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松鼠教案

合集下载

那只松鼠 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 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动物的能力,进一步认识动物的生态特征。

3.引导学生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环境意识和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器材:PPT、视频、图片、实物模型2. 内容:(1)松鼠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征;(2)松鼠的物种分类和生态环境;(3)与松鼠的相处之道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运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现松鼠的形象,让学生根据其外貌、大小、形状、行动等方面的特点,来描述松鼠,并引出与松鼠有关的话题。

2.展开教学(1)松鼠的生活习性和习性特征。

透过PPT或者视频的形式,以松鼠为主角,展现他们的生活习性、饮食爱好、睡眠习惯等,让学生对其的生活方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松鼠的物种分类和生态环境。

通过图片的展示和学生参与讨论的方式,了解松鼠的物种分类,及不同物种所适宜的生态环境,包括所在地区、栖息地、温度、气候等。

(3)与松鼠的相处之道和保护措施。

通过PPT或图片的形式,讲解与松鼠相处的技巧,如避免招惹、勿以肉食物诱惑、勿喂糖等,同时介绍松鼠的主要危害因素,并让学生深入认识松鼠的生态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课堂练习和小结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一组表演“松鼠寻食”的场景,以展现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采用凭表现、现场观察、小组互动形式等方式,来测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2.评估学生所掌握的分级标准,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6《那只松鼠》教案

6《那只松鼠》教案

6《那只松鼠》教案6.《那只松鼠》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自然的思想。

4.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认识“股、厦、褐”等11个生字,会写“续,股、逮”等12个生字。

教学重点:1.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教学时间第1课时一、互动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吗请你欣赏(动画)在动画中我们看到了---(松鼠)是两只怎样的松鼠?(板书“松鼠”)昨天的微课你们看了吗?检查预习: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捉——放——念,让学生借助板书再概括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咬文嚼字,明情悟理。

(一)指导学习“逮松鼠”。

1.请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逮松鼠的句子或词语,并将自己读这些词句时候的感受写在旁边。

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

逃之夭夭(桃之夭夭)省略号是呀,小松鼠的机灵、敏捷,父亲逮它时费的九牛二虎之力,课文都描写写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将读书的体验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师生接读(想象画面)汇报我仿佛看见了()的松鼠。

我仿佛看见了()的人。

2指名读师引读第三段。

(二)合作学习“放松鼠”。

1.多么伶俐,多么惹人喜爱的小松鼠呀!现在它已经属于你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会怎么做呢?文中的“我”是不是也像你们这样想、这样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松鼠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出描写“我”动作的词语,体会“我”的心情。

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相机出示:一动不动躺师原来的你————现在的你----------(1)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情境创设:假如你就是那只躺在网袋里一动也不能动的“小俘然段。

此时此刻,你绝望的是什么?你抗拒的是什么?你祈求的又是什么呢?你能体会祈求后面那串长长的省略号所饱含的深意吗?除了绝望、抗拒、祈求,还有别的情绪吗?指导朗读:是呀,这只小松鼠也向往自由,向往家园,希望能逃脱,但此刻的它却只能一动不动地做我的“小俘虏”。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那只松鼠》这篇文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文章主题: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关键词:松鼠、生活习性、特点、自然生态。

3. 教学重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4.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a. 图片展示:展示一些松鼠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

b.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对松鼠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阅读文章《那只松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a.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松鼠的了解。

b. 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4. 写作练习:a. 让学生以松鼠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描述松鼠的生活场景。

b.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对松鼠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技巧的评价:通过学生写的短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学生生态保护意识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资源:1. 文章《那只松鼠》。

2. 松鼠图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六、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文章《那只松鼠》的打印副本,以及相关的松鼠图片和视频资料。

2. 环境布置:确保教室内的座位排列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3. 技术准备:确保投影仪或白板等显示设备正常工作,以便展示松鼠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文章内容和松鼠的相关知识,传授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用汉语描述动物的外形、动作和习性。

(3)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通过细节描绘动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特点。

(2)采用分组讨论、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运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创作关于动物的短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乐于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引入:(1)展示松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动作等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和印象。

2. 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的拼读和理解。

(2)教师讲解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松鼠的特点,如外形、动作、习性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意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松鼠的外形、动作和习性的描述。

(2)学生能够运用汉语描述其他动物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拼读和理解。

(2)如何通过细节描绘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特点。

(2)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写作指导法:运用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创作关于动物的短文。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黑板:用于板书生词和重点句子。

(3)作业本:用于学生练习写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松鼠特点的描述是否准确、详细。

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关于动物的短文,关注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三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三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初步认识课文倒叙的叙述方式。

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0各生字,会写12各生字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第读文。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读书指导1. 解题。

让学生看题,从问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树有关。

《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2. 自读课文。

让学生御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书。

通过独立读书,基本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给放了。

3. 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

在学习时,课时先学第四---七自然段。

最后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

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简单讲解倒叙方式。

二、情感深化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

三、本课小结第二课时教学流程:1.积累内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用此的准确,生动。

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2.识字写字布置学生字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

然后进行检查。

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来进行。

3.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4.迁移练习结合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篇二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适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那只松鼠》教案

适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的《那只松鼠》教案

目录一、引言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教学过程1.导入2.课文阅读3.语文知识点教学4.语言功能训练5.课堂互动五、教学反思六、结束语一、引言《那只松鼠》是一篇朴素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自大的松鼠因失去了季节的感觉而险些丧命,经过努力才得以幸存并改变了自己的性格。

这个故事既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又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和语文训练机会。

二、教学目标1.能读出课文内容,理解情节,把握本文主旨;2.能分析课文结构,靠读懂句子、认识词语、了解结构等方式来理解文章;3.能掌握本文的一些语言运用法,如比喻、排比、反诘等;4.能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感悟道德教育,在人文关怀中汲取力量;5.能在语言表达中,提高感觉、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1.突破文本难度;2.把握作者意图,理解寓言故事中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安排一个游戏,比如大家一起做个手偶活动,准备一些颜色艳丽的纸、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他们喜欢的松鼠,宣讲制作耗时比较短的处处让人留意,并且先要预估松鼠的面部特点和四肢的长度等等。

2.课文阅读教师为学生讲述故事的内容:版权让一只个性鲜明自满的灰松鼠失去季节感,不顾一切地向前,结果险些丧命。

在被救活之后,灰松鼠努力领会四季的礼仪和规范,重新寻找失落的季节感,已经是另一只秋松鼠了。

讲解完毕后,教师可以放松那些用课本上的情景来重温《那只松鼠》故事,同时将语文点放到故事情节的关键点上,比如比喻、排比、反诘等,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和语言运用法。

3.语文知识点教学(1)比喻: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比喻的概念,并指出其中一些比喻的句子,例如松鼠的担架一行似水飘泊,还有“我的速度比东风还快”这个句子。

通过分析此类句子,学生可以明确理解文本中的“比喻”。

(2)反诘:教师可以解释什么是反诘,让学生分析出本文中包含反诘的句子。

让学生读几遍这个角色之间的反诘,了解其中的语言运用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个技巧来丰富文本。

融合课程理念的《那只松鼠》阅读教案分享

融合课程理念的《那只松鼠》阅读教案分享

《那只松鼠》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通过野生动物的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个融合课程理念的《那只松鼠》阅读教案,让阅读变得更加有趣、生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提高语文、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那只松鼠》,学生能够:1、了解野生动物松鼠的生活习性和食性,了解它们对大自然所起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可爱和重要性。

2、阅读体验(1)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先静读《那只松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标注生词和关键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构建自己的阅读体验。

(2)小组讨论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分享自己的感悟。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3)集体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有无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讲解,整理出归纳性的结论。

3、拓展阅读教师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松鼠或者它所在的生态系统有关的故事、地理、历史等知识,从而加强对研究故事的理解和认知。

4、综合活动将阅读与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进行相应结合,例如:环境学,生物学,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运用协同学习的方式,自主研究、小发现、小探讨,实现通过小实验、小观察推断出相应生态规律。

5、总结通过阅读《那只松鼠》,学生对野生动物和大自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了解,多视角的思考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故事内容和相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论融合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学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以仁爱之心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热爱自然,关爱动物,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这种故事性的文章很感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很想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和运用;初步认识倒叙的写法,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关心爱护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教学方法:读中感悟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七、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喜欢的词语句子。

2、和同桌小声交流你画出的句子。

3、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小松鼠的词语和句子,再画出描写父亲捉小松鼠的句子。

2、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理解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3、自由读5——7自然段,说一说父亲为什么把小松鼠放了。

4、指读第5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朗读,同时体会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5、教师简单讲解有关倒叙的知识,及其作用。

使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你会父亲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板书设计:那只松鼠捉------------放----------想关爱动物。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那只松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并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读懂故事并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2.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描绘松鼠的形象。

三、教学准备1.《那只松鼠》的故事书2.松鼠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松树,并询问学生是否看到过松鼠。

2.让学生说出对松鼠的了解,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松鼠的特点和行为。

步骤二:故事导读1.准备一段与松鼠相关的视频资料,播放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介绍《那只松鼠》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在故事中的行为和表情。

步骤三:阅读故事并回答问题1.分发《那只松鼠》的故事书给学生,让学生默读一遍故事。

2.引导学生一起阅读故事,理解故事中的情节。

3.提问学生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如:故事中的松鼠是怎样生活的?它为什么要寻找食物?等。

步骤四: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2.讨论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形成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步骤五:写作练习1.让学生以松鼠为题材,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描述一个松鼠的形象。

2.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动词和名词丰富描写,让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

步骤六:小结和巩固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2.布置阅读相关的作业或出示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到校园或公园寻找松鼠,并观察它们的行为。

2.鼓励学生进行小型科学实验,以了解松鼠是如何收集食物并储存的。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观察力给予评价。

注意: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

那只松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松鼠”、“树枝”、“跳跃”等词语;(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松鼠的直观认知;(2)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提高生态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2. 词语学习:学习生词“松鼠”、“树枝”、“跳跃”等,理解词义,会正确运用;3.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回答关于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问题;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松鼠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拼读和理解生词;(2)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词的理解和运用;(2)课文细节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展示或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关注松鼠,激发学习兴趣;2. 生词学习:让学生拼读生词,通过例句理解词义,进行词语练习;3.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4. 课文理解: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回答关于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问题;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松鼠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6. 课堂小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每个生词写5遍;2. 家庭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下节课分享;3. 预习课文: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

13.那只松鼠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一、谜语引入1、“上上下下跑得快,尾巴蓬松多好玩,高处跳下摔不伤,因为有把降落伞。

”孩子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谜面及谜底)对,你们喜欢它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松鼠的文章,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板书课题:13.那只松鼠)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大家赶快自由的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1——3自然段,理解:“踪迹”的意思。

(2)学生回答:“我”逮到一只松鼠后是怎样的心情?(异乎寻常的高兴)(理解“异乎寻常”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那么,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松鼠让作者如此的兴奋呢?。

CAI课件出示:①“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松鼠。

”②“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都嗖嗖嗖朝树梢蹿去。

我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而这时,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逃.....地出现在我面前的树上。

待我去抓它们时,它们又极其灵巧之夭夭...。

”(2)指名读出小松鼠的可爱。

(3)“我”的情绪有哪些变化?(4)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变化?(5)“我”的情绪变化了,那小松鼠有什么变化呢?(6)组织讨论:采用转换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胆猜测这时的小松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7)小小辩论会:你认为“我”的做法对吗?(8)(屏幕出示小松鼠的活动场面)你们看,“小俘虏”又变成了小精灵,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送它回家吧!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齐读8——9段。

(2)分析理解:“它回家了吗?它在想我吗?它是恨我,还是感谢我呢?”四、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那只松鼠;它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作者:心中虽有不舍,却仍然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希望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有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读书教案

有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读书教案

近年来,随着读书教育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种教案相继出现,其中以小学语文的读书教案比较常见。

有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读书教案也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因为这份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故事中的知识。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读书教案。

一、阅读前的准备在开始读故事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认真观察和感受故事题目、插图、情节等元素,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预测故事的情节和结局。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汇。

二、阅读环节阅读故事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各种情节和细节,理解故事的内容和真正的含义。

当学生阅读到不懂的生词或短语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下文体会其含义,或者直接讲解。

在讲解时,老师要注重语音语调、引导学生自己猜测词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老师可以让学生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一些问题或主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关系。

三、阅读后的反思在阅读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故事中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演讲、讨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在表达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由发挥,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和探索。

四、延伸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老师还可以选取和《那只松鼠》故事相关的读物进行拓展阅读。

这些读物可以是其他与动物、大自然或者友情相关的故事,也可以是相应的百科知识以及绘本。

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故事,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读书教案的制定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表达和延伸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故事中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

《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松鼠的生活习性。

(3)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描绘一个动物的外形和习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松鼠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那只松鼠》课文。

2. 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外形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一种动物,描述其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松鼠”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学生对松鼠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描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节奏的掌控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那只松鼠》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那只松鼠》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那只松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松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松鼠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松鼠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关于松鼠的描述,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练习。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松鼠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的了解。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6.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7.仿写练习(1)教师提供仿写话题,如“我的小松鼠”。

(2)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分享自己的作品。

(2)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仿写一篇关于松鼠的短文。

3.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朗读课文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请你们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朗读课文,想象自己正和那只松鼠做朋友,感受作者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小学三年级语文《那只松鼠》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 (出示松鼠图片或播放相关录像)孩子们,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激起孩子们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松鼠的文章,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揭示课题。

) 二、默读课文,感知大意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新词。

2.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相互帮助解决的教师不再细讲,不理解的随文学习。

3.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3段)。

(1)引导学生朗读第3段。

(2)勾画出描写松鼠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勾画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词句,请学生演示相关动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4)出示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一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心里异常高兴?讨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松鼠的机敏和父亲的吃力。

2. 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4~7段)。

(1)默读第4、第5、第6段,标出描写小松鼠神情、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组织讨论,理解重点句子: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采用转换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胆猜测小松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句,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

(4)小小辩论会: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在辩论中理解重点句子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感受父亲战胜自我的高尚情操。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 学习惦记松鼠这一部分(第8、第9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忘形、饱含深情的意思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doc

那只松鼠 教案教学设计.doc

那只松鼠教案教学设计-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抓文中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 (出示松鼠图片或播放相关录像)孩子们,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关于它,你知道些什么呢?(激起孩子们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人与松鼠的文章,他们之间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揭示课题。

)二、默读课文,感知大意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生字新词。

2.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学生能相互帮助解决的教师不再细讲,不理解的随文学习。

3.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 学习逮松鼠这一部分(1~3段)。

(1)引导学生朗读第3段。

(2)勾画出描写松鼠的语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勾画出描写父亲逮松鼠的词句,请学生演示相关动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4)出示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灵巧地逃之夭夭一句,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5)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心里异常高兴?讨论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小松鼠的机敏和父亲的吃力。

2. 学习放松鼠这一部分(4~7段)。

(1)默读第4、第5、第6段,标出描写小松鼠神情、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2)组织讨论,理解重点句子:但我突然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采用转换角色的思考方法,大胆猜测小松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句,体会父亲复杂的心情。

(4)小小辩论会: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在辩论中理解重点句子最后,我咬咬牙,把它放了,感受父亲战胜自我的高尚情操。

(5)请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3. 学习惦记松鼠这一部分(第8、第9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忘形、饱含深情的意思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女儿饱含深情的问话,在朗读中感受女儿纯洁美好的心灵。

(3)读课文最后一个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13《那只松鼠》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13《那只松鼠》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

13《那只松鼠》教案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老师:今天我给大家出一道谜语,猜猜看这个动物是什么?像鼠却又尾巴大,家里从来没有它,山上安家它。

打一动物。

学生猜出是松鼠)老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猜对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松鼠。

老师:请看这张松鼠的图片,你们觉得这只松鼠怎么样?学生描述)老师:你们的词汇真丰富!但是,作家XXX在文章中并没有用“美丽”或“可爱”来形容松鼠,而是用了“那只”来描述。

这只松鼠和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作者如此难忘呢?我们一起来读这篇文章吧。

二、感悟课文,品味语言老师: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

这一段写了什么?学生:主人公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梦见松鼠”)老师:让我们读第四自然段。

找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你认为最能表现松鼠特点的词语下面标上“Δ”。

学生找出句子并标记)老师: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松鼠?学生描述)老师:作者看到这只松鼠后,心里特别喜欢,他忍不住逮住了它。

这是怎样逮住的呢?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写下“逮松鼠”)老师:逮住了松鼠后,主人公很高兴。

但是,这只松鼠还是像原来一样活泼吗?学生研究第二自然段)老师:主人公最终放了这只松鼠,但是当他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松鼠时,他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

题目:惦记松鼠第一段:描述小松鼠被捕后的情景。

我看到了一只可怜巴巴的小松鼠,一动不动地躺在网袋里。

它失去了自由,眼中流露出绝望和乞求的目光,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

第二段:描述小松鼠试图逃脱的情景。

我看到了小松鼠拼命逃窜,但是没有成功,它变得更加抗拒,像是在反抗它的命运。

第三段:解释小松鼠成为“小俘虏”的含义。

作者用双引号引用“小俘虏”,是因为小松鼠只是失去了自由,而不是一个被捕获的敌人。

它变成了小俘虏,只是因为它失去了自由。

第四段:思考小松鼠失去自由的感受。

如果你是那只小松鼠,失去了自由,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妈妈和小伙伴,你会有怎样的感受?绝望的目光想告诉大家什么?第五段:放松鼠的决定和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研讨:
本节课所选取的是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讲
读课文《那只松鼠》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导语,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课文、归纳总结几个部分。

课文是以仁爱之心为主题,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热爱自然,关爱动物,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在教学中,本人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采用了讨论法、引导想象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字的语言美。

通过学文体会小松鼠的可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松鼠的可爱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想象相结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多媒体出示松鼠图片)松鼠,生活在树林中的小动物,以食松树的果实为生,样子十分可爱。

板书课题,课文中写的哪只松鼠呢?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那只松鼠”这是为什么?
2、“我”为什么要放了那只松鼠?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理解:“踪迹”的意思。

2、学生讨论:“我”逮到一只松鼠后是怎样的心情?
学生理解:“异乎寻常”。

3、用“当然”说一句话。

四、学习课文第4---7自然段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3、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找出相关语句。

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的可爱?
那只松鼠被逮后是怎能样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身体有些颤抖?
3、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在全班进行汇报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自己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心理活动。

五、学习课文8、9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8、9自然段
2、分析理解:“它回家了吗?它在想我吗?它是恨我,还是感谢我?”
3、说说:“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发言也较踊跃,尤其是在体会小作者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上,我觉得完成得还可以。

但在揣摩人物情感变化时做得还不够,比如:“我”捉到松鼠后高兴的心情,触摸松鼠时的神态动作。

本来学生能上台模拟表演松鼠“绝望、抗拒、乞求”的神态和动作,这也是一个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好机会,但学生上台模拟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未能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虽然,整节课上下来也有许多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时间的把握上。

原本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延伸的环节,即让学生把自己想对文中“我”说的话作为一次小练笔写下来,但由于在理解“逮松鼠”、“放松鼠”部分所花的时间相对较多了一些,故到下课时,此环节的内容未能得以实现。

其次是我对教案还不够熟悉,准备还不够充分。

在此后的教学中,我还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此提高教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