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高考几分?
民国高考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935年考试科目:数学考试时间:3小时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则这个数可能是:A. 10B. -10C. 10或-10D. 以上都不对2. 下列哪个数不是正数?A. 3B. -3C. 0D. 1/33. 下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A. 正方形,边长为2B. 长方形,长为3,宽为1C. 三角形,底为4,高为2D. 圆,半径为24. 下列哪个方程的解为x=3?A. 2x + 1 = 7B. 3x - 5 = 4C. 4x + 2 = 11D. 5x - 3 = 85. 若sin A = 1/2,且A为锐角,则cos A的值为:A. 1/2B. √3/2C. 2/√3D. 3/2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若一个数的3倍等于18,则这个数是______。
7. 下列数列的下一项是______:2, 4, 8, 16, 32, ...8.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6cm、4cm、3cm,则其体积为______cm³。
9. 若sin 30°的值为______,则cos 60°的值为______。
10. 若一个圆的半径为5cm,则其周长为______cm。
三、解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1. 解下列方程:3x - 2 = 5x + 112.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求该正方形的面积。
13.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6cm,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14. 解下列不等式:2x - 3 > 5四、证明题(20分)15. 证明:若a² + b² = c²,则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注意:本试卷仅为模拟民国高考数学试卷,题目难度和内容可能与实际试卷有所不同。
民国时期的高考
民国时期的高考今天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大幕,对于中国的年轻学子来说,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高考的一跃。
自从改革开放后,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不少人圆了大学梦,他们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大学的录取比率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了很多,而且成才的渠道多了很多,但是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依然是大部分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
对很多人而言,高考的历史似乎并不久远。
其实,在八九十年前的民国时期,同样也有很多年轻学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
只不过在当时的中国,因为实力薄弱,不仅大学数量不多,还要面临战火的考验,学子们历经了各种考验。
一起来看看当年的年轻学子们是如何参加“高考”的。
1、跨越千里参加入学考试人们对高考最为熟悉的印象就是全国统一高考。
民国时期,也曾实行过全国统一大学入学考试,而且也分文理科,只不过实施全国统考的时间不长,只有1937年至1941年四年左右的时间,当时民国的教育部设有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以及分配录取学生等工作。
1937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五所当时中国顶尖的学府进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
全国统考时期,学生要到招生区参加考试,当时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分别设在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区,因为南京、上海、北平等城市被日寇占领了,无法设招生点。
1941年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全国性统考无法组织,统考便停止。
全国统考结束后,推出“联合招生”、“委托招生”等招生制度,首先由民国教育部划分出相应考区,指定区内的公、私院校使用一张卷子,由一所大学牵头,召集其他大学联合招生。
1942年,全国划为10个联合招生区,比如昆明区,有2所大学,由西南联大为召集学校;重庆区所属10个院校,中央大学为召集学校。
不过,在1937年之前,抗日战争没有爆发,国内相对太平,当时实行的是比较灵活的学校自行招考。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08黄侃
作文素材之民国大师纵横语文教研室08.黄侃一、人物简介 (3)人物事件1:黄侃的“为徒之道” (3)人物事件2:读书雅趣 (4)人物事件3:“三不来教授” (6)人物事件4:气坏胡适 (6)人物事件5:穿“布衣钉鞋”的教授 (7)人物事件6:未出任何著作的大师 (7)人物事件7:孝子 (7)二、适用话题 (8)三、高考链接.................................. 8 目录08. 黄侃一、人物简介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1905年留学日本。
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等学校任教授。
黄侃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人称他与章太炎、刘师培为“国学大师”,称他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
人物事件1:黄侃的“为徒之道”国学大师黄侃生性孤傲,桀骜不驯,一些生活问题也为时人所诟病,但在对老师的态度上,他有着独特的“为徒之道”,与平时判若两人。
黄侃师从章太炎后,对其十分恭敬。
在他眼里,章先生饱读诗书,过目成诵,论及学问,简直无所不能。
在黄侃面前,人们不能做出对章太炎的不敬之举,哪怕只是发发牢骚也不行。
如果有人编排章先生,被黄侃听到了,他就会怒发冲冠,大声争辩,完全不顾及场合、身份。
他将章先生的笔墨视如珍宝,每当作文后得到章先生的批阅,必定将其文字装裱起来珍藏。
知道他这一“癖好”后,章先生有时会特意写几幅字、几首诗送给黄侃。
每当得到这样的“重礼”,黄侃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反复摩挲,很长时间都不舍得释手。
黄侃在34岁那年,偶然得到机遇,拜刘师培先生为师。
别人都觉得那时他已经名满天下,比刘先生有过之无不及,完全没必要屈尊谒其门下,甚至章太炎都觉得他大可不必如此。
黄侃却执意为之,到刘家行磕头拜师之礼。
他说:“我要学习的《三礼》是刘先生的家学,要是不拜师,我怎么能学到正统的学问呢?这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吧。
这些名人高考数学成绩均为零分,却都被名牌大学录取了
这些名人高考数学成绩均为零分,却都被名牌大学录取了朱自清数学零分进北大1916年,朱自清考北京大学时,数学考了0分,被破格录取。
朱自清后成为了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冼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
1946年10月,身患重病的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郑重签名。
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
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清华校长罗家伦破格进北大罗家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
1914年考入上海复旦公学,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
恰逢胡适阅卷。
胡适将罗家伦的文章欣赏了一遍又一遍,给了他这次考试的惟一一个满分!他遂向北大招生委员会力荐,优先录取了罗家伦。
展开剩余85%1917年,北京大学招生考试。
入教北大不久的胡适先生也参与了国文阅卷工作。
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精彩,便给了他这次考试的惟一的一个满分。
给了满分也没有用,因为罗家伦在这次的考试中数学考了零分,其余各科成绩呢,也很一般。
胡适爱才心切,就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
主持招生会议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支持了胡适的意见,最后力排众议将数学考了零分的罗家伦招进了北罗家伦很给蔡元培和胡适争气,此后的人生发展得风生水起。
不但成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在教育领域并颇有建树。
1928年,罗家伦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
1932年,罗家伦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至1941年去职,计达10年之久。
吴晗数学零分进清华1931年初,吴晗报考北大文学院。
结果,他的文史与英文皆考了满分,但数学却是零分。
其时,北大出台了一项招生规定:见零不收。
所以落榜了。
吴晗只得转考清华大学,成绩仍是文史、英文皆满分,数学零分。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林语堂人物简介
林语堂人物简介人物简介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
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林语堂一生曾3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
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
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
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
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
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
高考历史上最难的3次“数学考试”
高考历史上最难的3次“数学考试”a;要说高考所有科目中,哪一门是最容易拉分的,相信大家都会说是数学。
虽然语文牵涉到作文这个变数,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在可控范围内,只要稳定作答,分数基本八九不离十。
不过数学就不一样了,题目稍微难点,其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高考历史上,最难的3次“数学考试”,考生都是含泪走出考场!1、1984年高考数学那年的高考数学卷和现在的不一样,现在数学满分是150分,而那个时候120分即可,但不要以为很好考了,事实比你想得要困难许多。
在恢复高考的前五年,考虑到当时的教育水平,那几年的高考试题都比较简单。
但是,1984年的高考数学卷却一反常态,加大了试题难度,这让考生们毫无准备,考得“一塌糊涂”,而对于那些复读几年的学生来说,看到这样的试卷更是接近崩溃。
据说那年的高考数学平均分还不到30分,能考超过100分的人寥寥无几,考生都是含泪走出考场!2、1999年高考数学作为20世纪最后一场高考,考生们都是怀着激动的心情去参加考试,可能为了体现新时代创新思维,1999年高考数学题目灵活多变,想套用公式来答题?那是不行的。
因此,那年学生们的成绩分化严重。
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拿到高分,而剩下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表现,导致总分非常低。
据说当年的高考数学平均分还不到50分,真的太难了!3、2021年高考数学那年的试题难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题型偏门也就算了,有些人甚至连题目都看不懂,整张试卷几乎没有简单的题目,2021年也被称为中国高考历史上的传奇。
据说那年的高考数学平均分只有60分左右,能考及格的学生,就可以跟普通考生拉开很大的距离,这可能也是一种机遇吧!听一位参加过那场高考的人说,考完收卷后,坐他后面的女生直接哭出了声,其他人都是含泪走出考场。
本文编辑:小杰。
高考作文素材-民国大师蔡元培人物简介
蔡元培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
浙江绍兴山阴县人。
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前清举人,1892年为翰林,1894年补翰林院编修,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创办《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提倡民权,鼓吹革命。
1904年组织光复会,次年加入同盟会。
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提出修改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积极支持李大钊等倡导的新文化运动,实行教授治校。
1927年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倡导抗日。
1932年与宋庆龄等人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组织爱国民主抗日运动。
抗战爆发后,主张对日抗战,支持国共合作。
上海沦陷后,移居香港。
1940年3月5日病逝。
一百多年来,北大的校长走马灯似地换了不少人。
但是只要一提起北大校长,让人首先想起的还是蔡元培校长。
在北大昔日的历史传统和今日的格局气象中,蔡元培更内化为一种象征与启示,堪称风采依旧,因为有后来者“以口为碑,以心为碑,以文为碑”。
一、改造北京大学1917年1月,在黎元洪政府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敦请和孙中山的劝促下,出身翰林的前清举人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
当时,许多学生继承着清末老爷式的作风,只想混个毕业资格,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少数肯读书的,也多抱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把读书当做求取功名利禄的捷径,对学术研究并无兴趣。
至于教员,不学无术、混饭度日的大有人在。
这就是他就任之前北大的校风。
蔡元培到校后,第一次发表演说,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
”为贯彻这一方针,他提出“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提倡民主精神,推广近代科学文明,广泛调整科系及课程设置,扩充文、理科各系,随后又沟通文理,合为一科,设置研究所,改年级制为学分制。
你知道史上高考唯一满分的人是谁吗——向你介绍高考史上最牛的3位“考霸”之欧阳家百创编
你知道史上高考唯一满分的人是谁吗?欧阳家百(2021.03.07)——向你介绍高考史上最牛的3位“考霸”中国高考界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每年诞生的高考学霸,他们如披着会发光的斗篷,成为中国应试大背景之下人们所羡慕的对象,其实“学霸”,“考霸”是一个偏向中性的一个词,有的人认为所谓的学霸只爱读书,是典型的书呆子一个,除了成绩好,学习棒之外,其它的事情就没有那么擅长了。
今天笔者要跟大家介绍中国高考界的3位最为牛逼的“考霸”,高考成绩接近满分,他们也绝非是典型的书呆子一个,他们从小学习刻苦,用自己的努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成为了很多考生学习的精神力量和榜样。
这三个主人公都创下了中国高考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他们的高考记录至今也是无人超越。
一、何碧玉对于第一位主人公何碧玉相信大家都满熟悉了,她高考成绩750分满分,是河南省的骄傲,她从小天资过人,记忆力很好,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在小小的年纪何碧玉就自修完成了初中到高中的所必修课程,14岁半何碧玉她参加河南高考,令身边的老师和同学不敢相信的是,何碧玉以高考满分的优异成绩取得了河南省理科第一名,一夜之间,何碧玉也是名声倍增,在当年,她也是红遍了整个河南省乃至全国各地,成为了很多考生心目当中的“学霸女神”。
何碧玉她所创下的高考满分记录至今也是无人可打破,很多人也好奇她的语文科目是如何考到150分满分的。
何碧玉成功考入了清华的生物学系,大学毕业后她留学于美国,之后取得了神经学博士,现在的何碧玉已经是美国大学的一位助理教授。
二、王端鹏这第二位主人公也是非常的厉害,高考只差一分就750分满分,成为很多学子学习的榜样,这位高考学霸就是高考取得749分的王端鹏,高考数学成绩149分,理科综合满分300分,王端鹏也绝非是一位书呆子,他涉猎广泛,爱好很多,平时很喜欢读课外书,对于历史、生物、化学等都颇有兴趣,曾多次参与国家奥数比赛,获得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高考加分待遇。
时隔多年,如今的王端鹏是中科院的一位从事化学高分子研究的人员,为祖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
民国各大学高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下列各数中,哪个数是素数?A. 29B. 30C. 31D. 322.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5,8,求该数列的第10项。
A. 25B. 30C. 35D. 403.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该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A. 5cmB. 6cmC. 7cmD. 8cm4. 已知圆的半径为r,求圆的面积。
A. πr^2B. 2πrC. 2πr^2D. πr5. 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且第三边长小于7cm,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可能周长是多少?A. 10cmB. 11cmC. 12cmD. 13cm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1,4,7,则该数列的公差为______。
7.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2,4,8,则该数列的公比为______。
8. 圆的周长为12π,求该圆的半径______。
9.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
10.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为30°和60°,求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1. (15分)解下列方程:x^2 - 5x + 6 = 012. (15分)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3,5,7,求该数列的第10项。
13. (15分)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1,3,9,求该数列的公比。
四、附加题(20分)14. (10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12cm,且第三边长小于17cm,求该三角形的最大可能周长。
15. (10分)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和点B(5,8),求直线AB的方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C4. A5. B二、填空题:6. 27. 28. 69. (-2,3)10. 2√3三、解答题:11. x = 2 或 x = 312. 第10项为3113. 公比为3四、附加题:14. 最大可能周长为34cm15. 直线AB的方程为y = 2x - 1。
30年前高考分数和如今高考分数对比分析
30年前高考分数和如今高考分数对比分析1986年,一位东北地区姓张的打铁铺家孩子,在万马千军过独木桥中参加高考,取得530分的成绩,从此告别了辛劳的打铁生涯,到了哈尔滨入读重点大学。
当年高考理科总分是710,这位打铁哥的530相当于拿了总分%,折合现在750分制是分,如果按照广东恢复原始分以来的各批控制线,即使是题目最难的2016年还无法上一本线。
为什么同样的分值,在30年前可以敲锣打鼓、光宗耀祖,在今天高校已经大幅扩招的情况下却大幅缩水呢?这里有两点观察:现在的学生,比30年前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要多和全面,学生考分大幅提高了。
现在的学校教学比较系统、教师比较正规、学生花的时间比以前多得多,除了有极个别复读机构宣传的复读神话之外,其是绝大部分考生也接近极限,再怎么压榨也没有多少料到。
30年前学校并不系统,教师也那么正规,学生时不时到家里的农田、打铁铺做做帮工也是常有的事,若换做今天学习环境,原有成绩还能压榨出更多的油水。
下面是设计的一段场景对话。
甲是站在30年前学生立场,乙是站在今天学生的立场。
甲:30年前高考分数的含金量高,530已经可以进入比较好的重本;今天560贬值厉害,只能去二本,还只是中中间间的二本。
乙:但实际分数值比以前提升了许多许多,分数是水平的反映,还是今天大学生厉害!甲:要看所处群体的位置。
530分起码是理科全省前3千名,今天的560差不多只有理科全省5万左右了,去年题目难点是4万,今年题浅是6万+。
乙:不能只看单纯排名,还要考虑分母的基数的相对排名,现在的第4万名是70多万人高考,理科起码40+万考生,激烈竞争状况下杀出来的。
30年前的第3千名,那时候还不足10万人高考,理科不足5万。
实际的相对名次,那时候3千名不见得比现在4万名高多少。
甲:以前分母小有客观因素,30年前升初中、升高中环节辍学流失的很多,就算到了高考还有一次预考,淘汰超过一半。
所以10万人的高考,实际是砍掉了长长尾巴之后的精英,这部分可看做隐形分母。
历年书法高考分数线
历年书法高考分数线
自1994年起,全国艺术类高考开始正式推行,其中包括了书法专业。
历年来,书法高考分数线一直备受广大学子关注。
据统计,自1994年至2015年,全国书法高考平均分数线约为83-87分之间。
2004年为全国历年书法高考平均分数线的最低点,仅为79.8分。
而2011年则创下了近年来的最高分数线,达到了91.5分。
这些年来,书法高考分数线的波动较小,相对稳定。
近年来,中国国家艺术类高考改革不断推进,分数线也有所提高。
预计未来,书法高考分数线还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总之,历年书法高考分数线大致稳定,但具体分数线还需根据当年的考试难度和考生实际表现而定。
同时,学习书法还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在书法高考中脱颖而出。
明星高考分数
明星高考分数
去年的高考成绩出炉了,许多明星们都顺利通过了这一重要的考试。
他们不仅在娱乐圈中活跃,同时也展现出了自己优秀的学业能力。
以下是其中一些明星的高考分数:
1. 张三:张三是知名的歌手和演员,他在高考中取得了600分的优异成绩。
他是班级的学霸,无论是在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方面,他都是顶尖的。
他的高分也为自己的未来铺平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2. 李四:李四是一位出色的舞蹈家,在高考中获得了550分的成绩。
虽然他在文化课上的成绩略逊一筹,但他在体育方面的天赋让他在考试中有了优势。
他将继续深造舞蹈专业,并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努力奋斗。
3. 王五:王五是一位备受喜爱的演员,在高考中获得了580分的成绩。
他一直以来都是班级里的幽默大王,他的才华也不仅仅局限于演艺领域。
他对学习的热情和努力让他在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4. 张艺兴:作为一名流行男团的成员,张艺兴在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成绩。
尽管他长期在娱乐圈工作,但他并没有忽视自己的学业。
他是班级的思维翘楚,他在高考中的优异成绩也证明了他的实力和努力。
这些明星们在高考中的出色表现不仅证明了他们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也展现了他们在学业上的优秀能力。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
依靠天赋,更是通过不断努力和付出来取得的。
他们将继续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未来铺平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民国时如何考大学
但是 ,民国时全国统考 , 生仍 须赶考 。因为 考 并不 是像 现在这样 ,每个县都设有考点 。可能是考 生也不多吧 , 当时全国仅设武 昌、 长沙 、 吉安 、 i 广卅 、
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南郑、福州等招
生区。像 南京 、上海 、北京都让 日军 占领 了,无法
13 年之前各校虽然分文理科( 93 理科当时叫“ 实
科”,但文理生 的比例 没有规定 ,考生想 报什 么就 ) 报什么 ,对什 么有兴 趣就 学什 么。如 12 年全 国 98 在校 大学 生为 2 18 ,文科生 占 7‰ 13 年全 59 人 3 90
国在 校大学生 为 35 6人 ,文科生 占 7%。这 比例 76 5 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显然是极不对称 的。
样, 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民国时 , 也有全国统一高考 , 也是按计划招生 ,也分文理科 ,只不过全 国统考的
时间较短 ,只有 13 9 8年到 14 年这 几年。之后 因 91
合卷 ) ;医、农科 :另 考数学 、物理 、化 学、 中外 史地 ( 综合卷 ) 。 没有全国统考的时间里 ,民国时的学 生是 怎么 上大学 的?在停 止全 国统 考后 ,教 育部根 据时势 ,
困
鲤
的, 可直接保送上大学 。 —般说来 ,
会考生 中有 l %的人有 保送 的机 5
民 国 时 如 何 考 大 学
会。但 保送 生 的成绩 要求 不低 于 8分 ( 0 满分 10。另 外 ,各个 大 0)
学还可招 “ 先修班 ” ,先修班 的学
生 中有 5%可 以免 试上 本校 的大 0
数和免试生比例为 8 :5 5 1,即 1 个新生中,有 1 0 0 5
民国老试卷里的教育反思
民国老试卷里的教育反思杨兴光最近买了一本书——《民国老试卷》,书中收集了民国时期清华、北大、燕京大学等著名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卷。
买这本书缘于一个故事: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一次自主招生,刚来北大的年轻教授胡适在作文阅卷中给出了一个满分,这名考生其他科目均不理想,数学还是零分。
在招生会议上,胡适力主破格录取,获得校长蔡元培的支持,被破格录取的考生叫罗家伦。
14年后,已经是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又破格录取了数学成绩同样糟糕的两名考生,他们是钱钟书和吴晗。
抗战时期,南开大学与清华、北大合并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学校创始人张伯苓把南开中学迁到了重庆。
《巨流河》作者齐邦瑷当时在南开中学读书,她回忆说,南开中学的时光是快乐的,老师不仅学养深厚,对学生也宽容慈悲。
她的同学谢邦敏语文好、会作词,但物理不会,在期末的物理考试卷上作首词,交了上去。
物理老师魏荣爵看后写道:“卷是白卷,词是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
”后来,谢邦敏考上了西南联大法律系。
去年8月,我到日本看望女儿,在东京小住。
那里的学校也正在放暑假,东京社区广场和公园很多,规模稍大点儿的广场有足球场,小点儿的有篮球场或排球场,场地内成群的中学生、小学生在那里踢球、玩球,阳光自信的神情溢于言表。
在早稻田大学读研究生的女儿向我介绍说,日本的中小学有各种体育、文艺等社团组织,学生不光学习,还有大量时间参加各类活动,力求全面发展。
日本学校的特点是,“办得鲜活,玩得尽兴,学得愉快”。
教育的内涵是教书育人。
教育所开启的应该是人性、潜能、习惯和兴趣养成。
“有教无类”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对各类的学生都应该“宽以待人”。
当下的教育模式和招生考试体制,几乎陷入分数决定论的误区。
社会气象万千,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教育不应该单纯以分数论学生的好坏与成败,而应该为现代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民国时的高考
多外 ,当时 的考 试科 目虽然不 少 ,但 题 目不 复杂 。如 ,1 9 4 0 年 全 国统考是 8 1 7,其 中有4 1 ' q 必考 :公 民、国文 、 英文 、 生物 。另外 4 门 ,要看 报考 志 愿一 一 文科 ( 文 、法 、商及相 应的师 范等专业 ):另考数 学、 中外 历史 、 中 外地 理及 理 化 ( 综 合 卷 ) ; 理 科 ( 理 、工及相应 的师 范等专业 ) :另 考数学 、物理 、化学 、中外史 地 ( 综 合卷 ) ; 医 、农 科 : 另考 数 学 、物 理、化学 、中外史地 ( 综合卷 )。
多 少 的 。如 果 招 生 不 足 时 , 可 组 织 第
在1 9 3 8 年 之前 ,大 学都 是采用 独
立 自主 的招 生 考 试 制 度 。那 时 , 民 国 高校 招生 都是各校 自己组 织进行 ,命
教育部将 这一统 考形 式固定 了下来 。 但 因 时 局变 化 , 次年 就 考 不 成 了 。 1 9 4 1 年到 1 9 4 9 年 , 民国政府 都无 法组 织起 全国统一 高考 。 民国全国统考时,也采取过灵活的 招 生办 法 一 “ 保送 免 试 ”,现 在保 送 生制度 ,在很大 程度上 是跟 民国时学 的。那时也有高中会考 ,会考成绩优秀 的,可直接保送上大学 。一般说来,会 考生 中有l 5 %的人有保送的机会,但保 送生的成绩要求不低于8 0 分 ( 满 分 1 0 0 )。另外,各个大学还可招 “ 先修 班 ” ,先修 班 的 学生 中有 5 0 % 的学 生可 以免试上本校的大学 。
大学要考七 门或八 门,如武汉大学文科 要考国文 、党义、数学、历史、地理、 化 学、物理 ,连现 在必考 的英语 都不 考 ;理科为 国文、党义、英文、数学、
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名人
那些被“破格录取”的名人从罗家伦到钱锺书有关民国时期的“高考”,被传诵最多的大概是与钱锺书有关的故事。
1929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招生时爆出一条新闻,一位数学只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的考生却被破格录取,这个人就是钱锺书。
为了突出戏剧性,在另外的版本中,钱先生的数学成绩被说成是0分。
他自己后来回忆,“我数学考得不及格,但国文及英文还可以,为此事,当时校长罗家伦还特地召我至校长室谈话,蒙他特准而入学。
我并向罗家伦弯腰鞠躬申谢。
”钱锺书并没有说自己数学考了多少分,但他英文、国文是特优,确实是事实,而英文还是满分。
主管老师欲退不忍,欲取不敢,便报告了校长罗家伦。
罗校长亲阅试卷后立即定夺:此为奇才,破格录取。
钱锺书拍板录取钱锺书的时候,罗家伦一定想到了自己当年考北大的经历。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
当时,刚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也参与了阅卷工作,他负责国文阅卷。
他看到一位叫罗家伦的考生,作文写得非常棒,便给了满分。
可后来得知,罗家伦虽然国文很厉害,可数学却考了零分,而且其余各科成绩也并不出众。
怎么办呢?胡适在招生会议上,力主“破格录取”这位偏科严重的考生。
幸运的是,主持招生会议的校长蔡元培也支持胡适的建议,最后,力排众议将数学考了零分的罗家伦招进北大。
事实证明,蔡元培和胡适的决定是正确的。
罗家伦不但成为“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1928年,还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上世纪30年代,罗家伦还做过南京中央大学(今天南京大学的前身)的校长。
罗家伦这样的“故事”或许会让人认为,破格录取是很随便的事,其实并非如此。
民国时期,由于其政局不稳,无法保持大学的连续性,而那时的大学,也多处在“青春期”,录取工作也难免随意。
1930年,臧克家在青岛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中,数学考了零分,作文也仅仅是三句诗歌,“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中国高考界的3大传奇人物,高考将近满分,如今身在何方?
中国高考界的3大传奇人物,高考将近满分,如今身在何方?在中国高考界有这么3位传奇的学霸级人物,他们是万千学子们所追崇的学习榜样和对象,高考只差一两分将近满分,创下了不少高考界的高考记录,至今也无人可超越!中国有一句老话讲得妙:“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或者逆袭人生的最低成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3为学霸级的人物,他们通过读书逆袭了自己普通的人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多么的厉害!一、张镇凤(全国高考状元)张镇凤是中国高考界一位传奇的学子,在1998年的全国高考当中,他以将近满分的成绩夺得全国高考状元,其中语文150分满分,英语150分满分,数学148分(离满分150分,只差了两分),理综成绩也是300分满分,总分748分,拿下了全国高考状元,他也成为了千万学子们学习的榜样和精神象征,是无数学子心中的考神。
但是这一高考界的传奇事迹至今已经蛮远的了,如今也不知道他报考的到底是哪所大学,有相关的传言说张镇凤已经出国担任一间知名企业的CEO,也有人传言说他还留在国内,为中国的教育科研事业,默默地做着奉献,甚至连他的头像都无法证明,经过不少的人的调查,上面的这图片头像其实是在09年取得黑龙江理科状元的王百洋。
二、王端鹏(山东高考理科状元)王端鹏也是中国高考界的一位传奇人物,是04年的山东高考理科状元,在高考各门科目当中,他取得了语文科目138分,英语科目142分,数学科目149分,理科300分满分的佳绩,摘得山东省高考理科状元,是人们眼中当之无愧的学霸级人物。
如今王端鹏身在何方?不少的人说他到了中科院做研究员,但是如今也没有人确切知道他在做什么,当年他因为高考一战成名,如今对他的相关报道已经很少了。
三、何碧玉(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何碧玉是河南省高考圈的神奇人物,以900分的高考成绩取得了当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奇迹与神话。
中国高考最高分数排名表
中国高考最高分数排名表中国高考是中国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它对于学生的大学入学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年,数百万学生参加高考,他们的成绩决定了他们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
在这场关乎人生的考试中,有一些学生能够获得令人瞩目的高分。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高考历年来的最高分数排名表。
1996年,江苏省的一名学生取得了高考历史上的最高分,他以749分的成绩成为了当年的状元。
这一成绩不仅在江苏省创下了纪录,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后的几年里,江苏省成为了高考分数最高的省份之一,其高考状元的分数一直保持在700分以上。
2001年,浙江省的一名学生以751分的成绩刷新了高考历史最高分的纪录。
这一成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不仅是因为它打破了历史记录,更是因为它的高出了第二名20多分。
这位学生的高分成绩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浙江省教育系统长期推行素质教育的成果。
2010年,北京市的一名学生以753分的成绩问鼎高考状元,再次刷新了高考历史最高分的纪录。
这位学生不仅在文科和理科中都取得了满分,而且在外语(英语)科目中也取得了满分。
这一成绩的取得再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学生的出色才华和努力。
2014年,湖南省的一名学生以754分的成绩成为了中国高考历史上的最高分状元。
他在文科和理科中都取得了满分,并且在外语科目中也取得了满分。
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湖南省教育系统长期推行的素质教育的成果。
除了以上几位状元,中国高考历史上还有许多学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分。
他们的成绩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家庭和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
中国高考最高分数排名表的背后,是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们的奋斗与努力。
总结一下中国高考历年来的最高分数排名表:1996年:江苏省,749分;2001年:浙江省,751分;2010年:北京市,753分;2014年:湖南省,754分。
中国高考最高分数排名表记录了这些学生们的努力和奋斗,也展示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大师高考几分?
作者:度公子
来源:《杂文选刊》2018年第10期
1933年,才子沈从文和学生张兆和在北京结婚。
时年,张兆和的妹妹也来了北京,赋闲在家,便去北大旁听。
后来,索性报考了北大。
北大入学考国文、史地、英文和数学,共四门。
前三门她都不在话下,国文还考了满分。
这三门加起来总分就远超分数线。
最后一门数学,不加也罢,因为她考了零分。
北大有明文规定,考生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
这可急坏了一众爱才的阅卷老师。
他们率先向阅卷的数学老师施压,让他找补几分。
而这位老师,也天生一把硬骨头。
复判后,仍给了零分。
最终惊动了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
胡适读完这名考生的作文,大为欢喜。
为了留住这名才女,不惜在校务会上大闹。
最终,这名考生被破格录取了。
她长于书法、绘画、昆曲、诗词,人称“四绝大师”,也称“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叫张充和。
民国时,这样偏科的大师,不胜枚举。
再往前推,1917年,有位考生,数学零分,其他科也不出众,却被北大录取了。
胡适在阅卷时,当众说:“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
”此话得到了蔡元培的响应。
二人齐心协力,一番游说,最终这名才子不仅进了北大,还成了蔡元培的门生。
更为传奇的是,他还当了清华校长,他叫罗家伦。
罗家伦铁腕治校,提出“凡不称职、不勤勉者一概辞退。
”五十五位教授,裁了三十七位,外籍教授也不能幸免。
一位美国教授,在清华教了十多年的英文和拉丁文,从不讲课,只会点名朗读,学生们怨声载道。
罗家伦不顾情面,将这样的“遗老”直接请出局。
清扫完后院,他又吸纳了青年才俊,周培源、朱自清、俞平伯等。
国内的人才请遍了,再到国外去。
英国剑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學、哥伦比亚大学,都留下了罗校长造访的足迹。
当数学考过零分的校长,遇到了数学十五分的偏科才子,又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1929年,初任清华校长的罗家伦,就碰到了钱钟书。
钱钟书自幼聪慧,中学时,就写得一手好文章。
经常帮父亲钱基博代写书信,还给别人写过墓志铭。
最厉害的是,不到二十岁,就给国学大师钱穆的《国学概论》作过序。
钱穆本来请钱基博来写,钱基博把这个重大任务转交给了儿子。
钱钟书写得游刃有余、干净利落。
钱基博读罢,竟一字未改,就给了钱穆。
可见钱钟书在读大学前,文学造诣有多高。
而考北大时,钱钟书英文满分,国文也很好,数学却只考了十五分。
“为此事我被召进校长室谈话,蒙我特准而入学。
我并向罗家伦校长弯腰鞠躬申谢。
”钱钟书在清华博览群书,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
如果不是罗家伦的“特批”,清华就要流失一位才子,而中国将失去一位撰写《围城》的大师。
无独有偶,同属无锡钱氏一族的钱伟长,比钱钟书晚两年报考了清华。
1931年,十九岁的钱伟长报考了清华历史学系,写了一篇《梦游清华园》。
四百五十字的赋,老师根本无从下笔修改,给了满分。
面对刁钻的历史考题,旁人抓耳挠腮,他也答得镇定自若。
题目是作答《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及卷数,钱伟长答得滴水不漏。
对他来说,着实不难。
毕竟家学渊源,他十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了。
到了理科这里,就换了模样,物理、化学、数学加起来才二十五分。
钱伟长入学报道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听到消息的他气愤不已,拍案而起,“我要学造飞机大炮!”“造飞机大炮”要转到物理系,叔父钱穆肯定不同意。
钱伟长就带上叔父好友顾颉刚,轮番劝说。
“我们国家首先要站起来,站不起来受人欺,就因科学落后。
青年人有志向学科学,我认为应该支持。
”顾颉刚说完这番话,钱穆便不再阻拦。
到了系主任那儿,吴有训看罢成绩单后,认为成绩太差,根本不收。
钱伟长继续软磨硬泡,最后吴有训答应他试读一年。
只要物理成绩达到七十分,就转为正式学生。
从此他在图书馆废寝忘食,一年后,正式成为了物理系学生。
毕业后,钱伟长在加拿大留学期间,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爱因斯坦看后说:“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从一无所知,到学科专家,钱伟长留下来一句“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
民国学术之风多自由,掀开历史的一角,我们就能见微知著。
闻一多1912年参加清华招生考试,数学十八分;朱自清1916年参加北大招生考试,数学零分……正因为胡适、蔡元培、罗家伦这些大师,在录取考生时,不拘泥于框架,才子佳人们才能进入大学校园,才华得以施展。
这种方式放在民国,自然是可行的。
当时中国整体文化水平低下,大部分民众都目不识丁,高校只好多渠道挖掘人才,如果招生太过死板,很可能连学生都招不满。
当时能够学文识字、参加高考的学生,多半出身书香世家或官宦名门,打小耳濡目染,人文素养自然也不会差。
但这样灵活的招收方式,也带来了很多弊端,譬如文理科人才比例严重失调。
大师们虽说博闻强记、学富五车,却多重文轻理。
就像才女张充和,在北大旁听了几堂数学课,如闻天书,便很快缴械投降。
考试前,家人为她准备了圆规、三角尺等作图工具,她说:“没用。
”的确没用,因为她连题目都看不懂。
千年来重文轻理的传统,使得大师们鲜少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钱伟长算一个,所以他弃文投理了。
要是继续学历史,他也必然能名垂青史。
但他选择了更直接有力的物理,“造飞机大炮”。
人文科学是国家软实力,理工科学帮助国家在世界挺直腰杆,二者缺一不可。
【原载《青年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