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操作模式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历史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成就,更可以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指导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发展。

而初中历史课程则承担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的重要任务。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缺乏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性学习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

一、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相较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发现和探索,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集思广益、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形成对历史的独特认知。

1. 以问题为导向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和名人,而是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解决方法等。

在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古代华夏人是如何利用黄河水文明的,从而引发学生对古代中国的了解和兴趣。

2. 实地考察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深入了解历史文化。

当教学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丰富和真实。

3. 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研究历史问题并实行解决方案。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成长,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

4. 自主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应当被鼓励自主探究历史知识,通过采集资料、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热爱和兴趣。

以上就是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 (6)

历史研究性学习 (6)

历史研究性学习1. 什么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历史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2.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研究性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研究历史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获取信息、分析数据、进行推理与论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步骤3.1 选择研究课题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

可以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在选择课题时,学生需要考虑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并结合教师的指导和意见进行确定。

3.2 调查研究在确定研究课题后,学生需要进行调查研究。

这包括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献资料,参观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士等。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材料,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

3.3 数据分析与总结在进行调查研究后,学生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可以运用统计方法、图表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形成研究报告或展示。

3.4 论证与评价在总结研究结果后,学生需要进行论证和评价。

学生可以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对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加以论证和评价。

3.5 呈现与分享最后,学生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呈现与分享。

可以通过写作、演讲、展板制作等方式,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展示给他人。

同时,学生也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取更多的反馈和建议。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试论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中学教育界的重视。

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探索。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特点以及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的过程。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

其核心要素包括问题导向、合作学习、探究导向、实践操作等。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历史学科常常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答,而传统教学往往只是呈现了问题的答案,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起因和解决方法。

而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兴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研究,共同分析、讨论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研究性学习模式注重实践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历史学科强调的是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和解读,而实践操作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历史概念与实际结合起来。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文物展览等方式,亲身体验历史,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巩固。

研究性学习的运用还可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历史学科注重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批判性思考。

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

加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探究能力

加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探究能力

加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探究能力导读:本文加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探究能力,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学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被越来越多的领域采用。

就中学历史课而言,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进历史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确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学历史教学毕竟是有其特定对象、时段、内容等构成的具有独特规律性的教学。

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其独特性,注重加以引导,大胆实验,潜心探索,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教法优势,切实提高同学们的历史素养。

一、开展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结论、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两个依据:(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4岁左右,学生正处于身心转型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形式多样,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

他们充满好奇心,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

如今知识与信息的总量已经非常大,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结论性知识”越来越持怀疑态度,而对“方法性知识”和“过程性体验”充满兴趣。

英国著名思想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写道,“儿童的好奇心,只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所以应该加以鼓励,不独因为它是一种好现象,而且因为这是自然给他们预备的一个好工具,给他们去除生来的无知;他们如果不好问,无知就会使他们变成一种愚蠢无用的代名词。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应用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初中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恐惧心理。

这主要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较为繁杂,学生难以记忆和理解;同时,历史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主体地位。

2.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过于片面,难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

3.缺乏批判性思维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批判性思考。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历史问题时,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二、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学生兴趣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兴趣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活动,如历史故事会、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展开研究,让他们在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发展批判性思维研究性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形成独立的历史观念。

4.提高合作能力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从历史知识特点谈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历史知识特点谈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专 题研 究 ◆
从 历 史 知 识 特 点 谈 中学 历 史 “ 究 。 静
摘 要 :“ 究性 学 习” 是 2 研 0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蓬 勃 发展 的 教 学理 念 ,在 新 一 轮 的课 程 改革 背景 下 ,近 几十年 来 学术 界 对 “ 究性 学 习”的研 究进行 得如 火如 荼 。作 者作 为一 名 中学历 史教 研 师 ,仅 从 历 史知识 的 间接性 与现 实性 、丰 富性 与复 杂性 、探 究性 与发展 性 等 特 点的 角度 ,谈谈 在
中学开展历 史 “ 研究性 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希望能够找到最有效 、最 实用的教 学方法和教
学理 念 , 实现 教 学过 程 最优 化 。 关键 词 :历 史知识 间接 性 现 实性 丰 富性 探 究性 研 究 性 学 习
目前 ,对开 展 中学 习历 史 “ 究 性 学 习 ” 史 ,老师也 不 能 自顾 自的讲 解历 史 ,而 应该是 研 的必要性 和 紧迫 性 问题 的研 究 ,其研 究成 果 已 引领学 生 去感 晤历 史 、 解 历史 , 现历史 教 育 理 体
<中学历 史教 学研 究 )2 1 0 0年 第 1 2期
“ 历史研 究 性 学 习 ” 提供 了丰 富 的题 材 和 广泛 到培 养学 生 分 析 、综 合 、辨 析 史 料 能 力 的 目 的 空 间 。 如 《 美 援 朝 战 争 》一 节 ,教 材 能 的 ,以及使 学生 了解 一些 习史 、治 史的基本 方 抗 介绍 的 内容很有 限 ,而 它 实际 上涵 盖着 许多知 法 。这 种 “ 史 研 究 性 学 习 ” 的 类 型 ,在 大 历 识 ,老师 用 “ 究性 学 习 ”思 路 来 处 理 ,提 陆出版 的教科 书较 少 ,而港 台 和国外 教科 书有 研 出 中国出兵 朝鲜 是否 合 法 引 出 了一系 列的背 景资料 , 诸如朝鲜韩国形成的历史背景 , 苏联对 朝 I战的态 度 、 大 J 国际 法 的相关 规 定等 , 相信 这对 学 习者 的影 响大 为不 同 丰 富 的历史 知 识决定 了其复杂性 , 但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 有其 自身 的规律性 。历 史的规 律性 体 现 了具体 的 历史事 件 在发展 过程 L最 基本 因素 ,体 现 了大 量偶然 f J 历 史事 件在发 展过 程 L的必然 性 。 我们 在考察 } J 历史时 , 培 养学 生透 过现 象看 本 质 。 要 例如 , 虎 门销烟是 鸦 片战争 爆发 的 导火 索 ,但 是如 果没 有 它 , 场 战争照 样 会爆发 , 这 或许 是 因为其 他事 件。 让学 生认 识到 , 西 方资 本主 义大 肆扩 张的 在 背景下 , 在中西方落后与先进的事实面前 , 英国 发动侵略战争的必然 。 三、 历史 知 识的探 究性 与发 展性 。 中国著 名 的历史学 家梁 启超 曾说 过 “ 史料 为史 之组 织细 胞, 史料不 具或 不确 , 无 复史可 言 。 则 史料 者何 也 ? 去人 类 思想 行 事所 留之 痕迹 , 证据 传 留 过 有 成 功 的 案 例 ,因 此 ,也 可 以作 为 历 史 “ 究 研 性 学 习” 的发 展方 向。 同时 ,随着 考 古 发 现 和 史料 的 不 断发 掘 , 些 历史 观 点将会 被 不断 的 完善 ,甚 至得 到纠 正 , 要求 学生 有质 疑 和探 究精 神 。 这 另外 ,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和历 史研 究 的进 步 ,人们 价值观 和 认识 论会 发生 变化 ,对 于 以前 的结 论可能会 存 在质疑 和 有继 续探 讨 的必要 。 如现 在通 过 “ 究 研 性学 习 ” ,中学 历史 界对 鸦 片 战争 的原 因④ ,李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高中历史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辨和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研究性学习在历史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实施方式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估。

一、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过去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传统的历史学习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记忆和传授知识。

然而,这种模式往往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难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促进了他们的深层次学习。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他们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种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思维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二、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1. 选题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可以选择某一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作为研究对象。

选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

2. 资料收集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相关历史资料。

他们可以阅读历史文献、参观历史遗迹、采访专家学者等,以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3. 研究论证学生需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他们可以运用历史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和比较。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还应该能够发现并评估不同历史观点和解释。

4. 呈现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报告、展览、演示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呈现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能促进他们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三、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评估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评估应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过程评价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信息搜索、分析和合成能力,以及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

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设想与操作

关于历史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设想与操作
( )开 题评 价 。开题 评审 会 由 1
校 内外专家 、教师组成专家评审小
组 。听取研究小组 的汇报。在评审
的探究 精神 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可
以通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前后 的 比较 和几次活动的 比较来评价其
发 展状 态 。
如它的科学性 、可行 性 、新颖性 ,
但更关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态
价 、开题报告会等 ,对选题 的研究 价值 、科学性 、可行性 、创造性和
和解决中去 , 联系工作和生活实际 , 在 问题的提 出和解决的过程 中主动 获取知识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
4 .重视 体 验 。 研 究 性 学 习 的
面技能 、方法的掌握 和运用水平。
5 学 生 各 种 良 好 思 想 意 识 的 .
3 实 践 性 原 则 。研 究 性 学 习 .
4 学 生对 学 习方 法和 研 究方 .
法的掌握情 况。主要评价学生对查 阅资料 、实地观察 、调查研究 、整
理材料 、处理数据 、运用工具等方
评价重视学生能否把学到的知识 和 掌握的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 的提 出
中去 。具体方法上 ,可通 过 自我评
投入到探索性活动中 ,成为教与学 互动中的积极主动的一方 ,使学生 的主体性得到 良性发挥 ,在解决实 际问题过程 中获得感悟 和体验 ,克
服被动受教的局面。
三 、 研 究 性 学 习评 价 的
特 点
1 评 价主 体 的 多元化 。评 价 , 者可 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 ,可以是 学 生个 人或 学生 小组 ,可 以是 家 长 ,也可以是与开展项 目内容相关 的企业 、社 区或有关部门等等。如
努力完成 自己所承担 的任务 ,做好 资料积 累和分析处理工作 ,主动提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既强调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又注重对历史背景和社会因素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仅记住历史的事实和日期,而是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历史真实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能力。

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并从中获取启示和教训。

此外,历史研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让他们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研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书籍、杂志和报纸等,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细节。

通过文献研究,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历史资料,从而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

2. 考古研究历史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文献研究,还可以通过考古研究来获取历史信息。

学生可以参与考古挖掘和文物保护等活动,亲身体验历史的感觉,并从中获取历史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3. 口述历史研究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老人、家族成员和其他相关人士,收集口述历史资料。

通过这些口述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经历,从而丰富自己的历史研究。

4. 制作历史模型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历史模型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场景和细节。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且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5. 参观实地考察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迹等,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参观实地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历史事件的痕迹,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并激发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具体来说,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分析能力;•培养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文献查阅和阅读理解能力。

加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探究能力.doc

加强历史研究性学习,提高历史探究能力.doc

助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儿童共同展开探究过程。

”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没有失败者,在动态、多元、主动的研习环境中,超越了传统课程侧重于机械性、接受性、内向性的不足,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了师生主动求索的进取精神。

(2)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

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如果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没有给学生丝毫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

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不强求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教师重在科学理性的引导、指导。

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尽情发挥个人潜能。

探究性教学提供更多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

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有机会主动进行问题探究、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对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历史事件的多维度理解。

下面将探讨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估。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解一次重要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件的起因、影响和意义,并要求学生寻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合作解决特定的历史问题。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配合,共同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历史事件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创新实践,通过参观纪念馆、采访历史人物、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和背后的故事。

研究性学习对于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中,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思考。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很难深入思考历史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而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研究中,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事件的深层次含义,培养了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和鉴别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并通过论证和实践来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浅谈【最新】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浅谈【最新】

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浅谈日期:2004-12-01 地址:作者:【本文要点】研究性学习是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历史学科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更是一个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拟对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模式、实施程序及研究方式作了粗略的论述。

作者指出,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在历史学科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主要模式有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研究讨论、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历史题材的社会调查报告、搜集整理多种类型的历史资料、编演小历史剧、制作历史课件等,实施过程一般为:确定课题→制订计划→实施研究→总结交流,研究方式主要有文献研究式、调查研究式、假想研究式、比较研究式和思辨研究式等。

【正文】一、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在历史学科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目前实践中的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课程中利用一定的学时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历史学科能力综合培养的学科内综合性专题的研究。

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

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在自身的参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和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会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作者:赵云飞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7年第07期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对历史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也给予足够重视。

现在,中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渠道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设置的历史课程。

基本上就是些知识点,再就是线性的结论,而形不成面,这就很难达到理解史实,感悟历史的目的。

这就使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自主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认识,显得十分必要。

一、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促使历史学科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它主要由四类活动组成,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

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一些省市进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研究性学习”受到了各级领导、教育专家、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认同和好评,成为今后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与此同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做了新的要求,将历史学科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

二、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在接受和记忆,显然这种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的经历和教训,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使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讲解历史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等形式,使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课题,并展开深入研究。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相关研究资料,引导学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如“二战中的柏林战役”或“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之路”。

三、提供研究工具和方法指导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需要运用一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并指导他们如何查找和筛选相关资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如何使用笔记、摘要等方法整理研究过程中的信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和参考。

四、组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践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访等,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数据收集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或讲解,以增强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采用项目展示、口头答辩、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评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

对历史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思考【内容提要】历史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历史研究性学习对于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作为一线历史教师,结合日常教学的经验,认为实施历史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主要的方式: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和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

无论是哪种方式,历史研究性学习都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具备崭新的教育理念和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关键词】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师的综合素质一、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不是死记硬背教材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通过分析和研究教材上或有关材料中没有明确阐述的,似乎是隐藏着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另一个解释的教学方法”。

也就是说“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科书上的有关内容一字不漏地讲授给学生,而是把有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使他们明确学习中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引导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独立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而所谓的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法,对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历史课题或以历史为主导涉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以及在活动中利用一定的学时对历史系列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专题的研究。

一般来讲,中学生的历史研究大多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其目标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更多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更好的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提高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对教师以往的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也是对学生以往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颠覆。

首先,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

浅谈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操作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操作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操作方法作者:张朝军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3年第12期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于传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史实,将教学内容习惯于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忆、消化、吸收。

这种方法只着眼于学生对一般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在新情景下,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特定的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很难达到理解史实,感悟历史的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历史教学势必更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自主地获取历史知识,提高认识。

而研究性学习则强调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主动性为内在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所以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激发学生主动地探究历史问题,显得十分必要。

一、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可以把它界定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的实施渠道有两条:一是学科课堂,二是新课改所专门开设的研究型课程。

1、以课堂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责任田”,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主战场应该是教室,即让学生以研究的精神走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学习对象。

开展初中历史课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梳理,教师注重引导探究,优化课堂小结,开拓历史教学的研究性空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在课堂学习中产生,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是将课堂学习中有疑惑的问题做以记录,可备为以后研究性学习的题目。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

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研究历史学习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而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阶段,历史探究性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就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探讨其意义、方法和实践效果。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需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探究式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从而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这有利于学生发展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

3. 提高综合素质在探究式学习历史中,学生需要进行调研、撰写报告、进行展示等活动。

这些活动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探究式学习历史时,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与学生有关联的历史课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研究。

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感性的角度接触历史,增强对历史的好奇心。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让学生能够开展有深度的探究活动,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互联网等。

学生可以通过检索文献、参观展览、采访专家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升探究的深度和广度。

3. 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有意义、有挑战性的历史课题,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因果推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等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文化传承和智慧积累,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再现、分析和重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

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充当历史研究者的角色,自主选择研究的主题和方法,并通过获取、评估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归纳出结论和见解。

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是主动参与到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分析中,真正通过实践来理解历史的本质和意义。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特定时期或事件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和展开讨论,分析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个人行为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研究性学习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素质,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历史,形成具有历史思维的观点和判断。

通过学习历史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理解历史事件的多种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进而增强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为了促进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引入一些活动和项目,如历史展览、历史讲座、历史实地考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历史资料和信息资源,以及必要的研究工具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开展自己的独立研究。

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成为历史的创造者和再现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真正理解历史的内涵和价值。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普通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更好地利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历史真相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首先,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

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发现历史中隐藏的知识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例如,在探究一次战争的胜利、失败原因时,学生需要自己去查阅史料,分析每个因素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

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历史知识。

其次,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信息搜索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通过阅读资料、研究文献、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探究某个历史事件时,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史料、历史文献,通过辨析信息来收集、整理数据,然后再分析归纳。

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最后,研究性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学科需要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判断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观点的选择、评价和表达中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

研究性学习也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例如,学生在进行历史事件的研究时,需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加以评判,使学生在研究历史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综合素质培养和批判性思维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多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教育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操作模式
能力的表述分为四个层面: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阐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并适当安排多种形式的历史研习活动。

2、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是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

就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学习,它受到外部强制力的制约,重在接受和记忆,显然这种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另一种是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主动性为内在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需要结合起来,因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传统的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记忆、吸收及消化,这种方法只着眼于学生对一般历史知识和结论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在新情景下,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特定的历史现象,解决新的历史问题,因此,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的发挥。

3、高中生具备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心理条件
高中生多在16—18岁左右,是从少年向青年过度的时期,除了生理出现明显变化外,心智发展已趋向成熟,具有一定的水平,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高中生的认知发展可谓是臻于形式运思期:能做
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维问题。

同时,高中生的独立性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我评价渐趋成熟。

第三,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策略。

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种操作模式:
1.历史基础性课程(必修课)教学中的问题性探究模式。

在基础课教学中,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适宜进行全程的历史课题研究。

但是,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为线索和手段,注重知识的因果联系和结论得出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辨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观念。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习惯的指导者。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际运用的具体方法有:
(1)问题诱导。

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构成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解答系列问题,自然经历了一个由分析得出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简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观念。

讲到洋务运动时,通过“曾经是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为何如此一败涂地?”“为什么呼喊了30年的“自强” 、“求富”的口号最终被淹没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以此引发学生深入学习洋务运动的兴趣,启发学生透过历史事件的表象看本质。

古希腊学者亚
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当学生有思考的欲望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如下一系列问题:
①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起的?
②洋务派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发起洋务运动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③位高权重的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是否一帆风顺?为什么?
④洋务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⑤当时的国人是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
以上一系列问题是循序渐进的,按历史事件的背景、目的、过程、结果、和评价的顺序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研究的方向和步骤,提供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抓手,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教会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以世界历史宏观的大背景去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去解析类似洋务运动这样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更准确地把握历史。

(2)质疑提问。

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定论和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也鼓励学生突破教材与课堂的局限,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可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历史的欲望。

如:讲到“租界”对近代中国发展的影响,教材中指出:外国在中国领土上的租界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凭借各种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场地的“基地”,但从认识的“两点论”出发,应
该提示学生看到租界对近代经济发展客观上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经过探究和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租界是半殖民地的标志,也是西方文明的窗口。

租界都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近代工业、商业、交通、电信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租界出现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又缺乏定论的历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形成一种既分享合作,又质疑争论的课堂研究气氛。

如:“辛亥革命的评价”、“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或采用假设发现法:鼓励学生针对既定的历史进行假设,从中发现历史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如:讲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时,假设学生的身份是是洪秀全身边的重臣,在天京变乱之后为其筹划避免失败的方案,学生在参与讨论中,发现太平天国失败的必然性,达成学习目标。

(4)主题活动课。

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从本质上讲,就是研究性学习,所不同的是:学生研究的主题是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凭着志趣自己挑选的。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

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

主题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历史拓展性课程(选修课)教学中的主题性研究模式。

历史拓展性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对历史学科或历史学以致用某一领域有强烈兴趣的一部分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动力,主题性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该模式的含义是:
A:确定一个开放性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情况来确定,也可以由学生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讨论决定,后者更具学生的自创性。

主题必须是开放性的,有选择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空间。

如:诗歌与历史,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世界宗教史话,洋务运动和中国近代化等。

B:学生选择研究去向和组织形式。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个人或2—4人的小组为组织形式,在研究主题下,按自己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在主题“巴勒斯坦等以色列问题”以下,学生提出了:“古代犹太民族的历史”、“欧洲排犹思想的由来与发展”、“犹太复国主义的由来及影响”、“美国在巴以冲突中的作用”、“巴以问题最新进展与预测”等问题。

C: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形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图书文献、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等)和各种途径(社会调查,专家访谈等)广泛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D: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完成主题研究。

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形成对研究主题比较全面的认识。

3、学生自选课题(课外课)研究模式(研究性学习课程)
指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历史的或与历史相关的课题,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它的基本过程是:
教师:选题指导——审定研究方案——提供方法指导——指导论文写作——论文评定
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上报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撰写小论文——论文交流
学生自选课题研究模式在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都可以应用,后者可以加强对学生课题研究的难度和规范性的要求。

(具体操作可参考主题性研究模式)
长期工作实践表明历史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克服困难的研究精神。

它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