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审批稿
顾雏军案例分析
财务案例分析
顾雏军案例分析
摘要:熟悉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人,一定会记得十年以前的“郎顾之争”,这场涉及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最终因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锒铛入狱而结束,就当一切都将盖棺定论成为历史的尘埃之时,孰料会在今日出现戏剧性转折。2012年出狱后的顾雏军即不断开始申诉,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顾雏军对该法院2008年作出的终审判决的申诉,对其是否符合再审立案条件进行审查。这意味着,看似盖棺定论的顾雏军案很可能出现戏剧性转折,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对涉及民营企业家的争议案件重新进行司法审查的又一动态。
关键词:民营企业,收购价格
一、案情回顾及解剖
2004年,郎咸平发布一系列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讲话和文章,指责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并提出一些地方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随着两人的争论加剧,舆论界开始介入,有关顾雏军侵吞国有资产的指控不断喧嚣尘上。有关部门也因此开始调查顾雏军及其旗下的企业格林柯尔系,特别是龙头企业科龙电器。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些罪名被加于顾雏军头上,顾雏军也因此锒铛入狱。但在2012年顾雏军服刑期满释放之后,就不断地在各种场合控诉自己受到的冤屈,指出所有的指控都是莫须有而故意罗织于他的头上的。
事实上,为其最初立案的很多严重的指控由于未能找到足够证据,在后来的审讯中都已被撤销,而剩下为其定罪的都是事实模糊而且无关紧要的罪名。
很多人认为,顾雏军一案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标志性意义。相当部分的专家表示,自顾案之后,一系列的民营企业遭到了整肃,事实上开启了所谓“国进民退”的大门。国有企业从此拥有了优越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官方资本的支持下,得以不断扩张。而相当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则噤若寒蝉,不再敢于公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从此所谓行事要“低调”的作风开始盛行于民企。同时,由于对政策的不信任,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开始向外转移资产。
郎咸平说
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北京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了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将格林柯尔老总顾雏军收购系列上市公司的方法归纳为“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这些言辞激烈的质疑给郎咸平带来了或明或暗的压力。
8月16日,郎咸平教授针对格林柯尔发来律师函一事在北京长江商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本报记者在会前对郎咸平教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专访。
“我敢讲就敢负责任”
记者:收到顾雏军律师函的时候,你觉得意外吗?
郎咸平: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律师函。此前,即便在对德隆等企业的研究报告发表后,也没有收到过律师函。
我觉他应该还是走法律程序好一点,像他律师函中所用的这个口气,让我更加火冒三丈。难道你还可以用非法律程序的秘密行动吗?那我就等着你。不仅我等着你,全国老百姓都等着你,看看你准备怎么做。
对于他的这个做法,我不仅不害怕,反而很兴奋。如果他像海尔一样低调,那么我反而会有失落感。经过这个事情以后,更加深了我奋战到底的决心。可能我是一个好斗的人吧。
记者:对于你挑战内地企业的做法,你的家人和朋友是怎么评价的?
郎咸平:对于这个事情,大家都比较关心。有人问会不会因此带来什么麻烦。我说不会。既然我讲了,我就会完全负责到底。包括和我一起合作的学生,我都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我会一个人负责到底。
我敢讲就敢负责任。我研究所用的一切资料可都是格林柯尔公布的。
顾雏军提前出狱高调戴帽喊冤 自称草民无罪
顾雏军提前出狱高调戴帽喊冤自称草民无罪
2012-09-15 06:39:00 作者:李雅琦柯智华来源:东方早报
现年53岁、曾位列胡润百富榜第83位的顾雏军选择以“喊冤”的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昨日14时,顾雏军头戴书写着“草民完全无罪”的白色纸糊高帽,出现在北京北四环安徽大厦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顾雏军在开场白中说:“我戴上这样一顶帽子,让大家好好拍!”
这是前格林柯尔集团创始人、科龙电器原董事局主席顾雏军在出狱后首次高调现身,这场发布会共吸引了100多名记者。2009年4月9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裁定,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挪用资金罪判处顾雏军10年有期徒刑。他于一个星期前的9月6日提前出狱。9月13日21时44分顾雏军通过微博宣布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公布地址和联系方式。
顾雏军说,之所以召开记者见面会,是要将7年前致其入狱的科龙一案真相公布出来,随后他点名指出,当初遭到4名卸任或现任的高官的陷害,才获刑被关押。
顾雏军指出的这4名高官包括前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现已判死缓)、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及证监会前副主席范福春。其中,刘兴强曾担任证监会广东证监局局长。
就格林柯尔创始人顾雏军9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事,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当晚回应称,已注意到媒体报道顾雏军召开发布会,举报了证监会工作人员,证监会始终欢迎社会监督。“这种监督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相关各方均应对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该发言人同时强调。
涉及顾雏军一案的美的电器(000527)昨公开回应称:“顾雏军针对本公司的有关言论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其通过捏造事实并向社会散布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到本公司的名誉,本公司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郎顾之争
郎顾之争,一场远没有结束的论战
各种流派的观点分歧,夹杂着各种官方、非官方背景的揣测,着实让社会公众感到茫然。国有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哪儿?国企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纷纷扰扰的学术争论中似乎没有一个清楚答案。
人们疑惑:学者究竟为谁代言?
本刊记者万静
在顾雏军的人生词典中,郎咸平绝对算得上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或许顾雏军身处铁窗在长夜漫漫、辗转反侧之际,每每回忆起他曾经构筑的辉煌,郎咸平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复杂感情一定是难于言表的。
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于那场争论,那场由两个人的“口水战”而最终引发全国各界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孰进孰退的著名论战。
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民营企业如何发展?两个沉甸甸的历史命题一直在官方、学界和坊间争论不下,但最终全面爆发却是由顾雏军和郎咸平这两个人的“恩怨”开始的。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又都在意料之中。“郎顾之争”从一开始就绝非是单纯的个人恩怨。
风波源于“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
郎咸平与顾雏军间的风波,缘于某电视台2004年8月6日的一档节目《财经郎闲评》。在该节目中,郎咸平对格林柯尔收购美菱、亚星、襄轴等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并购手法提出了质疑。
导致郎、顾直接交锋的是郎咸平8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演讲中,郎咸平指责顾雏军通过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等“七板斧”,将巨额国有资产纳入囊中。由此,他强烈建议,国家应该“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顾雏军:国退民进的一段历史
顾雏军:国退民进的一段历史 顾雏军的这场审判,对于以“国退民进”为核心的国企改革,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既影响了“国退民进”的改革进程,也使得国有企业的改革从中点又回到起点 “格林柯尔”——顾雏军的大本营,其名字本身就包含了顾意欲收购“格力”、“美菱”、“科龙”、“海尔”的伟大志向、胆识和魄力。 试水者的结局 “顾老板不会玩,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爱好是洗桑拿,是一个十足的工作狂;他有学问,但不说废话;对数字有着极高的天赋。”跟随顾雏军多年的一位高级助理向《法人》这样描述和评价顾,“他善于把握机会,收购科龙等一系列行为,起到了点石成金的效果,其经营谋略,几乎无人可与之媲美。从经营能力上说,顾老板确实是旷世奇才。” 但是,顾的助理也言,顾是固执、偏执的,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态;有些天真,以为别人这样干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性格张扬、自信,说话不留余地,嘴巴招人恨;有些清高,就像是一个读书人,不会拍政府领导的马屁;没有为自己找到一个靠山,就像是一个“野孩子”,一旦出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由此看来,顾雏军显然不是一个 “八面玲珑”的人。 而缺少“八面玲珑”修为的顾雏军,却涉足了危险性极高的国有企业重组,并被“郎顾之争”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最终被引入一场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审判。 2008年1月30日,在鼠年即将到来之际,历经三次开庭、两次审理,这场审判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顾雏军被判定犯有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目前,顾雏军已经提起上诉。 无论最终判决结果如何,对顾雏军的审判给国有企业改革留下的后遗症都是显而易见的。 顾的助理称,在给顾雏军颁发“2003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时,顾雏军的获奖词是,在国企改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顾雏军是政府的座上宾,政府把顾雏军看做是解决国企危机的救星。但是,现在政府面对民营企业则噤若寒蝉,生怕被牵连。 而且,在顾雏军出事后,已经被民营化的企业又回归国有,出现了“民退国进”的迹象。2006年4月,海信6.8亿购科龙26.43%的股份;长虹以不高于1.45亿元的价格购得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亚星和襄轴也重归当地政府。 如果顾没有出事,其下一步目标就是收购长虹,且已经和长虹的高层领导进行了初步谈判。如今长虹却变成了收购人,这大概就是现实和顾开的玩笑。顾的助理感
海外并购:谋定而动
营业 额为 2 0亿港 无 ,经 营亏损 约为 2 1 4 . 2亿港元 。 分析家 们认为 , C 集 团的巨额 亏损主要受 累于两家 合 T L
资公 司的不 良运行 , 其与手机 巨头 阿尔卡特 合资的T&A( L Tc
— —
费周 折 ,实际 成本 很 高 。因此 , 些 公 司绕 道海 外 上 市 , 或 红筹 、或 H 股 、或去 纳斯达 克 、新加坡 ;另一些 公司 则
元 ,而 2 0 年 同期盈利 2 4 亿 元 。与此 同时 ,T L在 港 04 .5 C
上市的两大 予公 司—— TCL多媒体与 TCL通讯 也均告 亏 损。其 中,TC L通讯 2 0 0 5年前 3 的营业额仅 为 4 . 1 季 O 2 亿 港元 ,经营亏 损高达 1 . 5亿港元 ;TCL多媒体前 3季 的 7 5
司早 已给 国内厂商带 来 巨大的 压力。在联 想 ( e o o L n v )收
有资产或股权价格 , 低价取 得企业的控制权 。 关于这一问题 , 郎成平先生的 “ 在国退民进的盛筵 中狂欢的格林柯 尔”一文
已经描述的非常清楚 。 国家关于竞争性行业 中 “ 国退 民进 ” 的
购I BM 的 个人 电脑业 务之 前 ,业 界就 对其 竞争 力与 未来 增长产 生担 忧 ,因为戴 尔 、惠普 是 以其 全球 的资 源 与联想
A
梦断“国退民进”盛宴的顾雏军
对 颐雏 军案 一审 作 出判决 ,顾雏 军 因虚报 注 册 资本 罪 、违规 披露和 不披 露 重要信 息 罪、
挪 用资 金罪被 判 1 年有 期徒 刑 ,执行 1 年 , 2 0
但顾 雏 军做 梦也没 有想 到 ,他 吞食 的这 些 国有 财富 ,有 一天又要吐 出来 。 据 不完 全统计 ,顾 雏军 当时控 制 的企 业 已经 接 近 3 家 。树 大 招 风 ,面对 如 此 大 手 O 笔 ,外 界顿 生疑 窦 ,难 道顾 雏军 是 印钞 机? 形 成 了柯 林 克尔 系的雏 形 ,质疑顾 雏 军最 多
规 , 已被 中 国证 监 会 立 案调 查 。而 坊 间流 传的顾 雏 军成 为 中国又一 个 突然 浮 出水面 的 海 中一试 身手 ,也 曾屡屡 得手 。特别 是 中国 传 ,顾 雏军 在收 购国 有企 业 中涉 嫌 挪用上 市 神 秘 富豪 。此后 四年 间 ,顾一 边在 全 国范 围 内地 的资 本市场 ,无 疑让 他 发现 了一个 更加
并处罚款60 8万元 。顾雏军不 服上诉 。 顾 雏军 的故 乡江苏 姜堰 市 一个偏 僻 的水
乡小镇 ,老 家无 人居住 的二 层小 楼几 年前 被
以显 示其妙手 回春 之功 。 顾 雏军 的资 本铁蹄 首先 瞄准 内地 的国有 亿 元收 购 中国冰箱 产业 四 巨头之一 的科 龙 电 器 ;2 0年 1月 ,顾 雏军 以科 龙名义 收购破 02 0
顾雏军的新年贺礼
顾雏军的新年贺礼
顾雏军案将由最高法直接提审,以及他起诉中国证监会胜诉的消息,这是他自2005
年被刑事拘留、判刑入狱、减刑出狱至今12年来,收到的最为丰厚的新年贺礼,终身难忘。顾雏军相信自己的冤案不久之后将真相大白
/《中国民商》记者 李秀江
2018
年元旦来临之际,顾雏军收到了两份终生难忘的新年贺礼。
“我的冤案终于可能真相大白了,十几年的委屈,终于盼来了平反的转机。”2017年12月28日下午,顾雏军在接受《中国民商》独家专访时,兴奋之情溢
于言表。
当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将依法再审3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其中就包括了原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一案。
顾雏军向《中国民商》出示了《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决定书》。最高院经审查认为,原审被告人顾雏军提出的申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二)、(三)项规定的重新审判条件。决定:本案由本院(最高院)提审。
这不仅是顾雏军盼望已久的消息,也是众多关注中国法治进程、关心中国民营企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盼望已久的消息。
另一份礼物是,2017年12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行政判决书》,判令中国证监会在法定
期限内向顾雏军公开其在2005年对广东科龙电器启动立案调查程序的主席办公会议的立案调查理由、立案调查结论、会议举行时间、参会人员名单、会议内容、会议表决内容、会议纪要。
顾雏军对《中国民商》记者介绍,自2012年出狱后,他就已向中国证监会提出公开当初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文件的要求,但多次书面提出和公开致函都未能如愿。“这是关系本案是否冤枉的关键证据”。
郎顾之争”
郎顾之争
一、简单回顾
事情的起因是2004年8月9日,2004年8月9日,在复旦大学,面对数十家媒体,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公开了一份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指出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采用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等7种手段,以9亿元的付出鲸吞了136亿元总值的企业,又对TCL、海尔、格林科尔三家公司国企产权改革的置疑,详细地向大众阐释了这三家“英雄式”民企是怎样用10分钱买了100分钱的国有企业,然后把原属于人民的财产鼓捣上市,变成民营企业家的自有资产的,并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命题。一周后,顾雏军委托香港律师行向香港高等法院递送了起诉状,以他个人的名义正式起诉郎咸平对其进行的“诽谤”。
郎咸平的几篇文章发表之后,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很奇怪,前期听到的都是支持的声音,竟然没有相关的人员回应他的文章,这就是“全国的经济学者失语”了。大家都在思考
自己的立场以及辩解的方法吧。后期,国内学者迅速分为两大派[即所谓的“挺顾派”(主流派)和“倒顾派”(非主流派)],开始了激烈的关于国企改革的探讨。以北大张维迎为首的被另一派称之为"主流的瓜分派"(被另一派称为"主流"是因为,所谓主流,就是以西方经济学树立自己学术霸权地位,为改革提供经济学依据,但是默认中国的权力资本化,实际成为"瓜分派"的那些"著名经济学家"。该派以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念主导中国改革开放,支配和控制其他社会科学,控制社会舆论,为腐败的权力和腐败的权力提供理论基础。)。以郎咸平为代表的一派自称代表弱势群体和国家民族利益,是"非主流",认为主流派背后是强大的权力资本集团,大多数媒体都支持主流派,权力资本的势力已基本控制媒体,他们收买学术界。国家机关研究官员和著名学者也被他们用高额出场费聘请来替他们吹嘘。例如他们开一次研讨会,每个人可以拿到顾雏军8万元出场费,能够在他们"领袖年会"上发言的,大概标价是 25万。
郎咸平 经济学家
郎咸平经济学家,1956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东。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顾雏军格林柯尔集团的创办人,1959年生江苏扬州1988年,顾雏军在英美合办的权威杂志《能源》上发表了论文《一个新型热力循环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卡诺循环理论,被国际工程热物理学界命名为“顾氏循环理论”。顾雏军开始为其兴趣点寻找实用突破口,发明了格林柯尔无氟制冷剂。
源起:蓄谋侵吞国家财富
导致郎顾直接交锋的是郎咸平2004年8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活动。在“炮轰”海尔秘密MBO之后,郎咸平将矛头对准格林柯尔。当天,郎咸平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揭露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郎咸平表示,他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的研究发现,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以及ST襄轴等四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3亿多元。期间顾雏军通过“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手法成功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郎咸平称,顾雏军的运作手段往往是通过介入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后,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提高公司亏损幅度进而压低收购价格来实现的。郎咸平昨天在发布会上表示,可能是因为自己三年前曾披露德隆的问题,而三年后的今天,德隆果真出现问题而崩盘,印证了自己的观点。因此,当自己最新围绕格林柯尔的学术研究得出上述结论时,顾雏军坐不住了。由此,格林柯尔也成为第一家公开回应“炮轰”的企业。
透析科龙事件会计利润造假
透析科龙电器事件会计利润造假
一、科龙电器事件回顾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90年代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在当时国内冰箱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1996年7月科龙电器H股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乡镇企业。另外科龙集团以良好的企业管理,优异的经营业绩和对股东权益的高度重视及财务上的高透明度,在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获得国际著名的商业期刊《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公司”殊荣,科龙电器一度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然而随着1999年科龙电器早期的灵魂人物潘宁的离开,并且加上体制上的缺陷等原因,科龙电器在2000年业绩突然变脸,出现了高达6.78亿元的亏损,到了2001年的下半年,科龙出现了让人难以相信的近16亿元亏损,科龙电器也因为连续两年亏损带上了ST的帽子。
2001年10月31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权转让性公告,科龙电器公司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容桂镇政府所属的“广东科龙集团有限公司”将总计20447.5755万的法人股转让给原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公司每股净资产4.17元,转让价格为每股2.74元,转让价比净资产折价34%,共计转让价款5.6亿元人民币。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于2001年10月注册成立,是专门为此项股权转让而成立的,完成交易后,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持有科龙电器20.6%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容声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3.46,成为第二大股东。
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顾雏军为何受到媒体如此的关注,因为他说他有钱
郎咸平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下由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任建斌、孙梦晖、张轶超所完成)
2001年以前的顾雏军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经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使用任何一种网络搜索引擎都可以发现上百条有关顾雏军的热点新闻:“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汽车产业”……与他相关的资金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本人对于一切似乎只是信手拈来,“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2001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亚星、襄轴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伴随其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置疑”风暴:顾雏军用于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他究竟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科龙电器赢利真相如何?顾雏军进军汽车产业的动机?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趋神秘。
为什么总是顾雏军?谁会是他的目标?顾雏军究竟动用多少资金进行收购?他如何掌控这一系列的收购活动?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大量公开披露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发现外部表象的内部关联,总结其收购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手段。
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天津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资讯行情论坛)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资讯行情论坛)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上市公司)。
顾雏军案例分析
财务案例分析
顾雏军案例分析
摘要:熟悉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人,一定会记得十年以前的“郎顾之争”,这场涉及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资产流失问题的争论最终因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锒铛入狱而结束,就当一切都将盖棺定论成为历史的尘埃之时,孰料会在今日出现戏剧性转折。2012年出狱后的顾雏军即不断开始申诉,2014年1月17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受理顾雏军对该法院2008年作出的终审判决的申诉,对其是否符合再审立案条件进行审查。这意味着,看似盖棺定论的顾雏军案很可能出现戏剧性转折,这也是十八大以来,对涉及民营企业家的争议案件重新进行司法审查的又一动态。
关键词:民营企业,收购价格
一、案情回顾及解剖
2004年,郎咸平发布一系列名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讲话和文章,指责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并提出一些地方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随着两人的争论加剧,舆论界开始介入,有关顾雏军侵吞国有资产的指控不断喧嚣尘上。有关部门也因此开始调查顾雏军及其旗下的企业格林柯尔系,特别是龙头企业科龙电器。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一些罪名被加于顾雏军头上,顾雏军也因此锒铛入狱。但在2012年顾雏军服刑期满释放之后,就不断地在各种场合控诉自己受到的冤屈,指出所有的指控都是莫须有而故意罗织于他的头上的。
事实上,为其最初立案的很多严重的指控由于未能找到足够证据,在后来的审讯中都已被撤销,而剩下为其定罪的都是事实模糊而且无关紧要的罪名。
很多人认为,顾雏军一案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标志性意义。相当部分的专家表示,自顾案之后,一系列的民营企业遭到了整肃,事实上开启了所谓“国进民退”的大门。国有企业从此拥有了优越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官方资本的支持下,得以不断扩张。而相当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则噤若寒蝉,不再敢于公开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从此所谓行事要“低调”的作风开始盛行于民企。同时,由于对政策的不信任,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与民营资本开始向外转移资产。
郎顾之争 会计1196
郎顾之争
——中国国企改革的发展与国有资产流失的争论
班级
会计1196
小组成员
刘雅梅(2011936168)
王莎(2011936169)
程璇(2011936174)
陈默(2011936179)
强君(2011936180)
一.案例简述
事情的起因是 2004 年8 月9 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时, 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他强烈建议, 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郎咸平表示, 他和他的学生经过 3 个月的研究后发现, 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以及ST 襄轴等四家公司, 号称投资41 亿元, 但采取了多种手法巧取豪夺, 实际只投入 3 亿多元。此外, 郎咸平还认为, 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 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 制冷剂、冰箱和客车, 以仅仅9 亿元的付出鲸吞了136 亿元总值的企业,并引出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命题。8 月17 日,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委托香港律师行向香港高等法院递送了起诉状,以他个人的名义正式起诉郎咸平对其进行的“诽谤”。这一事件也就被媒体称为“郎顾之争”。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郎顾之争”,只不过是从郎顾之间的个人纷争发端,其核心和实质是指那场在2004年夏秋之交引爆的关于“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何去何从的大讨论。这场争论的焦点主要涉及时下的国企改制是否是国有资产流失,是否合法合理,改革是否应该继续进行,“国退民进”、“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的提法是否合适,进而联系到大社会小政府作为政府职能的转换方向是否正确等问题。虽然直接的“郎顾之争”已暂告结束,其所引发的这场争论应该不会停止,对于关系到全民福祉的“国企产权改革方向”大讨论也还会继续。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
格林柯尔-科龙-财务舞弊案件
格林柯尔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
一、格林柯尔案例简介
(一)格林柯尔引发科龙危机
格林柯尔从2005年8月1日起停牌,于2007年5月18日退市,顾雏军资产从此灰飞烟灭。顾雏军从注册成立顺德格林柯尔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瞄准了科龙。他先是利用从科龙电器划拨的1.87亿元资金,采取反复对倒、反复划账的方式注册顺德格林柯尔,并使其从表面上符合《公司法》的相关出资规定。打造好了顺德格林柯尔这一购并平台后,科龙电器的梦魇从此开始。2001年10月31日,科龙电器在香港发布公告:公司大股东容声集团与顺德格林柯尔(顾雏军的私人公司)订立买卖协议,后者将以5.6亿元的总代价获得科龙电器20.64%的股权。一个月后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顾雏军等8人被正式委任成为董事。新一届的董事会中共9名董事,其中5名执行董事全部来自于格林柯尔。中国最优秀的家电生产巨头科龙电器已经在顾雏军的掌控之中了,而此时顾雏军仅支付了1.5亿元,20%的股权也只是质押还没有过户!2002年4月仃日,科龙电器公告:原单一大股东容声集团向格林柯尔出售2.05亿股科龙电器股票(占已发行股本的
业。1985~1988年在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1989年,在英国,顾雏军创办了顾氏热能技术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回国发展,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亚洲最大非氟制冷剂生产基地。2000年7月,以北京、深圳、海南和湖北4家工程公司为主体,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发行2.5亿股,筹集资金5.45亿港元。以发行价计算顾雏军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值折合人民币17.3亿元,加上他的非上市资产,其总身价应当在20亿元以上。从1989年只身赴海外到1995年回国创业,再到2000年成功上市,顾雏军11年挣了20多个亿。
郎顾之争
“郎顾之争”
“郎顾之争”事件回顾
郎咸平指责顾雏军席卷国家财富
2004年8月9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发表了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称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并购科龙、美菱等企业时,采用“安营扎寨”、“趁虚而入”等7种手段,只花了区区9亿元,就鲸吞了136亿元总值的企业。
网络传播再次显示惊人的力量顾雏军备受关注
8月10日,《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对其发言刊出采访摘要,此发言立刻受到内地媒体关注。
8月11日,新浪等网站对文章进行了转载。
网络再次显示了其惊人的力量,一时间,顾雏军成为网络点击率最高的词汇,甚至超过了他获得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时的风头。各种评论也随之而来,当然主要是质疑的声音。
顾雏军向郎咸平发出了律师函状告郎咸平对其诽谤
8月13日,郎咸平接到由顾雏军委托的香港齐伯礼律师行的律师函,指出经媒体刊出的郎咸平演讲摘要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诽谤。该律师函表示,如果郎咸平不在8月16日前按照要求行事,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来维护名誉。
郎咸平回应顾雏军律师函继续关注国有资产流失
8月16日下午,郎咸平召开媒体见面会,公布了这封律师函,不仅声明“绝不会更改或道歉”,并且控诉“强权不能践踏学术”。
顾雏军起诉郎咸平数以万计的人加入论战
8月17日,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了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随后,郎顾之争公开化。在企业界和学术界以及民间和网络,数以万计的人加入论战。焦点集中在郎咸平其人和产权改革过程中是否有人掠夺国家财富上。
经济学家集体失语
大陆的的主流学者仍是大多保持沉默,或有点感觉在“王顾左右而言他”,即使所谓的回应也是另一种“失语”,因此,在大陆经济学界,郎咸平无疑仍然是孤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
的格林柯尔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郎咸平: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
顾雏军为何受到媒体如此的关注,因为他说他有钱
郎咸平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下由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任建斌、孙梦晖、张轶超所完成)
2001年以前的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经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使用任何一种网络搜索引擎都可以发现上百条有关顾雏军的热点新闻:“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产业”……与他相关的资金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本人对于一切似乎只是信手拈来,“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买下来”。
2001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亚星、襄轴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伴随其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置疑”风暴:顾雏军用于收购的大笔资金从何而来他究竟是做产业整合还是资本运作科龙电器赢利真相如何顾雏军进军汽车产业的动机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趋神秘。
为什么总是顾雏军谁会是他的目标顾雏军究竟动用多少资金进行收购他如何掌控这一系列的收购活动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查阅大量公开披露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发现外部表象的内部关联,总结其收购活动中一些规律性的手段。
顾雏军通过其个人全资公司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非上市公司)控制麾下格林柯尔系三大产业:制冷剂,冰箱和客车。制冷剂产业包括位于的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和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冰箱产业包括顺德格林柯尔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下的广东科龙电器股份( )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客车产业包括扬州格林柯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非上市公司)控股的扬州亚星客车( )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和襄阳汽车轴承股份公司(上市公司)。
顾雏军在短短数年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整合终于形成了柯林克尔系的雏形,但是各方媒体一直质疑顾雏军最多的问题就是他用于收购的巨额资金的来源,对此,顾雏军的经典回答是: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我用的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对于顾雏军究竟斥资几何打造他的格林柯尔王国媒体也是一直给予关注,传闻的版本颇多。如果对顾雏军历次的资本运营的活动进行时间和主体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由此量化他的可能的实际支出。
“钱不是问题”——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整个行业
顾雏军到底花了多少钱?从格林柯尔年表中加总可以查证的顾氏直接参与的投资和收购活动,包括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顾雏军花掉了41个亿人民币。
顾雏军真的花了40个亿的真金白银吗?仔细研究上述投资活动可以发现,占其中绝对比重的是对南昌工业园的投资活动共计亿美金,对于这样的投资活动我们有理由认为其支付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而且目前这项投资也仅仅是签订了意向而已。那么,40亿除去合人民币30多亿的亿美金,我们发现,顾雏军用于他的“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人民币,而这9亿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
136亿。阿基米德有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无限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顾氏就用这区区9亿元撬动了100多亿国有资产。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以较小成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一种时机、条件、谋略和操作手法上的精心设计的共同结果。机会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被捕捉到的,操作是怎么实现的?
“国退民进”——顾雏军的东风
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国退民进”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痛苦的产权问题结合: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此后顾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退民进”机会的把握。
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一朝开始急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根据我们的分析,顾雏军的收购成功源自于其独到的操作手法。顾雏军的整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下面我们就这七个操作手法作详细分析。
第一个手法:安营扎寨
顾氏通过格林柯尔收购的企业多数是上市公司,但是在每一类产业的上端都是一家顾雏军100%控股的私人公司,各产业间表面上看来毫无交叉关联:制冷剂产业主要是天津的制冷剂厂和他的Greencool Capital Limited来控制;冰箱产业由顺德格林柯尔控制;客车产业由扬州格林柯尔控制。但是考虑今后跨行业的购并和未来的可能
等因素,这样的安排可谓是独具匠心,深谋远虑。一来可以分散风险,各产业间不会相互影响,从而稳定股价,另一方面,各产业间的交易往来不必完全公开,保证公司有活动的空间。如果未来考虑上市,是打包还是独立上市,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由于顺德和扬州格林科尔都是私人公司,因此不必披露其资金来源,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二个手法:乘虚而入
从2001年至2004年不到3年的时间里,顾雏军收购或控股了科龙、美菱、吉诺尔、齐洛瓦、西泠、亚星客车、襄樊轴承等公司。对这些收购对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格林柯尔收购的公司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大部分目标公司是国有上市公司且收购交易定价较低。实际上,目前除西泠外,包括科龙、美菱等所有与顾氏有关的都是上市公司。对此,顾的一位助手的说法是:“现在不收购以后就没机会了”。这个机会当然是指这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机会,而且当地政府和国家又准备减持。收购的股份在30%左右的国有上市公司为主,对于需要收购超过50%以上才能达到控制目的的企业,顾雏军兴趣不大。这些公司资产低廉,要价不高。
其次,经营困难,但品牌较好的企业。科龙、美菱、亚星、襄轴无不如此。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被收购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十强企业之一,拥有优秀的制冷技术团队及一系列专利技术及营销网络。继2000年首次报亏之后,2001中期报表显示,科龙销售收入和利润继续下跌。与2000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下跌9.8%,纯利急降85%,每股盈利0.02元。中报发布当日,该公司在香港股价下跌12%。
美菱电器在业内一直保持稳健发展步伐,自创业元老张巨声退隐后,曾一度公告亏损。2001年,美菱电器巨额亏损达3亿多元,业绩一路下滑。
收购亚星客车是顾雏军进入客车行业的第一步棋,顾雏军企图用做家电那种无孔不入的营销方式来做客车。亚星客车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大的大中型豪华客车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