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的CT、MRI诊断

合集下载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 MRI检查与诊断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 MRI检查与诊断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 )的CT 、MRI 检查与诊断杨正汉北京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卫生部北京医院放射科2概 要•pNET 简介•CT 、MRI 在pNET 诊疗中的作用 •pNET 的CT 、MRI 检查技术 •pNET 的CT 、MRI 表现 •pNET 的影像学鉴别诊断3 一、pNET 简介•以往被称为胰岛细胞肿瘤 •现被称为pNET •并非起源于胰岛细胞•起源于胰腺导管的多能干细胞Klöppel G, et al. Pathol Case Rev 2006;11(6):256 Rindi G,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2;104:7644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少见病变,年发病率约1/10万 •约占胰腺肿瘤的1-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0~60岁多见 •以往认为65~85%pNET 有功能•随着影像学的普及,无功能pNET 逐渐增多 •绝大多数为散发病例 •1~2%发生于家族综合症–MEN-1 –VHL–神经纤维瘤病1型 –结节性硬化5pNET 的临床分类6二、CT 及MRI 在pNET 诊疗中的作用•2000年以前,对其作用颇有争议 •CT 和MRI 技术较低,速度不够•有些医师认为在术中利用触诊或超声可以定位 •随着MDCT 和高场MRI 的进步,作用得到肯定–发现病变 –多发病灶 –定性诊断 –肿瘤分期–手术方式和路径7 CT 及MRI 在pNET 诊疗中的作用8CT 及MRI 在pNET 诊疗中的作用9CT 及MRI 在pNET 诊疗中的作用10三、pNET 的CT 、MRI 检查技术•CT 检查应采用16排以上MDCT•CT 仅平扫将漏诊70%以上的功能性pNET •必须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 –实质期 –延迟期•良好的技术可检出80~95%的pNET •必要时可借助三维重建技术–更好显示病变 –血管的显示 –避免假病灶11pNET 的CT 检查技术•MDCT 增强检查关键技术–碘对比剂注射:高浓度、高速度 –多时相扫描–薄层重建,连续层面观察 –三维重建•不当检查或常规腹部检查容易漏诊小pNET •临床应详细填写申请书,告知检查目的12Case 1•女性,33岁•反复发作晨起晕厥3年,葡萄糖可缓解 •实验室检查–胰岛素明显升高–空腹血糖降低,最低1.8mmol/L•外院CT 、MRI 未见异常13 2007-9-29外院医院64排CT 平扫 142007-9-29外院医院64排CT 动脉期15 2007-9-29外院医院64排CT 门静脉期16北京医院CT 检查•检查时间:2007年11月12日 •检查设备:GE 64层螺旋CT •检查方法: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特殊设计–高浓度对比剂(300mg 碘/ml →370mg 碘/ml ) –高速注射( 3ml/秒→ 5ml/秒) –双动脉期(23秒和30秒) –薄层重建 –三维重建172007-11-12 北京医院CT18pNET 的MRI 检查关键技术•多序列–T2WI–脂肪抑制T1WI –扩散加权成像(DWI ) –三维动态增强扫描•薄层高分辨力扫描•不当检查或常规腹部检查容易漏诊小pNET •临床应详细填写申请书,告知检查目的19 Case 1、2007-9-27外院MRI-T2WI202007-9-27外院MRI-T1WI+FS21 2007-9-27外院T1WI 增强动脉期222007-9-27外院T1WI 增强门脉期23本院MRI 检查•检查时间:2007年11月21日 •检查设备:GE 1.5T MRI•检查方法: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 •特殊设计–薄层扫描:7mm →3mm –多个序列(增加DWI )–动态增强三动脉期(14s 、20s 、26s )242007-11-21本院MRI25手术标本26四、pNET 的CT 、MRI 表现•pNET 的CT 、MRI 共同特征–实性病变,或至少以实性为主 –边界清楚,周围组织推移–富血供:动脉期或/和门静脉期呈高密度/信号–即便是明显囊变的pNET ,一般也有明显强化的环 –一般无胆管或胰管扩张 –T1WI+FS 低信号–T2WI 多为高信号,少数为等信号甚至低信号(富纤维) –小肿瘤均匀,大肿瘤不均匀(坏死、囊变、钙化) –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也呈现富血供 –可累及血管,可有瘤栓形成27Case 2、小pNET (胰岛素瘤)28Andrew F . Scarsbrook,, et al. RadioGraphics 2006; 26:433–451Case 3、典型的pNET 的MRI 信号胰岛素瘤29Case 4、pNET 的不典型MRI 信号胰岛素瘤30Case 5、大的pNET 囊变无功能pNET31(一)胰岛素瘤(Insulinoma )•最常见的功能性pNET ,约为40~60%•胰岛素增高,临床典型表现为Whipple 三联症–空腹血糖降低–低血糖症状:头晕、复视、视力模糊、神经错乱 –葡萄糖摄入,低血糖症状消失•病灶一般较小(90%直径常小于2厘米)•多为散发,10~25%发生于MEN 1或神经纤维瘤病1 •女性略多于男性(1.4:1),中年多见 •都在胰腺内,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绝大多数单发,2~10%多发(常为MEN1患者)•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通常较大)32胰岛素瘤的CT 、MRI 表现•通常均匀,大于2cm 者可有囊变 •较大肿瘤可能为恶性 •CT 等密度•T1WI +FS 低信号•T2WI 高信号,少数呈低信号(纤维基质明显增多) •典型的强化模式–动脉期显著强化,大于2厘米者常呈现环状强化 –门静脉期及平衡期呈高或等密度/信号•肝脏转移瘤动脉期多为显著环状强化 •小转移灶多为动脉期一过性均匀强化 •转移淋巴结也明显强化33Case 6、男性,72岁。

胰腺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研究

胰腺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研究

第23卷 第4期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Vol.23, No.4 2014年7月(601-610)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uly, 2014李晓强, 靳二虎, 张斌斌, 等. 胰腺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研究[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4, 23(4): 601-610.Li XQ, Jin EH, Zhang BB, et al. Study of CT and MRI diagnosis for the pancreatic lipomas[J].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4, 23(4): 601-610.胰腺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研究李晓强1,靳二虎1 ,张斌斌2,郑新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10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对胰腺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脂肪瘤患者的CT(n=7)和MRI(n=2)表现。

CT扫描设备为美国GE公司的Lightspeed多排CT机,MRI系统为GE Signa Excite HD 3.0T超导磁共振仪。

平扫CT及增强CT描述脂肪瘤的形态、密度和强化表现,平扫MRI不同脉冲序列及增强T1WI描述脂肪瘤的信号变化及强化表现,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胰腺脂肪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本组病例胰腺脂肪瘤在轴面图像的大小从0.7cm×0.7cm到3.3cm×4.2cm不等,平均大小1.5cm×2.3cm,其中位于胰头5例,胰体3例,胰尾1例,病变形态呈圆形2例、卵圆形5例、不规则形2例。

7例胰腺脂肪瘤平扫CT均表现为胰腺实质内边界清晰的低密度肿块,CT值介于-74~-108Hu,平均-91Hu±3.01Hu,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时无明显强化改变,CT值介于-66~-98Hu,平均-87Hu±2.15Hu,平扫和增强CT上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1 .胰腺癌囊性变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导管腺癌为主要类型。

典型的胰导管腺癌是一个少血供无包膜的实性肿瘤,呈浸润生长。

少数病例以囊性改变为主要表现。

(病理)胰腺癌囊性变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的出血、坏死及液化,同时伴有肿瘤部位胰腺腺体组织的脂肪坏死。

由于胰腺癌是一少血供的肿瘤,囊性变常常出现在肿瘤的中心区域,且越是大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的肿瘤越易发生。

在肿瘤组织大体切面上,囊变区常呈深棕或红棕色,而实性肿瘤部分则呈灰白色。

镜下可见坏死不完全的异型性肿瘤细胞。

(影像学诊断)胰腺癌囊性变在CT和MRI的表现上首先是具有胰腺癌的特征,包括胰腺本身肿大和局部肿块的形成,肿块远端的腺体萎缩和胆道的梗阻扩张等等。

囊性变常位于肿块的中心或偏中心,根据肿瘤坏死液化程度的不同,囊变区的密度不同,一般CT值可在10~30Hu之间。

残留的肿瘤在增强扫描时有轻度强化,并常可见到胰周脂肪间隙消失以及周围血管受侵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2 .浆液性囊腺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在1:1.5~1.9,发生年龄在中年以后,以50-60岁好发。

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等,有时可扪及肿块。

过去认为本病为一无恶性倾向的完全良性过程,但近10多年来已有个别恶性浆液性囊腺癌的报告,是否是浆液性囊腺瘤发展而来尚不清楚。

由于这个原因,现在认为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浆液性囊腺瘤,不论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何,均应对肿瘤进行定期检测。

(病理)浆液性囊腺瘤可以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仍以胰腺的体尾部较多见。

囊腺瘤起源于胰腺腺泡的中心细胞,生长缓慢,其最大径线可为2~25cm,平均10cm,由多个小囊构成,内衬以富含糖原的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

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小囊型、大囊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因此有时也将浆液性囊腺瘤称为微囊型腺瘤,其切面上肿块呈分叶状,由许多小囊组成,小囊直径在2cm以下,囊腔更小者可呈蜂窝状,部分囊内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有时可见到中央瘢痕,偶有钙化,液体多清亮。

胰腺癌怎么确诊,是做增强CT还是增强核磁共振好?

胰腺癌怎么确诊,是做增强CT还是增强核磁共振好?

胰腺癌怎么确诊,是做增强CT还是增强核磁共振好?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其中胰腺癌的患病人数以一个较快的速率增长中。

其为犯病概率相对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之一。

通过临床分析,很多种因素会导致疾病发作,但其主要与环境污染、体内炎症病变等有关。

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特殊,其不适感较为较低,早期通常表现为上腹疼痛、面色发黄、不思饮食、体重快速降低等,但早期诊断效率相对较低,大多数患者早期误诊为慢性胃炎或胆囊炎,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也有学者认为,该类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一般确诊时疾病通常发展到中后期,其逐渐向血管或其他脏器扩散。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其恶化程度较高,常规放化疗存在较大的副作用,且效果相对较差。

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切除病变组织。

但该类患者一般较少采取手术治疗,因为癌细胞扩散程度较大,仅有15%左右的患者通过手术有效切除病变组织。

因此确诊后患者的存活率相对较低,且存活时间相对较短,95%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

有学者发现通过早期有效放疗,可使1-2其患者延长3年左右的存活时间。

虽然放疗治疗尚存在争议,但不少学者认为该项治疗确实可以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增加患者生活能力。

通过分析患者病情后发现食欲下降为常见征兆,有30-40%左右的患者出现过该不适症状,其也为早期病变的主要症状,但该类症状相对较轻,其很容易被患者自身或非专业医生所忽略,从而错过有效干预时期。

而一般出现食欲下降到临床确诊一般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而确诊时期病程往往发展到3-4期,其临床治疗难度显著增加,且后续治疗成效较低。

因此治疗中,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取得较为不错的干预效果。

为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效率,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以有效延续患者存活时间,临床诊断方法在不断改进中。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断技术得到明显提高,其临床确诊率也相对较少,并且通过该项技术,高危或风险潜在人群可通过定期检验,以提高临床干预力度。

CT和MRI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CT和MRI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CT和MRI检查在胰腺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CT和MRI在胰腺癌早期和进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二者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进行了对比。

方法:选取在山东省康复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2名疑诊的胰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和MRI在不同部位胰腺癌的早期和晚期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两者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的检出率进行对比。

结果:CT和MRI在早期胰腺癌中的检出率未见显著性差异,而在进展期胰腺癌中,二者的检出率都很高,而CT和MR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两种方法在胰头和胰体尾区的早期和进展期病变中的检出率没有显著性差别;与单纯应用CT或MRI相比,联合应用CT和MRI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没有显著提高,而对于进展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则显著高于单纯应用CT或MRI。

结论:CT是胰腺癌诊断中最有价值的一种手段,尤其是对高度怀疑和手术前的诊断;由于MRI价格昂贵,检查繁琐,所以通常用于有阻塞性黄疸症状或可疑的早期胰腺癌。

如果有较大的疑虑,可以结合CT或MRI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早期胰腺癌的诊断。

关键词: CT;MRI;胰腺癌;比较研究1 研究内容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年龄在28~84岁的42名胰腺癌病人,包括24名男性,18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2.57岁,其中50~85岁的39名。

CT扫描共42名,42名病人中有28名也接受了MRI检查。

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认。

1.2 纳入标准(1)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2)患者检查结果为胰腺癌,表现出腹痛、黄疸等症状。

(3)在告知病人试验目的及程序后,病人自愿参与,并征得家属的同意与配合,MSCT及MRI影像资料完整。

(4)患者之前均于本院接受CT及MRI检查及治疗。

1.3 排除标准(1)有不完整的影像资料者。

(2)有先天性疾病的患者。

(3)有肿瘤或转移的患者。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诊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诊断
pr ve y p t l g o d b a ho o y. Beor he s r r f e t u ge y.5 c s sw e e gie a e r v n CT nd M RIpli nd on r s c nni a an a c t a ts a ng, a d 4 a e e e n c s s w r
例 发生 在 胰 尾 部 。直 径 2 lm, 含 有 囊 壁 的囊 实 性 肿 块 , 性 、 性成 分 比例 各 有 不 同 , ~l c 均 囊 实 肿瘤 内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出血 . 囊 壁 与周 围组 织 分 界 清 楚 . 均未 见钙 化 灶 。增 强 扫描 肿 瘤 实 性 部 分 及 囊 壁 有 强 化 . 脉 期 呈 轻 度 强 化 . 脉 期 及 延 迟 9例 动 静 期 呈轻 中度 强 化 , 迟 期 肿 瘤 实 性 部 分 强化 体 积 及 程 度 更 大 。 性 和 实 性结 构 变 得 清 晰 . 均 低 于 正 常 胰腺 。结 论 : PF 延 囊 但 S P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1 第 2 O 2年 2卷 第 1 期 JMe maigVo. 2N . O dI gn 12 o 12 1 2
胰腺 实 性假乳 头 状瘤 的 C T及 MR 诊 断 I
周 冰 , 省 白 , 黎 明 , 军 燕 王 陆 王
( 江 中 医药 大 学 附属 嘉 兴 市 中 医 医 院放 射 科 浙 浙江 嘉兴 3 40 ) 1 0 1
o l x me t l i c n i g a d c n r s n a c d s a n n .Re u t : a e ft mo c u r d i h e v c l a t n y e a d wi CT p an s a n n n o t a te h n e c n i g h s l 3 c s sO u ro c r e n t ec r ia p r s

医学影像-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性成分多位于包 膜下。 3、有明显完整光滑的包膜,且强化明显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见胰头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 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
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 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
病例一 男性 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增强示:主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胰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囊腔细小(<2cm)而多,呈” 蜂窝样”改变,特征性的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 化高度提示浆液性囊腺瘤。
CT扫描示:胰头肿瘤呈多个小囊聚集成“蜂窝”样,边缘光整,中央见小 片状钙化。
女性,56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67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行占位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性占位
CT增强示主胰管扩张明显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肿瘤囊性成分凸向十二指肠内,引起十二指肠乳头肿大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
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可为大单囊 也可为几个大囊组成。 肿瘤的大小与恶性程度相关,直径>8cm则考虑恶性 可能大。

胰腺的检查技巧

胰腺的检查技巧

胰腺的检查技巧
以下列举了一些胰腺检查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1. 超声检查:超声波通过皮肤对胰腺进行无创检查,能够观察胰腺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对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 CT扫描:胰腺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胰腺图像,对于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等疾病的定性和定位有很高的准确性。

3. MRI:磁共振成像可提供更为详细的胰腺图像,尤其对于胰腺的血管供应和胰管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内镜超声:通过将超声探头放置在胃或十二指肠内,可以直接观察胰腺和周围器官的情况,对于胰腺肿瘤的发现和定位较为敏感。

5. ERCP:经胃镜或十二指肠镜进入胆总管或胰管,注入造影剂,通过X光观察胰腺管道的结构和有无梗阻,对于胆总管结石引发的胰腺炎、胰腺管结构异常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6.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内镜和X线的技术,可以同时观察到胆管和胰管的情况,对于胰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7. 胰腺活检:通过穿刺或手术方式获取胰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胰腺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检查技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

胰腺癌诊断的金标准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晚期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胰腺癌的诊断成为了临床医生必须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介绍胰腺癌的诊断标准及其诊断方法。

一、胰腺癌的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逐渐显现。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

临床表现部分缺乏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其中以CT检查最为常用。

CT检查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并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对于胰头癌,超声检查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等信息,有助于明确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

组织学检查主要包括穿刺活检、内镜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4. 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9-9等。

虽然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对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仍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胰腺癌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及体征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逐渐显现。

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黄疸、恶心、呕吐等。

体检时,可触及胰腺肿大,但此时肿瘤已较晚期。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

CT检查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并能判断是否有转移。

对于胰头癌,超声检查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MRI 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胰腺周围组织的情况,但对于肿瘤的诊断价值不如CT。

3.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病理特征、分化程度等信息,有助于明确病情和选择治疗方案。

组织学检查主要包括穿刺活检、内镜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等。

4. 肿瘤标志物检查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CEA、CA19-9等。

胰腺常见变异CT及MRI表现-PPT课件

胰腺常见变异CT及MRI表现-PPT课件

移行异常(环状胰腺、异位胰腺)及重复异 常(数目或形态异常)。胰腺融合或移行异 常可引起一些使某些胰腺或胰周疾病的发生 率增加的解剖变异。
胰腺分裂

胰腺分裂是因为背侧与腹侧芽孢融合失败所致。腹侧导管(Wirsung导 管)只引流腹胰,而大部分的胰液通过背侧导管(Santorini导管)引流 至小乳头。这是最常见的胰腺先天变异,尸检人群中占4-14%;ERCP 中约占3-8%;MRCP中约9%。大多数情况下,背侧及腹侧胰管并不交 通,但在部分个体,它们之间有细小管道交通,而在另外一些人群,腹 侧胰管完全缺如。尽管仍存在争议,还是认为胰腺分裂与急性及复发性 胰腺炎有关。据报道,在胰腺完全分裂的人群中,发生急性胰腺炎者占 25%-38%。 胰腺分裂的主要解剖特点,即背胰导管与Santorini导管相连续并引流进 小乳头,这已在ERCP和MRCP上证实。腹胰导管引流入大乳头且与背 胰导管不相交通。

图4:环状胰腺图。腹胰(箭头)包绕十二指肠降部,腹胰导管(箭) 绕过十二直肠后与背侧导管相融合,形成Wirsung导管并引流入大乳头

图5:年轻女性环状胰腺患者的上消化道X片,可见裂隙状、光滑狭窄的十二指 肠降部(箭)。无胃扩张或机械性梗阻存在。对比剂顺利进入十二指肠及近段空 肠。

图7:51岁男性环状胰腺患者的增强CT,可见包绕着塌陷的十 二指肠的正常强化的胰腺组织(箭)。患者喝水作为口服阴性造 影剂。腹胰导管(箭头)引流入十二指肠。


图3:46岁男性胰腺分裂患者的MRCP图
像,示主胰管(直箭)单独引流入小乳头 (虚箭),而胆总管(箭头)与小的腹侧导 管(弯箭)汇合后在下方层面通过大乳头引 流入十二指肠。
环状胰腺


环状胰腺是一种少见先天变异,因腹胰不完全旋转导致部分胰腺环绕十 二指肠降部而形成 环状胰腺分两型:壁外型及壁内型。在壁外型,腹胰导管包绕十二指肠 后汇合到主胰管。而壁内型,胰腺组织与十二指肠壁的肌纤维混合,其 小胰管直接引流入十二指肠。 壁外型环状胰腺患者,其临床表现为高位胃肠道梗阻。而壁内型患者表 现为十二指肠溃疡。 壁外型需手术治疗,一般行旁路搭桥手术;合并十二指肠溃疡的壁内型 患者,一般选择胃大部切除术,合并或不合并迷走神经离断术。 环状胰腺的儿童患者可在传统腹部平片表现为经典的双泡征,较大的近 侧的气泡为扩张的胃,而较小的远侧的气泡则是扩张的十二指肠球。钡 餐检查表现为壶腹周围局限性梗阻,十二指肠降部可见外压性偏心性充 盈缺损

CT与MRI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CT与MRI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 sr c 】 j cieT vs gt te l i l i icn e f n a cdC n I cn edan s f r r acet a cr Ab ta t Ob e tv o net a i c g f a c hn e TadMR a snt igoio i y nrai cne. i i e h c n a s ni oe s i h s p ma p c
似胰腺 癌患者 的 C 、 R 等影像学 资料和病理检查 资料 , TM I 探究 C T与 MR 增 强扫描在原发性胰腺 癌诊 断 中的临床应用 价值 。 I
使用G i a1 T超 导磁共振 机 ,分 为平扫和增 强扫描 ,常 ESg . n 5 用s 序列 ,扫描方 式 以横 断面 的T WI 2 ,T WI 加 E 1 和T WI 2 序列 用脂肪抑制有利于显示 胰腺本身和胰腺肿块 。MR 扫描层厚 为 I 3 — 5 m,层距为 0 r 。检查 中不 管患 者有无异 常病灶 , m . m 5 a
M e h s Rer s e tv l n lz d 4 a e fs s e td p n r a i a c rp t n s C ,MRIa d oh ri gn a a a d p t o o y d t , t od t p ci ey a ay e 8 c s so u p ce a c e tcc n e ai t 。 T o e n te ma i g d t n ah l g a a r c r e T a d MRId a n si tt t sc n itn ae t ea t a ro ae Re ul sT ec n it n t f b o n lC c n o 8 c s s e od dC n i g o t sa i i o sse t t. h c u l r r t . s t h o sse t a eo d mi a T s a f a e c sc r e r r a 2 w s8 .9 。 h cu l ro t w s5 O % . i ec n it n aeo a 9 2 % t e a t a r r a e a .0 e r wh l t o sse t t f eh r MRIs a f 0 c s swa 5 0 % ,h cu le o t s2 7 % : c n o a e s9 . 0 t e a t a r r a e wa .9 2 r

胰腺癌是怎样确诊的 CT是主要方法

胰腺癌是怎样确诊的  CT是主要方法

胰腺癌是怎样确诊的 CT是主要方法山西医大二院肿瘤生物治疗科胰腺癌的检查诊断方法主要有哪些?提到胰腺癌的检查方法,相信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

下面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具体有哪些,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胰腺癌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一、B超检查:对肿块在2 -3cm的胰腺癌,B超诊断准确率可达91.16%。

二、X线检:钡餐造影可见十二指肠框部扩大。

但已属晚期。

缺乏早期诊断意义,经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管造影,可见胰管表现为管璧不光滑以及局部侠窄或截断现象;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动脉受到肿块压迫、浸蚀而呈狭窄、移位、中断等征象。

三、细胞学检查:在超声显像、CT等导引下用细针穿刺肿瘤,吸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5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正确的诊断。

四、CT及MRI检查:对胰腺癌诊断的确定以及病情发展的判定和顶后的估计等具有很大的帮助。

胰腺癌在CT扫描时的主要表现是局部肿块,胰腺部分或胰腺外形轮廓异常扩大。

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胰头部肿块,邻近的体尾部水肿,由于癌肿坏死或胰管阻塞而继发饭样扩张,呈局灶性密度减低区。

虽然CT检查费用较高,但它能发现1cm以上的肿瘤,己成为胰腺癌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鉴于目前腆腺仍是临床一个难以准确检查的器。

MRI是一种无损伤、无辐射的新技术。

可能对研究肤腺疾病有重要价值。

胰腺癌确诊就选最可靠的生物免疫疗法来治疗“DC+CIK肿瘤生物治疗”技术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采集单个核细胞,送至专门的GMP洁净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及诱导,以获取成熟的、具有识别胰腺癌细胞能力的DC细胞和数量更多、更具活性和杀伤力的CIK细胞,并将这两种细胞分6次回输到胰腺癌患者体内,用它们对胰腺癌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生物治疗可以启动胰腺癌患者人体免疫机制,提高胰腺癌患者人体免疫能力,有效清除胰腺癌患者体内残留的胰腺癌细胞和转移的微小病灶,达到控制胰腺癌生长、预防胰腺癌复发、转移和恶化的目的,生物治疗还实现了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期、快速提高胰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多重目标,由于胰腺癌生物治疗技术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而不是传统的化学药品来杀伤胰腺癌细胞的,因此这种胰腺癌的治疗方法-生物治疗技术安全无毒副作用,已为无数胰腺癌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带来健康的福音!。

胰腺肿瘤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胰腺肿瘤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

胰腺肿瘤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小编认为,最总要的就是及时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因为这对于很多的人来说治愈的希望就会越大。

大家都知道,胰腺肿瘤的治疗效果和时间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如果患者治疗的不及时的话,会严重的加重患者的疾病的,那么胰腺肿瘤是怎么确诊的呢?第一、b超。

胰腺肿瘤的直接影像可见到低回声的肿瘤,间接的所见往往成为发现小胰癌的线索,如扩张的胰管、胆管等。

除主胰管外,还要仔细观察胰管的分支。

有些小胰癌可首先引起胰管分支的局限性扩张,如钩突部胰管扩张。

第二、ct扫描。

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块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但<2cm 的胰腺肿块约l//3不能发现影像学改变,除费用昂贵的因素外。

ct扫描应该列为目前诊断胰腺肿瘤的主要方法。

第三、磁共振成像(mrl)。

mri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根据t1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以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肿瘤,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无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肿瘤手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但价格昂贵。

第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ercp能同时显示胰管、胆管和壶腹部,对不明原因的阻塞性黄疸很有价值,此外还能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并收集胰液作细胞学检查。

但在已有阻塞性黄疸的情况下作ercp有引发胆道感染的危险,应控制好注入造影剂的数量、速度和压力。

第五、胃肠钡餐检查(gi)。

常见的gi对胰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有限。

在胰头癌晚期可有十二指肠圈扩大,或十二指肠呈反“3”形改变。

低张gi检查使十二指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少从而利于观察十二指肠粘膜的变化,如纹理紊乱、粘膜中断、壁僵硬等。

胰腺肿瘤要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上述就是给您进行的关于胰腺肿瘤是怎么确诊的介绍了,对于这种直接的给患者的身体状态带来伤害的恶性的肿瘤疾病来说,小编还是希望您能够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治疗,最好的话定期的到医院进行体检防止疾病的潜伏~!原文链接:/493yxzl/2015/0814/228902.html。

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

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

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
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是经过初步检查和症状评估后,进行以下影像学检查:
1. 腹部超声(ultrasound):可以检测胰腺肿块和是否存在胰管梗阻。

2.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评估胰腺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3.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有助于评估胰腺的结构,特别是胰腺周围的管道。

4.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EUS):通过内镜和超声波探头,可以直接观察胰腺和胰管,进行组织生物学检查。

5. 组织活检:如果影像学检查初步显示有可疑的胰腺肿块,医生可能会进行组织活检,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切取组织样本,进一步确认是否为胰腺癌。

尽管这些方法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但有时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测试来对胰腺癌进行确诊。

医生会综合病史、症状和各种检查结果来做出最终诊断。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DR、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DR、MRI、CT?是三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检查方式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种检查方式在不同肿瘤患者中进行科普一、介绍1、CTCT的检查是比较的适合一些器官、肝脏等机体的检查,可以进行图像成像的扫描,对于身体器官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可以查出身体隐藏的疾病,对于一些隐藏比较深的疾病,都可以通过传统CT检查出来,那么。

CT能检查出什么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来说一说吧! CT可以检查出一些先天性的疾病,通过此类方式检查,把体内隐藏的一些潜在疾病,比如脑膜、畸形等疾病都可以通过ct检查出来。

对于一些神经性疾病都可以通过ct成像的图片查看出来,可以及时的了解病根的具体位置、具体大小和病理性质等,都会有很好检查效果。

CT可以检查出肝病和肾病,这类症状一般都是慢慢积累形成的疾病,也是潜伏时间比较久的疾病,通过ct 的检查,可以把这类病症直观的展现在图像中,可以观察这类病症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对症下药,尽快恢复健康。

CT可以检查出胰腺病,通过此类检查可以判断身体有无胰腺癌、慢性胰腺炎以及囊肿等症状,可以进行及时的检验和治疗,检查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CT检查技术还比较适合于肺、纵膈、胸壁、头颈部、腹膜后、盆腔、脊柱和四肢等部位的病变,可以通过CT进行扫描成像,可以通过成像图片查看疾病症状,可以很好地进行诊断,尤其是有些病灶比较的小,而且又难以判定的症状或者说病变性症状,都可以通过CT检查和诊断出来。

1、MRI:MRI检查,这是英文缩写,它的中文名字叫核磁共振检查。

对于核磁共振检查,很多人都已经比较了解。

对于核磁共振检查来说,它主要原理是通过人体内氢元素的含量多少,来作为相应的成像原理。

如果氢含量高,相对而言在MRI的检查过程当中,它在T1像上就会出现相应的黑色表现,也就是专业术语说的信号强度比较低。

当在T2像的时候,它会出现比较白色的情况,这种情况证明它的信号强度比较强。

用64排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胰腺癌的效果对比

用64排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胰腺癌的效果对比

缘至另一侧回声缘的垂直距离,再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心室的结构与整体形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取样线的方位,全面分析受检者的心功能。

1.3 观察指标测量两组受检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1.4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s ±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

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A 组受检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47.25±4.53)mm、(55.87±3.66)mm,其左室射血分数为(35.36±2.85)%;研究B 组受检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20.88±2.69)mm、(40.61±3.24)mm,其左室射血分数为(62.48±5.72)%。

研究A 组受检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长于研究B 组受检者,P <0.05;其左室射血分数低于研究B 组受检者。

详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s x ±)组别例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研究A组20035.36±2.8547.25±4.5355.87±3.66研究B组20062.48±5.7220.88±2.6940.61±3.24t 值60.01570.78544.150P 值0.0010.0010.0013 讨论CHF 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CHF 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并未完全明确。

近年来,我国CHF 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老年人CHF 发病率增长的速度较快[3-4]。

据调查,CHF 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与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相近。

小胰腺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胰腺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PFNA 内固定治疗方法。

虽然PFNA 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常用的方法, 但是对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不适用PFNA 内固定, 建议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 促使患者尽早下床, 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

临床医师需要准确掌握患者手术的适应证, 准确选择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本次研究显示, 对照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率以及Harris 评分分别为(73.1±2.7)min、(15.2± 3.8)d、(280±110)ml、26.67%、(87.72±2.6)分;研究组分别为(51.2±2.6)min、(10.1±1.4)d、(130±35)ml、6.7%、(61.23± 2.0)分, 研究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方法, 效果显著, 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 缩短住院时间, 促使患者及早下床,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1] 周晓波. PFNA 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23(3):445-447.[2] 赵孟和, 王晓波, 岳云亮, 等. 股骨头节置换与PFNA 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20(2):118-120.[3] 刘彦旬, 马陆达, 王强, 等. PFNA 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疗装备, 2016, 27(5):190-193.[收稿日期:2016-10-25]小胰腺癌患者应用CT 与MRI 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李艳辉【摘要】 目的 对小胰腺癌应用CT 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应用CT与MRI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效果。

方法对14例经病理证实为胰腺ACC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病理表现中,8例患者病灶在胰尾部,其中3例未见包膜;3例病灶累及脾脏被膜;2例累及左侧胰腺被膜。

5例患者病灶在胰头部,其中1例胰管、胆管均未扩张,病灶累及门静脉;4例病灶侵入下腔的静脉壁。

1例患者病灶在胰头、胰尾部均可见。

CT下病灶密度不均匀且低于周边胰腺。

增强CT 动脉期、门脉期动脉均强化不均匀,且密度低于周边胰腺。

MRI表现中常规T1WI 为均匀的低信号。

常规T2WI呈不均匀的稍高信号。

脂肪抑制T2WI为稍高信号,且呈信号不均匀,病灶内未见脂肪成分。

结论胰腺ACC在CT、MRI中的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通过总结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水平。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癌;磁共振成像;CT;诊断胰腺ACC是较为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由于该病发病率很低,临床诊断经验相对缺乏[1]。

因而本次分析研究主要是提高对胰腺ACC的CT和MRI认识。

现将患者的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例胰腺ACC 患者。

14例患者中男12例,女2例。

年龄48~62岁,平均年龄(53.1±6.8)岁。

病程2个月~1年。

入院时6例患者主诉上腹部不适,其皮肤、巩膜均表现为黄染。

3例患者主诉上腹部疼痛、食欲不佳。

3例患者主诉上腹部疼痛,且伴有腹泻。

2例患者主诉存在严重恶心、呕吐,且伴有腹泻。

肿瘤标志物检查有2例患者出现CA199明显升高。

1. 2 检查方法CT检查:14例均进行CT检查。

扫描前患者饮水1000 ml左右。

参数设置:电压、电流分别为120 kV、280 mAs。

扫描螺距1.0,层厚5 mm,转数0.35 r/s。

对准患者上腹部区域进行常规平扫。

经静脉注射对比剂100 ml,速率3.0 ml/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组病例
胰腺头部、体部肿物,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胰腺癌, 无远处转移 术者对至少一根胰周血管(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 脉、门静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脾动脉、脾静脉)进 行了可切除性评价 受检者进行CT或/和MRI多期增强扫描,相应层面行薄层 后处理重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MRI对胰周血管受侵分级评价与临床 手术可切除性对照(1)
囊壁、分隔菲薄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浆液性囊腺瘤
• 老年女性较为多见。大多数位于胰头 • 一般认为本病无恶变的可能,如果影像表现典 型,患者年老,无症状,可以不必手术切除。 • CT增强扫描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肿瘤分
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
浆液性囊腺瘤较粘液性囊腺瘤少见
浆液性囊腺瘤可分为小囊型、大囊型(寡囊型)
和混合型三类,以小囊型最常见,占70%~80%。
体积较大,平均10cm
小囊型,剖面见许多直径为2~20mm的小囊,呈蜂
窝状 ,也称微囊腺瘤
大囊型,单一大囊或多个囊聚合,囊径超过2cm ,
女,70岁,右上腹痛、消瘦2月。胰尾部癌伴远端潴留囊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小胰腺癌CT诊断
小胰腺癌的意义在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小胰腺癌不同于早期胰腺癌
直径≤2.0cm,或≤3.0cm,相当T1
≤2cm的胰腺癌的诊断而论,CT的敏感性为 58%~77%,特异性100%
Ichikawa T, et al. Radiology 1997. Irie H, et al. Abdom Imaging. 1997. Bronstein YL, et al. AJR. 200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周血管受侵与临床对照研究
• 病变与周围血管关系评价标准
– 0级:未包绕 – 1级:<1/4周径 – 2级:1/4~1/2周径 – 3级:1/2~3/4周径
– 4级:>3/4周径
– 5级:血管阻塞、变形
Lu DSK, et al. Local staging of pancreatic cancer: criteria for unresectability of major vessels as revealed by pancreatic-phase, thin-section helical CT [J].AJR, 1997, 168(6):1439-1443.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肿瘤
外分泌肿瘤:胰腺癌,囊腺癌,囊
上皮性肿瘤
腺 瘤,胰管内乳头状瘤等
胰 腺 肿 瘤
非上皮性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功能性胰岛素瘤,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 瘤
原发肿瘤:间质瘤、横纹肌肉 瘤,淋巴瘤等 转移瘤:肾癌,肺癌,乳腺癌,
胃癌,结肠癌等转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转移瘤
男性56岁。右肺 SCLC胰腺多发转 移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转移瘤
男性50岁,头皮恶性黑色素瘤。 随诊6个月后胰头转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女,51岁,右肾癌术后5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
按照生物学行为、预后以及肿瘤治疗方式,胰 腺原发肿瘤主要分为两类 胰腺癌-恶性度高,手术切除机会小,预后差, 5年生存率不足2% 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
• 等密度-癌细胞少,腺泡细胞、胰岛细胞多, 不易侵犯周围血管, 手术切除率高56.25%
• 不均匀环形增强,坏死、囊变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Radiology August 9, 2010
胰腺癌CT诊断-间接征象
胰胆管梗阻
梗阻性黄疸-常直接浸润或早期压迫胆总管 胰管梗阻扩张 CT对胰胆管扩张的检出率100%,定位准确率76.92% MRCP更有优势
MR平扫 CT平扫 0.06 MR增强 0.00 MR平扫+增强 0.00 CT平扫+增强
<0.01
0.34 / 0.84
CT增强
CT平扫+增强 MR平扫+增强
0.31
0.28 0.01
0.91
0.95 0.19
0.79
0.84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结论

CT与MR两种影像检查方法
–对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致性好,可互相替代 –做两者之一即可,疑难病例兼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结果
Az(CT平扫)= 0.789 Az(CT增强)= 0.935 Az(CT平扫+增强)= 0.937 Az(MRI平扫)= 0.893 Az(MRI增强)= 0.939 Az(MRI平扫院影像诊断科
结果
各种检查方法之间的比较(2)
癌肿远端(上游)胰腺萎缩
继发性潴留囊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癌CT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62F,梗黄,腹部不适2月余
胰腺癌CT诊断
胰头部囊性肿物,不均匀轻 度强化,中央大片状低密度 区,与十二指肠紧密贴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癌CT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小胰腺癌CT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转移瘤
• 胰腺转移瘤少见,尸检资料发现其在胰腺恶性 肿瘤中占3%~12% • 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肺癌(SCLC)、乳腺癌、肾 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 胰腺转移瘤可为单发或多发结节,以多发较多 见,也可以表现为全胰弥漫性受侵 • CT增强扫描多表现为低或中度强化,密度低于 正常胰实质,边界较清楚,胰周脂肪间隙清晰, 往往无邻近血管受侵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5%-35%(Baumel
al,2009)
H, et
al,1994;Sohn TA, et al,2000;Richter A,et al,2003; Jemal,et
• 手术切除仍旧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缺乏有效的系统
治疗手段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腺癌影像诊断基础
胰腺肿瘤的CT、MRI诊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学院
肿瘤医院 影像诊断科
赵心明
胰腺肿瘤影像检查方法
• 超声-方便,便宜,肠气,细微 • 内窥镜超声(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
• CT-空间分辩率高,准确率高,敏感性-82~93%, 特异性-69~89%
• MRI/MRCP-组织分辩高,敏感性78-82%,特 异性70-72% • PET、PET/CT-敏感性71-100%,特异性95.2% %,空间分辨率低 • ERCP-小部分超声和CT不能确诊 • 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例数 19
CT评价
可切除 19 不可切除 0 14
临床证实
可切除 不可切除 5
2级
3级或以上
21
59

0

59
7
6
14
53
注:以受侵程度最严重的血管作为计数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MRI对胰周血管受侵分级评价与临床 手术可切除性对照(2)
可切 除性 评价 没有 统计 学差 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CT、MRI对胰腺癌定性诊断的对比分析
入组病例 多中心 胰腺肿物,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胰腺癌
患者均进行CT平扫+双期/三期增强及MR平扫 +增强扫描 入组病例:144例(n = 88+56),男性92例,
女性52例;中位年龄:61岁;平均年龄:
58.55±0.96岁
MRI对68例(n = 68)胰腺周围血管侵犯分级与临床手术可切除性对照
影像 分级 0~1级
例数 15
MRI评价 可切除 15 不可切除 0 11
临床证实 可切除 不可切除 4
2级
3级或以上
9
44

0

44
4
9
5
35
CT对99例(n = 99)胰腺周围血管侵犯分级与临床手术可切除性对照
影像 分级
0~1级
动脉期+静脉期
胰腺期+静脉期(45s,65s)
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层厚3~5mm),高分 辩扫描(DFOV 22cm)
造影剂注入速率3~3.5ml/s 具体的扫描方案须根据机型、注药方式而定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MRI扫描方法
• • • 平扫:T1WI脂肪抑制序列, T2WI及T2WI/FS MRCP(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增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LAVA), 可一次屏气完成全部胰腺的扫描,能清晰显 示胰腺、病灶及胰周结构,提高小肿瘤的检 出率 功能成像: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灌 注加权成像(PWI)及波谱成像(MRS)目 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DWI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周血管受侵与临床对照研究
• 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评价标准
– 可切除:血管侵犯0、1级 – 可能可切除:血管侵犯2级 – 不可切除:血管侵犯≥ 3级 注:血管侵犯为主要参照指标,尚需结合周围脏器侵 犯情况、肝转移、腹膜转移等综合判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胰周血管受侵与临床对照研究
已有转移亦可切除原发肿瘤,改善预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