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 ppt课件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 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 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ppt课件
12
胃
疡
/
常 见 症
状
证
候
施
护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 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 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 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ppt课件
13
第
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章
ppt课件
14
(一)药物治疗
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 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 应遵医嘱服用。
(二)注射给药
(三)外用中药
ppt课件
15
中医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药熨法
ppt课件
16
中医特色技术
3.穴位注射
4.艾灸
ppt课件
17
中医特色技术
5.耳穴贴压
6.穴位按摩
ppt课件
18
中医特色技术
7.拔火罐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 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ppt课件
23
第
5 效果评价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试题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大肠息肉是指大肠的黏膜上有结节状突出物,它是大肠癌的前驱病变之一。
在治疗大肠息肉时,中医护理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试题,主要涉及大肠息肉的中医护理方案。
1. 什么是大肠息肉?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2.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预防和治疗大肠息肉吗?有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
3. 慢性胃肠炎、便秘等胃肠道疾病是否会导致大肠息肉?如何进行预防?
4. 能否通过中药治疗大肠息肉?有哪些具体的中药治疗方案?
5.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有哪些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6. 大肠息肉手术后如何进行术后护理?有哪些中医方法可以促进康复?
以上试题主要涉及大肠息肉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了解,正确预防和治疗大肠息肉,保护和维护身体健康。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引言大肠息肉是指大肠黏膜上的肿瘤样病变,它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转变,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针对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定期随访等内容。
一、饮食调理1.低脂饮食:大肠息肉患者应尽量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以减轻肠道负担。
2.高纤维饮食: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可以提供足够的纤维素,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和便血的发生。
3.限制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食物、浓茶、咖啡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刺激肠道,加重病情。
4.充足水分:保持足够的饮水量,每天饮用足够量的水,有助于防止便秘和便血的发生。
二、生活习惯的改变1.戒烟限酒:大肠息肉患者应戒烟限酒,减少对肠道的刺激,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2.定期运动:多做一些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废物的排出,有助于预防便秘和便血等症状的发生。
3.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容易引发便秘,建议适当活动身体,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改善生活压力:减轻压力可以减少肠道兴奋性,改善肠胃功能,有助于大肠息肉的康复。
三、定期随访1.定期复查:大肠息肉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胃镜和结肠镜的检查,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和是否有新的息肉出现。
2.遵循医嘱:根据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用药物,并完成所有的医学检查,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3.密切观察症状:大肠息肉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便血、排便不适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结论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通过饮食调理、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
患者应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坚持健康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便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同时,患者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提高对大肠息肉的认识,遵循医生的嘱咐,促进疾病的康复。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大肠息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肠道疾病,特指在大肠黏膜上出现的一种良性肿瘤。
尽管大肠息肉一般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不容忽视的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它可能会演变为恶性肿瘤,对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于患有大肠息肉的患者来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非常重要。
首先,在大肠息肉护理方案中,饮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饮食方面的调整可以帮助减轻症状,降低疾病的进展风险。
患者应该适当控制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减少肠道的负担。
此外,食物的纤维含量也需要注意,应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泄功能。
同时,要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以免刺激肠道引起不适。
其次,在大肠息肉护理方案中,定期的体检和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的体检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大肠息肉的存在和变化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40岁及以上的人群来说,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情况,对于发现大肠息肉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液和粪便检查来评估肠道炎症指标、肠道菌群和潜血情况等,以更全面地了解肠道健康状况。
第三,适当的运动对于大肠息肉患者是非常必要的。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利于大肠息肉的康复和预防。
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宜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即可。
此外,为了避免肠道负担过大,建议患者在运动前后几个小时内避免进食。
第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大肠息肉护理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睡眠等能有助于肠道正常运转和康复。
此外,要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避免憋便。
憋便会增加肠道压力,加重肠道负担,对大肠息肉的恢复不利。
最后,心理护理在大肠息肉护理方案中也非常重要。
大肠息肉的检查和治疗过程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和焦虑。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病变,它是指大肠黏膜上生长的肿瘤性结构。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中医护理在治疗大肠息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将介绍大肠息肉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调整饮食结构饮食结构对大肠息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大肠息肉的形成与肝郁气滞和脾胃虚弱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对预防和治疗大肠息肉至关重要。
1. 饮食粗细搭配:适当增加粗粮摄入,如糙米、玉米、薏米等,可增加大肠蠕动,促进废物排泄,预防大肠息肉的形成。
2. 禁忌刺激性食品:如辛辣食物、油腻食品、烟酒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加重肝郁气滞,增加大肠息肉的风险。
3. 多食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和抗氧化剂,可以清理肠道垃圾,保护大肠黏膜,预防大肠息肉的形成。
二、中药调理中药在大肠息肉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肝郁气滞和脾胃虚弱的病理状态,促进大肠的正常蠕动,减少大肠息肉的形成。
1. 柴胡疏肝解郁汤:该方剂以柴胡为主要药物,可以疏肝解郁,调理肝脏功能,改善情绪波动,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2. 保肝化瘀汤:该方剂以当归、川芎、赤芍等药物为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消散瘀血,调理肝脏功能,改善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3. 平胃散结方:该方剂以厚朴、陈皮、大黄等药物为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调和胃肠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减少大肠积食和黏液分泌,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运行,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身体的病理状态,对于大肠息肉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1. 肝俞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通过刺激肝俞穴可以疏肝解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大肠息肉的形成。
2.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腓骨前缘与胫骨前缘之间,胫骨外侧缘下方三寸处。
肠息肉割掉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割掉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肠息肉是指在大肠或直肠内突出的肿块,它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来割除。
在肠息肉割掉以后,患者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护理,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预防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肠息肉割掉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希望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第一节:术后第一天的护理术后第一天是患者最为脆弱的时刻,因此需要给予特别的护理。
首先,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血压等。
其次,要保持患者休息充足,避免劳累和过度活动。
在进食方面,应以低纤维、易于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汤、稀饭、果汁等。
另外,要定期更换患者的伤口敷料,并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二节: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一周的护理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一周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
首先,患者应逐渐开始活动,可以适量行走,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
其次,患者的饮食逐渐恢复正常,可以逐渐添加一些软食,如煮熟的蔬菜、粥等,但要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此外,患者要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适量服用轻泻药物,并饮食中添加足够的膳食纤维,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最后,患者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每日用温开水轻轻清洗,然后涂抹适量的消毒药膏。
第三节:术后一周至术后一个月的护理术后一周至术后一个月是肠息肉割掉后伤口逐渐愈合的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护理。
首先,患者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负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提重物。
其次,患者的饮食可以逐渐恢复正常,但仍要注意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此外,患者要继续保持大便通畅,可以适量服用轻泻药物,但不宜长期使用。
最后,患者可以逐渐停止使用伤口敷料,但要保持伤口清洁,并注意伤口是否有红、肿、疼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及时就医处理。
第四节:术后一个月后的护理术后一个月后,患者的伤口基本愈合,但仍需要持续的护理。
首先,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健康,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避免吃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其次,患者要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肠息肉复发。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容易引发肠道出血和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认为,大肠息肉多与脾虚湿阻、肝郁气滞、痰湿内阻等有关。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改善脾胃功能、调理肝脏、祛湿化痰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中医建议患者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脾胃的负担,如粥类、鱼类、蔬菜等。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此外,应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避免便秘加重症状。
其次,中医护理方案强调调理肝脏,缓解肝郁气滞。
可以通过注意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和焦虑。
平时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舒缓肝脏气滞。
同时,祛湿化痰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面。
湿气在体内滞留会加重病情,因此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调理。
如白术、茯苓等能够健脾燥湿,石膏、竹茹等能够化痰止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可结合中医师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调理。
此外,中医护理中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休息、规律的作息都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平时要注意避免劳累过度、过度饮酒等不良习惯,确保身体的健康。
除了中药调理外,中医也推崇一些中医推拿和针灸等疗法。
通过推拿和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调理和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只是起辅助调理和保健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西医的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症状或情况加重,应及时就医。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护理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误入歧途。
总结起来,大肠息肉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缓解肝郁气滞、祛湿化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整饮食、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辅助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遵医嘱并及时就医。
肠息肉的术后护理措施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已成为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肠息肉术后的一些关键护理措施:一、术后休息与活动1. 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并发症的风险。
卧床期间应保持床位安静,避免腹部受到撞击和压迫。
2. 术后第二天开始,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微的体力锻炼,如起床、走动等,以恢复肠道功能,促进肠蠕动。
3. 术后3-5天内,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二、饮食调整1. 术后禁食6小时,待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后,可开始进食流质饮食,如小米粥、牛奶、燕麦粉等。
2. 术后1周内,患者应忌食粗糙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刺激肠道伤口。
3. 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适当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等。
4. 术后为预防便秘,患者可适量食用番泻叶泡茶饮用,同时采用拇指按中脘、天枢、足三里、丰隆等穴位,每日3-4次。
三、预防感染1. 术后患者需根据医生指导适量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术后伤口处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染。
3.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四、观察病情1. 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切口疼痛、肠液渗漏、渗血、腹胀、腹痛、腹膜刺激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2. 术后患者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3.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观察息肉复发情况。
五、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 术后患者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
六、康复指导1. 术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2. 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3. 术后患者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复发。
总之,肠息肉术后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03 中药护理方案
中药汤剂
总结词
中药汤剂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剂型,具有针对性强、药效稳定、使用方便等优 点。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方案。汤剂一般由多 味中药组成,通过煎煮或熬制的方式制备,能够充分发挥中药的药效,对于大 肠息肉的治疗和调理具有积极作用。
中成药
总结词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以免加重肠道负担。
定期排便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 时排便,避免长时间抑制 便意。
心理护理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和压力过大。
心理疏导
对于存在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的患者,进行适当 的心理疏导和关爱。
睡眠护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 助于调节身体机能和恢复 肠道健康。
05 总结与展望
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评估
患者满意度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患 者对中医护理方案的满意度, 了解患者对护理中医护理方案后 ,大肠息肉相关症状的改善情 况,如腹痛、腹泻等。
生理指标变化
检测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前 后生理指标的变化,如血常规 、生化指标等,以评估护理效 果。
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 案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中医护理方案 • 中药护理方案 • 其他护理方案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大肠息肉的概述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表面隆起性 病变的总称,其发生可能与遗传 、饮食、肠道炎症等因素有关。
大肠息肉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部 分息肉可能出现便血、腹痛、腹
复发率
统计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 的复发率,了解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护理方案引言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特指大肠黏膜上出现的膨出性病变。
它们通常是良性的,但有时也可能发展成癌症。
因此,对于患有大肠息肉的患者来说,良好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套针对大肠息肉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饮食方面1.1 膳食宜忌•宜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豆类等。
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加大肠蠕动,促进排便,预防便秘和大肠息肉的发生。
•忌食: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食物、烟酒等。
这些食物会增加大肠的负担,加重病情,增加大肠息肉发展成大肠癌的风险。
1.2 饮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每日摄入量推荐为25-30克,可以通过多吃水果、蔬菜、谷物和豆类来实现。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主食、蔬菜、肉类和豆类,保证各类营养素的摄入。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预防便秘。
2. 生活习惯2.1 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大肠健康非常重要。
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这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
2.2 控制体重肥胖是大肠息肉的一个危险因素。
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和发展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
2.3 定期体检大肠息肉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因此定期体检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大肠镜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大肠息肉。
3. 心理护理大肠息肉的诊断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打击,因此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心理护理的建议:•接受自己的感受: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将自己的感受和焦虑释放出来。
•积极面对: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疾病。
•寻求支持:获取信息,加入患者支持组织,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
4. 注意事项•避免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会影响大肠蠕动,增加大肠疾病的风险。
因此,长时间久坐应尽量避免。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常规大肠息肉,多因先天禀赋不耐所致,是以便血或便后滴血伴黏液和肛门坠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Q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大便的性质、形状,排便出血状况。
(2)了解患者大便常规和培养、肠镜等检查结果。
(3)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腹泻,以及便血或便后滴血是否缓解。
(4)了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况。
(6)中医证型:①湿瘀阻滞证。
证候:大便不爽,解黏液便;便下见鲜红或暗红血液,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脱闷纳少。
舌质偏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厚或腻Q②肠道湿热证。
证候;腹胀腹痛,大便滤泻或伴黏液便;泻下不爽,大便秘结;兼口渴喜饮,小便黄,肛门灼热坠胀。
舌质偏红,舌苔黄腻。
③气滞血瘀证。
证候;腐腹胀闷痛,或有刺痛;便秘便血,大便澹烂;或有痞块,时消时聚。
舌质偏暗或有瘀斑。
④脾虚夹瘀证。
证候:腹痛隐作,大便清薄;便血色淡,神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或畏寒、四肢欠温。
舌质淡胖而暗,或有瘀斑、瘀点。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肛肠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
(3)注意病室干净整洁,清新无异味。
(4)需手术者,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发因素,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②患者腹部剧烈疼痛时,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变化。
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③观察患者大便的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是否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发生,并及时报告医生。
④观察患者有无便秘等症状,如有便秘可餐后1~2小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
(6)给药护理:患者便后遵医嘱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中药清洗。
(7)饮食护理;①指导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②戒烟酒,瘀血内停证及大肠湿热证者宜多食清热、凉血之物。
肠息肉护理常规
肠息肉护理常规肠息肉的护理【定义】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
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临床表现】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
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禁忌症】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及神经病患者;2、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脏器穿孔、多次腹腔手术、腹内广泛粘连及大量腹水者;3、肛门、直肠严重狭窄者;4、急性重症结肠炎;5、怀胎妇女;6、极度虚弱,不能撑持术前肠道准备者。
【护理】一:术前护理1、向病人详细讲解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解除其顾虑,取得配合。
2、嘱病人医治前3天进食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天进流质饮食,禁食牛奶及乳制品,术前1日禁烟。
3、做好肠道准备:3盒XXX3000ml水,常规2小时内喝完,直至大便拉至净水样。
4、术前用药:阿托品、地西泮、丁溴、力蒙新、NS(遵医嘱)。
5、穿合适病号服,家属陪同二:术后护理1、心理护理术后积极关心病人及家属,消除紧张情绪。
2、饮食护理手术日常规禁食禁饮。
24小时后进食流质,观察有无腹痛、黑便情况,再逐渐过渡至半流质。
3、观察病情变革术后监测体温、生命体征;留意观察病人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腹胀明显者,可行肛门排气;观察大便颜色,必要时查大便OB;如出现剧烈腹痛、腹胀、面无人色、大便多次呈玄色,应考虑并发症肠出血、穿孔,应及时汇报医生、协助处置惩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 无苔或剥脱苔。
第
2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章
胃
疡
常 见 症 状 证 候 施 护 /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 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 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 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 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 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 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 枣山药粥。 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食疗 方:姜汁羊肉汤。
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
胃
疡
常 见 症 状 证 候 施 护 /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 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 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 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 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 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 脘、内关等穴。
苡仁莲子粥等。 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百合、 大枣、薏苡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
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 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 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 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 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
一、常见证候要点
二、常见症状/证 候施护
五、护理效 果评价
胃疡
三、中医特 色治疗护理
四、健康指 导
第
1
常见症候要点
章
胃
疡常
见 症 候 要 点
2
1
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3 4 5
脾胃虚寒证 肝胃郁热证 胃阴不足证
胃疡 常见症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
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 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 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 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
第
5
效果评价
章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胃
疡
常 见 症 状 证 候 施 护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 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 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 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
第
3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章
(一)药物治疗
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 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 应遵医嘱服用。
(二)注射给药 (三)外用中药
中医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
2.药熨法
中医特色技术
3.穴位注射
4.艾灸
中医特色技术
5.耳穴贴压
6.穴位按摩
中医特色技术
7.拔火罐
第
4
健康指导
章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