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堂实录3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实录三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实录三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堂实录1课文类型:阅读课上课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上课年级:三年级上课时间:20xx年元月八日上课地点:洋桥镇中心校办公室一楼上课类型:竞赛课研究要点:1、通过品词品句品读,齐读、小组读、展示读、指名读和背诵等方式,体现了阅读教学以读以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的教学要求。
2、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研的学习方式3、适时适当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实录评析:一、导入:1、谈话激趣: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生1:我去过xx生2:我去过南宁生3:我去卢圩....师:你们去过的地方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的地方多,你们相信吗?我给你们说说,我去过很多地方,如北方的一年四季景色诱人的----小兴安岭,还有xx的天安门、故宫。
xx的璀璨的明珠-----xx,以及国外的著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
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生1:坐火车生2:坐公共汽车生3:坐飞机生4:走路师:你们猜测得都不对,想知道吗?老师是通过读书去的领略的,文章写得好,我们读得好,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叫什么?猜不出去吧?想知道吗?这叫-------------神游(板书)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神游一个地方,这个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特产丰富。
大家想不想去?板书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种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打破了让学生描述游览的景色的常规。
看起来和别人是一样的,但是最后的落脚点是“神游”用“神游”的方式来学习,渗透了学习方式,同时和课文类型有关。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示语文学习的一种规律,就是要投入地读书才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复习导入:读课题,提问:“富饶”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生:物产丰富教师板书师:本文除了写西沙群岛物产丰富之外还写了那里的什么?生:风景优美板书师:课文从哪四个方面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物产丰富呢?生: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板书二、品读海水的美师: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看看课中是怎么样写出了西沙群岛的美的,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齐读师:我们见过的海水一般都是蓝色的,而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
《八角楼上》课堂实录5篇
《八角楼上》课堂实录5篇《八角楼上》课堂实录精选篇1一、欣赏图片,引出课题1、依次出示“鹳雀楼”“同安钟楼”“八角楼”图片。
2、学习“楼”。
你们明白八角楼是如何得名的吗?同学汇报,借助图片介绍“八角楼”:由于小楼的屋顶是八个角,因此叫八角楼。
出示生字卡片:观看“楼”,为啥是“木字旁”?老师相机点拨:“楼”形声字,古代建楼大多用木质材料,因此“楼”是木字旁。
能够组成词语如“楼房,高楼,楼道”。
如何把“楼”字写好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边唱笔顺歌,边书空“楼”字,书空完,描一个写一个。
老师完整板书“八角楼上”。
3.这节课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八角楼上,看看那儿发生了啥故事?一起读课题:15八角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八角楼上究竟发生了啥状况呢?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啥状况?用方框标出人名,用波浪线标出表示做啥的词语。
2、同学汇报,老师板书:毛爷爷写文章,你能看着板书用那个句式讲一讲吗?(谁)在八角楼上(做啥)。
3、出示插图,介绍毛爷爷。
同学们对图片上的人物了解吗?指名讲,相机补充毛爷爷资料。
强调毛爷爷是个伟人。
毛爷爷是在啥年月,啥时候在八角楼上写文章呢?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毛爷爷是在啥年月,啥时候在八角楼上写文章呢?2、生汇报,读句子。
3、随文识字“争”出示生字卡片,正音,在语境中识记。
“斗争”在课文中指和敌人战斗。
通过组词“战斗、争吵、争第一”加强经受。
4、随文识字“代”,生字卡片,正音,组词识记。
能够组词“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引导同学体会“代”的意思与时刻有关,“在......年月”一般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5.指导朗读明白了啥是战斗?啥是年月?请个同学来读一读第一句。
读得特别精确,特别流利。
叙述了一个故事的开头。
全班一起读。
6、随文识词,指导朗读。
谁来猜一猜“夜幕落落”是啥意思?老师相机借助图片补充:到了夜晚,天群渐渐变黑,天空仿佛被幕布盖住一样,因此称为“夜幕落落”。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优秀3篇
开国大典课堂实录优秀3篇《开国大典》课堂实录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独立识字,认识六个生字:皖、歼、郝、钮、堡、钧;2、写摘录笔记,积累好词:豫皖苏平原围歼战郝副营长电钮地堡千钧一发憧憬璀璨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和线索,知道倒叙、首尾呼应写法,学习使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读题质疑:1、师:同学们,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们平常都在哪里见过它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灯光》。
(齐读课题。
)3、释题质疑:当你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师小结:是啊,每当晚霞带走最后一抹阳光时,夜幕就悄然降临了。
每逢此时,人们有的在灯光下叙说亲情;有的在灯光下愉快读书;还有的则徜徉于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尽情地享受着休闲时光……灯光是人们夜色中的明珠,更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4、那么,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师过渡:学贵有疑。
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
可是要想解决同学们的这些疑问,就要好好地读课文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2、汇报交流:(1)指名读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郝副营长电钮地堡千钧一发憧憬璀璨(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事,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介绍倒叙)师: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中间写的都是往事。
先说现在再回到过去,这样的叙述顺序就叫倒叙。
这样写,文章条理清晰,还能吸引读者去阅读过去的事。
2、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课文开头两段和最后一段,看看作者在这两部分都写了什么?(灯光)3、首尾都写灯光,这样的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4、课文除了首尾写“灯光”外,还有哪些句子也与“灯光”有关?这些句子中写到了什么光?过渡:学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说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颗珍珠,那么串联这些珍珠的线索是什么呢?(灯光)师总结:这条线索就是灯光,课文围绕着灯光写了“广场上的灯光——火柴微弱的光——给孩子照明的电灯——燃烧书本的光——广场上的灯光”。
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狮子楼第一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三)王家庄小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四)王家庄小学小课题研究施行方案〔开题报告〕本课题将展开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对小学生阅读才能的现状的调查、理解,从新的视点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通过研究理论,探究出一套进步农村学生阅读才能的根本途径、详细策略,以指导以后的理论。
3、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阅读程度整体进步。
为了培养我校学生的阅读才能,我们从以下两大方面提出策略。
〔1〕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才能。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它们是不“分家〞的,是一个整体。
在阅读方面,课内打根底,课外练才能。
在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是需要紧紧链接在一起的。
课堂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详细策略是:以点带面。
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书。
可以是一篇带多篇,一本带一本甚至带几本。
阅读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
a. 由一篇文章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
如二年级下册?丑小鸭?学完后,要求学生去读?安徒生童话?,就如学生见到了一棵充满生命力的树,老师就引领着他往前走,去享受整片森林的绿意盎然。
b. 由一个单元主题到能读相关的整本书。
如学到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就引导学生去读?居里夫人?等名人传记类的童书,让学生走进更为广阔又有趣的名人生活世界。
读写结合。
充分利用教材进展仿写、续写、改编等习作训练。
学会阅读的策略。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所读材料的内容梗概,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尝试复述文章。
〔2〕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才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要完成这一任务光靠课内是不行的,必须借助课外阅读来完成。
选入教材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阅读,厚积薄发,才能融会贯穿,进步语文阅读才能。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优秀3篇)
王玲湘老师《搭石》课堂实录(优秀3篇)《搭石》课堂实录篇一题记:似乎还沉浸在刚才那美美的掌声中,却发现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走上了讲台,噢,这就是郭昶,今天的他,穿了一身黑色的西装,非常精神,里面是一件粉色的衬衫,仿佛在诉说着他对美的追求。
今天,他要和我们分享的是《搭石》。
老师们,跟我一起走进他的课堂,感受他的教学风采吧:搭石(第二课时)郭昶(奉化实验小学)师: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小山村,继续领略那里的风光。
齐读课文。
师:昨天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还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主要从课文的哪几个段里读懂了课文。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段读懂了什么是搭石。
师:这样吧,同学们再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段,想想什么是搭石?生大声朗读。
师:读得非常认真。
生: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一生再读。
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明白了吗?师:老师也明白了,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如果老师说错了,你会不会大胆地提出建议。
师:师介绍,漏掉“根据水的深浅”读。
生:老师漏掉“根据水的深浅”生:老师漏掉了“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这样,不是要掉到溪里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平整”这样会掉下去了。
生:老师漏掉了“方正”生:老师把这些漏掉了,就不能体现家乡人的细心。
师:谢谢大家的提醒,所以,我们不要疏忽这些字眼,漏掉的字词点红。
请一生读。
再请一生读。
师:这一段看上去很平淡,但它是很严密。
课件出示“根据水的深浅、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看着这些词,你能说说什么是搭石了吗?请一生说。
师评:能用自己的话说,也不错。
再请一生说。
师:刚才通过学习,了解了什么是搭石,也感受到了这一段写得非常准确。
我相信,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他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自己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生大声读师:课文对搭石还有这样的介绍,屏幕展示“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请一生读师:你有什么问题?生:搭石是一件事情,为什么会是家乡一道风景?生:风景是非常美丽的,可搭石一点都不美丽。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通用7篇)
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通用7篇)爬天都峰优秀课堂实录1一、紧扣课题,再次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险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你是否思考过,课题《爬天都峰》中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请你默读课文找找理由。
生默读课文,并作点划。
生1:因为天都峰很高。
师板书:高师:能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天都峰”很高的吗?生1:我从课文的第二小节“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一句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这一句怎么能看出天都峰的高呢?生1:因为云彩一般都在天上,很高很高的,而天都峰的峰顶都在云彩上面了,这说明天都峰很高很高。
师:谁也能像他这样,既能找到词句,又能说出理由。
(学生发言踊跃)生2:老师,我从课文的插图也能看出天都峰很高。
师:你很会读书,不仅读文字,还能读课文里的插图。
引导学生欣赏插图。
生3:老师,我觉得天都峰不仅很高,而且还很险。
我是从“笔陡的石级”看出来的。
因为山越陡的话,爬上去就越危险,有可能要掉下来。
师:你很不简单!并板画“笔陡的山峰”,板书:险。
再次让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
生4:我从“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也读懂了天都峰的险。
因为“挂”都是指一样东西从上往下,很直的,没有斜度。
说明山很陡也很高。
师演示“挂图”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挂是从上而下垂直地落,没有倾斜,深刻体会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和“危险”。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
正是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险,所以能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走上去吗?生:不能。
师:所以课题不是用“登”而是……生:“爬”天都峰。
学生试着读出天都峰的高与险。
指名读,齐读。
(因为有了自读感悟,学生的朗读很投入。
)二、深入读议,感悟“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含义师: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1、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学弈公开课课堂实录3篇
《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学弈公开课课堂实录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学弈公开课课堂实录1篇师:同学们,四年级的时候,我们课外背诵过一篇很有意思的小短文。
(教案出示),看还记得吗?学生:记得!学生:来,读一遍。
(齐读):《孟子一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这个短文的题目叫“孟子一则”,为什么叫“孟子一则”呢?题目的由来你知道吗?生:我觉得这篇短文可能是孟子写的其中一篇。
师:对!这篇短文选自《孟子》,是《孟子》这本书其中的一篇。
所以叫——(全体):孟子一则。
《孟子》这本书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和它们的弟子合著而成的,课前我让大家查资料了解孟子,了解到了吗?生:了解到了。
师:来,交流一下你对孟子的了解。
生1:孟子,山东人,名珂,字子玉,孟子原籍是鲁国贵族,从鲁国迁居。
生2:孟子被世人称为“亚圣”。
他的母亲孟母为了孟子“三迁”,孟母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师:大家都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
刚才,光昊同学谈到一个词,“亚圣”,怎样理解“亚圣”?生3:比如说奖牌吧,有冠军和亚军,冠军是第一名,亚军是第二名,“亚圣”就是仅次于第一名。
师:那么,你知道圣人指的是谁吗?生:孔子。
师:对!孟子是排在孔子之后的,所以称为“亚圣”。
我们班同学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很了不起。
还有谁来交流?生4: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战国时期儒(把“儒”读成了第三声)家代表的任务。
师:(更正)是“rú家”。
(儒第二声)生4、“儒家”。
师:对,这个字读rú。
跟老师再读一遍。
生:儒家.师:儒家的代表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生:孔子。
师:一个是——生:孟子。
师:我们过去背的很多古语都是代表了儒家的思想。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实录
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实录
日期:2023年12月30日
地点:中心初中教学楼303教研室
参与人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成员
教研活动内容:
一、活动开场
活动由语文教研组组长李老师发表开场词。
他强调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学案例分享
1. 张老师分享了他的教学案例,关于《诗经》的教学。
他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
2. 李老师分享了她在教授《论语》时的教学设计。
她强调了通
过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方法交流
1. 王老师介绍了他在教学中采用的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他认为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效率。
2. 刘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使用的问题引导法。
她指出这种方
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研究能力。
四、教材分析讨论
全体教师围绕新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活动总结
活动由语文教研组副组长赵老师进行总结。
他表示,此次活动
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计划
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适应材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课例研讨活动记录
课例研讨活动记录一、活动主题与目标本次课例研讨活动的主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目标是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与会人员名单与会人员包括:李老师、张老师、王老师、赵老师和各位教研室的老师们。
三、课例展示与评析过程首先,李老师进行了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课例展示。
课程内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李老师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随后,与会人员对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评析。
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教学方法新颖,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热烈,教学效果显著。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时间管理,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控,以提高课堂效率。
四、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平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等。
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人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通过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使用教学软件、组织小组讨论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成员互动与反思环节在研讨过程中,各位成员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深入的反思。
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心得,同时也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反思。
六、改进建议和优化策略针对本次课例研讨活动,与会人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优化策略。
首先,建议可以更多地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平台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次,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还建议可以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科竞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3_探索_3_的倍数特征》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3.3 探索 3 的倍数特征》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 活动一:复习巩固教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2和5的倍数的特征,谁能来说一说?学生A: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学生B: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的数。
教师:非常好,那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C:个位上是0的数。
2. 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教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3的倍数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数字卡片,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尝试找出3的倍数)学生D:我发现12是3的倍数。
学生E:我还发现15也是3的倍数。
教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发现的这些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学生F:我发现这些数的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都是3的倍数。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那我们来试试看,这个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3的倍数。
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尝试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学生G:我发现9也是3的倍数,而且9的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
学生H:我还发现21也是3的倍数,21的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
教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
那就是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
1. 判断题(1)27的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27是3的倍数。
()(2)18的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9,不是3的倍数,所以18不是3的倍数。
()2. 选择题(1)以下哪个数是3的倍数?A. 23B. 27C. 30D. 33(2)以下哪个数的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A. 22B. 25C. 28D. 30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位数上的数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数。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3篇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一等奖课堂实录第 1 篇教学目标:1、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大自然的美。
2、分辨课文中写的事物与联想,体会这些联想的作用掌握生字,理解颤动、应接不暇、留恋、逼近、展示等词语。
3、理解为什么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体会静态与动态描写方法。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难过风光的感情。
教学重点: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联想的句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跟着作者到过鸟的天堂,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什么呢?板书:第一次:黄昏榕树第二次:早晨鸟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
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你喜欢作者那一次的描述,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说说你的意见。
(讨论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
)过渡:好,我们先和作者一起欣赏榕树。
你喜欢作者描写榕树的那些句子,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下列(1)、(2)句子,并让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A、请同学们看看挂图、读读句子,你喜欢作者的描写吗?结合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指名让一位学生上台指着图说。
)B、小结:这句话写出了榕树枝上又生根,有许多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作者看了会觉得怎样呢?(惊奇)板书:枝干多c、谁能把作者的感受读出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2)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
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问:你喜欢这句话是因为作者把榕树的什么写了出来?指名说说。
(写出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板书:茂盛A、少茂盛呢?谁来说?(榕树的茂盛表现在叶子多而密;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
“课堂教学实录”说明及范例为了大家能够更好地完成课堂实录,更好地参与这次课堂教学实录比赛,下面对课堂教学实录的具体要求做一些说明。
“实录”即采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将课堂教学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一般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以及具体的必要的说明文字,但是本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展示课堂教学情景及一些必要的教学背景信息,因此,要求大家除上述内容外,还要有教师心理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表情状态等的描述。
一般有师生对话式(具体可参见范例1、3)和记述式(具体可参见范例2)。
正文前要有课题、教材版本、学生人数等信息。
具体可参考下面的格式。
课题:教材版本:教学背景简介:如学校简单情况、自己教学情况、美术教学情况等。
学生情况:学生人数、座位情况、是否分组,原因等。
教学设计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计划怎样上这堂课,为什么这样上等。
教学目标:教具、学具: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反思:感觉怎么样,对于原先的计划实际完成得如何?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是否还有困惑等。
范例1:《水果宝宝》美术、范例2:《想象与创意》美术、范例3:《苗岭的早晨》音乐范例1(美术学科)《水果宝宝》教学实录课题:《水果宝宝》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1册第9课教学背景简介: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属二级小学,有11个教学班。
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的一些工人家庭和个体商贩家庭。
由于学校设施所限,我经常利用相邻的大河沙滩为临时场地进行美术课的沙雕、沙画、石头画等教学活动。
学生情况:我教授的班级是一年级的新生,学生人数为32人。
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并有意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基本脉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上想吃水果,怎样“解馋”→欣赏水果雕塑及图片来“解馋”→语言描述水果形象“解馋”→学生创作活动“解馋”→展示学生作品。
主要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一、欣赏水果。
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只能通过眼睛来“解解馋”啦!”适时播放课件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馋”,同时又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
[《将相和》课堂实录]将相和课堂实录王崧舟
[《将相和》课堂实录]将相和课堂实录王崧舟《将相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
课时安排3课时(展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三、初读课文,学生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理清上下文,总结段落意思。
(1)这篇文章讲了多少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并用适当的副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4.再读故事,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
谁来读?2.我廉颇,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会被打败,立下了许多丰功伟绩。
蔺相如,他有什么本事?一张嘴,他反而爬到了我头上。
当我遇到他的时候,我不得不让他难堪!(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惹上麻烦。
为了讲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发怒的廉颇。
你愿意承担这项重要任务吗?二、解析完璧归赵(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让我们读一读赵归来的故事,看看蔺相如能做些什么。
为了让你有说服力的话更有说服力,老师建议你将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进行对比,弄清楚在秦国和赵国围绕和氏璧的外交事件中,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蔺相如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玲玲的画》课堂实录
魏
第4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bā.(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左边一个口字旁,右边一个八。 师:叭,还是个拟声词,就是用来模拟声音的词。比方黑板擦掉到 地上发出的声音——叭。在生活中,像这样的词还有许多,你能说说吗? 生:流水声——哗哗哗,春雨声——沙沙沙,敲门声——当当当…… 师:还有这个字读(脏)什么? 生:zāng 师:跟老师一起读。(指名读、分组读) 师:脏,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庄。谁能给它组词? 生:弄脏、脏了、脏衣服、脏兮兮…… 师:这个字还读 zàng,它是个多音字,心脏。跟老师读,脏,弄 脏。
教学重点
生:乌鸦。
会认生字,写生字。
师: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伴侣,她很可爱,是个爱
教学难点
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
明白“坏事变好事”的道理。
魏
第1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生:想!
起写。(师边写边说笔画)。同学们会写了吗?
师:(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我们一起和玲玲打个招呼吧!一
生:奖状。我得了一张奖状。…… 师:咱们把这三个字宝宝认识了,再把它们放回句子里,谁还能 精确、流畅地读一遍啊?(指名读) 师:玲玲的这张画多美丽啊,明天就要参与评奖了,她的心情是 怎样的? 生:高兴。 师:咱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在读一遍。(齐读一遍) 2、(1)出示第二幅图 师:多美丽的一幅画呀,惋惜呀,这张画怎么啦? 生:(观看)这幅画弄脏了。 师:快从课文中找出来。 生:指名读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句子)谁还想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学习“叭、脏”)师:这个字应当怎么读?(字卡“叭”)
魏
第3页共5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课堂实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课堂实录——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河北尚义县新兴街小学雷富(一)、课题: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体会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会不同。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经历操作活动,知道观察物体的不同结果是由不同位置观察而得来的。
3 学会欣赏数学美,体验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三)、教学准备:图片、玩具汽车、布娃娃等。
(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能帮这几位盲人解释一下吗?学生:有的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就是像一根柱子;还有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肚,就说大象就像一块面板。
这些说法都不完整,应该把大象都摸了,才能说准大象是什么样子。
(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叙述得较为准确。
)教师:对了,我们观察一个物体的时候,就应该仔细全面地观察去,要不然会闹出笑话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应该知道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过程。
(板书课题)二、实际观察、经历观察过程。
1 出示玩具汽车和布娃娃,放在学生中间,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仔细观察。
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刚才你所观察到的情况。
学生1:我观察到的是布娃娃的脸和前面,因为我在布娃娃的前面来观察的。
学生2:我看到的是汽车的前面,有车灯,前轮,方向盘,因为我在汽车的前面来观察的。
学生3:我观察到的是布娃娃的耳朵,因为我在布娃娃的侧面来观察的。
学生4:我是从汽车的上面来观察的,所以我观察到了汽车的顶部,就像一个长方形。
学生5:我是从布娃娃的上面来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布娃娃的头,就是圆圆的一个头。
(选择不同位置上的学生来回答,能够说出各种观察结果。
利于学生理解观察物体的不同结果的由来。
)……通过相互交流、汇报,使学生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余映潮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课堂实录3篇
余映潮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课堂实录3篇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花好月圆人团聚”,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思念。
明月与诗词好像天生就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相伴而留香千古,在众多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被公认为中秋词中的绝唱,宋代著名诗歌理论家胡仔就曾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这首词,和东坡居士做一次深入的对话。
(师板书课题)(指示生看课题)“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复习词的相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将这首词齐读一遍:读得很好,有一个字请大家注意,(高处不胜寒,按照此的平仄,此处应为第一声,我们之前还学过这个词,是在……?杜甫,春望,“浑欲不胜簪”)(师读小序——子由是谁?千年以前,同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正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佳节,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的他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思念起自己的弟弟来。
1(“同时”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涉及不止一个方面。
)(那我们从“兼怀子由”四个字看,作者除了怀子由,还怀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揣摩这首词。
影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向天问酒。
“苏轼视青田为友,问及酒,可见其豪放的性格和非凡的气魄。
李白也有过类似的问题:“一个月后蓝天何时来?我今天就不喝了,问一下。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很有趣。
它似乎追溯了明月和宇宙的起源。
它似乎又在惊叹大自然的精巧。
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苏轼为什么要问******?他真正想问的是“明月几时有”?(不知道天上的宫殿。
今晚是哪一年?)老师:你的阅读能力很强,你知道如何从上到下理解诗歌。
(“天上宫阙”指的是什么?(是月亮中的宫殿吗?往后看“我欲……”中的“归”字该怎么理解?回去。
2(苏轼想回到天上去吗?(生齐笑)大家都笑了,从你们的笑,我看到了两个字:不是。
那这个归去是回到哪儿去呢?(启发)实际上,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要与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喜欢。
师:学校正在举行泥塑大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一班做泥塑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以及线段图。
2.全班汇报质疑,课堂生成预设:
(1)你能通过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2)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图示。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练一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学能有这么多的收获。现在我们做个习题,有信心解决好吗?
生:(很有信心的说)有。
出示课件:
一只短吻鳄身长4米,尾巴的长度是身长的1/2.这只短吻鳄的尾巴长多少米?(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一只陆龟每分钟爬行5米,蜗牛爬行的速度是陆龟的3/20。蜗牛每分钟爬行多少米?(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例题中的线段图的?(2)如何理解3/5和5/6的意义的?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要达到目标离不开同学们的努力自学,下面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4.学生自学
过渡语:看看谁自学最认真,效果好收获多,教师巡视学生自学情况,帮助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一班同学作品情况
1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放下。
课题研究课堂实录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
授课时间
班级
五年级一班
学科
数学
授课题目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课堂纪实
一、定向示标
1.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们再来一起研究有关生活中分数计算的应用。
2.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会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找两名(学困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生做题时,教师进行巡视摸清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指导在黑板板演的学生书写要规范、字要写的大一些。)
2.议一议、更正。
(1)更正
师:做完的同学认真检查,检查后观察黑板上同学做的有什么和你不同的地方,发现后上台用不同的颜色的笔写在一边。
(2)讨论
谁做的对,做错的同学错在什么地方,同位间相互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当好考官。
拓展延伸
有两根同样长的自来水管,第一根用去3/10米,第二根用去3/10。哪一根剩下的部分长一些?
4.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困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找出作为单位“1”的量,还知道了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师表扬)
生:这节课我和同位讨论明白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3.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自学指导来帮助,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48——49页自主练习前面的内容,重点看线段图和框框里面的内容
1、教师板书: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师:用这条线段表示什么呢?为什么用它表示总数?
生:因为我们把总数看作了单位1,然后要把单位1平均分。
师:为什么平均分成5份?
生:因为男生做了总数的3/5,所以把总数要分成5份。
师:仔细观察,线段图这道题让你求什么呢?在图上能看出来吗?(请学困生指一指)
师:好,求男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什么?
2、刚才有同学还提出其它问题,我们来看一下。
(二)这是一班同学作品情况,那么二班的作品情况怎样呢?(出示课件)
(1)学生独立尝试: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计算过程。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特别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的用线段图进行分析解答。
(2)合作、交流:
师:谁来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生:二班男生制作了12件,女生做的是男生的5/6,求二班女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12的5/6是多少。
()改一改
讨论完后同位间相互改一改,做错的同学要及时订正。
3.考一考
师:通过练习发现同学们掌握的还不错,老师想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声音响亮的)
(课件出示习题)
(1)我国第三次大熊猫资源状况调查显示,全国约有大熊猫1760只,其中人工圈养的约占1/11。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约有多少只?
(2)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可达5/2米,企鹅的身高约是鸵鸟的6/25。企鹅的身高约是多少米?
生:求男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15的3/5是多少?
师: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师:板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生:(学困生)
15×3/5﹦9(件)
答:男生一共做了9件作品。
为什么用15乘3/5呢?
生: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因为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看做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所以,求15的3/5是多少,用15乘3/5。
生:这节课我上得很开心,轻松地学会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12×﹦
答:一班男生做了件。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在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时,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用单位“1”的量×部分量(一个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部分量(另一个量)。
2.出示课件:
注意:“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
一个数乘分数实际上也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倍,习惯上把“倍”省去,就说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