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特殊句式
高一语文《诗三首》人教实验版必修2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必修2 《诗三首》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必修2 《诗三首》二、学习目标1、简单了解魏晋时期诗歌风格2、由《涉江采芙蓉》看古诗十九首3、由《短歌行》看汉魏风骨4、由《归园田居》析陶潜的隐逸三、课文知识分析1、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思考:何人有“所思”,“所思”又何人?看“古诗十九首”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有一段非常有意义的评价:“《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
失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咋一别离,则此愁难已。
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
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
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2、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里“忧”字出现了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情调是怎样的?3、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到底在追求什么?四、帮你总结古诗十九首,只一“情”字耐人寻味。
必修2《诗三首》分析
题解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是东汉 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从内容看,
主要写的是作者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 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
《楚辞》的传统 ,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 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 很高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 》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 衣无缝,一字千金”。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庭中有奇树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短 歌 行
题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 辞·平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 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 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 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 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 一。“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长短而 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 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 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 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 犹有 ”和“ 终为 ” 两个词组下得沉着。 而 “ 老骥 ” 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 风雷,使这位 “ 时露霸气 ” 的盖世英豪的形 象跃然纸上。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高考】专题05《杜甫诗三首》-2021届高三语文2021新高考教材知识清单大汇总(必修3)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专题05《杜甫诗三首》本课的三首诗,都是写于"安史之乱"后,都是诗人晚年流寓夔州时,都是写于秋天,都表达了悲秋中的漂泊感,都抒发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和身世的感慨,诗风都沉郁顿挫。
可用一首小诗表达:流寓到夔州,独思在深秋。
家国身世恨,都入漂泊中。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触景思故园】1、生字生词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萧森(萧瑟阴森)兼天(连天)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两开(第二次开放)急暮砧(Zhen)(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
)催刀尺(用剪刀和裁尺赶裁新衣)2、文学常识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硏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近体诗。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般押平声韵,—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3、写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5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 )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9.《短诗三首》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原创连载,转载必究统编版四语下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持续更新中)9.短诗三首学习目标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字,会写“繁星、藤萝、波涛”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背诵课文。
,体会诗人的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1.我会读。
一类字:繁f án 漫m àn 灭mi è 藤t én ɡ萝lu ó 膝x ī 涛t āo 躲du ǒ二类字:漫m àn灭 波涛t āo2.我会写。
我会写生字:繁星 漫灭 熄灭 藤萝 萝卜 膝下 波涛 躲藏繁多 漫长 熄火 瓜藤 藤萝 单膝 浪涛 躲闪易 错 字:“膝”右边下面是而是五笔写成的“氺”,不是“水”。
我会写词语:繁星 藤萝 波涛3.我能理解。
三首诗歌的共同特点:语言简洁凝练,运用修辞手法。
繁星(七一)这些事一一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1) “永不漫灭”的意思是永远不会磨灭忘记,表明诗人清晰地记得过去的事情,终生铭记。
(2) “这些事”指童年的那些事: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3)读了这首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住“月亮、藤萝、母亲的膝上”来想象这些形象的样子。
)示例:小时候每到夏夜,母亲总抱我在小园中乘凉,望着天上的明月,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如水的月光,倾洒在茂密的绿藤萝叶子上,晚风吹来那叶子微微抖动着就像我的手掌不停地抚摸着母亲带着清香的秀发,慢慢地我在母亲的膝上睡着了……(4)(课后习题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对母亲的怀念和儿时快乐生活的深切怀念。
)(5)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的夏夜乘凉图,赞颂了无私的母爱。
(6)(仿写)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满星的月下,九月菊的花香,奶奶的蒲扇。
(仿写)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阳光下 )的(校园 ),(安静 )的(教室 ),(喧腾 )的( 操场)。
(粤教版)《诗三首》备课资料
(粤教版)《诗三首》备课资料诗三首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了《诗经》、《离骚》和“汉乐府”的一些优秀篇章。
我们从中看到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在发展变化,《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句式长短不一,“汉乐府”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产生在汉代,并逐渐走向成熟。
汉代留传下来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作品,都是五言诗。
“汉乐府”中的作品,形式并不划一,有四言,有五言,也有杂言。
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诗三首》,收入汉、魏、晋时代的三首诗,都是文人作品。
有四言,也有五言。
曹操的《短歌行》是用“乐府”旧题写的四言诗,诗人用这种旧形式表现了丰富的、动人的思想感情。
《涉江采芙蓉》是五言诗,在当时属于新诗体,在文人手中发展得比较成熟。
不过我们细细体味其诗句,相对于魏晋以后文人写的五言诗,显得自然质朴、不事雕饰。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诗,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大发展,与《涉江采芙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在学习中应当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初步领会不同节奏产生的不同情味。
四言诗,由两个二字节拍构成诗句,读起来整齐却缺少变化。
骚体诗是杂言,一般是由二字节拍和三字节拍组合,有的诗句是两个节拍,有的是三个节拍,上、下句之间往往用“兮”字,读起来参差错落有变化,富于韵律感。
五言诗由二字节拍和三字节拍组合,有两个节拍,读起来活泼、韵律感强。
让我们在感受这些优秀篇章的思想内容的同时,感受各种诗体的不同情味。
[听课之前想一想]①细细清理一下,你已经积累了多少古典诗歌知识,试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②让我们回味一下我们在学习《离骚》时产生过的美好感受,并拿来跟学习《短歌行》时产生的感受比较比较。
③让我们学完本课后,全面清理一下我们在本单元接触到的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前两个反问句分别说明星星有光、花有香味,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
第三个反问句说明的思潮里有大海波涛的清响,和星星有光、花有香味一样正常。
表达了我对大海的热爱和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元日课堂笔记①主要内容:《元日》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天的欢快情景。
这首诗写得轻松活泼,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流露出了诗人在除旧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3、四年级下册第九课短诗三首生字组词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繁繁星繁多漫漫长漫不经心灭消灭熄灭藤紫藤藤萝萝菠萝萝卜膝膝盖护膝涛波涛浪涛躲躲避躲藏4、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短诗三首生字组词拼音及造句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繁 fn 繁星繁多广阔的银河繁星密布。
漫 mn 漫长漫不经心北方的冬季是漫长的。
灭 mi 消灭熄灭帐篷里的蚊子被我们消灭掉了。
藤 tng 紫藤藤萝院子里的藤萝真美丽!萝 lu 菠萝萝卜菠萝的形状是圆柱形。
膝xī 膝盖护膝妹妹摔了一跤,膝盖受伤了。
涛tāo 波涛浪涛强劲的海风掀起了阵阵波涛。
躲duǒ 躲避躲藏小猫见有生人,赶紧躲藏起来。
词句赏析:1.月夜,正玩着踩影子,就听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这句话点名时间和故事的起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课文知识点
一、词语解释
1、弥漫:不可磨灭,模糊不清。
这封家书太旧了,字迹已经褪色。
2.思潮:一系列意识形态活动。
例:回首往事,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3、海浪:大浪。
海鸥在汹涌的大海上飞翔。
4.声音清晰:清脆的声音。
寂静的山谷偶尔传来鞭笞的声音。
二、近义词:
漫灭——磨灭回忆——记忆思潮——思绪(思想)
三、反义词
漫灭——长存
课文预习
一、朗读
1、本课共()个自然段。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遨游:
捆绑:
先驱:
苍穹:
蜿蜒:
里程碑:
勃勃生机:
震耳欲聋:。
高考语文一轮课时精品学案《诗三首》2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Word版含答.doc
《诗三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1)《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知识链接】1.曹操简介曹操( 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时候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年二十举孝廉,以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灭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
封魏王。
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魏武帝集》传世。
2.背景简介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大战前夕,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预习指导】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
“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
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
从这首诗本身来看,它创作于宴飨宾客时。
起首“对酒当歌”,可见这是一场盛大的筵席。
然而,乐极悲来,诗人油然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及课后习题答案一、作者简介韩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诗人。
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题仙游观》《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等。
王建(768-825):唐代诗人,字仲初。
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
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等。
二、我会写组词侯:hóu(侯门、诸侯、王侯将相)章:zhāng(乐章、篇章、杂乱无章)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声)盈:yíng(丰盈、盈利、热泪盈眶)脉:mò(脉脉含情、温情脉脉)栖:qī(栖身、栖息、两栖动物)鸦:yā(涂鸦、乌鸦、鸦雀无声)三、多音字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脉:mài(山脉)(mò(脉脉)纤:xiān(纤维)qiàn(纤夫)四、理解古诗寒食诗意:春天的京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里的柳树。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轻烟散入权贵豪门的家里。
迢迢牵牛星诗意: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
(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十五夜望月诗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五、问题归纳1.《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人教版语文必修2教案: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Word版含答案
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联系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歌的意境及主旨品味2.《短歌行》中的情感把握以及运用典故的技巧3.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书目推荐,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
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
但随后部分专家质疑曹操墓真假。
而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称为抵制安阳抢夺名人资源将大打曹操故里牌,拟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曹操学术研讨会。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如今又一次再掀波澜。
那么,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去看看《三国演义》或读读《曹操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或从网上查找有关他的传记或诗文,对曹操作一自己的评价。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
大家课后可以去网上阅读一下《古诗十九首》所有作品及其赏析,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
四、文本教学《涉江采芙蓉》(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是夫妻朋友的关系,但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加上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
这就成为许多私人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二)课文解读(1)反复诵读《涉江采芙蓉》,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这一主旨。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学案及教案内容感知《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艺术成就颇高。
本诗主要写的是采芙蓉送给心爱之人。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
“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
但最后两句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
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销魂!《短歌行》是曹操借乐府旧题抒发怀抱的代表作之一,颇能体现曹操慷慨悲凉、气韵沉雄的风格。
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曹操的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主要写对人生苦短的感叹,后半部分主要写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古雅雄浑,气度非凡,体现了曹操的王者风范和英雄气度。
《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归园田居》共五首,课文里选的是第一首。
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
诗的开头几句,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诗人在出入、进退选择上的一段经历: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误入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中间写自己回归田园的生活、居住、守拙。
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最后四句又回到眼前,叙写自己真正找到了自己“性本爱丘山”的田园生活。
全诗运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遗(wâi)还顾(huán gù)三匝(zā)羁鸟(jī)阡陌(qiān mò)故渊(yuān)榆柳(yú)后檐(yán)守拙(zhuō)暧暧(ài)墟里(xū)狗吠(fâi)掇(duō)衿(jīn)颠(diān)樊笼(fá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遗:赠送。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4学案:2-7 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第7课诗三首学习重点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相关课外名句。
2.读:体会三首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3.写:学习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
4.练:分析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曹操名言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3.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4.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5.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其他名言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植《赠白马王彪》)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诗均为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代表作品有《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
“长歌”“短歌”是就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曹操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了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行动。
曹操深感以后的敌人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壮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种忧虑也日益加深。
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2.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杜甫诗三首》课文结构分析
《杜甫诗》课文结构分析
《杜甫诗三首》课文结构分析
一、《秋兴八首》(其一)
这是一首七律,两句一联,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联以秋风起兴,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寄寓老大伤悲、凄苦落寞的情怀。
颔联描绘望中的巫峡景象和殷森气愤。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
尾联则一亩的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游子无家可归之惆怅凄凉,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绾结全诗。
二、《咏怀古迹》(其三)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颈联揭示昭君悲剧根源。
尾联借出塞之曲点明题旨。
结构示意图: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三、《登高》
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颔联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
分别描写两种印象最深的事物: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
颈联由上文写景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
两句写出自己身多疾病长期漂泊的艰难处境和秋景萧瑟触景生悲的愁苦心情。
尾联两句是写自己穷困潦倒孤苦寂寞的境遇和心情。
上句写自己
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潦倒日甚,多病缠身。
结构示意图:
写景急风高天、鸣猿清渚
登高白沙飞鸟、落木江水
抒情羁旅异乡、晚年多病
国难家愁、护病断酒。
21-22版:第7课 诗三首(步步高)
第7课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理解内容情感,鉴赏艺术手法。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激趣导入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于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涉.(徒步渡水,蹚水)江采芙蓉..(莲花的别名,这里说“芙蓉”与“夫容”双关),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多芳草。
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
请概括段意:叙述女子采摘芙蓉,营造思乡氛围。
(第二段)还顾..(指感情深...(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回顾,回头看)望旧乡..(故乡),长路漫浩浩厚)而离居..(分居异地),忧伤以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请概括段意:写情深意笃的两人相隔两地、无法相聚的悲伤。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中体现情感变化的相应内容。
答案①欢乐洋溢②黯然痛苦微任务活动一准确翻译重点诗句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所思念的人在远方的道路上。
(得分点:遗、所,句意对)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忧伤中慢慢变老。
(得分点:同心、离居、终老,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理解内容情感,鉴赏艺术手法1.诗歌开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诗歌开头两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景致:风和日丽,女子荡着小船去采摘美丽的莲花,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散发着芳香的兰花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