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教育圆桌论坛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教育圆桌论坛上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我是来自XX中学的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十年。
今天,我将以“创新教育,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分享我的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我们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创新教育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强调终身学习。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断适应新环境、新挑战。
3. 注重跨学科融合。
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二、创新教育方法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 创设实践机会。
通过实验、项目、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
4. 利用信息技术。
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质量。
三、创新教育评价体系1.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
2. 采用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强化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总之,创新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
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贡献力量。
最后,我想以一句名言结束我的发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园丁也。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育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而努力!谢谢大家!。
圆桌论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圆桌论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2015年12月26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颁奖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140个典型案例从1200多个征集案例中脱颖而出,获颁“教育改革创新奖”。
会上,与会专家、代表聚焦近年来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获奖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讨。
圆桌论坛第一场,邀请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的领导嘉宾共同探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嘉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石中英: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颁奖及研讨会,我是石中英,平时做一些教育理论研究,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一线的管理者、教师们讨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话题,我感到非常有意义。
现在进入的是圆桌论坛的环节,圆桌论坛主要是交流思想,探索问题,寻找共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参加这场圆桌论坛的各位嘉宾有中北大学校长刘有智、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徐友礼、铜仁市教育局局长龙丽红、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田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他们究竟做了什么,现在给每位嘉宾三分钟的时间简要介绍一下你们都改了什么,怎么改的,为什么改?刘有智:我们是地方院校,学校有3万多人,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怎样在快速发展以后,建立好现代教学制度,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要从规模发展转到质量上来,党委领导,民主管理,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文件,经常被党政的权利所取代,或者受到限制,如何发挥教授治学的自主性,我们在这个情况下把以前院下设的系进行了改造,以前的系基本针对教学,现在高校讲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融入社会,系这样的结构很难适应现在的发展。
现在我们学校出现一些情况,搞科技的人可能更偏重于科技,对教学淡漠,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教学科研相隔离或者相分离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思考把学院的系改成了学科部,以学科建院,院下边设学科部,采取首席带头人负责制。
2024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一中学初三二模道法试题及答案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第一中学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总分80分用时80分钟)第一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
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新时代十年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6%;我国年度实际使用外资从70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到1.15万亿元,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些亮眼的数据直接说明我国()①始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发展质量②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缔造者③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 掌握核心观点是思政课学习的有效方法。
下列观点正确的个数是()①改革开放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的首要任务③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④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 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围绕方便居民就医、优化服务提供:简化就医流程等方面,提出10条具体措施,包括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延长城市社区门诊时间等。
这些举措()①有利于满足基层城乡居民就医需求②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③有利于迅速提升居民身体健康水平④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4. 2023年中国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公平性得到了有效提升,仅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成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这说明()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必须把教育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③我国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④我国的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5. 2023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上海在这方面要当好龙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教育信息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文|孙曙光 王鹏 张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营造了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内生需求。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对各领域进行着深度的改变和全面重塑,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2021年3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毫无疑问,现阶段高校深化综合改革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以信息化为手段推进治理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答课题。
一、教育信息化为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机遇(一)信息化推进高校由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在我国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治理的理念,是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此后,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首要目标。
当前,我国正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其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研成果等等这些显性的指标,而一流的治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际上,治理是一项基础性工程,能为一流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有效的治理使集成要素迸发能量,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低效率的治理则可能事倍功半。
显然,高等教育新使命、新任务的变化和改革的路径选择,亟需实现由高校管理向高校治理的转变。
从管理到治理,虽然一字之差却意味着高等教育体系运行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
相对于大学管理而言,大学治理是社会和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学发展水平越高,治理的作用就愈加凸显。
作为理念层面的大学治理已逐渐走进政府和大学的视野,并发挥相应观念的转变。
但要实现实践层面从大学管理向大学治理的转变,还需要长期的探索过程。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来源:《天津教育》2014年第03期前不久,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讲话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
要围绕教育治理体系改革、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通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袁贵仁指出,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
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教育形势变化、破解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根据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和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职能边界清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好地激发学校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的作用。
袁贵仁强调,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握七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抓好“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突出诚信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
要切实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养成学生一辈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
要部署推进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考试评价中。
应对未来,学校如何迈向教育治理现代化
扫描二维码 观看论坛回放 ( 第一场)
扫描二维码 观看论坛回放 ( 第二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目标。标准化、低维度 的教育已无法适应不断加速的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发展 趋势,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成为学校发展的重 要任务。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迈开新步,学校发展机 遇与挑战并存。本期《 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 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学校如何迈向教育治理现代化。
◎杨龙:2007年,我们在考核学校体教结合的工作 中遇到了问题:工作由谁牵头?怎么完成?我们对照考 核指标,经调研后商定,由学校协调校内外资源共同完 成。因此,基于问题导向的“ 特色指导中心”应运而生。
学校共设四个“ 特色指导中心”,每个中心都由1名 校级领导、1名中层干部、1名学科骨干教师和若干名校 内外专业人士组成。四个指导中心以项目为引领,以拳 头项目带动本领域特色发展。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过 程中,充分挖掘各类资源,为中心的运行提供保障。
变革真实学习方式。当下“ 物化”的教育缺少了对 心灵的呵护,“ 役化”的教育遮蔽了对人生的追求,“ 矮 化”的教育忽视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唯有发现式的探 索,才能带来深刻的生命体验。“ 发现课程”通过自我 探索发现和共同精神历险,让师生拥有完整的生命视角、 生动的生命体验、深刻的生命内涵和向上的生命姿态。 我们以“ 发现课程”为设计方向,启动了“ 问题速学、 目标导学、沟通助学、运用创学”四步课堂的实践,在 学生解决问题、协同合作和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上取 得了显著成效。同时,“ 学生维权中心”制定维权清单, 包括学习问题、伙伴沟通、生活问题和其他维权四大类, 着力构建高质量的师生关系。
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发展创新的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发言稿
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发展创新的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发展座谈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发展的座谈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个体成长的支撑,因此,如何进行教育变革和教育创新,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每个人的个人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1. 教育变革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作为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思维、新经济不断突破传统边界,我们急需一个能够适应变革要求的教育体系。
传统的教育形式过于静态,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
因此,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教育变革需要与时俱进,贯彻创新理念,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体系。
我们需要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因材施教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 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与关键因素教育创新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
创新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创新需要符合当代社会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研究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育界也需要勇于尝试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普及,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
因此,在教育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
3. 推动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要推动教育变革与教育创新,我们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教育治理模式创新与改革实践
教育治理模式创新与改革实践1. 概述教育治理是指对教育系统进行管理和规范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治理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本文将探讨教育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
2. 教育治理模式创新意义2.1 适应时代发展:传统的教育治理模式在现代社会已经显得不够灵活和包容,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2.2 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创新教育治理模式可以提高教育机构内部运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
2.3 增强公平性:创新教育治理模式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因素对于教育资源分配带来的影响,更好地保障每个学生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机会。
3. 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分享3.1 芬兰教育治理模式创新芬兰教育系统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成功的教育系统之一,其成功得益于其独特的教育治理模式。
•设立公立学校自治权:芬兰的公立学校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制定课程、评估和招生等政策,这种自治模式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强调终身学习观念:芬兰鼓励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并提供相关培训机会,以确保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3.2 新加坡教育治理改革实践新加坡作为亚洲的教育强国,在教育治理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革实践。
•建立优质中央监管机构:通过成立专门的中央监管机构来协调和管理各级教育机构,确保整个系统有效运作。
•推行多元化评估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新加坡还注重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和非认知能力,通过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切实推进教育治理模式创新与改革4.1 政策层面: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和支持教育治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为各个教育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4.2 学校层面:学校应积极探索并尝试不同的教育治理模式,注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最适合学生需求的管理方式。
4.3 教师层面:教师作为教育治理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应积极参与相关讨论和培训,并发挥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提供宝贵建议。
外国校长论坛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参加这次外国校长论坛。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国教育界,向各位远道而来的外国校长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此次论坛,旨在加强中外校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计,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一、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
各国政府都应致力于消除教育领域的歧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教育质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创新教育理念与方法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要关心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四、深化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
具体包括: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教育公平。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教育论坛圆桌对话研讨会发言稿
教育论坛圆桌对话研讨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仁: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这个教育论坛圆桌对话研讨会上发言。
今天,我想谈谈关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培养创新者的关键环节。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德育、体能和创造力等方面。
教育有助于培养我们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工程师、医生、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使他们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一些贫困地区,学生面临着缺乏基本教育设施、师资力量不足等困境。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潜力。
其次,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更加客观、科学和综合。
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他们的考试成绩。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更多的公益教育机构,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学习机会。
其次,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实践教学和跨学科教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科学、公正和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发展情况。
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努力的事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谢谢!。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者: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01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完善教育制度实施体系,提升教育管理效能。
北京市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的发展主线,强化政府统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不断完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北京市统筹资源,丰富基础教育供给层次和主体;发挥优势,增强优质资源供给能力和效益;合理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精准投放与对接。
区域整合,存量盘活,发挥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区域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等办学模式改革,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
城乡一体,补齐短板,在全市实施城乡中小学校一体化发展项目,在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发展新区引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举办城乡一体化学校、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手拉手合作等形式,对口支持或合作帮扶建设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带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市级统筹,增量推进,整合现有优质中小学资源、教科研部门、在京高校、民办教育机构等分属不同所有制、不同隶属、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改革发展。
在优质教育资源增量上下功夫,内部挖潜和外部引入双管齐下,横向上实现资源的联通拓展,纵向上实现人才培养链条的有机衔接。
目前,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内容和模式不断丰富,开放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逐步形成。
同时,北京市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积极稳妥推进中高考改革,让每一个孩子寻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1 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2019年1月,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
到2020年,两类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完成平安校園建设达标任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师资配置更加合理,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生命成长——《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生命成长——《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20年第46期策划 | 彭瑞敏辑 | 李香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促进教师生命成长,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教育质量的期待日益增长。
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式,从填鸭式的知识导向型教学转向研究导向型教学,即创造一种学习和研究环境,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学知识转向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要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
这就要求新时代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专业发展,也要关注个体生命成长。
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教师如何从专业发展走向生命成长”。
议题一:作为校长,该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夏青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各地各校都开展了大量培训。
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更多是靠自我修炼和内在成长。
真正的修炼没有太多巧办法,而是要下“笨功夫”。
教育修养,在情感层面主要体现为是否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否真正爱孩子;在认知和理解层面主要体现为是否真的理解教师职业的内涵、是否真正懂孩子。
从情感层面来讲,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炼。
第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孩子,是人,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有情感的,不是我们给什么他就获得什么。
教育必须在孩子的内心起作用,才能收获效果。
第二,孩子是不成熟的人,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获得理解和提升的,因此教师要有宽容心、包容心,等待孩子成长。
第三,孩子正处于发展阶段,儿童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可能性”。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从认知和理解层面来讲,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修炼:第一,除了课堂之外,也要多与孩子聊天,学会与学生交往;第二,每天对班上学生的情况做一些记录和思考,长此以往就会加深对他们的了解;第三,多阅读孩子的书,尽量弥补思维代沟;第四,多参加孩子喜欢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孩子的感受,修炼自己懂孩子的能力。
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主持词
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主持词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莅临本次教育改革与创新论坛。
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希望。
我们相信,通过思想碰撞和交流,能够孕育出更好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措施,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会议,今天的论坛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和领域的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学者和专家,大家汇聚在这里共同探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话题,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改革与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需要打破常规,拥抱变革,勇于创新。
在这个论坛上,我们将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的议题:第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教育创新与科技应用。
科技的进步不仅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科技与教育有机结合,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育、智能教学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第三,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要思考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发展,为他们搭建更好的教育平台和发展机会。
第四,教育改革与社会参与。
教育事业的成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当共同努力,构建起合力共享的教育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我相信,通过本次论坛,我们能够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共同交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也希望参会的各位在会后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将所思所想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在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共同为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改革与技术创新论坛发言稿
教育改革与技术创新论坛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次教育改革与技术创新论坛上发言,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以技术创新推动教育改革”。
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推动教育改革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改革创新手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对教育的改革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获取海量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宽了教学的边界。
其次,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形式。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电子教案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地实现个性化教学。
再次,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精准的评估手段。
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教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优势与不足,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教育改革的一种手段,其本质还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能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本质需求。
技术创新不能取代教师,更不能取代师道精神。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运用新技术,借助技术手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推动教育改革与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还需面对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是制约教育改革的一大瓶颈。
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和教育装备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投入,确保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和普及。
其次,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都应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形成合力。
最后,教育改革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应关注他们的品德、气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创新论坛发言稿
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创新论坛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创新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教育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而教育改革更是当下的迫切需求。
我们应当为教育改革和教师的发展创新贡献我们的力量,共同为优质教育的实现而努力。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为教师,我们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
面对教育改革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具备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推动教育发展的步伐。
首先,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因此,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而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只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其次,教育改革需要我们拥抱现代科技。
互联网的兴起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变革。
我们应当善于利用现代科技,将其融入到教育中,开发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工具和平台。
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教师的发展创新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
作为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不应止步于课堂教学,而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与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推动教师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良性循环。
最后,教育改革和教师发展创新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长、社会各界都应当关注教育改革的进展,积极推动改革的实施。
家长要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鼓励孩子参与创新教育;社会各界要给予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共同助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
教育改革如何推进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而教育公平公正,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公平公正的期望越来越高。
因此,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首先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在我国,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一些贫困地区和农村则教育资源匮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覆盖到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
师资力量的均衡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公正的关键。
优秀的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
目前,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着师资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和农村任教,促进师资的均衡配置。
此外,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对于实现公平公正的教育治理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学校和家长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身心健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也要改变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再单纯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因素。
推进教育机会均等也是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体现。
教育创新论坛发言稿
教育创新论坛发言稿尊敬的教育创新论坛的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教育创新的舞台上与各位分享我的观点和心得。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是:“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中,教育也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
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变化与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教育进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首先,教育创新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而教育创新的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知的挑战面前勇往直前。
其次,教育创新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
利用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个性化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教育创新可以使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再次,教育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传统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为目标,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教育创新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传统观念的束缚是最大的挑战之一。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对于教育创新产生了抵触情绪。
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接受新的教育思维方式。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一些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艰苦。
教育创新需要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寻找解决方案,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帮助。
另外,教育创新需要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紧密相关的。
我们需要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投身到教育创新中,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育治理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治理的内涵不仅包括政策制定、资源配置和管理机制,还涵盖了教育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与协同作用。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全球教育竞争的加剧,教育治理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以匹配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教育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其框架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传统教育治理多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因此,治理结构应该向多元化和参与式转型,鼓励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教育决策与实施。
为此,可以考虑建立地方教育治理委员会,涵盖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定期会议和沟通机制,收集意见和反馈,确保各方声音得以传递和体现。
在教育政策层面,创新教育治理需要依据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
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出台新的政策,更在于对现有政策的评估与优化。
建立健全教育政策评估机制是提升教育治理效能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政策实施效果的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内容,使其更具适应性和前瞻性。
同时,应鼓励政策的试点和示范,鼓励各地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治理方式,以灵活应对不同环境和需求。
教师是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其发展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与支持策略亟需创新。
首先,在教师培训体系方面,可以从技术素养、教学设计、心理健康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培训。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研讨会和工作坊等多种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培训选择,让教师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选择和学习。
为了进一步激励教师参与各类教育创新项目,设立教师创新奖和项目资助。
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创新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这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还能够推动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求解学校高品质发展之路——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3)
求解学校高品质发展之路——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3)彭瑞敏(策划);刘春明(策划);于杏林;陈崴;夏卫兵;蒙琳;吴克艳;潘冠玉;王华兵;吴永平;孙强;成素萍;郭云峰;孟维杰;赵凌云;张克花【期刊名称】《教育家》【年(卷),期】2022()S01【摘要】2015年《教育部工作重点》中首次提出“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学校品质”成为学校建设的重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打造高品质学校”。
新时期的学校改革,我们期望以高品质学校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
然而,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误区,面临着学校建设品位和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
如何提高校长办学格局,强化治理能力?如何打造高品质的教师队伍?如何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如何进行课堂革新,实现学生高质量发展?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各校的探索和实践,就新时代推动学校高品质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总页数】7页(P171-177)【作者】彭瑞敏(策划);刘春明(策划);于杏林;陈崴;夏卫兵;蒙琳;吴克艳;潘冠玉;王华兵;吴永平;孙强;成素萍;郭云峰;孟维杰;赵凌云;张克花【作者单位】不详;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阿奎利亚学校(教育集团);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辽沈街第三小学教育集团;北京市顺义区木林中心幼儿园;江苏省启东市桂林小学;浙江省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教育管理集团;海门区能仁中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晶城中学;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广东省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江苏省南京市宇通实验学校;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曙光小学;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里辛中心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7【相关文献】1.疫情之下,线上课堂如何优化升级?——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1)2.推动“整本书阅读”,学校应该怎样做?——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7)3.新课程标准下,学校如何推进五育并举?——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8)4.互联网时代,德育如何落到实处?——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2)5.新时代学校德育的突破创新——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9)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和推进策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和推进策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教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2年春季教育论坛成功举办,教育部党组成员、学院院长顾海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采取主旨演讲和平行论坛的形式。
演讲嘉宾、正在学院参加培训的400多名学员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领导、中层干部及全体教师。
围绕主题“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交流。
本刊特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教授将其所作主题演讲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是我国30多年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经验,也是实现2020年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根本保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创新”作为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学习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就要总结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把握新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的阶段性特征和总体部署。
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我国教育改革基本实现了从适应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的教育体制转轨。
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体制保证。
现在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改革的转折阶段:旧的体制框架打破了,新的体制需要一个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的过程:旧的利益格局改变了,新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依然是或者甚至是一个更加深刻的变革过程。
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这些问题是必须回答的,同时也是有不同的认识和意见的。
这是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新阶段,只有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才能明确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改革推向前进。
我个人认为,教育改革新阶段大体有如下阶段性特征:第一,改革的环境:中国社会已经从温饱型社会进入小康型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称之为从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桌论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2015年12月26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颁奖暨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140个典型案例从1200多个征集案例中脱颖而出,获颁“教育改革创新奖”。
会上,与会专家、代表聚焦近年来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获奖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讨。
圆桌论坛第一场,邀请地方教育部门、高校的领导嘉宾共同探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嘉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石中英: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受邀参加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颁奖及研讨会,我是石中英,平时做一些教育理论研究,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一线的管理者、教师们讨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话题,我感到非常有意义。
现在进入的是圆桌论坛的环节,圆桌论坛主要是交流思想,探索问题,寻找共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于教育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参加这场圆桌论坛的各位嘉宾有中北大学校长刘有智、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徐友礼、铜仁市教育局局长龙丽红、西安市教育局基教一处处长田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理解他们究竟做了什么,现在给每位嘉宾三分钟的时间简要介绍一下你们都改了什么,怎么改的,为什么改?刘有智:我们是地方院校,学校有3万多人,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过程当中,怎样在快速发展以后,建立好现代教学制度,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要从规模发展转到质量上来,党委领导,民主管理,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文件,经常被党政的权利所取代,或者受到限制,如何发挥教授治学的自主性,我们在这个情况下把以前院下设的系进行了改造,以前的系基本针对教学,现在高校讲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融入社会,系这样的结构很难适应现在的发展。
现在我们学校出现一些情况,搞科技的人可能更偏重于科技,对教学淡漠,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教学科研相隔离或者相分离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思考把学院的系改成了学科部,以学科建院,院下边设学科部,采取首席带头人负责制。
怎么建学科,怎么搞教学,怎么培养研究生,都由首席学科人说了算。
学科部的主任相当于系的主任,帮助行政管理和执行任务。
这样老师就有了归属感。
我们把学术层面的事情交给教授自己说了算,将教学和科研两个平台打通,是这个学科的,这个学科负责人既要管本科教育,还要统领团队建设,把科研平台教学平台打通了,本科生教育打通了,形成了很好的团队。
青年教师到这来有学科归属感,教师得到很好的培养。
另外我们对学科进行自我评估,自己给自己加担子,不怕揭短。
对于本学科缺什么,短什么,学科的人很明白。
所以我们出台了“333人才”工程,现在有70多个优秀博士生,每年一个博士生到我这拿到70多万的安家费,让学校充满了活力。
这几年学校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正在酝酿“十三五”怎么把学校内部治理的制度建设好。
石中英:下面请潍坊市教育局徐友礼局长简要介绍一下潍坊市教育改革最新的一些进展,潍坊市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一个改革接着一个改革,最近都在考虑什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徐友礼:感谢石老师的肯定,今年五月份教育厅的领导到潍坊去,我们一起交流,我说您最揪心的问题是什么,他说了几个问题,我们共同感觉的问题就是教师职称的问题,怎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是一件事。
再一个潍坊市成立了一个加强教育联合会,通过政府引导,整合广大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找到最大公约数,让家长的需求参与到我们的变革中去。
石中英:龙局长来自铜仁,我看了你们的资料,你们在农村学前普惠教育这方面做了非常重要的改革,而且取得了很大的影响,你能不能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怎么做到的,有没有困难?龙丽红:我来自贵州省铜仁市教育局,我们铜仁市是地处贵州湖南、四川交界的一个市,我们这个地区跟发达城市相比,相对比较贫困。
但是我们铜仁提出来要在2020年跟全国实现同步小康,我们从哪里入手,省里提出要教育扶贫,从教育抓起。
所以2012年,市里同意我们的提案,基本普及15年教育。
我们提出来从学前教育普及开始,当时,铜仁市至少有5万多孩子徘徊在幼儿园外,也就是我们的学前教育有5万孩子不能入园,学前教育状况非常落后。
2012年市里决定全市试点一年,选择了一百个点进行山村幼儿园建设,通过一年试点,我们发现入园的孩子在语言、行为、认知、动作、礼貌方面明显比没有入园的农村孩子优秀得多。
通过试点,我们提交了报告给市政府,市政府觉得很有道理,教育扶贫可以阻断代继贫困传递。
2012年试点工作实施一年以后,我们提出了在2013年和2014年,用两年行动计划来实施农村山村幼儿园建设,得到了市政府认可。
铜仁市有302个行政村,少数民族占到70%,平均收入6千多,我们从中进行筛选推广行动计划,得到了老百姓、家长的高度认可。
只要某区域有十个孩子,而且这些农村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我们就规定这个点由政府兜底,必须建山村幼儿园。
山村幼儿园是免费的,不收孩子一分钱。
现在教学点比较多,投入上也是相对紧张的,要在贫困地区走我们自己的路,改革我们的学前教育,投入就选那些空余的校舍、教学点,还有闲置的村委会。
布点以后两年时间,我们建了两千所山村幼儿园。
第一年通过抓规划,布点了以后,有一个活动场所,有一个教室,有厕所,有基本的生活用品和设施设备,我们就确定位置,政府就投入资金,在上述基础上维修改造,花最少的钱达到更好的效果。
两年时间,我们建了2005所山村幼儿园,农村孩子五万多入园,加上城市的13万孩子入了园,铜仁市从实施前全市学前教育的毛入学率45%,通提升到了全市毛入学率91.7%,三年时间增长了50多个百分点。
后来觉得我们改革案例还是非常成功的,派了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就来考察,确实值得推广,得到省里的表扬以后,我们就抓内涵建设,抓安全管理。
幼儿园师资是怎么保障呢,我们通过团委招聘志愿者,加上培训,解决了师资队伍。
为了把这个园内涵提升,政府又投入基本建设,采用集团化办园的模式,把城里好的示范园带到山村交流,帮助山村幼儿园实现了跟城里的园一样的水平。
现在山村幼儿园又简单又漂亮又很舒服。
关于我们山村幼儿园探索的一个报道还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的签字,说探索学前教育之路,投入不大,成效明显。
为了让山村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政府下了文件,投入生均经费300元。
田征:西安市推行的学区化的改革创新也是在回归教育科学,追求教育本真发展,实现教育生态理想发展背景下,结合我们西安市基础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均衡状态,推进素质教育困难的现实背景下推进的。
我们的两改革、两创新从四个方面打了一套组合拳,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当然重点是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模式主要是通过我们区域内的优质教育学校来带动三到五所相对薄弱的学校实行捆绑式的发展,我们的活动载体主要是通过包括管理策略,学校设施,教师来源,教科研及教研活动,备课,质量检测,评价激励等九个方面的统一,逐渐达到九方面的转化,九方面的共享,来使我们的学区办学创新能够取得我们理想的设计以及实际达到的管理效能。
客观地讲,三年的实践,我们西安首先在义务段开始,逐步延伸到高中阶段,最后又延伸到了我们的学前教育。
从三年的实践来看,我们西安的教育生态明显发展,有好转,而且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用两个数据说明一下,高考、中考不谈,通过对全市每所学校发展水平进行第三方检测,我们发现,西安市整体教育质量三年迈出三大步。
当然如果要拿高考和中考的成绩来看,发展也是明显的,另外我们的改革也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批示,也对我们是一个鞭策和鼓舞,我们今后应该在大学区管理制方面再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也期待能够为全国在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一些有力的借鉴。
石中英:我分别有一些问题问问几位,首先问问刘有智校长,贵校的改革根本目的激发学科的活力,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
我问一下,成立学科的管理部以后,是不是系就没有了?刘有智:系没有了,全落在学科部来做。
石中英: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管理部主任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描述?刘有智:学科带头人是主要的负责人,学科部的主任相当于他的办公室主任,帮助他组织、协调和落实情况,是为学科带头人服务的。
石中英:学科带头人相当于原来的系主任?刘有智:还不能那么讲,职能已经有很大变化。
整个学术这块,包括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包括科研团队或者科研平台建设,还有人才引进,这些事情都交给学科带头人来管,权利已经赋予很多。
石中英:学科带头人的权利怎么约束他?刘有智:有教授的委员会,民主参与管理,进行制约,行政有一定制约的条件。
石中英:必须得制约,权利没有制约就容易导致腐败,学术不制约产生学术腐败,学科带头人不制约,真的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再问一个问题,不知道归不归您管,这么改革以后,怎么加强基层党建?刘有智:基层的党建,学院里有学院的党委,学院党委把支部建在了学科下,学科管理部有支部书记。
石中英:学院分党委和学科管理部的支部在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什么作用?刘有智:党的建设是要保证我们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教师学术道德,管课堂,有规矩,主要在这个方面,加强学术的严谨治学,防止学术不端的行为,落实党委其他布置的工作。
石中英: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选学科带头人?什么样的教授可以被您选中成为某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刘有智:我们有一套选聘的办法,一个是学术有重要影响,在学校、省内或者是全国有学术成就,另外就是思想上能够带动大家伙一起做,不是只做个人的,也有老师没有成为带头人就作为后备力量,暂时在一边使用,一边培养。
有的学科可能拿出来到全国来招聘,这几年引进人才过程当中来了比较好的带头人,这个工作还需要慢慢探索。
石中英:下面的问题给徐友礼局长,你提到建立家长联合会,这个联合会是怎么建的?它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方面有些什么作用?徐友礼:目前我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家长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过去是择校,现在择班,择老师了,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没有一个优秀的渠道疏通,来把大家的想法汇集起来,为我们教育改革发挥作用,将会产生很难办的问题。
这么大的背景下,我们致力于家长委员的建设,并且家长委员会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现了从教育部门参与到社会的参与的转变。
潍坊市有一套对家长进行教育的办法,尽量让家长了解教育,懂教育,然后再参与到这个过程中。
但是目前家长参与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今年我们就在潍坊市区家长委员会搞的比较好的区域联合会,到民政局注册了,在一些热心教育,懂教育好家长的引领下,把我们整个市的家长委员会更好的指导好,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
石中英:政府有没有给这个家长委员会的联合会一些什么样的指导、培训、支持?徐友礼:最初是课题资助,后面办了父母家长大讲堂,用购买服务的方法进行扶持。
石中英:非常好,大家都知道家长是教育天然的同盟军,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学校教育应该致力于构建和家长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家长和学校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学校处于支配型的地位,家长处于工具型的地位,学校很多改革和发展,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和体现,所以家长委员会的联合会会在更高层次推动家长对学校改革的参与,探索一条非常好的路子,也希望看到你们的探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