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也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普通表现在具有太阳系中行星的共同特征,特殊表现在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而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大小使地球上有其他行星所不具备的自然现象和变化规律,同时也使地球更具生机活力和神秘感。
一、黄赤交角的含义
地球的自转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
这个角度同人们拿铅笔书写时笔杆与桌面的倾斜相仿。
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地球“斜着身体”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自转同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的余角(23°26′)——
—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而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并被称为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具有重要的天文和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是地轴进动的成因之一;它还是视太阳日长度周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
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这样的变化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来体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四季和五带影响地球上气候、区域特征的形成以及季节的变化,从而对自然地理要素,如地貌、生物、土壤、水文等都
2.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责任心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受社会思潮的干扰,有些教师教学责任心不强,治学不严谨,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死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忽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和学习上的困惑。
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显得相对力量薄弱,未能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4.高职院校办学缺乏特色,专业性不强。
部分高职在专业设立和课程的设置上与学历教育雷同,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技术性、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
开设的专业未能及时反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目标未能体现学生、社会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从专业教学方面提出的解决办法
1.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将来的就业情况,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然后尽早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
2.以专业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性环节。
设置与职业要求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式,用灵活多样的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以能力本位设置课程目标,增加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以良好的教风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
抓教风,促学风,以教师的良好严谨的治教之风带动优良学风的形成,以优良的学风的形成反过来推动教师的治教之风不断上台阶。
4.完善考试制度,宽进严出。
严肃处理教学事故,严格考试纪律,对监考不严、考试作弊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处分。
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经济社会只有学好就业才能好,学生才能真正重视学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职校生观
端正对高职学生的认识,树立良好的学风是当务之急。
1.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位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予以针对性的培养。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空间。
2.耐心开导、适当纠正。
作为教师不能有任何的偏见,而要用包容的心对待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对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
3.尊重理解学生。
由于高职生基础较差,挫折感、自卑感较严重,所以他们很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的赞扬,获得别人的肯定认可。
作为老师应多提供一些发挥学生才能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突出专业技能训练。
用技能训练的成就感冲淡文化基础差的心理压力。
多元评价有效避免了因片面评价而承受“努力失败”的不良体验,使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5.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构建人文和谐校园。
总之,厌学问题并非是高职院校特有的现象,只是在高职院校更凸显而已,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立群.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李贤瑜,邱小林,彭跃红.高职教育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4):6-12.
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思考
赵福平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本文从黄赤交角的概念入手,对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及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尤其是黄赤交角发生变化时的特殊值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对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的作用和意义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黄赤交角;变化;思考
-----------------------------------------------【专题研讨】
产生影响。
二、如果黄赤交角发生变化
黄赤交角的变化一方面是变大后的影响,还有一种是变小后的影响,这两方面论述的文章较多。
但是还有几种特殊的情况我们也必须加以考虑,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们疑问最多的地方。
黄赤交角变化后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太阳直射点范围的变化、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五带的范围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季节的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
1.黄赤交角变大。
若黄赤交角变大,地轴与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北界北推或南界南推,回归线北进或南进。
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
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
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
五带的范围变化: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
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
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
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
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北界北推或南界南推,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或南移幅度变大,副高及其他气压带风带同样。
2.黄赤交角变小。
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变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五带的范围变化: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
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昼夜长短的年变化: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季节的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
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小,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不明显。
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如果黄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北界南推或南界北推,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或南移幅度变小,副高及其他气压带风带同样。
3.黄赤交角为0°。
当黄赤交角为0°时,全年大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全年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无变化,所以各地无季节冷热变化,全球全年昼夜平分,也无昼夜长短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无变化。
4.黄赤交角为45°。
如果黄赤交角为45°时,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45°N45°S之间往返移动。
45°纬线为回归线。
45°N和45°S之间则为热带;当太阳直射点在最北位置45°N,45°S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当太阳直射点在最南位置45°S时,45°N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45°纬线为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线,即为极圈。
所以极昼极夜现象出现在北纬和南纬45°-90°之间的区域,这也是寒带区域。
在此情况下,45°纬线既是回归线,也是极圈,这样,只有寒带和热带没有温带。
5.黄赤交角为90°。
如果黄赤交角为90°,即地球的赤道面垂直于黄道面。
这时地球的地轴指向将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假如北极(南极)始终指向某一恒星(太阳除外),则直射点可从北极到南极。
②如果是地球极轴与黄道切线始终平衡(赤黄垂直情况之一),则直射赤道。
③假设极轴始终指向太阳(赤黄垂直情况之二),则太阳只直射地球的一个极点。
假如北极(南极)始终指向某一恒星(太阳除外),这时太阳直射点可从北极到南极,这时地球上五带将消失,全球任何地方都有机会出现极昼夜,可以理解为两个极圈扩大到赤道了,然而太阳又能直射任何纬度,可以理解为热带也扩大到两极,所以五带完全可以说消失了。
昼夜交替幅度扩大,因为任何地方都有极昼夜(除赤道特殊,太阳直射两极的时候不知道算极昼还是极夜,可以说整天都是日出或者黄昏)。
季节变化更明显,长时间的极昼夜影响了背光面和受光面温度差异非常大,估计大部分生物都会灭亡。
环流这个不好说,五带消失了,原来的环流带肯定也消失,至于会成什么样的形态环流,有待想象。
三、几点思考
1.由于没有了黄赤交角,全球的气候将发生重大变化,气候类型会改变。
有些气候类型如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会消失,季风气候会改变,可能在中高纬度形成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中低纬度地区会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引起中高纬度地区的干旱和中低纬度地区的洪
(下转152页)
【专题研讨】
涝,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2.由于五带范围的变化,热量的分布情况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农业的生产。
如寒带范围加大,现在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热量不足,将不再适宜小麦生长,从而使粮食生产面积缩小,引起人口向中低纬度地带迁移。
当这种情况在世界上蔓延时会引发土地和资源的争夺甚至战争。
3.由于没有了季节更替现象,北温带地区少了天然的杀虫剂——
—冬季的严寒,引起虫灾加重。
南方由于高温持续不断,病菌孳生,导致禽流感等增加。
4.当黄赤交角为0°时,地球站立起来了,人们观测星空的角度发生了很大改变,现有的星图要改版。
以上探究看起来可能有些离奇了,但黄赤交角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们敢于大胆想象的思维品质。
而且在探究中把地球当成一个整体,认识了热量与气候、气候与农业、农业与生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陈炳飞.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J].高中生地理,2003,(4).[2]刘定志.运用图表法讲解黄赤交角的变化[J].地理教育,1996,(4).
[3]杜建萍.黄赤交角变化的结果[J].中学政史地,2005,(5).[4]吴树成.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人类环境将会产生的影响[J].地理教育,1991,(4).
要教会他们用理论去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维空间是基础,有了理论学习这样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再增加一个维度,加强管理和健全制度,那么就得到了二维空间。
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除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之外,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本身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熏陶与教育的有效方式。
当前,应致力于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健全和规范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员考察培养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大学生党员违反校纪校规处理制度、预备党员转正考核制度、党员毕业生鉴定制度等。
党支部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要切实负起责来。
在理论、思想、作风、纪律等等方面提出高标准、高要求。
要求大学生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和各项规定,以及严格遵守校规校纪。
凡是要求普通同学做到的,党员同学必须率先做到,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在支部工作中,要充分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学生党员通过高质量的组织生活而提高党性修养。
对学生党员在思想认识、实际表现中出现的偏差与错误,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严格组织纪律,严格批评和处理的制度,以严肃的党纪培养高质量的党员,以适应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发展的需要。
另外还要严格监督,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班级以及群众的监督作用,对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生活、学习、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促,从而保证其言行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大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作风上的自觉性。
有了“理论学习”和“管理与制度”构成的二维空间,我们再延伸一个维度——
—“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这样就构成了大学生党性意识培养的三维空间。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明示了教师的三项重要职能。
传道,是说教师是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代言人和传递者,教师在自身理解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伟大意义的基础上,将其内化到个人的人格之中,再传递给年轻的学生,从而塑造他们的灵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授业”是教师把自己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基本技能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使他们延续并得以发展。
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更突出地体现出这种隐性的教育特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部位正是表现在“授业”的环节当中。
“解惑”则要求教师善于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所以高校教师可以说是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教师的示范作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担负着把青年一代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的任务。
这就要求高校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加强大学生党性意识培养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学生除了在课堂中学习专业知识,更能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影响他们的成长。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模仿的榜样。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尤其要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坚持和巩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学生党员专业学习和思想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党性意识培养的三维空间理论,从理论学习,管理与制度,以及高校教师的示范作用三个维度来诠释,层层递进,相互补充。
大学生党员是高等院校学生主体中的精英,时代要求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水平,不断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列。
只要大学生党员自觉培养自身的党性心理品质,建立健全心理调适和约束机制,时刻牢记自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就一定能够在广大青年群体中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从而在高校形成一种氛围,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吴泳清.浅谈大学生党员党性心理的培养[M].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12(6).
[2]王为正.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M].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5).
[3]龚毅.浅议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M].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6).
[4]蒋国杰.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党风继续教育[M].基层党组织建设,2001,(12).
[5]田尚刚.试论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示范价值[M].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5).
-----------------------------------------------(上接167页)
【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