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校本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相声定义:所谓相声,最初就是摹仿各种声音,如摹仿人声、鸟声、兽声、风声、水声及其他宇宙间各种声音等。

起源:相声艺术,北京盛行较早,最初是设一步帐,一人坐于帐内,学兽叫、鸟叫以及各种单独的声音,听众在帐外围听。后来把它综合起来,掺进一个故事,成为较有系统的声音。这叫做“暗相声”。像当时一般流行的《醉鬼还家》、《五子闹学》等,就是最显着的例子。《醉鬼还家》段子表演情况如下:忽听见帐内好像有一人在走动,接着打门声、开门声、小儿哭声、夫妻吵架声、摔碗声、鼾睡声,依次而至。听众捧腹大笑。再后,把帐子去掉,在地上拜一长桌,一人立于桌后,学各省方言以及各行各业的叫卖声。这就叫做“明相声”。小故事:咸丰年间,北京有一朱绍文先生(别号“穷不怕”),是最早说相声的人。他八十多岁时,我才十来岁,犹及得见。他原来是学京戏的,唱小花脸。后来因为照清朝规矩,不是天天能唱戏的,如斋日(祭天、祭地之日)、辰日(皇帝、皇后、太后之忌日),都必须停止动响器,当然更不能唱了。这些日子总算起来,每年多至五、六十天,各戏园就得一律停演。若赶上所谓“国孝”(即皇帝、皇后、太后死了),便要规定二十七个月不准唱戏。我本人赶上过光绪、西太后的国孝,虽说是缩减了,但还须百日不准动响器。百日后,不准化装唱戏,马鞭子只许用青、蓝、白三色,不准用红的。这么一来唱戏的就失业了。朱先生想出一个办法,拿白沙子撒地作字,以吸引观众。等到大家聚拢之后,他就在甬路旁边,手拿竹板(不禁止)两块作响器,唱几段小花脸数板,再说几段小故事,要钱。他还研究好了几个小段子,如:“勃勃名”、“百鸟名”、“百兽名”、“百虫名”、“青菜名”、“京戏名”等。另外,又自己编了五诉功——“胡不剌诉功”、“堆子兵诉功”、“棒子面诉功”、“夏布褂诉功”、“厨子诉功”;两本小

书——《千字文》、《百家姓》等。这样他就绘声绘影地说起来了,很受群众欢迎。以后他又把京戏中《背娃入府》、《一匹布》、《打沙锅》等戏的内容,改编成小故事,在街头演唱,生意更加好了。于是每遇见辰、斋等日,他就以相声补缺,到咸丰国孝时,即正式以说相声为生了。国孝后,戏班再邀他去唱戏,均行谢绝。以后又带徒弟,即创出了这一行。

第二章

一、相声四门功课:

●说:讲故事还有说话和铺垫的方式

●学:模仿各种人物、方言、和其他声音,学唱戏曲的名家名段;现代也有学唱歌跳舞。

●逗:制造笑料。

●唱:经常被人认为是唱戏,唱歌。其实不然,这个“唱”是指演唱“太平歌词”,“太平歌词”才是相声的本门唱。

二、十三门基本功

相声艺人把相声的基本功细分为十三门,包括:

●要钱

●口技

●数来宝

●太平歌词

●白沙撒字

●单口相声:只有一个人表演的相声。

●逗哏:“哏”指滑稽、逗人发笑的话或表情。逗哏即逗出令人发笑的效果,代指为负责逗哏的演员

●捧哏: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

●群口: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

●相声怯口(倒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

●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

●贯口: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

●开场小唱

三、表演形式

相声的表演形式最初有两种:在帷幕中表演的相声称“暗春”,公开表演的相声称“明春”。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后只有“明春”一种在继续发展。相声的形式共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种。单口相声,是一个演员表演的长短笑话。对口相声,是两个演员表演的,叙述人甲称“逗哏”,辅助对话的乙称“捧哏”,表演时,依甲乙二人说表内容的轻重与语言风格之不同,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和“贯口活”三类。群口相声,是三个以上演员共同表演的,甲称“逗哏”,乙称“捧哏”,丙等称“腻缝”。

着名相声演员:

中国大陆着名相声演员

(此划分为京派相声划分方法,卫派相声认为朱绍文为第一代相声演员)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等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徐长福等

●第四代相声演员:(“相声八德”)裕德隆、刘德智、李德祥、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焦德海等

●第五代相声演员: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郭启儒、朱阔泉等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张永熙、刘宝瑞、赵佩茹、郭全宝、王凤山、马志明、尹笑声、常宝堃、常宝华、常宝霆、杨少华等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侯耀文、石富宽、苏文茂、唐杰忠、张文顺、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师胜杰、常贵田、赵振铎、范振钰、杨议、牛群等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郭德纲、于谦、冯巩、赵炎、刘伟、笑林、王谦祥、李增瑞、尹卓林、李金斗、李菁、徐德亮、高峰、奇志等

●第九代相声演员:大山、周炜、赵卫国、大兵、武宾等

已故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马三立侯宝林

刘宝瑞马季

着名相声演员:

侯跃文和石富宽姜昆和李文华

郭德纲和于谦马志明和黄族民

第三章:传统相声小段

一、《蛤蟆鼓》

甲:听说您是说相声的?

乙:对了!

甲:您这说相声的什么事全都知道,对吗?

乙:一般的事我们全有研究.

甲:那么我要问您个事儿,你知道吗?

乙:你问吧,知道我就告诉你;不知道我再向您请教.

甲:那好.这个……您……您见过蛤蟆吗?

乙:咳!谁没见过蛤蟆呀!

甲:是啊……蛤蟆是蛤蟆……他我不明白……

乙:蛤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

甲:你说蛤蟆这个东西,……

乙:啊,蛤蟆怎么拉?

甲:蛤蟆这个东西……为什么那么小的个儿,叫唤出来的声音那么老大,呱……呱……这家伙!

乙:就这个呀?!

甲:是啊,我不明白。

乙: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蛤蟆这个东西是嘴大脖子憨,叫出来的声音就大;还告诉你,不单是蛤蟆,什么都如此,只要是嘴大脖子憨,叫出的声音都大!

甲:哦!还不单蛤蟆,什么都如此?

乙:对了!

甲:不对吧……

乙:怎么不对?

甲:我们家有个字纸篓子,……那东西也是……嘴嘴大,脖子憨,……它怎么一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