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x4-1

合集下载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治疗?(老中医70年经验无偿公开)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治疗?(老中医70年经验无偿公开)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如何治疗?(老中医70年经验无偿公开)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变主要在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形成糜烂、溃疡,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

精神刺激、劳累、饮食失调常为本病发病的诱因。

临床有轻型、重型、爆发型,后两型较少见。

本病属中医学“肠僻”、“肠风”、“脏毒”等范畴。

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病,中医属“大瘕泄”(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七难) 或“下利”、“脏毒”范畴。

临床有急慢性之分,急者本文不加论述。

慢性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甚至多年不愈,故亦称久泻。

主证为腹泻伴黏液或脓血便,有似痢非痢,似泻非泻之说,有轻度里急后重腹痛或无里急后重者,亦有久泻黏液无脓血者。

1、国医大师李振华验案患者,女,56岁。

2004 年9 月初因生气饮食不节,食生冷水果和油腻食物,饮啤酒后发病,腹痛,痛则腹泻,腹泻黏液脓血便,多至10次/日,疲倦畏寒、四肢乏力,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

肠镜检查示: 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改变。

辨证:脾虚湿滞,脾肾阳虚。

治则: 健脾利湿,温补脾肾。

处方:炒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2g,猪苓10g,桂枝5g,苍术10g,川厚朴10g,五味子20g,补骨脂20g,吴茱萸5g,煨豆蔻10g,炒薏苡仁30g,诃子肉12g,木香6g,黄连6g,黑地榆15g,海螵蛸10g,干姜8g,甘草3g,大枣5枚。

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连续服用20 剂,患者精神明显好转,小便利,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脓血便消失,舌象有所改善。

减去黑地榆,守方又服用20剂,患者腹痛消失,黏液便消失,每天大便一次,大便成形,食欲、精神等均恢复正常。

治疗期间及康复后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生冷和不易消化食物。

继续服用四神丸2月,近期随访一切正常。

【按语】溃疡性结肠炎时溏时泄、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其病理主要为脾胃虚弱、脾虛湿阻,脾肾阳虚,肝气乘脾三个方面,亦即临床辨证治疗的内在病理依据。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病变呈连续性,累及直肠并不同程度地累及结肠,临床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

术语及定义溃疡性结肠炎: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黏膜。

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久痢”“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气血失调,通过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能够诱导临床缓解;湿热致瘀、瘀热伤络是本病易出现血便的重要因素,结合凉血化瘀可以提高脓血便的消失率;清化温通结合调肝健脾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口服联合灌肠,内外合治,生肌敛疡,可以促进黏膜愈合。

缓解期脾虚为本,湿热稽留,久则及肾,通过健脾补肾,兼以清肠化湿,可以维持病情缓解,防止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所致,应用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利用,还能帮助诱导和维持疾病的缓解。

西医诊断诊断要点: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病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1.2 最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6周以上。

内镜下特征表现为连续的、表浅的、弥漫的、融合的、分界清晰的结肠炎症和直肠受累,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深溃疡形成。

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白塞病等疾病。

1.3 附加标准钡灌肠、CT或MRI结肠显像见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大便隐血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或粪钙卫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铁蛋白、白蛋白降低。

1.4 最特异性标准本病无诊断金标准,但如果具有内镜下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具有以下特征,可作为最特异性标准:①结构特征:广泛的隐窝结构改变和黏膜萎缩;②上皮异常:黏蛋白损耗,潘氏细胞化生;③炎症特征:伴基底浆细胞增多的弥漫性黏膜全层炎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导致的隐窝炎和隐窝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分型㈠湿热内蕴型:腹痛泄泻反复发作,便中夹脓夹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身热,口苦口臭,脘痞呕恶,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㈡脾肾两虚型: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黏液。

形寒肢冷,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常于泻后痛减,食减纳呆,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

㈢阴血亏虚型:久泻不止,便下脓血,腹中隐痛。

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

舌红,少太苔;脉细数。

㈣气滞血瘀型:肠鸣腹胀,腹痛拒按,痛有定处,泄下不爽。

嗳气少食,腹部或有痞块,肌肤甲错。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

辨证施护㈠腹痛1、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卧床休息。

2、疼痛甚者,属湿热瘀阻,可予针刺止痛。

㈡腹泻1、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体力消耗。

2、禁食生冷食物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勿食牛奶、乳制品、生蔬菜、冰汽水和辛辣食物等。

3、病情严重时应禁食,及时就医,静脉供给营养。

4、确诊未炎症性肠病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溃疡散、白芨粉、锡类散等配置成100-200ml溶液,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

5、便后清洁肛周皮肤。

㈢粘液脓血便1、以清淡、高热量、少纤维、易消化、富营养、富含多种维生素的低渣饮食为宜,如鱼、瘦肉、水蒸蛋、豆制品等。

急性发作期时进无渣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时应禁食,由静脉供给营养。

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体力消耗。

3、中药汤剂。

4、若毒血症明显,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时应立即就诊。

食疗1、湿热内蕴型: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品。

如:冬瓜、马齿苋等。

2、脾肾两虚型:温脾益肾,涩肠止泻。

如山药、乌梅等。

3、阴血亏虚型:养阴清热,益气固肠之品。

如百合、白木耳。

4、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健脾益气之品。

萝卜、番茄等。

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饮食有节,少量多餐,避免肠道感染,诱发加重本病。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完整版)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中医辨证分型,口服汤药治疗溃结的目的,主要是从机体内环境出发,从整体上改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况,临床上一般分四个证型。

(1)寒热错杂型:此型临床比较多见,特征是病情时发时止,绵绵不绝,既有腹痛喜温喜按之虚象、寒象,又有心烦、舌红,苔黄之热象,有时还有脓血夹杂、里急后重之实证。

总之,病机非常复杂,寒热虚实互见,非专业中医师不得明辨,口服乌梅丸效果比较好,或者将乌梅丸改为汤药并随症加减煎服,见效会更快些。

(2)湿热积滞型:中度和重度溃结或急性暴发型溃结或慢性溃结的急性发作期多见此型。

此型的特征是起病急、腹痛明显,暴注下迫、里急后重,甚至恶寒发热。

此证兼有表症时要表里双解,宜服葛根荃连汤,无表症时治以燥湿清热止痢之法,可服白头翁汤等中药。

对此证还应配合其他疗法,尽快控制病情。

(3)寒湿积滞型:慢性持续型溃结多为此型,此型特征是腹痛绵绵,喜温喜按,食欲不振,轻度的里急后重感。

舌苔白滑或白腻。

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利湿之法,可以选胃苓汤、温脾汤、香砂六君子汤服用。

(4)气血不足型:溃结长期不愈,患者身心疲惫,易见此型。

此型特征是气血不足,下焦虚衰,多见的症状是神疲乏力,四肢不温,消瘦贫血,腹中隐痛,下痢稀薄,舌淡脉细。

治宜温补脾肾之法,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匾肾气丸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外邪内侵、饮食所伤、内伤七情、脾胃虚弱所致。

属中医泄泻、肠风、便血、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显示出其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

针对湿热壅盛患者,芍药汤、白头翁汤、香连丸、葛根芩连汤多被选用以清热燥湿。

而胃苓汤、当归四逆汤、香砂六君子、不换金正气散多在临床用以温散寒湿。

连理汤、乌梅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半夏泻心汤多用以温中清肠。

芍药汤药方∶【出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肉桂(5克)【用法】水煎服。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路径新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路径新

可编辑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轻、中度患者。

一、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久痢。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ICD-10 编码:K5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 诊疗共识意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2.疾病分期(1)活动期:Sutherland DAI >2分。

(2)缓解期:Sutherland DAI ≤2分,或病理检查示: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 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大; ④潘氏细胞化生。

3.疾病分度轻度:患者每日腹泻 4 次以下,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红细胞沉 降率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日 6 次以上,伴明显黏液血便,体温>37.5℃,脉搏>90 次/分,血红 蛋白(Hb )<100g/L,红细胞沉降率>30mm/1h。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候: 大肠湿热证 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和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久痢和溃疡性结肠炎(ICD-10 编码:K51.902)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活动期。

3.疾病分度属于轻、中度。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8-02-05T15:44:52.7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24期作者:国绍莉1 吕冠华2指导;通讯作者[导读] 但中医药治疗依然存在自身的不足,如系统的疗效评价指标尚未建立、中药汤剂的毒副作用评价指标尚未明确,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1.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级硕士生辽宁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脾胃病科辽宁沈阳 110034)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疑难病。

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1]。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治疗难度大且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关系,需引起高度重视。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西医病名,中医古代文献中虽有许多与之相类似的描述,但仍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病名。

根据其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临床表现,历代医家多将其归属于中医“泄泻”“肠澼”“痢疾”“肠风”“脏毒”等范畴[2]。

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欧洲和北美发病率较高,在亚洲发病率相对较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UC的发病率逐年增高[3]。

目前西医尚未发现特效性治疗方法,故中医药治疗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与优势。

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维持缓解,预防复发,且副作用小。

目前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及临床疗效如下。

1以涩肠补肾固脱为主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故临床治疗中应用涩肠补肾固脱之法可明显缓解症状。

1.1以“乌梅丸”为代表方剂贾宁[4]应用乌梅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总有效率为97.5%。

马奎军[5]应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慢性寒热错杂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发现该方可明显减少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

中医诊疗规范

中医诊疗规范

,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二)症候诊断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

1.大肠湿热证:腹痛腹泻,便下粘液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小便短赤,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脾虚湿运证:大便溏薄,粘液白多赤少,或为白冻,腹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少纳差,肢体倦怠,神疲懒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

3.寒热错杂证:下痢稀薄,夹有粘冻,反复发作,腹痛绵绵,四肢不温,腹部有灼热感,烦渴,舌质红,或舌淡红,痰薄黄,脉弦,或细弦。

4.肝郁脾虚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常因情志或饮食因素诱发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粘液便,情绪抑郁或焦虑不安,嗳气不爽,食少腹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5.脾肾阳虚证:久泻不止,夹有白冻,甚则完谷不化,滑脱不禁,形寒肢冷,腹痛喜温喜按,腹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

6.阴虚亏虚证:排便困难,粪夹少量粘液脓血,腹中隐隐灼痛,午后低热,盗汗,口燥咽干,头晕目眩,心烦不安,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大肠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调气行血。

推荐方药: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黄芩、黄连、白头翁、木香、炒当归、炒白芍、生地榆、白蔹、三七粉(冲服)、生甘草。

中成药:香连丸、葛根芩连丸、肠胃康等。

(2)脾虚湿蕴证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助运。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炒苡仁、炙黄芪、白芷、炒白芍、煨木香、黄连、地榆、三七粉(冲服)、炙甘草。

中成药:补脾益肠丸、参苓白术丸等。

(3)寒热错杂证治法:温中补虚,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乌梅丸(《伤寒论》)加减,乌梅、黄连、黄柏、肉桂(后下)、炮姜、党参、炒当归、三七粉(冲服)、炙甘草。

中成药:乌梅丸等。

(4)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气。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关节、皮肤黏膜、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性或接触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③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②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③隐窝结构改变加重,如隐窝减少、萎缩,可见潘氏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脾虚湿蕴型久痢(溃疡性结肠炎)52例辨证施护

脾虚湿蕴型久痢(溃疡性结肠炎)52例辨证施护

・1 0 5 3・
脾虚湿 蕴型久痢 ( 溃疡性结肠炎 ) 5 2例辨 证 施 护
沙琳 娜
摘要: 目的 探讨脾虚湿蕴型久痢( 溃疡性结肠炎) 患者的辨证施护效果。方法 通过对5 2例脾虚湿蕴型久痢( 溃疡性结肠 炎) 患者以健脾益气, 化湿助运为辨证施护原则, 进行基础护理、 饮食护理、 情志护理、 用药护理, 以及中药保 留灌肠、 中药熨烫等中 医特色护理, 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临床痊愈及显效4 2 例, 有效 8 例, 无效2 例。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脾虚湿蕴型久痢( 溃疡性
N u r s i n g b a s e d o n S y n d r o me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f o r P r o t r a c t e d D y s e n t e r y( U l c e r a t i v e C o l i t i s )
结 肠炎) 临床 护理 效果肯定。
关键词: 脾虚湿蕴型; 久痢( 溃疡性结肠炎) ; 辨证施护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0 7 . 0 6 2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一 0 7 — 1 0 5 3 — 0 2
d e f i c i e nc y wa s g i v e n n u r s i n g pr i n c i pl e o f i nv i g o r a t i n g s p l e e n a n d s u p p l e me n t i n g qi ,r e s o l v i ng d a mp a n d i mpr o v i n g t he s p l e e n’ S t r a n s po r t a t i o n c o mb i n e d wi t h s o me s p e c i ic f t r a d i t i o n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n u r s i n g me t h o ds ,l i k e b a s i c nu r s i n g, d i e t nu r s i ng, e mo t i o n a l n ur s i ng,m e di c a t i o n

严世芸治疗久痢验案一则

严世芸治疗久痢验案一则

2020年11月第27卷第11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19·严世芸治疗久痢验案一则秦嫣1,黄海燕1,冯其茂1,指导:严世芸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2.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摘要:本文介绍严世芸教授治疗久痢(溃疡性直肠炎)验案一则。

严教授临证用药重视补泻结合,温清并用,调气和血并进。

该案例体现严教授针对缠绵顽症以“和”法守方,谨守病机、活用经方,泄木补土、协调阴阳等诊治特色,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名医经验;严世芸;久痢;溃疡性直肠炎中图分类号:R259.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0)11-0119-03DOI:10.19879/ki.1005-5304.20190433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One Medical Case of Lingering Dysentery (Ulcerative Colitis) Treated by Yan ShiyunQIN Yan1, HUANG Haiyan1, FENG Qimao1, Instructor: YAN Shiyun21. 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71, China; 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one medical case of Professor Yan Shiyun’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lingering dysentery (ulcerative colitis). The medication of Professor Ya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combination of tonifying and reducing in clinic, applying warming and clearing method, and promoting regulating qi and blood. This medical case reflected Professor Yan's treatment of lingering and persistent diseases with the method of “harmony”, following the pathogenesis, using the classic prescriptions flexibly, reducing wood and tonifying earth, and coordinating yin and yang,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reference.Key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Yan Shiyun; lingering dysentery; ulcerative colitis溃疡性直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脓血便,甚或鲜血便,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均可确诊,临床以发作、缓解和复发交替为特点。

中药治疗结肠炎的方案

中药治疗结肠炎的方案

中药治疗结肠炎的方案第1篇中药治疗结肠炎的方案一、方案背景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

中药治疗结肠炎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本方案旨在为结肠炎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药治疗方案,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方案目标1. 缓解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等。

2.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

3. 合法合规地运用中药治疗,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治疗方案1. 诊断与评估患者就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症状、体征,并结合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结肠炎分为以下几型:- 湿热内蕴型- 脾胃虚弱型- 肝郁脾虚型- 肾阳虚型2.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分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案。

- 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调和气血。

方选黄连解毒汤加减。

- 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益气、升阳止泻。

方选四君子汤加减。

- 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止泻。

方选痛泻要方加减。

- 肾阳虚型:治宜温肾助阳、止泻固涩。

方选四神丸加减。

中药煎煮方法: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3.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 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

- 避免过度饮酒,戒烟。

4.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

5. 随访与评估- 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症状改善情况。

- 每3个月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四、方案实施与监管1. 治疗方案由具有中医执业资质的医生开具,确保合法合规。

2.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正确煎煮、服用中药。

3. 建立患者档案,详细记录病史、诊断、治疗方案、随访情况等。

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五、预期效果1. 通过合法合规的中药治疗,有效缓解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基于CNKI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NKI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NKI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图谱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医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
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基于CNKI的学术资源,分析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知识图谱。

1. 疾病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
黏膜的连续性炎症和溃疡形成。

病因包括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2. 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采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如黄连、黄芩、白芍、苍术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风湿等功效,达到抑制炎症、
缓解症状的效果。

3.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少吃辛辣
刺激性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米粥、面条、清汤等。

还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
食疗调理,如对有热毒者可以适当加入绿豆、薏苡仁等清热解毒食物。

4. 预防与康复:中医药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康复,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
累过度、合理调控情绪等。

还可采用针灸、艾灸、中药浴等中医疗法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基于CNKI的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图谱分析,可以帮助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方法。

对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安贺军 于玫 王新月 林芳冰 沈静【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病因病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1 病名归属中医学中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历代医籍中有“休息痢”、“久痢”、 “滞下”、 肠澼”等相关记载。

早在《内经》中肠澼是以便血、腹痛、下利白冻脓血、并发痔疾为主症,这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相似,但肠澼的病名后世未被延续下来使用。

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泻痢并论,统称为“下利” 如“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

《古今医统大全·滞下门》谓: 休息痢者,乃乍作乍止,或因邪气未曾涤尽,遽止而复作者是也。

有因初愈不禁饮食,恣用厚味,及妄作劳而复作者是也。

凡犯此者,皆名休息”。

在中医古籍中相关论述较多,根据其对病名的解释,我们很容易将它们和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症状联系起来。

由上可见,时发时止的休息《痢与溃疡性结肠炎中最常见的慢性复发型的发病特点是相似的,而慢性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又与病程较长之久痢症情类似,只是这一类型在临床上较少见。

2 病因病机2.1 病因认识(1)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之邪引发痢疾,如得不到正确治疗则会迁延为休息痢。

(2)饮食不节。

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食物靠脾胃消化,故饮食不节主要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水谷不能正常运化而为湿、滞,因此,饮食不节是痢疾发病的重要因素。

(3)七情内伤。

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而致脾运化无力,水谷停滞肠胃之中而致病。

2.2 发病机理(1)脾肾亏虚。

诸病源候论》中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 乘之,则泄痢。

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