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学校文化气质,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会议上为大家发表演讲。
今天我们围绕的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学校未来发展的和谐基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学校、一个家庭最根本、最深厚的精神支柱,之所以要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它可以塑造学校的形象,促进师生团队的发展,为学校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设校园文化讲究质量首先,我们要注意建设校园文化讲究质量。
文化建设不是靠一朝一夕的热闹撑起来的,而是通过长时间、艰苦的努力才可以形成。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为学校以及师生提供优秀文化资源的途径,打破极少数资金实力不足的学校因为经济负担不能同步发展的严实局面,进行抱团取暖,共享优质资源的策略,优化我校师生资源协同的教育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全面化。
建设学校文化不是把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界定为独立的事情,而是要在确保学校整体进步的同时,把思考与行动融合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多种不同的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课程表上的素养,同时也推进学生的艺术、性格、思想方面的发展。
二、重视创新文化建设同时,我们还应该持续加强创新文化建设。
作为学校,要创新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创造全新的学术教育理念,而是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不断的更新发展。
我们应该尽力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中注重创新,推行以社交媒体、科技应用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变革措施,积极拓宽学生和师生体验的渠道,以更加包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成长。
贯穿这些令人感到激动且热情洋溢的方案和激励策略,我们应看到建设文化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
要想真正体现“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需要我们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去落实“人才兴校、创新开发、文化营造、资源共享”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实际操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寻找创新的途径,重视文化保护与维护的同时,发扬特色文化,发现并培养优秀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
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建立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建设班级共同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认知。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师生间的沟通搭建桥梁。
接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其在全方位发展中获得更多成长。
加强班集体凝聚力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师生的重要性在于构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师生精神家园、共同价值观、师生关系、学生全面发展、班集体凝聚力、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性。
1. 引言1.1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级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形成班级特有的精神风貌、核心价值观和共同行为准则,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动班级成员共同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
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可以让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提升教学效果和师生情感沟通。
班级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勇于探索和创新,开拓自己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还可以加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的载体,是班级成员共同的情感纽带,通过共同的活动和共识,让每个班级成员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师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发展,还可以提升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为师生打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
班级文化建设应该被重视和积极推动,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威海二中:构建生本为基础的TST合作场域1
威海⼆中:构建⽣本为基础的TST合作场域1构建⽣本为基础的TST合作场域威海市第⼆中学新⼀轮课程改⾰提出了“以学⽣发展为本”的理念,⽽要实现这⼀理念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教师的发展决定学⽣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单纯的教育任务执⾏者,⽽且还是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课程改⾰进⾏到现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随着社会对⼈才需求的变化和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的⼈际理解能⼒、合作能⼒和沟通交往能⼒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学会关⼼”、“学会合作”逐渐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
在这种社会和教育背景下,提倡开展合作学习,在互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推进学科学习⽬标的达成,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的社会技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教育为基础的“TST合作教学”的提出(⼀)教育教学改⾰的需要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作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向21世纪教育振兴⾏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都提出了改⾰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
2001年6⽉8⽇,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试⾏)》经国务院同意,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正式启动,并确定了改⾰的实验区及全⾯推⾏的时间表,中国从此进⼊了“新课改时代”。
发⽣在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是⼀场声势浩⼤的⾰命,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对中国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都有着⽏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然⽽,课程改⾰的艰难在于它是在既有的教育体系下所进⾏的渐进式的改良,这必然使新⼀轮课程改⾰会⾯临传统教育体系的种种羁绊,因此关注⾏动中的课程实践就显得迫切⽽重要。
另⼀⽅⾯,包括课程改⾰在内的任何⼀项教育改⾰,最终都将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中,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中。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4篇)
构建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实施方案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书香校园主题词:侵润书香睿智启航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校园、班级读书活动,优化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引领广大师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用阅读引领成长”,让校园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打造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书香班级”。
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用洋溢的书香感染师生。
重视学校传统,立足人文积淀,凸显文化特色,为学校建设寻求新的发展亮点。
活动规划: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在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和环境。
“晨诵”为每天早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以“每日一诗”的形式,广泛开展“走近经典”的诵读活动。
全班同学或自由朗读或齐声诵读,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在大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优美及音乐感,在大声诵读中走近文化经典和民族底蕴。
学校将____相应的古诗文诵读大赛或诗词知识积累竞赛。
“午读”为每天午读课时间,学生按照语文老师安排的进度阅读每个班级学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师生可针对其中片段作赏析、点评交流。
“暮省”则是学生课后,抽出时间,在读书笔记上,记录晨诵、午读的主要内容,写一些心得体会。
或以日记、随笔、读书手抄报等形式记写成长的记录。
暮省主要是以写的形式,记写感悟。
师生之间,亲子之间要用语言相互激励,以共勉。
二、精心设计了学生读书活动,做到了“三定”:一是定等级,将图书分为八个星级,每个星级____本书,学生读完一个星级的五本书,经教师验收,达到标准的,学校安排统一时间面向全体师生向该生授星;二是定标准,验收标准是学生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书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心得体会三个方面,学生能完成验收模板可顺利获得授星;三是定活动,学校安排各班每周开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各班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展示活动,通过讲故事,交流心得,片段表演等形式,交流学习成果,相互借鉴提高。
三、活动引领,进行全方位展示;一是系列读书成果展示,学生每周一份手抄报,班级两周一份班刊,教研组每月一期校刊《山果果》,学校每期一期《师生优秀作品集》。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七种境界”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七种境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容校貌就显得非常的重要,这不仅表现出一种强大的价值取向,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力图彰显学校的特色与个性,力图凝练学校的精神与灵魂,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校园分区化:独立又协调建设校园文化首先就是要对校园进行分区,可以把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办公区等,然后对各区进行类化。
所谓类化就是把校园文化建设分区建设,各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各个分区独立建设,但是又要相互协调,相形益彰。
2、校园洁净化:干净又整洁这是从学校环境卫生方面来说的,不管是什么学校都应该有一个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的校园,这就需要师生们的集体努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约束,没有师生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最容易藏污纳垢,最容易垃圾遍地,最容易臭气熏天。
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校园文化就会适得其反。
3、校园青绿化:生机有活力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校园建设,绿化是永恒的主题。
绿色代表着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象征着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和睦融洽,永远是学校的“主色调”!一所校园中,绿化面积的多少也直接决定这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这就是绿色校园的“标志”!通过栽种“校园树”、认养“班级花”这样的活动,还可以丰富师生知识,陶冶师生情操。
4、校园书香化:读书有文化学校的宗旨是“以文化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带给学生丰富的精神文化。
随着未来教育的提及,学校教育文化的载体也朝着电子化发展,但是书本、图书室、阅览室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读书角、阅览室、图书馆就显得很重要。
图书馆建设离不开书架、书吧,一个有创意的书架书吧可以增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
师生们可以在图书馆里一起读书、一起探讨,把校园建设成散发着浓烈书香气息的校园。
让校园文化浸润生命的成长
让校园文化浸润生命的成长一所学校最本质的特色就是校园文化特色。
我理解的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构筑高雅芬芳的精神家园,是文化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陶冶情感,让典雅的文化气息打动人(一)建筑文化,培养情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事物的影响。
一所学校,应以沉积在建筑之上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打动人。
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如果能使校园建筑体现出学校的个性和精神,给师生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建筑文化就会发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作用。
走进校园,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草清香,漫步在整洁幽静的庭院回廊间,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浓厚、典雅的文化氛围中,学生怎么还会高声喧哗,恣意打闹,言行无状呢?(二)舆论文化,启迪心灵学校应积极地在学生熟知的领域里挖掘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和实践的园地。
有的学校开辟出颇有特色的文化长廊,命名为“星光大道”,用来展示在德智体艺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校园之星”,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孩子全面发展。
校内宣传栏和文化展板,不仅可以活跃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更为校园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几米见方的小小天地,及时地宣传、展示校园内的各项文化活动,将悄然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璀璨舞台。
此外,学校还应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的动态,大力传播正能量。
宣传名人故事、环保知识、文明餐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不同主题的宣传栏和催人奋进的标语;推荐好书、适时组织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朗诵诗歌、聆听音乐、观看电影……这些教育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犹如春风化雨,有很强的教育亲和力和渗透性。
(三)服饰文化,彰显内涵如果说环境氛围的力量和精神因素给了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启迪,那么,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徽、校歌、校服等“文化符号”,又从不同侧面对学校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高度浓缩和诠释,对学生独特气质、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摘要]我从教育思想、教育质量、教育管理三个方面谈一下我校两年来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质量、教育管理一、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新的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理念或理念创新,什么是先进的办学理念呢?或者说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发展有何关系?我想先进的办学理念首先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是一种共同的愿景;一种追求;一种远见;一种影响力。
当被大家认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时候,它就是一种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伟大力量。
因此,我们号召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1、思想引领教育行为2005年我校争创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时候,全校师生天天忙忙碌碌,有时一天要召开几次会,在会上我对老师们开玩笑说:“我们学校缺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缺钱!”我对教师们说:“我们的学校不仅仅是缺钱,更重要的是缺少一颗富有智慧的大脑。
”我想,教育思想不应只属于大师们的,普通的校长和教师也应具备。
上海建平中学在冯恩洪校长的带领下,早已蜚声全国,他们的“规范+特色=建平校,选择+特长=建平人”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使建平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名校。
江苏华士实验学校吴辰校长主张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让人人都享受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有机会,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体验欢乐和成功。
她的理念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学校最终成了远近文明的学校。
这些成功的事例,靠的都是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
我们办学,大到几千人的大学校,小到几百人的小学校,都应该用超前的思维、先进的理念去营造校园的良好氛围,这种良好氛围长期存在就会形成一种学校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的力量要比政治力、经济力、权利的影响力更大,更持久,一旦形成更难以改变,处于一种稳定、规范的状态,具有很强的教育激励力。
它是一双无形的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我们的校长,我们的一线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逐渐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才能逐渐赢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让政府的放心。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 成就师生幸福人生
打造诗意教育文化成就师生幸福人生——中华路小学特色教育工作纪实前言:中华路小学坐落在名城镇江之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是一所既有八十多年历史又具现代气息的学校,建校于1928年,始名私立达仁小学,因学校纪律严明、校风优良、办学成绩显著,故被誉为旧镇江“四大名校”之一。
1956年,私立达仁小学改为公办中华路小学。
镇江市委市政府、润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2000年, 学校“三址合一”(中华路小学本部、中华路二小、荣庆里分部)工程作为镇江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进行我校办学史上规模最大的工程建设。
2002年3月28日校园改扩建工程竣工,生均占地面积及办学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任镇江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区领导参加了新校落成庆典活动,百姓拍手称赞。
八十多年的春华秋实,中华路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多年的厚积薄发中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儿童诗教育、艺术教育等品牌特色,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诗歌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红旗大队、江苏省优秀少年科学院、镇江市现代化小学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已成为师生的成长乐园和精神家园。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
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
中华路小学始终把学校特色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规范优质做好常规工作的前提下,努力走“特色立校”之路,提炼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形成学校个性的观念文化,围绕“让每位孩子享受诗意的童年”这一教育观,从引领诗意理念、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打造诗意课堂、建设诗意社团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诗意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
传承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精神气质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素质和气质的培养。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气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涵养师生的精神气质,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传承和创新学校文化对师生精神气质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师生精神气质的涵养。
传承学校文化,守正创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认同与追求。
传承学校文化,就是要将学校一脉相承的精神传统和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不断积淀、发展和丰富。
学校文化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学校应当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包括学校的创建背景、办学宗旨、师资力量等。
这些传统不仅是学校的特色,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载体。
一些有着百年历史的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校庆活动、设立校史馆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曾经的辉煌和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传统对于学校和师生们的影响。
学校文化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时代在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文化也需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
一些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增强学生们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推陈出新,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守正创新学校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学校不断传承和创新自己的文化,才能引领师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涵养师生精神气质,培养学校人文情怀学校的文化对于师生的精神气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促进师生的精神气质的涵养。
一方面,学校文化对于师生的精神气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师生们能够感受到学校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相关推荐2022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精选15篇)有较强方向性是工作方案的特点之一。
当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做几份工作方案,相信大家又在为写工作方案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篇1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治学理念、精神面貌和办学特色,是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地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经研究决定,制定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落实教育发展思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师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总体要求校园文化充分体现“高雅、特色、和谐”,做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和一定的文化品味。
实现每一寸土地都有管理的痕迹,每一处角落都有育人的功能。
(一)坚持高标准、高品位,突出教育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所以,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要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空地都具有教育作用。
整个校园应和谐统一,布置物的制作必须讲究艺术性,符合要求,达到简洁、美观、高雅、大方,催人奋进。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与精神风貌方案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与精神风貌方案一、前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升教育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
为了打造具有高品质、高品位、高风格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我们特制定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与精神风貌。
二、总体目标1.提高师生文化素养,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2.塑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3.增强校园文化辐射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和谐发展。
三、具体措施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1)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音乐会、舞蹈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展示师生才艺,提升艺术素养。
(2)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情怀”、“传统文化”、“环保意识”等,培育师生良好道德品质。
(3)组织科普讲座、学术研讨等活动,提高师生科学素养,激发创新精神。
2.提升校园环境品质(1)优化校园布局,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打造优美的校园景观。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教室等,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
(3)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卫生标准,营造整洁、和谐的校园氛围。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文化素养。
(2)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竞赛,激发教师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合作(1)开展校际文化交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提升自身校园文化品位。
(2)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扩大校园文化影响力。
(3)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师生社会服务能力。
四、组织实施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落实和完善本方案。
2.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3.明确各部门职责,协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4.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相信学校的校园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将得到全面提升,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以学院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师生-员工-校友精神家园论文
浅析以学院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师生\员工\校友的精神家园摘要:十七大报告将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号召下,大学文化建设承载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学院作为大学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
如何发挥学院文化与内在精神风向标的作用已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问题。
学院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学院内在精神的挖掘和培育,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凝聚作用,激发全体师生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这对提高育人水平,加快一流学院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建设;文化品牌;学院精神先进的文化是一所高校、一个学院的精神内核,是灵魂支柱,是推动一流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以学院文化建设为重要载体,以建设幸福和谐家园为导向,以品牌活动为平台,总结凝练学院独特的内在精神,使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学院发展有机结合,逐步从制度管人向文化育人过渡。
坚持从细节处关心人、从氛围上影响人、从精神上引领人,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凝聚作用,有效地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积极向上、拼搏进取、奋力争先的工作热情。
本文将结合工作实际,具体阐述以学院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动一流学院建设和发展这一课题。
一、改善物质文化设施,建“教工之家”,美化学院环境,愉悦身心物质文化是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进办学设备和美化学院环境,营造办公文化,如设计文化展示墙,使每面墙都会说话,展示与专业相关的图片,既起到专业宣传教育作用,也营造了学院文化艺术氛围。
修缮“教工之家”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丰富藏书数量,购置相应的健身器材。
更新办公室的办公桌椅、添置绿色植物,改善教职工的工作条件,营造美观、温馨、便利的工作、学习环境,使每个走入学院的人都能心情舒畅、开开心心地工作、学习。
二、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制度文化,促人发展学院应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使用、关怀与成长机制,重视人才价值,立足发挥人的积极性、创新性,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加快教师个人成长。
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
浅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打造文化校园论文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文化校园论文提要: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它凝聚着学校的学风、校风、作风的整体素质,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极其重要。
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高尚人格,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拓展和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更是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因素。
校园文化建设对打造文化校园有着积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学校广大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品味、弘扬校园主旋律、提高办学质量的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园文化内涵(一)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
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
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
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
(二)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师生员工去追求文化理想,实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
校训凝练办学价值观 彰显育人生命力
校训凝练办学价值观彰显育人生命力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价值追求、精神面貌、特色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关系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校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文字标识的形式凝练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呈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精髓。
校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特有的“精气神”,塑造中小学生良好品格,培养良好行为。
1.校训价值定位:凝练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辞海》中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定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现代汉语词典》把校训解释为“学校规定的对学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
校训本义就具有“悬之而注意”的标识鉴别功能,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标志,具有潜移默化的引导育人功能。
校训呈现了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气质,可以说是了解学校文化价值体系的关键显性指标。
校训在学校文化理念体系中,是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办学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是学校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是学校文化最简约的表达。
校训规范着育人标准,承载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股“精气神”。
2.追溯校训生成路径,挖掘校训育人价值北京市中小学校在文化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大多非常重视校训的传承与发展,每个校训的背后总有着特定的底蕴,有着属于自己发展历程的故事,学校努力诠释校训内涵,使校训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校训生成路径的分析,我们发现校训表述体现了学校文化发展的价值追求,主要着眼于如何为未来培育人才,并且试图回答培育具有什么标准的人,这样的价值定位就形成了校训生成的三种路径:继承传统;立足当下;寄语未来。
“继承传统”的校训,以北京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为主,校训形成大多有历史的积淀,或是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关键事件,或是领导和文化名人的题词。
“立足当下”的校训,大多基于学生品行培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生成。
这部分校训关注个人的行为标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美德要素。
2023年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精选7篇)
2023年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精选7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时代的回忆,一句句凝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我们还记得吗?面对流光溢彩、物质繁荣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让我们目不暇接。
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韩国文化、日__化的侵蚀,欧美文化的强势来袭……传统文化似乎渐行渐远,华夏儿女几千年不变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经被新一代的我们抛弃了,面对华夏文明千年的传承,面对无数哲人奉献终生才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它渐行渐远吗?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和强大的生命活力。
张岱年先生曾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生标语来激励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好好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传统,还要重视锐意创新,经世致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我们应该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基础,不断学习新的优秀人类文明,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并始终保持“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人生态度。
大胆创新、勇敢竞争,积极开拓,不断进取。
让我们的中学生活更加绚烂多姿,让我们的人生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2二十一世纪,不仅是岁月的更替,也是新旧观念的更新。
它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国家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
尤其是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
凝练学校文化气质,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校园管理·Campus Management56凝练学校文化气质,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王 建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的确,教育之“育”,确实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心灵纯净,使人胸襟开阔,使人自觉追求美好的生命历程。
因此,学校就应当营造一种文化和氛围,让全校师生享受工作,享受学习,让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
纵观教育发展史与众多学校发展的个案,大家不难发现,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正是其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的体现,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密。
文化的个性和品位决定着学校的个性和品位。
在当前,“人本”“和谐”等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这必须引发学校管理者的关注,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追求学校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校内管理者与学校师生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
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学校的文化,用文化凝聚师生人心,激发师生上进,发挥师生聪明才智,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最终将学校构建成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提炼精神——建构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
良好的学校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更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向心力,并且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成为师生员工生命幸福的一种追求。
很多专家提出,现代人之所以生命没有幸福感,生活漫无目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仰与追求。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塑造、凝练学校的精神,给师生员工一种对于幸福和生命价值的追求,把学校精神融入他们的生命,渗入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理想与信念。
在学校,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可以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可以引申到关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高度,从而可以激发教师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学生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等素养可以引申到促进人类进步的高度;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可以引申到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师生员工礼貌的行为、高雅的举止可以引申到社会人素养提升的高度……这些与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旦提升到一定的社会高度,就可能激发他们高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于社会的意义,从而帮助他们重塑信仰,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生命的幸福感;一旦他们有了信仰,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么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将会成倍地提高。
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都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反过来,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就一定有一个好校长。
要评价一个校长是否是好校长,或是说去评价一个校长是否是教育家型校长,就要去评价这所学校,评价学校里师生的生命状态,评价家长、社会的认可与反馈。
下面,我就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及校长自身六个方面来论述我心目中教育家型校长。
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好的学校有家的感觉,让人感到自由、安全、温馨、舒适,让师生有幸福感与归属感。
这样的学校是有生命力的,校园里的一景一物、师生间的一问一答都滋润着师生共同的成长;这样的学校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即使在老师的严格要求里也能读出最温柔的关切;这样的学校是充满爱与责任的,每一个老师都发自肺腑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爱戴着自己的老师,每一处教育细节都折射着暖暖的阳光;这样的学校,师生可以自由地对话,尊重被给予最好的诠释;这样的学校,谁都拥有广阔的舞台,赏识与激励点燃每个人的梦想!教育家型校长就是要致力于营造这样的校园,让学校成为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让教师从容自信地发展教师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没有好的教师,学校一切都无从谈起。
教育家型校长通过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与构建教师生命成长的教育共同体,不断引领教师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个老师阳光、自信、从容、儒雅的为人师表。
不论学校有多大,校长心中都应该装着每一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获得发展。
每一位教师都至少属于一个团队,都能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在团队中碰撞思想,分享理念,增进友谊。
每一位教师都在团队中前行,感受着来自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同时,每一个学科都重要,都应该拥有专业的指导与研修,引领每个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后,教师个体的成长,离不开个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校长对有特殊发展需求的老师,应给予他们充分地肯定和支持,帮助教师实现个体的特色绽放。
教育家型校长能让老师们在成长道路上体验到快乐、愉悦,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让他们在成长之路上走得更从容、自信、坚定、执著。
发挥校园文化激励功能培养师生文化自觉精神
发挥校园文化激励功能培养师生文化自觉精神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师生健康成长的沃土,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魅力和个性的表达,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最重要、最紧迫而又最艰巨的任务。
校园文化是以有形的物质为载体的无形文化,是一种熏陶激励性文化,是一种有鲜明个性和导向作用的文化。
所以,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培养文化自觉精神对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增强学校凝聚力,促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校园文化作为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它能够把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和力量凝集在一起,激发他们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进而内化为一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巨大合力,使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和意识到自己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是主体,在文化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也是主体,并产生一种强烈的校园认同感、校园归属感、校园责任感和校园荣誉感,从而把全体师生员工的奋斗热情逐渐凝聚和迁移到校园文化气氛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校园“钢铁长城”。
1、校园文化的客观存有,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发展。
这是因为,校园文化特别是作为校园文化内核的校园精神与校园价值体系,是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所在。
所谓凝聚功能,就是由校园文化产生的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它可增加全体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整体合力。
校园文化的软性规范,即群体的价值观点、校园精神、行为方式等,能够激发教师的认同感及作为学校一员的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使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总目标。
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一往无前的向前迈进,除了具有高质量的教学、上水平的管理等“内功”外,就要靠这种由校园精神结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态识和学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强烈学校意识的师生员工,会自愿自觉地把自己与学校融为一体,“校兴我荣”、“爱校如家”,形成强烈的主人翁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处处维护学校的荣誉和声誉,为学校添光增彩。
特色校园文化塑造与师生独特气质养成
特色校园文化塑造与师生独特气质养成一所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和师生的独特气质,往往是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特色校园文化和独特气质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师生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特色校园文化如何塑造,以及师生独特气质如何养成的问题。
一、特色校园文化的塑造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外在表现,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吸引生源和扬名立万的根本。
而一个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是由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学生活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学校需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定位,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走向混乱,导致校园文化无法形成统一的风貌。
所以学校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特色校园文化有质的保障。
一些学校以励志教育为特色,通过定期召开励志演讲、开展读书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还有一些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特色,通过开设文化艺术课程、举办艺术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特色的教育活动,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就逐渐显现出来。
特色校园文化的塑造还需要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支持。
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支撑。
一支富有特色教育理念、教学水平高、富有创造力和包容心的师资力量,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得以实现的核心。
教育资源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撑,学校需要有一些特色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才能为学生提供特色教育教学、特色课程开发的保障。
学校需要通过多种学生活动,来弘扬和传承特色校园文化。
学生是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主体,他们通过参与各种学校活动,比如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社会实践等,来感受和传承学校的特色文化,使校园文化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二、师生独特气质的养成学校需要重视对师生成长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练学校文化气质,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
生命的气息。
”的确,教育之“育”,确实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心灵纯净,使人胸襟开阔,使人自觉追求美好的生命历程。
因此,学校就应当营造一种文化和氛围,让全校师生享受工作,享受学习,让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
纵观教育发展史与众多学校发展的个案,大家不难发现,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正是其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的体现,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密。
文化的个性和品位决定着学校的个性和品位。
在当前,“人本”“和谐”等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这必须引发学校管理者的关注,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追求学校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校内管理者与学校师生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
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学校的文化,用文化凝聚师生人心,激发师生上进,发挥师生聪明才智,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最终将学校构建成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提炼精神――建构学校的文化内涵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
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
良好的学校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更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向心力,并且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成为师生员工生命幸福的一种追求。
很多专家提出,现代人之所以生命没有幸福感,生活漫无目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仰与追求。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塑造、凝练学校的精神,给师生员工一种对于幸福和生命价值的追求,把学校精神融入他们的生命,渗入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理想与信念。
在学校,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可以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可以引申到关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高度,从而可以激发教师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学生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等素养可以引申到促进人类进步的高度;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可以引申到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师生员工礼貌的行为、高雅的举止可以引申到社会人素养提升的高度……这些与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旦提升到一定的社会高度,就可能激发他们高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于社会的意义,从而帮助他们重塑信仰,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生命的幸福感;一旦他们有了信仰,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么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将会成倍地提高。
人本管理――引领师生的文化行为
人本思想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能够关注到学校师生员工的个性需求与发展需要,充分展现出对人性的关注,从而使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学校师生员工的情感纽带。
在学校中,一方面教职员工作为教育工作者既有敬业奉献的职责,又有作为社会人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压力,他们带着双重的身份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更需要管理者的关注。
同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如何使教师缓解这种压力?如何让教师的喜怒哀乐得以释放?这些都要求管理者以人本
化的思想,站在教师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管理者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他们的工作与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一代,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家庭和社会太多的期望,更需要管理者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给他们健康的身心。
面临这些越来越复杂的管理问题,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思维模式,把管理的中心转向对人的关注,在管理中把人放在第一位。
比如:在很多学校,管理者大多以身作则,要求老师七点到校,管理者通常在教师和学生到校之前就站在校
门口迎接师生,并且给他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感激,有些校长一直在这么坚持。
这样的方式可能比在学校会议上讲十次都更加有效。
还有一些校长,遇到老师缺课或者迟到,首先想到的不是批评,而是分析原因,关切地问老师是不是家里有事,需不需要学校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校只会心存感激,只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才会把学校当作是家,找到家一样的归属。
其实,人性化的管理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理念,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只要管理者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管理看作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必然能够在有效地推进工作的同时,给师生员工一片自由、尊重的天地。
优化环境――营造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校环境是外显的,它可以承载文化信息,同时对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场地设施、文化设备、校园绿化等方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视觉环境。
这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学校的建筑规划、绿化环境、校园布置等方面。
在建筑规划方面主要需要考虑学校建筑的合理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要能够进行细化的功能分区,让师生员工的生活更加方便;在校园绿化方面要
体现学校的环境特色,在很多百年名校的校园里,各种植物的高低搭配都能够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高大的雪松、银杏,稍低的海棠、绿竹等,既有在晨曦中草坪上晨练的学生,也有夕阳下树荫中师生的促膝交谈;在校园布置方面主要是校风、校训、办学理念的合理展示,学校办学成果的展现,更要有合适的区域展示师生的作品与成果,这样可以极大激发师生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供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使用的物质条件。
这方面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与学习,因此必须有合理且人性化的配置,如学校公用的图书馆、运动场、计算机房等,还有各班教室内部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等。
这些硬件配置不仅需要齐全、到位,更需要合理安排,便于师生员工的使用。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员工进行正常工作与学习的保障,学校管理者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师生员工提供便捷、舒适的物质环境。
关
注成长――提升学校教师的生命活力
成长,不仅是学生的需求,更是教师的需求。
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已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更是学校发展的需求,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学生全面提升的需求。
在这些需求当中,教师自身的需求是原动力,而学生全面提升的需求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激情。
朱永新教授说:“实
际上,做任何一件事情,尤其是管理一所学校,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应该有一种激情,应该有一种创造的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身心的成就动机。
”如果老师只会教书,也就没有
了亮点和特色,只会教书的人是教书匠,既会教书又会育人的人才能算是教育的专家。
教师应该奋力追求,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成为教育的专家。
这种成就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能满足和成就他们的人生与梦想,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火把,应该善于点燃教师们的激情,成就教师们的事业和理想,从而完美他们的人生;其次校长还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垫脚石,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好的机遇,让教师感觉到学校对于其成长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从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方面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
发掘潜能――奠基学生未来的异彩纷呈
社会要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主体的人首先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不仅要具有全面和谐素质,而且要富有创造性和自我发展的潜力。
因此,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
教育不再为了追求考试分数,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社会“明天”的需要,还要考虑社会“后天”的需要。
也就是说,教育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要为其终
身学习,为人的智力开发,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教育要对学生一辈子负责。
学校的文化建设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入手,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对于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注,注重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与素养提升,同时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各种平台:教师应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构建全新的课程观;学校应利用各种条件在学习之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组织各类活动,既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也在此过程中不断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中至少留下一点可以让他们受用终身的东西。
也许老师的一些做法学生们现在还不能理解,但老师希望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之后,他们能够对学校的教育留下深刻的印记。
一所成功的学校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文化:体现它的本质的物质形态应该是独特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符合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规律。
它本质的非物质形态应该体现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核心价值观,即学校文化应体现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