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语
客体语的文化差异讲述资料
中国人是顺其自然,对此类问题不那么敏感。
阿拉伯人则认为人体的气味是一个人个体的自然扩展,吸对方的气味很愉快, 不让对方嗅到自己的气味是对对方的羞辱,所以与他人谈话时会不断地吸对 方的气味。
相貌
人的相貌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 外形+体态+内在气质
虽然中国对美女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中国传统的美女观仍具有 较为鲜明的民族特点。
从外形上: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头发黑长,明眸皓齿 从体态上:身材匀称,三寸金莲,杨柳细腰,肤若凝脂 从内在气质上:注重神韵
从遮盖度上看
中国人女性服装要挡住腿、背部和胸部 阿拉伯女性要穿长袍裹身,挡头发 和身体,只露出脸和手。 西方国家来说可以露的部分较多,主要体现女性的自然生理美。
从款式设计上看
中国人总体喜欢宽松式的服装。 西方人喜欢能够体现曲线美的服装。 日本、墨西哥人喜欢制服 而犹太人则厌恶制服,因为制服让他们想起德国纳粹。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倡导人人平等,强调个性。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要求教徒服从真主安拉的意志和权威。因此,阿拉伯人严格约束自己, 恪守教义
在跨文化交流中Leabharlann 若可以很好利用名族服饰可以为自己增色不少,当然,也 要同时注意穿着是否合时怡的问题。
体味
传递出有关种族、文化等信息。
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西方人体味普遍重于东方人。
成语“秀外慧中”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女评价的高度浓缩和概括
西施 王昭君 貂蝉 杨玉环
范冰冰 章子怡 刘亦菲 杨颖
2000年,中国姑娘吕燕在世界超级模特大赛 上夺得亚军。消息传回,在国内引起不小的 震动。国内民间普遍感到惊讶、反应强烈来 看,说明中西审美文化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对比研究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对比研究【摘要】人类的交际有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最重要、最有效、最强有力的交际手段。
然而,在面对面交际中,大量的社交信息是通过非言语方式传送的。
本文以中美日常交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非语言符号为研究对象对中美两国非语言交际进行对比研究。
以期能帮助交际双方减少误解,建立更良好的关系。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非言语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
在交际过程中大致包括身势语、副语言、客体语、体距语等。
非言语交际在中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很大差异,恰当的非言语交际形式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两国的交际和沟通。
人们要意识到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关注和理解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身势语身势语又称体态语,指人们利用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
一些学者形象地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用整个身体交谈。
身势语一般可细分为目光语、姿势语、手势语等,下面将从这三方面加以论述。
(1)目光语。
爱默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用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美国商人认为不正视他们目光的人是躲闪的、不诚实的;但是在中国低垂目光表示尊重。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人通常都会不断的进行目光交流以表明他们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而中国人躲闪的眼神让他们觉得我们不接受他们所说的或者是不感兴趣。
谈判磋商时若出现意见分歧,中国人倾向以含蓄的方式对待某一争议,以避免与对方的直接争辩,他们商谈问题注重情面,但强调非言语行为的交锋。
(2)手势语。
手势语是通过手或手臂的活动来增强言语信息。
在中美不同的文化中,手势的运用也是不同的。
例如:中国人习惯手掌朝下召唤别人,而美国人却理解为再见,他们习惯手掌朝上招呼别人。
同样,中国人喜欢张开手掌数数,美国人却是从拳头开始数。
有时,中国人看成是0的手势,美国人以为是ok。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一、引言客体语是汉语中最重要的语言成分之一。
它们在汉语句子中起到衔接和说明作用,帮助说话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客体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以期为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二、客体语的概述客体语,又称宾语,是在语法上与动词或形容词构成谓语的语言成分。
客体语分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两种,分别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
例如,在句子“我看见了那个球”中,“那个球”就是直接宾语,“我”则是这个动作的主语。
而在句子“我送给了他一本书”中,“他”就是间接宾语,“一本书”则是直接宾语。
客体语在句中起到连接成分和说明作用,帮助说话者表达自己的意思。
它们也是理解和学习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教学中,客体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客体语具有以下功能:1.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基础语法客体语是汉语基本语法成分之一,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学生来说,学习客体语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使用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并理解它们的作用。
这些知识将奠定学生汉语语法的基础,为学习更高级的汉语语法做好准备。
2.帮助学生理解汉语句子的含义客体语在汉语句子中起到说明作用,帮助说话者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客体语。
这将有助于学生从听力和阅读方面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子的含义,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帮助学生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来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客体语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种类的客体语,并且能够准确地使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结论客体语是汉语中很重要的语言成分,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体现在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基础语法、理解汉语句子的含义和提高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
日语客体语的表达形式与交际功能
1引言毕继万将非言语要素归纳为四类:体态语(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位动作;副语言(如沉默、话题转接、非语义声音);客体语(如化妆品、服饰等);环境语(如时空信息、颜色、灯光、标识等)[1]。
无论哪种分类方式,客体语作为其中重要的要素,具有独特的语言传递功能。
所谓“客体语”指的是包括各种有意或者无意设置的物体,如工具、机器、艺术品、建筑结构和人体服饰等,甚至还包括文字[2]。
不过现在一般认为客体语指与人体有关的妆容、服装、饰物、笔迹等[3]。
从交际角度看,客体语是利用身体外在的物质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
不同的民族又赋予了客体语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日语客体语作为日本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性。
以下从日本人的妆容、服饰、笔迹三个方面描述日语客体语的具体表现及交际功能。
2日语客体语的表现形式2.1妆容世界各国文化中相貌美的标准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各种文化都以五官端正、四肢匀称为美,但差异依然存在。
在美国,人们欣赏个子高的苗条女子,而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认为这是体弱、意志薄弱的体形,粗壮一些的体形更为理想。
日本鉴于地形复杂富于隔断性,从性格和容貌方面形成了日本人不同的地方特色,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通口清之先生将日本人的地方特性分为12种类型[4],其中西北九州型人体型小巧而肌肉发达;东九州人表现为肌肉质瘦小和身材矮小;中部山岳型人们头顶偏平,鼻梁高隆,后头部突出,也是美人最少的地区。
日本人容貌方面,更注重是个人妆容。
大多数日本人都化妆,但一般不化十分艳丽的浓妆,除了本身喜好清新淡雅的妆容之外,还有一些社会层面的因素,那就是日本人思考问题比较集体主义,注重与周围人群的“协调”。
如果一个日本女人化妆太浓艳太个性,就有被周围女人排斥“出局”的危险,而日本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被周围的人排斥出圈子,因此日本女人化妆时就比较“收敛”一些,不敢太过张扬[5]。
2.2服饰服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团体、职业、个性、爱好、价值观念,可以透露主人的修养和个性。
人际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
1.人际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l)语言2)非语言。
如人们在交际时,除发出有声语言外,还经常伴随着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非语言。
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斯特尔认为至少65%的交际信息是由非语言方式传递的。
西方学者所作的这些调查和统计数字表明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或者说,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非语言交际的四大种类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
1体态语(身体语言)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得惠斯特尔首先提出的。
他指出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动作、器官运动都可以表达感情态度,这些机制所传递的信息意义往往是语言传播所不能及的。
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微笑、体触等)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面部动作、眼神、手势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2 副语言语言学文献中的副语言往往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副语言指的是超音段音位学中的韵律特征(如语调、重音等)、突发性特征(如说话时的笑声、哭泣声等)以及次要发音(如圆辱化音、鼻化音等)。
这些特征可以表明说话人的态度、社会地位及其它意义。
广义的副语言不仅包括上述的狭义副语言特征,而且包括一些非声特征,如面部表情、视觉接触、体态、手势、谈话时双方的距离等。
而狭义的副语言常常被称为副语言特征(Paraverbalfeatures)。
本文中的副语言指的是狭义的副语言。
3.客体语.客体语包括衣着饰物个人用品等的交际作用及其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环境语包括空间信息(如体距、领地观念等)、时间信息等。
其中体态语的论述角度包括眼睛动作、面部笑容(突然中止的笑、产朗的笑、见面开口笑、掩嘴而笑)、手势(“塔尖式”手势、十指交叉、相握背手、搓手)、腿部姿势(交叉躁部、跷二郎腿)、身体姿势副语言包括语调、重音、音的长度、停顿、音高和语速、沉默、话轮转接,环境语包括相貌、服饰、饰品、气味、笔迹,客体语包括时间语、空间语等。
客体语与环境语
2)近体距离
霍尔在研究人际交往中体距的的变化时创造了一个新 词proxemics(近体学),研究人际间如何利用距离进行交 际。 美国布罗斯纳安根据他在中国的调查,认为中国人比 英美人体距近,所以中国人与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英语 国家的人常常感到中国人站得过近,甚至可以闻到嘴里的 气味,不是还会受到唾沫的“攻击”。有的中国人为了防 止这一现象,不是拉大体距,而是用手捂住嘴。这一举动 反而会使英语国家的人产生误解和反感。中国人则会认为 英语国家的人站得过远,使人感到不那么友善。
3. 身体气味的掩饰
对人体气味(body odor)在交际中作用的研究也 是非语言交际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际场合,英 语国家的人非常忌讳口出臭气、腋处流汗、人前放屁或因 衣着不洁或洗漱不勤而出现的身体怪味。有的中国人对自 己的身体气味不大注意,甚至听其自然。吃过葱、蒜、韭 菜等怪味菜后也不注意清楚口中遗留的气味,在对外交往 中容易造成障碍。有人与他人交谈时,站得过近,让人对 自己的气味感到生厌,为了不让人闻到自己的口臭而用手 捂住嘴说话就更易激起对方的反感。在英语国家,人们往 往花费不少金钱购买各种化妆品来掩盖自己的身体气味。 当然,不少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令人生厌地用化妆 品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给人以气味的袭击”,“是另 外 一种形式的空气污染”,“其作用只能是帮助人们更易见别 处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
颜色
标志符号
1.空间信息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认为,空间的变化会对交际发生影响 ,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他将空 间范围 分为3种类型:1)固定空间,即由固定的墙栏和物 体构成的空间,如房间。2)半固定空间,即由桌椅板凳之 类较大物体构成的空间。3)非正式空间,即人们在与他人 交往中每个个体所习惯维护的个人空间气泡。非正式空间指 的是人际交往中近体距离和领地要求,具体可以分为拥挤、近 体距离、领地性、空间取向及座位安排。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摘要】本文探讨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
在研究背景指出客体语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明确了本文的研究重点。
在首先介绍了客体语的定义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客体语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客体语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了客体语对教学方式的启示。
最后讨论了客体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客体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客体语、功能、定义、分类、作用、影响、语言习得、教学方式、跨文化交际、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学也逐渐受到更多重视。
客体语作为语言学中重要的概念,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关于客体语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功能研究还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分析。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客体语的功能,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客体语的定义和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对教学方式的启示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外汉语课堂中客体语的功能进行系统地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客体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研究客体语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旨在揭示客体语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机制,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客体语对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的启示和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以期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新思路和实践建议。
通过对客体语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本文旨在强调客体语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
客体语的跨文化交际
客体语的跨文化交际作者:武术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8期【作者简介】武术,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符号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编号:12524156)。
研究表明语言交流只占交际信息量的30%,非语言符号在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语言符号包括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和客体语。
客体语包括物质的一切有意和无意的展示,例如工具、机器、艺术品、建筑结构和人体及其衣着,甚至还包括文字。
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交流的意义。
近年来非语言符号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但客体语的研究较少。
在不同文化中客体语的意义也是千差万别。
因此,从跨文化角度解释客体语的象征意义,揭示其文化根源,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有助于外语教学的开展。
一、客体语跨文化对比(一)相貌人的相貌是人体的重要部分,传递着一定的意义。
以“美”为例,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也不同。
在中国人们以女性身材匀称,个子高挑,皮肤白皙,大眼睛,双眼皮为美;而在西方人们常常要晒日光浴,以古铜色的皮肤为美,化妆品也没有美白的功能,西方人双眼皮居多,在他们眼中单眼皮丹凤眼更美,对于身高他们没有要求,但却要求丰胸肥臀,臀部以上翘为美;而在日本,体型娇小的女性更受到青睐。
[1]对于头发中国人以光滑、飘逸为美,而西方除了这些还以浓密为美。
由于对“美”的标准不同,造成我们跨文化交流时,会有一些障碍。
(二)服装服装作为一种符号,在交流中传递着比身体更多的信息,它是一种有意的暗示,可以表明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个性和审美等信息。
从服装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美国穿衣的层次越多,面料越高档,风格越低调,说明其阶层越高。
在英美一些正式的场合,服装的穿着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在高档宴会上,规定不可以穿牛仔裤进入。
下面具体从服装的颜色、图案、遮掩度和风格对比各文化的不同。
从颜色上看,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黄色象征着高贵和权势,只有帝王可以使用黄色,平民是不可以使用的;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白色在某些场合是禁忌的,代表着悲伤。
跨文化交际中客体语和副语言的作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客体语和副语言的作用研究作者:高峰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2年第2期作者简介:高峰(1971—),男,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
高峰(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摘要:人际间交流语言是主要手段,但与此密切相连的非语言交际却常常具有特殊的功能。
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正确认识副语言和客体语等非语言交际手段的功能和作用,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客体语;副语言;功能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97—02语言是人类交往的主要工具,语言承载着文化信息。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球不同文化下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但人们发现,伴随语言交流的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很多时候,非语言交际传达着语言交际之外的重要交际信息,对交际行为的成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非语言交际重要组成部分的副语言和客体语等,近年来在跨文化交际学和传播学等学科中的研究价值逐渐显露,引起了研究者们不断升温的关注。
一般情况下,非语言交际要素包括:1.副语言,即伴随有声语言的声高、声长、音强、无声(沉默)、哭笑、咳嗽、一些特殊声音等;2.体态语,即手势、表情、身姿、拥抱、眼神等所谓的“肢体语言”;3.客体语,即对交际效果有一定影响作用的性别、体貌、服饰、首饰以及其他随身物品等个体要素;4.环境语,即对交际效果有一定影响作用的时间、地点、温度、光度、家具等交际时的外在环境要素。
对于语言和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往中所占比重的对比,不同学者阐发了各自的观点。
归纳研究成果会发现,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明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在研究者们的统计中具体数字不尽相同,但交际信息传达的比例上非语言交际要高于语言交际。
跨文化交际概论复习资料
跨⽂化交际概论复习资料⼀.基本概念理解1、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发出信息,另⼀⽅接受信息,这⼀过程就是传播。
2、亚⽂化:⼜称集体⽂化或副⽂化,指与主⽂化相对应的那些⾮主流的、局部的⽂化现象,指在主⽂化或综合⽂化的背景下,属于某⼀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活⽅式,⼀种亚⽂化不仅包含着与主⽂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并构成亚⽂化等都是这种亚⽂化。
亚⽂化是⼀个相对的概念。
是总体⽂化的次属⽂化。
3、1948年,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构造与功能》⼀⽂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5w"模式,即:(who)谁、(say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s)得到什么效果。
4、传播的构成要素:⼀是基本要素:信源、信宿、信息、媒介、信道、反馈。
⼆是隐含要素:时空环境、⼼理因素、⽂化背景和信息质量。
5、线性传播模式的缺陷::单⼀,静⽌。
6、语⾔是⽂化的载体,是⽂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就像⼀⾯镜⼦,折射出它所在的社会的思想,习俗和⾏为举⽌。
词汇作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带有民族⽂化的积淀,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化差异,必然在此上体现出来。
7、概念意义:词语中将其与外部世界的现象联系起来的那部分意义。
即,⼀个词语的字⾯意义中所包含的最基本的,最本质的意义成分就是其概念意义。
8、以英汉语⾔对⽐为例,词汇意义具有以下四个特征:词义基本对应、词义平⾏、词义空缺、词义冲突。
9、语⽤规则就是特定⽂化群体关于语⾔交际的规范与约定,包括说话的时机、说话的内容、说话的⽅式、说话的多少以及⾔语⾏为与⾮⾔语⾏为的配合等诸多⽅⾯。
10、交际风格是⾔语⾏为和⾮⾔语⾏为由于受使⽤中不同交际环境的影响或制约⽽形成的⼀系列交际特点的综合表现。
恰当的交际风格的运⽤对交际过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对交际能⼒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
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距解析
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别解析一、体态语(bodylanguage)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中最主要的是眼神。
身体动作又称身势,其中最主要的是手势。
(一)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在所有非言语的交际方式中,脸是我们感情最重要的广播员。
人们会用笑容、拉长脸、脸红、皱眉等表情来表达高兴、生气、害羞和思考等感情或内心活动,这能够说是人类文化的共性。
但因为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往往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肢体动作多,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尽现于脸部,而且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语言内容以及交谈对象的反应相配合。
而西方人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成于色,难以琢磨,即使家庭遭遇了不幸也要对客人笑脸相迎,这常让外国人困惑不解。
有时,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信息也不同。
通常我们认为,人们会因特别高兴的事情而大笑,而菲律宾人的大笑所表达的则是同情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咂嘴唇表示有滋有味,而英国人却表示没有滋味;我们中国人用笑脸迎接贵客到来,而美国的印第安人却用哭泣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二)眼神(eyelanguage)英语格言“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告诉我们:眼神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不过,同一目光行为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人在交谈时,不直视对方,并且有意地回避目光的持续接触,以此表示自己的谦卑或对对方的尊敬。
英美人交谈时,则习惯于直视对方,眼光直接接触,表示感兴趣。
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
这种眼神文化的差异,使得英美国家的人会因为中国人避免与自己实行目光交流而认为对方瞧不起自己;而中国人则会因英美国家的人总是盯着自己而感到对方无礼。
在俄罗斯,母亲让小孩说真话时常说“看着我的眼睛”。
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客体语研究
收稿日期:2019-05-23第一作者:王如馨(1996-),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中日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客体语研究王如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16)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除语言行为的不同,非语言手段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作为非语言手段之一的客体语,是不同文化交往对方判断自己礼仪是否正确的标准之一。
针对非语言手段中的客体语,从日常交往的中日礼仪入手,分析中日两国在服饰礼仪、名片礼仪和礼物文化存在文化差异的结果发现,中国人在客体语表达上比日本人更为自由。
中国人性格带有较强的人文主义色彩,在希望与人亲近的同时进而放松对礼仪的紧张感,对服装、名片和礼物等往往忽视礼仪细节。
日本人注重礼仪细节,在服装、名片和礼物方面都能看出日本人对细节的重视。
日本人客体语的表现还体现了集团主义思想、保守性与“以和为贵”的东方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日本文化内涵。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客体语;语言行为;中国文化;日本文化中图分类号:H0-05;H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713(2019)04-0499-042018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并在北京大学举办座谈会,现场图片在网络上被公布之后,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有日本网民认为,按照一般常识参加重要活动时应该穿正装或至少脱去长衣外套,北京大学大学生却穿着长衣外套与安倍首相座谈,实属不尊重首相之举。
然而中国大学生并非有不尊重之意,只没有刻意地注意着装,由此引起日本网友的误会。
诸如此类,若是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了解不足,在中日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困扰。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行为固然重要,但非语言行为的重要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1999年毕继万指出,非语言交际可以分为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和客体语四类,其中客体语主要指化妆品、服饰和个人用品等人工用品。
客体语有实用价值,在交际中同时起到交流和展示的作用[1]。
[整理]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颇多。
杨全良(1990)认为:所谓非言语交际,就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不像言语交际那样只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它包括除使用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和其它装饰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语言交际的有效途径。
Samovar(2000)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因此它包括了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为的或由环境所产生的刺激,如:表情、手势、身势、触摸、界域、服饰、副语言、时间、场景等;同时,李杰群(2002)也认为,非语言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动作、语调、气温、颜色、气味、器物、服饰、时间、空间等多种手段,其中与人体有关的表情、动作等又称为人体语言或体态语。
由此可见,非言语交际是一项涵盖范围极广、内容颇丰的跨学科学术研究,除言语交际之外有助于交流的任何利用行为举止、表情、外部环境的交际我们都可称为非言语交际。
0非言语交际的涵盖范围很广,纷繁的分类方法随之产生。
毕继万(1999) 将非言语交际分为四大类型:(1)体态语,包括基本姿态(姿势和身势)、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微笑、体触、女士优先的礼节动作) 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如头部、面部动作、目光交流、臂部、手部、腿部动作等等)。
(2)副语言, 又称类语言或伴随语言, 主要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非语义声音(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非发音器官非语言声音)。
(3)客体语, 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
(4)环境语, 研究的是人们为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对交际的影响, 而不是自然环境的作用。
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颜色、声音、灯光、标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等。
客体语与环境语
6.家具与车辆
• 英语国家室内装饰也与中国不同。据美国教授布罗斯纳 安对比:中国人喜欢使用图案精美的纺织品和原色壁纸 ,英语国家的人却喜爱单色织物和灰白色墙壁;中国的 木质和皮面座椅都加工精细,而英语国家的却显得粗制 滥造;中国的窗帘一般都异常精美,英语国家的却很寒 酸。 • 英语国家的私人小汽车可以反映出车主的许多特点:地 位、价值观、抱负,甚至还可以反映出其心理状态。驾 驶着一辆老式、昂贵、不注意保养的赛车,可以表现出 主人的富有、守旧、漫不经心、大大咧咧、朝气蓬勃, 也许还有活泼开朗的性格;驾驶保养良好的豪华轿车, 则显示车主是一个虽然富有但自信心不足的人;一辆四 门轿车的车主可能是一个拖家带口的人;客货两用车是 郊区居民的标志;驾驶狭小的经济车的人可能生活简朴 或者举止随便。
客体语&环境语
客体语
一般的看法是,客体语言指人工 用品,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 、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这些物 品往往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 从交际角度看,这些物品都可传递非语 言信息,都可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征和个 人特征,因此个人用品也是非语言交际的 一种重要媒介。
1. 皮肤颜色的修饰
颜色
标志符号
1.空间信息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认为,空间的变化会对交际发生影响 ,可以加强交际的效果,有时还会超过言语的作用。他将空 间范围 分为3种类型:1)固定空间,即由固定的墙栏和物 体构成的空间,如房间。2)半固定空间,即由桌椅板凳之 类较大物体构成的空间。3)非正式空间,即人们在与他人 交往中每个个体所习惯维护的个人空间气泡。非正式空间指 的是人际交往中近体距离和领地要求,具体可以分为拥挤、近 体距离、领地性、空间取向及座位安排。
日光浴(sun-bath)是英语国家 人的习惯。他们以晒黑的皮肤作为健康 的象征。在英语国家,美男子的外表应 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长相英俊;美 丽的女子应是长相标致、头发金黄、个 子不大、但体态丰满的妙龄女郎。白皮 肤并不是美丽的标志。这与害怕太阳暴 晒,竭力让自己的皮肤白嫩的一些中 女性恰成鲜明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首饰 西方人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 都有戴戒指的习惯。左手无名 指戴戒指表示已婚,左小指不 可以戴戒指。手镯一般戴一只, 如果戴在左手且为一条,表示 单身。若戴在左手或右手都戴, 则表示“名花有主”了。佩戴 耳环是妇女在交际场合的习惯。 有的男子也戴耳环不过只限于 少数青年之中,戴一个耳环者 往往表示大丈夫气概,戴一对 耳环者无疑就是同性恋了。 而在中国佩戴比较随意。
客体语
客体语
一般的看法是,客体语言指人工用品,包括化妆品、修饰 物、服装、衣饰、家具及其他耐用和非耐用物品。这些物 品往往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和交际性。 从交际角度看,这些物品都可传递非语 言信息,都可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征和个 人特征,因此个人用品也是非语言交际的 一种重要媒介。
2015/11/30
2015/11/30
体味
嗅觉也可以传递出有关种族、文化等信息。人体会散发出一定的气味, 西方人的体味要比东方人的重些,西方人和阿拉伯人认为散发出体味 是不礼貌的。因此,即使是男性也要喷香水来掩盖体味,中国人是顺 其自然,而日本人则讨厌浓烈的香水味,对于因食用食物或者是吸烟 而产生的口腔气味,更要遮掩。
1.相貌
在中国以女性身材匀称,个子 高挑,皮肤白皙,大眼睛,双 眼皮为美 西方人门常常要晒日光浴,以 古铜色的皮肤为美,西方人双 眼皮居多,在他们眼中单眼皮 更美
2015/11/30
2.服装
服装作为一种符号,在交流中传递着比身体更多的信息,它是一种有 意的暗示,可以表明人们的身份、地位、职业、个性和审美等信息。 从服装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在美国穿衣的层次越多,面料 越高档,风格越低调,说明其阶层越高。在英美一些正式的场合,服 装的穿着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在高档宴会上,规定不可以穿牛仔裤进 入。下面具体从服装的颜色、图案、遮掩度对比各文化的不同。
2015/11/30
从颜色上看,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黄色象征着高贵和权势,只有帝王 可以使用,平民是不可以使用的;红色代表着热情、喜庆。在西方历 史上紫色被认为是高贵的,达官贵人的衣服多为紫色;红色是带有血 腥的色彩。 从图案上看,中国人喜欢龙凤等吉祥图案,龙是吉祥的,而在西方龙 被看成是邪恶的怪物,而小青蛙或者其他与海有关的图案受到西方人 的喜爱。 从遮盖度上看,中国人女性服装要挡住腿、背部、和胸部,马来西亚 女性要挡住肚脐,阿拉伯女性要穿长袍裹身,挡头发和身体。
3饰物
一、纹身
在中国纹身会让人联想到帮会 组织,就业也会面临阻力。纹 身在日本是一种禁忌,在游泳 池、健身俱乐部总能看见挂着 一块警示牌写着“纹身者不能 让入内”。而在美国纹身却是 一种身体纹饰而已,是在表达 个性或是在励志。在泰国纹身 被认为是有法力的,是会受到 佛的庇佑的。
2015/11/30
2015/11/30
4、个人用品
个人用品在此指在烟斗、手表、眼镜、名片和手提包等个人日常用品。 这些个人用品能折射人们的审美、地位和价值观。中国和日本戴眼镜 的人较多,而在西方国家女性戴隐形眼镜,室外人们喜欢戴墨镜。男 士和女士手提包可以反映出个人的品味和经济实力,在西方公文包是 公司职员晋升的标志,但在印度禁忌用牛皮质地的包。名片在商务交 流中有着重要的沟通作用,日本人就非常注重名片。男士的香烟、手 表、腰带和车等也传递出他们的身份的信息。
2015/11/30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