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语文苏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doc

合集下载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精选5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课堂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课堂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生平及写作背景。

技能与方法: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丰富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民生活疾苦。

背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写这首诗时作者已经55岁了,漂泊了第八个年头,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国运的艰难,身

世的悲苦,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去世――这些都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三、朗读诗歌

1. 同学个别朗读

2. 教师范读

3. 集体朗读

4. 听朗读录音

四、把握诗人丰富的情感

《锦瑟》教案(通用14篇)

《锦瑟》教案(通用14篇)

《锦瑟》教案(通用14篇)

《锦瑟》教案篇1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或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是谁吗?(李商隐)

今日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

同学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沟通。老师对同学沟通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同学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始终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苦痛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宠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动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会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尝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登高》教学设计

《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高》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难点 1、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看一副对联,是哪个历史人物?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哲圣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副对联,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学习一首诗歌要了解其为人。那么老师很想听一听大家的心目当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可以结合所学诗歌阐析,学生畅所欲言。)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位老人,走近他的生活,一起来欣赏1200多年前他为我们留下的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自主学习】

一、诵读

学习诗歌重在诵读,诵读能更好地领会诗的主旨,体会诗人所要

表达的情感,更好地鉴赏诗歌。

1、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2、请学生读。师生点评。

3、教师指导朗读:字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缓急。

4、请学生听读录音后再读。师生点评。

【合作学习】

一、研读鉴赏

1、同学们都朗读了这一首诗,也对这首诗有了初步感知,同学们能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后的整体感受。

登高教案4篇

登高教案4篇

登高教案4篇

登高教案篇1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登高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由杜甫诗句导入

有人说唐朝时李白用歌声无限放大之后,又被杜甫还原的请大家说一下所学杜甫的诗句——

二、出示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怀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下面我们积累《诗经》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

Ppt出示:读

1.一生读,他生评价,纠错

2.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

四、品读

1.师:打击对这首诗歌的感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就是——生答“悲”,师板书“悲”

2.师:悲从何来?请大家自由朗读,找出悲的原因,从诗中找答案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

下面是我分享的《锦瑟》教案6篇锦瑟教案教学过程,供大家赏析。

《锦瑟》教案1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

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锦瑟》

李商隐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高》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高》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2、赏析诗歌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四)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渲染、朗读指导、提问法、鉴赏指导、联想触发等。

2、学法:想象法、美读法、思考探究法、能力迁移训练等。

(五)教学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请大家想象老师讲的故事的画面:

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着,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空中簌簌下落。江水滚滚翻腾,刷刷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孤鸟在盘旋,猿在哀鸣——这时,一个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的老人慢慢地爬上山,步履艰难,跌跌撞撞……这

位老人,曾经豪情万丈,志在报国;这位老人,曾经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位老人,才华横溢,“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位老人,无论穷达,都不忘兼济天下。

然而苍天弄人,他一生数起数落,郁郁不得志。重阳节,本是登高祈寿家人团聚的节日,而年过半百,满身疾病的他却面对处在战乱之中的国家,面对万里之遥的故乡,面对漫天飘洒的落叶,面对滚滚翻腾的江水,不禁百感交集,放声高吟……大家应该猜到,这位老人是谁吧?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
2.增强文化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杜甫及其诗作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登高》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学会独立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
4.提升人文素养:通过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人文素养,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4.诗人背景: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事迹,尤其是写作《登高》的背景和心境。
5.主题思想:探讨《登高》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感慨时光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二、核心素养目标
《登高》教案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句、理解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美的追求。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促进全班同学对《登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高》的背景、主题、情感表达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古典诗歌,体会生活中的美好与深刻。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悟。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登高》中的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登高》教案篇一

一、课前故事引入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课文分析引导

1、放音乐《二泉映月》

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

4、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登高》教案设计5篇

语文教案-高中语文《登高》教案设计5篇

高中语文《登高》教案设计5篇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该诗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登高》教案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中语文《登高》教案设计1

本课教学目标

一、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二、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三、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鉴赏关键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再现秋江广阔图景。设计画面,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教学方法

一、美读法。通过美读以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二、对比阅读法。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赏析。培养学生判断、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点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显示写杜甫的对联: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殴野老心。

1、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幅对联是写谁的吗?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他的那些作品?能背诵一首我们共同欣赏吗?(学生背诵)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登高》(板书)

(解说:运用对联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诗歌,能将以前所学诗歌与现在所学的联系起来,便于衔接、比较。)

2、提问:请大家思考,你以前是怎样学习诗歌的?

(解说: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3、放古琴弹奏的《平沙落雁》音乐,老师在深沉的音乐中满怀深情的朗读《登高》全诗。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4

蜀道难/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

本课话题——知音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们心中引以为知音的最高境界。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眼神中发出光辉,在唇间轻轻吟出。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了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相逢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两个心魂所向披靡地穿越了所有的时空,将对方纳入了自我生命之中。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士为知己者死。

——司马迁2.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3.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

——托尔斯泰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5.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6.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

——文天祥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猿猱.( ) 巉.岩( ) 石栈.( )

飞湍.( ) 喧豗.( ) 砯.崖( )

峥嵘.( )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 霜鬓.( ) 悯.默( )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登高》讲解与例题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9课《登高》讲解与例题

知天高地厚、把远方想像得无比美好的青年人,应当把它当作一种磨炼,唯有经过这磨
炼,我们才能成熟和壮大。
登高
写景
仰望 首联
俯视
仰望 颔联
俯视
云天秋风 江水洲渚 无边的落叶 不尽的长江
颈联 悲秋作客 抒情
尾联 苦恨霜鬓
多病登台 新停酒杯
最新精品资料
孤独愁苦 忧国伤时
2.本诗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提示: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漂泊到百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 “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抱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 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可以说尾联概括了当时 整个社会的现实。
1.情景交融,气象宏伟。
这首诗前半首写登高见闻之景,苍凉阔大;后半首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伤。
诗人通过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
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前四句写景,紧扣秋之特色;后四句抒情,事事感慨,
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2.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
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形容词,独特的,特殊的
4. 古今异义 ( 1)百.年.多病独登台 古义:年 暮垂老。今义:一百年。
( 2)艰.难.苦恨繁霜鬓 古义:兼指国难和自身命运。今义:艰难困苦。

广西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54

广西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54
德兰修女用自己的一生,将爱心撒向世界,用善良普度众生,用微笑去抚平人们心中的伤 痛。她的善行,她的义举,使她被誉为穷人的圣母、善良的天使,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女神、 天主的化身。这都是因为她始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德律——悲悯情怀!
[领悟] 文段以“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取决于他是否坚守住了心中的悲悯情怀”为中心,接 着用德兰修女播撒爱心的故事加以证明,很有说服力。
出峡,漂泊鄂、湘一带,死于赴郴州途中。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主要 著有《杜少陵集》。代表作:《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作品 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其作品展现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 评价
(一)背景链接 1.《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 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 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
3
2
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 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3
2
明确:首联用高度凝练的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啼悲哀, 渚清沙白,飞鸟回翔。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意境雄浑高远。一个“哀”字具有 千斤之力,让秋景有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锦瑟》教案范文6篇

《锦瑟》教案范文6篇

《锦瑟》教案范文6篇《锦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这首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重点难点:

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木技巧。

学习方法:

诵读,理解,思考,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导入与作者简介。

1、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3)苏轼《赤壁赋》。

(4)刘鹗《明湖居听书》。

(5)韩愈《听颖师弹琴》。

(6)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7)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8)李商隐《锦瑟》。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

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锦瑟》教案3篇

《锦瑟》教案3篇

Don't think that doing something that seems trivial with your whole heart is a waste. Small things are done handily, and big things will come naturally.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锦瑟》教案3篇

《锦瑟》教案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这里包括所描绘的景(意象)等。

2、能力目标: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这两首诗歌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诗歌表达的主要表现手法等,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名句等,背诵这两首诗歌。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渗透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从方法中提升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

一、《登高》

(一)、题解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首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二)、学生自读感悟

1、自读全诗

2、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

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3、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1)、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琵琶行》《锦瑟》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琵琶行》《锦瑟》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琵琶行》《锦瑟》导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学习重点】

1.探究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艺术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2.掌握白诗的音乐描写技巧、李诗追忆往事的描写手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

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⒋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⒍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李商隐《无题》)

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李商隐《无题》)

二、了解文学常识

(一)走进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29岁中进士,历任秘书省兵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等职。他抱着“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他又写下了以《新乐府》和《秦中吟》为代表的许多“讽喻诗”。这些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白居易在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御史中丞裴度亦被刺伤。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疏。一些权臣竟给他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并造谣陷害,他被贬为江州刺史(唐时刺史垮州的长官),继而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登高__锦瑟

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南下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滞留夔州两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死于赴郴州途中。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主要作品

著有《杜少陵集》。代表作:《月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评价

其作品展现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生平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潦倒生活,四十多岁时抑郁而死。

主要作品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锦瑟》《贾生》《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安定城楼》《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

评价晚唐诗人。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一)背景链接

1.《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

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

2.李商隐因婚娶一事,无意中被卷入党争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于是一切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寄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锦瑟》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一般认为这首诗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诗人闲居无事,回忆往事,浮想联翩,百感交集;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怀,叹华年如水东逝,迷惘伤怀,遂作此诗。

(二)常识整理

Ⅰ.文学常识

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Ⅱ.文化常识

登高习俗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登高避灾,其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三是登高“辞青”。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一)字音识记

1.渚.清(zhǔ)

2.猿啸.(xiào)

3.霜鬓.(bìn)

4.潦.倒(liáo)

5.锦瑟.(sè)

6.惘.然(wǎng)

(二)词语解释

1.风急天高猿啸哀.哀:指声音凄凉

2.渚清沙白鸟飞回.回: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

3.百年

..多病独登台百年:古今异义,古义,年暮垂老;

今义,指很多年,终身

4.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非常

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多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下:名词作动词,落下

6.锦瑟无端

..五十弦无端:不知原因

7.望帝春心

..托杜鹃春心:古今异义,古义,指对青

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今义,指思慕异性的心情

8.此情可待

..成追忆可待:岂待,表示反问

9.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古今异义,古义,迷惘,茫

然;今义,失意的样子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

[学习目标]

1.掌握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和典故。

2.了解杜甫、李商隐的作品风格。

3.理解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

《登高》

(一)赏形象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明确:首联用高度凝练的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啼悲哀,渚清沙白,飞鸟回翔。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意境雄浑高远。一个“哀”字具有千斤之力,让秋景有了浓重的感伤色彩。

(二)赏语言

2.说说颔联中“无边”“不尽”的表达效果。

答:

明确: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景色的情状中品味出韶光易逝、英雄迟暮的感伤。

3.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

明确:本诗的诗眼是“悲”字。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看到一幅悲凉的秋景而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前两联描绘了萧瑟肃杀的秋景,后两联写了诗人层

层的悲愁,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三)赏技巧

4.本诗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

答:

明确: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暗合了首联的“哀”,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萧萧”的落叶和“不尽”的逝水,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

5.《登高》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答:

明确:前两联写景,是登高时的所见所闻;后两联抒情,是登高时所感。后两联将前面的秋景烘托出来,又以无限感慨作结,寓景于情,情中有景,前后照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赏情感

6.诗人忧国忧民、伤时感怀的感情集中在哪一句上?试简要分析。

答:

明确: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集中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上。“艰难”指时局的艰难,也包括诗人身世的艰难。苦恨,犹言深恨、恨极。因为时局、身世都很艰难,所以深恨。由于深恨,致使诗人加速衰老,头发全部变白了。

《锦瑟》

(一)赏语言

7.首联中的“无端”用得巧妙,请简析其妙处。

答:

明确:“无端”是“没有来由”之意。写此诗时,诗人行将五十。“无端”埋怨锦瑟,何尝不是指自己虚度五十春秋给人凄凉悲怨之感。

(二)赏技巧

8.颔联化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解?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