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海上吊吴野人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释】: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翻译】:落日余辉撒在空旷大海与平原之上,天地悠悠,空寂落寞的村落旁有一座孤零零的破败的坟墓。

纵使在天地间留下千秋功业,对于子孙后代而言也是毫无用处虚名而已。

波涛势如蛟龙冲击着海岸好像墓道都可以震碎了,风雨伴随海潮莫非也是和我一样来凭吊祭奠诗人的魂魄。

年少时才华横溢冠盖京城,如今残存的墓碑长满苔藓只有去除后才能辨认。

【赏析】:首联中,平原,海二词首先为读者展现了辽阔无边的壮阔景象,又有给人以悲凉之感的落日余辉撒在空旷大海与平原之上,空寂凄凉之感为第二句出现的一坟奠定了凄凉感情基础,想象一下,天地悠悠,一坟出现,强烈的对比之感突出坟墓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础。

尾联明显的对比手法,年少时冠盖京城,死后残碑长满苔藓。

诗人看到别人的墓碑或许想到自己,表达了自己失落迷茫的心境【阅读训练】:(1)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4分)(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3)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1)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

(4分)(2)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

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诗人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

(4分)【诗歌鉴赏】诗歌首句点明诗人吊吴野人墓的时间,渲染思念之情,为后文作铺垫;第二句描绘吴野人墓地衰败的景色。

有关诗——精选推荐

有关诗——精选推荐

有关诗苏轼偃松图(乾隆)东坡先⽣倔强⼈,画禅笔阵皆相似。

秃毫特写⽼松枝,⽼松枝偃性不死。

譬如壮⼠头可断,古⼼劲节焉肯毁。

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谡谡寒涛起。

⾦陵冬夜(林古度)⽼来贫困实堪嗟,寒⽓偏归我⼀家。

⽆被夜眠牵破絮,浑如孤鹤⼊芦花。

吉祥寺古梅(林古度)⼀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乍来看。

不知花⽓清相逼,但觉⼭深春尚寒。

春⽇晓妆(叶⼩鸾)揽镜晓风清,双蛾岂画成?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

九⽇·风⾬重阳⽇(叶⼩鸾)风⾬重阳⽇,登⾼漫上楼。

庭梧争坠冷,篱菊尽惊秋。

陶令⼀樽酒,难消万古愁。

满空云影乱,时共雁声流。

咏风鸢学江东体(赵执信)节候迁移物象分,春深城野见纷纭。

偶缘涂饰能成质,才有因依便⼊云。

线影暗凭童稚引,风声⾼逼帝天闻。

伤鸿病鹤知多少,息⽻垂头合让君。

海上吊吴野⼈墓(于震)⽇落平原海⽓昏,⼀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悯旱·镇⽇帷车坐(洪亮吉)镇⽇帷车坐,偏愁云⽓晴。

客⾏殊望⾬,敢说为苍⽣。

宗忠简祠(洪亮吉)六百年来⽓不磨,江⼲遗庙郁嵯峨。

迎门九派东归海,卧榻三呼北渡河。

梦⾥铜驼余涕泪,望中铁骑敢经过?刘琨祖逖应同传,未了忠⼼尚枕⼽。

村居(⾼⿍)草长莺飞⼆⽉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晚步·斜景忽已暝(厉鹗)斜景忽已暝,流莺时⼀鸣。

⽔光知⽉出,花落见风⾏。

僻地⾮遗世,新畦欲耦耕。

孤吟少俦侣,发兴⾃江城。

宿龙门⼭巢云上⼈房(厉鹗)⼭楼出树杪,夜宿万⼭中。

虎啸不惊定,钟声疑在空。

背窗栖鸟影,灭烛听松风。

明⽇寻阶⽔,应添⼗⼆筒。

灵隐寺⽉夜(厉鹗)夜寒⾹界⽩,涧曲寺门通。

⽉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鸡·养鸡纵鸡⾷(袁枚)养鸡纵鸡⾷,鸡肥乃烹之。

主⼈计固佳,不可使鸡知。

谒岳王墓·岁岁君⾂拜诏书(袁枚)岁岁君⾂拜诏书,南朝可谓有⼈⽆?看烧⽯勒求和币,司马家⼉是丈夫。

清诗鉴赏

清诗鉴赏

清代咏物诗鉴赏淮上有怀姚鼐吴钩结客佩秋霜,临别燕郊各尽觞。

草色独随孤棹远,淮阴春尽水茫茫。

【注】①秋霜,这里用来形容吴钩的锋利雪亮。

②燕,通“宴”。

1.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2.诗歌的后两句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在淮水之滨,诗人和一位具有豪侠之风的朋友宴饮辞别的画面。

2.①友人乘船远去,两岸绿草茵茵,绵延远方,只余淮河水色茫茫,诗人空自伫立凝望。

②惜别之意和孤寂之感自然寓于景中。

小园郑板桥月光清峭射楼台,浅夜篱门尚半开。

树里灯行知客到,竹间烟起唤茶来。

数声犬吠秋星落,几阵风传远笛哀。

坐久谈深天渐曙,红霞冷露满苍苔。

1.简要概括月下小园的特点。

(3分)2.诗中是如何表现诗人与“客”的友情的?(5分)参考答案1.运用月光、楼台、篱门、竹林、犬吠、远笛等意象表现出小园环境清雅、幽静、远离喧嚣的特点。

(点出意象1分,概括出环境特点2分)2.用入夜时篱门半开和观察林中灯光知客到的细节,表现对客人来访的期待(2分);用升火煮茶的行为表现待客的殷勤(1分);用星落笛哀、坐久天曙、露满苔来表现朋友之间情投意合,依依难舍(2分)。

(5分。

意思对即可)晓过鸳湖查慎行①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平。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嘉兴南湖。

②芜:丛生的草。

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即嘉兴。

2.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在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过”字用的最妙,请你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1.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过”,写出了菜花之盛,香气之浓郁。

抒发了作者对春日融融、充满生机的美好自然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桑调元《五人墓》阅读答案及赏析

桑调元《五人墓》阅读答案及赏析

桑调元《五人墓》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五人墓桑调元吴下无斯墓,要离冢亦孤。

义声嘘侠烈,悲吊有屠沽。

阘冗朝廷党,峥嵘里巷夫。

田横岛中士,足敌五人无?[注]①要离:春秋时刺客,曾被吴公子光派往卫国行刺王僚之子庆忌,事成后伏剑自杀。

墓在苏州,与五人墓毗邻。

②阘冗:即阘茸,卑鄙低贱的意思1.本诗的颔联里写道:“悲吊有屠沽。

”“屠沽”指的是屠夫和卖酒人,诗人之所以要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运用的是的手法。

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表达:五人的侠烈名声得到了人民的赞美,连那些不管怎么说总有点“不问政治”,总有点“惟利是图”的屠夫和卖酒人一类普通市民都为之悲悼不已,这里运用的是“睹影见竿”的手法,即不从正面写五人如何如何侠义壮烈,而是通过五人的正义行为所激起的强烈的反响,来歌颂五人的崇高品质。

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屠沽”来代指普通百姓。

2.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诗中“阘冗”与“峥嵘”两个内涵完全相反的形容词,把两类人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身居高爵显位的“朝廷党”(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着,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竟是那样的卑劣,助纣为虐,而出身低贱(“素不闻礼义之训”)的里巷夫却反而品格高尚得到了人们的崇敬。

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桑调元(1695~1771)清代官员、学者。

字伊佐,一字弢甫,自号独往生、五岳诗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幼时即聪明勤奋,且是远近闻名的孝子。

雍正四年(1726)举顺天乡试,十一年(1733)召试,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

后引疾归田,历主九江濂溪、嘉兴鸳湖、滦源书院讲席。

桑调元尊崇程朱理学,“以尚志力行为先”,主张“穷经之要有三:博综、折衷、自得”,强调“不通群经,不足以治一经;不知史法,不足与以谈;不博研象纬度、山川、方名、器数之岩迹,不足以穷遐极幽。

”桑调元精于史学与性理之学,在教学方面卓有成就,编撰《大梁书院学规》、《道山书院学规》、《江西瀛溪书院》与《泺源书院学规》等。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原文、赏析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原文、赏析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出自宋代苏轼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原文
定知玉兔十分圆,化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

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三语文:如何读懂诗歌

高三语文:如何读懂诗歌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 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注 本:词本主词要是抒作发者了在作京者任对职爱期妻间的为深感挚 悼而爱念今妻之却之物情逝是。而词人作非先,。写为东全悼词风亡以依词感旧。情,为柳纽色带如,初,
把流露旧出时本与作诗今者抒的时发的沉了情痛怎悲景样结哀的合之情在情一。感起?,充分
四、抓句意
(三) 、 诗家语——句子成分的省略
• 例5、竹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 • 例6、山河破碎( )风飘絮, • 身世浮沉( )雨打萍。 • 例7、草枯( )鹰眼疾, • 雪尽( )马蹄轻。
5、藏于 6、像 7、所以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持注抗:辛金本弃复词疾国是是,作南但者宋不被著受贬名重官的用为爱,民国抱,词恨闲人而居,终带一。湖生他坚间 的投词宿作博多山抒脚写下其一力户图王收姓复人失家地时爱所国作热。情,
倾虽问诉英:壮雄本志失诗难意抒酬、发的壮了悲志作愤难者。酬这,怎首仍样词忧的就 国感抒忧情发民?了,他望
• 练习:
• 如梦令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我)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我)试问卷帘人, • ( 海棠花怎么样?)
• 却道“海棠依旧”。 • (卷帘人)却道“海
• 知否?知否?应是
棠依旧”。
绿肥红瘦”。 • 浓睡:酣睡
• (我)知否?知否? (海棠花)应是绿肥 红瘦”。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意境意象)(原卷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意境意象)(原卷版)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 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 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பைடு நூலகம்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四、【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 分)
9/9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6.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2 (1)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_《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2 (1)

《五人墓碑记》阅读练习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詈:斥骂 B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函:用棺材收殓C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哀:悲哀 D .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暴:显露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②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B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C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D .两个“以”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D.亦以明死生之大.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的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

海上吊吴野人墓阅读答案附赏析

海上吊吴野人墓阅读答案附赏析

《海上吊吴野人墓阅读答案附赏析.doc》海上吊吴野人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guji/184333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7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大力将军 阅读答案及翻译

大力将军 阅读答案及翻译

大力将军阅读答案及翻译蒲松龄查伊璜,浙人,清明饮野寺中,见殿前有古钟,大于两石瓮;而上下土痕手迹,滑然如新。

疑之。

俯窥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贮何物。

使数人抠耳,力掀举之,无少动。

益骇。

乃坐饮以伺其人;居无何,有乞儿入,携所得糗糒,堆累钟下。

乃以一手起钟,一手掬饵置筐内,往返数回始尽。

已复合之,乃去,移时复来,探取食之。

一座尽骇。

查问:若个男儿胡行乞?答以:啖啖多,无佣者。

查以其健,劝投行伍,乞人愀然虑无阶。

查遂携归,饵之,计其食略倍五六人。

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

后十余年,查犹子令于闽,有吴将军六一者,忽来通谒。

款谈间,问:伊璜是君何人?答言:为诸父行。

与将军何处有素?曰:是我师也。

十年之别,颇复忆念。

烦致先生一赐临也。

会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记忆。

即命仆马,投刺于门。

将军趋出,逆诸大门之外。

视之,殊昧生平。

窃疑将军误,而将军伛偻益恭。

少间登堂,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

既坐,方拟展问,将军颐少动,一姬捧朝服至,将军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为。

众妪捉袖整衿讫,先命数人捺查座上不使动,而后朝拜,如觐君父。

查大愕,莫解所以。

拜已,以便服侍坐。

笑曰:先生不忆举钟之乞人耶?查乃悟。

既而华筵高列,家乐作于下。

见将军日无别作,惟点姬婢养厮卒,及骡马服用器具,督造记籍,戒无亏漏。

一日,执籍谓查曰:不才得有今日,悉出高厚之赐。

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

查愕然不受,将军不听。

按籍点照,古玩床几,堂内外罗列几满。

查固止之,将军不顾。

稽婢仆姓名已,即令男为治装,女为敛器,且嘱敬事先生,百声悚应。

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乃返,别查。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查遂携归,饵之:给吃B.与将军何处有素:旧交情C.逆诸大门之外:背对着D.众妪捉袖整衿讫:完毕6.下列言行全都能表现吴将军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①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赠之行②十年之别,颇复忆念③则卷帘者、移座者,并皆少姬④而后朝拜,如觐君父⑤一婢一物,所不敢私,敢一半奉先生⑥又亲视姬婢登舆,厩卒捉马骡A.①②④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③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査伊璜在野外的寺庙中发现巨大古钟,好几个人抓耳挠腮皆无法掀动;而当时身为乞儿的吴六一却能轻易掀开。

2015高考状元笔记-清诗鉴赏100例

2015高考状元笔记-清诗鉴赏100例

清诗鉴赏100例1.袁枚《夜过借园闻笛》2.林则徐《塞外杂咏》3.吴锡麟《江夜》4.江湜《山寺夜起》5.陈维崧《将去洛阳,灯下感赋》6.黎箭《小园》7.袁枚《秋海棠》8.吴伟业《采石矶》9.柳如是《西湖八绝句(之一)》10.顾炎武《塞下曲》11.袁枚《纸鸢》12.郑燮《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13.桑调元《五人墓》14.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其二)》15.吴景仁《稚存①归索家书》16.宋湘《梅修①重有浙江之行()其二17.史夔《无锡望惠山》18.叶燮《客发笤溪》19.陈文述《夏日杂诗》20.张问陶《出栈》21.戈鲲化《甬上竹枝词》22.袁枚《苔》23.蒋士铨《湖上晚归》24.钱澄之《夜归》25.郑珍《晚望》26.姚范《山行》27.史台懋《春阴》28.王永彬《同友人游青溪》29.王猷定《螺川早发》30.阮江《甬江夜泊》31.王士禛《真州绝句》32.宋琬《狱中对月》33.宋琬《江上阻风》34.厉鄂《晓至湖上》35.龚鼎孳《上巳将过金陵》36.袁枚《推窗》37.袁枚《赤壁》38.祁寯藻②《潜山道中》39.吴嘉纪《落叶》40.姚鼐《淮上有怀》42.郑板桥《小园》43.査慎行《晓过鸳湖》44.徐兰《出关》45.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46.赵执信《晓过灵石》47.赵执信《秋暮吟望》48.施闰章《舟中立秋》49.王士禛《符离吊颍川侯傅公》50.姚鼐《金陵晓发》51.于震《海上吊吴野人墓》52.吴兆骞《帐夜》53.査慎行《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54.徐兰《出居庸关》55.周密《野步》与赵翼《野步》56.张之洞《登采石矶》57.吴伟业《登缥缈峰》59.吴伟业《遇旧友》6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61.释宗渭《横塘夜泊》62.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63.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玉簪》64.陈三立《夜舟泊吴城》65.袁枚《马嵬》66.何绍基《山雨》翁卷《山雨》67.宋荦(luò)《邯郸道上》68.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69.吴伟业《送友人出塞》70.赵执信《萤火》71.朱彝尊《度大庾岭》72.张謇《屡出》73.吴伟业《梅村》74.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75.高鼎《村居》76.沈绍姬《寄家人》77.何绍基《素心兰》78.金圣叹《清明》79.袁枚《渡江大风》80.龚自珍《漫感》《己亥杂诗》81.黄燮清《广陵吊史阁部》82.何绍基《山雨》83曹雪芹《对月寓怀》84.查慎行《独游南湖》85.郑燮《题画》86.黄遵宪《日本杂事诗》87.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88.陈维崧《别紫云》89.王士禛《高邮雨泊》90.赵执信《归舟》91.姚鼐《出池州》92.陈文述《夏日杂诗》93.赵翼《渡太湖登马迹山》94.蒋士铨《岁暮到家》95.郑燮《山中雪后》96.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三)》97.陈忱《叹燕》98.蒋士铨《岁暮到家》和《归信吟》99. 史台懋《春阴》100.翁格《暮春》正文1.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忆江上吴处士贾岛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⑴处士:指隐居林泉不入仕的人。

⑵闽国:指今福建省一带地方。

⑶蟾蜍(chánchú):即癞蛤蟆。

神话传说中月里有蟾蜍,所以这里用它指代月亮。

亏复团:指月亮缺了又圆。

一作“亏复圆”。

⑷渭水:渭河,发源甘肃渭耗县,横贯陕西,东至潼关入黄河。

生:一作“吹”。

⑸此地:指渭水边分别之地。

⑹兰桡(ráo):以木兰树作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殊:犹。

⑺海云端:海云边。

因闽地临海,故言。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

”你更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

(2)①原句好。

“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

“吹”、“满”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

②改句好。

“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

更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

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

【问题】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闽国扬帆去”,即扬帆离开闽国,主语是省略的吴处士。

B.“蟾蜍亏复圆”,蟾蜍指月亮,“亏复圆”表明已去了一个月。

C.末句写只好遥望远天,希望能从海云间得到友人的一些消息。

D.全诗写诗人怀着真挚的感情,盼吴处士早日回归家园。

E.诗歌围绕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构思缜密严谨,笔墨厚重饱满。

2本诗第二、三联写的什么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联有怎样的艺术特色?(6分)【参考答案】:1.CE(A项,不是“扬帆离开闽国”,而是扬帆去闽国。

B项,“亏复圆”不是定指一次亏了复圆,是指不断反复,时间很长。

文言文《狼山观海》阅读鉴赏的答案

文言文《狼山观海》阅读鉴赏的答案

文言文《狼山观海》阅读鉴赏的答案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阅读题目:
6.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7.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狼山观海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6.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此题考查诗句语言的赏析。

完成时,要注意“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等概念,赏析时,可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联”中前半句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后半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7.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蕴含情感的把握。

此句中,作者面对大海发出了感慨。

自己面对的大多是江湖,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所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

这篇“狼山观海阅读答案”,希望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新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1)

新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1)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含解析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送陈正言①家铉翁②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③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注释】①陈正言是南宋朝廷派来的使者。

②恭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从水陆大举入侵,南宋朝廷投降,并派出三千余人官兵赴元祈请有关事宜,家铉翁即是其中一位祈请使,他从此被迫羁留北方,直到1294年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放归。

此词即是作于羁留期间。

③觚棱: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

遇南来者即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头风恶”,即形势不好。

B.“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坚如磐石,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各种磨难,更加突显了他的品质。

C.“短棹浮淮”写诗人眺望京城时所见的淮水之上船来船往的景象;“泣”表达了思归不得的痛苦。

D.此词上片虽从眼前落笔,但主要还是叙写对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回忆;下片重在抒写自己的心迹节概。

(2)作者身羁异域,送归而自己却不能归,下片并未见伤悲沉沦之情。

请分析词作的下片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海人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海人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海人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海人谣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海人谣唐代:王建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译文: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

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

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注释: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yì)象为岁赋(fù)。

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恶波:指险恶的波涛。

山塞路:言陆运之苦。

未央宫:西汉长安宫名,这里借指唐代皇宫。

杀象:象牙是贡物,杀象可以取牙。

赏析:此诗是一篇新乐府,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海人无家海里住”,诗一开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工作环境。

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常下水作业,大部分时间浸泡在又咸又涩的海水里。

一个“住”字形象而准确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

用字可谓精准。

次句“采珠役象为岁赋”对首句作了补叙。

“海人”以采珠为业,以交纳赋税为目的。

可见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何其繁重,工作条件又是何其低劣。

“恶波横天山塞路”乃诗人渲染之笔,对前两句作出具体的描绘。

采珠之时常常是风大浪急、波涛蔽日,运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难行。

而“海人”却要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毫无安闲之时。

度日非常艰难。

以上三句对“海人”采珠纳税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层层深入,用语简洁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明晰。

末句“未央宫中常满库”是此诗最为精彩之处。

与“海人”的无家与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这里写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未央宫中满库房的珠宝竟是“海人”终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却穷困潦倒至“无家”的地步。

诗人先以“海人”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及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

《吊古战场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吊古战场文》原文、翻译及赏析

《吊古战场文》原文、翻译及赏析李华〔唐代〕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寄身锋刃,腷臆谁愬?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古称戎夏,不抗王师。

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于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

呜呼噫嘻!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竖旌旗,川回组练。

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

鸷鸟休巢,征马踟蹰。

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剪屠。

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复没。

尸踣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伤心惨目,有如是耶!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任人而已,岂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

既城朔方,全师而还。

饮至策勋,和乐且闲。

穆穆棣棣,君臣之间。

秦起长城,竟海为关。

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徧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谁无夫妇?如宾如友。

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

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悁悁心目,寤寐见之。

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吊祭不至,精魂无依。

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译文及注释译文广大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

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

2019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技巧指导(1-2) 学案解答鉴赏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 首先,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要准确记忆作者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 处时代特征、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对于吟咏物象的诗歌更须关注作者的生平经历。

其次,整体理解,分析方法。

对于人物形象来说,要分析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动作、 语言、神态等,关注反映其心情的词语;分析人物形象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 周围景物等);分析诗歌叙述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评价诗歌用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作者的创 作背景对人物的品质或性格进行深层分析。

对于物象而言,找出作者在描写物象时所用的语 句,分析物象的性质,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 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最后,把握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对于人物形象,一般会以“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 什么样的形象”的形式命题,其答题切入点为:1.明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刻画人物 形象的方法。

2.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

3.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从思想内容和观点态 度的角度)。

对于物象,一般会以“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物象,有何作用”的形式命题, 其答题切入点为:1.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内在品格、精神),点出诗歌刻画物象所用的手 法。

2.将物象与抒情主人公相联系,答出诗人通过这个物象表现出了怎样的品格节操、思 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清】钱继章②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③。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④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物象:原 指具体事物的1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③罾:用竹竿 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优化方案练习资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语文ⅲ苏版第二专项版块二(五人墓碑记)优化方案练习资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不足:①作者所主张旳“义”,是站在反阉斗争 旳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旳利益,与我们目前 所提倡旳更为高尚旳“正义”不可相提并论。②作者 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旳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 之出”以挽狂澜,这是不切实际旳幻想。③作者推 崇五义士旳义举,但也流露出对他们“生于编 伍”“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旳轻视态 度,这种等级门第观念,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 子旳思想局限,也是那个时代使然。
4.文章结尾落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 于社稷也”,与全文中心是否一致?试作阐明。
点拨:本文中心是歌颂五人“激于义而死”旳精神 和群众斗争旳巨大力量,批判甘心依附阉党旳官僚士 大夫旳卑鄙行径。全文由五人旳死生意义推及多种人 旳死生意义,由五人旳“有重于社稷”,推及匹夫对国 家应尽旳责任。所以,“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 于社稷也”这句话,既扣住了文章题旨,阐明作碑记旳 目旳,也扣紧中心,写出了全文旳结论。它与全文中 心是完全一致旳。
课堂名师点拨
细节琢磨
1.《五人墓碑记》开篇即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 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点明五义士死难旳原 因,这么开头有什么好处?
点拨:第一,记“五人墓碑”而用五人死难旳原因 引出,有领起全篇旳作用。第二,点明五人死难是“激 于义”,“义”字统领全篇,下文记叙五个抗暴
献身旳义士,抒发感情,议论五人死难旳意义, 都是围绕“义”字展开旳。
(5)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5.古今异义 (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古义:神情;今义: 意志和气概) (2)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义:脸色;今义:指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3)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党羽; 今义:与公家相对的个人) (4)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指头 颅,借指生命;今义: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吴伟业的穿山托物言志是本诗的写作特色请根据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吴伟业的穿山托物言志是本诗的写作特色请根据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吴伟业的穿山托物言志是本诗的写作特色请根据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译文及注释】译文势削悬崖断,根移怒雨来。

洞深山转伏,石尽海方开。

废寺三盘磴,孤云五尺台。

苍然飞动意,未肯卧蒿莱。

注释①穿山,诗人故乡江苏太仓海边的一座山,山中有石洞可穿行。

②吴伟业,晚明诗人。

这首诗写于作者青年时期。

【作品鉴赏】《穿山》描绘出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表现作者孤傲不驯的心境。

诗歌的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高迈空阔的画面。

未肯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那苍然斜耸的石台,虽与“废寺”为邻却不甘心被荒草掩埋的姿态,突出了石台的孤傲不驯。

吴伟业的这首《穿山》,以咏山为题,向当世宣告了这位年方二十的青年布衣的峥嵘壮志。

位于诗人家乡的“穿山”,名不见经传,但在志雄气傲的诗人眼中,它却似乎正拔地而起、不断升腾,挟带着一派吞吐风云的豪迈生机。

首联写山势陡峭,贴地的山根似乎在隆隆移动,激荡起漫天怒雨。

颔联描绘诗人穿行于幽深山洞的景象。

前句写洞间俯临之景,后句写山巅远眺之景。

这山洞大抵随山势盘旋而上,直至山巅。

当诗人登临山巅时,眼前又豁然一片空阔。

颈联描绘山巅上的景物。

这里至今还留有一座寺院,可惜门庭荒寂,一片蓬蒿丛中,一座石台拔出其间。

尾联的跳出,使颈联的孤清氛围一扫而光。

那苍然斜耸的石台,虽与“废寺”为邻,却不甘心被荒草掩埋,似乎要凌空直上。

诗人给石台灌注了一股孤傲之气。

其实这正是诗人自身形象的写照,年轻的诗人虽然现在还是一介布衣,但早就立志在政坛上有所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海上吊吴野人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释】: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翻译】:落日余辉撒在空旷大海与平原之上,天地悠悠,空寂落寞的村落旁有一座孤零零的破败的坟墓。

纵使在天地间留下千秋功业,对于子孙后代而言也是毫无用处虚名而已。

波涛势如蛟龙冲击着海岸好像墓道都可以震碎了,风雨伴随海潮莫非也是和我一样来凭吊祭奠诗人的魂魄。

年少时才华横溢冠盖京城,如今残存的墓碑长满苔藓只有去除后才能辨认。

【赏析】:首联中,平原,海二词首先为读者展现了辽阔无边的壮阔景象,又有给人以悲凉之感的落日余辉撒在空旷大海与平原之上,空寂凄凉之感为第二句出现的一坟奠定了凄凉感情基础,想象一下,天地悠悠,一坟出现,强烈的对比之感突出坟墓的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础。

尾联明显的对比手法,年少时冠盖京城,死后残碑长满苔藓。

诗人看到别人的墓碑或许想到自己,表达了自己失落迷茫的心境【阅读训练】:(1)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4分)(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4分)(3)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1)诗歌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

(4分)(2)颈联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

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诗人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

(4分)【诗歌鉴赏】诗歌首句点明诗人吊吴野人墓的时间,渲染思念之情,为后文作铺垫;第二句描绘吴野人墓地衰败的景色。

首联营造了悲凉、萧瑟、苍茫的意境,充满哀伤情调。

颔联是激愤之语,表现对吴野人身后悲凉、冷落遭遇的悲叹和同情。

颈联、尾联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吴野人墓地的景象。

全诗极力渲染吴野人墓地衰败、冷落的氛围,哀叹吴野人身后凄凉的遭际,反复表露声誉名望只是空名的思想,表达对吴野人不幸命运的悲叹之情。

(3)诗歌的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

(2分)作用:①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