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_以重庆信息学_省略_施_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_为例_王易

合集下载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法(全文)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法(全文)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法(全文)0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GJ教育部贯彻落实《GJ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和《GJ中长期人才进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7号),安徽建筑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被列入GJ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给排水管XX系统》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包括给水排水管XX系统的功能、布置原理、水量计算、水力计算理论和方法、工程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及管道系统的运行治理理论。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给排水管XX系统》教学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授课、课程设计,考核方式采纳闭卷形式,采纳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加权平均的方式进行成绩评定。

1.1课时偏少的问题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养”,因此很多高校的专业课学时数都被压缩了。

在2021年,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一种新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合并了排水管XX和给水管XX两门课程,使其成为了一门课程。

过去两门课时总学时是64学时,合并成一门课程后总学时变成了48学时。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总学时缩短了,然而本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内容较多,难以在缩短后的学时内将所有教学内容都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且为了赶教学进度,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多媒体教学存在节凑快、信息量大、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板书时间等优势,但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比如节奏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突出重难点,学生容易感到思绪和视觉疲劳;多媒体教学方法信息量太大,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等。

虽然板书不具有信息量大、节省板书时间的优势,但是为学生留了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1.3缺乏对工程实践训练的认识学生没有机会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也没有真正了解所学知识在工程应用领域的运用,如此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制约了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学院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师,具有较好的工程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原则1. 教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教育培养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

3. 教育培养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教育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设置了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包括了通信工程、控制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工程等方向。

通过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所学专业中得到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训练。

四、课程设置卓越工程师学院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需求,强调实践性和创新性。

除了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外语、体育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五、教育教学模式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采用了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

比如,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卓越工程师学院强调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通过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实训,学生可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参与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七、创新创业卓越工程师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竞赛、双创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经历一系列的培养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新研究等,以提高他们在工程领域的能力和竞争力。

目标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师:1. 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综合素质:通过丰富的综合素质培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培养环节1. 课程学习学生将根据专业的要求,参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学习。

这些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

2. 项目实践学生将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项目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参与校内的项目,也可以选择参与校外的项目。

3. 创新研究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创新研究,探索前沿科技和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研究可以是学生自主发起的,也可以是与教师或研究机构合作的。

通过创新研究,学生将深入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并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综合素质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计划还将组织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如领导力培训、管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培养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评估和认证该计划将通过评估和认证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和成果。

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考核和评估任务,并取得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该计划的认证。

认证的标准将基于学生在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表现。

结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帮助他们在工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
二、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坚实的数理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学生所选专业,设置一系列基础和深化的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系统、材料科学等,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

3.创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如创新设计、科技创新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践、工程实践、设计实践等,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实训
1.实习: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实习,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2.实训:设置一系列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程环境,让学生学习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工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项目,如科研项目、工程设计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平台,如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五、综合评价与考核
1.绩点评定:通过学生在各门课程中的表现,按学分绩点制进行评定,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2.项目评价:对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创新项目进行评价,考察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红河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作方案红河学院20XX年5月、指导思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总体目标三、组织管理体系.四、学生来源与培养模式.五、学籍管理六、培养计划与方案.七、质量保障体系.八、培养机制..九、建议和所需政策支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的精神,为服务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而制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卓越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一、指导思想红河学院充分认识到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我校全面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由教务处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依托各工科学院,进行试点。

从20XX 年起,全面推进以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创建与红河学院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措施、政策、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

将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工作方案”要求,借鉴国内外学校的工程师培养模式以及我校工程教育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和国际意识,总结并吸收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科学定位各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打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工程人才。

贯彻“面向工程、宽基础、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探索建立专业的拓展方向及专业拓展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一、导言工程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

为此,制定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卓越工程师专项培养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培养目标1.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2. 能够熟练运用先进的工程工具和设备,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 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4.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三、培养内容1. 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工程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在课程设置和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通过专门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程工作中有效地协调各方面资源和解决问题。

4. 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和实践结合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学生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 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实践和工作坊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习实训和导师制度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建立导师制度,让学生在实际工程工作中获得指导和帮助,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评价机制1. 学术评价通过课堂考试和学术论文撰写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 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对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也面临更高的要求。

为培养卓越工程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培养计划。

本文将介绍一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设计方案,包括目标设定、内容安排和评估方法。

2. 目标设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工程师。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使其在工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理论到实践,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培养学生对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意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规范、保护环境并回应社会需求。

3. 内容安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包括以下内容:3.1 学科知识教学学科知识教学是培养工程师的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包括数学、物理和工程数学等。

•提供学生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的课程,涵盖工程力学、电子电路、控制理论等。

•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沿。

3.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工程项目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设计实践课程和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安排工程项目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项目管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3 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培养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与其他工程师和非工程师进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设计团队项目和小组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

•引入跨学科的合作项目,让学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合作,提高跨学科合作能力。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工程人才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1.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工程人才,提高我国工程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3.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社会的联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产业、社会的融合,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计划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工程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2.加强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提高工程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和完善工程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社会的联系,促进工程教育与产业、社会的融合。

通过实施该计划,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工程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

卓越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实施好卓越计划,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实施领域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主要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方案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一、目标设定本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工程师,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本计划的培养,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课程体系设计1.理论课程体系:根据工程领域的特点和需求,构建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2.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1.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优秀教师,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培养青年教师:通过设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3.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

通过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工程领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校企合作1.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3年1月28日2011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列入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2月我校通信工程、信息安全2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

一年来,学校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总体概况(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深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并创建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我校着力实施“卓越计划”,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和工程教育模式,创建在省属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2011年起,每年组织工科专业申报“卓越计划”,从点到面,面上逐渐推开,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所有工科专业都申报“卓越计划”,到“十二五”末参与“卓越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人数达到30%。

”(三)参与专业、培养层次、学生情况目前我校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是本科生层次的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专业学生,通信工程专业80人,信息安全专业40人,总共有120人参与。

2012年1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软件工程作为校级“卓越计划”项目实施。

2012年8月,我校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4个专业,申报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正在教育部的审批过程中。

二、组织管理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建立了校院两级组织管理体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的通知教高函〔2013〕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经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审定,现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印发给你们。

请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参照本通用标准,结合各校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

教育部中国工程院2013年11月28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本通用标准规定卓越计划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制订行业标准和学校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

本通用标准分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

一、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通用标准1.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2. 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4. 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工艺、设备与制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 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6.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7.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8. 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 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 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二、工程硕士人才培养通用标准1.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2. 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职业健康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3. 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 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5. 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地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7.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集成的基本能力;8. 具有工程技术创新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和处理工程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基本能力;9. 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0. 熟悉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11. 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2. 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基本能力和一定的领导意识;13.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能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导师制度
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帮助他们 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
校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的工程师,提高我国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 竞争力。
质量保障体系
课程评估
定期对开设的课程进行评估,确保课程设置合理、教学质量高。
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 教学质量稳定。
学生满意度调查
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满意度和反馈意 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计划。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反馈
就业情况统计
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 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 方向,为进一步优化培养计划提 供参考。
毕业生反馈
积极收集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 议,对培养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提高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 。
专业课程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机 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
实践课程
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的 运作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 养。
实验与课程设计
设置多种实验和课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工程 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 知识共享。
学生参与与互动
学生提问和回答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课堂 互动和知识交流。
学习小组
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和讨论,促进团队 合作和知识共享。
学习反馈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 了解学习进展和改进方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一、概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我国为应对全球科技与经济格局的快速变化,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自计划启动以来,其在推动工程教育改革、优化工程教育结构、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化和技术创新的日新月异,卓越计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通过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再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工程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工程教育的整体实力,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1. 背景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为了应对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提升国家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工程教育体系,强化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工程能力的优秀工程师。

本文旨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深入探讨其背景、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程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与产业发展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我国推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加强工程实践、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课程设置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工程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该计划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本文将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再研究,以期为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院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学院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学院关于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方案一、引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工程师人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需要而提出的。

学院根据该计划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学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方案。

二、培养目标1.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提供创新性的选修课程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培养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实施具体方案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目标,学院将进行课程的和优化,增设创新性选修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通过选修课程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能。

实践性课程要求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基础不同,设置不同的课程分级,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2.实验室建设学院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提高实验室设备和设施的水平,更新实验项目,设置符合工程实践需要的实验课程。

构建虚拟实验室,提供更多实验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创新平台建设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项目,建立相应的创新平台,如学院科研实习基地、创新实验室和工程实践基地等,提供资源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进优秀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提供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指导。

5.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成绩、实践成果和综合素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通过制定专业课程的全新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经济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地考察、项目综合实践等。

2.实践教学: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如实验实训、专业实习、工程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活动应与课程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科研项目和创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

4.专业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分配专业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和指导。

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职业规划和专业发展等,定期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5.国际化教育: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开展双学位项目、短期交流项目和海外实习等,使学生接触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培养跨国公司就业和跨国团队合作的能力。

6.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纳入教育培养计划,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社会调研和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7.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校应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的专业培养方案,有望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

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二О一О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精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前期工程教育改革和部分专业“3+1”实验班的基础上,从2010级新生开始全面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按照“重点突破、分层分类推进”的实施原则开展试点工作,在组织管理、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简要汇报如下: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经学校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学校成立了“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大力推进工程教育改革。

1. 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主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教务处、研究生处、人事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处长和工科学院院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科学设计和部署各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督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互相协作,指导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推动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2. 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小组”由教务处处长任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任副组长,精选具有国外留学和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为成员,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规划、方针、政策、措施等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问题进行研究,不定期撰写专题研究报告,并定期刊出《高教研究通讯》,为领导小组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和政策参考。

3.工程教育改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工程教育改革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会由学校资深教授、行业部门领导、企事业一线专家、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建立本校的培养标准体系,并制定本校工程型人才培养学位授予标准,以及试点专业和实验班的教学指导与教学改革事宜决策。

浅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相关保障

浅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相关保障

浅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相关保障浅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相关保障【摘要】为适应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的变化,本文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方案〞为例,探究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相关保障。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是教育部2021年推出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试点工程,该方案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开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开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效劳。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始建于1990年,经过近20年的开展,已在精密塑性成形、模具数字化制造、特种成形等三个方向上形成了自己的培养特色,并于2021年获得了“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但是,面对高等教育的快速开展和社会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方案,这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基于此,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也尝试进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适应未来社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其中企业学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必须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和措施。

因此,以下就实施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相关保障进行探究。

1.实施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的保障1.1校企合作首先,校企合作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的关键和核心。

为了落实和推进学生企业学习经历,创立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至今,材控专业在前期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与相关企业良好合作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升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与重庆建设集团、重庆大江工业、重庆大江至信模具等大中型企业达成了专门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合作意向,并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

其次,学校应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及其应承当的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No28摘 要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部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

我院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结合重庆市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于2011年3月启动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首批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主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我院培养卓越人才的特点、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卓越软件工程师 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中国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1],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

(2)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物联网、云计算、遥感技术等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七大新兴产业之一。

目前,重庆有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全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基地,重庆力争用3年时间,把重庆的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做成国内最大的,乃至亚洲最大的云计算基地。

我院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长期坚持“在学院“737355[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之下,从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围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条主线,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

初步探索了独特的基于虚拟企业环境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迭代实训方法”。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背景和我院的办学特色,我院于2011年4月启动了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首批“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分别包含:软件学院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电子工程学院的“卓越网络工程师培养计划”、经贸学院的“总裁助理培养计划”。

1 培养的目标“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以重庆信息学院实施“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计划”为例王 易 黎红星 唐明灯(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万州 404000)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1]。

这是国家教育部对于培养的卓越工程师需要达到的要求,而我院在向国家教育部这个伟大目标靠近的同时,提出了自己具体的培养目标:(1)具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2)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代码编写能力、程序设计能里、流程处理能力及软件测试能力(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外语阅读和写作能力(5)具有较强的学习总结能力,对需求理解能力,对新技术敏感的理解力(6)具有能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人才目标规格:适应企业对软件人才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为“基础扎实、技术过硬、遵守规范、适应团队、外语优良”,即强调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级软件应用型人才。

2 培养的前期准备2.1 学生的选拔选拔方式如下:在软件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软件外包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三个专业1000名学生中,每年选拔50名,组成两个班级实行小班教学,每个班级25人,然后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每个班级淘汰5名学生,最后剩下40名。

选拔工作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按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进行初审、再经过实践能力测试和面试,初步人选确定并公示。

最终名单经学校教务处审批通过后,学院发放“软件学院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的录取通知。

2.2 培养团队的组成卓越班的团队领导直接由软件学院的院长领导,其他组成人员都是软件学院的骨干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卓越班的课程实行教授(副教授)负责制。

课程一般由教授主讲,每一个教授配有一个教学助理,协助教授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准备和实验指导。

卓越班老师的聘任条件相当严格,一是具有5年以上的教学才能,二是一般具有单独从事科学工作的特殊能力,一般应该具有博士学位,三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职业实践经验。

为鼓励教授们加强与企业合作,进行应用型科研开发活动。

卓越班的教授可以每三年申请6个月的学术假,下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教授和工程师的广泛接触和沟通也有可能产生创新的领域、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我院软件学院与强渝科技有限公司、乔布斯软件公司在软件项目开发等一系列项目上正在开展深入合作,我们也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教改项目《高等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3447)作者简介:王易,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开发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云计算、应用技术开发。

黎红星,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应用技术开发。

唐明灯,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软件学院教学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web开发技术期待有更多的合作创新成果。

3 培养模式3.1 校内培养实验班采用“2+1”培养模式[3](二年在学校进行学习,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联合培养),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名进入实验班的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更深层次地挖掘学生才能,使学生能够全面均衡地发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开发工程师。

具体的教学模式是----工程化教学法工程项目教学法是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围绕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

通过工程项目教学法,将理论讲解、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活动等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在一个或多个教学“模块”中,围绕典型工程对象(如一个软件项目、一个商务案例等),按照“任务驱动”模式将教学内容重新编排,用多少,讲多少,最终覆盖所有相关能力要素。

在课堂上一边理论讲解,一边动手实践,两者合二为一,从而达到工程化教学的目的。

3.2 企业培养通过企业一年的学习与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性思维、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和工程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培养、就业及企业人力资源选拔的有机结合。

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从企业工程师那里学到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了解企业的工作方法,熟悉企业的工作氛围,快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通过相对较长时间的对学生的考察,可以从中挑选更优秀、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同时加快了新员工的上岗预热期。

学生也成了联系企业研发和高校智力的纽带。

学生拿着课题查阅资料,向学校老师请教,那也等于是利用了学校科研力量和专业资源。

4 我院培养卓越软件工程师的特点4.1 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企业的资深工程师和学校教研人员在一起,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人才需求,双方共同研讨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质量保证措施等。

我院软件技术专业在2011年的7月份,带着人才培养方案和重庆惠富士康、中天国际、重庆新思维等软件的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就我们2011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讨论,开发一线的工程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细化到每一门课程哪些内容应该加重,哪些内容应该补充,重点应该锻炼学生哪些能力,这些都是我们以后教学中应该注意改进、补充的地方。

4.2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这是加强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

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共同建立校企联盟的工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既可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也可作为校方(大学生、青年教师)的教学和实训基地,还可作为研发基地,将同时为企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给学校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带来捷径。

也可以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高校教师与整个工业界脱离的问题。

而我们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这一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高校教师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可以锻炼自己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把握目前行业前沿的技术。

4.3 按照目前流行且实用的软件开发方式培养学生我院按照目前流行且实用的软件开发方式---敏捷开发[4],来培养学生,提到敏捷开发就不得不提到CMM[5],但是由于CMM的繁琐,我们平时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完全按照敏捷的标准要求学生,在培训中要求学生实现敏捷建模(Agile Modeling,AM)的价值观,即XP的五个价值观[4]:沟通、简单、反馈、勇气、谦逊等,在实际编程过程中,采用结对编程方式,所谓的结对编程是两位程序员肩并肩地坐在同一台电脑前合作完成同一个设计。

同一个算法、同一段代码或同一组测试、与两位程序员各自独立工作相比.结对编程往往只需花费大约一半的时间就能编写出质量更高的代码。

学生经过长期的锻炼,编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4.4 强化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是从代码量方面来考核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每个人要求至少有10万行代码量,必须有2个较大项目的项目经验,同时熟悉外包编码规范。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学生有扎实基础上,和导师一起跟踪某一领域的最新进展,跟处在开发一线的工程师多交流学习,多实践。

熟能生巧,巧能生智,作为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多参加全国性的软件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提高自己的技能,这些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5 结论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将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

我院通过对“卓越软件工程师的培养”,必将提高学生的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院将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沟通合作,共同孕育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卓越软件工程师。

参考文献[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6月[2] 陈胜 践行737355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 重庆:科学咨询 2008年18期[3] 张传军.崔承琦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J] 广东: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6年02期[4] 马丁(美)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和实践(C#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08-1[5] (美)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刘孟仁 译[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82011.No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