八水环抱(2)营建特点:①打破传统的集中封闭形制约束,扬弃旧有的城廓配置观念(秦咸阳并非一个城池,而是一个城市综合区)②发展郊县的办法取代传统的外廓功能③天体观念贯穿城市建设之中(3)历史意义:开创封建社会京城京畿有机结合的规划体制(京城的区域规划体制)3. 汉长安——杨城延(1)修建过程:①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②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③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①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②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
③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④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3)汉长安区域规划思想:①沿袭了秦的京城区域规划体制,及京城与京畿有机结合的规划体制(京畿称为“内史”,统领关中之地,汉武帝时将其分为京兆伊,左凤翔,右扶风三部,称为“三辅”)②京畿同京城互为依托,京城的繁荣稳定,是京畿地区郊县经济发展的前提,京城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起着组织整个区域的主导作用,而广阔的三辅地区则是长安城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后盾,而这些郊县又作为一道屏障保证了京城的安全。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doc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1.商,周的城市(1)殷商时代的城市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遗址(4千年前的夏代)洛阳洛河边的“二里头”遗址都城偃师尸沟乡遗址---早期---推测为汤都西毫(与二里头遗址相差6km)郑州商城---中期湖北盘龙城---中期(商代方国都邑,可能仅为宫城)河南安阳殷墟---晚期(安阳小屯)--庞大的开敞式城市(2)周代的城市一国都--周原的凤雏与召陈的宫殿(宗祠)建筑群—西周早期都城二成周--王城(洛邑,东周都城)三诸侯国都--曲阜(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邑与都—邑不是指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邑与市—中等的邑有时设市城与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与国城、市、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2.《周礼. 考工记》的内容及意义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评价:●礼制营国制度-----理想城市图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红线”。
两大规划体系之一●与米利都方格网城市异曲同工。
早于希波丹姆斯的方格网城市。
●布局结构3.春秋战国时期各城市的特点(具体看书17~23页)(1)燕下都(BC4---BC3 ,今河北易县东南)城分内城外城两部分,内城分布三十多处夯土台(2)赵邯郸(BC4---BC3 ,今河北易县东南)---晋邯郸大夫采邑城改造扩建由三个小城组成,平面似“品”字形(3)齐国临淄(bc4,今邯郸)由大小两城构成,小城嵌在大城西南角(4)曲阜鲁国故城平面呈不规则的横长方形,城垣南垣较直,东西北三面皆有弧度的,周围有城壕。
公11座城门,东,西,北面各三门,南面两门(5)郑韩故城(bc4—bc3,郑国、韩国都城,今河南新郑县城附近)城分主城及外城廓两部分。
城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夯土墙将其分为东城和西城两部分。
主城内室宫殿区和贵族居住区;外廓城内主要是手工业,商业和一般市民居住区(6)淹城(西周时代淹国都城,今江苏常州市南,离市约7公里)三重城墙:王城,内城,外城王城呈方形,内城,外城均为不规则圆形。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主要)
(个人解答,仅供参考——城规092班)1.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
2.营寨城:有方整的城墙、十字交叉道路东南西北四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后期居民住在据点附近随着演变久居民点。
3.郭:是外城,劳动人民住的地方.4.闾里: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居住区称为“闾里”。
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5.瓮城:围在城门外的小城,或圆或方。
瓮城与城墙同高,周围设暗堡,城顶建战棚。
城门开在侧面,以便在大城和瓮城两个方向抵御攻打瓮城城门的敌人。
6.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在农业革命时期把农业与畜牧分离开来。
7.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8.四水贯都:开封城内的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通过三套护城河相互贯通,利用河道将整个开封贯通。
①城市政治强于城市经济,城乡差别不大; ②没有完善的城墙防御设施,一般均为版筑夯土墙;③城内有完整的宫殿、宗庙及小型公建,公建占有一定的比例;④城市功能不完全,公建、宗庙、居住地段之间有空白地段,无建设;⑤市场在城市中不明显,手工业规模小,水平低。
1)城市既是统治者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手工业集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统治着农村; 2)城市规划庞大3)城与廓有明确分工,城—政治中心,廓—经济中心;4)城市的经济活动区域增加,有集中的市场,常在城廓地带;5)城防功能有所提高,已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 6)城市选址符合早期城市特点,出现系统的排水设施,护城河,未来分区。
7)不同形式体现了“宫”为中心,中轴线主导,后朝后市等传统布局。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①都城形态规则、规模大富户集中,都城沿用一些传统城制进行修建,宫殿部分有中轴线; ②城市内部无陵墓区,道路系统完整,且有较完善的建造技术;③城市的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活动区域增大,有集中的市场;④按照闾里制度对居住进行管理; ⑤宫殿占城市面积比例较大; ⑥出现了礼制建筑;⑦都城的内部及周围出现了一些离宫园囿 。
(百度)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1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3000年)?2、《建筑十书》。
维特鲁维于公元1世纪的建筑论文集,是全世界第一部完整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3、古希腊城市格局。
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心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欧洲城市的典型格局。
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格局。
教堂成为城市的中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4、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分期大致可以分为: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早期文艺复兴(15世纪),以罗马为代表的盛期文艺复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威尼斯和仑巴底为代表的晚期文艺复兴(16世纪中期和末期),17世纪以后为巴洛克时期。
5、对欧洲古代城市规划的政治背景的分析1、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古希腊: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古罗马: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2、中世纪的欧洲城市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3、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本主义迫切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提供保护,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反对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6、巴黎的城市改建a.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λ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b. 拿破仑帝国时期λ军事独裁、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皇帝和宣传对外战争胜利服务;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建设凯旋门广场之后,由于交通阻塞在它周围开拓圆形的明星广场。
中外城建史复习资料总结
一、内容提要1.默写《周礼·考工记》营国制度中原文中关于城市规模、城市等级等方面的段落,总结营国制度的核心思想。
答:(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王室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稚,城隅之制九稚”“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2)核心思想:①城邑建设体制——划出了王城、诸侯城、地方一般城邑②礼制营建制度——制定了三级不同的城市制度。
依爵位、尊卑而定的营建等级制度,“各位不同,礼亦不同”。
③城邑规划制度——提出了从王成到诸侯城的体系规划。
2.从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城市的形制阐述城郭之制(图文并茂)。
答:城郭之制是一种较为完备的城市防御模式,其产生的原因是军事防御和政治统治的需要。
城郭之制的核心思想城是郭(廓也)落在城外,是城外的防御设施。
城与郭配置,城的功能即变为卫君功能,而郭主要为守民。
周代为城郭之制的成熟期,出现了非典型的城郭之制。
早期的城郭关系(位置)内城外郭:曲阜鲁城、淹城城郭并置:郑韩故城,燕下都,齐临淄,燕下都城郭分设:赵邯郸3.名词解释:城、郭、都。
☐城:“筑城以为君”,是为了保护君王统治,或设沟壑、或设夯土城墙,或设木栅栏。
☐廓:“造廓以守民”,是为了管理劳动人民;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都:凡是有宗庙、君王统治者的邑称为都。
4.名词解释:陵邑制度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施,对于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5.图解秦咸阳,总结其城市建设的特点。
1 秦咸阳城市建设特点1)接近方形,分布于渭水两侧。
2)以北部咸阳宫为中心,多个宫殿环行的城市结构。
中外城市建设史重点
国外部分1、城市的产生:三个阶段1、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进入了永久的定居生活2、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化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城市开始形成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时间是在公元前4000—3000年3、宗教由于对生死的不解,使之产生了对陵墓和宇宙的建设物,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国王被尊为“法老”。
金字塔-----石窟墓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
”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由于对生死的不解,使之产生了对陵墓和宇宙的建设、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国王被尊为“法老”4、卡洪城----十二王朝时期建成,平面长方,砖石砌成墙,有阶级性很强的区能分区5、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1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建于高地,有水源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阿玛纳城3 最早运用棋盘式道路网4 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6、山岳台建筑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
而山岳台往往又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
7、乌尔城P10公元前3000年。
面积100公顷,约1万人。
奠定了沙漠地区干旱地区的城市形态,街道窄,墙体厚重,平面为卵形8、古希腊的城市历史发展P211、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2、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3、多神教,人神同形,崇拜人本身,实用主义宗教9、古风时期:P23城邦形成,城市建设重点在圣地建筑群,自然神崇拜取代祖宗崇拜。
公共建筑形成,建筑之间各自无关系,与环境协调,主入口为东地域部落取代了血缘部落的关系,城市中出现自由权,有权参与国家政事,重点在于圣地建筑群建设,自然神崇拜取代祖宗崇拜。
圣地由统治中心变为民众公共活动中心,圣地最主要是守护神庙宙建设,然而居住类建筑很简单,公众以户外活动为主,因此注重建设立面并修建广场、竞技场、敞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我国城市是怎样产生的我国城市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
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城市是由于手工业及商业的产生及发展而从一般的村落居民点中分化岀来的,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
2你对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有何看法1、城市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2、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至少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设施以及提供防卫用的城墙、壕沟等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促成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1分封诸侯。
2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我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岀现于何时、何书中主要内容、含义及其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
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含义: 匠人营国指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方九里即每边长九里,旁三门指每边开三道门,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经涂九轨指为车轨的9倍,可并排走三辆车,市朝一夫,即市与朝各方百步,左祖为祖庙,右社为社稷坛。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5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特点及形成原因建设特点:1、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2、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3、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4、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岀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理论5、列国都城一般都由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城市。
形成原因:1.城廓之分。
2•王宫多建在高台之上。
3•选址:城市规模较大,数量增多,人口增多;城市防御突岀。
4.工商业发达。
6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什么先进的科学理论并阐述其内容《管子•乘马》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乘马》说“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7阐述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 位置:一般背山面水的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择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不等,一般范围拉大,分布和集中也比较密集;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8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及分布上的主要特点。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得到大量发展,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一郡城一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元大都、明北京等实例中尤为明显。
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9秦咸阳建设布局的特点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
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
3、重视城市分区。
4、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10西汉长安城规划建设的特点。
1它改变战国时都城两城相依的旧章,也不同于秦咸阳松散状的布局,而将宫殿、宫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之内;2从长安城的总的形制布局来看,它多少会有些附会《周礼•考工记》的规制;3长安城在规划建设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宫殿占据了城市很大空间。
11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主要原因。
特点1.发展和分布的重心南移一发展上呈“南升北降”的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2.沿大运河、沿长江城市发展车由线初见端倪 3.东南沿海港市兴起 4.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了调整,其规模差距拉大,中间府、州级城市数量明显增多5.岀现了我国最早的镇。
原因:东汉末年至隋朝统一,北方长期处于分裂战乱状态,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外迁、南徙。
在南、北方农民的结合和技术交流下,加上水利灌溉比较方便,使这一地域国土逐渐被开发起来。
12阐述我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主要原因。
1.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 2.宫城由多宫制演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依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廓城(大城)组成的三重环套结构形态3.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状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则发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 4.市场位置从城北迁至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 5.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13绘图说明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点布局: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
宫城位于都城北部的正中,平面成规整的长方形。
四周的城墙均是版筑的夯土墙。
这种方正宏大,宫城居中,对称严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坊里匀称的规划格局,把我国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推到十分典型的阶段,不仅影响到当时国内其他城市的建设格局,对当时的日本、朝鲜等都城也有影响。
14阐述我国五代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特点发展特点:1.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 态势犹在延续2.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3.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a国内商业、手工业的高度发达,瓷器是当时主要岀口物资b造船技术水平提高c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于航海;商品数量多,特别是茶、丝及丝织品d宋元两代都把对外贸易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从而实行一条对外开放的政策 4.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这一特点主要是对元朝而言 5.核心城市在地理位置上转移比较频繁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封闭的“坊”、“市”制度解体,开放型空间结构开始形成。
城市建设的特点:宋商品经济的发达,在城市建设上表现岀来。
15我国从宋代开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试述这一变化的主要表现和原因1)都城建设方面主体保持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寝的格局,坊市有了重大变革。
2)城市岀现了娱乐观演场所--瓦子”,消防报警系统--望火楼.3)城镇形状和道路系统不太规则,自发生长,改变了隋唐时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16元大都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之处及主要特点1. 继承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一一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2•规则的宫殿与不规则的苑囿有机结合 3.完善的上、下水道。
4.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工程有统一领导与指挥,规划设计意图得到执行与贯彻。
5.元大都的规划建设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
17清明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特点,并阐明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发展特点:1城市数量和类型增多2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特点3众多的小城镇特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兴起4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5、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6、沿江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城镇兴起与发展;7、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
建设特点:1城市主体结构上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2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中商业会馆建筑显著增多3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4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18阐述我国古代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律。
发展:1.政治、军事因素是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但后期城市功能趋于多元化2、城市的发展受到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响,呈波浪型曲线向前发展的轨迹3、城市分布和发展极不平衡,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逐渐分离4、城市数量众多,规模庞大5、大一统体系中城市的有限变化。
建设:1•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三大类。
2. 城市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演变。
3道路功能由礼制占首转变为适应社会经济的世纪需要;4城墙的防御功能不断强化5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高度重视6居住形态及建设总体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19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1早期的耕作制度。
2传统的营建技法。
3特有的文化观念。
4封建政治制度。
5社会经济形态。
20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模式可分为哪几种,各举一个城市为例加以说明可分为规范型、次规范型、非规范型三大类。
规范型:北方平原地区,以唐长安为代表,基本方形矩形道路。
次规范型:基本模式追求方正的传统一直贯彻其中,如方正错落型以合肥为例。
非规范型城市如湖北沙市,它沿河成一字形发展。
21. 和古代城市相比,中国近代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1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岀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2.工业、矿业发展,近代工矿业城市岀现。
3.铁路、公路建设、近代交通型城市兴起。
4•城市规模上大城市与小城镇两极化发展。
5.城市地域分布上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加剧。
6.城市物质要素增多,功能结构复杂化。
7.城市空间结构由过去的“开”而不“放”型向开放型转变,大多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8•城市型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合治到城乡分治。
22. 我国近代城市在职能方面,功能,结构方面,地域空间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al工业区和交通战场的出现2公共设施内容增多3 市政公用设施发展4资本主义商业街区和新的市中心出现。
b5:东北城市聚集形成,沿海城市带形成,沿江城市轴的进一步发展。
c7d8 ( 21)23近代南京首都计划将城市用地分为几个功能区并阐述中央政治区与商业选址考虑的因素分为六大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及住宅区。
中央政治区计划设在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原因:模仿国外及效法封建的意图,军事上形势至巨;商业区拟设在明故宫旧址,企图土地投机。
年完成的上海都市计划运用了哪些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其规划结构如何运用了:“卫星城镇”、“邻里单位”、“有机疏散”、“快速干道”等。
规划结构:在现有市区外作一绿化及农田环形地带,在其外发展新区,新区按分散的卫星城的方式布置;居住区以4000人为小单位,多个小单位组成“中级单位”,再组成“市镇单位”,若干“市镇单位”组成“市区单位”,全市即由若干“市区单位”组成;扩大中心区的范围,以疏散原来中心地区过分拥挤的状况;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分区域公路、环路、干路、辅助干路等。
25. 阐述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意图2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3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4表现岀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5规划图的分析26. 举例说明租界城市由“租界”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武汉。
上海:鸦片战争后,开辟为商埠,不久即设立租界,帝国主义相继而来,使上海从一个小城市迅速发展为中国甚至远东最大的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大基地、旧中国的工商业中心、世界闻名的冒险家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