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学校文化气质,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练学校文化气质,构建师生精神家园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

生命的气息。”的确,教育之“育”,确实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心灵纯净,使人胸襟开阔,使人自觉追求美好的生命历程。因此,学校就应当营造一种文化和氛围,让全校师生享受工作,享受学习,让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精神家园。纵观教育发展史与众多学校发展的个案,大家不难发现,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正是其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的体现,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密。文化的个性和品位决定着学校的个性和品位。

在当前,“人本”“和谐”等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这必须引发学校管理者的关注,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中,追求学校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校内管理者与学校师生员工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和谐。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学校的文化,用文化凝聚师生人心,激发师生上进,发挥师生聪明才智,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最终将学校构建成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提炼精神――建构学校的文化内涵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高

尚的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的学校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更能激发师生员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和向心力,并且这种精神本身就可以成为师生员工生命幸福的一种追求。

很多专家提出,现代人之所以生命没有幸福感,生活漫无目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仰与追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塑造、凝练学校的精神,给师生员工一种对于幸福和生命价值的追求,把学校精神融入他们的生命,渗入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理想与信念。

在学校,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可以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对于学生的责任可以引申到关乎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高度,从而可以激发教师崇高的理想与信念;学生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等素养可以引申到促进人类进步的高度;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可以引申到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师生员工礼貌的行为、高雅的举止可以引申到社会人素养提升的高度……这些与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旦提升到一定的社会高度,就可能激发他们高度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于社会的意义,从而帮助他们重塑信仰,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生命的幸福感;一旦他们有了信仰,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那么学校的凝聚力、战斗力将会成倍地提高。

人本管理――引领师生的文化行为

人本思想管理充满魅力,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能够关注到学校师生员工的个性需求与发展需要,充分展现出对人性的关注,从而使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员工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学校管理者与学校师生员工的情感纽带。

在学校中,一方面教职员工作为教育工作者既有敬业奉献的职责,又有作为社会人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压力,他们带着双重的身份在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比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人更需要管理者的关注。同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使教师缓解这种压力?如何让教师的喜怒哀乐得以释放?这些都要求管理者以人本

化的思想,站在教师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管理者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缓解他们的压力,给他们的工作与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一代,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承载家庭和社会太多的期望,更需要管理者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给他们健康的身心。

面临这些越来越复杂的管理问题,学校管理者必须改变思维模式,把管理的中心转向对人的关注,在管理中把人放在第一位。比如:在很多学校,管理者大多以身作则,要求老师七点到校,管理者通常在教师和学生到校之前就站在校

门口迎接师生,并且给他们深深地鞠上一躬,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与感激,有些校长一直在这么坚持。这样的方式可能比在学校会议上讲十次都更加有效。还有一些校长,遇到老师缺课或者迟到,首先想到的不是批评,而是分析原因,关切地问老师是不是家里有事,需不需要学校提供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校只会心存感激,只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他们才会把学校当作是家,找到家一样的归属。

其实,人性化的管理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理念,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只要管理者能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管理看作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把教师和学生都看作是学校的主人,必然能够在有效地推进工作的同时,给师生员工一片自由、尊重的天地。

优化环境――营造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

学校环境是外显的,它可以承载文化信息,同时对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校园环境包括校园建筑、场地设施、文化设备、校园绿化等方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校园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视觉环境。这方面的建设主要是学校的建筑规划、绿化环境、校园布置等方面。在建筑规划方面主要需要考虑学校建筑的合理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要能够进行细化的功能分区,让师生员工的生活更加方便;在校园绿化方面要

体现学校的环境特色,在很多百年名校的校园里,各种植物的高低搭配都能够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高大的雪松、银杏,稍低的海棠、绿竹等,既有在晨曦中草坪上晨练的学生,也有夕阳下树荫中师生的促膝交谈;在校园布置方面主要是校风、校训、办学理念的合理展示,学校办学成果的展现,更要有合适的区域展示师生的作品与成果,这样可以极大激发师生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二是供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使用的物质条件。这方面直接关系到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与学习,因此必须有合理且人性化的配置,如学校公用的图书馆、运动场、计算机房等,还有各班教室内部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等。这些硬件配置不仅需要齐全、到位,更需要合理安排,便于师生员工的使用。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员工进行正常工作与学习的保障,学校管理者必须创造良好的条件,给师生员工提供便捷、舒适的物质环境。关

注成长――提升学校教师的生命活力

成长,不仅是学生的需求,更是教师的需求。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已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更是学校发展的需求,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更是学生全面提升的需求。在这些需求当中,教师自身的需求是原动力,而学生全面提升的需求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归宿。

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激情。朱永新教授说:“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