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笔记资料(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笔记资料(3)

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

第二章学校

第一节学校概说

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

(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学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育队伍。

(3)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和卫生器材。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制的产生

现代学校制度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前者形成学校体系的阶段性,后者形成学校体系的类型。现代学制是在普及和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的新要求推动了统一学校、建立学制的过程,使之从一开始就具有一种教育对象逐步扩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发展趋势。

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

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14世纪时,欧洲已经有了几十所大学。这些大学一般设有文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等,其中文科主要教授七艺,属普通教育性质,起着后来的普通中学的作用,是大学的预科。在文科学习三四年,修完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获得在文科任教许可证的,就是硕士。文科修业期满,就有权进入大学的其他三科中的某一科学习,毕业合格,并获得任教许可证的,就是博士。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在一些欧洲国家出现了一类从教会中独立出来的,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英国叫文法中学或公学,在德国和法国叫文科中学,为大学培养预备生的,因此这类学校在教育史上一般称为古典文科中学。由此,形成了由大学和中等学校组成的一类学校系统。

现代小学的发展要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在文艺复兴以前,欧洲的许多国家存在着一类学校,叫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主要是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教会又办起了许多类似的学校,这些教育机构可视为现代小学的前身。到19世纪后半叶,英、德、法、美、日都先后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小学由此得到了广泛发展。在小学逐步普及的基础上,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近一百年时间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促进了普及教育的延长。在许多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先后延长到8-9年。延长的这部分教育统称初中教育,实施初中教育的学校一般叫初级中学。在欧洲各国,这类学校都只是小学的延伸,并不能与高等学校相衔接。与大学相衔接的高级中学是由古典文科中学演变而来的。上述这两种学校系统在办学形式、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水平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典型的双轨学制。在美国,并没有发生类似欧洲的发展过程,群众性学校由初级中学继续上延到高中,形成了所谓的单轨学制。

总之,在统一学校系统的过程中,各种不同功能的学校从纵横两个方面开始逐步衔接和贯通,形成了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即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

(三)学制变革与学校的大众化

直到20世纪初以前,西欧各国都实行严格的双轨学制。随着义务教育的上延,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施,双轨学制从小学开始向上逐步并轨。二战后,在许多国家,初中的两轨已经合并,传统的双轨学制事实上已经变成分支型学制了。这种并轨还在上移。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双轨学制必然要逐步过渡,最终走向机会均等的单轨学制。从当前看,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较为成功的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学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

在20世纪中期之后,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就成为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一个主旋律,构成了现代学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机构如回归教育、终生教育、成人教育、函授教育、业余教育、远程教育、企业职工培训、老龄教育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并在学制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新的学制形式具有开放性、大众性以及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随着教育机会的逐步均等化,现代学制正由传统的封闭的精英模式向开放的大众模式过渡,现代学校正由职前准备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向终生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过渡。

(四)我国现代学校及学制的产生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这就是《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这一

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1905年8月,清政府下诏,停止科举,从此新式学校得以迅速发展。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这是在总结民国以来学校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本文国家学校教育体制基础上制定的,因而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该学制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制,并一直延续至今。

1951年新中国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五)我国中小学在现行学制中的地位

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纵向分为四个等级,横向分为若干的不同的类型。

幼儿教育(幼儿园)。

初等教育,主要指全日制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和业余中学。

高等教育,指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专科学校、研究生院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大学。

二、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学校与企业相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设置目的不同。设置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手段不同。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其中主要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而且是无需偿还的。(3)与政府关系不同。由于学校的办学活涉及受教育权利问题,因此,在遵循教育规律、自主办学的同时,政府必须对其权能做出必要的限制。国家应根据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而企业则拥有自主经营权。(4)产出不同。学校向社会提供的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这种服务或者产品是每个人全面发展身心,实现自我价值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教育服务或者产品不能以营利为直接目的,不能通过市场来实现其价值。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我国宪法和教育法在规定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禁止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心健康、妨害教育制度的活动,这是保证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公益性的重要标志。(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公益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公立学校,同时也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第二节学校文化

一、什么是学校文化

学校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一种社会组织,学校活动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学校的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可比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