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育人案例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案例
德育融入语文课堂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实践,旨在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以下是一个德育融入语文课堂的案例:
课文标题:《背影》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爱的伟大。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父爱的短视频,营造氛围。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特别的爱?能分享一下吗?”
共读课文:
全体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师范读,强调情感表达。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背影等,让学生感受父爱的深沉。
讨论课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感动和怀念。
德育渗透:
小组讨论:“你如何看待父爱?你在生活中是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的?”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关心、理解父母,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要求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课后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文学作品,如《我的母亲》等。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背影》这篇课文的教学,成功地将德育融入语文课堂。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家庭的温暖。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德育与语文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案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字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才。
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成为了教师们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案例分析1. 通过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材都涉及到一些蕴含深刻道德意义的课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引导学生阅读这些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正确价值观念。
通过《小熊跳水》、《种豆》等寓意深刻的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助人为乐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友善的态度。
2. 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通过操作性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涉及人生道理、情感沟通、情感交流的操作性题目,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体验,感悟其中的道德情感,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情怀。
通过一些小故事、寓言等材料,设置一些引导性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目的。
3. 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理解,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课文、感悟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渗透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课文中所表现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清新、宁静的情感,引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感悟,培养学生的优雅情感。
4. 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的课文或文章,通过这些课文或文章向学生传递一些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
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向学生传递仁爱、忠诚、诚实等正面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情操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道德情操,还要求他们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互助合作的故事小明是班级里的一位非常活泼开朗的孩子,他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但在学习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
一次,班级组织了一次作文比赛,小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有些欠缺。
为了帮助他,他的好友小红主动提出要帮他改进写作技巧。
他们一起经常找时间一起探讨写作方法、相互修改作文,并互相鼓励进步。
这个案例中,小红主动帮助小明,体现了互助合作的意识。
通过这种合作,小明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意识。
案例二:学科交流的启发小杰是一个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常常感到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一次他偶然听到同学在讨论课文内容,感觉很有趣。
于是他主动找同学请教,并和他们一起建立了一个读书小组。
小杰也开始主动关注课文内容,通过读书小组的交流,他发现不仅可以理解更深入,还能发现更多的乐趣。
这个案例中,小杰通过和同学的交流,激发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他不再把语文学习看作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把它当作一种享受和沟通的方式。
这也使他在语文学习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案例三:情感陶冶的阅读小丽是一个内向的女孩,常常在班级里沉默寡言。
语文老师发现后,决定通过阅读来陶冶她的情感。
老师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了一本关于亲情的小说,希望通过阅读之后的讨论,能够让小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丽在读完故事后,感触颇深,她主动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也让班级里的同学更多了解了她。
这个案例中,语文老师通过阅读故事激发了小丽的情感表达能力。
她逐渐从内向的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更加主动参与到课堂和班级活动中。
结语:在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兴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以上案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让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注重德育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人的品德、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下面是一个关于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案例。
案例一:感受父母之爱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述《白百合》这篇文章,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教师先用图画和文字解释,让学生了解父母为孩子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关爱。
然后,教师借助孩子们身边的真实事例,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辛勤工作和关爱。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懂得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懂得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案例二: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描写友谊的故事《地道战的一天》。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故事,然后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到描写友谊的句子,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句子的意思。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故事,并从中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
案例三: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老师选择了一篇关于孝顺的文章《孝思》。
教师通过分析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中尊重、孝顺父母的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孝顺的表现在哪里?有什么启示和反思等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孝顺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来写一个孝顺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加深他们对孝顺的了解和体悟。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通过选取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语文作品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讨论和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感和价值观。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渐提升。
然而,如何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成为一项重要的挑战。
下面就举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德育的案例,以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考。
1. 讲述民间故事启迪德育素养德育教育应以案例教育为主,把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融入到语文课程中。
中小学生对故事和传统文化有天然的亲近感,当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画讲述寓意深刻的民间故事时,学生不仅能增强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在故事中汲取德育教育的滋养。
例如,讲述《爱猫的女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不仅热爱小动物,还把周围小伙伴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帮助解决,引导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增强爱护小动物、友爱互助等德育素养。
2. 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德育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精神,还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老师可采用微课、问答、故事贴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创造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读《诗经》的时候,老师不仅可让学生读解诗句,还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与诗意相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3. 通过语文教学传递普法知识普法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也是当今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修订,也有不少小学生面对法律的若干问题,这时候适当的普法教育对他们非常必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分析课文、创编小剧场等形式,向学生传递一些基础的普法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所能完成的,家庭和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者与家长、社会都应该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一个和谐而有爱的教育环境。
德育评价典型案例
德育评价典型案例
1. 应曾子: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以品行端正、敬重师长闻名。
有一次,曾子在路上遇到一个瞎子乞讨,他立即赶上前去帮助瞎子过马路,并将自己的衣服给了他。
曾子的行为展现了他对弱者的关心与尊重,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与正直。
2. 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色,亦以道德高尚而著称。
在他任职期间,他以清廉的作风为官,坚持不受贪污腐败的诱惑。
他对待百姓亦十分慈爱,积极为他们解决问题,使他们受到保护与关怀。
诸葛亮以其高尚的道德风范,成为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典范。
3. 宋慈恩:宋慈恩是台湾著名的人权律师,她长期致力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她在职业上勇敢地为追求正义与公平而战,始终坚持真实、道德和公正的原则。
宋慈恩在处理案件时,总是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为他们争取权益,并努力改善社会不公正现象。
她的坚持和努力,为人权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德育评价的典型案例,因为他们都展现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这些人物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以他们的行动和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和社会。
他们的事迹鼓舞着其他人去追求正义和道德,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语文教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情操。
下面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具体实践。
首先,语文课堂上的文学作品阅读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比如,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可以感受到贾宝玉的痴情和林黛玉的忠贞,从中领悟到爱情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
而通过阅读《荷花深处》,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培养出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美好事物的敏感。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的道德情操和人生哲理,都可以通过语文课程传递给学生,渗透到他们的心灵深处。
其次,语文学科的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
比如,在写作《我的家乡》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描述家乡的美景、乡亲的淳朴和家乡的变迁来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从而培养出对家乡的感情和责任感。
在写作《我的梦想》这样的作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对社会的贡献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写作教学,语文学科可以在学生心中播下良好的道德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最后,语文学科的课外阅读活动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些启发思考、陶冶情操的优秀文学作品,比如《小王子》、《悲惨世界》等,通过这些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友情的珍贵和人性的复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比如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和奉献的意义,从而培养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在德育渗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文学作品阅读、写作教学和课外阅读活动等多种途径,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引言德育是指在语言文字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及行为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益公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等方面的素质。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和效果。
二、案例分析在某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课文《灾后重建的新家》的教学。
该课文讲述了地震过后灾民重建家园的故事,内容充满情感,富有人文关怀。
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导入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善良、勇敢等品德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让学生更加懂得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环节,老师还通过学生们对人物命运的讨论,引导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困难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勇敢面对生活的品质。
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们进行课文内容的木刻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手工艺术,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创作的过程中,老师不时地进行着情感的引导,通过与学生进行感想的交流,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堂的总结环节,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情感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主人公的品格解读,引导学生明白人生中的幸福与快乐并不只是来自物质方面的追求,更应该从内心的满足和对他人的爱护中获得。
老师还给学生们讲述了一些生活中的励志故事,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让学生明白在面对困难时应该怎样坚持,怎样勇敢。
通过这样的一堂语文课,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课文的知识,更是学会了关爱他人,乐观生活的理念。
三、渗透方式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渗透:1.话题导入和情感引导在教学开始阶段,老师通过课文朗读和相关话题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关注和认同。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引言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分享一个德育渗透的案例,旨在提供初中语文教师们一种可行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
案例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置来实现。
我们以《小狗钱钱》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文选择《小狗钱钱》是一篇关于珍惜财富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对财富的认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选用这个课文作为教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财富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财富。
教学方法设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渗透德育:1. 课前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对财富的思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并通过问题回答巩固对财富的认识。
教师可以针对财富的概念和珍惜财富的重要性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道德教育问题。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价值观和人物行为,并引导他们找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道德问题。
4.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能够从其他小组的分享中不断研究和反思。
5. 思考题:提出让学生思考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财富的正确价值观,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和生活观。
结论通过以上设置,我们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成功地渗透德育。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通过德育渗透,我们可以达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目的,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一、案例简介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德育在其中的渗透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是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他对德育的渗透非常注重,并且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做了很多有益尝试。
在他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案例。
1.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小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
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找到自己的声音。
他会引导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一些亲身体验或者感受,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2. 传递正能量在教学中,小明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注重传递正能量,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语文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和诗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美好与真情。
通过感悟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明白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情操和正直人。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小明在课堂上,将德育融入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
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师生互动的育人教育。
他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会加入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与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与人生意义,用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三、案例总结小明的教学案例告诉我们,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如此的重要。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情感情操的培养。
只有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成果。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像小明一样,注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也能收获更多的感悟与人生启发。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案例一:关于传统文化的探讨-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展开教学。
- 活动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如古诗词、传统节日、经典小说等。
- 德育渗透:通过传统文化的探讨,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如孝道、礼仪、忍让等。
同时,学生也能够培养正确的文化自信心,并增强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 效果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作业,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
案例二: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思考-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 活动内容:教师选取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骆驼祥子》等,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 德育渗透: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思辨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 效果评估:学生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性和社会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们能够在作品中寻找到自己的共鸣,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文学素养。
案例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场景描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性的语文研究机会。
- 活动内容: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名胜、写作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语文知识和技能。
- 德育渗透: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勤奋、坚韧和自律的品质。
- 效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研究态度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上是几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要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也能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一些案例。
首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通过精心挑选的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中的人物世界,感受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修养。
比如,在《红楼梦》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品德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作文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
通过作文教学,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些感人的故事或者是发人深省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中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修养。
比如,教师可以布置“感恩父母”、“助人为乐”等主题的作文,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去感悟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奉献精神。
再次,语文课堂上的诗词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诗词的美和情感的深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中的高尚情操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修养。
比如,在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豪情壮志,让学生在诗词中感悟到人生的豁达和豪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是道德品质的塑造和提升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
首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育。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引导他们在情感、思想、态度等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
比如,可以选择《小兵张嘎》《红岩》等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修养。
其次,语文课堂上的写作教育。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而写作中的作文更是可以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品德、友情、亲情等方面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感悟道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再次,语文课堂上的诗词教育。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比如,可以选择《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诗词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感悟其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道德情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最后,语文课堂上的言语教育。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言语的运用,而言语的运用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他们在交往中注重礼貌、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语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育、写作教育、诗词教育和言语教育,可以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在语文学科中得到体现,也可以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师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多的案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二年级的语文德育有哪些案例.doc
二年级语文德育有哪些案例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和语文科的性质要求它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
语文德育的特殊性在于:充分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将道德原则"渗"而"透"至学生的心灵。
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德育案例,一起来看看吧!小学二年级语文德育案例篇1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精辟地阐述了传道和授业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语文老师只能说"爱你没商量",是想躲都躲不开的任务。
"文道统一",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是鱼水之交,不可分割的。
作为二年级的语文老师,除了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博大精神的文学遗产外,还很重视从思想上进行爱国、热心助人、保护环境等道德教育。
我们应该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语文教学渗透德育途径(1)课堂教学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
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
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就是着眼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安排的文章都包含着浓浓的德育味道。
如:我在教《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文章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
在教《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等课文时,我就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小主人公有什么值得我们去称赞的品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向他们学习,这样贴近现实生活的问题,学生懂得后,就能在平日里做得是模是样。
小学语文德育案例
小学语文德育案例小学语文教学滲透德育,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把握德育时机,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德育点,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德育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小学语文德育案例篇1:《一路花香》是一篇寓言故事,对于寓言故事,孩子在之前就已接触过,而且是他们喜欢的题材。
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来明白寓言所阐述的道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是很吸引人的。
而通过课堂教学,是希望孩子认识到故事背后的含义,在这篇文章中两只水罐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尤其是那只破水罐。
但这样的道理,由老师说出来就显得没有多大意义。
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的过程让他们自己读出文本背后的文字含义。
在学生回答中,有较多学生认为缺点也就是优点,这一点我马上指出这是不对的,缺点不是优点,这是不等同的,要引导学生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在课外延伸方面,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哪只水罐?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都能围绕文本来回答。
但课堂结尾,有一同学说:老师,我更喜欢挑水工,因为他不仅勤劳,而且他懂得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这个回答是我没想到的,但却是真实的,我即时表扬了他。
也让我感觉,在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以后,我更要注重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小学语文德育案例篇2:《最棒的玉米》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一个长得很棒的玉米,满怀希望地等待老婆婆来采摘,可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
就在眼看着同伴们一个个被老婆婆摘走,自己心灰意冷时,他听到了老婆婆的夸奖,终于明白了自己获得了最高荣誉——被留作明年的种子。
在教学中,我以三维教学目标为抓手,通过提炼重点词句来帮助学生体会玉米的心情变化,有机地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评读,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互动的平台,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在品读的过程中能有所启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通过各种案例和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今天,我将分享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案例,希望能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案例一:通过阅读故事渗透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利用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比如诚实、友善、宽容等。
有一次,我选择了《小马过河》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小马因为一时贪玩,跳河玩耍,导致了妈妈的担心和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阅读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小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妈妈会担心?为什么小马的行为会导致后果不堪设想?经过讨论,学生们通过自我反思和思辨,逐渐意识到了行为的后果和责任意识,从而在情感上认识到了诚实和守约的重要性。
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经常通过作文写作引导学生表达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与理解,促使他们在写作中展现出高尚的情感。
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篇《我眼中的好人》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们描述身边一位值得尊敬的人,描述他们为什么会尊敬这个人,以及从这个人身上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作文题目,我想引导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互助,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爱心,使他们认识到了身边好人的可贵和他们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
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渗透德育的好机会。
我常常挑选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要求学生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真情流露表达出对人生、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比如《小草》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们在朗读时,通过生动的语调和饱满的情感,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敬重,引导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从而感悟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通过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感悟到了美、善与爱,从而在心灵上得到了锻炼和陶冶。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德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优秀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将介绍几个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案例。
案例一: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礼貌与谦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国学经典来培养学生的礼貌与谦虚。
在学习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让学生明白诗人的背景和感受,在欣赏古文的也培养了学生的修养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古文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品尝到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底蕴。
案例二: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情感和情操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积极价值观的文学作品,如《小石潭记》、《草房子》,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引导学生探究作品背后含义,理解作品所倡导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发,情感上得到熏陶,从而培养出学生对美的追求,以及正义感和责任感。
案例三:通过朗诵和演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朗诵和演讲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正能量、能够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文学作品来朗诵和演讲。
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展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会逐渐提高。
通过听众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
案例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的有效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活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
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一起编写故事、朗读课文、解决问题等等,通过小组互助和团队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展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
下面是几个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爱护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设计相关的读写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例如,通过读书、讲故事或观看短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相互依赖。
在写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写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友善互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他人的精神。
学业上的勤奋案例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篇章的阅读材料,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优秀之处。
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动力。
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不断努力,追求完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乐于助人的案例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作,如小组讨论、合
作写作等活动。
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
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尊重他人的案例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
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能
够用理性和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培
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德育渗透案例。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价值观念,为他们的成长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上语文育人案例
四上语文育人案例一、案例背景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关键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但是,他们的语文素养还不够高,需要更多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德育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案例目标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能够:1. 掌握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2.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增强德育素养;3.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案例内容本案例选择了《观潮》这篇文章作为教学素材,通过以下环节展开教学: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壮美和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词汇和语法学习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语法知识,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3. 阅读理解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章,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训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简单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德育教育环节: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爱国情感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6. 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四、案例反思本案例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环节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五、案例结论通过本案例的教学,我们发现语文学科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平台。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最近,我在学校中发现了一个关于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案例。
在一次班会课上,班主任通过安排一个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讨论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
小组的讨论氛围十分活跃,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彼此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
其中,一个同学提到了贾府中的贾宝玉这一角色,认为他是一个善良、敏感但又缺乏自我约束力的人物,通过对他与黛玉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内涵。
这个意见得到了其他同学的广泛认同,他们也纷纷针对自己理解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阐述。
通过这次小组讨论,同学们不仅对《红楼梦》这一经典名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进一步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此外,在语文课上,老师经常组织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堂活动。
例如,在学习古文时,老师会播放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文字的魅力和独特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在学习古诗时,老师会组织朗诵比赛,让同学们通过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进行个人感悟。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对诗词、古文的热爱与情感。
通过这些渗透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品德和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需要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引导相结合,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塑造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
总之,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案例充分体现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栋梁之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科育人案例
寻找真实的落脚点
——《‚从现在开始……‛》教学案例
【背景】《小学语文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语文学科贯彻落实‘两纲’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实现语文教学与‘两纲’教育的有机整合,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过程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可见,要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是重中之重。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思考;遵循语文学科教学的规律就需要教师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来实现育人目标。
《“从现在开始……” 》是一篇充满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故事。
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
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使动物们苦不堪言,而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得到了大家的拥戴。
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
故事情节简单却充满童趣,让人忍俊不禁又能引人思考。
【教学实录】教学片断一:(多媒体出示各种动物在森林嬉戏的图片)师:森林里真热闹,让我们也变成森林里的动物去参加他们的聚会吧。
用动作或者是叫声和大家打招呼。
(学生纷纷摆出各种动物造型或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教室里热闹极了。
)
教学片断二:师:听,万兽之王狮子在宣布他的命令。
(播放录音)师:万兽之王狮子宣布了什么命令呢?生:我听到狮子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谁做得最好,谁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
‛师:你听得仔细,说得完整。
于是,从现在开始,动物们轮流当一星期的万兽之王。
(结合板书,师生互动)第一个上任的是——(生:猫头鹰),紧接着是——(生:袋鼠),随后又轮到了——(生:小猴子),像这样按照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就是轮流。
(板书:轮流)‚轮‛是一个生字,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新的部首——车字旁,一起读。
师:仔细看一下,‚车字旁‛和‚车‛字有什么不一样?生:我发现‚车‛字下面是一横,‚车字旁‛是提了。
师:‚车‛和‚车字旁‛的笔划不一样,笔顺也不同,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
教学片断三:师:听了猫头鹰的命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生:小猪我最喜欢睡觉了,晚上让我出来做事,那我怎么受得了啊! 生:我是小鸡,我晚上是看不见的,可怎么捉虫啊?师:看样子大家都有很多意见,和小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在组内讨论)师:猫头鹰宣布了命令后,大家都很为难。
虽然为难,虽然不情愿,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
第一天过去了,难熬的第二天也过去了,第三天也撑过去了,动物们在路上碰到,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各自的现状。
)师:苦日子还没有熬到头呢!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终于到了第七天,现在大家怎么样?做做动作。
(学生们都唉声叹气,东倒西歪,叫苦连天。
)师:你现在知道什么叫做‚叫苦连天‛了吗?教学片断四:师:第一周大家是又困又乏,第二周是又苦又累。
现在轮到小猴子上任了,大家都非常担心。
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生: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师:(出示生字卡片:惯)‚惯‛是一个生字,它的笔顺可得注意。
特别注意右上部分。
(媒体出示:‚惯‛的笔顺)(学生在小手心里写一写)师:猫头鹰的习惯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是跳着走路,小猴子是抓着藤条荡来荡去,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习惯?生:螃蟹是横着走的。
生:熊猫喜欢吃竹子。
生:马是站着睡觉。
师:小猴子让大家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指猪可以——(睡大觉),大象可以——(用象鼻子卷东西吃),……师:小猴子的话音刚落,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老师来当回万兽之王,宣布小猴子的命令,动物们,把你们内心的喜悦表达出来吧。
(学生情不自禁地大声欢呼起来。
)师:大家知道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是多么幸福呀!
【分析与思考】从案例中不难发现,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字词的学习、理解;二是明白小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是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
第一条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第二条是本课的情感目标。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怎样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使这两点目标互为依托,让学生自然地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与道德的认知呢?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抓住了三个字。
一是“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二年级学生,形象感知为主,喜欢在故事情境中学习,精心创设符合课文内容的情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在课的开始(教学片断一),我就通过多媒体上的图示和教师话语上的引导,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森林里的一个动物,直接进入课文的情境中。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如说话练习、朗读的指导等,不断强化这种情境的真实感。
学生觉得自己就是森林里的一员,他们就会对于猫头鹰、袋鼠的命令产生真切的感受,“苦”从心中来,当然对于小猴子的命令,会情不自禁地欢呼、拥护。
借助情境可以使学生加强体验。
“叫苦连天”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较难表述,如果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它的解释,学生就缺少自我感悟。
“教学片断三” 中,我借助情境,再通过富有引导、启迪的语言,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等直观的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
学生在表演、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自然理解了词义,同时还加深了情感体验,为主题的感悟埋下伏笔。
二是“实”。
语文教学实现育人价值,必须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语文教学中学词学语是半壁江山,“车字旁”与“车”字的字形与笔顺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
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再总结特点,最后跟着我一同书空。
又如生字“惯”右上部分的笔顺是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我借助媒体演示,让学生有正确的认知,再自己在手心上写一写,加深印象。
这些生字教学中的难点不能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而应舍得花时间,要扎实到位。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结构、思维能力的限制,要实现对于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往往比较困难。
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还处在需要有具体情境、有感性素材支持的阶段,而课文就是最方便、合适的情境与素材。
在理解“轮流”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学片断二),我没有选择把词语含义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借助板书,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哪些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做到了“词不离文”。
并且在理解词义时,还能将课文的顺序再一次梳理,将词语教学的效益最大化。
三是“润”。
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味语言文字去悟“道”,体会其思想内涵,而不是游离语言文字去空洞说教。
“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看似简单,实则抽象。
在教学中(教学片断四),我结合“习惯”一词的教学,进行了这样的序列设计:首先让学生建立与课文的联系,回到上文,说说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的习惯;再对接生活,说说“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习惯?”其次,建立与文章主题的联系,学生明白小猴子让每种动物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就是尊重每个动物的习惯,与猫头鹰、袋鼠的行为截然不同,便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主题。
这样的层层深入,“坡度”不大,“桃
子”不高,循序渐进,既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又在研读词语中自然悟到了“道”。
语文学科育人在课堂中的落脚点要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这份“真实”来源于我们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正确把握,来源于我们对育人这个教育目的的坚定不移。
【专家点评】本课教师能够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立足语言文字本身,注重文本的研读和感悟,实现学科育人下一篇目标。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学科价值的挖掘与开发,首先要立足对人的发展价值的认识和把握,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育人价值。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一点,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其不仅有知识的获得,也有情感与思想的获得,从而有助于推动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