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阶段及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一、引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之一,旨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资源。

本文将从法律的特征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法律的适用范围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所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活动。

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渔业等;环境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

三、法律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该原则强调预先采取措施,预防污染和损害发生。

2. 污染者付费:该原则强调污染者需要承担治理污染和修复生态环境所需费用。

3. 公众参与:该原则强调公众有权参与环境决策过程,并且可以对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4. 合理利用:该原则强调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5. 综合治理:该原则强调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协调解决环境问题。

四、法律的主要内容1. 环境保护:该部分规定了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

同时,该部分还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实施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

2. 资源保护:该部分规定了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

同时,该部分还规定了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和管理措施。

3. 生态保护:该部分规定了生态系统保护的基本要求,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等方面。

4. 管理措施:该部分规定了法律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包括行政管理、经济手段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五、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对于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采取行政处罚措施。

2. 民事责任:对于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六、法律的优缺点1. 优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强化了行政管理和法律责任,从而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缺点:该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执行力度不够、罚款金额不足等。

七、结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之一,具有广泛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明确、内容详尽等特点。

环境资源法 law

环境资源法 law

环境资源法 law(最新版)目录1.环境资源法的定义和作用2.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历程3.环境资源法的主要内容4.环境资源法的实施与影响5.我国环境资源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正文【环境资源法的定义和作用】环境资源法,顾名思义,是针对环境和资源保护制定的一部法律。

环境资源法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法具有以下作用:一是规范环境资源行为,保障环境安全;二是调整环境资源纠纷,维护公共利益;三是促进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历程】环境资源法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以工业化为背景,环境资源法主要关注工业污染防治,如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环境资源法开始关注生态保护,如我国的《环境保护法》等。

第三阶段是 21 世纪初至今,环境资源法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如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

【环境资源法的主要内容】环境资源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防治,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二是生态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三是资源利用与保护,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四是环境责任与赔偿,如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五是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如环境监测数据公开、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等。

【环境资源法的实施与影响】环境资源法在实施过程中,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环境资源法明确了企业和公民的环境责任,促使其遵守法律法规,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环境资源法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监管依据,有利于政府加强环境执法,维护公共利益。

最后,环境资源法推动了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促使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环境资源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我国环境资源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

然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环境资源法仍需不断完善和加强。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国家,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断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完善。

本文将回顾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展示中国在这一领域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第一阶段:早期探索和立法基础(1979年-1995年)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在1984年颁布了第一个环境保护法。

这部法律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了一定的规定,但由于当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足和保护意识的淡薄,法律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政府开始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工作。

在1994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生态环境保护法草案,并于1995年正式颁布实施。

这部法律明确了政府和公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义务,为后续的法律完善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立法完善和制度建设(1996年-2014年)在第二阶段,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完善和制度建设。

1999年,中国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为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后,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针对特定领域的环境保护法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的出台,为不同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立法和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015年至今)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力度。

2014年,中国启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发展战略。

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政府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了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发展模式。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国相继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重要法律。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目的: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根本任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元论:①保护人体健康;②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答:①综合性(对象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性) ;②技术性(各种技术工艺);③社会性(人与自然);④共同性(全球性的问题) 。

3、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的特征答:发展阶段:一、加强国家环境管理;二、完善污染防止立法。

完备阶段: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二、制定环境基本法;三、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四、完善环境法体系。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依据答:必要性:一、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由国家来履行其职能;二、国家环境管理运用的各种手段中,法律手段特别重要;三、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需要全面保护和整体调整。

可能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即人类生存环境。

5、生态规律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运用答:一、物物相关。

注意对每一种环境要素的保护及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

"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二、相生相克。

向某一生态系统引进原生态系统没有的物种或人为的消灭某一物种的行为的限制。

"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检疫。

"三、能流物复。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和鼓励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四、负载定额。

以产定供,污染物排放量。

五、协调稳定。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森林、植被等。

六、时空有宜。

根据地区特点实行区域性原则,地方法规优先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答:可持续发展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中提出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三、我国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的立法趋势
虽然我国于1989年和1993年有过两次环境 立法高潮,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还比较突 出。
如森林质量不高,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农 村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 突出,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 ,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式不容乐 观,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
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一)“斯德哥尔摩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
从二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是现代环 境法逐步兴起,不平衡、多样化发展的阶 段。这个阶段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 人类环境会议为标志,故称为“斯德哥尔 摩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本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确定了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保护目标; 第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效力等级和立法级别
还较低; 第三,以防治污染立法为主,自然保护和资源
保护方面的法律较少。
(三)改革开放以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 放时期,我国的现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进入 迅速、全面发展的阶段。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在环境与自然资 源保护立法:
1.推进循环经济的立法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
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 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 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 采、低利用、高排放。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 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1978年,我国修改了《宪法》,首次将环 境资源保护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并 将自然保护和污染防治确定为环境资源保护 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两大领域,从而奠定 了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基本构架和 主要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历程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历程

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历程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我国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历程。

一、早期环境保护法律的制定早期的环境保护法律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的环境问题制定的。

1963年,我国首次制定并颁布了《矿山安全法》,这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起始点之一。

该法规定了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管理要求,对预防和减少矿山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

该法对环境保护的目标、原则和基本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并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的责任。

二、环境保护法的修订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该法也进行了多次修订与完善。

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范围和程序,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评估工具。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正式颁布,对水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规范。

该法明确了水资源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义务,强调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旨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该法对大气污染排放的管理、控制和处罚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提出了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和任务。

三、环境保护法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我国在近年来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颁布,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重要修订。

该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的责任,增加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

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法发展概况

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法发展概况

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法发展概况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法发展概况引言:环境保护法是现代法律体系中重要的法律领域之一,其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环境保护法的概述及其发展概况进行介绍。

一、环境保护法的定义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的特定法律规范。

它涉及到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维护。

环境保护法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维护公众的权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的发展历程环境保护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起初是简单的环境保护原则,后来逐渐演变为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以下是环境保护法发展的主要阶段:1. 环境规划初期(20世纪60-70年代):此阶段的环境法以宪法和行政法规为基础,重在明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权力。

2. 环境法立法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国家开始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例如,中国的《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逐渐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3. 可持续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环境保护法逐渐从单纯的治理环境污染转向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涵盖了更多领域,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

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要素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目标与原则:环境保护法通过设立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确保环境目标的实现。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

2. 管理与监管机制:环境保护法设立了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监管机构,负责环境监测、评估、许可和执法等工作,以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

3. 法律责任与补偿机制: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责任制度,明确了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的补偿机制。

这种机制有助于防止环境破坏行为的发生,同时保护受害者的权益。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7. 721.7.7 10:39:0 810:39: 08July 7, 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7月 7日星 期三上 午10时3 9分8秒 10:39:0 821.7.7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 边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达到了触目惊 心的程度
1973年至1978年,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始起 步,但在当时政治形势下,无力阻挡污染加剧 的趋势。中国的环境资源问题处于加剧期。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得到迅速发 展,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使我国的环境资源问题有所控制。但由 于过去的环境资源问题历史欠账太多,加之在 近期内中国的经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许多 地方和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和草原法1985年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使全球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法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1993年3月全国人大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简称环资委标志着我国进入第二次环境资源立法高潮从1994年起环资委在加速制定新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同时开始对原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第三环境法治已经成为环境法制建设的目标环境民主和公众参与正在成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四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第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采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和技术规范第六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国外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以及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协调性日益增强三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趋势二推进循环经济的立法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搭建政策平台五进一步加强国际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指国家希望通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而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是国家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前必须明确的立法意图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问题的范畴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知识点总结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知识点总结2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讲义(二)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考情分析:本章重点阐述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要求考生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学习和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提供一些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以选择、简答的形式出现。

考生应注意掌握,如:【02、10多选】、【04、10单选】、【05、10简答】、【07、1多选】、【08、1简答】。

串讲内容: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念一、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名称欧洲国家多称其为“污染控制法”,日本称其为“公害法”,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称其为“自然保护法”,我国以前称“环境保护法”,美国一般称“环境法”。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定义我们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个规范的总称。

其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含义:(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法律规范;(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是通过防止自然环境破坏和环境被污染来保护环境与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类同自然的关系;(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所要产生的同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性质和特点主要为强烈的社会性、自然性和技术性。

关于其性质和特点大体有三类主张:1.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没有阶级性;2.强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阶级性;3.不否认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具有阶级性,但阶级性不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唯一的本质属性,应该全面把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产生的背景、任务、性质和特点,进行具体分析,防止简单化。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区别于一般法律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综合性(二)技术性(三)社会性(四)共同性第三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和任务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经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

【经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

【经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经典】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习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和自然的共同家园。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全球性治理需要,各国纷纷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环境保护。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培养了大批的环境保护法律人才,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阶段,主要是解决工业运转和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基本没有环境保护意识,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阶段是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探索环境保护立法的道路,制定了一些关于大气、水、土壤、噪声和放射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效果并不理想。

第三阶段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我国开始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愈发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央政府对环保立法的重视。

我国正式成为《联合国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区会议》(俗称“环境峰会”)的成员,也参与了许多全球环保合作和协议的签署和执行,制定了大量与环保有关的法律法规。

第四阶段是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这个时期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包括“三废”治理、固体废弃物及有害化学物质管理等在内的治理行动,更多地考虑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修订现有规章制度来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五阶段则是新时代的阶段,这个时期我国不断强化环保立法的水平和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环保治理,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我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中,环境保护法是最为基础和全面的法律法规。

此外,备受瞩目的还有《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1、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它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个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环境保护的原则、政府和公民的环境保护义务、环境保护的纲要和改进环境管理制度等内容,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第2章-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第2章-3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一)古代中国环境立法概况及特点

在防治污染方面,早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 朝,就出现了一些零散的法律规定。 自然资源的保护方面,根据历史记载,在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方面,最 早的法规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规,见于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出土的《 秦简》。《秦简》中的法律对农田水利、 作物管理、水旱灾荒、风虫病害、山林保 护等都有具体规定,有些规定类似现代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条款。
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 保护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国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 展概况

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可以将环境与资 源保护法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古代环境 法时期、近代环境法时期和现代环境法时 期。
一、古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时期

18 世纪产业革命以前,是各种有关环境资 源的法律法规零散出现的时期,我们称之 为古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时期。
五、对现代西方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的基本评价
第一,比较有效地控制了污染,改善了环境 质量 第二,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三,有力调动起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节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的发展概况

可分为两个时期:
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环境法;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环境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
(二)“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 法

这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背景是“可持续 发展”或“和平与发展”,故这个时期的环 境与资源保护法被称为“可持续发展时期” 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或“和平与发展”时期 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1.该时期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点
第一,可持续发展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指导思

完成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推荐阅读]

完成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推荐阅读]

完成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推荐阅读]第一篇:完成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外国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P411、环境法的产生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2、环境法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界60年代)。

这是世界环境立法的特点:P441)由于环境问题严重化和国家加强环境管理的迫切需要,许多国家加快了环境立法的步伐,制定了大量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从数量上说,远远超过其他部门法。

2)除除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外,又制定了一些新的环境法规。

3、环境法的完备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

这一时期的环境立法的特点:1)为了提高国家第环境管理的地位,很多国家在宪法里增加了环境波爱护的内容,有的国家爱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2)不少国家制定了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3)各国环境要素和环境立法的字到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生了根本变化,采取了预防主、综合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4)把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法的立法。

5)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渗透6)环境立法的完备化和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使环境从传统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P48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产生时期1)从新中国成立到1973年全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的召开时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兴起和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孕育和产生时期。

第一时期的环境与资环保护立法,较多的是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尤其是作为农业命脉的各种环境要素保护。

2)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

3)1953年颁布的《国家爱建设征用土地办法》4)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暂行纲要》5)1956年颁布的《工厂安全卫生规程》6)1959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这一时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最多的是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其次是防止环境破坏,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污染。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引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旨在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进行全面探讨。

一、立法背景与目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于19xx年通过的一部法律。

它的出台是为了响应全球环境保护的呼声,保护我国的环境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法律体系与法律适用2.1 法律体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法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保护法律框架。

它与《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相互配合,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2.2 法律适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适用于我国全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活动。

它适用于各种行政行为、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对于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推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理化。

三、法律规定和保护措施3.1 环境保护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规定。

其中包括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等内容。

这些规定确保了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2 资源利用规定资源利用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法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等。

通过这些规定,可以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3 罚则与处罚措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对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罚则与处罚措施。

它规定了行政处罚、刑事处罚以及民事赔偿等制度,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形成一种有力的法律威慑,促使各方遵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四、实施与监督4.1 实施机构与责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依托于相关的环保部门和行政机构。

它明确了各级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一种合力。

4.2 监督机制与纠纷解决为了保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有效实施,相关的监督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也得到了建立。

环保部门负责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法律也规定了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
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措施,以及海洋生态红 线制度、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等重要制度。
清洁生产促进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促进清洁生产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清洁生 产的定义、原则、政策措施、法律责任等。
清洁生产促进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强节能减排 和资源回收利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应该积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推进中国环境法律 法规与国际接轨,提高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水平 和质量。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对环境法律法规 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存 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对环境法律法规 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 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强化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责任,加强了对危险废 物的管理和监管,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噪声污染防治法
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专门针对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规定 了噪声污染的来源、分类、危害及其预防和治理措施等。
噪声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建立了严 格的噪声污染管理制度和处罚制度。
作用
环境法律法规是保障环境权益、维护环境秩序、促进绿色发 展的重要保障,它规范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行为,确保 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环境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标 志着中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加强了 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的环境治理工作,先 后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进入21世纪,中国政府对环境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的 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了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一、概述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解决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环境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概况和主要内容。

二、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开始了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

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后,随着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1989年,中国环境保护法被修订,对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此后的几十年中,中国陆续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专门针对不同环境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1.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以下基本原则: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公众参与、责任追究,以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等。

这些原则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与预测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制度。

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和控制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为了保护环境,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各个行业或特定工艺中,污染物的排放限值。

企业必须按照这些标准对废气、废水、废固体等进行处理和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涉及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其中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对草原、湿地、森林等特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

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5. 环境监测与执法中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还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和执法的职责与权力。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阶段及阶段特征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阶段及阶段特征

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阶段及阶段特征1973年8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揭开了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序幕。

(一)初创阶段(1973年-1978年)1973年颁布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是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政策的宣示,在当时实际起到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作用。

1974年4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一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诞生。

1978年,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还增加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定。

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和规划纲要,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或措施,也首次将环境与资源保护列入国家的根本大法。

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发展阶段(1979年-1988年)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真正迈入法制化轨道。

1982年再次对《宪法》进行修订时,对其中原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定做了修改,增加了有关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定。

这为全面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了依据。

此外,在国家一些重要的民事、行政和诉讼等基本法律和企业法律中也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内容。

阶段特征: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

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热衷于发展经济,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得不到严格的执行。

(三)调整阶段(1989年-1998年)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环境保护法》。

1993年,全国人大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其主要工作是统筹国家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并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出现了一个高潮。

从总体上讲,这些立法重在加强对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行政管理,同时,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也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环境法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法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法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此时,中国迎来了经济改革开放的浪潮,环境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中国开始着手制定环境法律法规。

1979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标志着中国环境法的起步。

第二阶段: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这一阶段,中国环境法的发展经历了快速的变革和完善。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对于治理环境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自2000年代初至今。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期间,中国制定和修订了多项环境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环境监管和管理,推动了环境公益诉讼等司法实践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环境法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完善和实践的过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环境法的进一步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

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非常庞大,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包括相关法律的背景、内容细节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第一章:环境保护法律的发展历程本章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法律起草的背景以及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法律法规等。

第一节:早期环境保护法律基础在这一节中,将介绍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基础框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流管理法》等。

第二节:环境保护法律的立法背景这一节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立法背景,包括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国际环保形势以及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等。

第三节: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内容本章将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环境管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影响评价、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环境管理这一节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中的环境管理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一节中,将详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中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内容,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等方面的标准要求。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这一节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内容要求、参与主体等方面的内容。

第四节:责任追究包括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责任主体、行政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本章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情况,包括环境保护法律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

第一节:环境保护法律的应用领域这一节将介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阶段及阶段特征
1973年8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会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揭开了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序幕。

(一)初创阶段(1973年-1978年)
1973年颁布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是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政策的宣示,在当时实际起到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作用。

1974年4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一级的环境保护行政机构的诞生。

1978年,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还增加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规定。

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和规划纲要,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环境污染防治的制度或措施,也首次将环境与资源保护列入国家的根本大法。

但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发展阶段(1979年-1988年)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真正迈入法制化轨道。

1982年再次对《宪法》进行修订时,对其中原有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定做了修改,增加了有关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规定。

这为全面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了依据。

此外,在国家一些重要的民事、行政和诉讼等基本法律和企业法律中也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内容。

阶段特征: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

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级政府热衷于发展经济,使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很多规定得不到严格的执行。

(三)调整阶段(1989年-1998年)
198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环境保护法》。

1993年,全国人大设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其主要工作是统筹国家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并开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实施的监督工作。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出现了一个高潮。

从总体上讲,这些立法重在加强对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行政管理,同时,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也逐渐活跃起来。

(四)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
1998年,最早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明确的法律原则写入修订的《土地管理法》。

2000年,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时,不仅确立了可持续发展原则,同时首次建立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和超标排污违法制度。

2006年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与能源方面的指标确立为约束性指标。

2014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开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总之,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正在不断加强。

二、阐述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结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指由一国现行的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

自1979年制定第一部专门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近30部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此外,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规和规章等规范性文件更是数量庞大,加上地方制定与实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和规章,我国已经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领域形成了一个范围广泛、内容丰富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体系。

主要包括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与资源保护法3个组成部分。

具体来源于 1.宪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条款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1)综合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2)环境与资源保护单项法
3.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
4.环境与资源保护部门规章
5.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6.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有权解释
7.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