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部编版8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原创导学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原创导学案

邓稼先第一课时【学习导言】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通读课文】默读几遍课文,读通课文。

【积累基础】读一读,写三遍,并给加点字注音。

宰.割()筹.划()彷.徨()仰慕.()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锋芒毕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查找资料】通过看书、查资料,了解邓稼先、杨振宁【研读课文】一、速读训练:快速浏览课文一遍,了解六个部分的内容1邓稼先是一位的科学家。

2简单介绍邓稼先的。

3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

4作者为邓稼先感到骄傲。

5写邓稼先在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6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二、思考讨论:这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分析形象】一、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的奉献精神。

二、文中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请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温馨提示:如:第二部分的9、10节,第五部分的52节1、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2、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用深情的语调3、完成词语抄写练习和作业本34页邓稼先第二课时【学习导言】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们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让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去进一步感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吧!【课前思考】思考: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的理解是:最后讨论的结果证明我的理解是(正确的错误的)【研读课文】1、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3、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4、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揣摩语言】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课 《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课时:一课时课题:《邓稼先》日期:2023年2月22日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德育的渗透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学习他的无私爱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语言素材,渗透“写”的能力的培养。

教材来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材分析:《邓稼先》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这些名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记叙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还要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授课对象:初一五六班学生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初步感知了邓稼先伟大的精神品质,同时也梳理了文章的结构脉络。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创设情境】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课文。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自主或小组探究】这是学生掌握运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来自行解决问题。

教师则引而不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可能发现真理。

【协作交流】在朗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总结提高】可以在学生总结的前提下,老师进行补充,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拓展学生的纵深思维。

形式也可以是“当庭陈讼式”、“新闻采访式”。

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的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能勾画出让人感动的句段,揣摩其含义。

2.能通过了解人物生平及时代背景,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能通过品味关键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元勋.( xūn )奠.基( diàn )选聘.( pìn )可歌可泣.( qì )yáo( 谣 )言背sònɡ( 诵) zhòu ( 昼 )夜鲜.为人知( xiǎn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鞠躬尽cuì( 瘁 ) 锋máng( 芒 )毕露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至死不懈__: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含褒义)__鞠躬尽瘁__: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__当之无愧__: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__家喻户晓__:每家每户都知道。

__锋芒毕露__: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__妇孺皆知__: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3.文学常识填空。

(1)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____物理____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____诺贝尔物理学____奖。

(2)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人物传记的首要特征是____真实____,另一个显著特征是____生动____。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二、我的疑问互动课堂【课文感知】1.文章分六个部分,请简要概括这六部分的内容。

答案:①在历史的背景中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古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的献身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精选]

教案一一、教材分析《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多方面接受信息,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时数两课时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情引入法)教师先播放1999年9月中央为“两弹一星”有功人员授勋的有关报道,然后介绍一些与之有关的具体事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体会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学生需了解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研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为国家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学生需感受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理解这种感情背后的深层含义。
(2)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需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如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的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邓稼先》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了解我国科学家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付出的努力,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邓稼先》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方面做得还不错,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我讲解得不够细致,或者是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方面还需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进行得较为顺利,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理解不够到位。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问题,我应该在提问时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等待。

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邓稼先的爱国精神和科学态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内涵,我会通过具体事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奉献精神。
4.课堂时间的分配:在本次教学中,我尽量保证教学流程的顺利进行,但有时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时间分配上显得有些紧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5.学生活动的组织: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活动主题不感兴趣或缺乏合作意识。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设计更多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2023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1邓稼先》-2023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邓稼先》展开,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科学家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伟大贡献。教学内容包括:
1.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卓越、毕生、鞠躬尽瘁”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深入思考邓稼先的精神价值,并探讨如何将其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展示给全班同学。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精神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邓稼先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很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长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个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很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部编版七下语文精品状元教案:1 邓稼先

部编版七下语文精品状元教案:1 邓稼先

1邓稼先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邓稼先》是一篇不同凡响的文章。

写的是大科学家,用的是大手笔,因此课也要上得大气。

作者把邓稼先放在深广的传统文化背景中,放在中华民族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放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突出表现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格,表达自己深挚的朋友之情与民族情感。

因此,上课时就必然要把品析邓稼先的精神品格放在首位,把理解作者的大手笔与至情至义作为重点。

让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中了解了两个大写的中国“人”,从而深受教益。

方法指导:怎样分析小标题的形式及作用小标题常见的形式有:1.按照事物几方面的内在联系组织材料,分设标题(横式结构)。

2.按照事物发展的阶段组织材料,分设标题(纵式结构)。

小标题的作用有:1.使行文条理清楚。

2.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3.让读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素材积累:邓稼先的爱国情怀“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

当时,日本侵略者有个规定:凡是中国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走过,都要向其行鞠躬礼。

邓稼先当时13岁,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这是一种侮辱,于是,他宁愿绕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礼,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这种对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个爱国的父亲。

一天,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夹着伪政府的公文包到邓家来拜访。

没想到,平时一向很和气的父亲突然勃然大怒,很严厉地质问他:“你来干什么?这里不欢迎你这样的人。

”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邓先生是嫌自己给日本人办事。

朋友羞愧难当,正想辩解什么,父亲一声怒吼:“你出去!”这件事给童年的邓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最朴素的爱国意识。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配套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挚.痛(chì)阻抑.(yì) 亘.古(gèng) 回环曲.折(qǔ)B.嗥.鸣(háo) 污秽.(huì ) 默契.(qì) 气冲斗.牛(dǒu)C.祈.祷(qǐ) 迭.起(dié) 仰慕.(mù) 鲜.为人知(xiǎn)D.校.补(jiào)哺.育(fǔ)锋芒毕露.(lù)兀.兀穷年(w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慷概淋漓哺育狂澜屏障山巅B.目不窥园深霄元勋懊悔震悚C.沥尽心血机杼斑澜怪诞田垄D.锲而不舍蚱蜢愧作阻抑祈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不法分子倒卖国家文物的手段真可谓扑朔迷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教案(优秀4篇)《邓稼先》教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文学常识。

2、识记: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3、找出文中重点句、段特别是抒情议论部分并体会其作用。

4、理解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和为祖国两弹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精神。

为实现强国之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重点】1、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全文的重点及各段的重点。

2、体会文章的深刻含义,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朗读诗歌天府杨柳塞上烟,问君此去几时还?实验场上惊雷动,江河源头捷报传。

不知邓老今何在?忠魂长眠长江畔。

这首诗歌的标题是《怀念邓稼先院长》,是邓稼先的朋友们怀着无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献给他的一支挽歌。

他的朋友们为何如此深沉地怀念、崇敬他呢?是因为被他的精神与人格魅力所吸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邓稼先》这篇文章。

二、了解邓稼先及杨振宁的有关知识三、速读全文,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正音:宰割元勋鞠躬尽瘁奠选聘悴曛凛铤摄记住六个部分各自的小标题四、讨论研究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的开头与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传记性文章的开头有何不同?⑵这些内容与邓稼先有关吗?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⑶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⑷贡献巨大却鲜为人知说明了什么?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用两弹元勋作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好不好?为什么?⑵这一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用意何在?⑶①段写邓稼先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表明了什么?⑷⑤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⑸邓稼先在重病期间仍然坚持工作,他做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⑹两弹元勋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为什么?3、阅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各有什么性格特点?⑵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⑶⑥段主要强调了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⑷⑦⑧段举例的目的是什么?⑸末段补充说明作者对两人的看法,是否多余?为什么?4 阅读第四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特点?其含义是什么?⑵这一部分写到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是何用意?体现了什么?⑶这一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的光辉事迹的,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5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⑵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呢?⑶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⑷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了邓稼先的什么精神?⑸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曲有什么作用?⑹最后为什么补充说明我父亲喜欢那首歌?6 阅读第六部分,思考下列问题:⑴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⑵这一部分中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⑶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⑷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⑸这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邓稼先8-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邓稼先8-部编版

1.邓稼先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积累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笔下的邓稼先,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邓稼先优秀品质,树立远大梦想。

教学重难点积累生字新词,把握人物形象并学习其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思考探究法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对象是名人,学习名人们优秀品质成为学习重点。

邓稼先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而且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对学生来说,易于接受也感兴趣。

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中人物情感及作者情感十分关键。

因此,在学习本文之前,布置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以及当时国内国际的形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课,这一单元学习对象是名人,老师给大家看几张图片,看你们能不能猜到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谁。

(播放中国原子弹、氢弹爆发的图片,并适时解说。

)——邓稼先二、人物简介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简介二人亲如兄弟的朋友关系)三、文体链接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四、词语积累(学生预习环节完成,课上齐声朗读)(1)宰割( zǎi gē) :比喻压迫、侵略、剥削。

(2)筹划(chóu huà) :想办法、筹措。

(3)彷徨(páng huáng) :犹豫不决。

(4)仰慕(yǎng mù) :敬仰思慕。

(5)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 :使人非常感动。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案
1.阅读理解与文学鉴赏:通过分析《邓稼先》一文的语境、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语言建构与应用: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运用到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思考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品格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本解读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邓稼先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邓稼先在科研过程中的决策和挑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敬佩的英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邓稼先这位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本文讲述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突显其爱国精神与科研贡献。这是我们对我国现代科学史的重要了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关于邓稼先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具体事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邓稼先如何克服困难,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学习生字词:诸如“卓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3.分析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了解其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贡献。
4.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邓稼先的描写,展现其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作业设计(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作业设计(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
作业设计(含解析)
XXX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两弹一星”(liǎng dàn yī xīng)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不分昼夜地拼命研究,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

XXX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技术方面,更在于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也仍然坚定地支持中国核武器事业。

XXX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
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XXX。

XXX和几位同仁提议,考虑到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
的大望远镜。

XXX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象里挑选出所有接近
圆形的洼地,亲自到贵州大山勘察选址。

在2016年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
到有的历程。

XXX是XXX的学生,岳友岭是XXX的同事,他们更熟
悉XXX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使文章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XXX制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
可贵精神。

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通过XXX的感慨侧面表现了XXX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

XXX提出咱们也建一个天眼,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

他亲自去选址,中午只是吃点饼干等,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他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文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文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所涉及的都是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们所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杨振宁的《邓稼先》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不同方面展示了邓稼先先生的性格特点及优秀品德。

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透过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学术严谨、对革命无畏的学者、战士形象。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回忆了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细节,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地写出了一位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鲁迅先生形象。

节选自《资治通鉴》的《孙权劝学》一文,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刻画了三位不同性格特点的人物,同时启发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值得细细揣摩。

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都各有特色,可供研读、积累。

阅读这一组写人的文章,要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选取典型材料,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要在立足于把握课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自己追求理想的渴望。

另外,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本单元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的精神”要引导学生选取典型的能表现人物精神的细节,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与表现手法来揭示与突出人物精神,塑造出有灵魂的人物形象,让笔下的人物更鲜活,富有个性。

教学建议:片段摩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4.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5. 学习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 4.孙权劝学 2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2 1 邓稼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精品教案

1 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â)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
【课标解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学情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但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来学习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七年级
语文作业纸
编制人: 使用时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

1 邓稼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利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把握文章关键句段,揣摩其含义,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过程与方法】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学习其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1.资料搜集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

教师宜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有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搜集好相关资料,准备好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邓稼先画像等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

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却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生(齐):杨振宁,邓稼先。

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所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生1: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2: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们研制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3:我补充一下,中央军委曾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师:何谓“两弹一星”?生4:“两弹”就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就是人造卫星。

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认识他们很荣幸。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起去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

(板书课题)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运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透过细节掌握人物性格特征;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 【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 【优质教案】

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简介杨振宁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贡献+背景资料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学案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杨振宁,美籍华裔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物理学奖。

他与邓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

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祖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

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散文。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
1.给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孕育()
2.解释下列词语: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三、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二、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三、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四、找出文中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并赏析其作用。

知识链接: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
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