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版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版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板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分类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基本概念1、五级分类的主要依据依据贷款的担保形式、偿付能力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将贷款风险分为五级。
2、五级分类名称及标准①正常类:指还款能力良好,完全按照合同履约的贷款。
还款状态为正常还本付息或按计划清偿。
②关注类:指还款能力有一定不确定性、有一定的风险,但尚不足以判定属于不良类的贷款。
还有一定的还款问题,有必要关注。
还款状态为正常还本付息或按计划清偿,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③次级类:指还款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较大的风险,已经有了一定的违约行为。
还款状态紧张,超期不超过3个月。
④可疑类:指还款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违约行为。
还款状态不佳,超期超过3个月,但还未达到呆账的情况。
⑤损失类:指因借款人违约、破产等原因,信用社已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
需进行核销或转为资产出售。
第三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1、五级分类时间点①正常类:指所有还款状态正常的贷款。
②关注类:指有一定风险迹象,但未发生逾期行为的贷款。
③次级类:指已逾期3个月以下的贷款,且已存在领取担保物品准备出售的贷款。
④可疑类:指已逾期3个月以上,未达到呆账的贷款。
⑤损失类:指信用社在清收过程中,已确认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
2、五级分类计算方法①对正常类的贷款不进行任何风险评定和风险准备计提。
②对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进行风险评定,并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
③对关注类贷款应计提0.5%的一般风险准备金。
④对次级类贷款应计提20%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⑤对可疑类贷款应计提50%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⑥对损失类贷款按照最终确认的金额计提全部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第四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报备为了有效地管理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农村信用社应制定完善贷款五级分类报备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
五级分类
银行五级分类: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具体标准如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划分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档次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1.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正常类参考特征:a.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还贷款本息。
b.贷款未到期。
c.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1)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3)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4)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5)借款人或担保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7)借款人的管理层出现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8)违反行业信贷管理规定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9)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10)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11)借款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但抵(质)押率充足,抵质押物远远大于实现贷款本息得价值和实现债权得费用,对最终收回贷款有充足的把握。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银行风险管理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及时的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监测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的质量;(二)发现信贷资产审批、发放、贷后管理、清收等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四)为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信贷资产包括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和零售业务信贷资产。
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公司客户发放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信用证、保函和承兑汇票等各类表内外公司授信业务(以下简称公司业务贷款)。
零售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自然人客户发放的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业务(以下简称零售业务贷款)。
本办法所指的借款人包括公司和零售各类表内外授信业务的申请人。
本办法所指的贷后检查包括对各类授信业务的授信后检查。
第五条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当真实客观的反映信贷资产的实际的风险状况,不可人为高估或低估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的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原则上我行每月对于全行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发现预警信息或其他影响贷款归还的不利因素,随时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信用社银行五级分类考试复习资料
信用社(银行)五级分类考试复习资料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可以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与损失五类。
2、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如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清偿的贷款应归为正常。
3、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的贷款应归为次级类贷款。
4、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的贷款应归为。
5、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债务借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的贷款应归为。
6、按贷款风险分类法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的贷款应归为。
7、五级分类的范围主要是信贷资产与信贷资产。
8、分类后新的呆帐准备分年计提,实施时间自起。
9、五级分类的工具主要有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四类。
10、现金流量表主要由、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构成。
二、判断题:共20分,每题2分1、可疑类的主要特征是“缺陷明显,可能损失”。
()2、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含)以内的贷款,至少归入次级类。
()3、符合人民银行规定条件办理的借新还旧贷款,可按照一般债务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但至少应列入关注类。
()4、虽有合法、有效手续,但超出银行允许范围的贴现,应列入次级,承兑行经营状况不佳或出现流动性困难,贴现手续不完备有重大缺陷,并足以造成不能顺利还款的,应列入可疑类。
()5、对贷款担保进行分析与评价时,首先要审查贷款担保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其次审查充分性与可靠性。
()6、任何时候,银行所持有的担保权益都应当大于被担保的贷款本息与执行担保所可能发生的费用。
()7、五级分类一般要求每年分类一次,一些不良贷款,要每半年分类,问题严重的贷款,要随时调整。
()8、通常把担保作为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
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方法
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方法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用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成五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合理而科学地管理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对农信社的风险控制和信贷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农信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方法。
一、制定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农信社应制定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分类的定义和标准,并将其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衔接。
制度要明确责任人,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规范执行。
二、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农信社应建立科学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通过客户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多个维度对客户进行评级,得出客户的信用等级。
客户的信用评级是确定五级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贷前审查和风险评估农信社应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贷前审查和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担保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判断贷款人是否符合贷款条件,以便提前发现信用风险。
四、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农信社应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体系,包括对贷款的监控和跟踪、贷款人还款能力的评估、贷款人变化情况的调查等。
通过贷后管理可以及时识别出出现逾期和不良的贷款,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五、明确五级分类的方法和频次农信社应明确五级分类的方法和频次,即按期间分类和按资产质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采取定期分类和实时分类相结合的频次。
通过按期间分类可以及时掌握每期的贷款资产质量,而按资产质量分类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贷款的信用风险。
六、建立五级分类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农信社应建立五级分类的审核和监督机制,即通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管机构审计等方式对五级分类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七、开展五级分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农信社应定期开展五级分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员工对五级分类制度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员工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五级分类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梦发表日志: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管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信贷风险的手段,紧密结合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建立的信贷管理机制,对实现信贷资金的最大保障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贷款风险识别预警、风险抵补等等。
对分类后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对正常贷款,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二)对关注贷款,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
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
在风险因素未好转之前,一般不增加贷款。
(三)对次级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注意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对债务实施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
(四)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低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的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五)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失。
对确实已造成损失的贷款,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核销。
分类的管理一、分类的管理农村信用社应明确五级分类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分类结果的认定程序及报送要求,以及贷款风险分类的监测、考核意见。
农村信用社的五级分类工作,应在县级联社的统一部署下,由信贷管理部门牵头,会计、内审等部门和信贷员紧密配合,将五级分类的有关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岗位。
县级联社主任对全辖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负总责。
农村信用社主任对全社贷款风险分类结果的真实性负总责。
(一)总体要求落实责任定期分析动态监测科学考核(1)落实责任,及时认定信用社主任、联社营业部经理是贷款风险分类的第一责任人,信贷员是第二责任人,在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中,共同对本社(部)的贷款风险的真实性负责。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难点及对策
《西部金融》2008年第4期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难点及对策李锦平汪振敏摘要:实行以风险管理为根本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对从根本上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质量状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促进其稳健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但是,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的五级分类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和难点,本文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一些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08(4)-0036-02收稿日期:2008-3作者简介李锦平(5),男,陕西榆林人,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农村合作银行。
汪振敏(6),男,上海市人,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农村合作银行。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农村合作银行,陕西榆林719000)一、基本情况至2007年末,榆林辖区共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2个,其中:已改制为统一法人社的有9个机构,未改制的有1个,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的2个。
截止2007年10月,贷款总额为101.11亿元(其中自然人贷款占90%),按贷款四级分类划分正常贷款为97.98亿元,不良贷款为3.13亿元,占比3.10%。
据调查,榆林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除神木农村合作银行2005年就开始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外,其他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正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开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虽然,由于各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进度不一,但从总体上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基本做到了组织落实到位、学习培训到位、试点工作到位。
二、目前分类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和难点据调查,目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工作中,仍在认识和操作上存在误区。
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把贷款五级分类看作简单的“4+1”分类,比如有的试点社将原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中仅有的3.4万元呆滞贷款,对应等额划分为五级分类的可疑类贷款;二是宜松不宜严,即怕影响经营政绩和拨备。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风险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工作,规范操作,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保证分类认定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五级分类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省联社《***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信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第二章分类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第三条五级分类工作责任制,是指在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过程中,通过明确初分人、复核人、认定人在分类工作中的责任,确保客观、准确反映贷款真实形态的制度。
第四条联社理事长(主任)是全辖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信用社主任是本单位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流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为如下责任人:1、初分责任人:各社、部信贷员为本社(部)所有信贷资产的初分责任人;2、复核责任人:信贷负责人为本社(部)五级分类初分结果复核人和复核责任人;3、认定责任人:各农村信用社主任既是本单位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又是五级分类授权内贷款的认定责任人。
第六条初分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借款人情况的动态监测,熟悉本社的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资信状况,及时按要求收集和记录信贷信息资料;3、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管辖范围内的贷款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规程》的要求按时进行初分;4、确保五级分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完整齐全,填制内容真实、齐全、准确,符合要求;5、及时、完整、准确地汇总和上报各类五级分类报表。
第七条复核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对信贷资料的形成和构成十分熟悉,并对初分人填制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指出信贷资产资料的缺失情况,熟悉个人客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企业客户经营财务状况,对初分理由是否充分与初分结是否准确作出正确的判定;3、对本人复核的五级分类要作过程和结果负责。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号)、《Ⅹ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及其分支机构;本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细则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五级分类应以贷款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农村信用社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贷款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行分类。
银团、社团贷款的分类等级原则上由主办行或主办社认定。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科学划分和评估信贷资产风险,保护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农村信用社对其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的管理。
第三条信贷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债券和其他应收款项。
第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担保方式以及担保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
第五条农村信用社应在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系统中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明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和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第二章五级分类方法第六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并结合各项风险指标,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第七条正常类: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并符合合同约定的其他还款义务。
第八条关注类:借款人存在一定还款风险,但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加强风险监控。
第九条次级类:借款人出现逾期还款行为,但还具备部分偿还能力。
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兑付,但风险较高。
第十条可疑类:借款人严重违约,逾期未能按合同约定偿还本息,违约风险较大。
第十一条损失类:借款人无法归还本息,无法获得兑付的风险极高。
第三章分类依据第十二条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考虑以下因素进行五级分类:(二)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三)担保方式:贷款是否有担保和担保价值的高低。
(四)担保人信用状况:担保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第十三条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以上分类依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
第四章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第十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根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计提和核销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第十五条正常类和关注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用静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第十六条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取动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1]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6]23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银监发[]56号)、《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农信联[]91号)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五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采取“按季分类、按月调整”的原则,即各经营机构按季对所有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同时将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按月监控和调整,按月统计上报五级分类结果。
第五条为及时掌握客户相关信息,规范五级分类操作,各经营机构要及时维护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系统,及时录入客户及贷款业务信息。
第二章核心定义第六条五级分类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前两类合称为正常信贷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其定义分别为:(一)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中国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附件1:中国农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提高信贷管理水平,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过程,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履约的可能性。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农业银行境内各类表内外信贷资产,包括贷款(含垫款、贴现、银行卡透支等),担保类表外信贷资产(含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及承诺类表外信贷资产(含贷款承诺函、信贷证明等)。
委托贷款及有条件贷款承诺函、贷款意向书、合作协议等意向类金融产品不纳入分类范围。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
(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解风险、降低损失。
(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五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要坚持如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必须真实、客观反映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必须及时、动态调整分类结果。
(三)全面性原则,涵盖所有信贷资产、存续全过程。
(四)规范性原则,必须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分类。
(五)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债务人还款能力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级次。
第六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模式:(一)自然人客户及符合“银监会小企业”标准的县域法人客户,表内外信贷资产采用五级分类管理。
“银监会小企业”指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标准的小企业,即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各类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户。
(二)对第一款规定范围之外的法人客户表内外信贷资产采取十二级分类管理。
(三)对符合“银监会小企业”标准的县域法人客户表内外信贷资产,可以一级分行为单位提出申请,经总行同意后采取十二级分类管理。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根据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和贷款风险程度进行的一种风险评估制度。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信贷风险,保护自身利益,确保资产质量。
在中国,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按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标准》的规定,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首先是正常级别。
正常级别是指贷款客户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出现逾期情况,信用状况良好,风险较低。
这类客户往往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信用记录良好,对于银行来说是较为理想的客户。
在五级分类中,正常级别的资产风险最低,银行可以放心地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管理和监控。
其次是关注级别。
关注级别是指贷款客户出现了一些风险信号,需要银行密切关注和监控。
这类客户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逾期情况,或者收入状况有所下降,但还没有到达无法偿还贷款的程度。
银行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客户解决问题,避免风险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是次级级别。
次级级别是指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出现了明显问题,已经逾期较长时间,风险较高。
这类客户可能面临收入下降、经营困难等问题,已经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银行需要对这部分资产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可能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减少损失。
其次是可疑级别。
可疑级别是指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出现了严重问题,很可能无法偿还贷款,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
这类客户可能已经长时间逾期,或者面临破产清算的可能。
银行需要及时启动风险应对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催收贷款,尽量减少损失。
最后是损失级别。
损失级别是指银行已经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资产,需要计提坏账准备,形成损失。
这类客户往往已经破产清算,无法偿还贷款。
银行需要及时处理这部分资产,清理不良资产,以减少对银行的影响。
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是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银行合理评估贷款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需要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确保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健。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五级分类的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本操作细则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金融改革,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通知》(中发[1997]19号)提出:要参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现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和考核办法。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经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试点和试运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公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见附件),从2002年起,在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实施范围。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在华的外资银行均应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原理,制定符合本行实际情况的贷款质量分类办法,报人民银行批准后执行。
城乡信用合作社可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在部分地区试行。
二、实施标准。
《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是各行实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基本标准。
各行可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本行不良贷款的种类和特征,制定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具体标准,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三、新老贷款质量分类方法的衔接和时间安排从2002年1月1日起,各类银行应把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纳入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对所发放和管理的贷款,根据日常风险变化情况进行监控和分类。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步骤
贷款五级分类步骤1、展期天数计算:在原到期日后面插入表格,展期天数=到期日—原到期日。
算出的结果如果是0则表示未展期;在新插入的表格上写上“展期“。
按要求计算。
2、利息违约天数的计算:在结欠利息后插入表格:1)首先算出“每个月应交利息数“=结欠本金*利率/10002)在算出每月应交利息数后再插入表格计算算出“月数“=结欠利息/应交利息数3)在月数后再次插入表格算出“天数”=月数*30天在把数全部算出后把每月应交利息、月数隐藏(我们所要获得的数即天数)。
3、本金违约天数计算:1)在结欠金额后插入表格,写上”本金违约天数”;2)选出本季度最后到期日为本月最迟的日子的贷款户。
假设做四季度的五级分类则在“到期日期“筛选到期日为12月31号这天的贷款户。
如图表13)复制“到期日期”,粘贴到“本金违约天数”表格处。
如图表24)找到刚才粘贴到期日至本金违约天数的表格,然后复印此数到“本金违约天数”的全列。
如图表35)用“本金违约天数”此格内容减去到期日期,算出后往下拉出下面的数。
如图表4 6)假设选取到的到期日期为12月29日,由于12月有31日,故还需在所算来的数的基础上再加上2。
如图表57)在“村委会”插入表格输入“分管信贷员”,分别输入各分区信贷员。
8)选中所有内容。
标题除外,然后对“五级分类”这栏进行排序。
然后在“五级分类”这栏插入四列表格,分别输入“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分类理由”。
如图表69)若五级分类为次级的。
我们则把“结欠金额”的数字分别按对应的分类复印至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如图表7、图表8图表 1图表 2图表 3图表 4图表 5图表 6图表7图表8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首先看利息违约天数,若利息违约天数未达到表中所列的五级分类,则看本金违约天数是否达到。
五级分类管理办法
营口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营口银行所辖机构办理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包括一般贷款、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进出口押汇、信用卡透支;表外业务中的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保理、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把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其定义分别为: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理由表明能够按期足额偿还债务。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务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四条通过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二)为提取减值准备提供依据。
第二章公司业务贷款分类标准第五条正常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一直能够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二)贷款未到期;(三)本笔贷款能按期支付利息。
(四)如有国债、金融债券、营口银行存单、100%保证金作为质押,贷款逾期未超过3个月(含)。
符合规定的低风险信贷业务,可直接认定为正常类贷款。
第六条关注类贷款特征包括:(一)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产品、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或财务状况发生变化,对借款人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贷款的能力尚未出现明显问题;(二)借款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三)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不利变化;借款人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且新任管理层的还款意愿较差,可能削弱借款人的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四)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对本笔贷款提供保证;(五)借款人的一些关健财务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下降;(六)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七)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风险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工作,规范操作,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保证分类认定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五级分类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省联社《***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信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第二章分类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第三条五级分类工作责任制,是指在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过程中,通过明确初分人、复核人、认定人在分类工作中的责任,确保客观、准确反映贷款真实形态的制度。
第四条联社理事长(主任)是全辖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信用社主任是本单位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流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为如下责任人:1、初分责任人:各社、部信贷员为本社(部)所有信贷资产的初分责任人;2、复核责任人:信贷负责人为本社(部)五级分类初分结果复核人和复核责任人;3、认定责任人:各农村信用社主任既是本单位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又是五级分类授权内贷款的认定责任人。
第六条初分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借款人情况的动态监测,熟悉本社的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资信状况,及时按要求收集和记录信贷信息资料;3、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管辖范围内的贷款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规程》的要求按时进行初分;4、确保五级分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完整齐全,填制内容真实、齐全、准确,符合要求;5、及时、完整、准确地汇总和上报各类五级分类报表。
第七条复核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对信贷资料的形成和构成十分熟悉,并对初分人填制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指出信贷资产资料的缺失情况,熟悉个人客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企业客户经营财务状况,对初分理由是否充分与初分结是否准确作出正确的判定;3、对本人复核的五级分类要作过程和结果负责。
第八条认定责任人职责1、安排部署、组织学习有关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文件和工作要求;2、落实本社五级分类责任制,达到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开展有序,高效及时,有奖有罚;3、督促有关人员对五级分类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上级检查或在分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落实专人进行及时整改;4、对本社(部)认定权限内贷款的五级分类过程与结果负全责。
第三章五级分类管理第九条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计划。
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际情况,以提高五级分类的操作性,制定短期和中长期培训计划,加强集训,统一思想,分层次、分类别、分批次地参加培训工作,对信用社管理人员及信贷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方式为集中培训、分片指导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情况,及时发现五级分类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现场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十条按省联社的要求,信贷资产客户信息管理要电子化,规范分类,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数据的录入工作,提高分类质量和工作效率,在2007年1月起实现双轨运行。
第十一条认定程序规范,认定结果真实。
按照“收集信息、按季分类、动态调整、分级认定”的原则和填写工作底稿及分类认定表的工作程序对贷款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程序规范,分类结果真实。
一、收集信息,集中建档。
按照《***农村信用社贷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客户信息的收集归档。
1、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档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实施之日起新发生的贷款业务(含转化贷款、重组贷款等),必须严格执行办法的要求,在2006年底前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整事与补充完善工作。
2、对分类认定为正常、关注、次级类的所有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贷款,依据办法的要求,必须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完成相关档案资料的整事与补充完善工作。
二、按季分类,动态监测。
各信用社在每季末20日内对权限内信贷表内外资产进行一次认定,真实反映信贷风险形态,对超过本级认定权限的信贷资产填写好分类意见后报县联社风险管理部门进行认定。
三、撰写工作底稿的要求。
1、对所有损失类及单户贷款余额在20万元以上的非损失类贷款,必须撰写《分类工作底稿》;2、对符合损失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和单笔金额超过20万元以的非损失类企事业单位贷款,必须撰写《分类工作底稿》;3、对批量认定的已核销、已置换贷款等表外资产,可不撰写《分类工作底稿》;对所有通过矩阵分类的贷款,可不撰写《分类工作底稿》。
四、分类时点的要求。
1、依据“随时分类”的原则,在每笔贷款发放后的十个工作日内必须完成对该笔贷款的第一次认定工作,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数据的系统录入工作,但遇季末发放的贷款则应于当季末完成认定工作和系统录入工作;2、依据“动态调整”的原则,在贷款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需重新进行分类认定的贷款,应及时重新认定;3、依据“按季分类”的原则,每笔贷款的分类认定的间隔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即每笔贷款自分类认定之日起的3个内,至少必须对该笔贷款再进行一次分类认定。
4、依据“定期分析”的原则,定期对五级分类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分类结果及其结构(重点分析偏离度和迁徙率)、报告期间分类结果的异常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情况定期上报。
五、为确保在当季末完成所有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工作,各信用社可提前1个月开展信贷资产的集中分类工作,并于季后2个工作日内向县联社上报五级分类的分析报告和报表。
六、分类认定程序及权限的要求。
1、各级认定机构及负责人要在分类认定表相应栏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
认定机构对所有分类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讨论意见、讨论结果,要形成讨论登记簿进行记录,并经参加讨论的所有人员签字确认。
2、对信贷资产类别由上级别调至下级别的、下级别调至上级别的,单户贷款余额50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上报县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审批认定;新增单户贷款余额50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上报县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审批认定。
3、对信贷资产认定结果未发生调整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必须上报县联社风险管理部门审批,信用社五级分类认定小组不得作为该部分贷款的最终认定机构。
七、各农信社在五级分类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贷后检查来分析和判断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可能性,确定资产分类形态,努力做到五级分类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程底,充分运用贷款偏离度检查、贷款迁徙分析和同质同类比较等手段,分类理由合格率要达到80%以上,分类结果偏离度(即检查验收的偏离度)不超过3%。
不良贷款内部结构调整,不计入偏离度计算。
分类理由合格率公式:分类理由合格率=经抽查分类理由合格的分类贷款笔数/经抽查分类贷款笔数×100%。
偏离度计算公式:检查验收偏离度=(检查验收组确认的不良贷款余额-信用社认定的不良贷款余额)/检查验收贷款余额×100%。
第十二条按照“按季汇总,定期分析,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五级分类与信贷管理的互动机制,加强对贷款的风险控制。
一、建立台账,按月汇总,定期分析。
每月按照五级分类标准建立信贷台账,每月的各类报表和五级分类台账要有保存(包括文本及电子台账),按月统计分析汇总分类结果形成报表,定期将分类结果及其结构、报告期间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原因、分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建议及措施等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县联社风险管理部门。
二、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要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实际进行分类认定和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因素。
1、正常贷款:对正常类贷款,加强贷后跟踪检查,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
对关注类贷款,在加强贷后跟踪检查时,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或担保不足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通过追加抵押物和保证人来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
对欠息或逾期的正常贷款,要加强催收工作,防止因欠息或逾期超过一定期限而使分类向下迁徙。
2、对次级类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贷款诉讼时效,密切关注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变化情况,必要时对债务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
3、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抵(质)押权,并加强对借款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借款人有关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借款人资产的流失。
4、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对确实已造成的损失,按有关规定予以核销。
第十三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
第四章考核措施第十四条五级分类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在原总分100分之外,另加100分,具体考核如下:一、对正常贷款(含正常类、关注类)的管理(40分)。
对正常类贷款应加强贷后跟踪检查,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预防正常类贷款向不良贷款迁徙,对正常类贷款向不良贷款迁徙的,按向下迁徙金额比例每下一个点扣考核分数2分,并追究信用社信贷人员及主任的责任和经济处罚。
二、对不良贷款(含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管理(50分)。
对不良类贷款应加强催收工作,压缩不良贷款,将不良率按五级分类控制在15%以内的按不良比例得分,每少于基准1个点得3分;如信用社不良贷款按五级分类不良率超过15%的不得分,并追究信用社信贷人员及主任的责任,限其清收压降,给予经济处罚。
三、偏离度(10分)。
经抽查或检查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偏离度在3%以内的按偏离比例得分,偏离度超过3%的不得分。
四、因信贷人员工作责任心或工作失职造成不良贷款失去诉讼时效的,追究信用社信贷人员及主任的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第十五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纳入信用社年度经营管理目标中考核,在原总分100分之外,另加100分,具体考核如下:(一)借据复制(5分)复制后的借据余额每月与会计报表相符,否则,每差1万元,扣0.5分。
(二)收集信贷档案资料(10分)1、信贷员应收集如下信贷档案资料:(1)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名称、地址、有效身份证明、经济性质、经营项目、贷款余额、贷款方式、贷款期限、信用等级(如果进行贷款分类需要评定借款人信用等级,应按相关规定评定其信用等级)。
企业客户的基本资料包括:营业执照、验资报告、贷款卡及人行信贷登记系统的流水账单、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章程、法人代表有效身份证明、与贷款相关的董事会决议或股东会议决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