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材料适用专业:古建筑工程技术总学时:32学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材料》是古建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古建筑工程技术必须具备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了解常用古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通过建筑材料知识应用模块的建立,进行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掌握建筑材料应用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模块学习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计、情境学习、课时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要求,以后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建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模块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加深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34学时。
1—3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检测过程,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
2—2课程目标2—2—1知识目标1)具备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性等基本知识。
2)具备建筑材料所需专业术语的基本知识。
3)具备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基本知识。
4)具备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
2—2—2技术目标1)能认识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pdf
2.4能够应用工程知识并参考文 献资料,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 程问题进行求解,并获得有效结 论。
课程目标2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
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 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 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
4.2掌握实验技术基本技能,能 够对机械工程相关的物理现象、 材料特性等进行实验和验证。
1. 工程材料的性能
2. 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 3. 工程材料的塑性变
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材料 形与强化
组织结构-工艺-性能之间 4. 钢的热处理 2
的相互关系,具备合理选材 5. 钢铁材料
++
+
和初步制订加工工艺规程 6. 有色金属材料
的能力。
7. 非金属材料
8. 复合材料及特殊性
二、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适应对象:本科层次,机械工程专业。
课程代码:176101021
学时分配:48学时(讲授42学时,实验6学时)
赋予学分:2.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金工实习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学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团队负责人:张福豹
责任教授:黄明宇
执 笔 人:张福豹
仪器设备对材料进行组
织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
的能力。
总计
100%
100%
100%
100
(七)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平时作业、问题讨论、期中测验、期末考试等考核情况,以及学生、教 学督导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提高, 确保相应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
(八)附录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以及建筑材料的检测、贮运、保管、选用等实践操作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I.依据建筑工程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材料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建筑工程类从业人员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建筑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建筑工程材料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从事材料员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特点,会根据工程需要选用相关建筑材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组成、特点,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标准。
2.了解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了解石膏、石灰、水玻璃、水泥、建筑钢材、墙板等的技术性质,能设计计算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等常用建筑材料配合比。
材料质量标准
材料质量标准
材料质量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建立和遵守严格的材料质量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建立标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标准的执行和监督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质量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材料是制造产品的基础,而材料的质
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将导致产品性能不稳定、寿命缩短甚至安全隐患。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材料质量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建立材料质量标准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充分调研市场,
了解同类产品的材料质量标准和行业标准,借鉴先进经验,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其次,要注重实际应用,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标准。
同时,要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避免标准过于理论化而难以执行。
最后,标准的执行和监督同样重要。
一旦建立了材料质量标准,就需要严格执
行和监督。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要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供应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标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建立和遵守严格的材料质量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建立
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材料质量标准的建立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升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2049使用专业:工程造价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52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使学习者掌握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同时,它也是建筑工程造价及相关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起着先导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合理选用建筑材料,掌握建筑材料的验收、保管、贮存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并具有进行建筑材料试验检验及其质量评定的基本技能。
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后续课程:《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测量》、《钢筋翻样与算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标准的设计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也为导向,根据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本专业共同具备的岗位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的框架,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三)课内试验(一)任务教学法该方法为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也可采取告诉学生课程任务项目内容要求应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任务驱动”展开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当中。
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坚持绿色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培养身心健康、勇于担当、自主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广,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工艺技术、模具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一)专业特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以及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应用的充满活力的材料类学科,其工业和研究体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专业涵盖了高分子学科很多领域,知识面宽,学科基础雄厚,在聚合物合成及高分子物理性能、聚合物加工、高分子功能材料、涂料、胶粘剂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卓越的探索工作。
本专业秉承夯实基础、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范围、接触前沿的理念,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的需要,以较厚的基础、较宽的专业口径、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继续学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设置特色课程,兼顾相近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教学中努力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培养,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实现途径1、加强课程体系、课程目标的建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强调拓宽专业,打好基础,突出应用。
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思想,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包括从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从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向开放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转变;从标准化培养模式向个性化、选择性培养模式转变;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材料科学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材料科学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制定材料科学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确保教育机构提供高质量的材料科学工程教育。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开展材料科学工程教育的教育机构,包括大学、学院和培训机构。
教育目标
1. 提供全面的材料科学工程知识和技能培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资源要求
1. 教育机构应具备合适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
2. 教育机构应有合格的教师团队,包括具备相关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和讲师。
课程设置
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涵盖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结构与性质、性能测试与评价等内容。
2. 材料制备与加工课程:介绍材料的制备方法、加工工艺和相
关设备。
3. 材料分析与表征课程:包括材料分析方法、表征技术和测试
标准。
4. 材料应用与工程实践课程:介绍不同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在工
程实践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评估
1. 学院应制定有效的考核方式,以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2. 考核方式应包括课堂作业、实验报告、项目设计及考试等。
质量控制
1. 学院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 学院应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和教学评估,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和教学效果。
认证过程
1. 教育机构可以申请材料科学工程教育认证。
2. 认证过程包括提交认证申请、评估与审核、认证结果公示等步骤。
本文档为材料科学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草案,具体细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标准
《高分子材料改性》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高分子材料改性》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是从事材料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
该课程是在学习了高分子化学及分析、高分子物理、橡胶材料及测试、塑料材料及测试、塑料注射成型技术、塑料挤出成型技术等专业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高分子材料改性》的主要任务以典型高分子产品改性技术为载体,用实训项目来检验教学效果,通过项目教学,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材料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材料改性的基本工艺过程、技术要点与改性材料的物性变化,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初步设计能力,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及今后从事材料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习领域课程描述包括学习领域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三、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1.学习情境设计根据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基本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进行课程的学习情景设计。
经过分析,本课程分四个学习情境,见表2。
表2 学习情境设计2.学习情境描述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见表3-1~3-4。
表3-1 学习情境一描述表3-2 学习情境二描述表3-3 学习情境三描述表3-4 学习情境四描述四、课程评价内容及方式以典型制品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通过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及阶段性考核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重视项目进行的每一个过程。
本课程中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占60%;结果评价:分为期中和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题目的形式有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选择题、综合应用题等。
过程评价:包括素质考评、任务考评以及操作考评;具体考核要求下表4-1,打分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相结合。
黑色金属材料类——金属材料质量检测专业教学标准530404
高等职业学校金属材料质量检测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金属材料质量检测(530404)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所属专业大类(代码)所属专业类(代码)对应行业(代码)主要职业类别(代码)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举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举例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53)黑色金属材料类(53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2)金属制品业(33)专业技术服务业(74)检验试验人员(6-31-03)品质分析员力学性能测试员金相检验员理化检测员材料性能检验工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检验试验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品质分析员、力学性能测试员、金相检验员、理化检测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标准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标准一、引言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标准是保证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几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二、水泥的质量检测标准水泥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一种,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的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等方面。
外观质量检测标准要求水泥颜色均匀,无异常色泽、气味和夹杂物;化学成分检测标准要求水泥含有规定比例的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等成分;物理性能检测标准包括试验用水泥的凝结时间、胶结时间、强度等方面的测试。
三、钢筋的质量检测标准钢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安全性。
钢筋的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综合性能、外观质量等方面。
化学成分检测标准要求钢筋含有规定比例的碳、硅、锰、硫、磷等元素;综合性能检测标准包括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性等物理性能的测试;外观质量检测标准要求钢筋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变形、氧化、腐蚀等缺陷。
四、砂浆的质量检测标准砂浆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粘结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
砂浆的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物理性能等方面。
外观质量检测标准要求砂浆的颜色均匀、无明显夹杂物;物理性能检测标准包括砂浆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干缩性等方面的测试。
五、砖块的质量检测标准砖块是建筑物中常用的建筑砌块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
砖块的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等方面。
外观质量检测标准要求砖块表面应无明显破损、裂缝、氧化等现象;尺寸偏差检测标准要求砖块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尺寸应在一定范围内;抗压强度检测标准要求砖块的抗压强度达到规定数值。
六、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标准沥青混凝土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标准主要包括配合比、密度、韧性等方面。
建材行业建筑材料质量标准
建材行业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一、引言建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使用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分析建材行业的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二、建筑材料分类与标准1. 细骨料标准细骨料是建筑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它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骨料主要包括河砂和人造砂。
其主要标准主要包括颗粒级配、粒形、粒度模数、含泥率等。
2. 水泥标准水泥是建筑材料中最常用的胶凝材料之一,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强度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水泥的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强度等级、初凝时间、凝结时间等。
3. 钢筋标准钢筋是钢结构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钢筋的标准主要包括材质、截面形状、强度等级、抗拉强度等。
4. 砖瓦标准砖瓦是建筑材料中常用的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隔热、隔音和装饰起着重要作用。
砖瓦的标准主要包括材质、尺寸、强度等级、吸水率等。
5. 涂料标准涂料是建筑装饰中常用的装饰材料,对于保护建筑物表面和美化建筑外观起着重要作用。
涂料的标准主要包括成分、干燥时间、附着力、耐候性等。
三、建筑材料标准的重要性1. 保证工程质量建筑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标准化的建筑材料有着稳定的性能和质量保证,能够有效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2. 维护消费者权益建筑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严格执行标准,消费者可以选择高质量的建筑材料,避免因低质量材料而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和人身安全问题。
3. 促进产业升级建筑材料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能够推动建材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标准的要求和限制,可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质量管理力度,使整个行业朝着更高的质量水平发展。
四、建筑材料质量标准的执行和监督1. 强化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建筑材料标准执行的法律依据和责任。
建筑材料行业产品质量标准
建筑材料行业产品质量标准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产品质量标准成为了确保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建筑材料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提高建筑材料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泥及其制品质量标准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工程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水泥及其制品需要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其质量可靠。
标准主要包括水泥品种的分类、外观、强度、化学成分、含水量等指标,以及水泥制品(如混凝土、砂浆等)的制作和试验方法。
二、钢材质量标准钢材是建筑结构材料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其承重和耐久性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钢材的质量标准需要严格遵守和执行。
标准主要包括钢材的分类、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指标,以及钢材的检测和试验方法。
三、木材质量标准木材是常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具有天然木纹和环保等特点。
木材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树种、干燥度、含水率、尺寸偏差、强度等指标,以及木材的检验和评定方法。
此外,还应注意木材的防腐处理和阻燃性能,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四、玻璃及其制品质量标准玻璃作为建筑材料中使用广泛的一种,具有透明、坚固和耐候性好等优点。
玻璃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热传导系数等指标,以及玻璃制品的制作和试验方法。
此外,还需要注意玻璃的安全性和节能性能,以满足建筑节能和安全要求。
五、水泥制品质量标准水泥制品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建筑墙体、地面、地下排水等方面。
水泥制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以及制品的制作和试验方法。
此外,对于大型水泥制品,还应注意其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六、陶瓷砖及其制品质量标准陶瓷砖作为建筑装饰材料中的一种,具有多样化的花纹和颜色,被广泛应用于地板、墙面等方面。
陶瓷砖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以及砖块的制作和试验方法。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
第40卷第2期2021年2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Vol.40No.2Feb.2021D01:10.16276/51-1670/g.2021.02.010“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王萍萍,何登良,刘树信,唐杰,陈宁(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新办材料类专业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学校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所得结果可为地方高师院校开设相关工科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挑战;对策中图分类号:G6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2-0048-040引言我国现有大量培养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的师范型人才的地方高师院校,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该类院校下设的理、化、生等院系都面临专业拓展与转型的困境,因此许多地方高师院校在原有化学、物理、生物等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一系列与原有师范专业紧密联系的非师范理工类专业,其中材料类专业,由于应用性强、需求大及与化学、物理等学科联系紧密等原因,逐渐成为该类院校应用转型过程中新办非师范理工类专业的重要选项之一.近年来,国家高等教育提出进行“新工科”建设,着眼于内涵式质量提升,以适应新产业及技术革命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⑴.但是由于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布局、地缘因素等特点,使得该类院校在举办应用型工科专业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均面临极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快地方高师院校应用型工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就极为迫切23].本文以地方高师院校创办应用型材料类专业为切入点,结合学校实践,系统分析了当前地方高师院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地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课程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对策■1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11材料类专业竞争激烈材料类专业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分布较广,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主要是综合性大学、理工类本专科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材料类专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办学层次和庞大的办学规模.以四川省为例,目前开设材料类本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就已达14所,其中有以四川大学为代表的985高校,也有包含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在内的高水平行业类高校,同时也有攀枝花学院等新兴本科院校,另外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本科院校也加入了举办阵营,同时还有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类专业在特定领域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因此四川高校材料类专业已形成数量多,分布广,竞争激烈的发展格局•以师范本科院校为例,目前川内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校包括四川师范大学(材料化学)、西昌学院(材料收稿日期:2020-02-17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Mnu-JY18045、Mnu-JY20040)、四川省应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Sc-nmul906)、绵阳师范学院示范课程项目(MnuJY18156、Mnu-JY1822、Mnu-JY2074)、绵阳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Mnu-JY18097).第一作者简介:王萍萍(1983-),女,四川绵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友好材料.•48•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科学与工程)、绵阳师范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宜宾学院(材料化学),但是师范本科院校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资源、学生就业、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师范院校材料类专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1.2专业定位不准,与师范专业衔接差地方高师院校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系一般为理化类院系,主要培养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师范型人才,而“材料类”专业属于大类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对该专业的表述如下:“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个基本专业,以及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6个特设专业”⑷,可以看出材料类专业覆盖面之广•地方高师院校在开办材料类专业时须克服从化学、物理等学科专业跨越到材料类专业的困难”切•部分高师院校往往忽略了材料类专业与原有师范专业基础如师资队伍、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有机衔接•具体体现在:(1)专业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定位;(2)软硬件准备不充分,简单套用原有师范专业的教学资源及人才培养模式;(3)脱离原有依托院系的现有办学资源,形成不同学科并行发展,使得专业建设投入过大,难以为继•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中规定,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一般不低于300万元⑷;(4)办学模式上大都沿用师范专业,专业建设与管理理念不符合工科专业发展规律.13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基础-目前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资结构主要以师范或理科类专业为主,专业师资来源一是原有专业教师转向进入新办材料类专业;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专业教师;三是从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地方高师院校与传统材料类强校相比,由于历史沿革、地缘因素、学科布局、软硬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短板血叫主要体现在:(1)优秀高层次人才引进陷入引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境地;(2)教师学科专业方向分散,专业课程教学、学科方向凝聚、科研团队建设、教学科研成果孵化等方面举步维艰;(3)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无余力进行专业学科建设;(4)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工科专业的实践经验•14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是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要求具有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涉及主要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专业研习等环节•地方高师院校原有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主要体现在:(1)非师范专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专业认可度欠缺,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如“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验室配备不齐全,实验仪器设备种类及数量不足,实习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等;(2)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为生产型企业或研发型单位,实习实训工作开展流于形式,学生难以获得系统的专业训练;(3)由于软硬件的匮乏,学生工程训练程度较低.2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针对面临的挑战,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建设,实现新办材料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2.1精准定位,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专业定位必须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同时考虑区域内支柱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认真调研,仔细分析区域内开设材料类专业的院校的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差异化人才培养和错位竞争;(2)客观分析依托高校及院系的学科专业特点、师•49•王萍萍,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材料类专业建设面临挑战及对策资队伍、实践教学资源、区域经济发展等条件,做到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3)深入讨论,凝炼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科专业特色;(4)以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为纲,做好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专业建设工作•2.2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兴教必强师,高素质师资是专业形成特色和亮点的保障,积极开展“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1)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在学科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2)深挖内潜,注重“内培”.通过学历晋升、职称晋升、访学进修、实践锻炼等形式不断优化现有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素质,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师资队伍•(3)专兼结合.采用兼职制、导师制、联合培养制等多种方式,把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名师、技术能手“请进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4)积极推动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形成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良好局面,达到平台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5)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促进教师评价的制度化•2.3共享共建,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极为关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涵盖课程实验、专业实习、专业见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类等学科基础实验;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实验、材料制备与合成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专业特色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包括金工实习、专业见习、企业实习、专业研习等;另外毕业论文(设计)需满足一人一题的实际训练⑴问.(2)结合工科专业发展要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专业教学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水平•建立与产业链对接的开放式的科研创新平台和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重点建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室、材料制备实验室、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室、大型材料测试表征仪器平台、专业特色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工厂等;(3)创新思维,有效利用共享资源平台•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纵向、横向科研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4)探索创新实践方式,适应工科专业发展.如采用顶岗实习、集中实习、实习实训结合等方式,盘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资源•2.4强化课程建设,打造优质专业课程体系“新工科”背景下,坚持先进性、针对性、应用型、综合化为原则,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按照“教师适应课程、课程适应专业、专业适应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与行业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体系.(1)科学梳理专业课程体系,在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制备与合成等传统专业主干课程群的基础上,积极开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程群;(2)强化专业课程的行业特色,在课程类型、课程学分、课程内容、课程考核等均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形成自身的特色课程群⑺;(3)紧扣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新时代要求,建立涵盖2-3门在线开放课程、1-2门应用型示范课程、1-2门创新型示范课程的优质课程体系;(4)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保证每门专业课程均有完整、科学的课程资源库(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学课件、教材、习题库等);(5)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性、前沿性与时代性,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及时将学术研究与科研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2.5产学研结合,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地方高师院校应“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融合发力的良好格局[14-16].在学校的新办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等方面务必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联合科研攻关、实践资源共享等形式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形成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转型•3结语地方高师院校理科院系的专业发展向非师范理工类专业拓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工科”建设背•50•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应找准专业建设定位,准确识变,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专业综合改革,解决地方高师院校举办非师范专业的各种挑战,从而推动师范类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转型•参考文献:[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6-35.[3]万明攀,向嵩,张晓燕,等.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3):89,[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5]惠群,陈志谦,李路,等.从材料类专业现状看我校材料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山东省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11):36-41.[6]孙延一,王悦辉,瞿晓岳,等.浅谈材料化学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2,(04):256-257.[7]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8]齐亮,王道武,敬凤婷,等.“1341”金属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山西青年,2019,(16);26-27.[9]张雪辉,梁彤祥,杨牧南,等.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一以江西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20,37(03):85-88.[10]张兴辉,师海雄,李姗姗,等.新工科视域下材料类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探索一以兰州文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2):115-120.[11]谭俊华,翟燕,倪波•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类专业工程德育教育建设途径研究一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20,49(01):116-118.[12]周耐根,唐建成,徐玉华,等.面向新工科的材料类专业校内工程实践场所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04)=242-244.[13]崔振铎,原续波,孙清池,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S1)=52-54.[14]胡文娜,刘伟•应用型高校如何谋划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以蚌埠学院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4):184-185.[15]谭洪生,李爱香,杨彦功,等.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材料化学专业建设[J].广东化工,2012,39(03):197-206.[16]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17]胡永生.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20-26.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Specialty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under the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WANG Pingping,HE Dengliang,LIU Shuxin.TANG Jie,CHEN N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Mianyang Teachers'College,Mianyang,Sichuan621000)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specialty in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ccording to the school's practice,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alent training model,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and service to society.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local engineering colleges to set up relate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Keywords:new engineering,local normal university,material specialties,challenges,strategies(责任编辑:陈英)・5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四重构”与“两创新”教学改革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四重构”与“两创新”教学改革作者:田相鑫章强李传明刘伟苗欣来源:《高教学刊》2022年第33期摘要: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材料类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在培养适应新工科背景下材料产业建设、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所需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
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三不足”痛点问题,教学团队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教学团队”的“四重构”改革方案,并针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科学布局与设计的创新,针对教学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创新,实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知识为骨,实践为肌,研学一体,质素并举的良好改革效果。
关键词: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课堂模式改革;材料科学基础;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33-0152-05Abstract: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is the core basic course of material-related majors, which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providing knowledge basis for studying the more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cour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ntegra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needed for material industry construction, upgrading and traditional drivers being replaced by new on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In response to the "three deficiencies" pain point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following the concepts of student-centered and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nd carries out a "four reconstructions" reform,including, specifically, reconstruction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oncepts, course contents and resources, teaching modes and environments, and teaching team. Besides, this study carries out scientific layout and design innovations for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A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for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has also been mad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inally, the course has achieved a good reform effect of student-centered,teacher-led, knowledge as the bone, practice as the muscle, research and study as the body, and satisfying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Keywords: student-centered;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Fundame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course evaluation2017年是中國工程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及“北京指南”均在这一年出台,为中国高等教育新工科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1-3]。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1概述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
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
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髙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
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国材料标准
中国材料标准中国材料标准是指在中国国家标准体系下,对各类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方面的标准化文件。
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贸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我国国情和行业发展需要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材料标准不仅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更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行业特点。
因此,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国家政策、行业需求、科技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考量,以保障我国材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中国材料标准的内容涵盖了各类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各个领域,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另外,中国材料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行业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执行材料标准,可以规范生产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材料标准的实施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贸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重视中国材料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不断完善和更新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标准意识,共同推动中国材料标准的落实和执行。
工程材料标准
工程材料标准
工程材料是指在建筑、道路、桥梁、机械制造等工程领域中所
使用的各种材料。
工程材料的选择对工程质量和工程成本有着至关
重要的影响,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工程材料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工程材料标准的制定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
在制定工程材料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程应用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标准的制定还应当考虑到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促进绿色材料
的使用和发展。
其次,工程材料标准的执行需要严格监督和检验。
只有严格执
行标准,才能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监督和检验机
构应当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公正的态度,对工程材料进行全面、
细致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工程材料的合格率和稳定性。
另外,工程材料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也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工程建设的不断变化,工程材料的种类和要求也
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因此,工程材料标准应当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材料、新工艺和新需求的发展。
总之,工程材料标准的制定、执行、监督和完善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工程材料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共同推动工程材料标准化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3.1材料标准 -回复
3.1材料标准-回复什么是材料标准?材料标准是指用于评估材料质量和性能的规范和指导文件。
标准起到了统一材料评估和交流的作用,对于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材料标准的定义、分类、主要内容和应用等方面。
一、材料标准的定义材料标准是由国家、地区或行业组织等相关机构制定的关于材料质量、性能、规格、测试方法等方面的文件。
这些标准以文字、图示、图表等形式,描述了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用于指导生产、使用和检验过程中对材料的要求。
二、材料标准的分类材料标准按照制定机构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材料生产和使用。
行业标准是由相关行业组织或协会制定的,适用于特定行业的材料生产和使用。
企业标准是由具体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要求制定的,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材料生产和使用。
三、材料标准的主要内容1. 材料命名和分类:标准会对不同材料进行分类和命名,以便于统一区分和识别。
2. 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标准会对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进行详细规定,如密度、硬度、强度等。
3. 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标准会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规定,如拉伸强度、冲击韧性、加工性能等。
4. 材料的标志和标识:标准会规定材料的标志和标识,以便于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识别和追溯。
5. 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标准会规定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材料。
四、材料标准的应用1. 生产和采购过程中的指导:材料标准可以作为生产和采购过程中的指导,帮助企业选择和采购合格的材料,确保产品质量。
2. 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参考:材料标准可以作为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的参考,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产品性能和安全性。
3. 检验和测试过程中的参考:材料标准可以作为检验和测试过程中的参考,帮助检验人员确定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判断材料的合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材料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材料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类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8 个专业,还包括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6 个特设专业。
相关专业包括机械类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主要涉及物理学、化学、计算科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型交叉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对材料研究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尽管材料的使用几乎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古老,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只有约50 年的短暂历史。
在仅仅50 年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经充分显示了其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
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许多领域都与材料制备、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材料是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材料类专业承担着材料类专门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和传统材料产业的升级,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我国材料类专业规模较大、需求多,国际社会认可度高,使得该专业类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近年来,不同类型的高校均纷纷开始设立材料类专业。
本世纪以来,材料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格局。
纳米材料与器件、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生物医用与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重大工程及装备用关键材料、基础材料高性能化与绿色制备技术、材料设计与先进制备技术将成为材料领域研究与发展的主导方向。
不难看出,这些主导方向体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与其他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特征越来越显著。
另一方面,新材料的开发更加依赖于材料合成、制备与表征科学技术;材料研究将向着多层次、跨尺度的多级耦合方向发展;材料全寿命成本控制和环境因素须被充分考虑;结构-功能一体化是新材料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新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
面对材料发展的这种新格局,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从事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提出了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这场挑战,本届教指委根据教育部指示精神,制定了“材料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高校材料类专业办学的规范性、科学性和质量控制提出了指导性原则。
2. 适用专业范围专业类代码材料类专业代码:0804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080401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402 材料物理080403 材料化学080404 冶金工程080405 金属材料工程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80408 复合材料与工程080409T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080410T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080411T 焊接技术与工程080412T 功能材料080413T 纳米材料与技术080414T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80203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械类) 3.培养目标专业类的培养目标材料类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材料类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学校制订材料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1) 调查研究材料类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趋势;(2) 调查分析本校的生源特点、专业历史沿革与特色,以及毕业生的就业特点;(3) 综合考虑上述两方面情况,明确本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制定相适应的、具体、明确、可达成的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 对培养目标定期评估和修订,一般每四年各 1 次,确保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培养规格学制学制一般为四年全日制。
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专业也可以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参考总学分或学时一般为160-190 学分。
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教育部统一规定。
业务方面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役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掌握本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材料类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体育方面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5.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的单位的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50 人;按二级专业培养的单位,每个专业的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10 人;且生师比不高于18:1。
年龄在55 岁以下的教授及40 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应适宜,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较高,满足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级职称教师人数比例不少于50%,中高级职称教师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8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小于8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不少于50%;学缘结构合理,学缘相同的教师比例原则上不大于50%。
学科带头人学术造诣较高、专业方向分布合理,学科队伍阵容整齐,学术梯队的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有数量适宜的骨干教师,可为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基础提供基本保障。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专业背景85%以上的专业授课教师在其学习经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材料类专业学历,具有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背景的教师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
工程背景授课教师具备与所讲授课程相匹配的能力,承担的课程数和授课学时数限定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工程和研究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
讲授工程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背景;承担过科研项目的教师需占有相当比例,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教师发展环境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有合理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教师进修、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
拥有良好的相应学科基础,为教师从事学科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指导学生、学术研究与交流、工程设计与开发、社会服务等。
使教师明确其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的责任,不断改进工作,满足专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要求。
6. 教学条件教学设施要求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大于平方米、生均教学设备值大于15000 元。
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毕业论文的需求。
基本实验操作 1 人 1 组,大型仪器实验可多人操作。
实验设备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
保证学生以课内外学习为目的的上机、上网、实验需求。
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充足,能够熟练地管理、配置、维护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环境的有效利用,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在教学过程中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和环境;至少有 3 个相对稳定的专用实习基地。
生产实习要有具体的实习大纲、明确的实习内容和考核方法及标准。
实习带队教师高级职称比例≥30%;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应理解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配备的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具有项目开发或管理经验。
信息资源要求配备各种高水平的、充足的教材、参考书和工具书,以及各种专业图书资料,师生能够方便地利用;阅读环境良好,且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
教学经费要求教学经费有保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1000 元,且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以满足专业教学、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于新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专业,用于实验仪器的添置经费,初期一次性投入一般不低于1000 万元;对于新建二级专业,一般不低于300 万元。
7. 质量保障体系各专业应在学校和学院相关规章制度、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发展跟踪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专业有健全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建有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目标,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建有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执行过程的持续监督,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实现质量监控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有健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在内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价。
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对毕业生做跟踪调查时,要确保跟踪反馈信息的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反馈样本数量要达到各专业当年毕业生总量一定比率,跟踪调研的时间和周期要有要求;在选择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象时,确保择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应充分考虑地域分布、企业类型、岗位工种等差异;适当加强对优秀毕业生、创业学生、在单位作出特殊贡献的毕业生的调查;形成报告并且能够有效地指导培养方案和目标的调整及完善。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有健全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有监视和测量、数据分析以及改进活动。
首先要根据各个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环节的评价结果以及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分析教育质量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然后提出改进措施,最后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