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_笔记

自然辩证法笔记(2007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2,简述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3,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物理学之后),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东西。

meta-physics约等于本体论即形而上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气)

2,人类看待世事的四种方式

1)常识(表面的,零散的)-> 2)科学(中间的,理论化,系统化)-> 3)哲学(最后层次,思辨)和宗教(最后层次,非理性)

3,形而上学& 辩证法

形而上学:引申:片面孤立,静止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一切皆变,无物常在;引申: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自然辩证法:全面,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自然界

1),自然<–>社会;客观<–>主观

2),三个世界:

a,第一世界:物理世界,例如电磁波。

b,第二世界:意识世界,例如颜色。

c,第三世界:意识世界的成果。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广义的自然辩证法(长江以南的学者):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科学技术的俄社会功能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探讨科技发展及其重大哲学问题。

2,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学科群(于光远):自然辩证法是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技术领域中重大哲学问题的学科,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重大科技成果从哲学高度进行审视,进行价值评价,还包括对高科技及其伦理社会后果的哲学思考。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一创立时期

马克思和恩格斯处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这是资本主义上升和形而上学自然观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为了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理论工作,第一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在历史领域中,他始终贯穿着宏伟的发展的历史观,坚持在同历史一定的的联系中来分析历史材料。他的辩证法是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但只有在剥去它的唯心主义的形式之后,才能科学地加以应用。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与方法论。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其中特别是康德的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进思想、迈尔等提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的思想、维勒从无机物制造出有机物、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马克思恩格斯概括这些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研究了劳动与人的生存及发展和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恩格斯科学地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这是从自然辩证法到社会辩证法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思想内容:劳动工具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这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

二发展时期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什么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什么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什么

形而上学的观点

恩格斯曾在《反杜林》和《自然辩证法》里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这种思维长期支配着人们的观念,它大约兴起于15世纪下半叶,当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建立,人们逐渐采用分析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界,将它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专门的研究。这种做法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思维惯性: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联系,只从静止的角度去做片面地考察。之后英国人培根与霍布斯将形而上学思维移植到哲学中,形成17世纪的英国经验论与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在恩格斯看来,孤立性、片面性和固定性是形而上学思维的基本特点,而不承认矛盾则是这种思维的本质特征。形而上学家们的信条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例如牛顿与惠更斯都不承认光的波粒二象性;形式逻辑的排中律也说“某物或者是A或者不是A,第三者是没有的”。

根据恩格斯的思想,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出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是辩证思维的观点。这一观点后来移植到中国,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因此,对哲学稍有点常识的人都说形而上学思维就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反过来辩证思维则是整体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这种简洁的概括自然有益于教育和灌输,但也

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毛病。就好比一个门外汉说经济学就是研究怎么做买卖的,我们虽然嘲笑他肤浅,但也承认这句话有几分道理,因为重商主义就是研究贸易的;然而单有几分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它距离真正的了解还十分遥远。

要想了解形而上学思维和辩证思维,需要读几本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而要想更为深入地去认识这两种思维的区别,就得读黑格尔的书了。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பைடு நூலகம்
05 对未来自然观的展望
对未来自然观的可能发展方向的预测
生态自然观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未来自然观可能更加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宇宙自然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更加深入,未来的自然观可能将地球视为宇宙中的 一部分,探索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终极命运。
古代朴素自然观强调整体性和和谐性,有助于人 们理解自然界的各种复杂现象。这种自然观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环保意 识和生态伦理观念。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优点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强调对自然界内部结构和机 制的深入理解,有助于人们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 原理。这种自然观能够解释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 和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现代科学自然观的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生态学、地球科学、
物理学等,以揭示自然界复杂系统的运行机制。
02
复杂性研究
随着对自然界复杂性的认识加深,现代科学自然观需要深入研究复杂系
统的自组织、协同演化等机制,以揭示自然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根源。
03
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科学自然观需要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定义
01
02
03
04
05

自然辩证法八个问题

自然辩证法八个问题

1.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来修正结论。它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因此,它虽然以感性的经验为依据,但却否认了感性认识的积极作用,是不折不扣的理性主义。

逻辑经验主义标准:可证实性。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并不是简单的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反对,而是认为形而上学不能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形而上学的命题甚至形而上学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他们提出,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必须是可以用经验进行检验的命题,而所谓可检验就是“可证实”。这一标准也是他们所提出的意义标准,即科学命题应该是“可证实”的,不可证实的命题是没有意义的命题,就不是科学的命题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有的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展开全面的批驳,认为形而上学一无是处,其所有的、整个体系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既不是分析的,又不能为经验所证实,没有任何真理性可言,是无谓的“伪命题”。因为科学理论都是全称命题,对科学命题的证实都是建立在归纳法的基础之上,但归纳法自身也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这就是所谓的“休谟问题”,归纳法无法证明一个全称命题的正确性,无论多少个有利的科学事实,都无法证实一个科学理论。

因此,由于归纳法的不可靠性,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作为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成问题的。

2.波普尔的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波普尔的划界理论是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划界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但又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波普尔的划界标准:“可证伪性原则”。他认为,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原则区别不在于它们是否可证实,而在于它们是否可证伪。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即原则上能够被一个或一组可能的观察陈述所证伪(而不是指它们实际上被证伪)。在他看来,理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证实。他写道:“我建议以理论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标准”。“一个命题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不能被证伪的,就属于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他同时指出,他所说的“可证伪”,是逻辑上的可证伪,而非事实上的可证伪。一个逻辑上有可能被证伪的命题或理论,就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或理论,至于它是否已被经验所证伪,这从分界的观点看来是无关紧要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他把在科学史上已被证伪的许多理论,如地心说、燃素说、热素说和日心说、氧化说、分子理论一起都列入科学之中。而把数学、形而上学、伪科学、宗教神学归入非科学之列,因为在他看来,这些领域的命题都是不可证伪的。

浅谈《自然辩证法》

浅谈《自然辩证法》

浅谈《自然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诞生

在1873年--1886年之间,恩格斯深入研究了人类自从文艺复兴以来的自然科学成果,集自然科学之大成,写出了科学与哲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站在哲学和历史的高度,归纳、总结、概括了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恩格斯试图在这本著作中发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把它推广到作为自然科学实践对象的自然界中,并批判了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所存在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1883年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由于致力于完成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出版工作,同时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停止了《自然辩证法》的撰写工作,因此这部著作没有写完。

二.自然辩证法受到的攻击

自然辩证法问世以来就受到攻击,在自然科学界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爱因斯坦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阅读完毕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勉强出版的。”

爱因斯坦有如此评价,我觉得可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方面解释。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属于哲学。自然辩证法所要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明显地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具有哲学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自然辩证法重点(最终版)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答: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是哲学和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

研究对象: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2、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自然观的创立展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答: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以近代自然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批判了机械和形而上学,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人类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什么是系统?系统包含哪几层含义,系统的本质特征?

答:系统是运动变化着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整体。

含义: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单一要素不能成为系统,即系统内部具有可分析的结构。2.“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3.“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本质特征:1.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整体性是一切自然系统的普遍属性,是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2.开放性:指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现实的物质系统与外界环境都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3.动态性: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一: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容,意义与局限。并指出这种自然观形成的认识论根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试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答:(一)基本内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在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搜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形成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二)局限性:它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所以,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古希腊。”(三)进步性: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则又可以看到形而上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1、形而上学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类思想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从细节上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取得了一大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它所倡导的实践、观察、实验、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以及数学、力学的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提供了准备和前提。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过程)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说,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含义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实用的、有效的。形而上学自然观本身是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它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它对近代、现代人类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辨析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此观点正确。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哲学。其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是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机械唯物主义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把一切物质运动偶归结为机械运动,并进而否认有机世界与无机世界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在认识论上,机械唯物主义把人对自然界的反应看做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照相式的活动,否认人的认识的能动性。

2: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只能依靠经验获得

答:错,这是一种典型的经验主义。他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往往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事实上,科学认识或科学真理的获得既需要经验也需要理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承认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感性经验是知识和认识的源泉,同时也承认科学理论、思想即理性认识的重要性。这样,既反对了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经验问题上的片面性。

3:科学事实是中性的

此观点错误。所谓“科学的中立性”是指科学作为一种纯学术活动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因而不受科学之外的某种价值选择的干扰。但现实生活中,完全摆脱价值干扰的“为科学而科学”,实际是不存在的。在当前,对科学中立性的挑战主要来自政治。在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几乎都是适应战争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如雷达、原子弹等。想在科学动机和政治结果之间找到一个明显的边界标志是很困难的。4: 科学可检验性要求当理论不能解释反常现象时,就要放弃该理论。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

《自然辩证法》读书心得体会(精选7篇)

《⾃然辩证法》读书⼼得体会(精选7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写⼼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是⼩编帮⼤家整理的《⾃然辩证法》读书⼼得体会(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然辩证法》读书⼼得体会篇1

《⾃然辩证法》导⾔,体现了恩格斯⾃然辩证法的总体思想。

历史的发展是任何⼒量也阻⽌不了的。“哥⽩尼⾰命”使“⾃然科学从此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我发展的权利,开始了新的历程。当然,在中世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是科学家们⽤鲜⾎和⽣命顽强⽃争⽽开创的历史。科学是⼈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类认识的提⾼、促进哲学思维的发展。正由于此,恩格斯在《⾃然辩证法》导⾔中,经过对⾃然科学的历史考察,阐述了⾃然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恩格斯还以很多的科学史实为依据,说明由于⾃然科学本⾝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然观代替形⽽上学⾃然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近代,⾃然科学多数处于搜集材料阶段。由于⼒学有了较⾼发展,⼈们似乎以为⼒学规律是万能的,企图⽤⼒学的观点去说明千变万化的⾃然现象,把⾃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机械论的观点,从⽽逐渐构成⾃然科学研究中长达⼏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形⽽上学的思维⽅式。这种思想⽅法和研究⽅法被培根和洛克移植到哲学中来,就构成了形⽽上学的⾃然观,其中⼼思想是“⾃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个见解”。形⽽上学的⾃然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与⾃然科学相悖的,阻碍着⾃然科学的提⾼和发展,并且最终使它陷⼊神学的禁锢之中。由于产业⾰命的推进,⾃然科学的研究⽅式也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到系统地整理材料并把它们上升到理论概括的⾼度。⾃然科学各领域的划时代发现,导致形⽽上学⾃然观的破产,恩格斯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确⽴了新的⾃然观。从古代朴素的⾃然观到近代形⽽上学的⾃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完成了⼈类⾃然观的伟⼤变⾰。

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自然辩证法之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药理学梁韡s201511801010)

摘要:从西到中国、古代到现代,对形而上学的定义逐步在变化,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笔者之前对于形而上学的概念也仅限于从教辅材料中获取,不能完全的概括形而上学,因此,查阅了书籍,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更具体的了解。本文旨在对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关键词: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

形而上学是最常见的哲学名词之一,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大相径庭。在中国古代,“形而上”谓之“道”,《易》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这个意义说,“形而上”乃是指“天”上的“象”。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象”,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但是现在有普通人在与辩证法对立意义上的理解,也有哲学家从西古典哲学或西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各执一词,相差甚远。因此,下文就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进行阐述。

1.1形而上学的产生

在中西哲学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形而上学是作为哲学的代名词出现的,甚至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即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存在着的存在物及其本原问题而被看作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此后形而上学就成为专门术语,专指超越具体的事物、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关于存在的最一般根据的学问。在西哲学史上,曾经把其他研究如理学自然学、理性宇宙论和理性神学都归入过形而上学,但后来由于理性心理学、理性物理学、理性物理学等都成了实证科学,便分别被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物理学等所取代,理性神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回到宗教之中,而只有本体论留在了形而上学。由于本体论是西古典哲学的核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西古典哲学家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代名词使用。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一、形而上学的概念与特点

1.1 形而上学的起源与发展

形而上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并在后来得到了不断发展与完善。形而上学关注的是超越感觉经验的本质和存在,涉及到宇宙的原因、目的和普遍规律等问题。

1.2 形而上学的特点与方法

形而上学以思维和概念的方式来认识和解释世界,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绝对性、固定性和抽象性。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推理和演绎来进行思考,试图通过概念和原理的运用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辩证法的概念与原理

2.1 辩证法的起源与发展

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起源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得到了深化和发展。辩证法通过对事物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观察,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本质。

2.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矛盾普遍性和过程性原理。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原动力,矛盾普遍性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过程性原理强调事物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对比分析

3.1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根本差异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根本差异在于认识事物的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而上学主要关注的是抽象的本质和固定的规律,而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内部矛盾的观察和对变化的理解。

3.2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相互关系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虽然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可以相互补充和纠正,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四、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实际应用

4.1 辩证法的应用领域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篇一:自然辩证法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导言》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通过分阶段带领我们回顾人类社会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让我们认识到现代自然研究同以前任何辉煌的研究不同,它唯一地达到了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的发展。通过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恩格斯总结出自然界是运动的、变化的、能量不灭等科学的观点。他在导言里运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最新成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了原始星云到星球,从无机物到生命的产生、生物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过程,并根据物质运动不灭原理,论证了宇宙无限发展过程,阐明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而且,很好地解释了自然科学从产生到当时的发展过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的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次阅读导言,加深了哲学与科学之间关系的认识,我深刻的体会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着

的,互相影响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自然辩证法的哲学研究提供实实在在的舞台,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为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理论的支持。而且自从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并远远超过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眼界,

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加需要将自然辩证思想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并且当前我们推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浅析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发展启示

摘要: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以辩证的角度探究人与自然关系,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批判,同样是对现实环境问题的思考。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生态自然环境问题,并从人与自然和谐角度探究环境问题解决之法。对当代我国生态自然建设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工业革命;人与自然关系;科学技术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写作背景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飞跃,蒸汽时代带来了手工作坊逐渐向机器生产的生产方式方向转变,也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转变带来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时也带来了资本家对资本的更狂热的追求。这加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使得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同时这也让资本家用过分自信的过度掠夺和破坏自然代替了之前社会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这成了资本主义踏足地区的特有矛盾。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恩格斯注意到因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发展带来的资本主义对自然生态破坏的问题。使得恩格斯产生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而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的生产方式稳固占据了主导地位。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这给资本家更大的对自然资源开发、对自然资源掠夺的信心。更进一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伴随而来。这使得恩格斯产生了对工业文明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应以辩证角度去探索的想法。恩格斯进一步考察后发现,资本家由于贪婪而对自然的种种破坏是对自然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无限的追求本身就带有一种对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的意味。森林的大量减少、空气质量的迅速下降以及水土流失等都是资本主义式的贪婪带来的后果。至此恩格斯因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分析而书写《自然辩证法》一书。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写作并不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进行阐述。其侧重点放在了如何将自然界同人类社会、人类活动协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并且恩格斯生活时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盛行,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以辩证的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探究是科学的。是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批判,也是对资本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攻击的反击。

论施密特对_自然辩证法_的批判及其缺陷_读阿尔弗雷德_施密特_马克思的自然概念_

论施密特对_自然辩证法_的批判及其缺陷_读阿尔弗雷德_施密特_马克思的自然概念_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4期

收稿日期:2010 01 19

作者简介:罗 骞(1974-),男,贵州安龙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博士;北京 100872

关于施密特对马克思 非本体论 性质的阐释,具体论述参见拙文 论斯密特对马克思哲学基本性质的触及与误判 , 贵州

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本篇文章的许多论述都以前文为基础。

论施密特对 自然辩证法 的批判及其缺陷

读阿尔弗雷德 施密特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罗 骞

摘 要:在批判 自然辩证法 的同时扭转由青年卢卡奇开始的实践辩证法的 唯心主义倾向 ,是施密特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的基本主题之一。施密特采取的是晚年卢卡奇客观规律性加实践目的性的双重论证逻辑。然而,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和对其基本理论前提的认可在施密特的论证中相互交织,从而使其陷入了混乱,马克思辩证法的基本视域仍然处于这种迷失而又事关重大的争论之中得不到澄清。因此,应该在马克思 对象化 思想的基础上确定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内涵,从而领会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基本性质。

关键词:施密特;自然辩证法;劳动实践;中介性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410X(2010)04 0015 06

对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阐释,是施密特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 的基本主题,这一主题与对马

克思思想的 非本体论性质 揭示密切相关,完全可以说是后者的进一步延伸。施密特将双向的中介性作为批判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利剑,而中介性和过程性与辩证法本质相关,他对抽象物质本体论的批判自然会延伸到对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和自然辩证法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构成关系。施密特在本体论问题上的立场影响到了他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 。概而言之,施密特对马克思辩证法的阐释仍然徘徊于对马克思的传统解释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立场之间:一方面,他旗帜鲜明地批判恩格斯的 自然辩证法 ,表面上看,这一立场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传统;但另一方面,为批判青年卢卡奇

自然辩证法总结

自然辩证法总结

一、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内容

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研究对象:自然界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自然观(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技观(科技技术的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方法论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科技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

二、自然观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三大特征是:唯物论与辩证论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它克服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基础所造成的直观、思辨、猜测的局限性。吸取了古代自然哲学关于自然界运动、发展和整体联系的思想,坚持了唯物论,告别了用神话来解释世界。以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把自然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批判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不彻底性,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和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药理学梁韡s201511801010)

摘要:从西方到中国、古代到现代,对形而上学的定义逐步在变化,人们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笔者之前对于形而上学的概念也仅限于从教辅材料中获取,不能完全的概括形而上学,因此,查阅了书籍,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更具体的了解。本文旨在对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关键词: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

形而上学是最常见的哲学名词之一,但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却是大相径庭。在中国古代,“形而上”谓之“道”,《周易》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从这个意义说,“形而上”乃是指“天”上的“象”。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象”,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但是现在有普通人在与辩证法对立意义上的理解,也有哲学家从西方古典哲学或西方现代哲学意义上的理解,各执一词,相差甚远。因此,下文就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本质特征进行阐述。

1.1形而上学的产生

在中西哲学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形而上学是作为哲学的代名词出现的,甚至海德格尔还认为“哲学即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存在着的存在物及其本原问题而被看作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所以此后形而上学就成为专门术语,专指超越具体的事物、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关于存在的最一般根据的学问。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把其他研究如理学自然学、理性宇宙论和理性神学都归入过形而上学,但后来由于理性心理学、理性物理学、理性物理学等都成了实证科学,便分别被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理论物理学等所取代,理性神学也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回到宗教之中,而只有本体论留在了形而上学内。由于本体论是西方古典哲学的核心,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古典哲学家把形而上学作为哲学的代名词使用。

关于形而上学,西方近现代哲学家有着大体一致但又相互区别的看法。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包括四个部分:“形而上学的第一部分是本体论,即关于本质的抽象规定的学说”。“形而上学的第二部分是心理学或灵魂学,它研究灵魂的形而

上学的本性,亦即把精神当作一个实物去研究。形而上学的第三部分是宇宙论,探讨世界,世界的偶然性、必然性、永恒性、在时空中的限制,世界在变化中的形式的规律,以及人类的自由和恶的起源”。“形而上学的第四部分是自然的或理性的神学,它研究上帝的概念或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上帝存在的证明和上帝的特性”。康德也认为,“玄学之全部体系由四种主要部分所成:(一)本体论;(二)合理的自然学;(三)合理的宇宙论;(四)合理的神学。其第二部分,即由纯粹理性所发展之自然学说,包含二分科,即合理的物理学及合理的心理学”。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是包含人类认识所把握的东西之最基本根据的科学”。“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世界、人类和上帝。形而上学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

这些观点在中外的哲学工具书当中也可以找到。关于形而上学,《简明大英百科全书》上这样描述:“一种哲学研究。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大美百科全书》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讨论事物之间最抽象及普遍的差别。形而上学企图正确地规划出这些差别,并决定是否真有这两边的差别做例证的实体存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则是这样描述的,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二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个人认为,黑格尔和《简明大英百科全书》的观点比较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1.2 形而上学的发展

在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发展状况,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西方古代哲学,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休谟之前,属于形而上学的创立于快速发展时期。形而上学被视为哲学的代名词或是“第一哲学”,是人类文化的中心和基础,居于不可动摇的地位。2)西方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在达到鼎盛的同时其地位已经开始受到怀疑。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各门实证科学纷纷独立,作为“知识总汇”性质的哲学实际上已经土崩瓦解,哲学开始调整自己的内容和对象,把力量集中在研究认识本身的问题,解决只是的本性、来源和怎样形成等问题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识论哲学”。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一休谟、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代表,对形而上学采取褒贬参半的态度。3)19世纪中期直到20世纪中叶的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哲学认同危机,大多数哲学家对传统形而上学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尼采喊出“上帝死了”的呼声,坚持“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把否定形而上学当作一个

重要使命。把否定形而上学当作一个重要的使命。其不仅否定哲学要以整个世界为对象、探究本原性的存在,而且也否定论证上帝为最高存在的宗教形而上学。4)20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基础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论、二元逻辑等,进行了彻底的否定,认为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通病,应该加以彻底抛弃。因此,他们强调差异性、变异性、不确定性,反对体系,反对中心,反对绝对和终极,甚至否定哲学,主张建立后哲学文化。但由于片面强调对传统的否定和抛弃,反而由此走向了极端化和绝对化。

1.3传统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

无论是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都存在着一般真理和具体经验相脱离的矛盾,都是对统一的认识--实践过程的割裂,总的分析,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3.1 从纯粹概念出发,从本体、思想出发

传统形而上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概念或从本体出发,仅仅凭借概念,而不是经验来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因而,哲学是超然于经验之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本体是一个原始的东西,不论是定义、认识还是时间,都是从本体开始。康德认为,知识来自概念,“自理性发生之一切知识,或自概念而来,或自构成概念而来。前者名为哲学的,后者名为数学的”。黑格尔也认为,坚持从概念、从思想出发来产生一切。柏拉图的“理念”、费希特的“自我”、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等,都是这样的作为出发点的本体,或本体的替代物。

1.3.2 纯粹概念的逻辑推论

传统形而上学倡导逻辑推论的风气始于亚里士多德。他强调逻辑推论的重要性:“研究一切本体的哲学家也得研究综合论法。凡是逐节追求证明的人总是逼到最后一条规律为止。”认为依靠逻辑推论便可以得到终极规律。康德认为,“若以理性为知识之某种逻辑的方式之能力,则理性实为推理之能力,即间接判断之能力。”强调知识之纯然逻辑的方式的重要性。黑格尔认为,“只有逻辑的必然性才是合理的东西,才是有机整体的节奏”。“在哲学历史上所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不过在哲学本身里,它是摆脱了那历史的外在性或偶然性,而纯粹从思维的本质去发挥思维进展的逻辑过程罢了。”哲学的功能就是纯粹从思维的本质去发挥思维进展的逻辑过程。传统形而上学仅仅停留于理解事物,这是远远不够的。

1.3.3 无所不包的、完美、永恒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