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与浣溪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分层作业基础巩固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句中“西楼”点明登楼地点,“清秋”指出时值初秋时节。
B.“垂地”一词言当此日薄西山时刻,余晖黯淡,大地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
C.“簪缨”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
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
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
D.风,本无所谓悲欢,正是词人主观情感上悲,故而风是“悲风”了。
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
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是忧国之泪。
5.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
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甲】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以下是四首八年级课外古诗词,分别是《浣溪沙》(北宋·晏殊)、《采桑子》(北宋·欧阳修)、《相见欢》(宋·朱敦儒)和《如梦令》(宋·李清照)。
1. 《浣溪沙》(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 《采桑子》(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 《相见欢》(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 《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四首诗的背景、风格和主题各有不同,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学时期和诗人风格。
如果需要深入理解或分析,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语文老师。
《相见欢》和《浣溪沙》词两首赏析
晏殊《浣溪沙》赏析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08《相见欢》《浣溪沙》《诗经二首》
初三语文晨读材料(08)《浣溪沙》1.感情基调:寂寞惆怅;时令:暮春。
2.语言特点:不用典故,不事饰绘,运用白描,富于表现力。
3.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
5.赏析:夕阳西下几时回?寓情于景,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寂寞和惆怅,叹惜年华易逝的情感。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A: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在内容上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
B:蕴含哲理:一切事物必然要消逝的,再美好的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C:物候变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7.“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形象地写出了此人在惋惜、欣慰、惆怅之余的独自沉思。
8.对比手法:(1)新词与旧亭台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
(2)花落去与燕归来的对比:强调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9.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无可奈何写出了诗人的惋惜,似曾相识写出了诗人的欣慰。
《相见欢》1.思想感情:表现了词人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2.感情基调:孤寂凄凉;语言特色:明白如话,不事雕饰。
3.文中点明伤情的地点:西楼;时间:夜晚;季节:秋天。
4.上片写景:月如钩,是仰望之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俯视之景;下片抒情:点明主旨。
5.描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6.“独”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上楼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7.赏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画面: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8.“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这一比喻有何新意?语气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有哪些?A.是用丝线比喻离愁。
B.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突出了词人孤独寂寞,无可奈何的愁苦心情。
初中语文课件 课外古诗词(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合作探究
4.这首词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举例并简要说 说这样写的好处。
本词的对比手法比较突出,例如“新”与“旧”的 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 “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 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本词小结
主旨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 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 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 正 因为其主题含蓄蕴藉,才使得它回味悠长、脍炙人 口吧。
崔颢
整体感知
作品朗读 朗读这首词,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 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词语解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沉醉】大醉。 【回舟】乘船而回。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指天 黑路暗了。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整体感知
作品朗读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语速及语调。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 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 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词语解释: 【棹】桨。 【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 的西湖。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弯曲延伸的样子。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 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 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微细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主旨
本词小结
这首词精练巧妙,趣闻盎然。词人构思精巧, 把移动的风景和轻松愉快的心情结合起来写,表达 了调皮灵动的心情,那股青春年少时蓬勃的朝气极 具感染力,因此也成为宋词史上的佳作之一。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2.搜集朱敦儒和李清照的资料,阅读词人其他 作品,精选一首进行改写,要求塑造出人物形 象,表达出特定的情感色彩,不少于600字。
词两首《相见欢》《浣溪沙》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 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 更为强烈了, 于是在小小的庭院 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 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 “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 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 “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 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 动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
无疑而问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 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 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 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 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 深。
这首词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亡国哀思。 “剪不断,理还乱” 现 在形容人内心的 烦乱, 或形容某些事 难以处 理解决。
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初期的主 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 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 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 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 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
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 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
• 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 主把它写的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 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 繁和难以解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 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使人仿佛 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 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对 来 比 细节描写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 上阕所写,全是后主 眼中之景,眼前的一 切都着上冷落凄清的 色彩。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 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面 对如此 寂寞凄 清之景 , 词人直抒胸臆, “剪不断, 理 还乱 , 是离愁 ”,点 出 自 己的 “ 离愁” 。他的 离 愁 ,不不 是一般 的男女 离 别 之愁 , 而是失 掉故国 的 深 愁长恨 。李后 主的愁 是 “ 剪不断 ,理还 乱 ”, 可 见 愁之深 ,恨之 长 。其 心 中 的滋味 应是旁 人所无 法 理解的。
八年级上册《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
“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
缨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
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 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鉴赏:
•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 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词人幻想请托“悲风吹泪 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
14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 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 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 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 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 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有很 的强吸引力。
15
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
朱敦儒
原文
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 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如相采浣 梦见桑溪 令欢子沙
【 常 记 溪 亭 日 暮 】
【 金 陵 城 上 西 楼 】 【 轻 舟 短 棹 西 湖 好 】 【 一 曲 新 词 酒 一 杯 】
课 外 古 诗 词 诵 读
【宋】晏殊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封临淄公, 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北宋著 名文学家、政治家。 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
⑥是谁给你们渴望高远的蓝天的心放了一个假?或 许是你们的父亲,或许是你们的母亲。我想应该是 你们的母亲,因为她们的少女闺阁梦在你们身上圆 了。 ⑦那天的清荷一定有着特别的风韵,那天的亭阁一 定有着别样的风景,那天的鸥鹭一定有着独特的风 采。因为,有了你们作为风景的主人。 ⑧太阳是最好的见证人,听到了你们吟诗,看到了 你们作画,还有你们的放歌、抚琴。酒正酣兴正浓 时,你们贴着耳朵绯红着脸,交换自己情感最隐秘 处的少女心事,这一切的一切,那天的太阳都见证 了。
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诗词赏析
•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片主要写绿水。首句写出了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平滑
的景象。结句以动衬静,以景结情,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幽 静,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了词人对 如同水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朗读诗词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婉丽含蓄,是婉约 派代表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 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
知人论世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 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天圣八年以进士及第。 曾任西京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 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欧阳修散文创作 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词则 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诗词赏析
•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上片写登楼所见。在黄昏日暮之时,离乡背井、作客金
陵的词人独自登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看到这一片萧条零 落的秋景,悲秋之感油然而生。词人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 的国事如眼前的暮景,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
最著名十首虞美人词
最著名十首虞美人词
1. 夜来香: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愿你是那东风,千万别把他轻推。
2. 知否知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 浣溪沙:
荷叶上露,梧叶下霜。
贾生四十了,还不成男儿模样。
4. 满庭芳:
满庭芳,寂寞开无主。
5. 摸鱼儿:
欲要摸鱼儿,先整顿好行藏。
——选自《太白词》
6. 念奴娇:
红楼梦里说颦儿,轻移藕臂斜分阵。
7. 圆圆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8. 相见欢: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9.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0.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选自《南唐二主词》。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相见欢 浣溪沙
了解词牌《浣溪沙》
浣溪沙,唐教坊(jiào fáng,宫廷音乐机构) 曲名,后用为词牌。取自西施在若耶溪边浣纱
的故事。共42字,上片3句3平韵,下片3句2平
韵,一韵到底。下片前2句一般要求对仗。
自由诵读课文
1. 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找出韵脚,并用“/”划分节 奏。 2. 思考:
1. 词的上片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受 人称赞,你能从修辞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吗? 3. 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你能结合词人的 生平经历来谈一谈?
2.思考: ①找“词眼”:整首词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②词的上片所渲染的环境有何特点? ③词的下片写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愁”,却用了 “剪”“理”二字,有何表达效果? ①“离愁”,即离别的愁苦。 ②词的上片渲染了一个寂寞凄凉的环境。 ③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 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摆脱的离别之苦。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 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 漓噫,千杯未醉嗬﹏﹏……”
改自(清)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
诵读欣赏:词二首
李煜《相见欢》 晏殊《浣溪沙》
学习目标
1. 联系词人的生平经历,把握两首词所表达的 情感的异同。 2. 通过吟诵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走Hale Waihona Puke 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 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每年向宋 纳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 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 (今南京),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太平兴国 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
课外诗词诵读(《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清丽婉转,承袭南唐 余风。还善于论诗,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 话”这一新的体裁。代表作有《朋党论》《秋声赋》 《醉翁亭记》《生查子·元夕》等。
创作背景
本词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 2001年版)。采桑子,词牌名。欧阳修曾任颍州(今 安徽阜阳)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晚年辞官 退休后便定居此地,曾作《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 (今安徽阜阳)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 每首词第一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西湖好”。这是十 首词中的第一首。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下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紧承“夕阳西下几 时回”,既流露了词人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 也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 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象中。
前两句透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必然要消逝, 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美好事物仍能再现,生活 不会因事物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最后一句写词 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心情无法平静。 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 【总结】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 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 几时回?
上片写今昔之景,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一曲新 词酒一杯”,给人以把酒欢唱的轻松愉悦之感。但 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 来的感慨与惆怅也轻轻袭来。
想到风物依旧而时光飞逝,词人不禁悄声暗 问:“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之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的流连,对时 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微茫的 希望。“几时回”三个字,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 盼其返却又深知难返的心态。
八年级上册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鉴赏:
?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
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
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
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朱敦
儒这首登楼抒怀之作,既不是发“思古之幽
情”,也不是为区区个人之事,而是感叹国家
生死存亡的命运。
鉴赏:
?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 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 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 满萧条气象。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 难以追挽的伤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 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
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 处安巢的旧时相识。
一,藕晚不溪 梦
滩争花回知亭 鸥渡深舟归日
令
李
鹭,处,路暮 。 。 。,
清 照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好酒酣畅, 醉意朦胧,竟找不到回去的路。 兴味消减,要回家之时竟然天 色已晚。不小心就闯进了荷塘 深处。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呢? 喃喃低语惊动了溪边栖息的沙 鸥白鹭。
原的大乱。 ?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 ?收:收复国土。 ?扬州:地名,今属江苏,是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
破坏。 ?倩:请。
译文:
?倚靠在南京西门上的城楼观看清秋时节的 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 ?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流散,什么时候才 能收复国土?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 扬州前线。
八年级上册《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鉴赏:
• 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 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 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 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 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 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
鉴赏:
•
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人的亡国之痛
10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 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 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 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 掠过湖岸在飞翔。
11
作品鉴赏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 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 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 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 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 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 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 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 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 新可喜。
13
作品鉴赏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 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 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 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 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 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 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 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 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 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 前。
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词人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 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出你所积累的写愁的古诗词名句,看谁说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 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 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 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 《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
“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 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 的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暮春, 地点依然是亭台。可好景不常, 欢聚难再。词人从人事的变迁, 想到时光的易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 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 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 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 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 千古奇偶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 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 在思昔; 下片则巧 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 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 利,通俗 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 ,耐 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 ,给人以哲理性的启 迪和美的艺术享 受。
无疑而问
语言 晓畅
感伤 上 怀旧 年华 易逝 片
人间秋色,无所不在, 如何能“锁”住,这是 词人“以我观物,故物 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 被“锁”者,非清秋也, 是指人。
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 喻成乱麻, 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 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 而是亡国之愁。 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 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 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 剪不断, 受的无可解 脱的愁苦。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 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 清照《一剪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 以游走)——李清照《一剪梅》 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 时雨。(愁多而可视)——贺铸《青玉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上片写景,用寂 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 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 愁苦的心态。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赏词 析句
“无言”不愿说,无人说,说了也无人理解,说 又何用。
“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和“被锁 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人自己。这 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被幽囚, 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愁苦之情。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 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 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 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 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 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 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 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 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 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 主词》。
可做 怜个 薄才 命子 做真 君绝 王代 ,
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
黄菊兰
一生璀璨若流星,也迅乎 若流星。他丰神隽逸,心 如赤子,魂系诗书,仙品 一般的人物,却被命运之 掌推上乱世闹哄的前台。 富贵云烟,一梦黄梁,原 只是红尘的一段误会,种 种旖旎不过虚假幻象。陷 入这滚滚红尘,不过了结 一段债;情债,文字债, 家国债。
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 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 更为强烈了, 于是在小小的庭院 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 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 “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 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 “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 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 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 绪。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晏殊《蝶恋花》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崔颢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 泪。——范仲淹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难。——李煜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柳咏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醉花阴》
“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 么一种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
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 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 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 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 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 深。
别是剪深寂月无 有离不院寞如言 一愁断锁梧钩独 番 理清桐 上 滋 还秋 西 味 乱 楼 在 心 头
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写词人的眼 中之景,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 的环境气氛,表现出词人幽囚 生活的寂寞和愁苦。 词的下片词人直抒胸臆,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对愁的深刻 体验。
小 结
主 题 探 究
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 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解脱的愁 苦之情。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 一词,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 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 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 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 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 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
古 诗 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 翻 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 译 色之中。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 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 苦。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 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品味:“锁”字是传神之笔, 试赏析。
面 对如此 寂寞凄 清之景 , 词人直抒胸臆, “剪不断 , 理还乱 ,是离 愁”, 点 出 自己的 “离愁 ”。他 的 离 愁,不 是一般 的男女 离 别 之愁 , 而是失 掉故国 的 深 愁长恨 。李后 主的愁 是 “ 剪不断 ,理还 乱”, 可 见 愁之深 ,恨之 长。其 心 中 的滋味 应是旁 人所无 法 理解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开头“一曲新词酒一 杯”,歌咏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 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 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
此刻他感受到的并不是欢乐, 而是怅惘,而且是经年以来 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寂寞与 惆怅。自吟自饮,借酒消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头。
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理还乱的 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 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 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 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人生中最高的位置,他坐上了,最大的权 力,他拥有过,最美的回忆,他拥有过, 然而,人生中最深的痛,他承受过,最大 的屈辱,他体味过。
“夕阳西下几时 回”,是就眼前之景 来抒写情怀。在落日 的余晖中,常常使人 产生暮年之慨,“几 时回”是无疑而问的 设问句,抒发了诗人 感慨年华将逝之情。
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 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花落”。“燕归”是眼 前景,“无可奈何”、“似曾 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 “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 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 光流逝的感伤。 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 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 后世传诵的名句。
下 片 悼惜 惜春 春光 难留
几时回
新
对 比 旧 去
意蕴 深广
4、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片 5、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的这首词 2、词的上、下片各抒发词人什 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 的末句在句式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下 3、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下 风格比较鲜明,你能够说说这首词 片的末句描写也很讲究,你能够对此 么样的感情? 试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片都用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的风格特征吗? 作点分析吗?
《独上西楼》音乐欣赏
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初期 的主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 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 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抒写 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 和谐,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 著有《珠玉词》
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这首诗是李煜降 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 达了他的 亡国哀思。 “剪不断,理还乱” 现 在形容人内心的 烦乱, 或形容某些事 难以处 理解决。
本词中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对“离愁” 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
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 把它写的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愁思, 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 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 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
作 者 简 介
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 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 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 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 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 《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 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 为词牌名。
写 作 背 景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 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对 来 比 细节描写 独徘徊
这是晏殊的名篇 之一,其内容为悼惜 春残,感伤年华。
思想感情:
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 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 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 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 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 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 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 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 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 隽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