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内生性理论共19页

合集下载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摘要】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是货币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起源、核心理论、实证研究、局限性和发展趋势进行论述评价。

在分析了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重要性、启示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在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该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货币政策制定和实践。

在未来,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理论的完善和实证研究的深入,以更好地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挑战。

整体来看,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起源,核心理论,实证研究,局限性,发展趋势,重要性,启示,应用前景1. 引言1.1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述评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是一种对货币供给的解释模型,它强调货币的供给是由市场需求和银行创造的需求相互作用而确定的。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货币供给不再由央行单方面控制,而是受到市场力量和银行行为的影响。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观点,揭示了货币供给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种理论对于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局限性,例如对货币供给的控制难度和货币创造过程的复杂性等。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同时结合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推动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2. 正文2.1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起源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该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斯基提出,在他的研究中指出,货币供给是由金融机构和银行系统内部的信贷创造过程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单方面控制。

金斯基认为,银行通过不断发放贷款来创造货币,并且这种内在的货币创造过程会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起源还可以追溯到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森的研究。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而绝非其原因‛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二:控制观
控制观
控制观是从货币供给能否由货币当局的政策操控的角度来论述货币的外生 性与内生性的。 如果货币供应可以由货币当局所实施的货币政策操控,那么货币就具有外 生性。 货币当局不能操控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由货币当局之外其他经济主体所 共同决定,那么货币就具有内生性
三种释义之间的关系
相互关系
因果观VS控制观
如果货币供给量无法由货币当局控制,而是由企业、银行和个人等经济主体决定,那 么货币供给量必然是由决定各个经济主体偏好的其他经济变量所决定。尽管货币当局可
以通过严格控制银行准备金比率和居民的现金漏损从而实现完全外生的控制货币供给,
但是这并不能导出货币决定实际经济的结论。 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可控性对于货币决定实际经济而言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种释义之一:因果观
因果观
因果观对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解释,是围绕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变
量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展开的。
如果货币存量的变动可以决定其他经济变量如物价水平、利率及实 际产出,那么货币就具有外生性。反之则具有内生性。
因果观
商品货币时期
休谟: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外生性的学者之一。 ‚一切东西的价格取决于商品与货币之间的比例……货币增加,商品就涨价‛ 詹姆斯·斯图亚特:较早的阐述了货币内生性 ‚无论如何,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量的货币。因此,不论一国的金属货币增减到 什么程度,商品仍然会依照需求和竞争的原则涨跌,而需求和竞争总是决定于那些握有 财产或某种可以给付的等价物的人的意图,而决不是决定于它们所拥有的铸币数量‛。
控制观
凯恩斯:货币供给外生论者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3.混合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混合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具有内生变量 和 外生变量的双重性质。 4.中国转轨经济体制下货币供给的性质。
纯粹市场 纯粹计划 混合经济 转轨经济 经济 经济 货币供给 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 既是内生 既是内生 的性质 变量又是 变量又是 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
(三)从货币供给结构看货币供给的性质 众所周知: 市场货币量=通货+银行存款(Ms=C+D) 由此市场货币量当中的C完全由中央银行 控制,是纯粹的外生变量;存款货币由中央银 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家庭等经济行为主 体共同决定,从货币供给角度看,它既是内生 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货币的中性非中性的关系: 货币(因) 经济(果) p y = f (Ms)

是即非 否即中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系: 是即内 货币供给(果)
Ms = f (s
经济变量(因)

I c i y)
否即外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1、早期论述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4、新桥学派对货币“内生性”的论述(王P49)
基本观点:货币供应量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 货币需求的结果

5、新古典综合派对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的 发展(王P50)
(1)拉德克利夫定义货币:流动性,是央行无法控制 的内生变量。 (2)格利、肖主张用更广义货币:M3、M4是央行无 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3)托宾:货币具有内生性与不可控性 (4)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量是由银行和企业的行 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 的许多变量。 6、货币供给的内外生共性论:哈里斯(崔74)

货币供给内生性

货币供给内生性

浅析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中央银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基础货币, 但从长远来看, 随着电子货币、金融衍生品的发展,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肯定会越来越难。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需求的上涨, 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小于对投资的刺激作用。

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比较强的投资效应, 而消费效应却比较弱。

我国的货币供给内生性所折射出的是我国现有的整个金融体系的构造性问题,掺杂着许多向市场转轨期的制度因素以及市场因素,在涉及货币政策时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细致的考虑。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给内生性基础货币中央银行一、引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是货币理论发展史上争论已久的问题。

在现代经济学中, 主流货币理论建立在货币供给外生的基础上, 认为货币供给是一个完全决定于货币当局主观意愿的外生变量,不受其他经济因素的制约。

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需求决定供给, 即货币供给是由企业和家庭的信贷需求内生决定的, 它受制于经济体系内的众多因素( 如产出、物价、利率等) , 中央银行不能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只能被动地根据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投放货币。

20 世纪80 年代末, 随着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很多国家发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越来越困难,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日益突出, 成为货币金融理论研究和各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关注的焦点之一。

基于我国的特殊经济体制,本文将从我国独特的地方来解读其内生性问题。

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基本观点(一)早期货币内生性理论1.拉德克利夫委员会的观点。

拉德克利夫委员会在1959 年提出的关于货币体系运行的研究报告中,除了将货币定义为“流动性”之外,还指出流动性的最重要来源是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猛发展使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变得毫无意义。

这些金融机构具有比银行更低的准备率,一旦人们的资产选择发生变化,银行的存款负债就有可能被转移到这些金融机构中,于是整个社会的现金准备尽管未变,信用却得到了扩张。

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货币关系内生性理论

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货币关系内生性理论

1.全民所有制内部商品货币关系源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实现方式与马、恩构想的未来
社会单一的全社会所有制及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根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内在矛盾的特殊性
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内在矛盾运动的规律
性以及由此决定的公有制实现方式的一种理论体系
4.所有制(产权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经济利益
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构想:
5.马克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社会
分工和劳动产品分别属于不同的私有者,并把商品、货币和价值等当作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范畴。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列宁认为:“须知要组织没有企业主参加的大生产,首先就必须消灭社会经济的商品组织,代之以公社的共产主义的组织”1。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设想商品、货币要消亡,工人凭劳动券领取消费品。

在十月革命后,列宁将消灭资本主义同消灭商品生产相提并论,实践中又十分注意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试图不通过商品货币关系,而是通过激发人民普遍的政治热情,军事热情,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从而迅速地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③、《列宁全集》第1卷 225页。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作者:张颖馨来源:《大经贸》2015年第11期【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特征日益强化,这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我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内生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内生性货币供给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一、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概述(一)货币供给相关理论货币供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经济中投入或收回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为确保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而维持的货币存量,它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一定时点的负债总额。

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是共同决定货币供给量的三大因素。

现代经济金融条件下,货币供给机制由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和中央银行发放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进行宏观调控这两个层次构成。

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再加上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币的总和,它在性质上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中央银行通过信用活动来投放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则由中央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变动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再贴现和再贷款,购买政府债券及对财政贷款,购买黄金、外汇。

商业银行是二级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货币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是通过提供活期存款服务、发放贷款等方式来创造货币的。

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即,其中为货币供给总量,是指基础货币,就是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由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比和通货比率共同决定。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无常是不争的事实,它完全取决于支付制度与交易习惯,中央银行无法进行控制,因而不存在内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

(二)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书中首次将货币纳入宏观经济分析的框架,认为货币是外生性的,并把这一观点作为经济分析的一个基本前提假设。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是即非 否即中
n 货币供给内外生性的关给(果)
n
Ms = f (s I c i y)
否即外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二、货币内外生性理论发展与变迁(王广谦43)
n 1、早期论述
n (1)货币本质观与货币的内生性、外生性
n 货币金属观(足额准备论):内生性
外生性
5.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理论概述
一、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基本范畴 1.内生性涵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变动,主要取 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如收入、储蓄、投资、消 费等因素以及公众、商业银行等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 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愿,因而货币当局并 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
又当 MS V = Y = P•Q 中的MS V 不变, 则 Y 不变;P↑,必然Q↓,就业也下降,
(或P↑〉Y↑,Q↓) 结果有悖于中央银行银行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 为了增加产量、降低失业,中央银行只有增加 MS↑ 因为: 在V不变时, MS↑V = Y = P↑Q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货币名目观(管理通货论):外生性
n (2)传统货币数量论
n
M↑— P↑ 外生性
n (3)古典经济学家
n
W(G)↓—M↑— P↑ 内生性
n (4)“通货论争”中的银行主义
n 通货数量由社会交易的商品价格总额所决定 内生性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n 2、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给理论(一章3节三) n 3、货币学派对外生货币论的拓展
(五)货币的供需矛盾,宏观政策:国家可凭借权力创 造和增加货币供应
金融理论第五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 外生性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理论分析与实证评述

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_理论分析与实证评述

%%
理 论 探 讨
实际上, 这也是我国银行体系已经进行的商业化改 革已经开始奏效的一个很好的表征。这表明我国的银行 体系已经开始出于自身盈利目的对信贷风险加以关注, 不再盲目地扩张信贷, 这也是整个金融体系走向效率化 的一个必要前提。
海南金融
!003 年第 % 期
。谢平、 俞明 (%2234 、 , 谢平、 唐才旭 (%2236 ) 直接 !001) 5) 用数据 7、 (数据样本为 %289"3:%22;"%!) 作为自变量来 $ 拟合 #,虽然没有将 7、 $ 展开为 ,-、 ,’(、 .、 / 这几个变量, 但其思路上与上述方法却是如出一辙。尽管在估计他们 的这个模型之前做了 <,4/=>,:?@AB 因果关系检验, 也得 出 7 内生的结论, 但还是通过检验 7、 $ 之间的长期稳定 的协整关系进而得到 # 稳定可测的结论。也就是说要用 一个显然已知内生不可控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去预测一 个因而也具有内生性的变量 # (并且进一步还运用了三 个时间序列模型 : 单纯 C&D$C 模型、混和 C&D$C 模型 和自适应预期模型分别得出 # 可以准确预测的结论) 。 这 也许潜藏着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那就是用结果去解释结 果。因为, ,’(、 .、 / 或者说 7、 $、 E 都是一个明显互为因果 的内生动态系统, 它们都只是在这个系统某一个稳定状 态时刻可以计算得来的事后统计量。由于样本恰好合 适, 可以得到他们直接的关系 # 是稳定可测的结论, 但随 着时间推移, 并且这期间甚至还伴随有比较大规模的金 融体系制度变迁, 其碰巧拟合到的稳定关系就会更难成 立,并且以此为理论基础支持放心地以 # 为基准来进行 货币政策的指导则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根据 $% 的货币 (见 图 %) , 可 看 出 在 %22; 年 (银 乘数 # 的年度数据变化 行改革) 尤其是 %22F 年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 以后, # 的波动 显著加剧, 这说明外来的金融准备变迁以及国际经济冲 击使得在一段时间内得到的 “# 稳定可测, 向长期均衡路 径收敛” 的结论变得缺乏解释力。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

中国货币供应内生性、外生性分析一、研究意义在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研究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存在着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外生决定还是由经济主体的经济需求内生决定的理论分野,这一理论分野在货币政策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而言这种政策含义表现得更为突出,也即货币供给的机制及其特性(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决定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因此,研究货币供给的机制及其特性(内生的或是外生的)对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实践意义。

二、中国经济学界关于货币供给性质的讨论在中国,主张货币供给内生论的学者主要有张曙光、赵海宽、孙伯银、宁咏等。

孙伯银在《货币供给内生的逻辑》一书中,通过一系列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中国“1997 年前货币供给:政治内生性为主”,“1997年后货币供给:转向市场内生性”。

“无论如何,货币供给都是内生性的。

”主张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的代表人物有黄达教授。

在《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一书中,黄达教授明确指出:货币供给模型是M=m*B。

由此可以看出,决定货币供给的是三个因素:C/D、R/D 与B。

C/D 是货币供给中通货与存款货币之比;R/D 是准备金存款这个在商业银行之间流通的货币与存款货币之比;B是基础货币。

这三个因素,在有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分别归之为私人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行为。

事实上三方面的行为对这三个因素的作用是交叉的。

黄达教授认为货币供给由私人行为、商业银行行为和中央银行行为共同决定。

三、我国货币供给变量属性分析如果中央银行能够对货币供给进行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就是外生变量;如果货币供给不是由中央银行决定,而是由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和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决定,货币供给就是内生变量。

由此可见,货币内生性、外生性争论的根本点在于中央银行能否控制货币供给。

对于我国货币供给变量属性的看法,我认同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的看法。

(一)外生性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出:M 0、M 1、M 2的增长率在1992年至1994年明显升高,其中M 0在1992、1993年增长率均高达35%左右,这不是偶然的纯经济因素所造成的,而是受到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新一轮经济建设高潮的影响。

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解析

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解析

马克思的内生货币理论解析1一、引言著名学者哈里斯在《货币理论》开篇曾写到,“在货币理论中总是不断地提出两个基本问题,而且,实际上在货币理论许多高深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这两个问题。

什么是货币,为什么要用货币?”[1](P1)在经济学说史上,各种主流和非主流思想对货币问题的讨论几乎都与上述问题有关,可以说历经复杂争论但至今仍未有平息。

从根本上讲,这些争论均来自于经济学一贯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

比如,在以生产函数的实物分析为基础的主流新古典经济学中,一直存在着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的划分;由于外生货币供给的假设,只能将货币作为“面纱”加入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中,从而导致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剑桥资本争论”的逻辑批判。

1936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

与新古典理论不同,凯恩斯经济学强调了货币的重要性,其目的正是要冲破新古典货币与实物的两分法,而试图把价值、分配理论与货币理论联系起来建立一种“生产的货币经济理论”。

但凯恩斯没有表明这一命题的逻辑基础,即提出一种新的价值分配理论来表明其货币理论,或者说无法回答市场经济中相对价格和分配的决定及其与宏观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长期支配人们思想的新古典实物分析又淹没了凯恩斯革命。

实际上,在以货币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赚取货币利润。

由此,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就是资本家通过预付货币资本进行投资和生产活动,而货币即是令这种投资和生产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工具。

因此,这里的货币不仅作为交易媒介润滑经济,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契约和竞争的手段进入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使得货币供给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并由此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变化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

其实,这也正是马克思内生货币理论的扼要解释。

比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的结合,不但系统描述了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之发生发展及周期与危机的运行规律,而且也强调了现代货币经济的本质正是基于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冲突之上的资本主义竞争与积累。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的定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的定义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的定义内生性货币供给的思想可追溯至早期的货币名目主义者詹姆斯斯图亚特。

现在,店铺来告诉你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的发展过程。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的定义詹姆斯斯图亚特在176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研究》一书中指出,一国经济活动水平使货币供给量与之相适应。

这一原理后来被亚当·斯密加以继承,又被银行学派加以发展。

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是商品和黄金的内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从而又同流通的商品量共同决定了社会的“必要货币量”,因此也持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观点。

银行学派的代表人物图克和富拉顿认为,通货(银行学派的通货概念已包括了黄金、银行券、支票存款、汇票和账簿信用等其他信用形态)数量的增减不是物价变动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通货的增减不是先行于物价,而是追随于物价。

发行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既不能任意增加银行券发行的数量,也不能任意减少。

银行学派区分了货币流通的三种情形对此点加以论述。

(1)纯粹金币流通情况下,多余的金币可以通过其贮藏手段的职能加以解决;(2)银行券和其他信用形态与金币混合流通时,以贴现放款方式发行的银行券必因偿付贷款而流回。

又因各种通货之间存在代替性,由某种原因引起减少的银行券会被支票、汇票、账簿信用甚至相消结算法所代替,所以通货的数量不能由银行任意增减;(3)不兑现纸币流通的情形下,若是纸币由银行以票据贴现或短期放款的形式发行,则会象银行券一样,随着贷款的偿还而回流;即使是由政府发行,只要为之安排好确实可靠的还流渠道,其发行也不至于过多。

瑞典经济学家米尔达尔打破了传统货币数量说所坚持的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结论,将银行学派的货币供给内生论进一步加以发展,从而把纸币本位制下M与P(或PY)的单向前因后果重塑为双向的相互作用。

在1939年的《货币均衡》一书中指出,“支付手段数量同物价水平之间的颇为复杂的数量关系,决不是可称为前者决定后者的关系,而宁可说是反其道而行的关系”,“因为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在动态过程中不能被看成是固定不变的”。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货币内生性与外生性

四、我国的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 一)从基础货币考虑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主要有外汇 占款、再贷款、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除了再贴现 贷款的内生性有所降低,其它方式都表现出较强的内 生性,都不能受中央银行完全控制。 二)从货币创造乘数考虑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呈反响变动的关 系,它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 b、它决定于商业银行与其它存款机构自身保持一 定清偿力的需要。 c、决定现金漏损率的关键取决于公众对持有现金 的偏好,在一般情况下,影响现金比率的因素主要还 包括人均实际收入增加、非现金支付手段普及、商品 货币化程度提高。
基础货币
*
货币乘数 1+c+t rd + rtt + e +c
=
货币供给
B
二、货币供给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外生性,指货币供给的变动完全 由中央银行决定,而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 济主体只能被动适应货币供给变化。 其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 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 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 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等从源头上控制货币数 量。 以中央银行或国家指定机构发行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 币的货币制度。流通中的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 存款构成,并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 国家通过种种方式对信用货币进行管理调控。
/sylm/zjyl_1/201404/t20140429_4377109.html
货 币 供 给 外 生 性 与 内 生 性 理 论 差 异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 理论假说 货币概念 交换的货币经济 存量
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 生产的货币经济 存量和流量的统一
考察角度

货币银行学(8.5.1)--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货币银行学(8.5.1)--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试给出你的 分析。
事物的数量方面与质量方面:基 础货币的规模与结构。
基 础 货 币 的 需 求 结 构 ( 吸 收 方 式):流通中现金、法定存款准 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流 通 中 现 金 : 等 量 的 货 币 供 给 增 加。
超 额 存 款 准 备 金 : 具 备 数 倍 扩 张 能力的基础货币,但未数倍创造 ,具有潜在的创造能力。
内 生 变 量 : 超 额 准 备 金 率 , 现 金 比 率
从 整 个 趋 势 上 看 : 外生性减弱,内生性增强 基础货币结构分析、法定存款准备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变化趋势
争 论 的 实 质 : 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可 控 性 判 断 的 标 准 是 : 可 控 性 的 大 小 争 论 的 政 策 意 义 : 有 效 性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 已 经 支 持 了 存 款创造的基础货币,对应着一定 数量的存款货币,可以带来货币 供应量的数倍扩张。
真 的 必 然 是 这 样 吗 ?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两个决定因 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款余 额)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变化趋势
外 生 变 量 : 基 础 货 币 、 法 定 存 款 准 备金率
货币 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
Diagnostic Test
假设商业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的初始状 况如下图,现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 10% ,若中央银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至 5% ,不考虑未给出的其他因素,商业银行 体系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试列出计算过程或依据,并画出新的商 业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简表。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

论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基于基础货币的实证分析

论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基于基础货币的实证分析
央 率、 超额 准 备 金 付 息率 、 央行 票 据 发 行 额 准 备金 付 息 率 、 行 票 据 发 行 之 间 行对 负债 结 构 的调 整 只 能着 眼于 增 加 存 在 如 ( ) 描 述 的长 期 协 整 关 系 。 2式 根 法 定 准备 金 、 行 票 据 发行 , 央 以及 抑制 比率 。超 额 准 备 金 率 与法 定 准 备 金 率 2式 长 超 可 成 负 相 关关 系 , 行 提 高 法 定 准 备 金 据 ( ) , 期 关 系 上 , 额 准 备 金 率 商 业 银 行 超 额 准 备 金 的 增 加 , 采 取 央 率 可 能使 超 额 准 备 金率 降低 。 外 , 此 央 与超 额 准 备金 付 息 率 正 相 关 , 法 定 的 主 要 手 段 是 提 高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与 行还 可通 过 调 节 超 额准 备 金 付 息 率 与 准备 金 率 、 行 票 据 发行 比率 负 相 关 , 率 、 加 央行 票 据 发 行 比率 、 央 增 降低 超 额 控 制 央 行 票 据 发 行 影 响 超 额 准 备 金 符 合 前 述 判 断 。
行 票 据 发 行 占 同 期 总 准 备 金 比 例 备 金 率 变 动 ( 1 和 央 行 票 据 发 行 量 债 结 构 , 净 国 外 资 产 带 来 负 债 总 量 △r ) 使
(p ) 时 间序 列 模 型进 行 协 整 分析 , ( p) 影 响 , 高 法 定 存 款 准 备 金 增 长 对货 币供 应 的影 响 降低 到最 小 。 yf 的 1 Ayf的 提 探 寻超 额 准备 金率 变 动 的规 律 。 率 或增 加 央行 票 据 发行 在短 期 内会 使 尽 管基 础 货 币是 中 央 银行 的负 债
的 发 行 占 用 商 业 银 行 原 有 的 超 额 准

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分析

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分析所谓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它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机制所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又叫政策变量,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由经济循环外的因素,即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关于货币供应到底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的问题,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凯恩斯的货币供应外生论指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他的变化影响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货币当局只要控制或变动高能货币,就必然能在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和通货比率同时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无疑是外生变量。

还有托宾的货币供给新论。

而中国货币供应外生论与内生论的争论亦是非常激烈,包括认为货币供给可由中央银行有效控制的观点,,认为货币供给不能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观点。

但是我认为货币供应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体制下会有所不同。

而现阶段,就我分析,货币供给是一个内生变量。

一、我国当前货币乘数内生性与外生性分析从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看,所以对我国当前货币乘数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传统的货币理论模型M=K×B及我国对Ml,M2的定义,我国货币M1、M2的货币乘数K1、K2分别等于:K1=(1+C’)/(r d+C’+e) K2=(1+C’+t)/r d+C’+t r t+e)C’:现金漏损率 r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t;定期存款比率 r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下面对这些因素一一进行分析:1、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公众持有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

(2001-2010的数据没找到)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现金漏损率开始有所浮动但长期上基本趋于平稳,在1988—1989年以及1992年的两次大幅提高上,1992年后又逐渐平稳下降。

现金漏损率的两次大幅提高均发生在经济过热年份,1988年由于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又遇上价格体制改革,使全国由南向北出现了四次大面积抢购狂潮,社会公众大量挤兑储蓄存款导致现金漏损率大幅提升。

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理论及其启示

货币供给内生性、外生性理论及其启示

膨胀 性货 币政策 来促 进经 济增 长
币金 融理论 发 展 史上 争论 已久 的问 题 . 它 反 映 的 货 币 供 给 量 受 哪 些 因 素 的
文献标 识码 : A 统货 币数 量 主义 的货 币外 生论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也 是 货 币 外 生 论 的 代表 。弗 里德 曼 ( Fid n 和施 瓦茨 M. e ma ) r ( J c w r )通 过 对 美 国 1 6 ~ 9 0 A.Sh a z . t 8 7 16
1 货 币供 给 外 生 性 理 论
在 西 方 货 币 金 融 理 论 中 . 张 货 币 主
影响 . 中央银 行 能否 自主地 控 制货 币供 供 给外 生 性 的理 论或 观 点 主要 有 : 币 货 变 动 主要取 决 于货 币 当局 的 政策 行 为 .
和 微 观 主 体 . 而 中 央 银 行 对 货 币 供 给 因
给外 生 论 为 其 通 过 控 制 货 币 供 给 对 经
济 活 动 实 行 有 效 调 节 的 政 策 主 张 奠 定
币具 有外 生性 这 是典 型 的名 目主义货 币本 质观 凯 恩斯 在此 基础上 提 出了外
自主地 控制 货 币供 给 。实 际上 . 于货 关 币 供 给 内生 性 和外 生 性 问 题 的 争 论 渗
给量 货 币供 给外 生性 是指货 币供 给 的 名 目观和 凯 恩斯 的货 币 本质 观 、 统 货 年 的货 币史 进行 实 证研 究 认为 . 币供 传 货 币数 量 论 和 现 代 货 币 主 义 的货 币 外 生 给量 是 由央 行 、 业银 行 系统 与 社会 公 商
众三个 部 门的共 同行 为决 定 的 但 是认 为在 此 三个 因素 中 . 基础 货 币完 全 由央 行所 控 制 . 且 央行 通过 直 接决 定 基础 并 货 币从 而对 存 款 准备 比率 和 存 款一 通 基础货 币 的水 平 进而决 定货 币供 给量 在 金属 货 币 时代 . 币名 目观 和 管 货 理 通 货论 认 为 .货 币只 是一 种符 号 . 它 而 不 是 取 决 于 经济 体 系 中 的实 际变 量 论 这 些理论 都认 为 中央银 行可 以决 定 量 能够进 行有 效控 制 货 币供 给 内生性 是 指 现 实 中 的 货 币供 应 量 是 由经 济 内

货币的内生性理论

货币的内生性理论

货币供给外生性与内生性理论差异
————
End
货币供给的“新观点”
(1)拉德克利夫定义货币:流劢性,是 央 行无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2)格利、肖主张用更广义货币:M3、M4 是央行无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3)托宾:货币具有内生性不丌可控性
(4)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供应量是由银行和 企业的行为所决定,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 又叏决于经济体系内的许多变量。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理论的涵义 • 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 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 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 幵丌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 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 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 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早 给 货 后 生 对 论 货 生 期 理 币 凯 性 内 的 币 性 的 论 供 恩 货 生 评 供 理 给 斯 币 性 价 给 论 内 的 主 供 货 外 差 生 “ 义 给 币 生 异 性 新 者 理 供 性 货 观 的 论 给 与 币 点 内 理 内 供 ”
货币供给的“新观点”
• “新观点”这一用语是托宾在1963年 首次提出的,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中期到60年代中期,是相对于传统的 货币基数-货币乘数分析法而言的。 “新观点”强调商业银行不其他金融 机构的同一性,以及货币不其他金融 资产的同一性,主张货币供给的内生 性。对这一理论作出贡献的主要是英 国《拉德克利夫报告》的作者、美国 的格雷和E.S.肖以及托宾等人。
后凯恩斯主义者的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
• 80年代末,莫尔又将上述理论迚一步推向深化, 对金融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迚行了深入探讨。莫 尔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信用货币的供给内生。 • (2)基础货币内生。 • (3) 负债管理使基础货币自给。 • (4) 银行角色转换传导的内生性。 • 此外,莫尔还否定货币乘数的意义,认为它丌能 解释创造货币过程中的因素及其创造的过程,以 往的货币供给等于基础货币乘以乘数的等式仅仅 是对现象的描述,而丌是对现象的解释。政府无 法控制信用货币的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