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学期末复习题

食品安全学期末复习题

《食品安全学》绪论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机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2、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食品卫生的关系(P5):3、食品安全研究的意义:P10 1、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保证食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3、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4、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国际贸易5、保障食品安全是公共卫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食品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P30 1、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2、食源性疾病3、食品的安全评价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5、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及规范6、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7、食品安全标准体系8、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第二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1、生物性污染概念: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2、生物危害的类型:1、可能进入食物链的动物传染病原2、有食物传播的病原3、新媒介或新情况中新出现的常见病原4、与食物传播有关的新病原3、根据引起中毒原因的不同细菌污染类型:感染性食物中毒、毒素型食物中毒、混合型食物中毒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细菌污染类型:胃肠型食物中毒、神经型食物中毒4、外毒素: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军体外的有毒代谢产物。

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只有在细菌死亡和裂解后才释出的有毒物质。

5、黄曲霉毒素的特性:P55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原因:由活菌和内毒素的协同作用所致:活菌随失误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和结肠内繁殖,作用于肠粘膜,使其发炎、水肿、充血、出血;内毒素致使发烧、胃肠蠕动增强而发生呕吐和腹泻。

7、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原因:由肉毒毒素引起,与菌本身及芽孢无直接关系,肉毒梭菌毒素随食物进入消化道,胃酸和消化酶稳定,不受其破坏,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选择性作用于运动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一乙酰胆碱的释放,引起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才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元素,但是在食品生产和保存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如生产条件、材料质量、处理方法等,微生物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常见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它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污染食品。

微生物污染会对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1.对食品质量的影响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变味,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比如,牛奶中的细菌,会导致牛奶腐败、发酸变质。

而肉类、海鲜、蔬菜等食品中的细菌,会导致腐败、变色、失去营养价值等影响,并带来异味等负面影响。

而且,某些微生物可能会产生毒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它们的毒素可能导致中毒、腹泻、呕吐等。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生物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有些微生物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食品中的细菌,可能在人体内繁殖,导致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中毒、败血症等,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肠炎、尿路感染等。

此外,霉菌可以产生霉素,可能导致肝脏疾病等。

二、微生物污染措施的控制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对微生物污染的控制十分必要。

以下是控制微生物污染的一些措施:1.杀菌消毒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杀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消毒可以使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加工设备、容器、工作环境等,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消毒可以使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消毒方法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

2.保持食品卫生在餐厅、超市等地,保持食品卫生也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关键手段。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保持个人卫生,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第三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9、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属共有8个种,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 。 冷藏不能抑制李斯特菌繁殖,所以在冰箱保存 时间过长的乳、肉制品,最为多见。 感染剂量不详,中毒机制混合型,偏重于侵袭 型。
10、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2)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中毒机制 ①以感染型为主。菌体进入肠道内繁殖,经淋巴
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 ②同时菌体裂解产生内毒素,作用于胃肠道引起
呕吐、腹泻、发热等。 ③肠炎沙门菌、鼠伤害沙门菌可产生肠毒素,作
用于肠粘膜引起腹泻,严重者粪便带血。
(3)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菌种: 猪霍乱沙门菌(S. choleraesuis)、 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 肠炎沙门菌(S. enteritidis)等。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范围广,感染路径多,感染剂 量106 ~ 108 cfu /g。
二、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及危害 1、沙门菌(Salmonella) 沙门菌属于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布范
围广,遍及自然界,可通过各种途径污染食品。 感染剂量:2×105 菌落形成单位(cfu)/ g。 (1)沙门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 ①胃肠炎型;最为常见。 ②类霍乱型; ③类伤寒型; ④类感冒型; ⑤败血症型。
3、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据作用机理分: 感染型; 毒素型; 混合型 (1)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作用机理: ①有些靠其侵袭力附于肠粘膜及粘膜上层,引起 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②有些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③有些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④有些通过淋巴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

食品安全学各章重点

食品安全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了解概念】食品安全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一般是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2.食品安全的含义(1)食品数量安全——要求既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2)食品质量安全——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3)食品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3.【名词解释填空】安全食品定义:安全食品(safety food):安全食品是指生产者所生产的产品符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要,并经权威部门认定,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用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食品。

目前,中国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的可包含四个层次,即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其中,后三者为政府、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倡导的安全食品,属狭义范畴的安全食品。

4.常规食品(conventional food)常规食品是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这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常规食品的管理和认证由国家质检系统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5.无公害食品(free-pollutant food)无公害食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一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的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所加工的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6.绿色食品(green food)绿色食品是在生态环境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或在生产过程中限定使用允许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符合特定标准的产品。

绿色食品必须经专门机构认定,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它是一类无污染的、优质的安全食品。

7.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有机食品是指根据有机农业和一定的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加工出来的产品。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有机食品是最高级的安全食品。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影响

加强食品检测人 员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检测人员的 专业素质
定期对食品生产 企业进行监督检 查,确保生产过 程符合卫生标准 和要求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了解生物
01
性污染的危害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培
02
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食品
03
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人类:微生物在人 体内繁殖,污染食 品加工和包装过程
寄生虫污染
寄生虫来源:土 壤、水、动物粪
便等
寄生虫种类:蛔 虫、钩虫、绦虫

寄生虫传播途径: 食物、水、接触

寄生虫危害:引 起腹泻、腹痛、 营养不良等疾病
病毒污染
01
动物源性病毒:如禽
流感病毒、猪流感病
毒等
02
植物源性病毒:如烟
草花叶病毒、马铃薯
03
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食品安 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4
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确保原材料 质量和安全
建立食品生产过程监控体系,及时 0 5 发现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加强食品运输和储存管理,确保食 0 6 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提高食品检测水平
建立完善的食品 检测体系,确保 食品质量安全
采用先进的检测 技术和设备,提 高检测效率和准 确性
目录
01. 生物性污染的来源 02. 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03. 生物性污染的预防和控制
微生物污染
土壤:微生物在土 壤中繁殖,污染农 作物
空气:微生物在空 气中传播,污染食 品表面
植物:微生物在植 物体内繁殖,污染 蔬菜和水果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ppt课件

ppt精选版
8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的类型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 物理性三大类。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种类最多,引 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最为常见。
➢生物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
ppt精选版
9
一、生物性病原物
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是指污染食物的微 生物、寄生虫、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 然毒素以及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 毒性物质。
ppt精选版
10
二、化学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污染食品的有 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 化合物,如汞、镉、铅、砷、有机磷、 亚硝酸盐等。
ppt精选版
11
三、放射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放 射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的 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在 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时其废物 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
识不清、血压下降、循环障碍。
ppt精选版
23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不生吃虾、蟹或经盐腌制的蟹; ➢鱼、虾、蟹、贝烧熟, 煮透,100℃并持
续30分。
➢烹调用具严格生熟分开;
➢海产品低温储存;
➢凉拌食物(如海蜇)冲洗后置食醋中浸 泡10分钟或在沸水中飘烫数分钟;
ppt精选版
24
③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这些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字,主要指微生物性的 危害,化学性的危害同样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来 源。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严重后果, 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ppt精选版
2
➢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没 有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所以难以估计 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不严重。 据报道,食源性疾病成为危害中国公众健 康最重要因素。

食品安全学第3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安全学第3章.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四)常见的致病菌
• • • • • • 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菌 志贺氏菌 空肠弯曲菌 副溶血性弧菌 李斯特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肉毒梭菌芽胞杆菌 • 其他
一、沙门氏菌(Salmonella)
• 肯德基鸡肉卷致瘫痪 警惕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莫妮卡· 萨曼2005年10月在悉尼一家肯德基门店食用鸡肉卷后患上沙门氏菌脑 病,症状包括大脑认知、行动、语言能力严重损伤,最终四肢痉挛性瘫痪。萨 曼当年只有7岁,至今未愈。 澳大利亚一家法庭裁定,下令肯德基向原告支付800万澳元(约合830万美元) 赔偿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2)流行病学特点
季节性特点: 多发于7-10月。 引起志贺氏菌食 物中毒的食品主 要是冷盘和凉拌 菜。
人类是唯一的患者和 带菌者,经粪-口传 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 膜层,一般不入血。
(3)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20h, 短者6h,长者24h。病人 会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 呕吐及频繁的腹泻,并 伴有水样便,变种混有 血液和黏液,里急后重、 恶寒、发热,体温高者 可达40℃以上,有的病 人可出现痉挛。
它是人与动物肠道中的 寄生菌。菌群菌型甚多, 仅少数对人致病,其中 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 内脏中。鸡、鸭、猪、 牛、羊、人都可带菌。
(2)流行病学特点
全年皆可发生,多见于 夏秋两季。5~10月发病 最多。
引起中毒的主要是动物 源性食品。特别是畜肉 类及其制品,其次是禽 肉、蛋类、乳类及其制 品。
④加热高温处理食品 以彻底杀灭病原菌。
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 欧盟13国出现肠病疫情 (2011年06月)
由 “毒黄瓜”等受污染蔬菜引发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在欧洲蔓延趋势不减。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生物性污染与食品安全

生物污染:指有害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是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安全性威胁。

生物危害:指生物本身及其代谢过程、代谢产物、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对食品原料加工过程和产品污染,这种污染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生物富集: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残留在各类生物体内的农药逐渐被积累起来,这就是生物富集现象。

细菌污染指标:(1)细菌总数的检验(2)大肠菌值(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1、食品污染途径有哪些?①原辅材料污染:种植业中化肥、农药、植物激素;养植业中抗生素、动物激素、饲料添加剂不合理使用;水产品中污染、赤潮等均可造成食品污染,且程度较严重。

②生产加工过程污染:容器、用具、管道未清洗干净或使用不当;生产工艺不合理;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不良均可造成食品的微生物污染.③包装、储运、销售中污染:食品包装材料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由于交通运输工具不洁可造成污染;食品贮存条件不卫生或散装食品及销售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

④人为污染:食品中人为掺伪,或加入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用工业原料作为食品用原料来生产食品;用工业拔染剂“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加入食品中“漂白";在猪饲料中加“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等故意造成食品污染。

⑤意外污染:由于火灾、地震、水灾、核泄露等,也可对食品造成污染。

2、食品污染有哪几个特点?第一,食品被污染日趋严重及普遍,其中化学性物质的污染占主要地位。

第二,污染物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时,浓度可以不断积聚增高,即所谓生物富集作用,以致轻微的污染过程经生物富集作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现今食品污染导致的危害,除了急性毒性作用外,以慢性毒性为多见。

由于长期少量摄入。

且生物半衰期又较长,以致食品污染在体内对DNA等发生了作用,可出现致畸、致癌、致突变现象。

3、环境污染如何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原料动植物的生产过程。

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化学性污染污染杂质为化学物品而造成的水体污染。

化学性污染根据具体污染杂质可分为6类:(1)无机污染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污染物质有酸、碱和一些无机盐类。

酸碱污染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妨碍水体自净作用,还会腐蚀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响渔业。

(2)无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是重金属等有潜在长期影响的物质,主要有汞、镉、铅、砷等元素。

(3)有机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的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是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芳香烃等。

它们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质,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质: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故称之为需氧污染物质。

(5)植物营养物质:主要是生活与工业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以及农田排水中残余的氮和磷。

(6)油类污染物质:主要指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轮事故污染最甚。

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

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

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

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

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化学物质的不断产生和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也进一步繁杂,食品污染大致可分为:(1)食品中存在的天然有害物;(2)环境污染物;(3)滥用食品添加剂;(4)食品加工、贮存、运输及烹调过程中产生物质或工具、用具中的污染物。

第三章 食物中毒

第三章 食物中毒

展青霉素
• 1.结构(见书)限量标准:50-100g/kg • 2.产毒菌株 • 侵染食品和饲料的主要有青霉、曲霉,侵染水果的主要是 雪白丝衣霉 • 3.毒性: • 致突变物质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 • • • • 1.结构(见书) 2.产毒菌株 主要由镰刀菌产生 3.毒性:呕吐反应 有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和致畸作用
1.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
主要内容:
• • • • 真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寄生虫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真菌毒素
• • • 1.真菌毒素中毒的特点 (1)真菌毒素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而不是复杂的蛋白质 (2)产毒真菌菌株主要在谷物、发酵食品及饲料上生长,直接在动 物食品较为少见 2.产毒菌株及产毒条件 (1)产毒真菌种类 真菌种类多、不同的菌可以产生相同的毒素;同一菌株不同的条 件下,产毒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2)基质的影响 真菌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糖和少量的氮及矿物质 (3)相对湿度和基质水分对产毒的影响 Aw在0.7以下能完全阻止产毒的真菌繁殖 (4)温度 常见贮藏真菌,生长最适的温度为25度,小于0度生长几乎停止。 3.真菌毒素的毒性 可分为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脏毒性、造血器官毒性等。 也可见致癌、致畸
食品中污染的常见病毒
1、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此病毒主要有甲、 乙、丙、丁、戊等5种型别。其中甲、戊型病毒 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 炎或慢性携带者;乙、丙型病毒由输血、血制 品、注射器或伤口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 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有关; 丁型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须在乙型病毒等辅 助下方能复制,故其传播途径与乙型病毒相同。 2、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s Virus):能够引起动物主要为偶蹄兽和人的感 染。主要通过接触而传播,其临床特征是在口 腔粘膜、蹄(趾)部和乳房等部位皮肤发生水 泡和溃烂。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孙若玉1,任亚妮2,张斌2,*(1.天津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查中心,天津300110;2.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301609)摘要:生物性污染是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细菌性污染、病毒性污染、真菌和真菌毒素污染、水产中的生物毒素、寄生虫与害虫污染几个方面。

通过对食品生物性污染来源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食品;生物性污染;食品安全AEffect of Biological Pollution on Food SafetySUN Ruo-yu 1,REN Ya-ni 2,ZHANG Bin 2,*(1.Tianjin Industrial Products Production License Review Center ,Tianjin 300110,China ;2.Tianjin ResearchInstitute Co.,Ltd.,Food ,Tianjin 301609,China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threaten food safety and peopl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ch including bacterial pollution ,viral contamination ,fungal and mycotoxin contamination ,biological toxin in aquaculture ,parasites and pests and so 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iological pollution ,W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provide the basis for effective guarantee food safety work.Keywords :food ;biological pollution ;food safety食品研究与开发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5年6月第36卷第11期DOI :10.3969/j.issn.1005-6521.2015.11.036作者简介:孙若玉(1983—),女(汉),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

蜡样芽孢杆菌分布范围广,感染路径多,感染剂 量106 ~ 108 cfu /g。
肉毒梭菌为腐生性菌,不能在消化道内生长繁殖, 即使进入也随粪便排出。
中毒机制:产生肉毒毒素(一种神经毒素)。 神经毒素阻止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引起神经 功能障碍,肌肉麻痹。 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化学、生物毒物中毒性最强 的一种,对人致死量为10-9 mg /kg体重,毒性比氰化 钾大一万倍。
7、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俗称大肠杆 菌。
3、细菌性食物中毒分类 据作用机理分: 感染型; 毒素型; 混合型 (1)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随同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引起的食物中毒。其作用机理: ①有些靠其侵袭力附于肠粘膜及粘膜上层,引起 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等炎症病理变化过程。 ②有些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升高。 ③有些引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④有些通过淋巴进入血液系统,引起全身感染。
9、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属共有8个种,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是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m过长的乳、肉制品,最为多见。 感染剂量不详,中毒机制混合型,偏重于侵袭 型。
10、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沙门菌食物中毒安全防范措施 ①防止食品被污染; ②控制食品中菌体繁殖,如低温贮存等; ③彻底杀灭食品中病原菌,如加热、辐照等。
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范围广,感染剂量为需105
cfu /g细菌产生的毒素,即1.0 mg毒素。 中毒机制:毒素型中毒(肠毒素)。 防范措施:同沙门菌食物中毒。
(2)毒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能产生毒素的细菌污染食物后,在食品中生长繁 殖并产生毒素,毒素随同食品进入人体而引起的食物 中毒。 此类中毒的食品,虽经加热等方式杀菌,但毒素 不能被高温破坏,仍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这类病原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 椰毒假单胞菌、霍乱弧菌等 。

第三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与食品安全
自然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未受人为活动影响 或影响较小的环境。一般来说,自然环境存在 着许多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人类可获得清 洁而安全的空气、水和食品。然而,产生于这 种环境中的食品也并不都是安全的。
有些自然环境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由于地球结构上原因,造成地球化学元素 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一地区的水体或土壤中 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 病。
由于这类疾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故又 称地方病。
最典型的元素过少而引起的地方病为碘缺乏病。
在远离海洋和有高山阻隔的地区,由于土壤含 碘少或易流失,常常为缺碘土壤,土壤缺碘会 导致水和食物中含碘少,使人体摄碘量不足; 同时不合理的膳食(营养缺乏)也会影响人对 碘的吸收,从而形成人体碘缺乏,由此而引起 的最常见的疾病为甲状腺肿大和克汀病(主要 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发、痴呆和聋哑)。缺硒还 常常引起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的流行。
环境问题的发展:
环境问题第一次高潮(上世纪50-80年代)
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如1952年12月伦敦的烟雾事件,1953~1957年日本的水俣病事 件,1961年的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55~1972年的疼痛病事件等等,形成了第一次环境问题高潮.这主要是由于下 列因素造成的: 一是人口迅猛增加,都市化的迅速加快 二是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能源的消耗大增.1900年世界能源消费量还不到10亿吨煤当量,至1950年就猛增至25 亿吨煤当量;到1956年石油的消费量也猛增至6亿吨,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又增加了新污染.
然已出现了城市化和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但工业生产并不发达,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不突出.
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上世纪50年代)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常见种类:如弓形 虫、猪带绦虫等。
污染途径:主要通 过食用被污染的肉 类、鱼类等食物传 播。
预防措施:加强食 品卫生监管,注意 个人卫生和饮食安 全。
霉菌污染
霉菌污染是生物性污染的一种,主要由于食品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受到霉菌 的污染
霉菌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发霉,产生毒素,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倡导绿色生产, 促进生态农业发 展,从源头上减 少生物性污染的 产生。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霉菌污染常见于谷物、豆类、水果、蔬菜等食品中
控制霉菌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选择适当的储存方式、加强 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护等
生物性污染对食 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腐败变质
生物性污染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
汇报人:XX
目录
生物性污染的种类
01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
02
生物性污染的预防和控 制
03
生物性污染的检测和监 测
04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影响案例分析
05
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 性的未来挑战和展望
06
生物性污染的种 类
细菌污染
常见种类:沙门氏菌、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危害:病毒污染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甚至引发食源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添加标题
预防措施: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管理,提高食品生产者的 卫生意识,加强食品检测和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污染。
寄生虫污染
定义:寄生虫通过污 染食物或水源进入人 体,并在人体内寄生, 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食品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微生物污染是其中最常见和广泛的一种。

微生物污染在食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其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相关的风险评价方法。

一、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潜伏期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可能导致潜伏期病原性,也就是在人体内繁殖并短暂地患病。

这种症状可能会在几天或几个月后才出现。

由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确定食品的污染源。

2.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急性健康问题。

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烧和腹痛等。

通常在短时间内出现。

3. 持续感染由于微生物污染,某些病原体可能长期存在于食品中并导致持续感染,这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长期摄取含有沙门氏菌的食品可能导致慢性肠炎。

4. 过敏某些微生物的细胞壁蛋白质可能会导致人体过敏反应,例如花粉症。

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是一种定量评估和衡量风险的方法,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估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风险并减少其带来的风险。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危险性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评估。

1. 危险性评估危险性评估是一种定量评估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通常,对某种病原体的潜在危害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它是否是人体健康的主要威胁。

该评估通常需要考虑病原体在人体内的生长和复制能力、感染途径和剂量等因素。

2. 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确定微生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的步骤。

它需要确定人们暴露在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和频率,以及追溯污染源。

3.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将危险性评估和暴露评估结果进行合并,并确定某种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实际风险。

该评估通常涉及确定某种微生物的健康影响程度、风险分类和风险管理措施等。

三、食品安全除菌方法除菌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法,其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门菌食物中毒临床特征:
➢ 潜伏期数小时至3天,一般为12到24小时。 ➢ 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 ➢ 多数病人体温可达38~39℃。
预防措施:
1) 购买“放心肉”和“安全肉”; 2) 冷藏食品,防止肉制品腐败变质; 3) 厨房卫生,食具消毒,防蝇灭蝇; 4) 生熟食品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5) 蛋类、肉类食品要加热熟透。
三、诱发性食源性病
诱发性食源性疾病多指在食品加工或贮存过 程中因化学作用或物理作用产生了引起食源 性疾病的有毒物质,其有毒物质为化学物质, 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为中毒性疾病。 ➢如食品在烘烤过程中产生的亚硝胺; ➢烟熏食品时产生的多环芳烃; ➢腌制食品中产生的亚硝酸盐; ➢以及油脂加热时所产生的热聚物等。
长良好; ➢该菌不耐热,对酸(醋)敏感(2%醋
酸或50%食醋中1分钟即可死亡)。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 ➢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据国内外统计,在各种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 中毒最多。夏秋两个季节最易发生较多,因为此时 气温易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细菌性食物中毒 的患 者一般都表现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其中腹痛、腹 泻最为常见。 主要食品: 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和蛋; 其次是: 植物性食品,如剩饭,凉糕,面类发酵食品等。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的类型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概括为生物性、化学性、 物理性三大类。其中以生物性病原物种类最多, 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也最为常见。
➢生物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
一、生物性病原物
生物性病原物主要是指污染食物的微 生物、寄生虫、动植物体内存在的天 然毒素以及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 毒性物质。
此外,有些细菌可在体内产生芽孢(耐高温), 一般煮沸方法不能将其除去,降温后,芽孢萌发成 新的菌体从而又进行生长繁殖。 有些细菌可产生毒素。 以上这些都可能使细菌通过食品对人体产生不利影 响。
(二)细菌及其毒素食源性疾病的表现形式
• 细菌及其毒素是食源性疾病中最重要的 病原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五节 食品生物性污染
食品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 物对食品的污染。 在食品加工、贮存、运 输、销售、直到食用的整 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生物污染, 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生物性污染是影响食品安 全性的重要因素。
一、细菌及其毒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概述
细菌种类多,生理特性多样,无论环境中有氧或 无氧、高温或低温、 酸性或碱性,都有细菌存在。 可使食品腐败变质。
➢在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情况难以估计, 但可以肯定的是,患病人数高于发达国家。
➢这些食源性疾病的统计数字,主要指微生物性 的危害,化学性的危害同样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 来源。化学性危害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的严重后 果,包括致突变、致癌和致畸作用。
➢我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 没有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所以难以 估计我国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况。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分为感染型食物中 毒和毒素型食物中毒。
➢感染型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含有大量 病原菌的食物引起消化道感染而造成 的中毒。
➢毒素型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由于细菌 大 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 中毒。
①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病原主要特征: 沙门氏菌属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致 病菌。该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不耐热, 100℃立即杀灭,70℃ 5min杀灭,60℃ 1h 杀灭。不分解蛋白质,感官改变不明显。 主要食物:病死畜肉、奶类和蛋类;生熟交 叉污染常见。
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
• 世界上最大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1953年 于瑞典由吃猪肉所引起的鼠伤寒杆菌食物 中毒,中毒人数近八千人,死亡90人;
• 我国最大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是1959 年南宁市因吃鸡肉而发生的猪霍乱杆菌食 物中毒,中毒人数超过一千人。
②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病原菌生理生化特征: ➢革兰染色阴性;活动性强; ➢在含盐3%-3.5%的培养基或食物中生
第三章 生物性污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第一节 国内外现状 ➢第二节 食源性疾病概念
主讲人:
➢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的类型
➢第四节 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的类型
➢第五节 食品生物性污染
第一节 国内外现状
➢发达国家,每年大约有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 如美国,每年有7600万食源性疾病的病例,其中 5000人死亡。
二、外因性食源性疾病
外因性食源性疾病多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及贮存过 程中受到有害物的污染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如细菌、霉菌及其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不恰当使用农药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不合卫生标准添加剂的使用使有毒物质进入食
品而引起的疾病; 外因性食源性疾病病原物既包括生物性也包括化 学性,其发病机理既包括感染性也包括中毒性。
第三节 食源性疾病的类型
关于食源性疾病的分类,目前尚无一致意 见,为便于理解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一、内因性食源性疾病 二、外因性食源性疾病 三、诱发性食源性疾病
一、内因性食源性疾病
➢ 内因性食源性疾病指由自然界动植 物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成分或有害 物质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 如河豚鱼体内的河豚毒素、毒覃中 的有毒成分、苦杏仁、木薯中的氰甙 化合物等。以中毒性疾病为主。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不严重。 据报道,食源性疾病成为危害中国公众 健康最重要因素。
第二节 食源性疾病概念
• 食源性疾病通常指摄取了随食物或饮水进入人 体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有害物而引起的 疾病。 包括: 食物中毒; 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经食品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 寄生虫病; 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所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 要特征的疾病;
二、化学性病原物
化学性病原物主要包括污染食品的有 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 化合物,如汞、镉、铅、砷、有机磷、 亚硝酸盐等。
三、放射性病原物
放射性病原物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 放射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放射性物质 的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 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使用时其废 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