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东西不拿

合集下载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别人的物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拿”的道理。

难点: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故事内容为: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有一个漂亮的玩具,他非常想玩,但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给他。

他趁那个小朋友不注意的时候把玩具拿走了,结果那个小朋友伤心地哭了。

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

2. 讲解: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图片可以包括一些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的物品,如图书馆的书、他人的钱包、家里的玩具等。

实例可以是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行为选择,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要拿走、在超市看到喜欢的零食想要拿走等。

通过这些讲解,让幼儿理解尊重别人的物品的重要性。

3. 讨论:让幼儿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师可以问幼儿:“你们觉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不对?为什么?”或者“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遇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时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场景,如一个小朋友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玩具、一个小朋友未经允许拿走了另一个小朋友的零食等。

通过这些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如何处理类似的情况。

5. 总结: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鼓励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这一道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故事导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教学,提高幼儿的兴趣和专注力。

2. 讲解示范:教师结合图片和实例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安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是归别人所有的,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知道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自主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幼儿展示拿别人东西的不良后果,让幼儿认识到这是错误的行为。

3. 互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和经验。

4. 情景演练: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选择不拿别人的东西,并解释原因。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任务,让幼儿画出自己不会拿别人东西的原因。

2. 延伸:教师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演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收集和分析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发言,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认识水平。

3. 检查幼儿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程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幼儿的参与度,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法制安全教育,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体现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3. 探索如何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家庭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画作,主题是“我喜欢的物品”,通过画作表达自己对自己物品的珍惜。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作文400字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作文400字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作文400字英文回答:Taking other people's belongings without permission is considered theft, which is a serious crime. It is wrong to take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belong to us, even if we believe we need it or deserve it. Stealing can have severe consequences, both for the victim and the perpetrator.Respecting other people's property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hen we take something that belongs to another person, we violate their trust and infringe on their rights.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stealing is not only morally wrong but also illegal.There are many ways to obtain the things we need without resorting to theft. We can work for money to buy what we want, borrow from friends or family, or seek assistance from social services. Stealing should never be considered an acceptable option.中文回答:不拿别人的东西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幼儿自我约束能力,让他们在遇到诱惑时能够自觉地拒绝。

3.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使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

2. 培养幼儿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接受“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 如何培养幼儿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地拒绝。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情景模拟法: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控制。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准备一个关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生动故事课件。

2.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于情景模拟。

3. 讨论卡片:准备一些关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问题卡片,用于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如《小猴子借东西》,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包括道德和法律的层面。

3. 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场景,如在公园里看到喜欢的玩具,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4. 小组讨论:发放讨论卡片,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5. 总结:通过总结,强化幼儿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1. 家长协助: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并在家庭作业本上记录。

2. 绘画作业:让幼儿画一幅关于“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画,表达自己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概念,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课程目标1.让幼儿了解如何尊重别人的财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发现周围的环境。

3.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别人拿走你的玩具吗? ### 第二步:简单说明老师简单说明:当我们在幼儿园玩耍时,可能会有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我们也会想玩那个玩具,但不是我们的,我们不能随便拿走,这样会伤害到小伙伴的心。

### 第三步:案例分析老师说明有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时发现自己带的小熊玩具丢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们来看看,如果小朋友在幼儿园里随便拿玩具,是否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 第四步:实际操作老师安排幼儿自由玩耍,观察幼儿的行为,看看是否能遵守课堂规则,同时老师引导幼儿彼此之间尊重对方,不要轻易拿别人的东西。

### 第五步:反思老师让幼儿描述当一个小伙伴带了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应该怎样做才能合理地获得这个玩具的使用权,同时提醒幼儿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保护好自己的物品,这样也能够让别人尊重你。

教学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实践。

2.充分利用观察幼儿自由玩耍的机会,注重课堂感性体验的构建。

3.鼓励幼儿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涉及到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内容,提升幼儿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对幼儿在自由玩耍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幼儿是否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而评价幼儿的自控能力。

2.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讨论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

3.对幼儿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再根据能否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自我发掘和自我支持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已经初步理解了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并且通过玩具分享体验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在往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幼儿的互相尊重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幼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让幼儿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模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

模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

规则——别人的东西不能拿1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活动目标】1、我能了解拿别人东西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行为,是一种道德亏欠行为。

2、我能分清借与拿,做到自己的物品自己支配,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弟子规》导入课件出示《弟子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身有伤,宜亲忧;德有伤,宜亲羞;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

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二、讲故事一有一天,妈妈在辅导小丽写作业时发现,小丽的文具盒中多了一支漂亮的中性笔。

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支笔是小丽在教室里捡到的,问了周围的同学都说不是他们丢的,小丽又特别喜欢,于是她就留下自己用了。

小组讨论:1、这支笔是小丽的吗?她应该留下用吗?为什么?2、怎样分清借与拿?三、故事二《范仲淹“封金不纳”》范仲淹历来以清正廉洁著称于世。

他有一个好友临终时托咐给他一个用火漆封了口、并加盖了印章的口袋,对他说:“我一生的积蓄都在这里面了,现在,我把它与年幼的儿子一并交付给您了,由您处置一切吧!”好友去世后,范仲淹一面精心养育朋友的儿子,一面珍藏着这个口袋。

曾经有一段时间,范仲淹家里穷得只能靠喝粥度日。

有个巨富听说他有一个价值连城的口袋,想出巨资买下,范仲淹一口回绝了,说:“这是朋友的钱,我怎能私自动用?”后来,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李太监也想要把这口袋“借去看看”,并以高官、厚利加以诱使,范仲淹依然坚决地说:“不是自己应得的东西,就不能昧心私用,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也是我做人的信条。

”过了十多年,朋友的儿子己经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了。

这时,范仲淹就把那宝袋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朋友的儿子。

小组讨论完成:三、视频观看1、拾金不昧的父子捡到皮包主动地去寻找失主,对于失主的物质答谢,他们婉言谢绝,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不令我们敬佩吗?2、盐城市环卫女工韦青、陈红在登瀛桥清扫积雪时,捡到一只黄色的环保袋。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法制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3. 引导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不依赖别人的物品。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随意拿取。

2. 培养幼儿的自制力,不贪图小利。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理解并实践中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如何自我控制。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解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情景模拟法:设置相关情景,让幼儿参与其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加深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情景道具:模拟商店、玩具等3. 奖励物品:小贴纸、积分卡等教案内容:一、教学导入(5分钟)1. 讲解故事《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遭遇困境,引导幼儿思考拿别人东西的后果。

2. 提问: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我们应该怎么做?二、情景模拟(10分钟)1. 设置模拟商店,让幼儿扮演顾客和店员,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行为。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遇到诱惑时,学会自我控制,不拿别人的东西。

三、讨论交流(5分钟)1. 提问:在情景模拟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四、总结与奖励(5分钟)1. 总结本次活动的重点,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给予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小贴纸或积分卡作为奖励,激励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法制小游戏”,如“找不同”、“法制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课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学目标:1. 通过故事的讲述,让学生了解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2.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3. 培养学生的友善和分享意识。

教学重点:1. 了解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2. 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教学准备:1. 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图片或PPT;2. 学生的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剪刀、胶水等);3. 手工制作指导书。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问题导入,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拿别人东西不归还的经历呢?你们觉得这样是对的吗?”2. 引出今天要学习的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故事讲解:1. 向学生展示故事的图片或PPT,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2. 以适当的语速和语调讲解故事,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能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思想。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讨论主要人物在面对诱惑时做出的选择和行为。

2. 引导学生总结“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个道理的含义和重要性。

活动与实践:1. 提供学生一些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例如纸、剪刀、胶水等。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一些与分享、友善等主题相关的手工艺品。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友善和分享意识。

评价与反思: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和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2.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总结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不拿别人的东西的道理,培养了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和友善分享意识。

故事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手工制作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故事的道理理解不深,因此我在讲解故事时应适当加入一些情感和逻辑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故事中的意义。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小班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2.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引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的财产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

2. 难点:帮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述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主题。

2.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学习。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讨论,促进他们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故事图片或 PPT:《小熊的玩具》。

2. 一些小道具,如玩具、文具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是否有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呀?那你们知道这些玩具都是属于谁的吗?(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果看到别人有好玩的东西,自己能不能随便拿。

师:如果你们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你们能不能直接拿过来玩呢?为什么呢?2. 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故事《小熊的玩具》。

故事内容:小熊有很多好玩的玩具,有一天,小兔子看到小熊的玩具很羡慕,就偷偷地拿了一个回家。

小熊发现自己的玩具少了一个,很伤心。

后来,小兔子知道自己做错了,把玩具还给了小熊,小熊也原谅了小兔子。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兔子为什么要拿小熊的玩具?小熊发现玩具少了之后心情怎么样?小兔子最后怎么做了?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呢?如果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有什么后果呢?(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倾听并给予肯定和引导。

幼儿可能会回答:“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会伤心。

”“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拿。

”等。

4. 情景模拟(1)教师创设情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情景一: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看到另一个小朋友的文具很漂亮,就想拿过来用。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明辨是非,懂得尊重和爱护他人的财物。

2.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规范,垃圾不乱扔,不随意拿取他人物品。

3.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地图、玩具、义工卡片、幼儿手工制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利用相关地图教具,引出话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对别人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样吗?”2.与幼儿进行讨论,了解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知。

第二步:呈现情境1.通过玩具和教具,创设一个场景:故事中的小猴子拿走了小兔子的胡萝卜,小兔子感到很生气。

2.观察幼儿的反应,引导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步:讲故事1.讲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相关的故事。

2.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感受和行为的对错。

第四步:引导讨论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小兔子的胡萝卜被小猴子拿走了,你们觉得小猴子的行为对吗?为什么?2.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集体讨论。

第五步:指导活动1.结合幼儿关心的事实和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2.制作义工卡片并玩偶连环画,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对故事中道德行为的理解。

第六步:小结1.教师对幼儿的发言和行为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2.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总结和记忆。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讲故事、讨论、活动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幼儿能够全面接触和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道德意识和合作意识。

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故事的讲述中,可以加入一些细节和情感描写,提高幼儿的听故事的兴趣和注意力;其次,在小结部分,可以更加明确地概括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让幼儿更直观地记住重点。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合理,能够使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并运用道德行为,但仍需改进教学细节,提高教学效果。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是不可以随意拿走的,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能力。

2.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3.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走,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所有权。

2.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在面对诱惑时,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去拿别人的东西。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出主题《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2. 故事分享:讲述一个关于幼儿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这种行为是否正确。

3.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时,应该如何处理。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实践如何处理别人的东西。

5. 总结提升: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他人的所有权,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在家引导幼儿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3. 区域活动:设置“情景剧场”区域,让幼儿通过表演,进一步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理念。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主题的理解和表现。

2. 关注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去拿别人的东西。

3. 搜集家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情况。

七、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小组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景模拟法:设置真实的情景,让幼儿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内容1. 故事分享:《小猴拿香蕉》2. 小组讨论:别人的东西能不能拿?为什么?3. 情景模拟:遇到别人拿自己的东西,应该如何处理?九、教学步骤1. 导入:讲述故事《小猴拿香蕉》,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主题。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懂得分享和合作。

3. 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玩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氛围。

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邀请幼儿讨论,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2. 讲解故事:通过故事课件,讲述一个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并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到错误。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财产。

四、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在区角活动中,引导幼儿自己决定是否拿别人的东西,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2. 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观察幼儿在家的行为,及时引导幼儿改正错误。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4. 是否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教案编写过程中,需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故事、游戏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注重家园合作,将教学内容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六、活动实施1. 开展“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主题活动,通过PPT、故事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取。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的东西诱惑时,如何自觉抵制诱惑,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

3. 设立“分享角”,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物品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分享,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

4. 开展“道德小故事”演讲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在家庭、幼儿园中,如何做到不拿别人的东西,树立榜样。

七、活动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这一观念的认同程度。

也说“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也说“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也说“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从小,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被教育:“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当然,这是好的出发,教育我们遵守这个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知道自己应该喜欢那种人并使自己被人喜欢。

同时,这也是物权意识的教育,目的让小朋友们知道:这是我的,那是别人的。

并且遵守“别人的东西,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自己不能随便拿”的交往规则。

逐渐的长大了,慢慢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自己的”、“别人的”之外,其实还有一些东西不知是谁的——即无主之物。

比如,公告N年之久无人认领的失物、二战时的遗留物、自然长出的花草蘑菇等,它们既不是“我的”,也不是任何一个“别人的”,就是无人之物。

当我们碰到这些东西,自己喜欢而且又有机会据而有之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教育,感觉并不十分适用。

举个例子,在当今这个被过度检测的时代,没有在医院拍过片的人应该很少了。

拍片,需要X光机,而X光机的核心元器件,就是X光放射源。

这是一种危险品,生产、运输、使用、更换、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按国家要求应该是全程监控的。

但不止一次的看到过报道,某某捡到个饰品类的东东,也没觉得多特别,就觉得新奇,自己带着玩或普通方式上交,结果接触没多久,这个病那个病的就冒出来了,而且不止捡到的人有事,整条接触链参与的人,都随接触时间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病况。

最后确认该东东是某某机构遗失的放射源,接触剂量过大是会致癌的。

接触链上的所有人,随着接受剂量的不同,当然出现不同的症状了。

再有个例子,公园里,雨后的林中,不时会冒出些蘑菇——这些大自然的产物,当然不会天生有主。

有人看到了,忍不住的要采,要来吃。

殊不知这大自然的赠品,有馈赠和毒物之分,而毒物通常还有种特点,越毒越引人注意(色彩、香味等)。

于是,基本上,每年都有看到吃了毒蘑菇而一家出事的报道。

这里,“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规则教育,完全不能从底层意识里,起到阻拦私心的作用。

因为这些物都是无人的,不是谁谁谁的“别人的”,既然不是“别人的”,又惹人喜欢,我先来,何不先取,留着后到者取吗?自然而然地,自己就取了,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的事例。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别人的东西我不拿教案反思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教 学 目 标 达 成 情 况 03 教 学 内 容 和 方 法 04 教 学 过 程 和 效 果 05 学 生 表 现 和 问 题 06 改 进 措 施 和 建 议
幼儿能够理解“别人的东西我 不拿”的含义
幼儿能够掌握区分自己的东西 和别人的东西
强化实践操作: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 握。
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 教学效果。
及时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案进 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教学目标达成 情况:是否达 到预期的教学 目标,学生是 否理解和掌握 相关知识点。
学质量
导入环节:通过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解环节:详细讲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互动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 总结环节: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 重要性
学生对他人财物的尊重程度 学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程度
学生是否能够做到不拿别人 的东西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和 兴趣度
容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简单 到复杂,逐步引导幼儿掌握社会规则 教学内容
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采用游戏、互动等多种形式,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教学内容的组织: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 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选取的教学内容: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 取适合的教学内容

不拿别人东西的一句古语

不拿别人东西的一句古语

不拿别人东西的一句古语
以下是五个关于不拿别人东西的古语及其赏析:
1.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赤壁赋》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不要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只是一点点也不要拿取。

它表达了对道德操守的重视,提醒人们要保持廉洁正直。

2. “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视。

”——《论语·颜渊》
赏析:这句话教导我们要遵守礼法,不做不合适的事情,不说不合适的话,不看不合适的东西。

它强调了自律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3.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
赏析:这句话告诫人们在面对财富时不要贪图不义之财,在遇到困难时不要逃避责任。

它强调了正直和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4.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列女传》赏析:这句话表达了有志向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会接受施舍的食物。

它强调了人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随波逐流,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

5.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赏析: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它强调了人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注重道德修养,从小事做起,积累善行。

这些古语都强调了道德、自律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不做不义之事,不拿别人的东西。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法制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

2. 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

2. 如何培养幼儿遇到诱惑时,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景模拟法:设置实际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2. 讨论卡片:各种诱惑场景的图片3. 情景道具:模拟幼儿园教室环境一、第一章:故事导入1. 播放故事课件《小猴子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小猴子因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受到惩罚的经历。

2. 引导幼儿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被惩罚?我们应该怎么做?二、第二章:讨论交流1. 发放讨论卡片,展示各种诱惑场景,如:看到别人的玩具想拿、看到别人的零食想吃等。

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总结讨论成果,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三、第三章:情景模拟1. 设置情景:模拟幼儿园教室环境,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如:学生、老师等。

2. 引导幼儿在情景中运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原则,解决问题。

3. 组织幼儿分享体验,总结经验。

四、第四章:教学游戏1. 设计教学游戏:“爱心传递”,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帮助别人、分享快乐的喜悦。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意义。

五、第五章:家园共育1. 向家长发放《家园共育手册》,介绍“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六、第六章:案例分析1. 收集一些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如:拿别人的玩具、零食等。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中班法制教育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法制观念。

2. 培养幼儿自我控制的能力,懂得尊重他人的财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明白“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道理,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道理,自觉抵制诱惑。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能拿别人的东西?”等问题,引发幼儿对主题的兴趣。

2. 主体部分:a) 讲述故事《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主人公不拿别人东西的良好品质。

b) 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让幼儿明白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要尊重他人的财产。

c) 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情境,讨论如何应对。

3. 巩固环节:a) 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幼儿判断对错,巩固“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观念。

b)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道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4. 总结与拓展: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明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别人的东西我不拿”观念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评估他们能否自觉践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该观念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小猴子的教训》,让幼儿了解拿别人东西的后果,培养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2. 教学步骤:a. 讲述故事《小猴子的教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猴子因为拿别人的东西而受到的惩罚。

b. 讨论:故事中的小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后果?我们应该从故事中学到什么?c. 联系实际:让幼儿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以及今后应该如何做。

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四年级作文

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四年级作文

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四年级作文自从我记事以来,妈妈就常常对我说:”别人的东西不要拿,做人不可不劳而获。

”我总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每次有人送我好吃的,我也碍于妈妈的面子,咽着口水拒绝。

随着我渐渐长大,上了小学,在知识的熏陶中,在一次次的道德实践中,我渐渐明白了妈妈话中的深意,那一次的弯腰之事,更是让我对它有了切深的体会。

那是一个教师节,我和往年一样,去买花。

买完花后,老板找我的一个五毛硬币掉到了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可是,没这一弯腰不要紧,可我做了,那可真要紧!大概是粗心的老板找钱时,勿将一些硬币掉落在地上了。

一数,整整八元!有了它们,那串漂亮的钥匙扣就有着落了!我的眼睛亮亮的,立刻伸手去捡,刚碰到那凉凉的硬币,心中不禁“咯噔”一下:这可不是我的钱,别人的东西不要拿!我可不能昧着良心做傻事!我连忙缩回了手。

可是,我对那钥匙扣心仪已久,这阵子我有手头紧,一毛五毛也好,更别说八元了!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错过了?贪就贪呗,就一次,每人会知道!想着,我有伸出了手。

“你在干什么?”老板突然问了一声,脑海里”砰”地响了一个闷雷,我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恩……就是我五毛钱掉了,捡一下,还有你找前的时掉的钱,我帮你捡。

”然后,我捡起自己的钱,再把老板的钱放回他的钱盒里。

”谢谢你了!”听着这声道谢,我的脸一阵青,一阵白,三步并作两步地离开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不止一次地浮现出刚才的情景,要不是老板的突然问话,我应该拿了那“不义之财”了吧?我也会像小偷一样惴惴不安吧?为了那眼前的小利,让自己的一生都沾上了污点吗?别人的东西不要拿,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妈妈的教育犹在耳边想起,此刻,我深刻地领会了她话中的深意:做人应该坦坦荡荡,与其胆战心惊地接受别人的诱惑,不如努力凭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即使达不到也心安理得。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能随意拿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

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别人的东西我不拿》2. 玩具、图书等物品3. 贴纸、奖励小红花等激励物品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课件《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了解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能随意拿取。

2. 情境模拟:设置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

3. 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想要别人东西的冲动,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 游戏:设计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到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能随意拿取,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让幼儿养成尊重他人,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

五、活动延伸: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别人的东西我不拿”的主题墙,提醒幼儿注意行为规范。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超市”、“书店”等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正确处理想要别人东西的冲动。

六、活动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游戏法、情境模拟法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教学步骤:(1)导入:播放故事课件《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观看并思考。

(2)情境模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3)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如何处理想要别人东西的冲动。

(4)游戏:组织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活动中能自觉认识到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不能随意拿取。

2. 幼儿在情境模拟中能表现出正确的处理想要别人东西的冲动。

3. 幼儿在讨论和游戏中能积极参与,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活动《别人的东西我不拿》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2.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公德心。

3. 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玩具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物品是谁的。

2.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小朋友做得对不对。

3.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认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4.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一下拿别人东西的感受。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要尊重别人的财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2. 区角活动:教师在区角活动中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自主操作,巩固活动内容。

3. 日常生活:教师在日常生活环节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评估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家园共育的效果。

六、活动实施步骤:1. 暖身活动(5分钟):通过唱儿歌《别人的东西我不拿》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场景,一个小动物离开了它的玩具,幼儿们需要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3. 小组活动(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积木搭建一个场景,并讨论在这个场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情景扮演(10分钟):请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在幼儿园或家里遇到想要拿别人东西的情况,并讨论正确的做法。

5.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尊重他人的财产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别不诚信
歌曲欣赏: <<朋友>>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 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 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 一声朋友你会懂,还有伤还有痛, 还要走,还有我。
弟子规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1“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只要他喜欢的,他就认为可以拿回自己家,至于 是否要征得别人的同意,他还没有这个概念,或 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个概念的约束力还不够强。
2、家长过于迁就满足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的 任何要求都过于迁就或立即满足的话,孩子就会 习惯于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3、孩子为了显示自己强大。如果此时在边上的其 他孩子也欣赏他拿别人东西的行为,那么,他就会 以为自己拿别人的东西就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家长讨论
家长甲:我儿子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老师 告诉我,他把幼儿园的印章拿回了家,老师还 特别提醒我,“不要训斥他,有意无意地问问 了解他是怎么想的”?我按照老师的办法问他 他说“我特别喜欢,我还想在家也用印章画 画”。我告诉他:“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如果 你想要,一定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孩子答应 了。
主 题 班 会 活 动
当孩子私自拿了别人的东西
----父母很伤心、没面子
明江小学:魏景全
弟子规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案例
小雯上四年级了,妈妈有一天在整理小雯的书包时,发 现了一个好看的笔套,就问小雯:“这个笔套是哪来的 呀?”小雯心不在焉地回答,“佳佳的,我说好看,就拿 回来了”。“不是你的东西,不能要。”妈妈严肃地告诉 小雯。“那明天还给她不就行了。”小雯不以为然地说。
第二天,妈妈与小雯一起练琴时,小雯突然趴到妈妈耳 边悄悄地说,“老师让你给她打个电话”。妈妈问道: “为什么呀?”“因为我今天把小瑞的笔放到我的笔袋里 了。”妈妈一听,非常生气,“昨天不是刚跟你说,不能 拿别人的东西吗”?妈妈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也气 得够呛,从未挨过打的小雯第一次挨打……
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产生 这种行为的常见原因?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4、孩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由于孩 子的合理要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他们从家长那 里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又羡慕别人的东西, 于是他就会采取“拿”别人东西的办法。 5、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当孩子看到父母从工厂 办公室把东西拿回家时,他会以为拿别人的和公家 的东西是正常的,于是他自己也会效仿父母去拿别 人的东西。
畅所欲言
校园中的随便拿别人 东西的现象
学生要了解到: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 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 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自己也不愿意随便 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