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版

13.1 从闪电谈起【学习目标】①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②知道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③会运用摩擦起电及物体带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电现象;④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大规模的放电现象;⑤了解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其工作原理.【学习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摩擦起电的原因.【课堂探究】一、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图13-1-1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摩擦过的梳子、塑料尺能够______轻小物体,物理学中就说塑料尺、梳子____________,或者说带了电荷.问题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________________.问题3:与小组交流一下,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答案] (1)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2)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只要答案合理即可).问题4:经过大量研究验证自然界中只存在______电荷,一种与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正电荷;另一种与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所带的电荷相同,叫做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图13-1-2实验1:如图13-1-2(a)所示,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玻璃棒远离,猜想同种电荷可能____________.实验2:如图(b)所示,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观察到两根橡胶棒远离.进一步验证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实验3:如图(c)所示,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观察到它们相互靠近,说明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实验结论]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_[拓展] 结合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阐述一下闪电和尖端放电现象的原因.[答案] 闪电现象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当堂训练】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粤教沪版

13.1从闪电谈起一、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原因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的现象4、利用知识能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验器材:塑料梳子乒乓球细线玻璃棒尼龙布和丝绸布小纸片二、自学指导(一)电是什么1、用准备好的塑料尺在自己或同学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碎纸屑,把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你的结论是:摩擦过的物体能够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

或者说带了。

2、由此可知带电体的具有的性质。

3、摩擦起电是指:。

5、研究发现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人们把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把用_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棒上所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的相互作用1、利用教师准备的器材参照课本图11-4实验:(1)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他们之间发生相互于_______的现象。

(2)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发现它之间相互_________的现象。

(3)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___________的现象。

4、上述实验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

你们的共同认识是什么?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_。

6、阅读教材P411—6图回答下列问题:(1)、闪电形成的原因是。

(2)、尖端放电是指:。

(3)、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放电现象?(4)参照教材P4信息浏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观察验电器构造,对照课本P5[讨论与交流]回答:验电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自己加油:阅读课本P6面了解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1、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的原理是:。

2、避雷针的原理是。

我行我速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可使玻璃棒带电;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也会带电。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的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本节主要介绍雷电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包括云层带电、雷电的形成、电流的种类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电现象,理解雷电的本质,并掌握电流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电的形成过程,知道云层带电现象;2. 掌握电流的分类,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特点;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雷电的形成过程,电流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云层带电现象的原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电流演示仪。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闪电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云层带电现象,解释雷电形成的原理;(2)讲解电流的分类,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特点;(3)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闪电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电现象的物理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电流分类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雷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极光、电磁波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雷电的形成过程;2. 电流的分类及特点;3. 闪电与电磁波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雷电的形成过程,并用图示表示;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直流电和交流电应用实例;3. 分析一道关于电流的物理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创新思维;3. 针对学生的兴趣,提供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沪粤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1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新版)沪粤版

从闪电谈起@习目标妙1. 描述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2. 说出原子结构,描述自由电子移动•3. 重点: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识别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4. 通过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通过观察静电现象,感受电荷种类的探究过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预习导学——斥*不瞬一、电是什么1. 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使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荷,我们称之为摩擦起电.2. 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一一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即: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5.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6. 一般说来,原子中的电子数和质子数是相等的,所以通常情况下物体呈现不带电状态(不显电性).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会失去一些电子,而另一个物体则能得到 -些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则带负电.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7.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验电器.在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可用被验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发生变化,说明被验物体带电;如果金属箔片张角没发生变化,说明被验物体不带电.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8. 静电现象无处不在,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不利的一面,请你各举些例子.答案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等;静电现象的防护避雷针、油罐车尾部的铁链等.合作探究一不枫不讲1. 取一块书本大小的玻璃板,平放,两端用较厚的书本垫起来,中间留下一定空间,在玻璃板下面放一些碎纸屑.手摁一团旧报纸在玻璃板的上面,连续摩擦.(1) 你将看到的现象是碎纸屑被玻璃板吸起来了 ______________ ;(2) 课本上哪个实验与这个实验原理相同?图13-2的摩擦起电_____________ ;(3) 它们都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2. 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如课本图13-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或与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他们带的是不是同种电荷?它们靠近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答案与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或与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它们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这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他们带的是不是同种电荷?它们靠近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答案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带的不是同种电荷,而是一正一负,它们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这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 有6个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将其中几对小球靠在一起,最终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球带正电,请判断其他五个小球的带电情况一定不带电的是 D E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F4. 观察验电器,结合课本图13-8完成下列问题(1)验电器的结构包括: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绝缘外壳.⑵验电器的使用方法:将被检验物体与金属球接触,观察金属箔片的变化情⑶验电器的制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本节主要介绍了雷电的产生、雷电与云层的关系以及静电现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电的形成过程,理解雷电与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与云层的关系。

2. 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雷电的产生过程,静电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雷电与云层的关系,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静电发生器。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雷电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雷电的产生原因及其与云层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雷电现象。

3. 例题讲解:利用闪电演示仪和静电发生器,展示静电现象,讲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及静电的消失方式。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3.1 从闪电谈起一、雷电的产生1. 雷电的形成原因2. 雷电与云层的关系二、静电现象1. 静电的产生原因2. 静电的消失方式七、作业设计1. 描述雷电的产生过程。

2.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和静电发生器等教具,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调查自然界中的其他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在摩擦或接触后,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带电的现象。

沪粤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为电磁现象,包括电荷、静电、电流、磁场等基本概念,以及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基本原理。

本节课具体内容为第13章《从闪电谈起》,主要讲解闪电的形成及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2. 掌握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机制。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闪电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2. 重点: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2. 讲解:讲解闪电的形成原因、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机制,以及与电磁现象的联系。

3. 实验: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4. 讨论:分组讨论闪电现象与日常生活、科技领域的联系,如航空、通信等。

5.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3章从闪电谈起闪电的形成原因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机制闪电与电磁现象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描述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2. 解释静电的产生、传播和消失机制。

3. 举例说明闪电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何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研究闪电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通信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明确指出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难点是“闪电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电磁现象的关系”。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题: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课题: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学习要求: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难点)2.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重点)3. 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

(重点)4.知道闪电是一电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举例说明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教学过程:课前导学: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和;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4. 验电器原理:二、课堂导学:视频:狂风暴雨打雷闪电。

引出课题-“从闪电谈起”(一)电是什么活动1:用自备器材完成课本活动1,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摩擦可使物体。

(2)带电体具有的性质。

(3)我们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

(4)小组讨论:举例生活中摩擦起电的实例,练一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天气里用梳子梳头,头发变的蓬松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很多灰尘D.用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活动2:观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视频回答以下问题:(1)观察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都带电。

(2)观察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都带电。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带电。

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

(4)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练一练:2、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靠近。

(1)如果小球被吸引,那么这个小球带电或。

(2)如果小球被排斥,那么这个小球带电。

活动3: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揭示闪电的奥秘(1)闪电: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教材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该部分内容涉及静电现象的成因、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电荷的存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毛皮、玻璃棒、橡胶棒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闪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静电现象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电荷的产生。

3. 知识讲解:讲解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5.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一、静电现象的成因1. 两种电荷2. 电荷的产生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自然界中只存在一种电荷。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 题目:选择题(1)下列哪种物质摩擦后容易带电?A. 丝绸B. 毛皮C. 玻璃棒D. 橡胶棒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电荷的种类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第一节 从闪电谈起 导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第一节 从闪电谈起 导学案

第一节从闪电谈起【学习目标】1.能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和摩擦起电的方法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3.能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说出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了解静电感应和摩擦起点的原因【学习重点】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自主学习】知识点1.电是什么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知识点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2、尖端放电。

知识点3.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验电器的构造:。

2、验电器的原理是:,作用是。

知识点4、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1、应用:。

2、防护:。

【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A.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 一定带正电C.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 一定带负电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B. 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C.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D. 摩擦创造了电荷3、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

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_______程度(填“潮湿”或“干燥”),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4、运送汽油的汽车,在它的车尾装有一根铁链条拖在地上,这是为什么?【反馈检测】1、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3.1 从闪电谈起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 13.1 从闪电谈起

学习内容: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设计三、展示反馈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 的金属箔张开,B 的金属箔闭合。

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 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 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金属杆是导体B .两金属箔片能够张开是因为带上了同种电荷C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B 验电器中的金属箔带上了负电荷D .实验中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自A 流向B 2、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学习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学习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一、自主学习1、摩擦过的塑料梳子、玻璃棒能够吸引纸屑等轻小的物体,我们就说物体 ,或者说有了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

2、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一种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 ,另一种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叫做 。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比较弱的物体上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 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比较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后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电。

可见,摩教学反思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4、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5、实验室里的验电器的作用是用来的。

二、小组学习1、你了解生活中的放电现象吗?试举几个例子。

2、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A.小球A带正电B.小球B带正电C.小球B可能不带电D.小球A可能不带电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有些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脏,主要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__ 现象而吸引细小的灰尘所造成的。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第13单元第1课从闪电谈起班级:姓名:组别:得分:【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4.知道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学习重难点】1.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要用到原子结构的知识【自主学习】1.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过的塑料梳子、玻璃棒能够吸引纸屑等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__,或者说有了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现象。

2.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3.自然界中只存在___种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___电荷;另一种与___摩擦过的___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4.⑴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观察发生了_______现象?⑵将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观察发生了_______现象?⑶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观察发生了_______现象?注:“玻璃棒”是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⑷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①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带电体相互排斥,则二者肯定带___种电荷;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二者可能带___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而另一个___带电。

5.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______现象。

6.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比较弱的物体上的一些电子就会___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___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___的__电。

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7.验电器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合作探究1:用塑料梳子、玻璃棒(铅笔、塑料直尺)在尼龙衣服或丝绸上摩擦几下,再将梳子(或玻璃棒、铅笔、塑料直尺)的一端靠近小纸片、头发等微小物体,你看到了什么现象?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的介绍、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避雷针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避雷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塑料棒、毛皮、金属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闪电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现象的介绍:教师讲解静电的产生、静电的消失等基本概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荷的转移。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讲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与静电现象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避雷针的原理:教师讲解避雷针的作用原理,让学生了解避雷针是如何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摩擦起电实质、电荷相互作用规律、避雷针原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理。

2. 简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3. 解释避雷针的作用原理,并讨论其在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辅导措施。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研究静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究避雷针的改进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章《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什么?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3、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一、电是什么1、阅读课本“电是什么”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在什么情况下,就可以认为物体带了电荷?可以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带上电荷?举例说明。

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都有哪些?2、独立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然后与正确答案对照,了解自己的预习情况。

(1)梳过头发的梳子能吸起头发、穿过的化纤衣服表面常吸附一些灰尘。

这样,我们就说梳子、衣服带上了。

(2)带了电荷的物体具有的现象。

(3)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把规定为正电荷,把规定为负电荷。

3、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请跟同学们讨论交流。

4、独立完成下列活动,仔细观察现象,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问题1、将自己的塑料直尺、圆珠笔杆、钢笔等文具在毛发中摩擦后,分别靠近小纸片。

问题2、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干燥的手自上而下捋。

再多捋几次。

问题3、将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靠近自来水的细水流、细小纸屑。

会发现,细水流变,小纸屑被。

总结:可以发现,一些物体被后能够带上电荷,因而能吸引物体。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就是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阅读课本44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部分,试回答、讨论下面问题:思考下面问题:(玻璃棒用丝绸摩擦过,橡胶棒用毛皮摩擦过)问题4、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见课本图13-4),自由悬挂的玻璃棒是否会动?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5:将橡胶棒靠近自由悬挂的玻璃棒,玻璃棒可能向哪个方向运动?问题6: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自由悬挂的橡胶棒会向哪个方向运动?现象:靠近的两根玻璃棒会,靠近的两根橡胶棒会,靠近的玻璃棒与橡胶棒会。

总结: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问题7:什么是尖端放电?练习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可以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们的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导向,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设计的一次幼儿园科学活动——《认识闪电》。

一、设计意图这次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模拟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认识闪电,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闪电演示仪、图片、视频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播放闪电的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闪电的壮观。

然后,我展示了一张闪电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闪电。

3. 实践: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我让他们分组进行实践。

每组孩子们需要用彩纸剪出云层和闪电的形状,然后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闪电的形成过程。

4. 分享:在实践结束后,每组孩子们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了他们对闪电形成原理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认识闪电,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活动难点:如何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闪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实践中积极参与,展示出了很高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孩子们在家里观察闪电,并记录下来。

我还向他们推荐了一些关于科学的书籍和网站,希望他们在家里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活动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是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这是一个涉及到科学知识点的教学,我需要找到一个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和接受。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3.1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3.1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3.1 从闪电谈起一、教学内容1. 闪电的产生和特点2. 静电现象的解释3.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产生和特点,知道静电现象的解释。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闪电的产生机制,静电现象的解释。

2. 教学重点:闪电的产生和特点,静电现象的利用和防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闪电击中树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闪电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产生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闪电的产生机制,解释静电现象,引导学生理解静电的产生和消失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举例说明静电的利用和防止,如静电除尘、静电涂装等,让学生了解静电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静电的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3.1 从闪电谈起一、闪电的产生和特点1. 闪电的产生机制2. 闪电的特点二、静电现象的解释1. 静电的产生2. 静电的消失三、静电的利用和防止1. 静电的利用2. 静电的防止七、作业设计1. 描述闪电的产生机制。

2. 解释静电现象的解释。

3. 举例说明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播放闪电击中树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闪电的产生和特点,静电现象的解释,以及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但在课堂上,对于闪电产生机制的讲解,学生可能仍有一些疑问,课后可以进一步查阅资料,加深对闪电产生机制的理解。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提高学生对静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3.1从闪电谈起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学案2023-2024学年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一、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产生:通过闪电的引入,让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等静电现象。

2. 静电现象的观察:学习使用验电器等工具观察和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静电现象的应用: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闪电现象,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等静电现象。

2. 培养学生使用验电器等工具观察和检验物体带电情况的能力,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验电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等静电现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验电器、丝绸和毛皮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验电器、丝绸、毛皮等)、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闪电视频,引导学生思考闪电的产生原因,引出静电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等静电现象,让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原因。

3. 实验演示:用丝绸和毛皮进行摩擦,产生静电,并用验电器检验静电的存在。

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验电器等工具观察和检验物体带电情况。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六、板书设计13.1 从闪电谈起静电现象:1. 摩擦起电2. 接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应用:1. 静电除尘2. 静电喷涂七、作业设计1. 描述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实验现象。

2. 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3. 举例说明静电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闪电现象引入静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掌握了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篇学案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从闪电谈起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学会防范闪电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生活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防范闪电的方法。

难点:闪电形成的过程,如何防范闪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闪电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闪电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讲解防范闪电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闪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闪电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防范闪电,提出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防范闪电的方法。

2. 难点:闪电形成的过程,如何防范闪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导入的细节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来播放闪电现象的视频,因为这样可以直观地展示闪电的壮观景象,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导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关注闪电的外观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闪电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续的知识讲解打下基础。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3章 探究简单电路 第1节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3章 探究简单电路 第1节 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粤教沪版

13.1 从闪电谈起【学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并能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3.知道静电现象的应用和保护。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视频中的现象是一种静电现象,“电”到底是什么,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为了揭谜底,今天就让我们先从闪电谈起。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静电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43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观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来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现象(如图)(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称带上了电荷。

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知识板块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自主阅读教材P44~45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2.小明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这三个实验说明(1)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闪电是带异种电荷的云层间或带电云层和大地间的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4.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发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知识板块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5.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现象(1)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6.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喷涂、静止除尘、静电复印等。

静电现象的防护:在建筑物的高处装置避雷针;油罐车尾拖一条铁链,将摩擦产生的静电随时由铁链引入大地,以保证安全。

1.对学分享独学1~6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配套K12】九年级物理上册《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配套K12】九年级物理上册《从闪电谈起》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册《从闪电谈起》导学案学习目标:感悟什么是电荷,知道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

感知电荷之间的互相作用规律。

学会使用验电器。

学习重点:1.电荷及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电荷之间的互相作用规律。

学习难点:1.验电器的作用验电器的验电原理预习案[学法指导].把新课的内容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完成预习内容设置的问题,在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迅速完成预习检测题。

.把预习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与你的对子生交流,再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或直接请教老师。

[预习内容]一、电是什么【活动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做一做按图11-2做实验,观察带电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感知什么是电荷。

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过的塑料梳子、玻璃棒能够吸引纸屑等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__,或者说有了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现象。

预习检测:_______可以使物体带电。

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经常使用的电风扇,其扇叶表面往往附有许多灰尘,其原因是______,它具有了________的性质。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1】干燥的天气,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发现梳子上有头发吸在上面;【2】冬天穿化纤衣服很容易吸灰尘;【3】高速转动的电风扇,扇叶跟空气摩擦带电,致使扇叶的表面吸附许多灰尘;【4】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沫颗粒会吸附在手和衣服上。

【5】……什么是正电荷?什么是负电荷?预习检测:自然界中只存在___种电荷;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___电荷;另一种与___摩擦过的___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活动2】.研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照图11——4的步骤研究,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接触时,会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触时,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触时会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到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1 从闪电谈起
1.描述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
2.说出原子结构,描述自由电子移动.
3.重点:观察摩擦起电现象,识别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通过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通过观察静电现象,感受电荷种类的探究过程,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一、电是什么
1.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使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荷,我们称之为摩擦起电.
2.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揭开了原子
具有结构的秘密,即:构成物质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5.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6.一般说来,原子中的电子数和质子数是相等的,所以通常情况下物体呈现不带电状态(不显电性).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个物体会失去一些电子,而另一个物体则能得到一些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则带负电.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7.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验电器.在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可用被验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金属箔片张角发生变化,说明被验物体带电;如果金属箔片张角没发生变化,说明被验物体不带电.
四、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8.静电现象无处不在,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不利的一面,请你各举些例子.
答案静电现象的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等;静电现象的防护:避雷针、油罐车尾部的铁链等.
1.取一块书本大小的玻璃板,平放,两端用较厚的书本垫起来,中间留下一定空间,在玻璃板下面放一些碎纸屑.手摁一团旧报纸在玻璃板的上面,连续摩擦.
(1)你将看到的现象是碎纸屑被玻璃板吸起来了;
(2)课本上哪个实验与这个实验原理相同? 图13-2的摩擦起电;
(3)它们都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如课本图13-4演示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或与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他们带的是不是同种电荷?它们靠近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与丝绸摩擦过的两个玻璃棒(或与毛皮摩擦过的两个橡胶棒),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它们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这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他们带的是不是同种电荷?它们靠近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道理?
答案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它们带的不是同种电荷,而是一正一负,它们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这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有6个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将其中几对小球靠在一起,最终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球带正电,请判断其他五个小球的带电情况.
一定带正电的是B;
一定带负电的是C;
一定不带电的是D、E;
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的是F.
4.观察验电器,结合课本图13-8完成下列问题.
(1)验电器的结构包括: 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绝缘外壳.
(2)验电器的使用方法: 将被检验物体与金属球接触,观察金属箔片的变化情
况.
(3)验电器的制作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