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货币供给外生性是什么意思
货币供给外生性是什么意思货币供给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下面,店铺来为你介绍货币供给的外生性理论与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的区别。
货币供给外生性的含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供给理论模型中,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主要有:①强力货币H(基础货币);②存款—准备金比率D/R;③存款—通货比率D/C。
在这三项决定因素中,强力货币反映货币当局的行为,存款—准备金比率反映商业银行的行为,存款—通货比率反映非银行部门的行为。
其中,强力货币可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商业银行从强力货币中吸收存款准备金及其所意愿保有的超额准备金,非银行部门从强力货币中吸收通货以满足其货币需求,而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存款—通货比率则构成强力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确定的函数关系。
这样,如果假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存款—通货比率为一常数,或者它们的变化较为稳定,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强力货币的变动,而强力货币变动本身又处于货币当局的控制之下,因而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控制强力货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可以说是由货币当局在经济货币体系以外决定的,是一个外生的可控的变量(见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中,货币供应量系一外生的可控的变量这一结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他看来,经济波动即名义收入的变动取决于货币供给函数与货币需求函数的相互作用及其均衡状况。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货币需求函数在长期内是极为稳定的,名义收入的变动主要由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而引起。
而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一国的货币制度,可以由货币当局直接控制,从而是外生的,与经济活动相分离的。
既然货币需求函数极为稳定而货币供应量又是外生的可控的,那么,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就成为影响经济活动变动的根本原因,产出和价格波动只有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解释,货币当局完全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控制产出和价格的波动。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弗里德曼这种外生的可控的货币供给有其局限性。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外生性分析
黄达教授主张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 宏观调控与 在《 货币供给》 一书中, 黄达教授明确指出决定货币供给的三 个因素是: 通货与存款货币之 比; 准备金存款与商业银行 之间流通的货币之比; 基础货币。 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是交 叉的, 因此货币供给是由私人行为 、 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 银行行为共同决定。 各学派对货币内外生性的观点既有从模型也有从实 证方面进行论证 ,对研究我国货币内外生性具有一定 的
可控制的。 这是传统货币数量主义的货币外生论。 现代货 币主义的代 表弗里德 曼 .Fi m n rd a)和施 瓦茨 (. e AJ . Sh aO ew r  ̄过对美国 16 —16 年的货币史进行实证研 t 8 7 90
究, 认为基础货币完全由央行所控制 , 而央行通过直接决 【 日期】 010— 摘 广州电力支行 , 广东 广州 502 ) 16 7
要】 通过货币供给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 国的货 币 我 供给不但具有 内生性 , 而且还有外生性。为了 抑制
目 前居 高不下的物价 水平和人 民 币 境支付 导致的外汇储备 增加 , 跨 央行 白2 1 年初 以来连 续上调存 款准备 金率 , 节货 00 对调 币资金流动性过剩、 节经济的运行状 况虽然有效 , 时间和空 间的作用有限 。 可能导致 热钱和 资本 流入 。 调 但 并有 也可能使部分 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产生负面影响 。要 实现货 币政 策的预期效果 , 央行可以通过调 节货 币供应量主动调节经济的运行状 况。央
本 文样本 区间 为 17一 09 的年 度数 据 , 3 个 98. 0 年 2 共 2
对残差进 行单位 根检 验 , 发现其 已经是平 稳序列 。 3 差修正模 型(C . 误 E M)
第 2 1 年第 7 01 期 ( 第 38期 ) 总 7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而绝非其原因‛
、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二:控制观
控制观
控制观是从货币供给能否由货币当局的政策操控的角度来论述货币的外生 性与内生性的。 如果货币供应可以由货币当局所实施的货币政策操控,那么货币就具有外 生性。 货币当局不能操控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由货币当局之外其他经济主体所 共同决定,那么货币就具有内生性
三种释义之间的关系
相互关系
因果观VS控制观
如果货币供给量无法由货币当局控制,而是由企业、银行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那 么货币供给量必然是由决定各个经济主体偏好的其他经济变量所决定。尽管货币当局可
以通过严格控制银行准备金比率和居民的现金漏损从而实现完全外生的控制货币供给,
但是这并不能导出货币决定实际经济的结论。 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可控性对于货币决定实际经济而言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一:因果观
因果观
因果观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解释,是围绕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变
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展开的。
如果货币存量的变动可以决定其他经济变量如物价水平、利率及实 际产出,那么货币就具有外生性。反之则具有内生性。
因果观
商品货币时期
休谟: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外生性的学者之一。 ‚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 詹姆斯·斯图亚特: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内生性 ‚无论如何,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量的货币。因此,不论一国的金属货币增减到 什么程度,商品仍然会依照需求和竞争的原则涨跌,而需求和竞争总是决定于那些握有 财产或某种可以给付的等价物的人的意图,而决不是决定于它们所拥有的铸币数量‛。
控制观
凯恩斯: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 (1)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名词解释: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指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这里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国际信用: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表现资本与国际间的流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3.混合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混合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具有内生变量 和 外生变量的双重性质。 4.中国转轨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纯粹市场 纯粹计划 混合经济 转轨经济 经济 经济 货币供给 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 既是内生 既是内生 的性质 变量又是 变量又是 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
(三)从货币供给结构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众所周知: 市场货币量=通货+银行存款(Ms=C+D) 由此市场货币量当中的C完全由中央银行 控制,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存款货币由中央银 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家庭等经济行为主 体共同决定,从货币供给角度看,它既是内生 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货币的中性非中性的关系: 货币(因) 经济(果) p y = f (Ms)
是即非 否即中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系: 是即内 货币供给(果)
Ms = f (s
经济变量(因)
I c i y)
否即外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1、早期论述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4、新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王P49)
基本观点: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 货币需求的结果
5、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 发展(王P50)
(1)拉德克利夫定义货币:流动性,是央行无法控制 的内生变量。 (2)格利、肖主张用更广义货币:M3、M4是央行无 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3)托宾:货币具有内生性与不可控性 (4)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量是由银行和企业的行 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 的许多变量。 6、货币供给的内外生共性论:哈里斯(崔74)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_货币银行学(1)
同等学力申硕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大纲(第四版)思考题答案_货币银行学(1)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基础货币(2002)(2007)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
2、货币层次是指不同范围的货币概念。
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M0:流通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3、流动性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所以人们会对货币产生偏好。
引起这种偏好的动机可以分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二、简述题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2002)(200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
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费雪方程式为:MV=PY,其中,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剑桥方程式为:M=kPY,其中,PY是名义收入,k是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在Y中所占的比率,k的大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两个方程虽然在形式上相近,但实质上有很大差别:(1)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2)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而剑桥方程式则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
(3)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剑桥方程式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d /P=f(YP,ω;rm,rb,re,1/P·dP/dt;u)弗里德曼认为:(1)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利率变化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
货币供给理论
• 三、货币供给模型
• 1. M1模型
• 1)仅含活期存款的模型
• 分析假设:
• ①商业银行只吸收活期存款
• ②社会公众不持有通货,活期存款构成全部货币供 给量
• ③商业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能够自行依法定准 备尽量创造活期存款
• 模型:
•
M1=D=1/rd ×R
• 结论:R准备金越多,M1越多;rd(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越高,M1越少
• 4)就现代企业功能而言,现代企业可以创造非 银行形式的支付而扩大
• 信用规模。通过发行证券支付投资支出。
• 5)力主内生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 供给量的有效性。在货币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之 间,商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 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 的控制效应。
• 2.货币供给外生性
• A创造通货
• B动用货币政策工具
• 2)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
• 创造能力有限。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是在它的资 产负债业务中通过创造派生存款来形成的。
• 假设条件
• A银行体系:银行和商行
• B公众:不保留现金都存入银行
• C部分准备金,其余都贷款或投资
• D经济环境决定需要贷款
• 经过分析有:∆M1=∆D=∆B/rd
• 表明:当商业银行系统的原始存款(∆B)增加 一个单位时,活期存款(M1)可增加的数量, 其中1/ rd为货币创造系数,这样M1增加总额便 成为原始存款增加额的乘数倍。
• ∆R=∆B 表明商业银行一定时期的法定准备金总额=最初的原 始存款总额
• ∆D=∆R+∆L 表明商业银行一定时期的总负债等于总资产
• 结论:货币乘数小了,基础货币变现为通货、定期存 款准备金、活期存款准备金三个部分,商业银行创造 能力降低
同等学力经济学考试——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名词、简答题目
简答货币银行学(2012)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2002)(2009)2、简要比较费雪方程与剑桥方程。
3、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4、简要说明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4)5、简要说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4)7、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8、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9、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10、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11、简要说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12、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13、简述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14、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可以减少风险。
15、简述CAPM的基本内容16、简要说明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7、简述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18、简述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19、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2003)20、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
(2001)21、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
(2004)22、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
23、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
24、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何调节?25、简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
财政学(2012)1、简述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2008)(2001)2、简述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3、简述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
4、简述财政支出按费用类别分类的基本内容。
5、简述政府采购制度如何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2006)6、简述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2004)7、简述政府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重点。
(2007)8、简述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筹资模式。
(2005)9、简述“十五”时期以来我国财政加大“三农”投入的主要措施。
10、简述税收的基本特征。
11、借助图形解释税收的超额负担。
12、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13、用拉弗曲线简要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是即非 否即中
n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给(果)
n
Ms = f (s I c i y)
否即外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n 1、早期论述
n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n 货币金属观(足额准备论):内生性
外生性
5.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范畴 1.内生性涵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消 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因而货币当局并 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
又当 MS V = Y = P•Q 中的MS V 不变, 则 Y 不变;P↑,必然Q↓,就业也下降,
(或P↑〉Y↑,Q↓) 结果有悖于中央银行银行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 为了增加产量、降低失业,中央银行只有增加 MS↑ 因为: 在V不变时, MS↑V = Y = P↑Q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货币名目观(管理通货论):外生性
n (2)传统货币数量论
n
M↑— P↑ 外生性
n (3)古典经济学家
n
W(G)↓—M↑— P↑ 内生性
n (4)“通货论争”中的银行主义
n 通货数量由社会交易的商品价格总额所决定 内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2、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一章3节三) n 3、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
(五)货币的供需矛盾,宏观政策:国家可凭借权力创 造和增加货币供应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内生性和外生性
内生性和外生性
内生性理论指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
内生性货币供给的思想可追溯至早期的货币名目主义者詹姆斯斯图亚特。
他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一书中指出,又被银
行学派加以发展。
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是商品和黄金的内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从而又同流通的商品量共同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因此也持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
外生性理论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
控制。
货币供给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供给外生抑或内生——基于生态系统的分析视角
货 币 供 给 在 整 个 货 币 循 环 体 系 中 处 于 源 头 的 地 位 , 央 银 行 能 否 独 立 控 制 货 币 供 给 , 导 致 货 中 是 币 供 给 外 生 抑 或 内 生 分 歧 的 关 键 。学 术 界 对 货 币 供 给性 质的讨论 持有 三类 观点 : 一类 观点认 为 , 第 货 币 供 给 是 经 济 运 行 过 程 的 一 个 外 生 变 量 , 由 中 央 银 行 独 立 自主 地 加 以 决 定 ; 二 类 观 点 认 为 , 第 货
就其 主要观 点综 述如下 :
方 国 家 中 央 银 行 的 货 币 量 目 标 屡 屡 失 准 , 也 说 明
凯 恩 斯 是 倡 导 货 币 供 给 外 生 变 量 的 典 型 代
表 。他 认 为 :货 币 供 给 是 由 中 央 银 行 控 制 的 外 生
货 币供 给并 非完 全 由中央银 行决 定 。 与 西方 经济 学界相 比 ,中国经济 学界关 于货 币 供 给 性 质 问 题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晚 ,成 果 也 相 对 较
中 央 银 行 控 制 , 是 评 判 货 币 调 控 效 果 所 必 须 回答 的 一 个 基 础 性 问 题 , 而 这 恰 恰 被 当 前 已有 的 相 关 研 究所 忽略 。
鉴 于 此 ,本 文 梳 理 了 国 内外 学 术 界 有 关 货 币供 给
性质 的研究 文献 , 此基 础上 , 过 借鉴 生态系统 在 通 物质 循 环 和货 币及 货 币流 通 相关 理 论 的研 究 成 果 , 仿生学 角度 对货 币循环 的定 义 、 点及描述 从 特
货 币 供 给 性 质 究 竟 是 内生 的 还 是 外 生 的 ? 对
这 个 问 题 的认 i 和 判 断 决 定 了 中 央 银 行 货 币 调 控 R . 中 间 目标 及 其 方 式 的 选 择 ,并 将 直 接 影 响 到 货 币 调 控 的 效 果 。 然 而 ,货 币 供 给 性 质 问 题 一 直 是 现 代 货 币 理 论 争 论 的焦 点 所 在 ,其 是 否 可 以 完 全 由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答:(1)内生变量是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通常不被政策因素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2)外生变量是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主要是政策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如:税率。
(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内生变量也就是认为: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由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因此,货币供给量是经济体系中的内生变量,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只能是相对的。
从金融领域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资产规模要受到存款的资产偏好和银行贷款、投资机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创造能力也会随着其贷款融资活动的增加而提高,而社会公众资产偏好导致的资产结构又是现实经济运行经常调整变化的结果,这就使货币供给的变化具有内生性。
力主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并不等于否认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
只不过货币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能力之间的替代性会大大地降低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效应。
(4)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这种观点认为,货币供给量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以外的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决定的;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外生变量;中央银行可通过发行货币、规定存款与储备比率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因而,中央银行只要确定了经济发展所需的合理货币需求量,然后再由中央银行供给适量货币,货币供需就能实现均衡。
如果货币需求量是合理的,则当货币失衡时,完全可以由中央银行通过政策手段的实施加以矫正。
强调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分析并不否认经济系统中实际经济活动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只是表明实际经济活动中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远不如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决定的影响那么强。
(5)货币供给是内生还是外生,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央银行能不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有效的调控货币的供应量,政府能不能有效的干预经济。
货币银行学的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区别是什么
都知道,宏观经济的模型是一些列的方程或方程组。
一般所谓的内生性和外生性是这样的意思:所谓内生性就是该变量是内生决定的,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是包括利率等因素决定的,是方程内部的参数,通过方程的其他变量内生形成一个均和值,属于因变量所谓外生性就是外部决定,也就是说是自变量,外在因素(非方程内的控制因素)决定的,不因方程内变量改变而改变。
比如,早期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所以货币政策有效。
货币学派虽然观点有所不同,但也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的。
而后来的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就认为货币供给是内生的。
具体到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不仅仅是方程的问题。
主要是考虑了市场对货币的作用七十、说明温特劳布-卡尔多的基本模型温特劳布的工资定理是该模型的基础。
根据这个定理,商品价格是劳动成本与某种加成之和决定,即P=K(W/Q)其中K代表企业运作的外生制度环境所决定的垄断程度,总名义工资(W)与实际产出Q之比是全部产出的单位劳动成本。
用L(总劳动收入)除以W和Q,可以得到下述等式:P=K(w/A)其中w是以名义货币计算的年平均工资率,A是平均劳动生产率(Q/L),假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相对稳定,那么名义工资率的相对增长超过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w>A)物价就会上升。
因此,利用一般符号,可以写成:P=P(w)其中w通过集体议价外生决定,即物价是名义工资的函数,两者正相关变化,且工资率的任何过度增加(w>A)都将导致物价的上升。
因为,物价由单位劳动成本加稳定的加成所构成,对于任何给定的实际产出水平(Q)和相应的就业水平,其直接效应是名义收入(Y)将按比率增加。
因为名义收入等于一般物价水平乘以实际产出(Y=P×Q),在Q 既定的情况下,工资变动影响物价,物价变动影响名义收入,名义收入增加又与物价的提高成正比。
在货币供给决定的Y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物价的上涨只能是产出的下降,作为决定产出的变量——就业也将相应下降。
货币内生性和外生性
题目:中国货币供应是外生性还是内生性姓名:系别:国际经济贸易系年级专业: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任课教师:定稿日期:2012 年6 月18 日我国货币供应量是内生性还是外生性一概念:1外生性:外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量。
货币供给这个量并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所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2内生性:内生性是指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当局决定不了,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体系内部实际变量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
二实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 是货币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同时是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理论基础。
明确该问题不仅对研究货币供应量的决定, 而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程度的判断,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该问题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我国货币具有外生性的特点:在探讨我国货币供给问题时, 把1990 年至1999 年作为考察对象,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M0( 现钞) 、M1( 现钞与活期存款) 、M2( 现钞、活期存款与定期贷款) 的增长率在1992 年至1994 年具有明显加快的趋势, 其中M0 在1992、1993 年增长率均高达35%左右, 这决不是偶然的、纯经济因素所影响的, 而是受到了1992 年邓小平南巡、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影响。
政府增大货币投放量的本意就是借此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其结果是国民经济增长率一改1990 年、1991 年的低迷状况, 从1992 年开始连续几年出现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四、我国的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 一)从基础货币考虑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主要有外汇 占款、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除了再贴现 贷款的内生性有所降低,其它方式都表现出较强的内 生性,都不能受中央银行完全控制。 二)从货币创造乘数考虑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响变动的关 系,它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b、它决定于商业银行与其它存款机构自身保持一 定清偿力的需要。 c、决定现金漏损率的关键取决于公众对持有现金 的偏好,在一般情况下,影响现金比率的因素主要还 包括人均实际收入增加、非现金支付手段普及、商品 货币化程度提高。
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 1+c+t rd + rtt + e +c
=
货币供给
B
二、货币供给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外生性,指货币供给的变动完全 由中央银行决定,而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 济主体只能被动适应货币供给变化。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 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 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 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 量。 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 币的货币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 存款构成,并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 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调控。
/sylm/zjyl_1/201404/t20140429_4377109.html
货 币 供 给 外 生 性 与 内 生 性 理 论 差 异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 理论假说 货币概念 交换的货币经济 存量
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 生产的货币经济 存量和流量的统一
考察角度
货币银行学(8.5.1)--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事物的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基 础货币的规模与结构。
基 础 货 币 的 需 求 结 构 ( 吸 收 方 式):流通中现金、法定存款准 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流 通 中 现 金 : 等 量 的 货 币 供 给 增 加。
超 额 存 款 准 备 金 : 具 备 数 倍 扩 张 能力的基础货币,但未数倍创造 ,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
内 生 变 量 : 超 额 准 备 金 率 , 现 金 比 率
从 整 个 趋 势 上 看 : 外生性减弱,内生性增强 基础货币结构分析、法定存款准备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变化趋势
争 论 的 实 质 : 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可 控 性 判 断 的 标 准 是 : 可 控 性 的 大 小 争 论 的 政 策 意 义 : 有 效 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 已 经 支 持 了 存 款创造的基础货币,对应着一定 数量的存款货币,可以带来货币 供应量的数倍扩张。
真 的 必 然 是 这 样 吗 ?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两个决定因 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余 额)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变化趋势
外 生 变 量 : 基 础 货 币 、 法 定 存 款 准 备金率
货币 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
Diagnostic Test
假设商业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初始状 况如下图,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10% ,若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至 5% ,不考虑未给出的其他因素,商业银行 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试列出计算过程或依据,并画出新的商 业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简表。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货币供给“内生性”和“外生性”在现金供应工作中的体现及应用
性
在 现 金 供
应
摘 要 : 货币供给理论 中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 货币供给“ 内生性” 和货币供给“ 外生性” 。本文借鉴货 币 供给的“ 内生性” 外生性” 和“ 来对现金供应工作进行分析, 强调既要充分掌握现金供应工作发展 的内在规律 和趋势 , 同时要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在现金供应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 词 : 币供 给 ; 金供应 ; 货 现 应用 ; 思考 中图分类号 :82 F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7 . 9 . 0 1 .130 1 1 7 2( 1) 0 2.3 6 4 2 6
工 作 中 的 体
现 及 应
Ab ta t Th r r i ee t iwso h n tr u py e d g n u o e u py a d e o e o s sr c: eeaet df rn e n temo eay sp l : n o e o sm n y s p l n x g n u wo v
现金供应只是货币供给的一部分,但其具有独
() 1现金供应是实物货 币形态的运作 。 现金是 中
国人 民银 行依 法发 行 的流通 中的 人 民币 ,是货 币供 应 量 中最 活跃 的货 币, 随时可 作为 流 通手 段和 支付
货 币供给的“ 内生性” 指货 币供给 的变动, 决 特的特点: 不
些因素对 现金的供应是不可改变和不可控制的, 体
在现金供应的券别结构搭配上合理 。只有这样, 才
能从根本上说现金供应满足了现金需求。
现了“ 内生性” 。 31 .内生 陛” .2 “ . 在现金供应工作中的应用 () 1掌握现金供应规律和趋势, 增强现金供应总
面 额 现 金 找 零 的需 要 , 因此 , 了满 足 现 金 这 些 需 为 求 , 仅要确 保 现金供 应 的总量 达到 要求 , 不 同时还要
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理论及其启示
膨胀 性货 币政策 来促 进经 济增 长
币金 融理论 发 展 史上 争论 已久 的问 题 . 它 反 映 的 货 币 供 给 量 受 哪 些 因 素 的
文献标 识码 : A 统货 币数 量 主义 的货 币外 生论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也 是 货 币 外 生 论 的 代表 。弗 里德 曼 ( Fid n 和施 瓦茨 M. e ma ) r ( J c w r )通 过 对 美 国 1 6 ~ 9 0 A.Sh a z . t 8 7 16
1 货 币供 给 外 生 性 理 论
在 西 方 货 币 金 融 理 论 中 . 张 货 币 主
影响 . 中央银 行 能否 自主地 控 制货 币供 供 给外 生 性 的理 论或 观 点 主要 有 : 币 货 变 动 主要取 决 于货 币 当局 的 政策 行 为 .
和 微 观 主 体 . 而 中 央 银 行 对 货 币 供 给 因
给外 生 论 为 其 通 过 控 制 货 币 供 给 对 经
济 活 动 实 行 有 效 调 节 的 政 策 主 张 奠 定
币具 有外 生性 这 是典 型 的名 目主义货 币本 质观 凯 恩斯 在此 基础上 提 出了外
自主地 控制 货 币供 给 。实 际上 . 于货 关 币 供 给 内生 性 和外 生 性 问 题 的 争 论 渗
给量 货 币供 给外 生性 是指货 币供 给 的 名 目观和 凯 恩斯 的货 币 本质 观 、 统 货 年 的货 币史 进行 实 证研 究 认为 . 币供 传 货 币数 量 论 和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的货 币 外 生 给量 是 由央 行 、 业银 行 系统 与 社会 公 商
众三个 部 门的共 同行 为决 定 的 但 是认 为在 此 三个 因素 中 . 基础 货 币完 全 由央 行所 控 制 . 且 央行 通过 直 接决 定 基础 并 货 币从 而对 存 款 准备 比率 和 存 款一 通 基础货 币 的水 平 进而决 定货 币供 给量 在 金属 货 币 时代 . 币名 目观 和 管 货 理 通 货论 认 为 .货 币只 是一 种符 号 . 它 而 不 是 取 决 于 经济 体 系 中 的实 际变 量 论 这 些理论 都认 为 中央银 行可 以决 定 量 能够进 行有 效控 制 货 币供 给 内生性 是 指 现 实 中 的 货 币供 应 量 是 由经 济 内
第八讲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
央行难以拒绝商业银行的贴现需求。 央行可以提高利率,抽紧银根,却难以 拒绝商业银行向贴现窗口寻求基础货币 补充。尽管,在理论上,央行有拒绝贴 现的权力,但是,这种拒绝不仅会形成 沉重的政治压力,甚至可能危及银行系 统的流动性,央行实际上难以运用这个 权力。 央行难以独立逆经济风向操作。繁荣 时期,央行应低价发行国债,但是,其
3
央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自主地变动 货币供给量,调节利率。没有中央银行 的决策,经济运行状况不会引起货币供 给量变动。他的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它与利率和实际经济的运行之间没有直 接的内在联系。 凯恩斯以后的经济学家把流通中的货 币供给量拓展到各种存款凭证,货币层 次的延伸决定了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比 重越来越大,货币乘数公式自变量实际
36
后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商业银行宁可 持有债券到期,而不愿轻易卖掉,央行 也就无法相应地买入,特别是在萧条时 期。 央行可以提高债券价格的空间有限。央 行可以高价引诱商业银行出售国债,但 必须将价格抬得非常之高,以使国债利 率降得比萧条时期市场利率还要低。此 时商业银行得到资金有投资机会,但是 国债价格太高可能超出财政的承受能力。
33
线就成了水平线。 尽管,信用货币的供给也要受央行货 币政策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央 行可以独立决定货币供给,因为在 既 定 的贷款利率水平上,央行也不能拒绝商 业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流通中的货币 存量最终取决于公众的贷款需求,这就 是信用货币的内生性,货币供给曲线因 此是条水平线。
34
2、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莫尔认为,央行不能完全自主决定自 己的债务凭证 基础货币的供给。因为: 央行难以独立决定债券的发行。 央行 的债券发行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债券买入, 因为商业银行不是使用闲置资金,而是 卖掉有价证券或收回贷款资金买入国债, 如果经济偏热,商业银行难以提前收回 贷款,也不愿卖出有价证券,央行就难 以顺利发行债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比较张曙光货币理论的新视角宁咏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假说与经验事实》(以下简称《内生》)是一部有关货币问题的理论性著作,目的在于建立一个与主流货币理论不同的理论框架。
可以说,作者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中,新的理论和新的学派都是在向传统理论和主流理论的挑战中产生的和发展的,都是在对名流大家的理论进行批判当中涌现和成长的。
因此,一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批判史(张曙光,1995)。
这是由理论发展本身的逻辑决定的。
任何一种经济理论,其对象都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运动过程。
一种理论其所以成为主流,一个学者其所以成为名家,就在于其理论和方法能够对自己的对象作出更全面的描述和更深入的解释,因而有更多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由这种理论分析中得到的政策结论,能够解决经济运行和发展中某些重大的关键问题,因而能够得到经验的检验,并获得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因此,要对传统的主流理论进行挑战,要对名流大家的观点进行批判,首先要找到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和切入点,由此出发,看看传统理论和名家学说提出和解释了哪些问题,忽略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释对了,哪些问题解释错了,哪些解释还不够全面。
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理论假说,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就能作出自己的理论创造。
《内生》就具有的样的特征。
在现代经济学中,主流货币理论主要是指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是建立在货币外生性的基础之上的。
所谓货币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是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独立自主地加以决定,其对经济运行和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凯恩斯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实现的。
因而,货币被帕廷森称为神赐的食物吗哪(manna),或者如弗里德曼所言,是从直升飞机上抛撒下来的。
这样,在主流货币理论的理论模型中,并没有为货币数量的决定或货币供给留下什么位置。
主流货币理论的形成始于凯恩斯《通论》的发表。
在《通论》中,凯恩斯使用了货币外生性的假设,由于《通论》在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所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凯恩斯主义遂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的外生货币理论也就成为主流货币理论。
货币主义虽然在理论取向和政策主张上与主流凯恩斯主义相对立,从主张政府干预转向经济自由主义,从重视财政政策到突出货币政策,从实行“相机决策”的政策方式到主张“常数货币政策规则”,但在货币外生性这一基本理论假设上,其与凯恩斯主义是完全一致的。
因而,主流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只是主流货币理论中的不同派别。
在主流货币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有不少经济学家对货币外生性提出过质疑,也对货币内生性作出过一些分析和说明,如果以《通论》的出版为界,早期有银行主义学派中的图尔、威尔逊、富拉顿等,马克思,《货币论》时代的凯恩斯以及熊彼特等人,后期有卡尔多和“拉德克利夫报告”、格利和肖、托宾以及后凯恩斯主义者戴维森、温特劳布、明基斯、摩尔、罗西斯等人。
很明显,前者未能成为主流,后者则由于内容上的缺陷和观点上的分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提不出一个可与主流理论相抗衡的新的货币理论。
《内生》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主流货币理论进行挑战,并力图提出一个研究货币问题的新思路,构造一个内生货币理论的分析框架。
首先,《内生》从货币的生产性出发,将生产的货币经济与交换的货币经济相对应,扩展了货币需求的内容,把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作为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找到了货币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途径,使研究的重点从货币的使用转向货币的创造,为内生货币理论奠定了独立而坚实的基础。
进而,作者详细分析了货币供给的创造过程,并区分了不存在中央银行和存在中央银行的两种情况,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上说明了货币供给的内生过程。
为了给这一理论分析寻求经验支持,《内生》不仅从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一般地考察了金融机构的行为,而且从货币供给的制度特征、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对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基础货币内生性的宏观经济模型和超额准备率的理论模型,既为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中国货币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目标选择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因此,《内生》的问世,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货币理论不同的货币理论,这对于推动货币理论的创新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货币内生性和外生性的比较与货币外生性相反,货币内生性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是由经济运行本身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并不是一种主动的选择行为,而是一种被动的适应性行为。
因此,把货币外生性和内生性加以比较,我们就可以对货币理论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为了清楚起见,我们根据《内生》的分析,将这种比较列成下表,并作一点相应的解释。
从理论假说来看,货币外生性是建立在交换的货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在这里,货币起着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无论是在以一般均衡论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中,还是在以IS-LM 模型为代表的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中,都是如此,货币并不具有生产性。
而货币内生性是建立在生产的货币经济的基础上的,货币除了充当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以外,更重要的是作为组织生产的手段,不仅能够影响投资决策,而且是实现投资和生产的重要工具。
从货币概念来看,经典货币理论均把货币作为存量来处理,而忽视了在实际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流量货币,其办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时间概念排除流量对存量的影响,从而使理论与实际脱节;二是引入流量货币,造成逻辑上的矛盾。
鉴于货币同时具有流量和存量的性质,而流量和存量又不能加总,内生货币理论主张把流量和存量结合起来,其办法一是把货币的供求处理成对存量资产的需求,流量货币通过影响资产价值来影响货币供求;二是将货币供求处理成对流量的供求,存量货币通过影响货币流量的数量而影响货币供求。
《内生》就采取了第一种办法。
从货币需求来看,外生货币理论在灵活偏好的基础上,把货币需求分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突出的是货币的流动性特征,灵活偏好的增加,表明投资者对未来缺乏信心。
内生货币理论既重视流动偏好,更强调信贷需求,即强调生产和投资产生的货币需求,信贷需求的增加表明投资者对未来投资的收益预期看好。
从银行的作用来看,在经典货币理论中,用于满足人们流动性偏好的是狭义货币,也称“窖藏货币”,资本家只有先积累起足够的“窖藏货币”,才能扩大投资,在这里,人们既看不到企业家的作用,也看不到银行的作用,这种理论仍然是一种古典理论。
在内生货币理论中,满足信贷需求的货币供求是一种广义货币,既包括企业和个人从银行申请贷款的行为,也包括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扩大债务的行为,因而从银行来看,信贷供给就是银行通过贷款扩展它的资产和债务的过程。
在这里,企业和银行的作用非常突出,货币供求取决于个人、企业和银行扩展债务所能获得的收益。
可见,内生货币理论是一种现代理论。
《内生》关于金融机构行为的分析,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从货币创造来看,在经典货币理论中,没有“窖藏货币”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投资的扩大,因而是储蓄决定投资和信贷。
在内生货币理论中,资本家增加投资是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因而其消费和投资决策决定利润及其实现,也就决定了能够有多少不用于现期消费的收入,即储蓄;而与投资相联系的信用货币的创造一定会伴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因而是投资决定储蓄和信贷决定储蓄。
准备金是影响银行信用创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行货币理论中,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影响货币创造的制度基础。
在准备金制度下,货币供给过程可以描述为M=K*B,其中B为基础货币,K为货币乘数,K 由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通货-存款比率、定期存款-活期存款比率共同决定。
它们是由中央银行规定或由习惯决定的一个稳定系数。
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由基础货币的变动决定,后者由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控制。
但在内生货币理论中,当不存在中央银行时,银行和工业资本家的信用创造既要受银行自身准备金的限制,也要受到资本家收益预期的约束,经济景气,贷款增加,准备金减少,当危及银行安全时,银行就会提高利率,这必然增加资本家的筹资成本,从而减少投资,使经济由扩张转为收缩。
当存在中央银行时,超额准备金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但它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数,其变动是商业银行对市场价格信号的必然反映,是由市场内生地决定的。
在外生货币理论中,既然央行可以独立地决定货币供给,并将其作为调控经济运行的工具,因而,在这里是货币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而在内生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是由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经济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对货币的需求是货币创造的根本原因,因而,在这里是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从利率决定来看,在外生货币理论中,利率是由满足流动偏好的狭义货币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准备金数量影响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来影响利率;在现实中,利率的决定是一个加成的过程,中央银行控制的再贴现利率构成金融系统的基准利率,因而,在这里,货币供给与利率负相关,货币供给增加会造成利率下降。
在内生货币理论中,利率是由满足信贷需求的广义货币供求决定的,准备金的数量不是影响利率的唯一因素,利率还要受资本边际产出等因素的影响,在这里,货币供给与利率正相关,较多的货币供给一般伴随着较高的利率。
从政策取向和政策操作来看,在外生货币理论中,政策取向是单纯的货币数量控制,其政策操作是央行通过主动地随地机决定基础货币,直接影响货币供给。
在内生货币理论中,政策取向是综合货币、财政和收入政策,其政策操作是,基础货币的变动是央行被动适应的结果,其作用是通过利率变动来影响货币供给。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对货币理论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把握。
虽然上表是笔者从《内生》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如果《内生》在作出自己的分析以后,也能作此概括,对于人们理解内生货币供给理论也许会有更大的帮助。
这也是笔者作此概括的原因。
货币内生性的实证分析《内生》不仅提出了一个内生货币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而且运用中国的资料,从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方面,对之进行了实证检验。
这一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方法规范。
以基础货币为例,作者先从中国货币供给的制度背景出发,抽象出处于转轨中的政府、银行和企业的一些主要行为假定(如政府直接参与微观经济活动,且参与的规模超过了财政收入所能支持的规模等),作为实证的前提;然后构造了一个货币供给的宏观模型,在最抽象的层次上,对表现为“倒逼机制”的货币供给过程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中国内生货币供给的基本因果关系;最后放松假定,引入政策性银行和外汇占款,说明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货币的内生性质,以及在开放条件下基础货币数量是一个依赖于外汇市场的内生变量。
2),有所创新。
以货币化为例,以往对中国超额货币供给的研究主要是用货币化来解释的,由于把货币化界定为经济中非货币化(即物物交换)部分的逐步减少,货币化(即市场交易)部分逐步增多,因而把现金需求的增加作为货币化指数(易纲,1996),但80年代中期以后,M2的增长最快,其流通速度的减慢也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