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北京版)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与灭火(2)-1教学设计
《探索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初中化学 北京版九年级上册】
《探索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用实验与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发展创新,通过“燃烧是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的了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突出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生提出猜想后,设计对比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
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将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形成性习题、让学生判断实验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无难点可言。
但要说明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也许回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或发现,教师应及时的给予鼓励,保护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
【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运用活动与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一自主探究、课上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教学。
教学媒体:计算机、实验仪器及备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燃烧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你猜想一下,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自学课文)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解决问题演示动画片《火三角》,强调对于三角形而言,三条边是缺一不可的,即燃烧的条件是要同时具备的。
四、提出新问题你能尽可能多的提出那些熄灭火的方法?(根据燃烧条件去思考灭火的方法)五、解决新问题(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低于着火点)六、自学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大家自己总结一下。
【课外拓展】如何防止燃气泄露?如果家里发生燃气泄露事件,你该怎么办?设计出处理方案的结构图。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17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了解燃烧的实质,知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的原理;(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3)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观察水平、合作与交流水平2.[过程与方法]:(1)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实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实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教具准备1.仪器:大烧杯、小烧杯,2盏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镊子2.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与火接触过,可能是做饭,可能是点蜡烛电蚊香,那么大家想想,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点燃火吗,需要什么条件吗一、燃烧与灭火实验展示:实验一:取一盏酒精灯点燃,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柴和一个小石块,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小木材很快被点燃,而小石块没有被点燃。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一,大家想想我们能够得出怎样的实验结果呢【学生讨论】为什么木条能燃烧而小石块不能燃烧【学生归纳】燃烧需要是可燃物实验二:取两盏酒精灯分别点燃,然后用灯帽盖灭其中一盏,发展被盖灭的一盏不再燃烧,另外一盏依然燃烧。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二,大家想想我们能够得出怎样的实验结果呢【学生归纳】燃烧需要有空气或者氧气实验三:取一盏酒精灯点燃,取两根小木柴,一根在酒精灯上加热点燃,另一根不加热点燃,与另一根被点燃的小木柴做对比。
【学生归纳】燃烧需要点燃,并达到物质的燃烧最低温度即着火点【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表1 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无烟煤木炭40 240 700--750 320--370着火点(℃)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它就像物质的沸点、熔点一样是物质的一个性质。
届京改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燃烧的学问单元课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思考燃烧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挑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燃烧现象的认识和看法。
2.针对燃烧的条件,让学生探讨如何预防火灾,提高安全意识。
3.讨论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燃烧的本质、条件以及燃烧产物的处理。
2.强调燃烧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消防安全和环境保护。
5.作业小结:本节课布置的作业是一篇关于燃烧现象的小论文,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这样的作业设计既能够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实验室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虚拟实验,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亲身体验燃烧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环境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火灾新闻和虚拟实验室的情景,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燃烧现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代入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燃烧知识。
京改版九年级化学上第6章 燃烧的学问第一节实验探究燃烧和灭火复习课教学设计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投影:蜡烛缓慢熄灭,棉花燃烧
2、你能解释什么?
3、你还不明白什么?
板书: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约5分钟)
提问:你猜想棉花为什么会燃烧?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拆解引导
1、如果对棉花燃烧的原因作猜测,你会依据什么?
2、棉花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据上述实验环境,你猜想使棉花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的热量从哪来?
课题:实验探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去探索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有了兴趣,也就有了真正的参与自主探究。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化学学习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化学兴趣的最好方法。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通过学生看到在同一容器中,蜡烛火焰熄灭和棉花燃着这一截然不同的现象入手分析。采用创设认知冲突情境——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小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据实验事实得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练习强化的设计思路,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引领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等,逐步全面认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习得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学生情况: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如: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都有较深的认识,对二氧化碳、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进行过多次改进,做过多次学生实验。教师利用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强烈的兴趣,设计实验在同一容器中,将燃烧与灭火同时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获得更大程度的提高。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火灾中的如何自救。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使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火灾中的自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具准备】:1、仪器:镊子、酒精灯、大烧杯、小烧杯、2、药品及其它:水、碳酸氢钠、盐酸、火柴、木块、蜡烛、白磷、石子、热水、小刀、湿抹布、铁丝、纸条、纸卷、酒精、点滴板3、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与我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烈焰中的手帕”(1)魔术表演:烈焰中的手帕【讲】通过刚才的表演,聪明的您一定知道了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与火相关。
并且同学们心中还会存有疑问,手帕为什么没有燃烧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也会了解手帕为什么没有燃烧。
(2)引言: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火,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二、新课授入】:【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初探燃烧与灭火”的化学殿堂。
【板书】初探“燃烧与灭火”请同学们根据我给你们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成以下实验探究:并把导学案上本部分内容补充完整【探究活动一】:燃烧1、探究活动:燃烧的条件实验:⑴请同学们分别用所给的仪器和药品,观察哪种物质能燃烧,为什么?实验:⑵请同学们点燃可燃物,再把大烧杯罩在燃烧的可燃物上,可燃物还能能够继续燃烧吗?为什么?实验:⑶请同学们观察小木条放在桌子是否能够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板书】一、燃烧:物质具有可燃性1、条件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讲】着火点指的是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可改变,可燃物不同,着火点也不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6.1.2探索燃烧与灭火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A. 油锅着火:使用灭火器或水灭火,因为油比水轻,水灭火时会浮在油上,导致火势蔓延。
B. 电脑着火:使用灭火器灭火,因为电脑内部含有易燃物质,使用水灭火会导致短路。
C. 纸张着火:使用水灭火,因为纸张是易燃物,水灭火时可以迅速冷却并隔绝氧气。
D. 汽油着火: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因为汽油是易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干粉灭火器可以迅速隔绝氧气。
(3)简答题:
1. 请简述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2. 请简述灭火的三大方法及原理。
3. 请举例说明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分析题:
假设某教室发生火灾,请根据燃烧与灭火原理,提出灭火措施,并说明理由。
八、板书设计
①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
② 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灭火、降低温度灭火、清除可燃物灭火。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燃烧与灭火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燃烧与灭火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燃烧与灭火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D. 铁:不完全燃烧,因为铁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燃烧时会产生氧化铁等不燃物。
例3:某学生在做实验时,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酒精溢出并燃烧。请给出三种灭火方法。
答案:
1. 隔绝氧气灭火:迅速关闭酒精瓶,减少酒精与空气的接触。
2. 降低温度灭火:使用灭火器或水灭火,降低温度至酒精着火点以下。
3. 清除可燃物灭火:迅速用湿抹布覆盖酒精燃烧区域,减少可燃物与火源的接触。
届京改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燃烧的学问单元课教学设计
在课堂的最后,带领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的三个条件、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同时,强调燃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意识。
此外,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课后,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学以致用,提高化学学习的实践性。
在此环节,我将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书写不同有机物的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
2.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判断其是否符合完全燃烧的条件。
3.针对火灾案例,选择合适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作业布置时,注意分层设计,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提高其化学素养。在作业批改和反馈环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4.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及其适用范围,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分享中掌握燃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践应用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身边的燃烧现象,分析其是否符合完全燃烧的条件,并提出改善措施。
-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生活中燃烧现象的调查报告,培养其观察和思考能力。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3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以前接触到,小学的学习中也有所渗透,所以相对来说学生学起来会很轻松。
另外,高中学习能量时,和本课内容相关,所以本节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桥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对燃烧有一定的了解,生活中接触过燃烧现象,所以对燃烧比较熟悉,而本节课是以实验为主的一节课,学生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这样就更容易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提升课堂效率。
三、教学设计思想最好的教学是关于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特别是关于灭火的原理的教学中,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获得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习题的设置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学习能够解释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更加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在由燃烧条件推出灭火原理的过程中,学习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装置实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离不开化学五、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六、教学程序设计过程一、引入新课(1)化学小魔术(2)课件展示: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有益的燃烧;[教师导课]:火,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人类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能够说火的使用极大促动了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了解下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促动作用(ppt)。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8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章第一节《探索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能够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水平。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水平。
③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观察水平、合作与交流水平,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理解规律,掌握规律,能够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疑点:着火点是否能够降低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用具:1、仪器:镊子、酒精灯、大烧杯、小烧杯、2、药品及其它:水、火柴、石头、木块、白磷、红磷、铜片、热水、展示台、自制教具、剪刀、湿抹布、沙土、几支蜡烛,一本书。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0
【讨论】如何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呢?【投影展示】展示两张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红磷燃烧的【兴趣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第一节探索燃烧与灭火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发生的条件。
2.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方法分析化学实验3.通过度析燃烧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感受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发展科学价值观.【活动1】寻找燃烧现象的共同的特征.【活动2】探究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燃烧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生?【查阅资料】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着火点(俗称燃点)是指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不同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在一定条件下有确定的数值【实验验证】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不但得出了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实验反思】燃烧的三个条件又是什么关系呢?进一步理解燃烧的条件。
【视频演示】 【结论】燃烧的条件【课堂练习】1.依据下图实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①通入N 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 、b 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 2,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是 。
分析:(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2.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红磷着火点240℃,白磷着火点40℃,红磷白磷燃烧都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五氧化二磷有毒,易溶于水。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实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实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6燃烧的学问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燃烧事故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4)小组竞赛:设置有关燃烧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燃烧的学问教学目标和燃烧的学问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燃烧的学问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燃烧的学问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燃烧的学问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与燃烧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燃烧的学问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化学反应以及燃烧的控制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燃烧的学问重点,强调燃烧的学问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化学反应以及燃烧的控制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再次,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分析燃烧事故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实验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探索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2
生活中,学生见过不少燃烧的现象,如炉火、煤气燃烧、森林火灾等等,但不能
说出燃烧的实质,不能很好的控制燃烧。
教学策略
(1)首尾照应;
(2)多感官(视觉、听觉、触觉)教学;
(3)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机制;
(4)鼓励机制的运用;
(5)对比法。
(6)采用友善用脑教学理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可燃物,你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做燃料吗?
倾听、思考
。
讨论后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的同时学以致用。
认识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
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
小结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练习
完成学案
完成练习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索新知
认识燃烧需要氧气
有了可燃物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100ml,2个)、烧杯(200ml,1个)、酒精灯(2个)、石棉网(2个)、坩埚钳(2个)
初三化学(北京版)探索燃烧与灭火(1)-1教学设计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初三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探索燃烧与灭火(1)
教科书
书名:《化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3 年 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类认识燃烧的历程,了解燃烧的概念,体会燃烧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
作用。
2.通过对已有知识归纳总结,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通过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4.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提高证据推理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燃烧条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
走进历史,认识燃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Fra bibliotek标【教师讲授】从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介绍燃烧历程,让学生感受燃烧推动人类进步科技发展。
【学生相互借鉴学习】
【学生笔记】
【教师布置任务】
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
实验1: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画出实验方案示意图并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2: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画出实验方案示意图并预测实验现象。
【教师分析实验设计】介绍运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设计对比实验。
【教师提问】能不能用一个装置就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呢?
【学生思考作答】
【观看视频】
环节三:
了解更广义的燃烧
【教师讲授】介绍黑火药资料
播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
【教师总结】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16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会使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并实行理性分析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注重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理解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二、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四、教学用品
白磷、红磷、蜡烛、木条、煤块、酒精灯、试管、烧杯、玻璃棒、镊子、药匙等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
下图:
3.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改进:将原先的塞子改为气球)
引发思考:遇到火灾,2.安全知识抢答
基础题(每题
水平题(20
十、板书设计
第4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6章 燃烧的学问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_4
专题4 燃料与燃烧单元1 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的条件和定义。
(2)会使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实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注重社会的责任感。
(3)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中,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此知道违规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燃烧条件、定义及其应用。
2.通过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实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酒精灯、纸船、水、蜡烛、烧杯、镊子、滤纸、大理石、火柴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导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
介绍燃烧给人们造福也带来危害,提出法律在线,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学习中,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此知道违规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及危害。
[提问]列举战舰失火材料,提出你能从燃烧的事例和现象中找出燃烧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并试着给燃烧下一个定义呢?二、推动新课1.燃烧的定义定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特征:发光、发热、剧烈反应。
应用:交通工具、生活、工业、航天航空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树立安全意识
2.火场逃生与自救方法
【学生聆听】
环节四:
介绍其他类型氧化反应
【教师讲授】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教师举例说明】完全燃烧的条件
1.要有充足的氧气。
2.可燃物和氧气充分接触。
【教师讲授】
爆炸、缓慢氧化、自燃。
【学生聆听】
【学生总结记录】
【学生聆听】
环节五:小结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化学
年级
初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探索燃烧与灭火(2)
教科书
书名:化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出版日期: 2013 年 6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熄灭蜡烛火焰方法的探究,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习常用灭火的方法。
2.初步掌握发生火灾时逃生和自救的方法。
3.通过对可燃物完全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燃料完全燃烧对环境与社会的意义。
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灭火方法
2.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发生的条件
【学生聆听】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聆听
环节二:
总结灭火原理,并学习依据火情不同选择适宜的灭火方法
【教师梳理课前调研】
调研内容:梳理熄灭一只燃着蜡烛的方法和灭火原理。
【学生相互借鉴学习】
【教师提问】依据燃烧条件写出对应的灭火原理。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提问】为什么蜡烛一吹就灭,而篝火越吹越旺?
【教师总结】灭火时要根据火情不同,采取适宜的灭火方法。
【教师提问】依据下列着火实例写出你认为适宜的灭火方法并说明灭火原理。
【教师提问并普及这部分知识】
1.灭火器的种类有哪些?
2.不同种类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及适用范围各是什么?
3.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视频)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聆听】
【学生观看】
环节三:
火场逃生与自救
4.认识爆炸、缓慢氧化及自燃。
教学重点:依据燃烧条件,得出灭火原理;在掌握灭火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常用的灭火方法。
教学难点:依据灭火原理,学习如何根据火情不同选择适宜的灭火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环节一:正反两方面资料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学习目标】
【教师讲授】
图片展示:燃烧象征“光明、温暖”新闻链接:澳大利亚山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