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_黄平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2、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间接性:间接经验
引导性:老师引导
简捷性:效率高
教育性:知情意行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学习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教学原则)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品德的提高是知识学习的基础
两者有机结合
4、教学过程的结构
激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
领会知识(中心)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的本质观涉及对教学活动根本性质的理解,不同的教育理论和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观点:1. 认识发展说:教学过程被视为一种认识过程,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并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 双边活动说: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强调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成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 多重本质说:教学过程具有多重本质,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同时具有教育性。
4. 交往本质说: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往活动,通过这种交往,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5. 特殊认识说: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掌握前人已经认识的知识,技能,培养一定观点和道德品质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6. 发展说:教学过程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包括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7. 层次类型说:教学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类型进行划分,如基础教学、专业教学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方法。
8. 传递说:教学过程是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
9. 学习说: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
10. 统一说: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11. 实践说: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和应用知识。
12. 认识实践说: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些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如认识、发展、交往、实践等,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些观点来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_黄平
2013年第7期(总第402期)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过程是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对教育理论的建构和理解具有基础性地位。
教育过程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理论的性质。
就实践层面来说,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延续与展开,所有的教育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有的教育规律、教育效果,最终都要通过教育过程体现和达成。
一、教育过程的内涵界定(一)过程的理解留心一下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发现,运动、变化是无处不在的,事物的存在常常就表现为或久或暂的过程。
运动是事物普遍的、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存在就是在起变化,存在就是经历一个过程,”“事件的序列便构成实体的过程。
由事件组成的实体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即实体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1]如何理解和把握过程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存在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把过程等同于实在,认为世界上除了过程并没有其他更根本的东西存在,这是一种不承认事物客观性的过程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事物的客观性作为前提,把过程看做事物固有的普遍的属性。
另一个问题是过程的生成性问题。
在这一点上,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致的,都坚持生成性过程观,即认为过程不是事先确定好了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存在不可预知的一面,偶然性、生成性与必然性一样,都是过程的特性。
如果我们把过程看成固定的、先在的,那就像一部小说的情节展开一样,尽管有时间、有过程,但这种过程是作者已经安排好了的,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黄平李太平[摘要]在生成性过程观看来,教育过程是以教育目的为中心建构生成的教育事件的变迁序列及其关系性群集。
教育过程型态是对教育过程的生成方式和关系状态分析得到的现实或理想的类型。
教育过程的生成特性是在教育过程动态变化中体现的特性,是生成论教育过程观从不同的维度对教育过程的解读。
从连续程度、技术手段、活动类别和沟通性质等方面可划分教育过程的基本型态。
作为复杂系统的教育过程,循环生成是其根本特性。
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
一、引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涉及到个体与社会的互动、知识技能的传承与创新、价值观念的塑造与传承。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其中“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的内涵、特征、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的内涵1.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过程。
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要素。
2. 实践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反思等活动,实现自身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实践具有客观性、主观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征。
3. 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认为,教育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它以培养人为目的,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强调教育过程中实践活动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受教育者则是实践活动的主体。
三、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的特征1. 主体性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者应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互动性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特征。
教育者通过引导、启发、激励等方式,与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实践性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认为教育者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4. 发展性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育者应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
四、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的意义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过程本质实践说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第七章教育过程
的教育(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
1.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说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四 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也可以分为相应的四步: 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后来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这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 “五步教学法”,亦即五个教学阶段的理论,即:
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
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的矛盾是教育过程的主要和基本的矛盾。教 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 1.知识与发展 直接经验 vs 间接经验
知识 — 直接经验 — 主体的智慧
知识学习 vs
能力发展
多样性、层次性的统一。 教育过程是一个上位概念,教育过程的具体是德育过程、智育过程、
美育过程和体育过程等。从构成要素的维度分析,教育过程还可以分析
为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对立统一。教育活动的实质是创设一定的条件 或者情境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学习。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教育过程的阶段与矛盾运动 (一)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过程阶段理论几个有一定代表性
说仍然有很多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之处至少有这样几点:
(1)教育或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基础进行; (2)学习过程是一个内化或掌握而非被动接受的过程。 (3)教育过程必须对教、学双方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予以考虑。
(二)教育过程的基本阶段
无论德育、智育、体育还是美育,一个最基本的教育过程 从时间流程上可以大体归纳为“预备一内化一巩固”这样三 个基本阶段。 1.预备 这既包括物质条件的创造,更包括精神条件的创造。其
组活跃起来;挑选参与者;布置舞台;培训观察者;表演;
讨论与评价;再次表演;讨论和评价;共享经验与概括。
《教育过程》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教育过程》主要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而教育过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个体思想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培育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通过对教育过程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探讨其发展和演变的趋势,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以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愿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括。
在这一部分,我将会简要描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和主要论点,为读者提供整体把握和阅读引导。
同时,也会说明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以确保整篇文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引言部分,我将会概述本文讨论的主题——教育过程,介绍教育过程的背景和重要性,并阐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和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立场。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探讨教育过程的定义、重要性和挑战。
在定义部分,我将会介绍教育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阐明其在教育领域中的核心意义。
在重要性部分,我会分析教育过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其对知识传承、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挑战部分,我将探讨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在结论部分,我将对教育过程的关键要点进行总结,强调其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展望教育过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
结论部分旨在概括全文的核心内容,强调对教育过程的思考和展望,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和启发。
整篇文章的结构设置旨在系统性地探讨教育过程的多个方面,从而全面展现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3 目的教育过程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其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聊聊教育过程的那些事儿》要说教育过程啊,那可真是有好多特点,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首先呢,教育过程那就是个持久战啊!从孩子一出生,这战斗就打响啦。
吃喝拉撒得教,说话走路得教,后面学习知识就更别提了,那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就像个将军,指挥着孩子在知识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还得时刻关注着战况,随时调整战略。
然后呢,它还像个变魔术的过程。
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下一秒会给你变出什么花样来。
明明刚教过的知识,一转身,嘿,他就忘得一干二净,仿佛被“变没了”。
气得你直跺脚,他却还在那眨巴眨巴眼睛看着你,一脸无辜。
有时候真怀疑是不是自己教的方法不对,还是孩子就是个“魔术大师”,专门来挑战你的耐心和智慧的。
教育过程还是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呢!孩子那小脑袋瓜里的鬼主意啊,可多啦。
为了不学习,什么借口都能想得出来。
“妈妈,我肚子疼。
”“爸爸,我想先玩一会儿。
”你得时刻保持清醒,不能被他们的小伎俩给骗了。
于是就和他们展开一场智慧的较量,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还真是乐趣无穷呢,当然也有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
而且啊,教育过程就像是在种一盆花。
你得精心呵护,给它浇水、施肥、晒太阳。
不能操之过急,得有耐心等待它慢慢成长、开花。
有时候你会觉得怎么还没变化啊,但突然有一天,就会发现它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那一刻的惊喜和成就感啊,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还得不停地学习呢。
因为时代在变,孩子在变,我们也得与时俱进,要不然怎么能跟上他们的步伐呢?就像是一场和孩子一起的成长之旅,我们共同进步,相互陪伴。
总之啊,教育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乐趣。
虽然有时候会让人头疼,但更多的时候是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的。
就像那句话说的:“痛并快乐着”。
这就是教育的魅力啊,让我们在这场冒险中一直前行,不断探索,和孩子们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论述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发展说
一、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过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特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教学活动,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以教学目标为核心,以所选的教材为基础,由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潜能。
三、教学过程的认识发展说认识发展说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了个体在认识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想象、比较、归纳、推理等认知活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形成对世界的更加准确和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发展1. 感知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通过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对外界事物进行简单的感知和认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比较等活动,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感知和理解。
2. 认知阶段在感知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对所感知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从而形成更为深刻和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组织实践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思维方法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启发性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发展1. 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注重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地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个性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室和实践基地
提供实验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 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加强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师生之 间的交流和讨论。
课外辅导
教师提供课外辅导,针对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指 导,提高学习效果。
探索者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 容器,更是探索知识的主体。
他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 、实验、推理等方式,发现新知识、 新规律,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合作者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需要具备合作精神,通过与同学、教师等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者的角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互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需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 力。
评估者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01
教师需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
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02
教师需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改进
03
CHAPTER
教学过程的阶段
感知阶段
感知阶段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感知获得感性认识,为 后续的理解和巩固打下基础。
在感知阶段,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多媒 体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感知效果。
理解阶段
01
理解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思维加 工,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形成概念、原理和方法等。
教育学第九章__教育过程
传播理论:教学过程与信息传播密不可分,教学传播必
须考虑信息编码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传递通道的畅通性和 信息密度的适度性、信息接受和选择的正确性与高效性;
现代教学理论:教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学习理论)为教
学设计提供科学基础,教学设计就是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 适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作为依据,来指定解决问题的策 略和方法。
第九章
教育过程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课外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 国内外教育过程的基本模式
第一节 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教育过程 一、教育过程 二、课堂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设计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一、教育过程 1、定义 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展开的时间流程及其结构。 2、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中介
媒介性: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
增强教学效果。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就应该发挥各教学媒体 的功能,使其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优化的媒体组合 系统。不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流程就失去了有 效的载体。
3、依据
系统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本身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 系统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本身是建立在系统论的基础之上, 教学过程又是教学系统的子系统,因此教学过程设计就应 该考虑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这必然涉及学习需要、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确定和选择, 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对这些因素和环节 必须进行通盘考虑并整体设计,失去任何环节的设计都有 可能与我们既定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 赫尔巴特派教育过程的“三中心” 赫尔巴特派教育过程的“三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教育过程与方法知识点总结
教育过程与方法知识点总结教育过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动态变化和互动。
而教育方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或者操作方式。
教育过程与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因此,教育过程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育过程1.教育过程的基本概念教育过程是指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动态变化过程。
教育过程的基本特点是动态性、社会性和目的性。
动态性指的是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社会性指的是教育过程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目的性指的是教育过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
2.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过程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价。
教育目的是教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手段的采用、教育方法的应用,以及教育评价的标准。
教育内容是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教育对象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对象是接受教育的人或群体。
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教育工具和设备,比如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操作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育环境是指教育过程所进行的具体环境,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等。
教育评价是指教育过程中所进行的对教育成果的评价和反馈。
3.教育过程的类型教育过程可以分为正式教育过程和非正式教育过程。
正式教育过程指的是受过组织和制度安排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如学校教育、培训教育等;非正式教育过程指的是在非正规教育机构或者非教育机构中进行的教育过程,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二、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或者操作方法。
教育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育过程实践说
教育过程实践说是一种关于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理论观点,它强调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过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从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者的角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以及教育实践的方法论等方面,对教育过程实践说进行阐述。
二、教育过程的本质1. 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是持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都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这种动态性使得教育过程具有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育过程的目标导向性教育过程的目标导向性体现在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和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3. 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教育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育者通过实践来验证教育理论,受教育者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实践性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特征,它使得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三、教育者的角色1. 引导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育者要关注受教育者的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2. 合作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合作者,双方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共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育者要对受教育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为调整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评价者角色要求教育者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关注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
四、受教育者的主体性1. 学习的主动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个体差异的体现者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个体差异。
教学过程的概念 综合素质
教学过程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的特点包括:
1. 特殊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制约性。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间接地认识外部世界,提高自我。
2. 全面发展: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3. 师生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通过沟通、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4. 教育价值增值:教学是一种价值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殖,即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价值。
5. 多质性过程:教学过程需要从系统的视角全面分析,理解其不同层面的本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互动的,教师作为主导者,负责设计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提供教学资源,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环境的优化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质量。
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在教学论中,教学过程是关于教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范畴,是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它给人们提供了关于教学现象的最基本的知识。
在唐文中主编的教学论中的第四章是这样子说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加下,由教育机关专门组织起来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过程。
其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受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学活动过程。
而现在对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过程是依据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的复杂的、多方面统一的教育过程。
这一概括语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过程的一种形式。
下面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个概念。
(一)它是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的教育活动学科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依据,它规定了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科目和每一科目教学的内容深度、广度。
教材或教科书正是依据教学大纲编订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选择与运用也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
教学内容、方法、形式都是为着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目的性很明确、计划性很强、组织性很严密的教学活动。
(二)它是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是矛盾统一体,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是在统一的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教学过程不是“教+学”,而是教与学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矛盾过程。
教是在已学基础上的教,为了学而教;学是在教的指导下学。
因此,教学过程的教与学是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
(三)它是以传授、学习系统科学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性目标,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各种教育活动都是为促进学生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素质发展而进行的,作为教育活动一种形式的教学过程也是这样的。
它与其它形式的教育过程不同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以传授、学习习知识、技能的过程,而且是要以知识、技能教学为基础,通过知识、技系统的知识、技能为基础性目标,这是教学过程的基本方面。
教育学(王道俊)笔记整理.
《教育学》王道俊版笔记绪论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2.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孔子《论语》、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性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他提出:①普及初等教育②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③论证了班级授课制④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2)法国的卢梭《爱弥尔》,系统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内容、重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最大贡献在于开拓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促进近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3)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德之道德力量(德育)四部分。
但还未达到真正的科学化。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英国斯宾塞的《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人类的生活分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还特别重视体育。
教育过程的理解
谈谈对教学过程特点的理解人的一生离不开教育。
从最初的开口叫一声爸爸妈妈,到歪歪扭扭的写下第一个字,到能够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到追求自己的目标。
我们一直都在教育中成长。
有朝一日,我们可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有许许多多的人也许正等着我们带给他们新的知识。
就像我们一直在接受着不同人不同事对我们的教育一样。
作为一个知识的传送者,更应该要注重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觉的、积极地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具有自己的特点。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习,是相互关联的两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只有老师进行教学,而学生不听课,这样是没有成效的。
其中,“教”应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但同时也不能离开学生“学”的自觉性、积极性。
教师需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个别差异等特殊情况,组织好教学活动,带动学生自主的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有收获。
同时,也需要师生之间建立合作,友爱的师生关系。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双赢”。
2.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
书本会告诉你很多事,可是这些都是一些间接的经验。
只有亲身实践过的,你才能够更好更牢的记住它。
纵然如此,第一步还是应该学好以及掌握这些间接经验。
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和文字,大量地、集中地、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并主要通过书本学习。
一般说来,书本知识是前人已经发现并加以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科学结论。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重复前人在认识这些真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的道理,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有成效地掌握人类创造的大量的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
《教育过程》
《教育过程》经典之作,适合教育工作者。
8.6分。
《教育过程》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编著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0年。
该书是杰罗姆·布鲁纳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伍兹霍尔会议体讨论结果的科学概括。
该书总体来说集中于四个题目和一个设想,即“结构”“准备”“直觉”“兴趣”这四个题目,以及在教学中怎样最好地帮助教师这个设想。
全书的核心,也是杰罗姆·布鲁纳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提倡学科结构的教学,认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该书对20世纪后半期西方教育改革运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的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2016),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1915年10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1941年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布鲁纳在美国情报部队进行心理战术研究和宣传,公共舆论的分析工作,1945年战争结束后,布鲁纳回到哈佛大学任教,并从事人知觉研究。
此后,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影响下,他开始研究思维过以及概念形成过程。
他1952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科学贡献奖,196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2―1980年任牛津大学教授。
1980后任纽约大学教授。
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过程》《论认知》《教学论探讨》《教育的适合性》。
内容简介该书分为6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论”。
论述了对教育质量和期望目标的关切,它所表现的一个地方,就是中小学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中小学编写出有效的教材,也就是既重视内容范围,又重视结构体系的教材。
任何人只要一开始问到关于各专门课程的价值问题,他就是在问关于教育的目标问题。
不仅要教育出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
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精)
教学和教学过程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和相统一的活动。
”——引自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凯洛夫《教育学》中,苏联学者定义:“教学过程一方面包括教师的活动(教),同时也包括学生的活动(学)。
教和学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不可分割地联系着。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教学是教师行为,而不是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以学科教材为媒介,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体力,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师生共同活动。
——引自甘治湘《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叶澜、郑金洲、卜玉华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中定义: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直接目标所展开的师生双边的交往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
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2003年中定义: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狭义上,指学校教学,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陆冠英、韩金生《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中定义: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体系,同时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活动。
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或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1教学过程的概念
第五章第一讲教学过程的概念孔子泰勒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目录/ contents一教学过程的定义二教学过程的理论探索一、教学过程的定义一、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过程就是教学诸要素之间结构关系的动态展开,是教学活动展开所经历的阶段、环节与步骤。
(一)教学过程一般指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所经历的环节、步骤光合作用现象感知抽象概括巩固练习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完整的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一般指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所经历的环节、步骤教学环节时间顺序不能随意调换环节可以变换顺序感知抽象讲授自学(二)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构成前后连贯的时间序列讲授自学自学讲授不同的教学过程安排(一)教学过程一般指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所经历的环节、步骤(二)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环节构成前后连贯的时间序列(三)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持续的互动讨论环节评价环节提出观点思路肯定、质疑、评论提供材料或展示成果价值判断提供反馈、反思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教师特定行为学生特定行为组合二、教学过程的理论探讨二、教学过程的理论探讨古今中外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如何安排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学思习行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礼记·大学》学问思辨教学过程行昆体良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教学过程17世纪夸美纽斯感觉记忆理解判断教学过程遵循自然二、教学过程的理论探讨19世纪赫尔巴特20世纪杜威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形式阶段论规划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问题为中心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成果评估教学活动明确了活动教学的通用流程改进学校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教学论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有:1.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征试图回答教学过程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当前,教学论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有:1.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征2.教学过程的矛盾与规律教学过程中处理教学发展关系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关系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关系当前,教学论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有:1.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征2.教学过程的矛盾与规律3.教学过程的结构与模式教学各要素的具体合和联系的实践形态问题,教学模式研究可谓方兴未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7期(总第402期)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过程是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对教育理论的建构和理解具有基础性地位。
教育过程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理论的性质。
就实践层面来说,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延续与展开,所有的教育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所有的教育规律、教育效果,最终都要通过教育过程体现和达成。
一、教育过程的内涵界定(一)过程的理解留心一下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发现,运动、变化是无处不在的,事物的存在常常就表现为或久或暂的过程。
运动是事物普遍的、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事物存在的方式。
“存在就是在起变化,存在就是经历一个过程,”“事件的序列便构成实体的过程。
由事件组成的实体过程是有始有终的,即实体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1]如何理解和把握过程概念?首先要解决的是存在与过程的关系问题。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把过程等同于实在,认为世界上除了过程并没有其他更根本的东西存在,这是一种不承认事物客观性的过程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把事物的客观性作为前提,把过程看做事物固有的普遍的属性。
另一个问题是过程的生成性问题。
在这一点上,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致的,都坚持生成性过程观,即认为过程不是事先确定好了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存在不可预知的一面,偶然性、生成性与必然性一样,都是过程的特性。
如果我们把过程看成固定的、先在的,那就像一部小说的情节展开一样,尽管有时间、有过程,但这种过程是作者已经安排好了的,教育过程的界定及其生成特性的诠释黄平李太平[摘要]在生成性过程观看来,教育过程是以教育目的为中心建构生成的教育事件的变迁序列及其关系性群集。
教育过程型态是对教育过程的生成方式和关系状态分析得到的现实或理想的类型。
教育过程的生成特性是在教育过程动态变化中体现的特性,是生成论教育过程观从不同的维度对教育过程的解读。
从连续程度、技术手段、活动类别和沟通性质等方面可划分教育过程的基本型态。
作为复杂系统的教育过程,循环生成是其根本特性。
循环生成既是教育过程的生成机制,又是教育过程的运化机制。
在教育过程的生成和运化中,循环生成主要表现在生命性与境遇性、计划性与生成性、转化性与节律性以及分立性与整合性。
[关键词]生成论;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型态;动态特性[作者简介]黄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武汉430062);李太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430074)一旦成书,就不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反对这种预成论的过程观,它正是当前教育僵化、机械性、目中无人的理论根源。
就某一事物和个体来说,“过程就是前后相继的状态连续序列,”[2]就是在时空环境中事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事件序列,是事物的连续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
空间环境为过程的展开既提供资源和条件,又对过程施加约束、限制甚至是危害;时间环境则是指过程的前后续接状态以及各种过程单元相互之间的吸收、排斥、穿插、缠绕关系等。
(二)教育过程的内涵教育过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界定。
从要素结构看,有学者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将一定的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加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3]。
从时间上看,有学者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活动所经历的或长或短的时间行程”[4]。
这就是说,教育过程可以是学校教育的总体历程,也可以是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教育过程已经涵盖人的一生。
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有学者认为,“教育过程即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可能因教学而得到促进,理想的心智状态(包括知识和理解力)由于学习而得到发展”[5]。
“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教师规范、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换言之,教育过程既是提高学生认识的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6]从生成性过程观的视角,综合上述有关教育过程的分析,可以把教育过程界定为:以教育目的为中心建构生成的教育事件的变迁序列及其关系性群集。
理解教育过程的内涵,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的是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心教育过程是围绕教育目的展开的,教育过程就是达成教育目的的过程。
当然,教育目的作为一种教育理想,作为人们对受过教育的人的期望,其实是没有最终标准的。
教育目的落实到实践领域,必须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目标才能发挥作用。
应该说,现实的教育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
教育目的(目标)对教育过程的展开具有两重作用:就过程而言,是明确教育活动的方向;就结果而言,是在分析教育环境的基础上,以教育目的为价值取向,制定一系列的教育目标,即教育过程中追求的阶段性结果。
所以说,教育目的是内在于教育过程的,是教育过程的组织中心。
从横向关系来看,教育过程的展开需要从环境中获取教育资源,教育目的(目标)就是获取资源的内在动力和价值标准;从纵向序列来看,教育过程是通过采取教育手段达成一系列教育目标的过程,教育过程目标是一个体系,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就是在一定序列下实现各阶段分目标的集合。
2.教育事件是教育过程的现实表现教育过程是一个整体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无形的,并不能为感官直接把握,必须经过思维的抽象才能理解。
过程是与状态相对的范畴,过程刻画事物的变化,状态描述事物的表现。
状态是事物特定时刻的性质总和,过程则是状态的变化。
过程和状态是人对事物属性、关系及其变化的整体觉知。
人可以感知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体验其中的心情,观察其中的活动,但这些片段不是教育过程,如果缺乏抽象和概括,人就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育过程。
从可感知、可描述的意义上说,教育事件就是教育过程的实际存在方式,任何教育过程都必然要经历一定的教育事件。
教育事件是我们把握教育过程的入口,是教育过程的现实表现。
教育事件是教育主体经验到的故事,是可感知、可表述的。
如果把教育过程理解为一个整体事物,教育事件就是教育过程状态的变化。
一个教育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事件,其中包含更小的教育事件,复杂的尤其是长时段的教育过程,往往包括不同层次的很多教育事件。
在此意义上,教育过程就是教育事件的集合。
3.教育目标与手段相互转化是教育过程的根本属性从过程的视角看,目标与手段的性质及其关系是决定人为事物的根本矛盾,其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为事物的差异。
教育不是自然生成的,教育也是人为事物,因此,教育目标与手段的性质及关系同样是教育过程的根本属性。
作为人为事物,教育必然会涉及人的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
教育的样态不是自己长成的或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主动构建的结果。
从总体上说,教育目标是教育过程追求的结局,是人们期望的教育结果,教育过程就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因此,对教育目标而言,教育过程就是手段。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割裂了,把教育目标外在于教育过程,从而认为教育过程只具有手段价值(例如“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这种手段观)。
其实,在生成论看来,教育过程本身就具有价值,正是过程价值的实现才最后达成了教育目标。
作为最后的教育结果,教育目标是通过一系列阶段性的教育结果的实现而实现的。
一个阶段性结果在获得之前就是预设的目标,获得之后就是实现的目标。
教育过程没有结束,对下一个阶段而言,前一个阶段实现的目标就变成了下一个预定目标的手段,下一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一个阶段的结果,这样,阶段目标又变成了手段。
整个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标与手段相互转化的过程,直至达成最后的教育结果。
必须注意的是,由于教育过程具有生成性和不确定性,最后的教育结果与设计的教育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达成教育目标要依靠人们的价值判断,教育过程的结束具有一定的人为性。
4.教育过程是一种复杂性系统从过程来说,教育过程是教育事件变迁的序列;从关系来说,教育过程是教育事件、教育要素、教育环境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复杂关系的群集。
教育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是事件的序列,而且是复杂关系中的序列、变化中的序列。
教育过程中的关系,既有横向关系,也有纵向关系;既有内部关系,又有外部关系;既有确定性关系,又有不确定性关系。
作为复杂系统的教育过程,是有序性与无序性、自持性与适应性、规范性与生成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连续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
教育过程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变化,总是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走向教育目标。
作为范畴的教育过程概念,是运用复杂思维从过程视角把握教育现象的结果。
二、教育过程的型态划分教育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展开,是活动的时序结构和关系状态的变化。
实践中的教育过程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把握教育过程,我们在界定了教育过程的内涵后,还需要理解教育过程的具体存在方式和状态,从概念外延的角度划分教育过程的型态。
教育过程型态是对教育过程的生成方式和关系状态分析得到的现实或理想的类型。
教育过程的型态,既可能是形成教育过程概念的历史或现实依据,也可能是根据概念内涵和特性标准划分或构建的理论类型。
把握教育过程的型态,有利于理解具体教育过程的差别,也是为教育过程的实践构建提供思路和框架。
下面从连续程度、技术手段、活动类别和沟通性质等方面划分教育过程的基本型态。
(一)根据连续程度划分:清晰型教育过程和模糊型教育过程清晰型教育过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在过程的某些节点上发生转换,比如工作任务、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具体场景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容易识别而且常常会出现自然停顿。
模糊型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强,相邻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关节点或不存在或难以识别。
根据过程的连续性程度,可以把教育过程划分为清晰型教育过程和模糊型教育过程两种型态,这对理解和把握教育过程非常重要。
首先,这两种型态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包含。
清晰型教育过程可能包含很多模糊型教育过程,反之亦然。
其次,模糊型教育过程的存在提示我们,既要承认阶段划分的客观性,又要理解阶段之间界限的模糊性。
阶段划分是相对的,既可能是一种事实描述,又可能是一种人为建构。
也就是说,教育过程的阶段可以根据实践需要主动加强其清晰性或模糊性。
在教育实践中,既要把握好教育过程客观存在的阶段性,又要灵活处理阶段的调整、变化、反复与上升等问题。
(二)根据技术手段划分:语言传授教育过程、实际训练教育过程、情境陶冶教育过程和实践锻炼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教育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手段完成认识活动、形成思想品德、获得基本技能的过程,这些技术手段就是连接教育过程中复杂的主客体关系的中介。
在某一教育过程中,教育中介不一定只有一种教育技术手段,常常是交错、混合运用的,这里的划分以主要教育技术手段为标准。
[7]1.语言传授教育过程语言是教育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媒体,是师生交往和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
教育过程中,通过语言媒介,既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共时性交流,又可以实现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