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1)

合集下载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管理策略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管理策略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管理策略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计量、核算和披露规定。

正确选择和实施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会计政策,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可比的基础。

而会计政策的管理策略则是指企业在会计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以确保会计政策的有效实施和稳定运行。

本文旨在探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管理策略。

1. 会计政策的选择1.1 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会计政策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导致财务数据的差异,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的判断。

正确选择会计政策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加投资者信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2 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会计政策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1) 真实性和公允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确保财务报表公允、真实。

2) 可比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具有可比性,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便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进行决策。

3) 一致性原则:企业在连续多个会计期间应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4) 合理性原则:会计政策选择应基于合理性和经济效益,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和法律法规要求。

1.3 会计政策的具体选择会计政策的选择因企业所处行业、规模、业务性质等因素而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会计政策选择:1) 会计基准的选择:企业可以选择遵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国家强制性财务会计准则。

2) 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权益法和成本法。

3) 存货计量方法: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

4) 固定资产计量方法:可以选择成本法、公允价值法等。

5) 借款利息的计量方法:可以选择实际利率法、摊销法等。

2. 会计政策的管理策略2.1 会计政策管理策略的意义会计政策的管理策略是企业保证会计政策有效实施和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管理策略,企业能够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提高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财务报表的质量和稳定性。

会计政策的内容

会计政策的内容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称会计计量属性)也属于会计政策。

只有在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存在多种选择时,会计政策才具有实际意义,因而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

企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将构成企业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企业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按统一会计制度处理会计业务,即使是现在也很少真正理性地选择会计政策。

这种状况,肯定难以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发展的要求。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有必要大力宣传会计政策,以期引起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重视。

[编辑本段]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1. 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

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

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2. 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

3. 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

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也由此就产生了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披露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企业选用会计政策,主要涉及下列具体内容:①综合性会计政策:合并政策(包括企业合并和合并会计报表)、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业务处理及外币报表的折算)、估价政策、租赁、税收。

会计政策知识点总结

会计政策知识点总结

会计政策知识点总结一、会计政策的定义和作用会计政策是指在确定会计准则下,企业为了合理确定财务报告中各项会计要素的计量和披露方法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的规则和制度。

会计政策是财务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包括:1、确定计量和披露方法:会计政策确定了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计量和披露方法,进一步确保了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维护公允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当遵循公允性原则,确保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增进信息透明度:通过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使得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更加透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4、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政策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合规。

二、会计政策的内容会计政策的内容包括:1、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2、会计主体的确认方法:如企业的会计政策应当明确哪些实体应当被纳入企业的财务报表范围内。

3、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方法:包括资产和负债确认的条件和计量的基准,如成本法、公允价值法等。

4、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条件、计量基准以及相关的会计政策。

5、投资与金融工具的认可和计量方法:包括投资和金融工具的认可条件、计量方法等。

6、财务报告的披露政策:财务报表中各项信息的披露标准和要求。

三、会计政策的制定企业会计政策的制定应当符合以下原则:1、公允性原则:制定会计政策应当遵循公允性原则,确保会计政策在真实、合理和公允的基础上确定。

2、经济实质相关性原则:制定会计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实质确定相关性,确保会计政策与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相适应。

3、会计政策一致性原则:企业应当确保会计政策在连续年度中的一致性,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4、谨慎性原则: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当考虑到潜在的不利情况,保持谨慎态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

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

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
首先,会计政策涉及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在什么时候确认
收入和费用,以及如何确认收入和费用。

会计政策应当明确规定企
业在何种情况下确认收入和费用,以及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具体方法
和标准。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能够按照一定的
原则和规定进行确认,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其次,会计政策涉及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指对资产、负债、
权益、收入和费用的计量方法和标准。

会计政策应当规定企业在计
量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确保
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计量,保证财
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再次,会计政策涉及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企业编制的财务
报表和财务信息披露。

会计政策应当规定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和披
露财务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确保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规
定进行报告和披露,保证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最后,会计政策还涉及其他方面,比如会计核算、会计处理、
会计确认、会计报告等。

会计政策应当明确规定企业在这些方面应
当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确保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信息披露过程中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核算、处理、确认和报告,保证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总之,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等方面。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并严格按照会计政策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信息披露,确保财务报表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公正。

主要会计政策和基本财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和基本财务制度

主要会计政策和基本财务制度一、会计政策1. 会计政策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遵循的原则、规则和方法。

会计政策是由企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公司自身特点,在会计制度框架内制定的,是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如何处理和表现财务交易的规范。

2. 会计政策的制定原则会计政策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原则:会计政策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规定,确保财务报表的合法合规。

(2)真实性和公允性原则:会计政策应确保财务报表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报表的公允性和可比性。

(3)谨慎性原则:会计政策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在不确定时候应做出保守估计,避免过分乐观导致错误决策。

(4)一贯性原则:会计政策应保持一贯性,在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不宜频繁变更会计政策,确保财务报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主要的会计政策内容(1)货币单位: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货币单位稳定性原则,使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2)会计确认原则:企业在确认交易和事项时,应遵循会计确认原则,即按照相关立账准则确认交易和事项,确保交易和事项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3)会计核算原则:企业在核算业务活动时,应遵循会计核算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原则、收益实现原则、成本匹配原则等,确保业务活动的完整性和相关性。

(4)会计报告原则: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会计报告原则,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综合核算原则、相关性原则等,确保财务报表的全面性和忠实度。

二、基本财务制度1. 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资金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

财务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相关规定和流程,确保资金使用和支出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目标。

(1)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调度、资金流向、资金使用等方面,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高效使用。

(2)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制定、执行、监控等环节,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计量方法、确认方法和报告方法的总称。

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慎重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会计政策,并在必要时进行变更。

本文将就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进行探讨。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1. 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的质量和真实性。

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导致同一项交易或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影响利润、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呈现。

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到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确保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谨慎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当保守,不夸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一贯性原则:企业应当在会计期间内保持会计政策的一致性,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3)真实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当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经济合理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当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能够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

3. 会计政策选择的方法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参照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选择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会计政策。

(2)行业惯例:可以参考所在行业的会计惯例和行业标准,选择符合行业特点的会计政策。

(3)管理层判断:企业管理层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策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的变更1. 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会计政策的变更可能由于以下原因:(1)法律法规变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可能导致企业需要调整会计政策。

(2)企业经营策略变化:企业经营策略的调整可能需要变更会计政策,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会计政策不再适用:原有的会计政策可能不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调整。

2. 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会计政策变更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确定变更原因:企业应当明确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并进行充分的内部讨论和决策。

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技巧

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技巧

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技巧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会计政策能够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供信息支持给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在制定和执行会计政策时,企业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包括相关法规、会计准则、业务实践和企业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讨论一些关键的技巧,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和执行会计政策。

1. 确定公司的会计政策目标在制定会计政策之前,企业应该明确其目标和需求。

这将有助于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以满足其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并符合相关的法规和准则。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更关注利润和现金流量的报告,而另一些企业可能更注重财务稳定性和风险管理。

2. 熟悉相关的法规和会计准则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守适用的法规和会计准则。

这包括国家法律、财务报告准则以及行业规定等。

企业应该确保其会计政策与这些要求保持一致,并及时更新以适应法规和准则的变化。

3. 综合考虑业务实践和企业需求除了法规和会计准则外,企业还应该考虑其特定的业务实践和需求。

不同企业可能面临不同的会计问题和挑战,因此会计政策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例如,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外汇风险管理和合并报表等因素需要纳入考虑。

4. 公司内部沟通与培训会计政策的执行需要得到全公司范围内的支持和理解。

因此,企业应该确保在制定会计政策时进行充分的内部沟通,并提供必要的培训,以帮助员工理解和正确执行会计政策。

此外,企业还可以设立内部审核程序,以确保会计政策的执行符合要求。

5. 定期评估和更新会计政策会计环境和业务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应定期评估和更新其会计政策。

这可以通过定期回顾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与审计师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等方式来完成。

如果会计政策需要调整,企业应该进行适当的沟通,并确保员工对变化有清晰的了解和指导。

6. 借鉴业界最佳实践企业可以从业界其他企业的经验中学习,借鉴其在会计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的最佳实践。

这可以通过参加行业会议、研讨会和专业组织的活动,建立业务网络并分享经验等方式来实现。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准则原文+应用指南+典型案例(2023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准则原文+应用指南+典型案例(2023年版)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准则原文+应用指南+典型案例(2023年版)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应用指南案例详解:准则原文+应用指南+典型案例(2023年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企业发展的日益复杂化,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企业会计准则不仅规范了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核算行为,还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会计准则,本文将从准则原文、应用指南和典型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和案例分析。

一、企业会计准则原文企业会计准则原文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法律依据。

在2023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原文中,主要包括了会计基础、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财务报告和财务报表等内容。

以会计政策为例,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业务特点选择会计政策,确保会计政策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企业会计准则原文的学习和理解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原文的解读和补充,是指导企业如何正确应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财务核算和报告的重要参考。

在2023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重点对会计政策的制定、变更和会计估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中,应用指南指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规模、行业特点和财务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并坚持会计政策的一贯性和稳定性,确保会计政策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学习和掌握对企业正确应用会计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会计准则典型案例企业会计准则典型案例是对企业会计准则原文和应用指南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对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和解读。

在2023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典型案例中,包括了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估计的调整和财务报告的编制等方面的案例。

会计政策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南

会计政策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南

会计政策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南第1章会计政策概述 (3)1.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 (3)1.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 (3)1.3 会计政策的披露要求 (4)第2章货币资金与金融资产 (4)2.1 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核算 (4)2.1.1 货币资金的管理 (4)2.1.2 货币资金的核算 (5)2.2 金融资产的定义与分类 (5)2.2.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5)2.2.2 持有至到期投资; (5)2.2.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2.2.4 贷款和应收款项; (5)2.2.5 长期股权投资。

(5)2.3 金融资产的计量与披露 (5)2.3.1 金融资产的计量 (6)2.3.2 金融资产的披露 (6)第3章存货与成本计算 (6)3.1 存货的分类与确认 (6)3.2 存货的计量与核算 (6)3.3 成本计算方法及应用 (7)第4章固定资产与折旧 (7)4.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7)4.1.1 确认条件 (7)4.1.2 初始计量 (7)4.2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与折旧 (8)4.2.1 后续计量 (8)4.2.2 折旧 (8)4.3 固定资产的处置与披露 (8)4.3.1 处置 (8)4.3.2 披露 (8)第5章无形资产与商誉 (8)5.1 无形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8)5.1.1 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8)5.1.2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8)5.1.3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9)5.2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与摊销 (9)5.2.1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 (9)5.2.2 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 (9)5.2.3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 (9)5.3 商誉的确认与处理 (9)5.3.2 商誉的确认条件 (9)5.3.3 商誉的会计处理 (9)第6章投资性房地产 (10)6.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与分类 (10)6.2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10)6.2.1 确认条件 (10)6.2.2 初始计量 (10)6.3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披露 (10)6.3.1 后续计量 (10)6.3.2 披露 (10)第7章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 (11)7.1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与计量 (11)7.1.1 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 (11)7.1.2 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条件 (11)7.1.3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 (11)7.1.4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11)7.2 企业合并的类型与会计处理 (11)7.2.1 企业合并的定义与类型 (11)7.2.2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11)7.2.3 合并报表合并的会计处理 (11)7.2.4 企业合并中特殊问题的处理 (11)7.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 (11)7.3.1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12)7.3.2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合并调整项目 (12)7.3.3 合并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 (12)7.3.4 合并财务报表的附注披露 (12)第8章收入与费用 (12)8.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2)8.1.1 收入定义 (12)8.1.2 收入确认条件 (12)8.1.3 收入计量 (13)8.2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3)8.2.1 费用定义 (13)8.2.2 费用确认条件 (13)8.2.3 费用计量 (13)8.3 收入与费用的披露 (13)第9章税务会计与所得税 (14)9.1 税务会计概述与税种分类 (14)9.1.1 税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 (14)9.1.2 税种的分类 (14)9.2 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 (14)9.2.1 所得税的确认原则 (14)9.2.2 所得税的计量方法 (14)9.3 所得税的披露与税务筹划 (14)9.3.1 所得税的披露 (14)9.3.2 税务筹划的概念与原则 (14)9.3.3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应用 (14)9.3.4 税务筹划的风险与防范 (15)第10章财务报告与审计 (15)10.1 财务报告的编制与披露 (15)10.1.1 编制原则 (15)10.1.2 披露要求 (15)10.1.3 注意事项 (16)10.2 审计的目的与程序 (16)10.2.1 审计目的 (16)10.2.2 审计程序 (16)10.3 审计报告的类型与分析应用 (16)10.3.1 审计报告类型 (16)10.3.2 审计报告内容 (17)10.3.3 审计报告分析应用 (17)第1章会计政策概述1.1 会计政策的概念与分类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对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程序和规则。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

04
会计政策执行的策略性行为
会计政策执行策略性行为的内涵
会计政策执行策略性行为是指在会 计政策执行过程中,企业基于自身 利益和战略目标,对会计政策进行 有目的的选择、安排和调整。
VS
这种行为通常是在符合会计准则和 法规的前提下,利用会计原则、政 策、制度等方面的灵活性,以实现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推广会计政策准则制 定与实施
通过制定明确的会计政策准则,减少 企业单方供给和策略性行为的空间,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要点一
深入研究特定行业的 会计政策执行情况
未来研究可以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类 型的企业,探讨其会计政策执行中的 策略性行为及其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相关者的影响。
研究会计政策供给的单方性在执行过 程中的策略性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 企业财务报告和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分析,为企业和投资者提 供有关会计政策供给和执行的策略性 行为的相关知识,并为企业制定更加 合理、科学的会计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研究企业单方供给会计政策的动因、方式、影响因素以及执行策略性行为对企业财务报告和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
会计政策单方供给对执行的策略性行为的影响
影响关系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会影响相关利益 方的策略性行为。例如,当企业选择 某种会计政策时,会直接影响管理层 的决策行为和执行过程。
披露效应
在单方供给的会计政策下,企业披露 的会计信息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判 断,从而ຫໍສະໝຸດ 响其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资源配置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会影响资源的配 置,因为不同的会计政策会影响企业 的成本和收益,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 和发展方向。

制定会计政策的决策方法与实施过程

制定会计政策的决策方法与实施过程

制定会计政策的决策方法与实施过程会计政策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制定和实施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制定会计政策的决策方法和实施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会计政策。

一、制定会计政策的决策方法1. 定义会计政策的范围和目标:- 企业应明确会计政策适用的范围,包括财务报告对象和所属行业等。

- 企业应确立会计政策的目标,如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等。

2. 明确决策的参与者和程序:-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财务部门等应参与制定会计政策的决策过程。

- 企业应设定明确的决策程序,包括信息收集、意见征集和决策评估等。

3. 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 企业应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会计政策相关的信息,包括行业规范、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等。

- 企业还应考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4. 评估和比较不同会计政策选项:- 企业应评估并比较不同会计政策选项的优缺点,例如成本、财务报告效果和可操作性等。

- 企业还应考虑不同政策选项对企业经营决策和财务分析的影响。

5. 建立决策标准和权重:- 企业应建立明确的决策标准和权重,以提供一个客观的决策依据。

- 决策标准和权重可以包括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等。

6. 进行决策评估和决策制定:- 企业应对不同会计政策选项进行评估,包括风险分析和财务模拟等。

- 企业最终需选择一种或几种会计政策,并进行决策制定。

二、实施会计政策的过程1.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会计政策的正确实施。

- 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会计流程、岗位职责和审计程序等。

2. 提供培训和宣传:- 企业应提供相关人员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会计政策。

- 企业还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和外部沟通等方式,增强对会计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3. 实施和监督会计操作:- 企业应按照会计政策的要求,进行财务数据的记录和报告。

- 企业还应定期进行会计操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符合会计政策和法规要求。

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博弈论视角探讨了会计政策的供给机制。

首先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会计政策的供给机制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接着结合博弈论视角,研究了会计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博弈情况。

展望了未来会计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

通过此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会计政策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为会计政策的合理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定合适的会计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博弈论、会计政策、供给机制、市场竞争、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会计政策的供给机制、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研究、供给机制与市场竞争、研究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会计政策的制定往往被视为企业内部的决策过程,主要考虑了企业与外部市场的关系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包括企业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各方的利益冲突和协调。

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会计政策的供给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揭示背后隐藏的规则和机制,同时为提高会计政策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从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会计政策的供给机制,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研究和供给机制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会计政策供给的机制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通过分析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的博弈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动机和效果,为企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提供决策参考。

本研究还将探讨会计政策供给机制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供给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通过对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我们对会计政策制定的理解,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

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摘要】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研究了会计政策供给机制。

首先分析了博弈论在会计政策研究中的重要性,接着对会计政策供给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因素。

针对博弈论在会计政策供给机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

通过影响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的因素分析,总结了研究结论并提出研究启示。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深入研究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博弈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潜力,为完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对于深化会计政策研究、提升会计领域理论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关键词:博弈论,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实证研究,影响因素,结论,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博弈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研究是一个涉及经济学和会计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会计政策作为公司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决策和评估。

而会计政策供给机制则是制定会计政策的过程和机制,其效率和公正性对于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对当前会计政策供给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反思和探讨上。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对于会计政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传统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存在着制度设计不完善、激励约束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会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通过博弈论视角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会计政策供给机制背后的市场机制和利益关系,并通过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为完善会计政策供给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也有助于探讨影响会计政策供给机制的因素,为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会计政策供给机制是会计政策形成和实施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增强公司治理效果、保护投资者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博弈论视角探究会计政策供给机制,可以更加客观地解析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有助于制定更为有效的会计政策。

会计手册——会计政策

会计手册——会计政策

不足:在物价变动明显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收入与
费用的配比缺乏逻辑统一性,经营业绩和持有收益不能分清, 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出现低估,难以真实揭示企业的财务状 况。
会计手册培训
-8-
会计政策-基本会计政策
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
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 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这种计量属性能避免价格变动的虚计收益,反映真实财务状况, 客观评价企业的管理业绩。但是,确定重置成本较困难,无法 与原持有资产完全吻合,从而影响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它仍 然不能消除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影响,也无法以持有资本的形式 解决资本保值问题,使以后的生产能力难以得到补偿。
会计手册培训
-4-
会计政策-基本会计政策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 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 记账本位币,境内公司,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境外公司,可以选定某种外国货币作
为记账本位币,但是上报股份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
-15-
会计政策-资产负债会计政策
一般来说,金融负债是企业向其他单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或 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将来须 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金融 负债本质上是一种合同义务,同时金融负债也属于一种现时义务,由 过去交易或事项而形成,其最终结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如:企业发行的债券
的目的在于向投资人、债 权人提供有助于理解企业经营成果 和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因此合理 有效的会计计量方式,成为财务会 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

会计政策制定知识重点

会计政策制定知识重点

会计政策制定知识重点会计政策制定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的选择与确定。

合理的会计政策制定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经济实力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会计政策制定的知识重点。

1.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的选择与确定。

它具有规范财务会计信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财务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等作用。

2. 会计政策制定的原则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真实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准确反映企业经济实力和经营成果。

(2)稳定性原则:会计政策应保持稳定,不得频繁变更,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

(3)谨慎性原则:在面临不确定性情况下,应选择相对保守的会计政策,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4)连续性原则:会计政策应具有连续性,在进行会计政策变更时,应进行充分的披露和解释。

3. 会计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制定会计政策时,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法律法规:企业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等。

(2)行业特点:不同行业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会计政策,以适应行业性质和经营特点。

(3)企业规模:大中小企业的会计政策可能存在差异,以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要。

(4)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会计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如投资者、债权人等。

4. 会计政策制定的程序制定会计政策的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会计政策制定的目标和原则。

(2)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法律法规、行业要求、会计准则等。

(3)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会计政策。

(4)进行内部和外部沟通,明确会计政策的制定和变更,并进行充分的披露。

(5)定期评估和审查会计政策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必要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5.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和处理当企业需要变更会计政策时,应及时进行披露,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应当向内外部报告使用者说明变更原因、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政府单方供给这一基本事实,以实证的研究视角和博弈分析的方法,对会计领域中存在、.发生和披露的各种违反既定会计政策的事件按其动机给予必要的归纳.根据理性人假设和相应的利己动机,按照博弈分析的基本研究路径,试图从会计政策供给方的利益偏好.权力安排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靠性缺损这三个方面,解释会计主体普遍存在着的会计信息失真.失范和失德的可能性原因,并进一步说明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如果出现大规模的非合作博弈.我们在谴责信息失真.失范和失效这些败德行为的同时,是否也应反省一下会计政策的供给方的责任.关键词会计政策供给方会计政策执行方利益冲突策略性行为一、问题的提出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范和会计信息失效是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制造业十分突出的质量问题。

一般认为,这些质量问题的一般分析模式的逻辑是:在委托—代理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利用信息占有优势,进而逆向选择了损人利己的行为模式。

具体表现为:利己主义的过度追求;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沉落;外在法律约束的软化以及国家监督力量的不足和监督效率的低下。

上述基于企业理论的分析在逻辑上似乎是成立的,但却忽略了一个正确的参照系:你们在谴责会计信息制造者损人利己的时候,是假定会计政策供给方所供给的会计政策是公正的和利益均衡的产物。

我们知道,会计政策作为企业利益的分配尺度,而这一利益的分配尺度却由外部的政府机构制定并单方提供的。

根据瓦茨和齐默尔曼教授1999年的实证研究结果,政府和政府官员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自利性决定了其参加政治活动的动机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法人作为一个经济人,其目的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政府和政府官员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这种由政府单方供给体制所导致的会计政策以及具有明显倾向的利益分配尺度,就与企业的利益期望存在不一致性,甚至分歧相当严重。

(整理)29《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二十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整理)29《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第二十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二十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一节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前期差错概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规范了企业会计政策的应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以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及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可比性。

一、会计政策(一)会计政策的概念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1.原则,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合于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

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以交易已经完成、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作为收入确认的标准,就属于收入确认的具体会计原则。

2.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即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3.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政策的判断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构成了会计政策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对会计政策的判断通常应当考虑从会计要素的确认出发,根据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这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属性以及两者相关的处理方法、列报要求等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

比如,在资产方面,存货的取得、发出和期末计价的处理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及后续计量中的成本法或权益法,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其后续计量模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其减值政策、金融资产的分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等,属于资产要素的会计政策。

在负债方面,。

在所有这权益方面,。

在收入方面,。

在费用方面,。

除会计要素相关会计政策外,。

也属于会计政策。

二、会计估计(一)会计估计的概念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会计政策知识重点

会计政策知识重点

会计政策知识重点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总体规定和操作方法。

它是财务会计报告的基础,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和公允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会计政策的定义、分类以及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政策的定义会计政策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基本计量规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总称。

它是根据会计原则、会计法规和企业特殊情况,经企业决策者自主选择确定的。

二、会计政策的分类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政策可以分为三类:选择性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政策修正。

1. 选择性会计政策选择性会计政策是指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和允许的选择权自主确定的会计政策,例如计提坏账准备的计量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2. 会计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是指在一期财务报告期间,企业由于自身情况发生了变化,需要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会计政策进行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政策变更应该在会计期间内进行修正。

3. 会计政策修正会计政策修正是指企业在制定企业会计政策过程中,发现会计政策在编制财务报表中的错误时所做出的纠正。

三、会计政策的重要性会计政策对于财务报表的真实、全面和公允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企业的会计政策决策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不同的会计政策将导致不同的财务数据,从而影响了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

因此,合理选择和持续稳定会计政策对于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用户决策的权衡会计政策的变更和修正将对财务报表的数据和信息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了财务报表用户在进行决策时的权衡。

因此,在进行会计政策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到财务报表用户的需要和关注。

3. 影响财务分析与评价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数据和信息,进而影响财务分析与评价。

不同的会计政策将导致不同的财务数据,从而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产生不同的结果。

会计实务一文读懂新准则下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1)

会计实务一文读懂新准则下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1)

会计实务一文读懂新准则下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1)
今明两天,小五将为大家讲解《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主要涉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和披露内容。

本篇主要介绍新准则下会计政策的概念及其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对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

但是,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什么是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的变更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
四、追溯调整法与未来适用法。

制定会计政策的原则与方法

制定会计政策的原则与方法

制定会计政策的原则与方法会计政策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准则,用于规范及统一企业的会计处理和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制定会计政策的原则与方法。

一、会计政策的制定原则制定会计政策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一致性原则:会计政策在不同会计期间之间保持连续性,以确保财务信息的比较和分析的可靠性。

一旦确定了一项会计政策,在合理的范围内应该保持一致,不轻易更改。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政策应根据经济实质进行确定,而不仅仅是根据法律形式。

企业应根据交易的实质和经济实际进行会计处理,避免人为操作或虚假的会计记录。

3. 可比性原则:会计政策应确保财务报告能够在不同时间和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会计政策的制定应具备通用性、简洁性和规范性,以便于不同企业之间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对比。

4. 小节慕高、、应税单位就恶梦一样寝余原则:会计政策应当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具体经济状况,不受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所影响。

会计政策应以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为原则,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制定会计政策的方法制定会计政策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审慢性大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了解并熟悉国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会计政策符合规定。

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是制定会计政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对相关法规保持敏感,并及时调整会计政策。

2. 分析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企业的规模、行业、所有制形式等都会影响会计政策的制定。

通过分析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包括企业的资本构成、业务模式、核算对象等,确定适合企业的会计政策。

3. 参照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参照行业内同行企业的会计政策和做法,了解行业的一般惯例和最佳实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

可以借鉴行业内成功企业的经验,并与行业协会或专业机构进行交流和研讨。

4. 内部审查和沟通:对制定的会计政策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估,与各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及其执行的策略性行为本文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政府单方供给这一基本事实,以实证的研究视角和博弈分析的方法,对会计领域中存在、.发生和披露的各种违反既定会计政策的事件按其动机给予必要的归纳.根据理性人假设和相应的利己动机,按照博弈分析的基本研究路径,试图从会计政策供给方的利益偏好.权力安排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靠性缺损这三个方面,解释会计主体普遍存在着的会计信息失真. 失范和失德的可能性原因,并进一步说明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如果出现大规模的非合作博弈.我们在谴责信息失真. 失范和失效这些败德行为的同时,是否也应反省一下会计政策的供给方的责任.ﻫ关键词会计政策供给方会计政策执行方利益冲突策略性行为一、问题的提出ﻫ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范和会计信息失效是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制造业十分突出的质量问题。

一般认为,这些质量问题的一般分析模式的逻辑是:在委托—代理状态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制造者利用信息占有优势,进而逆向选择了损人利己的行为模式。

具体表现为:利己主义的过度追求;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沉落;外在法律约束的软化以及国家监督力量的不足和监督效率的低下。

上述基于企业理论的分析在逻辑上似乎是成立的,但却忽略了一个正确的参照系:你们在谴责会计信息制造者损人利己的时候,是假定会计政策供给方所供给的会计政策是公正的和利益均衡的产物。

我们知道,会计政策作为企业利益的分配尺度,而这一利益的分配尺度却由外部的政府机构制定并单方提供的。

根据瓦茨和齐默尔曼教授1999年的实证研究结果,政府和政府官员作为一个利益集团,自利性决定了其参加政治活动的动机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企业法人作为一个经济人,其目的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政府和政府官员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动机驱动下,这种由政府单方供给体制所导致的会计政策以及具有明显倾向的利益分配尺度,就与企业的利益期望存在不一致性,甚至分歧相当严重。

这就为企业通过会计信息制作的主动权与政府及其官员、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基本前提。

除此之外,这种单方供给体制所提供的会计政策具有不完备性。

这是会计政策供给方(无论是由什么专家组成),都具有有限理性特征。

如果我们承认人不会是无所不知的,那么依据有限理性的逻辑,会计政策的供给方也具有有限理性的认知水准,会计政策的不完备性也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计政策的供给方在会计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不断发布的补充规定就可证明。

同时,会计政策的不完备性或不完全性的实质就是会计政策的内在缺陷,这种内在缺陷的存在就为各会计利益主体进行博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ﻫ会计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既是一种逐利行为,也是一种利益冲突。

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看,冲突是指不同的利益主体由于不相容的利益目标、损益判断或得失分歧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紧张状态。

按照西方冲突理论,参与博弈者行为意向一般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

根据博弈理论的两个维度,一是合作程度(一方愿意满足对方愿望的程度),二是不合作程度(一方拒绝满足对方愿望的程度)。

那么,众多会计信息制造者主体的不合作行为显然是一种冲突的紧张状态。

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冲突时采取何种方式总有一种基本偏向。

行为阶段则是冲突双方公开地试图实现各自的愿望。

冲突的严重程度可以用冲突强度的连续体概念来解释:从无冲突到彻底冲突之间存在着强度连续的变化过程。

而合作的可能性并不具有必然性,博弈论的研究表明,要想使合作成为多次博弈的均衡解,博弈的一方(最好是实力更强的一方)必须主动通过可信的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 ,向另一方表示合作的善意,努力把这个善意表达清楚,并传达出去。

如果该困境同时涉及多个对手,则要在博弈对手中形成声誉,并用心地维护这个声誉。

并不是什么空口诺言,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

所以合作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OPEC组织经常会有成员国不遵守组织的协定,私自增加石油产量。

原因在于合作是脆弱易损的,这种均衡是不稳定的。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会计政策的单方提供的利弊,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各会计主体的策略性行为。

ﻫ二、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一种制度演变的路径依赖ﻫ1. 会计---财政的微观基础;ﻫ会计活动作为财政活动的微观基础,既是我国财政预决算工作程序的必然,它又是我国会计制度演变的一种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其历史线索可追溯至革命战争年代。

会计政策的财政单方供给的制度安排,其特点为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为一切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在建国后表现为一切为了国家经济的恢复;改革开放特别是步入市场经济轨道一来,最明显的进步是对人的解放,把过去非人性的工具化还原为人性化的利益本质,追求财富被新政所鼓励,从而完成了从“道德神”到“经济人”的历史转变。

与此相关的另一特征就是政府权力也参加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但与个人追求财富本体化不同在于:政府权力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往往被遮蔽在国家利益这面神圣旗帜之下。

过去数年国家审计署所披露的政府审计结果可以印证这一被遮蔽的事实。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既套用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会计政策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一种公共物品(刘峰,1996)。

另一种认识走的更远,认为会计政策是以政府为首的各社会利益相关者就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达成的一组公共契约,是参与者各方反复博弈后人们一致意见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雷光勇,1999) 。

而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布坎南对公共选择的“整个分析都是以个人具有完全的选择权利作为前提的”,唐寿宁(1996)而公共选择的效率高低取决于是否存在足够的“竞争”,一致同意被认为公共选择的最高效率。

但在中国,个人完全选择的权利显然并不存在,在个人缺乏完全的选择权利时,又何以想象“一致同意”情形的出现的可能呢?其次,从“会计政策这一特殊的公共物品”提供方案本身就具备两种可能性,既可以由政府提供(如中国)也可以由市场提供(如美国),由政府提供只不过具有效率优势,但共识度未必就好;而由市场提供虽然存在效率缺陷,但共识度未必不高(如解决找零难题的“四舍五入”法则)。

最后,使用和消费会计政策时需要预支相关会计知识的专属费用,如学费、书本费、实习费、培训费以及时间等,这于公共物品可以免费搭便车的基本特性不符。

ﻫ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本土化追问:会计政策的供给经过“参与者各方反复博弈”吗?根据是什么?;这不是与“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历史定位相冲突吗?而事实我们“刚刚迈出了博弈的第一步,从制度选择来看,也是基本上有利于政府利益来安排的,这一选择必然导致‘上有政策,下按对策’的博弈现象的产生。

对于博弈的另一方-----‘假帐林立’也就毫不奇怪。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会计制度建立还要经历一个博弈的过程,离‘纳什均衡’还有一定距离。

”“公共契约”与“公共物品”的认定者为什么没有提供这些基本的博弈线索和历史事实呢?如果认定者认为这是一种公共常识无须列示,那末笔者在相关的会计文献中为什么找不到这些基本线索和事实呢?如果按上述的观点,收容制度也是政府提供的用于规范市场人口秩序一种特殊公共物品,这种不考虑理论土壤的理论套用岂不荒谬吗?2. 财政部门:会计政策的单方供给者;传统体制的一元化政策供给方案确实是比分散讨价还价的政策形成机制效率ﻫ更优越。

由于会计政策制订过程追求效率函数就难免造成可靠性(集体共识度)的缺损。

又因为会计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分配尺度,而缺乏集体共识度的会计政策供给又不具备刚性约束属性。

(权责发生规则以及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允许的政策方案选择)必然派生出规则内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寻找政策漏洞、钻政策空子)和打制度补丁两种消极后果。

这就为会计政策执行过程的博弈埋下了伏笔。

ﻫ3.体制内协商机制;为了克服和增加会计政策供给中的可靠性缺损以及集体共识度,会计政策供给方往往会采取体制内协商机制来进行校正。

而这种校正的质量却在会计实践中遭到强大质疑。

首先,体制内会计政策协商机制的参与者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与会计政策供给者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具有较强的谈判能力和话语权力。

而这些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较低,缺乏起码公意的代表性;其次,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非国有经济主体被排除在协商机制之外,它们虽然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缺乏在公共政策方面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最后,制订会计政策的国家利益优先(在许多时候表现为国家利益优先名誉下的部门利益优先实质)宗旨,这使得会计政策的一些执行方案就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比如,稳健的会计政策规定就具有明显的收敛特征,其运用存在程度不同的政策限制。

在2002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反馈回来的只有四份,这与我国1200万的会计队伍是极不相称的。

可见,与国际惯例协调,准则建设固然重要,思想上的转变更是当务之急。

ﻫ这种体制内协商机制的缺陷和会计政策制订过程的不透明,虽然有协商机制之存在,但经济利益分配的契约条款在不同谈判能力的参与者之间,不是在讨价还价之后再主动同意的,而是不同谈判能力权力安排的被动结果。

这就必然形成日后心怀不满的弱势谈判者暗中较量的分析线索。

ﻫ4.主权观念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经济开放步伐的加快并与国际经济依存度的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主权观念逐步被国际会计一体化的主张所稀释,从而熨平会计政策中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凸陷不均的状态。

我国政府的主管部门也表达出积极的态度,“中国今后将继续推进会计国际协调,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惯例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冯淑萍2004)。

现在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以会计准则为标志的会计制度的演变是以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为主线的,并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加入WTO协议等一系列重要事件,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日见显现。

但是我们同时又观察到这样的事实:社会经济主体在执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对若干会计政策的运用方面仍存在会计政策供给方所设置的限制性壁垒,(如快速折旧、准备提取比例、资产计价方案选择等等),其内部的解释是财政的承受力有限三、会计政策执行过程的博弈策略ﻫﻫ会计政策从契约角度理解,可以看成一种有关经济利益分配的契约安排,与企业存在的契约观不同之处在于:参与会计政策契约签订者的权利安排是不一致的或不对等的。

问题在于:会计政策供给方虽然在会计政策制订层面符合制度既定的规则,在法理上占先,而且在会计政策的技术运用规定中存在利益偏好倾向,但并不能替代千千万万个运用会计政策、执行会计政策以及制作会计信息的经济主体,而且在监督的效率方面也被实践证明是低效率和不经济的。

表现为滞后性、高成本、软约束。

会计政策执行过程的博弈行为,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利益冲突”。

如果我们认为任何会计政策都存在内在缺陷这一客观因素,那么以同样的理由也可以认为会计政策执行过程的策略性行为是会计信息供给主体在逐利动力下,对现行会计政策内在缺陷的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