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生态产业链国内外研究综述

生态产业链国内外研究综述

生态产业链国内外研究综述生态产业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自然资源并发展可持续的生产和服务产业。

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三废”(污水、废气、废渣)减排、节能降耗、循环利用和生产效益的协同发展。

本文将对生态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1. 生态产业的发展趋势目前,生态产业已成为全球风向标之一,其发展趋势包括:(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生态产业发展;(2)提高生态产业技术水平,打造高附加值产品;(3)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生态产业全球化发展;(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生态产业的价值创造机制通过对国际生态产业的发展经验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生态产业的价值创造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1)资源环境价值创造机制,即通过发掘资源环境的内在价值,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技术应用价值创造机制,即通过将环境技术应用于生态产业,提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3)社会认可价值创造机制,即通过促进社会对生态产业的认可,提高生态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3. 生态产业的区域差异生态产业发展在不同地域和国家之间存在差异。

目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生态产业的领先地区;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其中以中国、印度、巴西为代表。

中国生态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当前,我国生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生态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2)生态产业技术水平低;(3)生态文明意识不强;(4)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中国生态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各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目前,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地已经成为中国生态产业的主基地;而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等地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还有待加强。

当前,中国生态产业主要发展模式有两种:(1)生态旅游业模式,即通过旅游业的开展,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2)“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即通过建立企业、生态产业基地、农户合作的模式,推动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工业生态园的启示

国外工业生态园的启示

国外工业生态园的启示----伯恩赛德工业园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

生态工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

一、生态工业园区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崛起成如今,生态工业园区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

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先进的国家,很早就开始规划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区,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纳米比亚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出正积极兴建生态工业园区。

在北美、南美、欧洲以及亚洲和澳大利亚,工业生态园项目已正在规划和开发中。

这种以充分利用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二、加拿大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加拿大也开发了一些具有生态特征的工业园,并于1992年在波恩赛德启动了“生态系统与工业园”项目,这是对工业园生态特征与功能规律探索的初步研究。

类似的研究在安大略湖的多伦多市波特兰工业区也相继启动,这一园区内也包含大量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它们以废物和能量的交换联系为纽带相互衔接起来。

目前,加拿大拥有40座生态工业园,其中9座被认为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工业园在这些生态工业园项目中,涉及到的工业共生网络组合主要有:蒸汽发生器、造纸厂、包装业的组合;化学工业、发电、苯乙烯、聚氯乙烯、生物燃料的组合;发电、钢铁、造纸厂、刨花板厂的组合;热电站、石油提炼、工厂、水泥厂;石油冶炼、合成橡胶厂、石化工厂、蒸汽发电站的组合等。

二、加拿大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加拿大也开发了一些具有生态特征的工业园,并于1992年在波恩赛德启动了“生态系统与工业园”项目,这是对工业园生态特征与功能规律探索的初步研究。

类似的研究在安大略湖的多伦多市波特兰工业区也相继启动,这一园区内也包含大量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它们以废物和能量的交换联系为纽带相互衔接起来。

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不断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将工业和生态有机结合的新型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区以其低碳、节能、环保的特点,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则是其成功建设的关键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工业园区空间布局模式,并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一、集中式布局模式集中式布局模式是生态工业园区最为常见的空间布局方式。

在该模式下,不同类型的企业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例如,生产型企业、研发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等可以分别布局在不同的区域,这样可以便于各个企业集中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此外,集中式布局模式还可以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和噪音扩散的范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然而,集中式布局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各种类型的企业功能被分割开,缺乏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其次,生活区和工作区的距离较远,员工的通勤成本较高。

因此,在采用集中式布局模式时,需要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和公共设施,以提高效率和便利性。

二、分散式布局模式分散式布局模式是将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按照类似的产业进行分散布局,以便于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与集中式布局模式不同,分散式布局模式更加注重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效应。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之间可以共享生产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企业创新能力。

然而,分散式布局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企业之间的距离较远,可能导致交通成本和时间的浪费。

其次,分散式布局模式需要更好地规划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确保各个企业能够顺利运作。

因此,在采用分散式布局模式时,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兼顾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混合式布局模式混合式布局模式是将集中式布局模式和分散式布局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在混合式布局模式下,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根据类型和规模进行合理分类,并在合适的位置进行集中和分散布局。

中外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中外生态旅游区建设模式比较分析
地 县 郡 委 员 会 ( 10

代表

c a
l
c o u n
ty
c o u n c
il s )


令 其 从 公 园 门票 饭 店 和 其 他

3

森 林 生 态 景 区 以 吉 林 长 白山 湖北 神 农 架 云 南 西 双 版 纳热



旅 游设 施 中获得 收 入 出现 的时候


80
年 代 末 当生 态 旅 游 的 概 念 开 始 在 东 南 非
7


众 的 环 境 意 识 为 保 护 提 供 资金 的


种 有效工 具

冰雪 生 态 旅 游 区 以 云 南丽 江 玉 龙雪 山 吉 林延 边 长 白山 等为


值得
19 7 6
一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是,哥 斯 达 黎 加保 护 主 义 者 Ge
r a r
do B u do
w s
ki 在

代表 :
8 9

环 年 发 表 于 《 境 保 护 》 三 期 上 名 为 《 游 与 环 境 保 护 :冲 突 共 第 旅

旋风

世 界 各 国 根 据 各 自的 国 情 开 展 生 态 旅 游 形 成 各 具 特 色 的 生

但是 为生 态 旅 游 的发 展
态旅游
提 供 了 良好 的 基 础


-◆

国 外生 态旅游 区 建设 情 况 概 述

截至

2004
年 1 月 公 布 第 五 批 国 家重 点 风 景 名 胜 区 名 单 我 国批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国内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分析

2014-国内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分析一、国外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分析与经验借鉴1、零排放型发展模式零排放型发展模式;此类园区是指集中在同一区域的企业组成生产共同体,最终向自然生态系统排放的生产废弃物为零。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是此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的所在地卡伦堡市是一座靠近峡湾的小城,位于哥本哈根市以西100公里。

此工业园区的循环模式是由于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不足,为了充分利用地表水以节约当地的资源而形成的,且企业之间的废弃物与副产品交换也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并非是为环保而发起。

但后来企业经营者与当地居民发现这种方式可以产生很好的环境效益,于是就将原来一对一的交换模式扩大成为多元副产品交换网络。

目前,卡伦堡工业园区作为一个集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零排放”生态工业园区,被誉为循环经济发展的圣地。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以垃圾无废物为理念,以零排放为目标,形成了以闭环物质流为特征的多产业关联共生体系,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以四个工厂作为核心,即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并通过贸易的方式,互相利用其他工厂的“工业剩余物”作为生产原料。

该园区的循环中心是发电厂,首先是循环利用水资源。

炼油厂通过管道把经过生物净化处理的废水辅送给电厂,数量每年可达70万立方米。

因此,整个工业园区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

其次多级使用热能。

例如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不仅满足了炼油厂和制药厂生产所需的热能,还通过地下管道的运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关闭了园区内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烟尘排放等污染问题。

又如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石膏厂供其干燥石膏板,并将进行酸气脱硫过程中产生的脱硫气和稀盐酸分别供应给电厂燃烧和硫酸厂;最后对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了再利用,如将炼油厂将在除尘脱硫过程中产生的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给给石膏板厂作为原料,同时将粉煤灰出售,以供修路和生产水泥之用。

国内外化工园区现状及管理模式

国内外化工园区现状及管理模式

国内外化工园区现状及管理模式化工园区是为化工企业提供集中化生产、物流配送、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综合功能的地区。

在国内外,化工园区已经成为推动化工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国内外化工园区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管理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国内化工园区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规划建设、发展壮大、调整提升等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发展格局。

1.现状目前,国内化工园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市化学工业园区等。

这些化工园区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提高了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和环境保护水平。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招商引资困难、资源浪费、环保不达标等。

2.管理模式国内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规划建设、企业入驻、环保监管等,具有较强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能力。

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则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和自主经营来推动化工园区的发展。

同时,也有一些混合型的管理模式,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共同管理。

国外化工园区的发展相对较早,管理经验相对丰富。

以下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介绍国外化工园区的现状及管理模式。

1.美国美国的化工园区发展较早,已形成多个规模较大的化工园区。

其中,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田纳西园区、路易斯安那州的八大化学园区及德克萨斯州的拉格兰奇园区等化工园区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美国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以市场主导为主,政府不直接参与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而是提供基础设施和相关支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2.新加坡新加坡的化工园区以清洁、高效的特点而闻名,如新加坡化工园、新加坡班克思工业园等。

新加坡化工园区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新加坡政府与化工企业共同合作,设立特区并提供税务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吸引国内外优质化工企业入驻。

同时,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化工园区,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污染排放、资源浪费、缺乏创新等。

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

国外工业园区的发展概况一、国外工业园区发展概况人类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不同的发展时期。

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漫长历史中,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及自然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些活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并对全球环境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

特别是进入18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人类逐步建立了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作为工业集中地的工业园区也逐渐发展起来。

工业园区起源于二战后的西方发达国家。

在战后的经济复兴和城市重建过程中,人们更加注重依靠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理论来指导城市建设,强调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特别是高速公路和先进运输设备的发展,使适度远离城市的工业园区得到了发展。

1、起步阶段(1950年代——l970年代)1950年代末,出口加工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兴起,工业园区作为一种发展手段被广泛采用。

1959年爱尔兰兴建香农国际机场自由贸易区,贸易区既可进行转口贸易、储存,又可进行加工,区企业享受财政上的优惠政策,这种产业区形式的出现标志着出口加工区的正式诞生。

是亚洲最早兴办出口加工区的,而且在1965年制定了《出口加工区设置管理条例》,高雄、新竹、台中等分别建立了出口加工区,而且均业绩斐然,成为早期工业园区的典。

国、新加坡等国纷纷效仿,广泛通过工业园区(又称工业团地)的形式发展各类制造业。

随着欧美日等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劳动密集型和处于成熟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被逐渐转移到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进一步带动了这些国家的工业园区的建设,从而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完成了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2、转型阶段(1970年代——1980年代)到1970年代后期,随着能源危机和全球竞争局势的影响,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一些经过精心规划、环境优美、区位良好、以充分的绿色空间为特征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在城市郊区发展起来。

生态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生态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案例分析摘要:环境资源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使传统工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工业生态学的产生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工业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在系统论述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对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原则及运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抛砖引玉为国内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提供新的视野和思路。

关键词: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园区工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使地球的有限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

生态经济的不断发展则要求人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于是人们开始对现行的工业体系产生了质疑:是否可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生态系统在其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废物的产量。

1990年Frosch 在英国工程师协会的报告会中,对工业生态系统提出了新的见解:工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生物生态系统概念之间的类比不一定完美无缺,但如果工业体系模仿生物界的运行规。

则人类将受益无穷,在这种思想的启蒙下,工业生态学这一概念在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盛行。

生态工业园区是对工业生态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在工业生态学理念广为传播的同时,生态工业园区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如雨后春笋般地崛起。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生态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EIP)是对工业生态学的具体运用,指在一个园区范围内各企业进行合作,使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

特别是相互利用废料( 一个企业的废料当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 EIP 作为一个工业生态系统,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保存自然和经济资源,减少了生产物质能量风险和处理的成本与责任,改善了运作效率质量工人的健康和公共形象,提供了由废物的利用和销售获利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园区的概念不应简单地理解成:一定是某个地理上毗邻的地区,他们也可以是虚拟的园区,而生态工业园区有别于传统的废料交换项目的地方是,它不满足于简单的一来一往的资源循环,而是旨在使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增值。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

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标题:工业生态学——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工业生态学是这一理念的理论基础,它强调的是企业间、区域内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减量,以实现环境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将选取国内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工业生态学的实践应用。

二、国内生态工业园案例分析2.1 苏州工业园苏州工业园是国内最早实践循环经济的区域之一,也是首批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认证的企业。

在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

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园区内的企业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零废弃和废水的零排放。

同时,通过构建企业间的废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园区内废弃物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苏州工业园还积极推动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构建了完善的绿色供应链。

2.2 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园区依托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制造业发展。

园区内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高资源利用、低污染排放的绿色生产。

此外,园区还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监测和治理体系,确保园区的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在优质水平。

三、案例对比分析苏州工业园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虽然在地理位置、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上存在差异,但在建设理念和实施路径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两个园区都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为目标,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手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同时,两个园区都重视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的推动,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

然而,两个园区也存在一些差异。

苏州工业园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通过构建完善的废弃物交换和再利用系统,实现了企业间的互利共赢。

而贵安新区生态工业园则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综合研究

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综合研究

1、国内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综合研究2013-1-22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关键字:工业园区、类型、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简介:通过研究工业园区的缘起、类型、发展历程,对工业园区做一个全面的概述;列举国内外的一些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城市的更新,工业园区的开发模式也发生着转变,原有的一些以粗矿的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通过功能演变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适用范围:研究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以及一些通过功能演变实现工业园区转型的案例研究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2 整体框架工业园区综述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园区研究模式工业园区升级转型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 工业园区综述工业园区综述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4 工业园区综述1、工业园区源起工业园区定义最早的工业园可追溯至18世纪,当时工业园是一个国的概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念。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工厂的飞跃),成为当时最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园。

当然这个工业园的名号是后人安工业园区类型上去的,但却无形中给工业园下了个定义:工厂集中地。

工业园区是二战以来各国通过制定各种工业区域开发政策建立起来的特殊环境。

在日本称为“工业团地”,在香港称为“工业村”,在英国称为“企业区”,在大陆称为“工业园区”,主要设立在衰退的内城地区。

2、工业园区定义工业园是指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

在该社区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5 工业园区综述中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工业园区定义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工业园区类型城市化与技术革命是园区转型升级的两大推手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6 工业园区综述工业园区定义我国大陆地区的工业园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发展本地区经济而人为设立的各级经济技术开发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区,我们不妨称之为开发区;另一类是在当地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工业园区类型度,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工业园区,我们称之为特色工业园区。

国内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国内工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完 善 的基 础 设 施 ; 是 以新 方 为 主 , 行 三 进 国 际招 商 ,吸 引 海 外 发 展 商 来 开 发 区 大
4重庆特色工业园。 . 重庆市政府先后 分三次批准建立 了 3 0个特色工业 园区: 依照重 庆市三大经 济板块 ,0个 园区 的 3
分布 为 , 城 区 1 主 0个 园 区 , 西 经 济 走 渝 廊 l 0个 园 区 ,三 峡 库 区 生 态 经 济 区 l 0 个 园 区 。 市 政 府 批 准 特 色 工 业 园 区 启 动
先进 的科 技 优 势 和 嘉 定 工 业 区雄 厚 的 财 政实 力 , 已成 为 光 电 子 产 业 ( 通 讯 、 光 光 显示 、 存 储 、 光 应 用 ) 光 电 子 基 础 材 光 激 、 料( 人工 晶体 、 陶瓷 、 磁性 材 料 、 机 发 光 有
地 区投 资环境好 , 市场化程 度高 , 济发 经
展 最 为活 跃 的一 个 区 域 , 为陕 西 、 安 成 西 最 强 劲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和 对 外 开 放 的重 要
窗 口。
苏州工业 园区一是 以新 加坡 市区重建局
为 主 , 中 国 、 加 坡 有 关 方 面 近 百 位 专 由 新
家参与完成园区规划 ,规划费用达 3 0 00 万元 ; 二是 以新 方为 主 , 、 中 新合 作建设
生 态化 的 区 域 之 一 。到 2 0 04年 年 底 , 西
些园区的考察发现 , 持高起点规划 、 坚 高 效能管理是其成功的主要 因素 。

2上海市嘉定高新 区。 区是经上海 . 该 市人 民政府批 准 的上 海市 级工 业区 , 分 南 区和北 区两 大重点 开发区域 。南 区成
起到了决 定性 作用 , 由于这 一 “ 合资”性 质 ,园区在开发初期得 到了新加坡方面 的较大支持 ,在高起点上取得 了快速发

最新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最新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

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作者xxxx------------------------------------------日期xxxx“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题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比较及经验:典型案例研究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并带动其他区域的发展.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

通过比较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国外开发区模式ﻫ (一)美国硅谷1、硅谷概况ﻫ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以南,包括圣塔克拉拉郡及其与圣·蒙特尔、阿拉米达、圣塔克鲁兹等郡邻近的部分,总面积约3880平方公里,人口243万(2005年)。

硅谷是世界一流园区的典型代表,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技术开发所效仿的对象。

ﻫ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是硅谷崛起和初步发展时期.硅谷的发展模式,即“学术-工业综合体”,以及风险资本与创新公司的初步结合基本定型.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是硅谷的大发展时期.1971年微处理器的发明使生产微机成为可能。

微处理器使硅谷从而也使整个美国进入了微电子时代.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硅谷由低潮重新走向高潮,软件业的崛起很快使硅谷度过了危机,硅谷的非物质化进程,使硅谷率先进入了“信息社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硅谷大规模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又带来了软件业的昌盛。

这是软件业和网络业同时大发展时期,也是硅谷的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维领域发生根本变化的时期。

ﻫ 2、硅谷的发展模式硅谷成功的原因得益于大学、政府的作用和风险资本投资、战争政治环境以及创新企业家的革新等,但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机制上讲,硅谷首创了一种科、技、产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其中政府起重要的中介力量.这种“硅谷现象"是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整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大特色。

生态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生态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是指在工业园区内,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协作、互相依赖、资源共享的一种合作模式。

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并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1. 分工合作:在工业园区内,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进行产业定位和分工,形成一个相互补充、互相依赖的产业链。

例如,一家钢铁企业可以与周边的冶金炼焦企业、废钢回收企业等形成产业链。

2. 能源共享: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将能源资源进行共享利用,减少能源浪费。

例如,高温废气可以被回收利用,进行余热发电或供暖,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 物料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内的企业通过废弃物的互相利用,实现物料的循环再利用。

例如,一家企业的废水可以被其他企业收集利用,经过处理后用于生产过程,降低用水成本。

4. 技术创新和研发合作:工业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企业可以共享研发设施和技术人员,进行联合攻关,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 环保合规: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要符合环保法规和标准,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企业的环境行为合规。

以上是生态工业园区最具代表性的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的一些主要内容,通过这种模式的运作,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园案例及分析

生态工业园案例及分析

生态工业园案例及分析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典型案例分析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1001班曹婉婷摘要: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计划好的物质能量交换的工业体系,它寻求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废物产生的最小化,并建立可持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关系。

从生态工业园的萌芽阶段到创建阶段,到现在的示范推广阶段,通过分析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以及日照生态工业园区等国内外知名生态产业园在规划建设、组织发展等方面的合理做法和成功经验,探讨最新的关于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成果,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经验和借鉴资源。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典型案例1引言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背负了沉重的环境资源负担。

而生态工业园遵循的是“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节约资源的特点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发糖浆 废酒精蔗 蒸 渣 汽和 蒸汽 糖 飞灰 渣 蒸 汽白色沉淀图1 中国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共生关系2.2.2 日照生态工业园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耦合,大项目带动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

日照生态工业园位于日照市的东南端,区位条件优越并且环境极佳。

区内现有钢铁生产以及沥青储运加工等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循环协调发展,日照政府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

开发区按照“产业链招商、集群化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积极引导同类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重点培育了浆纸、机械装置、粮油食品、纺织服装、热电、生物化工六大特色生态产业体系。

点、线、面共同推进,构建了稳定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开发区从企业内部小循环(“点”)入手,逐步构建企业间的循环链接(“线”),完善全社会大循环(“面”),形成了产业间横向耦合、资源共享的生态链接体系。

【精品】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

【精品】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

国内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研究(精)文章编号:1674-9146(201103-0054-05国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生态产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态工业园项目在建设之中。

生态产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

该园区采取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把不同的工厂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物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料循环,减少废弃物排放。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以燃煤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见图1。

其中,燃煤电厂位于工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对热能进行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综合利用。

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分别获得生产所需热能的40%和100%;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家庭锅炉,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剩余热量还用于渔业养殖,鱼池淤泥又用来制作有机肥料出售,使电厂的热能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电厂还投资115万美元安装除尘脱硫设备,每年产出的8万t硫酸钙全部出售给石膏板厂,使该厂从西班牙进口原料减少50%;将粉煤灰出售,供铺路和生产水泥之用。

炼油厂则将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火焰气的排空;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脱硫气供给电厂燃烧;将废水经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m3的冷却水,占电厂淡水需求量的25%。

专题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实例介绍

专题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实例介绍
化工安全专题研究
——生态工业园区实例介绍 生态工业园区实例介绍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一)生态工业园区内涵 (二)生态工业园区类型 (三)生态工业园区国外进展
(一)生态工业园区内涵
1. 生态工业园区定义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 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 一种新型工业园区。 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 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 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 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 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 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 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 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 消费者—分 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 消费者 分 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 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 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四)近期关键发展项目
现代化甘蔗园建设工程、 现代化甘蔗园建设工程、生活用纸扩建工 程、 能源酒精技改工程、有机糖技改工程、 能源酒精技改工程、有机糖技改工程、 低聚果糖生物工程、绿色制浆技改工程、 低聚果糖生物工程、绿色制浆技改工程、 蔗髓热电联产技改工程、节水工程、 蔗髓热电联产技改工程、节水工程、 制糖新工艺改造工程、 酵母精生物工程、 制糖新工艺改造工程、 酵母精生物工程、 CMC(梭甲基纤维素钠)工程、 CMC(梭甲基纤维素钠)工程、 贵港市发 展生态工业的能力建设。 展生态工业的能力建设。
二、生态工业实践——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实践 生态工业园区
二、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美 丽 的 大 自 然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一)生态工业系统总体框架 (二)园区生态工业链关系 (三)关键政策与保障措施 (四)近期关键发展项目 (五)预计投资与效益

两种不同类型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两种不同类型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 生态 工 业 园; 生态 产 业链 ; 定 性 稳
中图 分 类 号 :D 22 文 献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6 3 2 1 2 0 )1 0 91 3 F 6. A 17 — 9 X(0 8 0 - 1c0 .
我 们 称 这 种 由一 家 大 公 司 的 各 个 子公 司组 成 的 生 态 产 业 链
贵 糖 股 份 为核 心 , 以蔗 田系 统 、 纸 系 统 、 电联 产 系 统 、 造 热 环 境综 合 处 理 系 统 等 6个 系统 为 框 架形 成 的 。如 下 图所 示 。 这 6个 系 统 关 系 紧 密 , 过 副 产 物 、 弃物 和 能 量 的 相 通 废 互 交 换 和 衔 接 , 成 了 “ 蔗 一 制 糖 一 酒 精 一造 纸一 热 电一 形 甘 水 泥 一 复 合 肥 ” 这 样 一 个 多 行 业 综 合 性 的 生 态 产 业 链 网 结 构 。三 大 主要 生 态 产 业 链 “ 蔗 一 制糖 一 蔗 渣 造 纸 ” “ 糖一 甘 、制
3 两种 生态产 业链 稳定性 比较分 析
这 一 部 分 将 主要 通 过 比较 两 种 不 同 模 式 生 态 工 业 园 成
功 案 例 中生 态 产 业 链 接 关 系 , 分 析 两 种 生 态 产 业 链 的 稳 定
性。
2 单 源控制 型生态产 业链 和 多元控制 型生态 产 业链
维普资讯
2 0 年第 1 08 期 总第 2 0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C RES EAR CH I GU DE
No 1 2 0 .,08
S r l No2 e i .0 a
两种不同 类型生态产业链稳定性的比 较研究
郑 荣 翠 , 家顺 刘

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王兆华( , 山东省泰安市人,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
・## ・
《 软科学》 !""! 年・第 #$ 卷・第 ! 期
根本上改善了生态环境。本文运用工业生态学的这一核心理 念, 对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工业园 —丹 —— 麦 卡 伦 堡 工 业 园和中国贵港市贵唐集团生态工业园内的工业共生模式进 行比较研究, 从而探索在生态工业建设及运作过 程 中 存 在 的 规律, 为我国成功建立及推广生态工业园项目提 供 参 考 依 据 和理论借鉴。 一、 工业生态学和生态工业园 虽然工业生态思想在很久以前就已产生, 但将它作为一 门科学研究还是近十年左右的事情。 #%&% 年 % 月美国通用汽 车 公 司 的 研 究 部 副 总 裁 罗 伯 特・福 布 什 ( 和负 ’()*+, -+(./0 ) 责发动机研究的尼古拉斯・加 罗 布 劳 斯 ( 12/(34. 5433(6(73(.) 在《 科学美国人》 杂志上发表的题为《 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 的文章正式提出了工业生态学的概念。两位作者在这篇文章 中指出: “ 在传统工业活动中, 各个制造工艺摄入原 材 料 并 生 产出要销售的产品和要处理的废物的简单工业模 式 , 应该转 变为一种更加一体化的模式: 那就是工业生态系 统 。 在 这 样 的一种系统中, 能量和物质的消耗是优化的, 而且一种过程 的排出物, 无论是石油炼制过程的催化剂、 发电过程的飞灰 和底灰还是消费产品后的废塑料容器, 都可以用 作 另 一 种 过 程的原材料” 。在福布斯和加罗布劳斯看来, 工业生产中没有 绝对的废物, 都是资源, 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并不总是相互 对立的, 通过适当的处理它们二者完全可以统一 在 一 起 。 工 业生态学把整个工业系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看 待 , 认为工 业系统中的物质、 能源和信息的流动与储存不是 孤 立 的 简 单 叠加关系, 相反, 它们可以象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那样循环运 行, 它们之间相互依赖、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形成复杂 的 、 相 互链接的网络系统。另外, 工业生态学认为理想 的 工 业 生 态 系统应能以安全循环的方式运行“ 零污染” 、 “ 零排放” 。在这 种状态下,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废物, 对某一个部门来说是废 料, 对另一部门来说却可能是资源。 在工业生态学涉及的诸多领域中, 生态工 业 园 便 是 这 一 理论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早在 !" 世纪 %" 年 代 初 期 , 加拿大达尔湖西大学和美国康乃尔大学的学者们就对工业 美 国 89:2;( 发 展 研 究 所 首 园的发展进行了构思, 在 #%%! 年, 先提出了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0*+9=’(.*>,043? ’4>(9:@A@ 。 美国 ’AA 公司首席科学家、 <(,* , #%%B ) 89:2;( 发展研究所主 任 C+9*., D(E* 教授对生态工业园下的定义为:一个生 态 工 业园区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它通 过在管理包括能源、 水和材料这些基本要素在内 的 环 境 与 资 源方面的合作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双重优化和协调发 展, 最终使该企业群落寻求一种比每个公司优化 个 体 表 现 就 会实现的个体效益的总和还要大得多的群体效益 。 简 言 之 , 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就是要改善参与公司的经济 表 现 , 同时 最大限度地减少其环境影响。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 企业模仿 自然界生态系统, 相互之间存在协同和共生关系, 将最大限 度地充分利用资源和减少负面环境影响, 最终达 到 工 业 可 持 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全球生态工业园项目每年以倍增的 速 度 在 发 展 ,

五大工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报告

五大工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报告

五大工业园区运营模式分析报告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园区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园区经济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同时,五大工业园区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的代表,其发展成果也备受瞩目。

园区运营模式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五大工业园区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政府牵头模式
2. 股份合作模式
3. 运营商模式
4. 企业自建模式
5. 特色开发模式
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针对五种园区运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1. 政府牵头模式:具有政府管理、规划、投资的优势,但决策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官僚主义。

2. 股份合作模式: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但投资效益难以保证,运作难度较大。

3. 运营商模式: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和管理能力,能够快速推进园区建设,但存在利益分配不均和运营商利益受损的风险。

4. 企业自建模式:强调了市场因素的作用,但需求预测和配套设施建设难度较大。

5. 特色开发模式:符合地方特色,但需要创新能力和优质资源支持,同时需要避免跟风效应。

结论
从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每种园区运营模式都存在优缺点,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选择哪种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同时,五大工业园区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对于我国园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经济》2007年第9期(下)【摘要】文章通过比较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企图寻找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找到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上的不足,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绩效,以利于生态工业园区健康稳定的发展,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一、引言1992年美国Indigo发展研究所首次提出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ialPark,EIP)概念以后,生态工业园已经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

我国自1999年启动生态工业园区项目以来,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括广西贵港(制糖)、广东南海、包头(铝业)等,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了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本文主要从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上来探讨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促进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特点世界各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里主要介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的特点。

同是,也介绍了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自己的发展特点。

1、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的特点美国是首先提出生态工业园区概念的国家,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委员会(PCSD)组建了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

生态工业园区具体管理上涉及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两个管理主体。

管理实践中,物业管理者和社区管理者各司其职,但由于物业管理公司的优先关注园区投资者的利益,而社区管理机构关注的则是整个社区的健康发展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利益。

为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一些生态工业园区在组织建设时,通过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机构互设代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物业管理者多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开发者,主要是保持生态工业园区的商业绩效,保持园区的稳定以及园区对于进驻企业的吸引力,同时,为社区和进驻企业提供一些具体的服务;社区管理者是维持社区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沟通企业间的创新性项目,有效利用社区内企业的资源,降低社区内企业的成本等。

欧盟是生态工业园区的发源地,丹麦的卡伦堡共生体系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工业园区。

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得到欧盟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欧盟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可分为规划建设与自发形成两大类。

丹麦卡伦堡工业共生体系是自发形成的典型案例;荷兰、芬兰、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则采取政府规划方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同时欧盟各国民间规划方式也逐渐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民间规划中,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

民间规划方式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欧盟各国居民的环保意识高,也积极投身到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中。

可以看出,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

日本从1997年就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在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上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模式,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

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主要由环境省和经产省共同负责,实行双重管理制。

环境省负责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工作,而经产省主要从产业方面进行管理,负责对可回收资源的管理工作。

日本政府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行直接的财政支持或补助的力度不够,因此,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区由民间自主投资、自己经营。

日本两个发展最好的生态工业园区都是民间自主投资、自主经营。

例如,藤泽生态工业园区由EBARA公司独立投资和独立经营,整个园区由EBARA公司拥有和管理,所有的废物交换都在EBARA公司下属企业之间进行,整个流程为E-BARA公司所管理。

2、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模式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项目虽然起步较晚,但这些园区试图探索出我国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打造出新型工业化及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树立了循环经济典范。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宏观管理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部门进行管理。

2006年9月1日起,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将依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管理和验收,三年内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和企业超标排放的工业园将不会被验收。

“生态工业园区标准”是指《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

加强环保工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加强国家和各地环保部门和监察部门对环境执法的行政监察,对生态循环工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园区的微观管理方面,园区建设完成后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来管理生态工业园区,园区管理委员会一般隶属于园区所在的市区,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大多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在园区成立循环经济联谊会的形式推进○赵玲玲罗涛刘伟娜(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20)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区域经济88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园区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首先,发挥政策优势,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制定发展政策和规章制度,培育共同的组织文化;其次,发挥“第三方”的功能,协调企业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充当企业治理制度中的“第三方”;最后,制定总体发展方案,进行积极维护和管理。

例如,广东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是由佛山市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委会和佛山市南海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有限公司来管理,园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处理园区的日常管理工作,园区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招商工作和园区经营。

三、中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比较研究从以上内容可知,决定运行那种管理模式,取决于政府、企业、居民等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协调,因此,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比较国内外园区的管理模式的差别。

1、政府在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中的角色比较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尤其是在推动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园区的管理中的角色却不一样,在美国、欧盟和日本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管理。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各国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占主导地位,只承担间接管理、协调和咨询服务等职责;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

在园区的微观管理中主要是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

我国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上既有宏观层面的管理,也有微观层面的管理,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造成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原料来源、数量、性质、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存在着一定的隐瞒,使整个生态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这种管理组织上的缺陷导致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存在不少问题。

园区管理委员会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管理效率不高。

同时还要充当企业治理制度中的“第三方”的功能,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中扮演了几个角色。

2、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的比较生态工业园区管理主体决定于园区管理模式。

如企业自发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其管理主体一般由各企业派出代表组成管理机构,同时配合当地政府协调各种公共事务。

注重企业的利益。

由政府规划的生态工业园区,其管理主体一般是当地政府,在企业间出现矛盾时,政府处在中立位置协调矛盾,比较注重当地公共事务的管理,强调整体规划和环境保护。

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既有自发形成的也有政府规划的,园区的形成方式多样,园区的管理主体也呈现多样化。

美国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包括城市政府、城镇政府或它们的开发组织、地方经济发展公司、私人产业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欧盟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元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由融资方组成,但它们很少参与园区内部管理,当地居民正逐渐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同时派出代表参与园区内部管理;日本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以地方自治体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辅助和管理,企业、研究机构、行政部门积极参与,形成了产学官一体化的园区管理和运作模式。

可以看出,这些国家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包括政府、投资方、社会组织、企业、当地居民,管理主体多样化。

多样化的管理主体有利于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形势灵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活动,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保证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居民的参与园区管理和和建设的积极性,较好的协调了各方利益,提高了整个园区的管理绩效。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是由政府规划建设的,在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上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依托重点企业在园区成立循环经济联谊会的形式推进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各级政府和环保等主管部门主要在编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方面给予指导,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主要是政府,有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参与,但是参与度比较低,居民基本不参与园区的管理。

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比较单一。

单一的管理主体,没有企业和居民的参与,企业和居民的积极性都不高,园区的管理绩效不高,各方利益协调困难,加上管理部门在协调企业利益和企业与社区利益方面的能力有限,生态园区的管理和资源协调不够透明,这种缺陷导致生态工业园区的运作存在不少问题。

四、结论通过上述对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模式方面的比较,认识到不同的管理模式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欧盟的一些研究表明,由公共部门计划创建的生态工业园区对市场的反应灵敏性不高,且规划成本过高。

国外的生态工业园区政府在园区的管理中主要是宏观层面的管理,不对园区的微观层面进行管理,而且,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主体多样,尤其是企业和居民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发挥了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园区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政府既参与宏观层面的管理,同时也参与微观层面的管理,园区的管理委员会行政色彩过浓,企业、居民等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园区的管理中参与度不高,管理主体比较单一,没有发挥不同主体的积极性。

因此,我国的生态工业园区的管理不但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作用,同时也要吸收更多的和园区相关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园区的管理中,促进我国态工业园区更加高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1]文娱、钟书华:美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科技管理研究,2006(1).[2]王志华:工业园的发展终结———生态工业园[J],科学与管理,2004(1).[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生态工业园区如何搭台唱戏一日本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管理模式[EB/OL],hzhb.gov.en/eic/649096689457561600/649096689457561600_235.Html,2005-9-16.[4]张宾、王绍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J],基建管理现代化,2006(3).[5]马荣、周宏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与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06(46).区域经济89《当代经济》2007年第9期(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