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C++导引

合集下载

C语言实验指导书(第2版)

C语言实验指导书(第2版)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第二版)编著曹计昌卢萍李开张茂元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008年3月目录编写说明 (4)实验1 Turbo C 2.0集成开发环境及简单程序调试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任务 (5)三.操作指导(结合第1题) (7)实验2 表达式和标准输入与输出 (17)一、实验目的 (17)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17)1、源程序改错题 (17)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 (18)3、编程设计题 (18)实验3 流程控制实验 (19)一、实验目的 (19)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19)1.源程序改错题 (19)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 (19)3.编程设计题 (19)4. 选做题 (20)实验4 函数与程序结构实验 (21)一、实验目的 (21)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21)1.源程序改错题 (21)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 (21)3.跟踪调试题 (22)4.编程设计题 (22)5.选做题 (23)实验5 编译预处理实验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24)1.源程序改错题 (24)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 (24)3.跟踪调试题 (25)4.编程设计题 (26)实验6 标准库及用户自定义库实验 (27)一、实验目的 (27)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27)1.编程设计题 (27)2.选做题 (28)实验7 数组实验 (29)一、实验目的 (29)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29)1.源程序改错题 (29)2.源程序完善、修改、替换题 (29)3.跟踪调试题 (30)4.编程设计题 (31)5.选做题 (31)实验8 指针实验 (32)一、实验目的 (32)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32)1.源程序改错题 (32)2.源程序完善、修改、替换题 (32)3.跟踪调试题 (33)4.编程设计题 (34)5.选做题 (34)实验9 结构与联合实验 (35)一、实验目的 (35)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35)1.表达式求值的程序验证题 (35)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 (35)3.编程设计题 (37)4.选做题 (37)实验10 文件实验 (38)一、实验目的 (38)二、实验题目及要求 (38)1.文件类型的程序验证题 (38)2.源程序修改替换题 (39)3.编程设计题 (39)附录: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41)编写说明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2008年出版发行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编写。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5篇)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5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第5课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随堂演练
2.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在自然界中只有游离态 B.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脱硫 C.硫具有弱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通常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 D.氢硫酸是弱酸,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随堂演练
【答案】A 【详解】A.由图可知,火山爆发会有H2S,故自然界中硫存在化合态,A错误; B.生石灰会与生成的SO2反应生成CaSO3,进而被氧化为CaSO4,达到脱硫效果,B 正确; C.硫具有弱氧化性,和变价金属反应,通常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C正确; D.氢硫酸是弱酸,能与碱、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D正确;
实验探究一:-2→0 的转化
实验现象
+H2SO3,溶液中 出现淡黄色沉淀
+(H+)KMnO4,溶液紫 色褪去,出现黄色沉淀
2S2-+3H2SO3=3S↓+2SO32- +3H2O 5S2-+2MnO4- +16H+=2Mn2+ + 5S↓+8H2O
新课讲授 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探究二:0→ +4的转化
新课讲授 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探究——所提供药品
棉花
铜片
新课讲授 实验室中研究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探究——确定研究物质
-2e
-4e
-2e
-2
0
+4
+6
S S S S +2e
+4e
+2e
只有还原性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只有氧化性
Na2S
氧化剂 还原剂
S
氧化剂 还原剂

项目导引课、项目探究课和项目展示课

项目导引课、项目探究课和项目展示课

项目导引课、项目探究课和项目展示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教育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将分别对这三种课程进行介绍和分析,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教学效果,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运用。

一、项目导引课1. 项目导引课是指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的主题、目标和任务等内容,让学生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方向。

2. 项目导引课的特点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

通过导引课,学生对项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研究和探究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项目的内容和意义,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二、项目探究课1. 项目探究课是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项目探究课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课,学生在实际的研究中不断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调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问题,实现项目的目标。

三、项目展示课1. 项目展示课是指在项目完成后,学生向全班或老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通过展示,学生能够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与他人交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 项目展示课的特点是呈现学生研究成果的也可以评价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展示课,学生能够体验到成果的喜悦,同时也能够接受他人的评价和批评,促进自己的成长。

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展示任务,指导学生进行PPT制作、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展示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C》实验指导书

《C》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系《计算机语言(C)》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数控11-1、2指导教师:______实验一熟悉C程序的开发环境一、实验目的:1.熟悉Turbo C的编程环境;2.掌握编辑、编译、连接、运行的方法。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PC机一台:Turbo C三、实验内容与步骤:题目1:在TC中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这个程序的功能是在屏幕上输出一行信息。

#include<stdio.h>#include<stdlib.h>main( ){printf("Hello,World!\n");system("pause");}1.程序输入完毕后,保存源程序为1-1.c。

请写出开发环境下保存源程序的过程或方法。

2.编译程序1-1.c,并修正语法错误。

请写出开发环境下编译程序的过程或方法。

3.编译通过后,运行程序1-1.c,并观察程序运行的结果。

请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题目2:在TC中输入并运行下面的程序1-2.c。

写出该程序的输出结果。

#include<stdio.h>#include<conio.h>main( ){printf(" *\n");printf(" ***\n");printf(" *****\n");printf(" *******\n");getch( );}题目3:运行教材例1-2,例1-3,例1-4,例1-5,例1-6写出这5个程序的运行结果。

题目4:编程求3个数中取最大数的算法。

1.画出解决该问题的N-S流程图;2.根据N-S流程图写出程序;3.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题目5:根据以上程序的编写,简述C语言程序的结构。

四、实验总结与分析1.2.实验二数据类型、常量、变量、运算符与表达式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的数据类型,熟悉整型、字符型、实型数据的常量表示。

2024年新高考版化学专题二物质的量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化学专题二物质的量讲解部分

①注意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He等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臭 氧(O3)、白磷(P4)等。 ②注意一些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1 mol金刚石中含2 mol C—C键, 1 mol石墨中含1.5 mol C—C键,1 mol晶体硅中含2 mol Si—Si键,1 mol SiO2中含4 mol Si—O键,1 mol白磷中含6 mol P—P键等。 陷阱4 物质间的反应 ①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常见的可逆反应(或过程)有:2NO2 N2O4、
高考 化学
新高考专用
专题二 物质的量
基础篇
一、相关概念
考点一 物质的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符号是n,单位为 mol (摩尔)。该物理量描述的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中 子、质子、电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是NA,单位为 mol-1。国 际上规定,1 mol 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阿伏加德罗常数将微粒的数目(N)与物质的量(n)联系在一起,三者的关系 为N=n·NA。
H2+I2
2HI、N2+3H2
2NH3、2SO2+O2
2SO3、Cl2与
H2O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②某些反应与反应物的浓度、温度等有关,如MnO2与浓应不再进行;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
硝酸发生钝化等。
陷阱5 电子转移的数目 ①发生歧化反应,如Na2O2与CO2、H2O反应;Cl2与NaOH反应;NO2与H2O反 应等。 ②注意反应物的量,如Fe与足量硝酸反应生成Fe3+,Fe与少量硝酸反应生 成Fe2+。 陷阱6 溶液中的微粒数目 ①给出溶液浓度或pH,计算溶液中某种微粒的数目,必须给出溶液体积才 能计算,还要注意是否发生电离或水解。 ②计算某溶液中H、O原子数目时,要考虑溶剂水中H、O原子数目。

高三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高三一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第2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科学探究——领悟方法 提升能力】 1. AaBb 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产 自生 交配 后子 代:表 性 基4状型 因种分: 型离:4种比9种:9∶3∶3∶1

表 性型 状: 分离4种比:1∶1∶1∶1
测交后代
AaBb
基因型:4种aAaaaabBbbbb
产生配子:2种 表型:2种 自交性状分离比:3∶1 ⇒后代基因型:3种121AAaaAabBBbbB
【基础小题】
1.判断正误
(1)F1 产生基因型为 YR 的雌配子和基因型为 YR 的雄配子
数量之比为 1∶1。
(×)
(2)在 F1 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 F2 中,与 F1 基因
型相同的个体占 1/4。
(√)
(3)F2 的 9∶3∶3∶1 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
机结合。
(√)
[解析] (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 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 二∶红多∶黄二∶黄多≈ 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 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 同源染色体上。乙组 F2 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 都符合 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 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 9∶3∶3∶1 的性状分 离比,其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 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 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 F1 进行杂交, 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 1∶1∶1∶1 的比例。
(2)若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但 比例为 42%∶8%∶8%∶42%,试解释出现这一结果的 可能原因是什么? 提示: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 体上,且部分初级性母细胞发生交叉互换,产生四种类 型配子,其比例为 42%∶8%∶8%∶42%。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白色。牛角也由一对基因控制,无角(P)对有角(p)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只双杂合花斑色无角公牛和一只花
斑色有角母牛杂交,在子代中表现型有( C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由题意可知亲代公牛的基因型为RrPp,母牛的基因型为Rrpp。 其中Rr×Rr可得到后代有3种表现型,Pp×pp可得到后代有2 种表现型,因此,RrPp×Rrpp产生子代表现型有3×2=6种。
并非所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的 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关键要看所 研究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是否是相
互干扰的。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 研究,后对多对相对性状,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 验证; 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
108
101
32
圆粒种子 315+108=423
种子形状
圆粒∶ 皱粒≈3∶1
皱粒种子 101+32=133
子叶颜色
黄色种子 绿色种子
315+101=416 黄色∶绿色≈3∶1
108+32=140
只看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的形状还是 子叶的颜色,依然遵循分离定律,也就是说 控制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的遗传,与控制子 叶颜色的遗传因子的遗传是互不干扰的。
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并考虑,不同性 状之间发生了新的组合,是否控制两对相 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也发生了组合呢?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P YYRR ×
yyrr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假设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

2.2制取氧气(第2课时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催化剂 分解反应)课件---2024-2025学年九上册

2.2制取氧气(第2课时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催化剂 分解反应)课件---2024-2025学年九上册
排水
此装置中气体的收集方法是_______
法,当导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
连续并比较均匀地
放出气泡
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氧气。
二氧化锰
(2)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应先向锥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
填试剂名称,下同),再向长颈漏斗中加入_______________。此
1.下列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的
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两种
B.反应物只有一种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
C.三种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D.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知识点3
实验室制取氧气
试剂
高锰酸钾
加热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
(文字表达式)
铃声伴读
1.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①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
进入导管。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
避免试管炸裂。
③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导管口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
出气泡。
④用排水法集满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导管,然后再熄灭
辨别常见的分解反应。③能举例说明化学家利用化学反应造
福人类的创造性贡献。
第二单元
空气和氧气
化学
实验室除了用高锰酸钾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还可以用过氧
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会
产生氧气,同时还生成水。
过氧化氢俗称
“双氧水”,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3.1.4概率的加法公式》课件2

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B版必修3--《3.1.4概率的加法公式》课件2

AA
延伸探究
若事件A的对峙事件为A ,则P( A) =1-P(A) ,下面
我们共同证明这个公式。
答 事件 A 与 A 是互斥事件,所以 P(A∪ A )=P(A)+P( A ),又 A∪ A =Ω,
而由必然事件得到 P(Ω)=1,所以 P(A)+P( A )=1,故 P(A)=1
-P( A ). 即P( A) =1-P(A)
定义
一般地,由事件A和B __至__少__有__一__个__产__生 事件A与B (即A产生,或B产生或 A,B都产生 ) 的并(和) 所构成的事件C,称为事件A与B的并(或
和),记作_C__=__A_∪__B___.
集合角 事件A∪B是由事件A或B所包含的基
度理解 本事件组成的集合.
图形 如图中阴影部分所
答:是互斥事件
2、从1~9这九个数字中任意取两个数,分别有下列事件:
①恰有一个是奇数和恰有一个是偶数;
②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数都是奇数;
③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两个数都是偶数;
④至少有一个是奇数和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以上事件中是互斥事件的是(
A.①
B.②④ C.③
C)
D.①③
深入·探索
导引 抛掷一枚骰子一次,视察掷出的点数,设 事件A=“点数为奇数”, 事件B=“点数为2”, 事件C=“出现奇数点或2点”。
3.A、B为互斥事件,P(A)=0.3, P(A∪B)=0.6,则P(B)=________.
当堂评价
4、据统计,某储蓄所一个窗口等候的人数及相应 概率如下表:
排队人数 0 1 2 3 4 5人及5人以上
概率 0.1 0.16 0.3 0.3 0.1
0.04
(1)求至多 2 人排队等候的概率; (2)求至少 2 人排队等候的概率.

第15讲 物质的量浓度-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学生版)

第15讲 物质的量浓度-2024年初升高化学衔接讲义(人教版2019)(学生版)

01自学导引02知识精讲03对点精练04易错辨析一、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计算所称取固体的或所量取液体的。

)称量:称量固体时要用,量取液体时要用。

)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在中加入适量,用搅拌,使其溶解)冷却:。

)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mL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的)洗涤:用蒸馏水洗涤和2~3次,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振荡:将溶液和洗涤液混合均匀。

Ⅰ(三)容量瓶1、用途:用来精确配制一定体积浓度的溶液2、形状:细颈、梨形、平底、带有瓶塞的玻璃瓶5、使用规则:①使用之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检漏方法:往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附近,塞好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右手捏住瓶颈,食指摁住瓶塞,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不漏水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

1.配制一定体积的2.00mol/L NaOH溶液,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B.C.D.2.下列关于250mL容量瓶的操作,正确的是A.B.C.D.3.某同学欲用Na2CO3固体配制480mL0.10mol/L Na2CO3溶液,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错误的操作有A.①⑤B.①⑥C.②⑦D.⑤⑥⑦4.配制450mL0.100mol•L-1的NaCl溶液,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需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才可使用B.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低图1图2常见误差分析示例实验操作n①砝码生锈(没有脱落)偏大不变②少量氯化钠沾在滤纸上偏小不变③有少量液体溅出偏小不变④容量瓶内有少量水不变不变⑤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偏小不变⑥仰视不变偏大⑦越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偏小不变⑧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不变偏大②已知溶液中某种粒子的数目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n=别是A .450 mL,52.65 gB .500 mL,58.5 gC .1000 mL,58.5 gD .任意规格,58.5 g9.将10mL 1.0mol /L 24Na SO 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 ,稀释后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2mol /LB .0.1mol /LC .0.1molD .0.2mol10.关于1241L 0.1mol L K SO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 .溶液中K +的数目为A NB .溶液中24K SO 的质量为17.4gC .溶液中K +浓度为10.1mol L -⋅D .从溶液中取出10mL ,所含24K SO 浓度为10.1mol L -⋅易错辨析注意事项:①向容量瓶中注入液体时,应沿玻璃棒注入,以防液体溅至瓶外。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红磷燃烧实验》PPT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红磷燃烧实验》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汉川市官备塘中学:熊辉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唐朝诗人李娇写过一首小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 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 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 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 组成的?
知识点
问 题(一)
反应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
问 题(二)
通过反应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问 题(三)
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
1 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 5
问 题(四)
1 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5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
归 纳
(1)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松开弹簧 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进入 1 的水约占集气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5
1 ,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 5
磷的量不足;红磷熄 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
讲-讲
【例1】如图2­1­3所示,用此装置测定空气中 氧气的含量。在燃烧匙中加入红磷,红磷与空 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请按要求填空。 燃烧匙 ,②____________ 水槽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
含有________;
(2)空气是制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 (3)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固体,说明空
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4)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逐渐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 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有氧呼吸素养导引1.生命观念:运用物质与能量观,说出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科学思维:构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曲线模型。

3.科学探究:分析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明确两者的区别。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①方法: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②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锥形瓶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 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1)甲、乙两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装置混浊程度高。

(2)2号试管中溶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细胞呼吸产物:①有氧条件:产生大量CO2。

②无氧条件: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思考]A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1.概念:条件氧气参与,酶催化底物葡萄糖等有机物产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2.主要场所——线粒体:(1)结构。

①为线粒体外膜。

②为嵴:由内膜向内折叠形成,使内膜的面积大大增加。

③为线粒体基质。

(2)特点。

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4.过程:[思考]有氧呼吸反应式中的能量能写成ATP吗?提示:不能,因为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被学者称为保护大脑的清道夫,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共20张)

人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2 气体的制取与收集(共20张)

B.H2、CO2、CO D.H2、CH4、CO
第五页,共21页。
习题2.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难溶溶于于水,密度 比(m空ìd气ù)的比略空大气的能略与大空,气能中与的空氧气气中(y的ǎ氧ng气q迅ì)迅速速(反m反应ìd 生成NO2气体。应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ù的) 收
集方法是A( )
(2)假设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B、C、E装置
吸收是完全的。若样品为10g,完全反应后,E装E置装的置质
的量增质加量了增2加.7了g2,.7则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zhuāng
_______8__0_____。
ì)
(3%)若(2)中实验所得数据是BB、、CC装装置置颠颠倒倒后
测出的,那么计算出的结果比实际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
如氧体气的、密一氧度化明碳显、(一m氧ín化g氮x等iǎ。n)小于空气,则
可用 收集. 第三页,共21页。
倾斜 (qīng xié)
液封
A
B
C
D
E
第四页,共21页。
习题1.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 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zuì jiā)收集方法,这
样的一组是(D )
A.H2、O2、CO2 C.CH4、O2、CO2
端通入
②若用排空气(kōngqì)法收集O2时, O2应从装置的____
端通入
③若用排水法收集 CO 时,瓶内先装满水,
CO气体从____端通入;
④若要用水将装置中的CO排出来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
端通入;

❖a ①若b 用排空气(kōngqì)法收集O2时, O2应从装置的____端 通入;
❖ ②若用排水法收集O2时, O2应从装置的____端通入。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红磷燃烧实验》

初中化学第二单元《红磷燃烧实验》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唐朝诗人李娇写过一首小诗: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 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 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 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 组成的?
知识点 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想一想: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A.使用过量的红磷 B.把红磷改为蜡烛 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 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
知识点 2 空气的组成
填一填
【例2】〈北京〉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
算),其中“B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导引: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 其次是“c”,最少的是“b”。结合空气的组成:空气中 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 可得出“a”代表的是氮气。
5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
(3)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1 5
5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
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不溶于水,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归纳
(4)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 内空气总容积的 1 ,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
5
磷的量不足;红磷熄 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 水夹等。
得了氧气。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
拉瓦锡实验。(播放视频)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 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 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 耗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 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鲁科版)课件:第二章实验二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鲁科版)课件:第二章实验二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力与平衡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弹簧所受弹力F与弹簧伸长长 度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
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
因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力与平衡
(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 簧悬挂放置相比较.
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点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足够大的伸长量,以减小长度测量的
误差.
【答案】
见解析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力与平衡
知 能 优 化 演 练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力与平衡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力与平衡
数据处理 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
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
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 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 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 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
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相互作用
(3)取图象中(0.5,0)和(3.5,6)两个计数点, 代入F=kx可得k=200 N/m,由于弹簧自 重的原因,使得弹簧不加外力时就有形 变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机应用程序开发
实验二:C++导引
引言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熟悉标准C++语言的使用和原理。

主要内容包括:
∙基本程序结构(条件、分支、循环、函数)
∙类和对象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继承性和多态性
∙异常
∙模板(选做)
∙模块系统与大型程序组织
实验准备:新建工程向导
1.打开Carbide.c++ v
2.0,一个短暂的初始化过程之后,Carbide.C++窗口就会显示出来了。

选择
“File->New->Symbian OS C++ Project”,弹出“New
Symbian OS C++ Project”对话框,选择S60下的Open C Console Application,如下图所示。

2.单击“Next”输入Project name,然后一直默认单击“Next”直到最后单击“Finish”,这样一个Open C控制台应用程序就建成了,这时会发现窗口左边的上面Project Explorer和下面Symbian Project
Navigator都多了一个自定义工程名文件夹。

这里取工程名为“Test”,如下图所示。

3.点击窗口左边上面Project Explorer中的Test前面的+号,再点击其中src子文件夹前面的+号,这时会发现一个Test.cpp文件,双击它,我们要实现控制台应用程序的某些功能都在这个文件里进行添加或修改,如下图所示。

第一部分:基本程序结构
1.条件语句:用if/if-else/if-else-if语句实现。

实验1.1:
写一程序,从键盘上输入1年份year(4位十进制数),判断其是否闰年。

闰年的条件是: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被400整除。

2.分支语句:用switch语句实现。

实验1.2:
从键盘上输入一个百分制成绩score,按下列原则输出其等级:score≥90,等级为A;80≤score<90,等级为B;70≤score<80,等级为C;60≤score<70,等级为D;score<60,等级为E。

3.循环语句:用while/do-while/for循环实现。

实验1.3:
求n的阶乘n!(n!=1*2*……*n)。

4.函数的声明、定义和调用
实验1.4:
重新实现求n的阶乘n!(n!=1*2*……*n),使用递归函数的方法。

第二部分:类和对象
1.描述点的Point类,示例代码如下图所示。

实验2.1:
分别实现该类中定义的五个公有成员函数。

2.根据上面对Point类的定义,演示使用Point类的对象,示例代码如下图所示。

实验2.2:
为上面演示使用Point类的对象的每行代码添加注释,并写出最后运行结果。

第三部分: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在Point类中注释掉部分公有成员函数,添加私有数据成员以及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声明,如下图所示。

实验3.1:
实现Point类的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使得主函数调用构造函数时能够显示“Constructor of the Point class is called!”、调用拷贝构造函数时能够显示“Copy Constructor of the Point class is called!”、调用析构函数时能够显示“Destructor of the Point class is called!”。

(实验提示:因为有了私有数据成员name,所以需要在头文件中加入<string.h>和<stdlib.h>,
因为实现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时需要用到这两个库中的某些函数。

另外,实现析构函数更要提高警惕,稍不注意,在主函数调用它时会出现运行错误!)
这里提供主函数和运行结果,请同学们根据如下图所示中的主函数调用实现如下图所示中的运行结果。

第四部分:继承性和多态性
1.继承性
在Point类下面定义Rectangle类,它公有继承Point 类,如下图所示。

实验4.1:
实现Rectangle类的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和显示函数,使得主函数调用构造函数时能够显示“Constructor of the Rectangle class is called!”、调用拷贝构造函数时能够显示“Copy Constructor of the Rectangle class is called!”、调用析构函数时能够显示“Destructor of the Rectangle class is called!”。

其中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和显示函数分别用两种方法实现。

这里提供主函数和运行结果,请同学们根据如下图所示中的主函数调用实现如下图所示中的运行结果。

2.多态性
1)在Point类中添加虚函数area(),如下图所示。

2)在Rectangle类中添加虚函数area(),如下图所示。

2)在Rectangle类下面定义Circle类,它公有继承Point类,如下图所示。

实验4.2:
分别实现三个类中的area()函数,尤其要实现Circle类的构造函数、拷贝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显示函数以及area()函数,使得主函数调用构造函数时能够显示“Constructor of the Circle class is called!”、调用拷贝构造函数时能够显示“Copy Constructor of the Circle class is called!”、调用析构函数时能够显示“Destructor of the Circle class is called!”、调用area()函数时能够返回圆的面积值并显示。

这里提供主函数和运行结果,请同学们根据如下图所示中的主函数调用实现如下图所示中的运行结果。

第五部分:异常
1.在主函数上面自定义一个函数,如下图所示。

2.在主函数里调用这个函数,如下图所示。

实验5.1:
先手工写出上述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再上机运行程序,看看与自己所写的运行结果是否一致。

第六部分:模板(选做)
实验6.1:
在前几个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模版实现如下功能(当主函数代码如上边图所示时,实验结果如下边图所示):
(1)string类型:
(2)int类型:
(3)double类型:
第七部分:模块系统与大型程序组织
把上述若干个小实验写的代码中诸如类的定义等放到头文件.h中,类的实现等放到代码文件.cpp 中,通过在代码文件中嵌套相应的头文件来实现某些功能,比如计算圆的面积等。

程序提交
把最后的.h和.cpp文件压缩,连同实验报告统一发送到邮箱waterzhj@,截止日期2009年5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