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螳螂捕蝉》学案1 沪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我们迎来了寓言故事《螳螂捕蝉》。这个充满智慧与哲理的故事,既揭示了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又借此寓意了人生道理,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明白顾此失彼的教训。在本教学案例中,我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科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认识到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指导意义,为他们的成长道路增添智慧的光彩。
(五)作业小结
1.书面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螳螂捕蝉》的读后感,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2.口头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与家人分享所学的故事,并尝试用故事中的道理劝导家人改正一些不良习惯。
3.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五、案例亮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螳螂捕蝉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等。
2.汇报分享: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在倾听过程中,可进行补充和提问,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四)总结纳
在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寓言故事《螳螂捕蝉》的知识点,包括生字词、课文内容、寓意等。同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观察、思考、合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寓言故事的同时,学会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此外,通过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
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六年级语文《螳螂捕蝉》教案「篇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语文2.课时:两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第十课:螳螂捕蝉教学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1.能在明确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意思。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1.学习课文,了解、复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始末。
2.知道少年如何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吴王放弃攻打楚国,了解故事与现实的联系。
3.学习少年勇敢、机智的品质和吴王的知错能改。
重点:了解故事,弄清少年如何通过故事劝服吴王放弃攻楚。
难点:了解故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代表现实中的何方,弄清利害关系。
课前准备:有关历史资料,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的掌握。
(出示词语1)谁能读准这些词语?(学生读词)二、学习课文:1.导入: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呀,可是一意孤行,还下了死命令,说谁去劝他,他就处死谁。
命令一下,大臣们可都不敢作声了。
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向吴王讲了一个故事,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听完了请你们也讲讲这个故事。
2.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请你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如果记不好,可以参考刚才的词语。
(出示词语2,学生讲故事。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相关推荐《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螳螂捕蝉》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螳螂捕蝉》教案设计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学生描红,临写。
螳螂捕蝉导学案
螳螂捕蝉导学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螳螂捕蝉导学案螳螂捕蝉导学案(精选2篇)螳螂捕蝉导学案篇1东蜀小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执笔:审核:使用人:小主人姓名:组名课题:《螳螂捕蝉》课型:阅读课课时:2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教学设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和寓意。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寓言故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运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对《螳螂捕蝉》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寓言故事的含义、特点及表达方式;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俗语,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利令智昏”等;掌握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技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能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仿写;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的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一只螳螂和一只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螳螂和蝉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螳螂捕蝉》这个寓言故事,一起来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请记住本站网址:chazidian.以便下次访问!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沪教版第十二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具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精读课文,领悟文章中心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预期目标一导入新课1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可是吴王却固执的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 螳螂捕蝉》2板书课题《23 螳螂捕蝉》3 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说给大家听?4课文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齐读课文引入新知二精读课文1 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慌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为什么会恍然大悟?2 四人一小组讨论,可以在书上勾画,写出自己的见解。
3 指名发言(吴王从螳螂捕蝉的故事中,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
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和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
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很后悔,就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 吴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读懂了什么?(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5 出示小黑板(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6 谁能有朗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自由练读,指名读。
7 他读出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试试。
8 齐读9 吴王攻打楚国看到的眼前利益是什么,身后隐伏的祸患是什么?(眼前的利益是攻打楚国有可能取得胜利,祸患是诸侯国将乘虚而入)10 少年所讲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因为少年是智劝巧劝,大臣是直劝力劝。
《螳螂捕蝉》教学案(8篇)
《螳螂捕蝉》教学案(最新8篇)教学目标篇一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感受少年这个人物,体会人物的特点、品质。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4、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螳螂捕蝉这一故事。
2、明确故事寓意,理解寓言借助故事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3、感受少年的智慧,学习委婉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故事寓意,感受少年智慧,学习委婉地阐述自己观点。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0课《螳螂捕蝉》,学会了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脉络,请一位同学用简单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故事寓意1、螳螂捕蝉这一个小小的故事就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段直接写“螳螂捕蝉”。
2、出示第9、11段文字,指名读。
其他同学思考故事中有那几个角色。
(蝉、螳螂、黄雀、少年)3、深刻理解寓意。
a.这些角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蝉,齐读描写蝉的句子:“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b.读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蝉?如果你是这只蝉,心里会想什么?带着这种感受读。
c.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蝉的身后,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蝉的同伴,你会怎样?可是蝉却浑然不觉,它——读句子。
d.蝉被什么蒙住了双眼?同样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的还有——螳螂、黄雀。
e.出示变换顺序的句子,指名读。
4、根据提示复述故事。
蝉悠闲喝着露水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啄食少年拿着弹弓瞄准三、揣摩文章表达。
少年是怎么运用这个故事达到劝说目的的?1、默读课文2-12节,用心揣摩少年和吴王的一言一行,把感受深刻的词句划下来,可以写写体会。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职业规划、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areer planning, insight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2023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沪教版
2023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沪教版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__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急的。
吴__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拘束”、“恍然大悟”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前预备:写有词语的黑板,光盘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一、导入1、今日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像这样的字还有许多,举例:蜻蜓。
你们也找找看?(蚂蚁、蝴蝶、蚂蚱、蚱蜢)有些动物的名称中有虫旁,但不是昆虫,举例:青蛙、蛇、蚯蚓。
(3)故事:话说有一天,这只螳螂来到一个花园里,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闲适地叫着,自由拘束地喝着露水,这只螳螂一看,馋坏了,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边补充完整题目)这只螳螂吃到蝉了吗?为什么?你怎么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一个八字成语。
可螳螂捕蝉这篇文章却是一则寓言故事。
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掩耳盗铃)(5)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借一则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么,课文中的这则寓言想借螳螂捕蝉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信任学了课文,同学们肯定会深刻领悟到的。
二、通读课文,把握生字。
(一)自学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学习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大屏幕)1、先自个儿读。
(1)自己学习生字新词,把握形音义。
(2)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对每句话,每个字。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螳螂捕蝉》学案1 沪教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学案1 沪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含义。
2.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3.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课文提示】1.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本文选自《说苑》。
《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词语积累】悲鸣饮露委身曲附傍延颈务欲得其前利顾患【翻译课文】原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原文: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翻译: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翻译: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原文: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翻译: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
原文: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翻译: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
【课文分析】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
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
【思维训练】1.本故事给我们叙述了怎样一种场景?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想象:拿着弹丸的人欲射黄雀——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蝉——蝉正得意洋洋地饮露。
2.本文怎样描写蝉、螳螂、黄雀的?“蝉”、“螳螂”、“黄雀”都为眼前的利益而显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态:蝉——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黄雀——延颈欲啄。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螳螂捕蝉-(1)
《螳螂捕蝉》教学目标:1、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读书,我们知道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可是吴王却非常固执。
谁来读一读吴王的话,“谁敢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我,我就处死他!”2、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顽固不化的吴王,在听了一个少年的一番话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出示: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释词:“恍然大悟”在字典上是什么意思?(突然醒悟、一下子明白)“悟”是什么意思?(明白)3、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使得固执的吴王改变主意?让我们打开课本,找出故事,感受故事的内容与寓意。
二、学习故事。
1、少年到底想告诉吴王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出示句子:“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想想:此时,蝉、螳螂、黄雀各有什么心态?(板书:贪)4、它们共同之处都是——交流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5、蝉、螳螂、黄雀他们三个“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读一读课文。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导学案(精品)
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导学案(精品)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 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
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2、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 “蝉”3、指出他们属于左形右声字,便于识记。
4、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二、明确目标、课前预习: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质疑探究、交流展示:1、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2、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3、指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4、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那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5、集体交流。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蝉(捕)螳螂(啄食)黄雀(打)少年楚国(攻打)吴国(乘虚而入)其他诸侯四、归纳整理、拓展提高:1、这些角色,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捕捉或者攻打自己的目标的呢?默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学生默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3、集体交流相关句子。
五、指导书写:1、出示“侯”、“候”2、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观察学生自然会明白多一竖少一竖就是两个不同的字)3、同样观察一下其它生字,想想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直接揭题,复习迎新: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这是篇寓言故事,还记得寓言这种体裁有什么特点吗?(借助故事说明道理)2、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寓言,从中得以什么启示呢?3、那么,《螳螂捕蝉》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螳螂捕蝉-(1)
事。老师讲完要请同学们来讲。
面默写的词语
2、师示范讲故事
复述故事。
3、指一名同学讲
师:故事讲完了,谁记住了能讲这个故事,可以看看我们刚才默的几组词,
其他同学仔细听,等会儿请你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学生评价后,
再请另一位同学讲)
4、小结,引出成语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板书)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
螳螂捕蝉 教学 目标
教学内 容分 析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生词的意思。 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 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 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全文分“准备攻打楚 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 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 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2、出示词语,自己批改,错的在旁边订正,统计对错。
二、讲故事
教师声情并茂
1、师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 地讲述这个精
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的少 彩的故事,引
年在花园里给吴王讲了这么一件事,请同学们认真听,用心记,是怎样一件 导学生运用前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教案标题: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寓意并进行思辨。
教学准备:
1. 故事《螳螂捕蝉》的故事书或故事PPT。
2. 学生阅读材料。
3. 课堂互动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螳螂捕蝉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让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
二、学习故事情节(15分钟)
1. 教师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跟读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讨论寓意(2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寓意,例如“机会稍纵即逝”、“谋事在人,成事
在天”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语言表达练习(15分钟)
1.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寓意,进行创作,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互动游戏(10分钟)
教师设计相关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或写作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寓意的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螳螂捕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和作业布置,巩固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对寓意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螳螂捕蝉》学习参考
【学习目标】
1.理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的含义。
2.学会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3.能够用这个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理解生活中类似的事例。
【课文提示】
1.刘向(约前77—前6)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著《九叹》等辞赋33篇,大多亡佚。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本文选自《说苑》。
《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词语积累】
悲鸣饮露委身曲附傍延颈务欲得其前利顾患
【翻译课文】
原文: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翻译:园子里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蝉。
原文: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翻译:蝉高高在上一边悲伤的鸣叫,一边吸饮露水,(它)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后面;
原文: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翻译:螳螂紧贴树枝弯曲前肢想捕食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
原文: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翻译: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吃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在它的下面(正要弹射它)。
原文: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翻译:这三种情况都是力求要得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忌它们后面的灾祸啊。
【课文分析】
蝉、螳螂、黄雀在同一背景的舞台上,演出着相似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却都在于贪图眼前小利而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安全。
人如果这样,也免不了悲剧的结局。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潜伏的危机、杀机,最终是免不了要招致灾祸的。
所以,居安思危、近忧远虑,应成为人们为人处事的一种原则。
【思维训练】
1.本故事给我们叙述了怎样一种场景?
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想象:拿着弹丸的人欲射黄雀——黄雀延颈欲啄螳螂——委身曲附的螳螂欲取蝉——蝉正得意洋洋地饮露。
2.本文怎样描写蝉、螳螂、黄雀的?
“蝉”、“螳螂”、“黄雀”都为眼前的利益而显示出得意忘形的神态:蝉——悲鸣饮露、螳螂——委身曲附、黄雀——延颈欲啄。
然而它们不知道悲剧即将发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本来是告诫君王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现在用来讽刺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防备后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