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 补体系统[优质ppt]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和C5转 化酶的形成
C4b2a C3转化酶
C4b2a3b C5转化酶
活化阶段 C4a
C4 C4b C1S
C2 C2a C2b
C3a C3 C3b
C4b2a
(C3转化酶)
C4b2a3b
(C5转化酶)
3、膜攻击阶段(共同末端效应) 攻膜复合体(MAC) 形成
C5a
C6 C7 C8 C9n(n=12-15)
3、补体受体(CR): CR1~CR5、C3aR、C2aR、 C4aR等。
三、补体系统的命名
1、固有成分: v按发现先后:C1(q、r、s)、C2-C9; v旁路成分(英文大写字母):如B因子、 D因子、P因子、H因子;
2、调节蛋白(多以其功能命名):
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3、裂解片段: 如C3a、C3b 4、灭活片段:如iC3b
C5 C5b
C5b6789n
(MAC)
C4b2a3b
(C5转化酶)
细胞裂解
MAC的效应机制: 1、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2、致死量钙离子被动向胞内弥散,细胞死亡。
二、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不经C1、C4、C2途径,而由C3、B因子、D 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
(一)激活物及参与的成分
❖ 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LPS)、酵母多 糖、葡聚糖, 凝聚的 IgA、IgG4及其 他哺乳动物细胞。
四、补体的理化性质
⑴ 均为糖蛋白 ⑵ 占血清总蛋白5%-6% ⑶ 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有变化可示疾病);
各组分含量不一(C3最高,D因子最低); 分子量不一(C4bp最大, D因子最小)
⑷ 极不稳定:对温度(56ºC,30min失活)、 酸碱、Ca、Mg离子、震荡等敏感;
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辅导《医学免疫学》第六章补体系统
第六章补体系统本章根据大纲需要掌握的内容有:补体的概念命名组成激活途径调节生物学功能1.补体概念:具体看一下:1)来源2)性质:3)含量/分子量:补体系统组分约占血清总蛋白的:10%最能有效证明先天性补体成分缺陷的实验是血清总补体活性定量。
血清中补体C3含量最高,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C1q分子量最大,补体D分子量和含量最低物理性质:4)生物学效应特点:补体不仅仅参与非特异性防御反应,而且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补体介导的炎症效应即可有益于机体清除外来性抗原,又可能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所以补体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5)引起补体成分下降的因素:来源减少(补体合成不足,,去路增加(有补体成分消耗过多,,补体成分大量丢失)6)补体含量增加可见于:2.补体系统组成:按其生物学功能:分补体系统由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
(1)固有成分:包括14种糖蛋白(2)以可溶解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的补体调节蛋白:可溶解性:膜结合形式:(3)受体成分:定义:补体受体(CR)指的是细胞膜上存在的能和补体活性分子相结合的糖蛋白。
多种,重点阐述一下补体受体CR1-4CR1-4,等大家重点掌握:CR1-41.CR1(I型补体受体)2.CR2(II型补体受体):以上两种在B细胞表面标志上有详细阐述,这里不重复了。
3.CR3(III型补体受体):=CD11b/CD184.CR4(IV型补体受体)属于整合素家族成员=CD11c/CD183.补体的激活途径:生理情况下,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在某些活化物的作用下,或在特定固相表面,补体各成分依次激活。
当前一组分被激活时即具备裂解下一组分的活性,形成一系列放大的级联反应。
依据起始顺序不同补体激活过程分三条途径:(一)经典途径: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
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激活剂:激活条件:激活过程1.C1:由C1q,r,s组成的六聚体依赖于Ca2+结合的非活性大分子。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第二节 补体激活 补体级联(complement cascade)反应:
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活
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
主要参与成分:C1、C4、C2、C3-C9 识别阶段、活化阶段、膜攻击阶段 激活物:抗原-抗体(IgM>IgG3>IgG1>IgG2)复合物、C 反应蛋白、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 蛋白. 激活条件: 抗体 Fc 段暴露出补体结合位点 C1q 分子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球形亚蛋单位与抗体结合 关键酶: C1s C4b2a C4b2a3b C3 转化酶 C5 转化酶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调节
控制补体活化的启动; 补体活性片段的发生自发性衰变; 血浆和细胞膜表面存在多种补体调节蛋白通过控制级联酶促反应过程中酶活性和 MAC 组装等关键步骤而发挥调节作用。
一、调控经典途径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 1、C1 抑制物 (C1 inhibitor, C1INH) 2.补体受体 1(complement receptor1,CR1) 广泛表达于红细胞及有核细胞表面,与 C4b 结合,阻断 C3 转化酶形成,也能促进 I 因子对 C4b 的灭活作用。 3.C4 结合蛋白(C4 binding protein,C4bp) 4.衰变加速因子(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5.膜辅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MCP): DAF(CD55)和 MCP(CD46) DAF 是经 GPI 锚固于胞膜表面的 75 kDa 糖蛋白,能够与 C3b 结合并且降解 C3/C5 转 化酶。 MCP 是一个分子量为 56-66 kDa 的共二聚体膜蛋白,与 DAF、CR1 和 CR2 等具有同源 性。能够与 C3b 和 C4b 结合并使之被 I 因子降解。 6. I 因子 二、调控旁路途径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 1、I 因子:可裂解 C3b; 2、H 因子:可直接作用于 C5 转化酶或间接辅 助 I 因子的作用; 3、CR1:可与 C3b 牢固结合; 4、MCP:可促进 I 因子裂解 C3b 的作用。 5、P 因子(备解素) :与 C3bBb 结合,可稳定 C3bBb,加强 C3 转化酶裂解 C3 的作用; 三、针对攻膜复合物的调节作用 1、C8 结合蛋白(C8 binding protein,C8bp):膜蛋白 2、CD59(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 :可阻碍 C5b6 与 C7、C8 的结合 阻止 MAC 组装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4.C1q能与哪些Ig的Fc段结合( ) A.IgG1、IgG2、IgG3、IgM B.IgG1、IgG2、IgG3、IgA C.IgG1、IgG2、IgD、 IgM D.IgG2、IgG3、IgG4、IgM E.IgG、 IgA、 IgM、 IgG4
C4b2a
C4b2a/C3bBb
C3bBb
C5转化酶 C4b2a3b C4b2a3b/C3bBb3b C3bBb3b
作用
适应性体液
免疫的效应阶段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
意义 参与感染后期或 早期抗感染 二次感染的防御
早期抗感染
第3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了解)
机体对补体系统活化存在着精细的调控机制, 主要包括:
激活物作用:为补体激活提供保护性环境和接触 表面。
❖ 参与成分:B、 D、 P因子、C3、C5~C9
㈡ 激活过程
1、生理准备:正常情况下C3微量水解的C3b 迅速被灭活,浓度极低,却提供激活的物质 准备。
2、正式激活:
病原体提供级联反应场所 病原体表面缺乏灭活蛋白
C3b C3bBb
C3 spontaneous hydrolysis
2.活化阶段:
C3转化酶和C5转 化酶的形成
C4b2a C3转化酶
C4b2a3b C5转化酶
活化阶段 C4a
C4 C4b C1S
C2 C2a C2b
C3a C3 C3b
C4b2a
(C3转化酶)
C4b2a3b
(C5转化酶)
3、膜攻击阶段(共同末端效应) 攻膜复合体(MAC) 形成
C5a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第五版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1.补体固有成份: C1~C9,
B、D、P因子,MBL,MASP
2.补体受体(CR): CR1、CR2、CR3、CR4、CR5及
C3aR、C4aR,C5aR等
3.补体调节蛋白: C1INH、C4BP、H、I、S蛋白和血清羧肽酶,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1.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
2.参与成分:C1-C9 3.激活条件:
* IgG1、G2、G3、IgM才能活化C1 ; * IgG分子需两个或两个以上,IgM单体分子(五聚体); * 游离的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4.C1,C4和C2不参与,B因子、D因子、P因子参与
5.在感染早期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机制。
6.旁路途径的(激活与调节)特点:
*旁路途径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7.激活过程:
医学免疫学MedicalImmunology 第五版
C3
LPS,多糖,凝聚Ig等
C3b C5 C5b
(一)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4.活化过程:
1)识别阶段:C1( C1q )(图)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Ig的补体结合 位点相结合至C1酯酶形成。
2)活化阶段: C1酯酶作用于后续成分,至形成C3转化酶(C4b2b) 和C5转化酶(C4b2b3b) 。
3)膜攻击阶段:附着于胞膜的C5b678复合物与12-15个C9分子联结 成C5b-9,即形成攻膜复合体(membrane attack complex, MAC)。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C4、C2
C4b2b(C3转化酶)
-39-
MBL途径激活过程
MASP
C4
MBL
甘露 糖细 菌 壁
-40-
-41-
↙
-42-
激活物
起始分子 参与的补体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作用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肽聚糖、脂多糖、凝聚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的IgA或IgG4
-4-
二、补体和补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C,存在于正常人或
动物血清中的一组不耐热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补体系统包括:
补体固有成分 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
-5-
三、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
1. 补体的固有成分: 经典途径:C1( C1q、C1r、C1s )、C2、C4; 旁路途径:B因子, D因子、P因子等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MBL、 MASP 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
(一)激活过程:
1 . 在无激活物的生理状态:
即机体自发产生低水平C3b, 随后迅速灭活。
蛋白水解酶
C3
C3a+C3b
C3b+B D
C3bBb +Ba
C3b I因子、H因子 C3c +C3d
C3bBb
C3c+C3d+Bb
-25-
(二)活化阶段
C3分子及其裂解产物
C3a
C3d
C3c
C3转化酶 作用部位
2.补体调节蛋白: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I因子、 H因子、S蛋白等。
3.补体受体:CR1~CR5、C1qR、C5aR等
免疫学之补体系统
MACs 的效应
补 体 杀 伤 寄 生 虫
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IgM/IgG1~3与 抗原形成的免 疫复合物 C1~C9 旁路途径 细菌脂多糖、 肽聚糖、酵母 多糖和凝聚的 IgG4/IgA等 C3、B、D、P 因子和C5~C9 凝集素途径 凝集素(MBL) 病原微生物
激活物
结合活化的C1rC1s,使其失去正常酶解底物C4 和 C2的功能
• C1 INH缺陷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C4bp的抑制作用(C4 Binding Protein)
结合C4b,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
I因子的抑制作用(FactorI)
裂解C3b为iC3b和C3f, 继而裂解iC3b为C3c和C3dg 裂解C4b为C4c和C4d
补体固有成份
C4,C2~C9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作用
Ca 2+、Mg2+
C4b2b C4b2b3b 在特异性体液免 疫的效应阶段起 作用
Mg2+
C3bBb(P) C3bnBb(P) 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在感染 早期起作用
Ca2+
C4b2b C4b2b3b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在感染早期 起作用
CD55
NH2 CL CL CL CL
CD46
NH2 CL CL CL CL
胞膜 GPI锚固 胞浆区
CD55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促衰变因子 • 单链膜蛋白 • 结合C3b,C4b,促进C3和C5转化酶衰变。 • 抑制补体的活化 • 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细胞,DAF缺陷导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补体(complement,C)的概念
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细胞膜表 面的一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
应系统。活化后具有调理吞噬、介导炎 症、调节免疫应答、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
能。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 白,故又被称为补体系统。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第一节 补体概述
一、补体的发现(1894年,Bordet)
霍乱弧菌+新鲜免疫血清
细菌先凝集后溶解
霍乱弧菌+新鲜免疫血清 (56ºC,30min)
细菌只凝集 +新鲜普通血清
细菌又溶解
发现补体的溶菌现象后又发现其溶细胞现象, 提出早期补体概念,认为补体为单一组分,可 被抗原抗体形成的复合物激活,出现溶菌和溶 细胞现象(即经典激活途径)
C5 C5b
C5b6789n
(MAC)
C4b2a3b
(C5转化酶)
细胞裂解
MAC的效应机制: 1、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2、致死量钙离子被动向胞内弥散,细胞死亡。
二、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不经C1、C4、C2途径,而由C3、B因子、D 因子参与的激活过程。
(一)激活物及参与的成分
❖ 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LPS)、酵母多 糖、葡聚糖, 凝聚的 IgA、IgG4及其 他哺乳动物细胞。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按生物学功能分三类:
1、补体固有成分: 参与补体激活的蛋白质
v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4、C2; vMBL激活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 v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 P因子; v共同末端通路:C3、C5-C9。
医学免疫学第五章 补体系统
42
二、旁路(替代)途径
激活物:细菌、其它成分(LPS、肽聚糖、酵 母多糖等)和凝聚的IgA和IgG4等物质。 参与成分: C3、C5~C9 、B、 D、 P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进化和发挥抗感染作 用的过程中,旁路途径是最先出现和发挥作用
的,有早期抗感染作用。
二、旁路(替代)途径
早期抗感染的原因有三个
基本概念
一般理化性质:
主要产生细胞为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糖蛋白,且多属ß球蛋白; 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 加热56℃,30min 失活; 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
第二节 补体激活途径
在激活物作用下,在特定的固相表面,补 体可被激活,这是一个级联放大反应,最终导 致溶细胞效应。依据补体的激活物、起始顺序 不同可分3条途径:
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
二、旁路(替代)途径
三、MBL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
激活物: MBL/纤维胶原素FCN与病原体结合物
MBL: mannan-binding lecMtiAnSP1 C3 MASP:MBL-associated seMriAnSePp2roteasCe4、C2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是什么? 参与的成分是什么? 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否相同? 补体激活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
膜攻击复合物
补体系统激活的三条途径
经典途径
抗原抗体复合物
MBL途径
病原体甘露糖残基
旁路途径
病原体固相表面
前端效应
C1q C4,C2
末短通路
MBL-MASP
C4,C2
C3
C5
C6 C7 C8 C9
• 既参与免疫生理,也参与免疫病理,是免疫系统重 要的效应和效应放大系统。
医学免疫学 Complement System(补体系统)
五、补体激活的共同末端效应-
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的 形成
补体活化的调节
Balance
活化成分的衰变
大多数补体活化后的产物极不稳定,如: C3b,C4b半衰期60微秒 C4b2b的半衰期在37ºC为5分钟 C5b半衰期在37ºC为2.3分钟 C567半衰期0.1秒 C5a, C3a, C4a可以被羧肽酶裂解
活化阶段
形成C3及C5转化酶的过程
二、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活途径 (MBLectin pathway)
MBL→MASP → C4→C2→C3 →
C5→C6→C7→C8→C9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Mannose-binding lectin, MBL-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调节性T细胞
• C3a-C3aR Th2应答
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固有成分的遗传缺陷 •补体调节蛋白缺陷
补体系统与疾病
{ 补体遗传
性缺陷
感染性疾病:
免疫性疾病:SLE, 肾小球肾炎,血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关节炎
补体调节蛋白缺陷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皮肤和粘膜(胃肠道、呼吸
膜分子:MCP (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CD46,膜辅助蛋白), DAF(decay-accelerating factor, 衰变加速因子), MIRL (membrane inhibitor of reactive lysis,CD59, 反 应性溶解膜性抑制物), 同源限制因子
1,补体 (Complement, C ) 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3,补体来源:肝实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来源。
医学免疫学补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与C1q结合,C1r与C1q结合,形成C1复合物,激活C4,形成C4转化酶,进一步活化C2和形成C3转化酶 ,最终产生攻膜复合物。
生物学意义
清除免疫复合物、杀伤靶细胞和病原体。
旁路途径
激活条件
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C3,形成 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启动级联酶 促反应。
反应过程
3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补体系统能够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对于防止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有重要作用。
02
补体系统的组成成分
补体固有成分
甘氨酸补体:由甘氨酸结合的蛋白质构成, 包括C1q、C1r、C1s、Factor B等。
备解素系统:由备解素结合的蛋白质构成, 包括备解素、备解素相关蛋白等。
补体固有成分是构成补体系统的基础,包括
06
补体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补体系统激活的体外实验模型
补体激活的固有途径
在体外实验中,通常使用带有抗原或抗体包被的固相支持物 来模拟病原微生物激活补体系统的过程。这种模型可以研究 补体系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是指由微生物或外源性物质直接刺激机体产生的补 体激活。在体外实验中,通常使用琼脂平板或聚苯乙烯颗粒 等方法模拟替代途径的激活过程,以研究补体系统的调节机 制和生物学效应。
04
C1抑制物
C1抑制物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 制剂,可抑制C1酯酶的活性,从 而抑制补体的激活。此外,C1抑 制物还可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 轻炎症反应。
补体受体的作用
补体受体
补体受体是一类能够识别和 结合补体成分的受体,包括 CR1、CR3、CR4等。它们 通过与补体成分结合,发挥 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医学免疫学:补体系统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
人和脊椎动物新鲜血清中存在的一组不耐热 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成 分),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1.固有成分:经典激活途径:C1q、C1r、C1s、C4、C2;
MBL 激活途径:MBL、丝氨酸蛋白酶;
旁路激活途径:B因子、D因子;
APC/靶细胞
LFA-3
三.MHC参与抗原的处理
外源性抗原处理与提呈
APC
TCR
转运
外源性抗原 降解
CD4
表达
结合 MHC-II 抗原肽
内源性抗原处理与提呈
病毒
整合
TCR
转录 翻译 降解
CD8+ CTL
靶细胞
抗原肽 MHC-I
四.调节 T 细胞分化成熟
胸腺上皮细胞MHC型别在阳性和阴性选择 及T细胞发育中起决定性作用
3.作用特点: 1) 高效性: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极
微量(10-12g/L)的细胞因子即可触发明显 的生物效应;
2)非特异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是非抗原特异性 的,也无MHC限制性;
3) 多样性:参与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促 进细胞生长分化、参与组织修复等;
4) 复杂性、多效性:表现为重叠性、协同性、 拮抗性、双向性。
四、补体系统的理化性状:
补体各成分均为糖蛋白,多数为β球蛋白。分子量25kDa(D因 子)~400kDa(C1q)。血清中含量相对稳定,在某些病理情况 下可有波动。各成分中以C3含量最高,达1200mg/L,以D因子含 量最低,仅1~2mg/L。补体成分性质极不稳定,56℃加热30min 即可灭活,室温下很快失活,0℃~10℃仅能保持3~4天,紫外 线、机械振荡、某些添加剂均可使补体破坏。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4章补体系统1、补体(complement, C)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也称为补体系统。
2、补体系统的组成①固有成分经典途径:C1(C1q,C1r,C1s)、C2、C4旁路途径:B因子、D因子、P因子MBL途径:MBL、MASP共同成分:C3、C5-9②调节分子③受体成分CR3、补体的理化性质①多数组分为糖蛋白②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含量最多,D因子最少③正常生理情况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④性质不稳定,加热56℃,30min失活;0~10℃保持3~4天。
补体需要-20℃保存。
4、补体活化的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MBL途径经典激活途径(1)⏹激活物:主要指与抗原结合的IgG或IgMIgG的CH2、IgM的CH3:补体结合部位⏹参与的补体成份:C1~C9⏹C2 的活化是限速步骤经典激活途径(2)Ag-Ab 复合物→C1q 活化→C1r 活化→C1s 活化* C1q必须同时与至少两个IgG分子结合才能被活化•一个IgM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即可激活C1q•IgG分子至少需要两个紧密相邻的抗体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才能激活C1q经典激活途径(3)C2b旁路激活途径(1)旁路途径是生物进化中最早出现的补体激活途径,是抵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1.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
2.参与成分:B因子、D因子、P因子、C3、C5~C9。
旁路激活途径(2)5、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C5转化酶裂解C5→C5b67复合物形成→C5b678嵌入细胞膜→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跨膜孔道⏹膜攻击复合体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C5b6789n,C5b-9n⏹MAC的作用:MAC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形成“渗漏斑”,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崩解。
6、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自身免疫⏹调理作用⏹炎症介质⏹清除免疫复合物第5章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2、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①多为小分子多肽②可溶性③高效性,低浓度下既有生物学活性④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⑤可诱导产生⑥半衰期短⑦效应范围小,多为近距离发挥作用第6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分化抗原,是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统一命名系统,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
医学免疫学第四章补体系统
2020/11/4
33
六、补体与凝血、激肽系统的相互作用
1. 补体系统、体内凝血系统、纤溶系统 和激肽系统的活化均依赖多种成分级联 的蛋白酶裂解作用,均借助丝氨酸蛋白 酶结构域发挥效应。
2.一个系统的活化成分可对另一系统发 挥效应。
2020/11/4
34
第六节 补体系统与疾病
1. 补体与感染性疾病 2. 补体与炎症性疾病 3. 补体与异种器官移植
18
2020/11/4
19
三、MBL途径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annose-binding lectin,MBL)
该激活途径与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相似, 但不依赖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免疫
复合物)的形成和C1q的参加。
1.主要激活物
细菌等微生物
2.参与的固有成分 C4、C2、C3
3.激活过程
系统。
2020/11/4
3
一、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一) 组成
1.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2.补体调节蛋白 3.补体的受体分子 (二) 命名
1.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包括膜 攻击复合物组分)
以“C”表示,如“C1,C2,┄C9”。
2020/11/4
4
2. 替代激活途径的固有成分
已生成的IC溶解,发挥自身稳定作用。 2. 清除凋亡细胞
多种补体成分可识别和结合凋亡细胞, 促进吞噬。
2020/11/4
32
五、炎症介质作用 1.激肽样作用(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2.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 以C5a的作用最强。 3.趋化作用(C3a、C5a、C567)
7
3.补体系统各固有成分均分别由肝细胞、 巨噬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及脾细胞等产 生。
医学免疫学 第三章 天然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MASP
(C5转化酶)
C4b2b3b
C5
C5b C6~789
攻膜复合物
C5b~9
C3
C3b
C3bBb
(C3转化酶)
B因子 D因子
LPS等激活物质
C3bBb3b
(C5转化酶)
旁路途径
图1 补体激活全过程示意图
20
补体激活的调节
• 一、补体的自身调控 • 1.C3转化酶(C4b2b和C3bBb)、某些
18
•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MAC的组装和效应机制: 1、形成C5b678,附着于细胞表面。 2、联结C9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插 入靶细胞的双层膜,形成11nm的小孔,导 致细胞溶解。
19
抗原抗体复合物
C1
激活的C1
经典途径
C4+C2
(C3转化酶)
C4b2b
MBL途径
C3
C3b
MBL+
• 补体系统之所以具有这些生物学功能,主要 是它能通过经典和旁路(替代)途径被激活, 并在激活过程中产生许多生物学活性物质, 从而导致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效应。其结果或 使机体的防御能力增强,或引起机体的免疫 损伤。
7
• 二、补体的组分和命名
• 1. 第一组分:C1(C1q、C1r、C1s)、C2、C3、 C4;C5、C6、C7、C8、C9。经典途径固有成分。
3
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周围免疫器官:
免
造血干细胞
疫 系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系
统
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其它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相关免疫
基因)
膜型分子: TCR等膜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