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表 2“ 水 北 调 工 程 对 区 域 环 境 影 响 ” 现 性 评 价 表 南 表
评 价方 式 教师 小 话 过程 方 ・ 观察 法 评价 法 ・ 析 比较方法评价 分 元认知方法评价
2 11]上 刊夫放贲 o-o号 旬 1 2  ̄
我 国 高 校 去 行 政 化 的 现 状 及 对 策 探 析
许 跃 华
( 州大 学 教 育 学院 , 苏 苏州 苏 江 摘 要 : 校 行 政 化 是 一 个 基 本 的 事 实 。 我 国 高 校 高
一
25 2 ) 113
方 面 , 校领 导 官僚 化 。 下 的高 校俨 然成 为 庞大 高 当
一
、
我 国 高 校 行 政 化 的 表 现 及 弊 端
( ) 国高校 行 政化 的表 现 。 一 我 高校 行政 化 指 的是 , 政 权力 过 多地 渗 入到 高校 , 行 行
政结 构 、 政运 行 机制 、 政 行 为方 式 等 在 高校 延 伸 和泛 行 行 滥 , 得 高 校 成 为 一 个 等 级 森 严 的 行 政 机 关 。 … 目前 , 使 我
评价方式
评 价 内容 评 价标 准
信 息 , 映 出每 个 学 生 的 优 势 。并且 评 价 标 准 的制 定 也 反 为学 生进 行 自我 评 价 、 我 反 馈 、 自 自我 完 善 提 供 了 参 照
物 ( 2) 表 。
教师 评 价
-
小组 评 价
自我 评 价
搜集 、 获取信息的过程 过 ・ 整理、 、 分析 处理信息的过程
局 ( ) ,0 7 , 国4 所 “ 8 高 校 ” 党 委 书 记 和 校 厅 级 20年 我 3 95 的 长 都 已 晋 升 为 中 央 直 接 管 理 的 副 部 级 干 部 。这 意 味 着 我
《剖析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弊端及改革思路》
《剖析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弊端及改革思路》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弊端日益暴露,不仅降低了组织效率和管理质量,而且影响到高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只有不断创新高校行政管理思路,改进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高行政效率,为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改革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率、高管理水平的现代行政综合性服务平台,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是目前摆在许多高校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依然沿袭着科层制管理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或校—院—系三级管理的层级制管理。
大学校长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全面行政管理工作,校长之下分设若干名副校长,每位副校长又分管若干个处室部门及院系,院系成为最终负责执行的基层单位。
学校通过实施岗位责任制和制定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确保学校的政令畅通。
然而,这种管理模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暴露出种种弊端,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一)机构臃肿及人浮于事造成效率低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基本上仿照政府机关的机构和人员编制建构起来,每所高校少则十几个部门,多则二十余个管理机构,形成了小而全的局面,有时还会出现因人设岗、因人设事的情况,造成了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多头领导,议而不决,决而不断,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
由于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件事情由几个部门分管或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协作方能解决,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出现推诿、扯皮等情况,不仅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而且降低了行政效率。
(二)金字塔式的科层治理结构导致官本位思想滋生为了保障高校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学校的每个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按照管理权限和岗位责任被固定在不同的层级上,由高到低层层节制,权利逐渐集中,呈金字塔状分布,学校行政最高层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为载体,通过发布上级的命令,依靠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来实现。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改革的路径主要有:提升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使高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校院两级分级管理,相互配合,各履其责;精简管理机构,简化管理程序,建立起立足服务兼顾效益、效率与质量的职业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管理体制运行;问题;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高校的规模和学科门类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功能也从只有教学一个方面,扩展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分化,我国高校原有的校系管理模式由于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被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所取代。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
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一时间,进一步改革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呼声此伏彼起。
中国高校现有管理体制在弊端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消除这些体制性弊病,成了广大高等教育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学术权力式微,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校普遍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苏联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历经了“反右”、“文革”等磨难,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并且在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普遍在形式上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但苏联模式中高度集权的特质却一直未改,沿袭至今。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设置了与政府机关相似的管理机构,并实行与政府相似的运行机制;二是在管理中十分强调行政意志的作用。
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管理中忽视高校基本属性的做法造成的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l 高 校 行 政 化 的 形 成
高 校行 政化 是 指不 考虑 现实 需求 和 教育规 律 ,
过 度强调行 政权 力 、 靠 行 政手 段 、 照行 政方 式 、 依 按 采 用 行 政 运 行 机 制 来 管 理 大 学 , 要 涉 及 上 级 行 政 主 机构 对高校 的管理 和 高校 行政 机 构对 所 属 教学 、 科 研 、 会 服 务 活 动 的 管 理 。 它 在 特 定 历 史 时 期 具 有 社
解 决 的 时候 。
(0 0 2 2 年 ) 在 建 设 现 代 学 校 制 度 ( 十 三 章 ) 21- 00 》 第 的第 一 项 内 容 中 就 提 出 要 “ 进 政 校 分 开 、 办 分 推 管 离 。 探 索 建 立 符 合 学 校 特 点 的 管 理 制 度 和 配 套 政 策 , 服 行 政 化 倾 向 , 消 实 际存 在 的 行 政 级 别 和行 克 取
【 图分 类 号】G6 7 中 4
Re l c i nso n e s r s f r D e a m i s r to n U n v r iis fe to n a d M a u e o — d nit a i n i i e ste
㈨
~一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 ~ ~
政化管理模 式 ” 。高校 行 政化 是 现行 教 育 管理 体制
各 方 面 问 题 的集 中 体 现 , 响 了 我 国 大 学 提 高 教 育 影
・
1 ・ 4
杨 颉 : 于 高 校 去 行 政 化 问 题 的 思 考 与对 策 关
直接把 握高校 发展 方 向 、 护整体 利益 和社会 大局 、 维 提 高办学 效率 、 保证 经 济 社 会 文 化 目标 的 实 现 等长
解决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对策
解决高校行政管理问题的对策1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改善泛行政化、官僚化现象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包括:政府的管理职能是掌舵而非划浆,政府不应做“执行”政府,而应做一个“治理”政府;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政府须从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转变为面对顾客与市场,满足公众需要的政府;政府应广泛采取授权或分权方式进行管理,使社会能参与管理;政府应该广泛应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同时引入竞争机制。
它试图改革传统的官僚制管理结构,代之以市场竞争驱动形的合同管理。
这也同样适用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能够大大降低管理机构运行成本,提高绩效,全面提升高校行政机构的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高校行政管理改善泛行政化、官僚化现象,应贴合高校实际,着重从注重宏观调控、关注师生需求、开展公平服务等几方面展开:第一,健全和完善不同职级、不同部门沟通协调机制。
通过工作通报、校务等手段和方式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力度,确保校内信息流畅通,形成上令下达、下情上传的快速、互动的信息传递机制。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
改进高校沿用的以行政级别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简化职能,因职设岗,建立与工作绩效密切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体现贡献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进取心。
效率、效能和绩效挂钩的前提下,坚持“有为才有位”和选拔人才的公平、公开、公正、合理的原则,奖勤罚懒,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分流、转岗甚至淘汰,以推动管理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
第三,重视构建矛盾化解制度。
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化又不失人性化的用人机制、效益分配机制,关心和重视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切实解决涉及管理人员切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福利待遇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潜质潜能,激发“潜能”变为“效能”,从而为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效能助力。
第四,借鉴政府部门效能建设的“问责制度”,建立首问责任制。
从管理的角度,问责制度不失为提高大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明确学校职责的有效方式。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概述高校去行政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旨在让高校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工作,减轻行政管理的负担,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困境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实践中的困境1.行政化思想根深蒂固尽管高校去行政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化思想和体制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高校仍然强化行政管理,拘泥于繁琐的规章制度,而忽视了教学科研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2.管理体制不健全“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消除一切管理机制,恰恰相反,它需要建立与现代大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然而,在实践中,高校管理体制并不健全,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3.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高校去行政化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但是,在有些高校中,不同部门间的沟通不畅,信息流通不畅,导致高校的各项工作难以协调和推进。
4.人才流失严重行政化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和学者感到束缚,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导致他们离开高校。
虽然高校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留住人才,但在一些高校中,人才流失现象仍然存在。
解决困境的对策1.改变行政化思想高校需要将教学科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树立行政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的理念。
同时,高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增强他们引领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完善管理体制高校需要建立更加完备的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学科管理机制、教师招聘晋升机制、考核评估机制等。
此外,高校还应考虑调整干部任免制度,对优秀的教师和学者给予更好的支持和激励。
3.加强沟通机制建设高校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作用,加强信息共享和流通,避免信息孤岛。
高校还可以推进内部人员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提高合作效率。
4.完善人才流失机制高校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加强业务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来留住优秀教师和学者。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 60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 8 3 (00 0— 0 8 0 10 ~ 9 7 2 1) 6 04 — 2
由于我 国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的高度 重视 ,以及 有计划经济 的影子 。 人们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 ,所以人们对大学的行政化 3 高校 行政化的利与弊 对阻碍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极为关注 ,高校去行政化的呼 声 日益高涨 。 我们要用两分法来看待高校行政化 ,其在高校发展 进程 中是有利有弊 的。 高校的行政化的优势在于 , 在高等 1 高校行政化的体现 教育发展的初期 阶段有利于政府管理大学 ,高校更像是 高校行政化 , 是指政府行政结构 、 运行 机制 、 行为方 个政府部 门, 校长对政府负责 ; 有利于获得资金等扶持 式等在高校的延伸 。 高校行政化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 , 一 政策 ;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及教师的社会地位 ; 有利于政 是政府对学校管理方式 的行政化 , 即政府化 。 作为政府 的 府集 中优势 资源发展高等教育 ,这对这几年高等教育蓬 级机构 , 高校被政府过多地以行政手段干预工作 , 限制 勃发展的帮助极大。 而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 的发展 , 办学 自主权 ; 二是学校 内部管理 的行政化 , 即官化。 学校 高校行政化 的弊端所引发 的后遗症逐渐暴露 出来 ,主要 管理层以及教师作为政府编制人员在专业设置 、招生计 集 中体现在 :高校教授学术腐败和领导经济腐败事件频 划、 培养方案 、 教师聘任 、 业绩考核 、 职称评 审、 课题立项 、 发 、 严重损害了高校 的社会形 象 ; 不科学的行政规划导致 学位授予 、 奖项评定 、 工资报酬 等方面都受到行政力量的 高校盲 目升格扩建 , 助长大学的功利主义 , 造成高校问的 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 任何高校都有行政事务 , 而处理这些 不公平竞争和教 育资源 的无序配置和浪费;高校领导醉 事物主要靠两种体系 , 行政体 系和学术体 系。 所谓高校的 心职位升迁 , 这种官本位思想损害 了大学 的育人环境 。 教 行政化 , 就在于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 , 而使学术 育质量降低。 影响 了学术 的发展 ; 行政化 的管理方式限制 权 力式 微 。 了高校 自我发展道路 ,在通往世界一流大学 的道路上迷
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困境及对策分析
利于 自己的方 向发 展 。 社会力量 的参与 , 使得高 等院校 意识 到
决策的科 学性和民主性 , 使高校 的发 展更符合社会公 共利益 的
要求。
三方面论述了 我国高校管理 “ 去行政化” 的困境 , 并提 出相应 要主动适 应环 境 , 从环境 中获取 资源。同时 , 还提 高了高 校 这
部管理 制度科层制 。 是指在 高校 内部出现了专职的稳 定的管理 标的 时代 。 同时 , 许多 国家开 始重新重 视本 科 教育 , 提高 本 把 人 员阶层, 形成了校、 、 院 系三级 自上 而下的权 力系统 。由于高 科教育质量作 为教育改革 的核心, 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素质 的培 校 的行 政管 理人员与学 术群体 的 目标 追求、 价值导向和行为规 养 , 也关注 对学生 进行 综合 素质教 育。 学研 一体 化 , 当代 产 是 则不 同, 导致 高校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之 间的冲突。 后, 国 国际高 等教育 、 最 我 科学和 经济综合发展 的产物 , 也将 成为世界 各 高校是 在政府 的主导下发 展起 来的, 校被当作行政机 构拥有 国推崇的高等教育发 展的模式 。 高 通过合作办学 以及各种 形式的 行政级 别。 高校 的行政级别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对外部 行政权力 干 预高校 内部 事务起 到制衡作用 , 但也使高校 出现了功利化 、 官场化 的氛 围。 交流 , 国高等 教育吸收 了国际高等 教育 的办学 经验 , 自身 我 为 发展积蓄 了能量 。
4我国高等教育积累了 . 一些经验
() 1 高等教 育管理体制初 步实现了 权力结构的创新转变。
政 管理在高 校管理 中被泛化或滥 用 , 即把高校 当作行 政机构来 经过六十 年的发展和调 整, 高教 管理体制初步 形成 了中央和省
中国高校管理结构的弊端、突破口与路径探讨
传 部 、组 织 部 等 各 种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直 接 进 入 高
校 ,就 形 成 了 “ 窝 煤 效 应 ”,一 个 上 下 对 齐 的 蜂
多 头 管 理 机 制 。 阎 凤 桥 教 授 对 1 1所 大 学 的 组 3 织 机 构 设 置 的 调 查 表 明 ,2 0 0 1年 , 党 群 机 构 在
包 括 3个 方 面 :一 是 以 党 委 为 核 心 的 政 治 权 力 , 二 是 以 校 长 为 首 的 行 政 权 力 , 三 是 以 教 授 为 主
个 以 内部 行 政 权 力 为 核 心 、 围 绕 着 外 部 行 政
权 力运转 的 管理 体 系。这 种 过 多的 行g - 级 使 L层
课 题 立 项 、科 研 获 奖 等 统 统 都 要 瞄 准 “ 别 ” 级 二 字 :教 授 有 一 二 三 四 级 , 学 科 有 国 家 级 、 省 级 与 校 级 , 论 文 发 表 有 核 心 期 刊 、 权 威 期 刊 和
一
这 三 者 之 间 的 等 级 结 构 和 权 责 链 不 完 全 是 法 定
得 权 责 划 分 不 够 明 确 , 出现 机 构 重 叠 、 职 能 交 叉 、 职 责 不 清 等 现 象 。 在 日 常 学 术 活 动 中 ,行
政 指 令 从 校 级 起 始 , 向 下 逐 层 传 达 ,逐 级 遵 循
执行 。 高校被 分 别界定 为 副部级 至 正 处级 单位 ,
治 权 力 要 高 于 行 政 权 力 , 而 行 政 权 力 又 高 于 学 术 权 力 。 吕 杰 等 学 者 对 国 家 教 育 4- ̄学 院 3 5g 3期 中青 班 学 员 的 调 查 表 明 , 近 2 % 的 被 调 查 者 认 5 为存 在政 治权 力 泛 滥 现 象 ;超 过 9 0% 的 被 调 查 者 认 为 政 治 权 力 、 行 政 权 力 、 学 术 权 力 、 民 主 权利 之 间界 限不 清晰 。 现 行 各 类 高 校 都 是 教 育 部 、 各 省 教 育 厅 直
高校内部管理泛行政化弊端及原因分析
发展 , 以下几 方面来 阐述 高校 内部管理 泛行政化 表现 : 从
能力的人不 能获得相应 资源 , 而影 响 了科研 创造 , 阻碍学 术 ( ) 校 内部 机 构 设 置 的 行 政 化 倾 向 。 首 先 , 政 机 构 发展 。其次 , 1高 行 这种 内部 的行 政倾 向 , 成一 些 教师工 作 目标 造 庞大 。我 国高校 机构 设 置是 按 事业 单位 的模 式 构建 的 , 造 发生变化 , 由追求 学 问转 向追求行 政 职务 , 同时 自己教学 的 成行 政机构 庞大 , 人员 多。“8 9 5高校” 的领 导班子 一般 有领
来 了不利影 响。
一
l 高校 内部管 理泛 行政化 表现
是 扼 杀 了 学 校 学 术 的 创 造 力 , 阻 碍 学 术 发 展 。 首 并
内 部 管 理 的 泛 行 政 化 倾 向是 目前 我 国 大 多 数 高 校 存 在 先 , 校 内 部 行 政 力 独 大 , 控 着 教 学 与 科 研 资 源 的 分 配 高 掌 的普 遍 现 象 , 使 学 校 失 去 了 生 机 与 活 力 , 利 于 学 校 向 前 权 , 它 不 有行 政职务 的能获得更 多的 资源 , 而真 正具 有较 高学 术
文献 标识码 : A
《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Q 0 2 2 况 下 插 手 学 术 事 务 , 使 学 术 权 力 弱 化 甚 至 代 替 学 术 权 力 ; 国 21- 00 致 年 ) 提 出 :逐 步 取 消 实 际 存 在 的 行 政 级 别 和 行 政 化 管 理 模 行 政 权 力 滥 用 , 致 学 术 权 力 不 能 发 挥 应 有 的作 用 , 术 事 》 “ 导 学 式 。 高 校 “ 行 政 化 ” 题 随 即 引 起 了 广 泛 讨 论 和 议 论 。对 务完全取决 于行政命 令 。学术 事务 本身 有 自己特定 的 规律 ” 去 问 于什 么 是 高 校 管 理 泛 行 政 化 、 校 管 理 泛 行 政 化 带 来 的 弊 和 特 点 , 根 据 学 术 的本 身 规 律 采 取 相 应 的 办 法 , 行 政 权 高 应 用
高校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及解决方案
( 一 )打破高校管理上 的行政化模式 中国的教 育改革具有相对 的滞后性 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高校行政 管理任然沿袭着五六十年代计划体 制下建立 的层级管理制度,国家对 不 同的高校划定了部级、厅级等不 同的行政级别 ,且校 内实行处、科 级管理模式 ,使得大学这个本应 远离官场 的场所披上 了浓重的 “ 官本 位 ”色彩 ,这与大学追求知识、真理与学术创新 的目标相去甚远,是 对教育及学术 的最大伤害。 想要破 除高校 管理上的行政权化体制 ,强有力 的措施是废止学校 与党 政机关 “ 行政级别 制” 的对应 ,精简 高校的管理 机构和职 位人 数,建立服务型 的高校管理体制, 以促进 大学整体机制 的改变 。同时 考虑取消校 内的行政级别,不再套用国家公务 员的行政级别 ,弱化行 政性 ,强化学术性 ,使其还原为教学科研 的学术性 岗位 ;实行管理人 员全 员聘任 岗位制 ,让懂教育的管理人员走上行政岗位 :加强管理 队 伍 的专业素质建设 ,树立行政人员的责权 、服务 、竞争意识 ,让各项 行政工作为学术和教学服务 。 ( 二)强化学术权 ,实行 “ 教授治校” 高校要实行学术本位 的管理 ,即实现教 育家 办学 的管理制度 。蔡 元培 先生 曾于 1 9 1 2 年主持制定 的 《 大学令》中确立 了教授 治校、民 主管理 的大学校务管理原则,国外高校由教师群体 ( 教授会、理事会 、 评议会等) 决策学术事 务的管理体制也为我们提供 了有益的借鉴 。如 前面提到的 日本为代表 ,实行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当分离 、学术权 力起 主导作用 的高校 内部管理模式 。应当成立高校教授 治教委 员会 , 主要负责大学的教 育和学术事务 ,使优秀的教师和科研 人员参与高校 管理工作 , 民主选 举担任 ,通 过合理 的权 责分配 ,努力 提高管理 的 科学性和效率性。教授治教委员会将分设若干专 门委员会,分别负责 校 内不同学科专业 的教育和学术事务 ,如教学指导、学科规划 、成 果 评定、学位 审定、队伍建设 、等 。在横 向管理中,教授治教委 员会应 与平行的行政管理部门界 定明确职责范 围,认真履行学校学术管理职 责 。在纵向管理中,学者 治教委 员会应 当将权力下放,强化学院的教 学、科研管理职能,自主规划学 院的发展 以及教学科研的组织形式, 对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 以及教师聘任 、职称评定,课程设置、经费 使用等,实现民主 化的学术 管理体制 ,确保广大教师的积极 参与,实 现学术界的 自主管理 ,避免了让 “ 一群不懂学术 的人去管理学术”。 ( 三 )实行校董事会管理体制 ,公开遴选职业化的大学校长 ( 1 )建立大学董事会 ,董事 会对学校 的管理 、建设和发展起 支 持、 监督和联络作 用 董事 会应 由海 内外热心 教育、有 实力 、有 信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弊端及对策研究
的扩大 , 各高校学 生人数持续 的增加 , 教 师、科研 队伍规模 也在相 应地 扩容 。我国高校 呈现 出蓬 勃发展之势 ,办学规模 日益扩大、新 增专业逐年增 多、院系设置结构复杂 、招生人 数屡创新 高 ,面对 高等教 育从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 的转变 , 高校的教学、科研对行政管理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 统高校
第3 5 卷 第8 期
2 0 1 4 年8 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V b 1 . 3 5 No . 8 Au g . 2 0 1 4
程设置标准 , 统一 的考试和评价等 , 统一僵化的行政管理模
量。因此,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 实现其教 学、 科研两大社
会功能的基 础”L 2 J 。
目前 , 在 高校 去行政化 以及 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的大 背景下 , 高校独立办学主体地位不 断凸显 , 行政管理水平 的 高低对于高校持 续、 健康 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 。 管理、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 的三驾 马车 ,其 中,行政管理起着组织、
制 已刻 不容 缓 。
关键词 :高校;传统行政管理体 制;弊 端;改善
中 图分 类 号 :G 4 2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3 - 2 2 1 9( 2 0 1 4 )0 8 - 0 0 9 2 - 0 3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 , 是指对高校所拥 有的人力、 物 力和 财力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而发挥最大效益 ,实现 学校 的发 展 目标 ,保 障教学、科研等各项任 务有效完成的管理 活动 , 它是一个特殊 的专业管理领域 。 ¨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是高校 管理工作 的重要 的内容 , 也是高校不断 向前发展必须做 好的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当前,高校行政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权力下放不彻底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去行政化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高校能够更好地走向去行政化的道路,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困境、对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独立办学和管理自主。
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现象,即行政干预过多,学术管理不够独立,高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还阻碍了高校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去行政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实践。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克服。
本文将从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及对策,为高校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在当前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过度集中、冗余的行政管理结构,给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权力下放不彻底也是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的困境之一,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去行政化的目标。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更是高校去行政化所遇到的重要困境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就很难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效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相关问题研究
律 的模式 ,则 教学无 法尊 重教 育规 律 ,无 法根 据社 会 需求
传统官本位 思想影响外 ,当前高校 的人事 制度 也是造成官本位 及 时调 整办 学方 向,从 而难 以形成独 特 的办学特 色 。
人难,留人更难”。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非常重要,是高校竞 队伍建设 [ J ] . 观察 , 2 0 1 I , 7 ( 卜4 )
政 运行 机制 管理 教育 、指挥 学术 。高 校行 政化分 为外 部 “ 行 及学 生 的培养 , 同时 由于 资源 配置 的权利 被行 政管 理者控 制
政 化 ”和 内部 “ 行 政化 ”两个方 面 。外部 “ 行政 化 ”指 的是 在手 中 ,在 缺乏 有效 的监 督情 况下 ,必然 会滋 生腐 败 ,继而 政 府对 高校 的领 导和 管理 ,其在 管理 中难 免会运 用管 理行 政 高校 在社会 上 的公信 力持续 下 降 ,造成 不可 挽 回的损 失 。
蛋 教育管理
我 国高校 去行政化相关 问题 研究
茅 莉丽
引言 : 当前 ,我 国高校 的行 政化 管理模 式违背 了高校 的 思想泛滥 的直接推手 ,高校 的行政 管理者 甚至是校长都是套用
教育 规律 , 已经成 为妨碍 高校 发展 和创 新 的主要 障碍 。高校 政府 的行 政级别 。突 出地表现在校长 的任 命是 由上级政府来决
用 行政 管理 方式 来处 理学术 事务 。
立 思考 、 自由表 达 ”的学 术氛 围 。 首 先 ,行 政化 色彩浓 重 的大学 的彰显 其办 学特色 。高校
当前 ,高校 行政 化带来 的问题愈 演愈烈 ,其产 生 的严重 本 应 以学生和 学 术 自由发展 为 中心 ,如 果高 校仅 以行政 指令
浅析高校行政化
浅析高校行政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的高校行政化现象的越来越普遍,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权衡其利弊了。
那究竟什么是高校行政化呢?高校行政化就是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是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而不是通过学者、科学家讨论。
高校行政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
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方面的行政化,是指过多地以行政方式,干预学校的工作,使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限制;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是指学校的管理人员,以行政权力压制教授的学术权力,或者获取不应该获得的资源,使得学校的价值取向扭曲,大家都想当官,而不专心教学和科研业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因此高校行政化也有利有弊,但我个人认为高校行政化弊大于利。
高校行政化的弊端有内外两个方面。
高校外部行政化的弊端有如下几点:1、行政权力过大,容易滋长不正之风。
2、行政权力治校,不利于教育家办学。
3、将高校分成不同的等级,使教育机构、学术机构变成了行政机构、官僚机构。
同时高校内部行政化的弊端又有很多。
如:1、高校行政化,导致官本位渗透到学术领域。
2、高校行政化,影响了大学自主权的发挥。
3、高校行政化,影响了大学民主管理的实施。
4、高校行政化,导致大学难以办出特色。
5、高校行政化,助长了官本位,不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正因为高校行政化的泛滥,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贪污腐败等问题。
学校本是纯净,让人汲取知识的地方,而如今学校竟犹如一个小型的官场。
你争我夺,明争暗斗,不注重学术,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学子大不如前。
因此温家宝总理针对此现象,就问题如何弱化高校行政化,提出了“高校去行政化”的概念。
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高校去行政化”实际上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减少行政对高校办学的干预和管理,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减少一些行政审批项目,让大学更有自主权;二是高校内部要减少行政权力对教学的影响,行政、后勤部门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三是去除高校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
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投稿信箱:***************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高校行政化的原因、弊端及对策(柳曦男 1986.10 汉族北京硕士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8)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但是高校权力不断扩大,高校的领导级别不断提高,从而导致高我国高校的官僚化现象日益蔓延,高校越来越像个官府、衙门,不仅有官场的结构,还有官场的文化、官场的行事方式。
行政权力挤压学术权力,使得学术创发能力日渐削弱,学术精神渐渐沦丧。
高校的官僚化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阻力。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解决措施一高校行政化的表现(一)高校管理人员职级、待遇套用行政机构模式高校本来是一个教育、科研机构,并非行政机构。
但我国(大陆地区)套用行政机构模式定位高校管理人员的职级和待遇。
比如:各高校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高的至副部级,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副部级高校 31 所、一般的高校也是正厅级。
而高校的级别也就是该高校党政一把手的行政级别。
一把手下面的机构设置,也完全是按照行政机关规格:即一般都有处、科等机构和相应级别的管理人员。
高校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也是按照其相应行政级别配给,如校领导一般都配有专车、秘书等。
高校内的学院、系、教研室分别享受不同级别的待遇。
校的党政机关,除了几个自己独有的部门外,基本上也是按照政府的模式设置的,例如党办、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处、审计处、基建处、保卫处、工会、团委等。
(二)高校领导干部任免方式行政化国际上,高校领导一般都是由高校教职工群体民主选举产生。
但我国高校的校级领导却是由上级主管部门选任,省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的任免权由省教育厅掌控,例如,河北大学的校长的任免权掌控在河北省教育厅手中。
部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的任免权则由教育部掌控,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校长任免权掌控在教育部手中。
甚至有的地方,地方高校的中层领导干部的任免都得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审批。
我国高校治理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高校治理存在三大问题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巨大影响,在大学内部管理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行政职能泛化、行政级别分明,大学的学术品行得不到显现。
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现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极大的差距,其中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责权不明确,教代会监督权弱化《高等教育法》虽然规定了党委和校长的职责范围,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校长与党委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叠的现象。
另外,《高等教育法》第43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教代会对校党委决策权的监督,以及对高校行政权的监督都还存在问题。
2、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学术权力不断萎缩加拿大学者许美德将“学校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为西方大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并指出其作为“历史遗产的组成部分被延续下来”,大学组织的意义首先应该是作为“专门化”和“学术性”组织,其次才是行政组织。
但是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巨大影响,在大学内部管理中,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行政职能泛化、行政级别分明,大学的学术品行得不到显现。
3、学校、院、系权责不对等目前,我国大学校、院、系的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基本上属于行政系统和生产企业沿用的科层式管理体制。
这种以“贯彻执行”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用来管理谋求研究创新和高学术水平的大学就显得很不适应,其结果往往和预期目标相差甚远。
其弊端是十分明显的:一是校领导陷于具体、琐碎、繁重的行政管理事务中,难以集中精力考虑涉及大学长远发展的重大事情。
二是院系权力小、责任大,既违背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也不利于调动院系参与大学治理结构的积极性。
三是纵向的信息传递渠道导致信息传递过程受阻、内容扭曲。
四是过于强调等级秩序和层次,不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大学治理结构的积极性,不利于形成平等、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不利于形成民主监督、权力制衡的机制。
高校泛行政化现象及治理
都是各级部 门的领导。 这些部门负责 人有的即使是教授 , 也不是 以教授身 份, 而是以行政 身份在运作。一位特
来 了课题 , 自有人会 帮他做: 没有 他
论文 , 自有人会帮他写; 他没有书 , 自 有人来替他编写。 这种现象令普通教
大 学 的客 体 , 不 再 是 主 体 , 与 教 而 这 授 治校 的理 念 背道 而 驰 。 学 内容 的 教 安排、 学科 体 制 的 确 定 、 学 体 例 的 教
设定 , 甚至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科 目的 确定 ,大学教授是没有发言权 的, 皆 由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 ̄ j说 了算 , p- ' - ]
亟
84
’・ ‘ ‘… ■
曼舞 零
一 … … - , ‘:
研 究 与 探 索 . 究 与探 索 . 研
师 愤愤 不 平 , 造成 很 多矛盾 冲 突 。
滋 生各 类 腐 败 。滥评 职 称 、 发 滥
植 , 延伸 到 了大 学 内部 。 也 传 统政 治文 化 的影 响 。 国 的政 我 治 文 化是 “ 外儒 内法 ” 由此形 成 了全 ,
,
_ -l …
妻 黑 ;
… … : :
研 究 与 探 索 . 究与 探 索. 研
。杨 英 法 吴 晓 慧
高 校 泛行 政 1 象 及治理 Em t
所谓泛行政化 ,是指行政结构、 行政运行机制、 行政行为方式等在非
立独 行 的教 授 哪 学 术 再 有造 诣 , 自 如
下 ,高 校的利益分配 向行政 方面倾 斜。一旦当了“ , 官”便可享受诸 多实 惠, 获得课题经费更容易 , 受职务 享 津贴更高 , 房子分得更大。一个没有 多少学术成果的人走上领导 岗位 , 很 短 时间里就会 积 累出诸 多论文 、 著 作, 由此而获得学术地位。因为他拉
中国大学弊病:管理体制官僚化权钱横行
钱学森之问已众所周知,但是⼤学为什么还是培养不出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才?杰出⼈才为什么⽼是“冒”不出呢?这对不少⼈来说是个谜,其中包括各级教育管理与决策者。
怎样的模式有利于杰出⼈才的培养?我认为钱学森之问与孟⼆冬精神恰好可以形成⼀对问答,孟⼆冬精神即“独⽴思考、⾃由探索、追求真知、淡泊名利、⽢于寂寞、潜⼼治学”的精神,这是回答钱学森之问的⼀个思考⽅向。
然⽽,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学管理制度不利于普通教师践⾏这种精神,或者说不激励⼤学学⼈以这样的⽅式去⽣活。
图为哈佛⼤学校园。
原⾹港中⽂⼤学校长⾦耀基说,北⼤曾与美国⼤学是同步的。
在历,中国⼤学的发展先后出现⼏个⼩⾼峰,杰出代表是蔡元培(上)任校长时期的北京⼤学、郭秉⽂(中)任校长时期的东南⼤学、梅贻琦(下)任校长时期的清华⼤学和西南联⼤。
⼤学管理的⾏政模式是条歧路 ⼤学不注重学术价值,⽽重视经济、政治价值,这使⼤学偏离了本原,⾛⼊了误区。
中国现代⼤学诞⽣在⼗九世纪末、⼆⼗世纪初,我们先学习⽇本的先进经验,再学习欧洲的办学理念,后来以美国为主要的学习对象。
中国⼤学在1917年之后,逐渐融⼊了世界⼤学发展的主流,从1917⾄1925年、1928⾄1937年、1937⾄1946年,中国⼤学发展先后出现⼏个⼩⾼峰,杰出代表是蔡元培任校长时期的北京⼤学、郭秉⽂任校长时期的东南⼤学、梅贻琦任校长时期的清华⼤学和西南联⼤。
⾃1949年以来,中国⾼校管理以“前苏联”为模仿对象,引进⾏政管理模式,逐渐脱离了世界⼤学发展的主流。
这⼀源头应回溯到孙中⼭效仿“前苏联”模式,建⽴了⼴东⼤学,后来改名为中⼭⼤学,并形成了“党化教育”模式,受到了胡适、陶⾏知等⼈的批评。
1928年国民政府开始反对“党化教育”,转⽽提倡“三民主义”教育模式。
但这⼀⼤学与⾏政紧密结合的模式,在1949年新中国成⽴之后得到了⼴泛推⼴。
1952年,中国进⾏了⾼等院校院系调整,逐渐形成了偏重理⼯学科、轻视⼈⽂学科,偏重⼤学的经济和政治⼯具功能,轻视⼤学的⼈⽂功能的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泛行政化弊端及对策
摘要:泛行政化作为我国高校现阶段主要的管理体制,其问题日渐暴露,办学缺乏活力,科研成果匮乏等问题越发凸显,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改革的步伐。
大众和社会对高校进行“去行政化”的改革措施的呼声越发增多。
本文就泛行政化管理体制对高校带来的弊端入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与对策,希望对高校改革,促进其办学活力等有所帮助。
关键词:泛行政化;高校管理;弊端;对策
一、引言
我国目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思维教育模式已经发展成了
以行政权力作为高校支撑点,而以前作为高校发展重点的学术化成果,已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弱化,我国高校已经走上了泛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泛行政化的管理弊端问题日渐凸显,对学校管理和高校发展造成了障碍,对高校管理猪肚进行改革的呼声高涨。
本文详细探讨了泛行政化的管理制度对高校管理及运行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高校泛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弊端
1.管理缺乏活力。
理论上,我国高校应该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并行。
但是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盛行的“官本位”
思想,现今高校的管理方面,行政化的地位较高,各等级制度越发明显,而高校的学术性质不断被削减。
高校主要权利负责人是“校长”和“院长”,其领导地位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近年来尤其严重。
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其权利膨胀,容易滋生贪污腐败等不良行为,这种情况下,民主行政制度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民主化的进程。
同时不利于学校形成自由民主的开放性氛围,校方的管理体制程序繁琐、死板、不利于教师团队开展工作。
教师队伍从引进、培训、上岗等均有一系列的程序与规程,且死板不灵活,为引进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情况下,校方对于教师队伍的奖惩制度不够严密,以年资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忽略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对表现优异的教师缺乏奖励制度,长此以往,使得整个教师团队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2.“官本位”体制侵占学术领域。
我国“泛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机制的形成与我国计划经济的实施密不可分,具有等级森严、死板等特点。
在早期,这种管理形式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管理的迅速恢复,而随着是时间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显现。
其不仅仅对高校的管理体制带来了缺乏积极性、死板不灵活、不利于自由民主的校园氛围的培养等问题,其还对高校的学术性成果的性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学术界也逐渐走上了“官本位学术”的道路,
研究成果按照教师的职称、年资等任资排辈,而工作经验较短的老师所得到的学术性研究资源较少。
使得一大批年轻具有创造性且学术性较强的老师得不到相应的学术性支持,使得真正有知识有能力的教师,其价值得不到发挥。
进而造成了有些高校如今学术性成果短缺或陷入重复性研究的循环,这对于我国的创新型学术研究带来了阻碍。
三、改革我国高校泛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对策
1.削减行政化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
我国高校正是
因为承袭了这种“泛行政化”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如今“官本位”气息浓厚的现状,同时建立了学校高层等级分明的等级制度,进而为我国高校的学术民主化、高校自由的氛围发展带来了阻碍。
为了改变以往这些由“官本位”思想所带了的弊端,第一要务就是削减其在我国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并加强“学术性”思想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为此,首先要废除高校中党政机关对高校的行政级别,使得党政行政机关对高校的管理和学术性权力对等乃至降低,这样才能保证高校的学术性思维模式占据统治地位,这样有助于帮助学校内部建立自由活跃的氛围。
简化高校的管理机制,将以往繁杂、死板的管理流程进行缩减,去掉不必要的过程,使得高校管理真正的做到行之有效,既可以削减管理成本,又可以使管理简单有效。
最为重要的是,在管理团队内部以及教师团队内部,要废除采用党政机关行政级别的分类方法,
加强教师队伍的学术性思想教育,鼓励其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
且教师团队内部,应秉持着“有能者上位”的形式,使真正有能力的教师得到其应有的待遇,建立奖惩机制,以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2.提升学术权力的地位。
学术建设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只有建立强有力的学术性团队,才能使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培养更多的创新性的人才。
现今的高校管理机制中,学术权力落于行政权力之后,造成了学术研究者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行政权力才能得以施行。
甚至有些高校,研究课题等甚至需要巩固行政化的地位,才能获取研究资源和资金等,这对我国的学术创新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行政人才对于学术研究的理解与掌握不慎全面,对于某些不具备短期效益但是长期成果丰厚的研究,有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会予以拒绝。
这不利于我国高校学术自由的氛围建设,导致教师团队内部对于学术研究缺乏主动性。
四、结论
高校“泛行政化”是由于我国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和近代计划经济实施下的共同产物,在早期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及制度建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的今天,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发展的要求了。
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高校内部“官本位”思想盛行,民主化管理难以实施,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难以维持等,为我
国高校管理和发展带来了问题。
“去行政化”的呼声不仅仅是在高校内部,在社会各界中都予以相应,为此,应该从削弱党政机关对于高校内部管理和加强学术性权力两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孙燕.浅析泛行政化在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弊端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4-10-14.
[2]刘微微.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研究――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角[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毕业生毕业论文,2012-06-01.
[3]陈邓海.我国高效管理制度体制行政化弊端及其改革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8-01.
[4]张功元,张峰,赵颖.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11-03-25.
[5]陈祖光.“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4-04-01.
[6]戚念.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D].湖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