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言文(1)第15课赤壁赋课件粤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背景展示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或 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壁。这 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壁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 立业的抱负也付诸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 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 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即该篇)和《后赤壁赋》。
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凭虚御风:_(_像__长__出__羽__翼__一__样__)_驾__风__凌__空__飞__行___ (2)遗世独立:超__越__尘__世__,__独__自__存__在__ (3)不绝如缕:__像__细__线__一__样__连__着__,__差__点___儿__就__要__断__了__,__多__形__容__局__势__危___急_ 或__声__音__细__微__悠__长____ (4)正襟危坐:理__好__衣__襟__端__端__正__正__地__坐__着__,__形__容__严__肃__或__拘__谨__的__样__子___ (5)沧海一粟:_大__海__里__的__一__颗__谷__粒__,__形__容__非__常__渺__小__ (6)杯盘狼藉:_杯__盘__等__放__得__乱__七__八__糟__,__形__容__宴__饮__后__桌__上__凌__乱__的__样__子__ (7)逝者如斯:_形__容__光__阴__如__流__水__一__去__不__返___
答案
5.本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请举例说明。 答案 《赤壁赋》是一篇游记,但作者并不单纯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 苏轼将抒情和说理都依托于景物描写,因景而生情,借物而喻理,写景、抒 情、说理三者紧密结合。 文中先描绘清风、江水、明月,作者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 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 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 再如第三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 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 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它 的内涵无不借助这些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
(1)壬戌( rén xū ) (2)窈窕( yǎo tiǎo) (3)桂棹( zhào) (4)愀然( qiǎo ) (5)舳舻( zhúlú ) (6)渔樵( qiáo )
(7)江渚( zhǔ ) (8)蜉蝣( fúyóu ) (9)酾酒( shī ) (10)横槊(shuò) (11)山川相缪( liáo ) (12)无尽藏也( zànɡ )
品读研析
课堂导语
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备受忧患,他 却能从容淡定并自得其乐。因其卓绝品行,无论是荒凉的黄州还 是蛮俗草莽的儋州,都成了中国文化中耳熟能详的字眼和富有诗 意的天堂。他就是苏轼。苏轼不幸,被贬到了赤壁;赤壁有幸, 因有了苏轼,那一缕清风、明月和浩淼江水,传唱了千年。
2.写出下面通假字及意义 举酒属客:__通__“__嘱__”__,__劝__酒_____
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_代__指_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__古__诗__文__多__用__以__指__自__己__所__怀__念__向__往__的_人__。___ 今义:美貌的女子。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古义:_白__茫__茫__的__水__汽__。___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辽__阔__的__样__子__。__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
三、文化常识 1.既望:过了望日,即农历十七日。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2.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 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斗宿,就是北斗七星,勺子状。 牛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3.美人:代指有才德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4.舳舻:指战船首尾相接。舳,船尾掌舵处。舻,船头划桨处。
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 举酒属客:_通__“__嘱__”__,__劝__酒__
(1)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_通__“__嘱__”__,__嘱__托__
(2)危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_端__正__ 危楼高百尺:_高__ 危言危行:_正__直__
七月既望:_农__历__小__月__十__五__日__,__大__月__十__六__日__ (3)望
(10)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介__词__,__在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介__词__,__表__被__动__ 月出于东山之上:_介__词__,__从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正襟危坐:_形__容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整__理__ (2)顺流而东也:_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进__发__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名__词__用_作__动__词__,__打__鱼__砍__柴__ (4)不知东方之既白:形__容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显__出__白__色__ (5)舞幽壑之潜蛟: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起__舞__ (6)泣孤舟之嫠妇: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哭__泣__ (7)侣鱼虾而友麋鹿:_名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_侣__,__以__…__…__为__友__伴__;__友__,_ _以__…__…__为__朋__友__
答案
4.朗读第四段,思考: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轼是如何说服客的? 这体现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阐发观点。从“不变”的角度来看, 人生是可以永恒存在的;从“物各有主”的角度,提出“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即要顺其自然。 (2)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吾与子之所共食”,多么达观。
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 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 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欧阳修所赏识。苏轼仕途失意, 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思想上入世出世,亦儒亦道亦释。文学上开 一代词风,在诗词文赋上均有辉煌成就。同时具有旁通书法绘画、知音 律、喜平话、懂园林艺术、精金石的旷世才华。谥“文忠”。 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散文名篇有《赤壁赋》、《石钟山 记》等,名诗有《题西林壁》等,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 歌头》等。
扣舷而歌之:_动__词__,__唱__ 歌曰:_名__词__,__歌__词__ 倚歌而和之:_名__词__,__歌__声__
(7)之
哀吾生之须臾:_助__词__,__用__于__主__谓__之__间__,__取__消__句__子__独__立__性__ 唯江上之清风:_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 耳得之而为声:_代__词__,__它__ 月出于东山之上:_助__词__,__不__译__
答案
2.朗读第二段,思考: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 何不同?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答案 (1)主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客悲。(洞箫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必备知识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 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动用法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 用法,以及数词的使动用法。以下各举一例: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2)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亡:使……灭亡。 (4)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二三:使……反复。
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_ (3)凌万顷之茫然:_定__语__后__置__句_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介__宾__短__语__后__置__句__ (5)何为其然也: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6)而今安在哉: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答案
3.朗读第三段,思考:客为什么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却奏出充满悲 哀的音乐? 答案 (1)无枝可依之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暗含着“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的感叹。 (2)英雄不再之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 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人生无常之悲。“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 长江之无穷。”
望美人兮天一方:_眺__望__
(4)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动__词__,__攻__占__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__位__名__词__,__位__置__低__的__,__与__“__上__”__
_相__对__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像__ (5)如 纵一苇之所如:_往__,__去__
(6)歌
7.翻译下列句子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_月__亮__从__东__山__上__升__起__,__徘__徊__在__斗__宿__和__牛__宿__之__间__。_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_客__人__中__有__位__吹__洞__箫__的__,__合__着__节__拍__应__和__。_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他__)_本__是__一__位__盖__世__英__雄__,__然__而__如__今__在__哪__里__呢__?__
三、名言警句 课内名句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5.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 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8)而
而不知其所止:_连__词__,__却__,__表__转__折__ 羽化而登仙: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 扣舷而歌之:_连__词__,__表__修__饰__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 客喜而笑:_连__词__,__表__修__饰__
(9)乎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_助__词__,__形_容__词__词__尾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语__气__助__词__,__用__于__句__末__,__相__当__于__“__吗__”_ 相与枕藉乎舟中:_介__词__,__在__
Ⅰ 通读——整体感知
下面是《赤壁赋》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给文章的两个部分各拟一个 简洁的标题,填写在①②处。
游赤壁
主客谈
答案
Ⅱ 深读——重点探究
1.第一段写作者开始游赤壁时的情景,此时景色如何?作者有哪些活动? 心情如何? 答案 (1)景色: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澈, 如梦境一般。 (2)活动: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诗诵文,迎风赏月。 (3)心情:舒畅飘逸,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
第四单元 文言文(1)
第15课 赤壁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2.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重点体悟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积极进取的 精神。 3.理解“赋”的文体特点,赏析本文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品读研析 多读厚积
预读先学
Ⅰ 语言知识强化
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