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第4单元第9讲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课后限时集训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4.单元总结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特征:①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狂 潮到实行“以华制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 资本输出为主。②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加 入。
(2)影响:①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 命运动的高涨。②经济上,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思想上,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 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④外交上,中外反动势力互相 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3.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中国取得完全胜利外, 其他战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只有全民族Hale Waihona Puke 结起 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造 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 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 步。
一、对近代列强侵华的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 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 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目的上看:欧美列强是要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 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体现。日本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 殖民地化。
单元总结
第四单元
一、近代史上列强侵华的三大阶段
1.19世纪40—60年代:
(1)特征:①侵略方式上,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
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②英法两国为 首,俄美两国随后。
(2)影响:①政治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③思想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④外交上, 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六 第2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
第2讲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1.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上”。
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
”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D 材料反映烟草的种植,没有体现列强在山东贩卖烟土的情况,也没有提及烟草的加工,故A、B两项错误。
山东各地经济作物的种植,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当时小农经济处于开始解体阶段,其完全解体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项正确,C项错误。
2.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
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
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表明棉布、棉纱等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为绝大多数,这表明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
3.1882年10月,顺天乡试在北京发榜,《申报》驻京记者将江、浙、皖三省上榜者名单当日送到天津,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
材料反映了( )A.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B.《申报》为政府需要服务C.近代电报快速传讯的功能D.《申报》突出的教化功能解析:C 材料没有反映科举仍是重要的选官途径,只体现了发榜这一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申报》报道发榜这一新闻事件的及时性,不能因报道科举,就断定该报服务于政府,故B项错误;材料“转电上海,次日见报,比北京发榜时间仅晚24小时”体现了电报具有及时传播时事信息的功能,故C项正确;教化指教育感化,材料并未体现该信息,故D项错误。
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卷: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
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
”这表明当时A.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B.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C.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D.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2.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
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
这一变化A.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B.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C.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D.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3.20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A.推进社会风俗变革B.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实现男女权利平等D.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4.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牙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据此可知魏源A.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5.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树声在奏议中说:“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六 第2讲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
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②饮食: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咖啡店等。吃西餐
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③住宅:中国一些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②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中体西用”的洋务运 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ith((223.表))A外 洋现s商务p:上企派o海业引s的e的进.发丰西S昌厚方l机利先i器d润进Ee厂,生v起s,产a广了l技f东刺uo术南激ar,海t起作i的了用.o继N诱。nE昌导T隆o作n缫用3l丝.。y5厂.,天Cl津i的e贻n来t牟P机r器o磨file 坊等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3.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新的阶级力量 产生。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迁
(1)原因
①②外内因因::西晚方清文政化府的的逐推步动E渗 。va透l。uation only. ith(2)A表s现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ith③(①3)服解A特s务体点p于速o国度s:际e全.市国S场各l,中地id国解Ee农体vsa副的l土f速uo特度ar产不ti品一.o日N致nE趋,东T商o南n品3沿l化.海y5。.地区Cl解i体e的n速t度P要r快ofile 于内C地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通史版:(十三)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西学东渐 解析版
课时检测(十三)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西学东渐(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四川双流中学月考)1839年,林则徐在《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的通令中指出:“况茶叶、大黄(一种中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惜),恩莫大焉!”这反映出林则徐()A.主张平等商贸往来B.抵制西方掠夺原料C.讲究禁烟策略手段D.文化封闭性的观念解析:选D材料中林则徐认为中国允许茶叶、大黄出口是中国人对外国的恩惠,说明当时林则徐保守的对外观念,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解析:选A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掌握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魏源的思想未付诸实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错误。
3.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解析:选B“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
江苏省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12.单元总结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
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推翻了封建 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 辛亥革 第二次 帝制,建立了 极大冲击,人们的精神 命后 中华民国 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 化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
现
第三次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 成立 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 动,一些社会丑恶现 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 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 民温饱问题未解决
单元总结
第十二单元
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 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鸦片战争 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 第一次 以后 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 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 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特别是城市中人的衣、食、 住、行变化尤其明显
变化
时间
பைடு நூலகம்
历史背景
表
现
第四次
改革开放 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 转移,实施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切实关 注民生,调动了各方 面的积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 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 化,中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 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 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特点: (1)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 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 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3)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变化大,内地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9讲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课件 新人教版
☆☆突 破 提 示☆☆ 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分析其特 点可以从其与二月革命、巴黎公社和中国的革命的比较及其
综合认识(rèn shi)入手。
第十八页,共46页。
1.比较(bǐjiào)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项目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斗争目标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页,共46页。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工总人结运动__(_ɡ_ō_n_ɡ__ré_n__y_ù经n d验òn,ɡ)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标志:1848年《共_产_党__宣__言__(x_u_ā_n_y_á_n》) 的发表。 3.内容 (1)阐明了___社__会_历__史__发__展____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 (bìjiānɡ)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2)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 统治,建立____无_产__阶__级__政_权____。 (3)号召全世界___无__产__者_____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 斗争。
A 的都是理论问题,因此本项中提到“从理 ×
论到实践”中的“实践”无处落脚
巧
排
由材料中“圣西门……看到了……但是,
除
他们看不到……”信息,可知空想社会主
B 义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但是并 √
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其理论
还有发展的必要性
第三十一页,共46页。
C
题干讨论的对象是空想社会主义者的 观点,而非资本主义是否灭亡
第二十七页,共46页。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lǐnɡ dǎo)者有错 误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无产阶级政 权”是巴黎公社,其余三项均符合史实。1917年,随着“阿芙乐 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列宁领导(lǐnɡ dǎo)的十月革命在彼 得格勒获得成功。 【答案】 A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第4单元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学案
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表现①洋纱取代土纱,使“纺”与“织”分离。
②洋布取代土布,使“织”与“耕”分离。
③中国的农副土特产日益商品化。
④一批传统的手工业走向没落,如家庭棉纺织业等。
(4)影响①瓦解着自然经济,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②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图解历史]自然经济的解体2.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3)活动①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③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4)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企业性质:采用官办,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部分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经营方式,但存在封建衙门式管理、生产消耗高、洋人垄断生产技术大权等弊端。
(5)影响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思维升华]认识洋务运动的特点目的上: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外患,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军事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结局上: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部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根本原因)(2)宗法制: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
(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讲:50——7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 发展 考纲分析:
1、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探索(第一个五年计划和 三大改造)。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曲折探索(中共八大、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3、“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破坏。
考点深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会时建设分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新民主主义社会 时期(1949—
1956)
过渡时期(1953---1956)
曲折发 展时期
1956—197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 1978至今
考点深入:“一五计划”和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 1953 1957 时间: ________ 年——________ 年。 苏联 特点:借鉴________ 经验,优先发展 重工业 ,并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 ________ 业的关系。(注意课本P83那幅图) 意义: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 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考点深入:“大跃进”运动
失误: 片面追求经济生产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 纲。 影响: •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 坏。 教训: 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考点深入:“一五计划”和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1956 时间: 1953 ________年——________ 年。 原因: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内容: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建立 农业合作社 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改造最初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和经销代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销等________________ 的方式进行,后期以 公私合营 _____________ 为主要形式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 进行。 公有制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 社会主义 的转变, ____________ 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2部分第4单元单元高效整合
上…•…斗单元高效整合I ...................
(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把握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以林则徐、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
始抛弃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萌发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但对整个社会上所起的影响不是很大
2.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失败以后,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为了消除当时
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开始起步:机器生产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使中国的工业开始向近代化迈进;三支新式海军的创办,使中国的军事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新式学堂的创办,使中国的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和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出现。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1年)
[中外关联]
一、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国情对比
、近代西方与中国工业化的差异。
2019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第4单元第9讲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课后限时集训
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A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B[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材料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A项错误;从题干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1840—1886年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得出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并且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故D 项错误。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
……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
”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导学号:61600043】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C[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手工纺织业破产,这一现象不会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自然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耕织结合,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一些地区的手工纺织业破产,耕织发生了分离,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3.“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C[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这里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推荐学习]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文档:必修1 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
线索1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3)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
线索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新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依法治国方略基本确立。
线索3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理论基础。
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
[考纲要求]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2.俄国十月革命。
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第13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广大工人已经觉醒。
(3)理论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革命实践。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3)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4)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意义: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背景(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单元整合(二)专题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专题框架构建【认读导引】 一大核心:西方民主政治的演变历程。
二大阶段: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扩展。
三大线索: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古罗马法律的形成与演变、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
专题纵横拓展纵向贯通一、古希腊及罗马政治文明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影响1.雅典民主政治(1)人民主权发展为主权在民思想。
(2)轮番而治的原则发展为近代民主选举制。
(3)首席将军及各级官员采取选举方式产生,并实行任期制度,影响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和任期制。
(4)雅典民主政治中的五百人议事会影响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度等。
2.罗马法(1)罗马法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后来成为资产阶级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
(2)罗马法中的陪审制度后来为近代资产阶级所效仿,建立起一套独立完整的资产阶级陪审制度。
【考题例证1】11—12 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
这表明罗马法( )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专题纵横拓展【解析】 A 材料中“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对它们进行分析”说明罗马法有着较强的生命力,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项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时间是11—12世纪,离文艺复兴时期较远,故D项错误。
专题纵横拓展二、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政体的差异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皇帝国家元首产生世袭民选议会选举世袭方式国家元首任期终身制任期制任期制终身制国家元首有无无有有有实权专题纵横拓展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总统、总理宰相政府首脑产生方式议会产生民选议会选举和总统任命皇帝任命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议会皇帝行政权内阁首相总统总统、内阁皇帝、宰相政府首脑与负责互相制约负责没有负责关系议(国)会关系立法机构议会国会议会议会确立文件《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1871年宪法【考题例证2】《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第9单元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单元高效整合
第9单元二战前的世界——20世纪现代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把握历史一、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
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一个勇敢的调整3.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二、罗斯福新政希望解决的问题及其影响1.罗斯福新政希望解决的问题2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二、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及其特点1.三大发展模式2(1)苏俄是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和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单元总结提
6.和谐外交:它植根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反对单边主 义和霸权主义,主张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各国的共同问题,反对“美 国治下的和平”,而主张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致力于确立新的国 际政治经济秩序。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神 境界,是“和而不同”这一传统价值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外交政 策中的升华。
3.中美建交三原则:1978 年 12 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 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 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4)对某些地点或区域的重要性要给予必要说明的:如中国古 代的“丝绸之路”把中国同西亚以及欧洲连接起来,它不仅促进 了东西方的贸易,也是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要道。
[典题例证] (2016·高考全国卷Ⅰ)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 在进出口总额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阶段分期: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先秦时期、秦汉时 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理大发现时期、文艺 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战时期、二战时期、战后、冷 战时期等。
(3)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时间:也就是特定史事或历史现象发 生某一特定时间段。如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19 世纪 20 世纪初、 一次大战前等用语的交替使用;还如,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时期:民国初期、一战期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讲晚清经济结构、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A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B[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材料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A项错误;从题干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1840—1886年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得出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并且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现象而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
……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
”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导学号:61600043】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B.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C[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手工纺织业破产,这一现象不会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错误;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自然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耕织结合,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一些地区的手工纺织业破产,耕织发生了分离,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3.“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C[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这里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4.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B.苟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C.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D.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C[20世纪初,在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构成中,外贸关税的比重超过了农业税,故A 项错误;苛捐杂税比重增加幅度不大,故B项错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外贸关税,意味着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说明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卖官鬻爵导致世风日下,故D项错误。
]5.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战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战前的7倍。
这主要得益于( ) 【导学号:61600044】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C[根据题目中时间“从1895年到1898年”可知是考查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并未出现大力推动工业化的现象,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甲午战后,民间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影响因素但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6.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 【导学号:61600045】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B.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C.仍缺乏近代化意识D.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C[材料中“英国工程师斯蒂文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不属于侵略行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向西方学习,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知,清政府对近代事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
]7.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
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
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B[A项不能反映材料后半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戊戌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初……”可知,这反映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对服饰、风俗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的必然性,故C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故D项错误。
]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倡导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掌握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
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成功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A[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掌握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审视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中魏源的思想并未付诸实践,故C 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错误。
]9.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
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
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B[“西学中源”缺乏事实依据,但并非毫无价值,故A项错误;根据“‘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可知这种说法把学习西学看成是恢复中学,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是中体西用,故C项错误;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D项错误。
]10.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
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晚清“体用之争”()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B[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依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体,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严复等维新派“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宣传了自由民主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故B项正确;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是为其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服务,故C项错误;晚期存在“体用之争”说明对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思想存在争论,因而民主自由思想还并未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
] 11.“夫西人立国……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戎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该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 )A.学习西方技术B.学习西方制度C.中体西用精神D.全盘西化理论B[材料中早期维新派认为“夫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此其体也”,即西方国家强大的根本在于实行君主立宪制,“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仅是表象,“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即认为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技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本末倒置,材料反映了早期维新派要求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仅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批判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全盘西化,故D项错误。
]12.“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 )A.主张循序渐进变法改革B.反对完全照搬西学C.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D.要求大力兴办学校C[梁启超这段话的主旨是,材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材料没有体现循序渐进变法改革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梁启超强调培养新民的重要性,主张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梁启超要求大力兴办学校,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
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 1 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 521两,1833—1834年达451 565两。
——《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
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
(16分)【解析】第(1)问,中国“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英国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提高,商品物美价廉;另一方面是对外商品输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