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学习方略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精讲优练课型)单元质量评估鲁科版必修1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2.3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精讲优练课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1.著名的比萨斜塔(如图所示)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立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传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关于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在有空气的空间里,如果空气阻力与重力相比忽略不计,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可以看作自由落体运动D.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它们相差很大【解析】选C。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
“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和“从静止开始”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A项缺少只受重力这个条件,故A错误;B项缺少从静止开始这个条件,故B错误;如果有空气阻力但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认为物体只受重力作用,C正确;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虽然不同,但它们相差不大,D错误。
2.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像应是图中的( )【解析】选B。
由自由落体运动速度时间关系v=gt得知,速度v与t成正比,故B正确。
3.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提出了“把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连在一起下落,与单独一个物体下落比较,是快了还是慢了”的问题,证明了( )A.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B.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解析】选A。
物体在只受重力时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则此题选A。
【补偿训练】生活中,一个铁钉与一个小棉花团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A.铁钉比棉花团重B.铁钉比棉花团密度大C.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铁钉的加速度小得多D.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重力加速度大【解析】选C。
铁钉比棉花团下落快是因为铁钉下落的加速度大,而两者的重力加速度相同,所以C正确,A、B、D错误。
高中物理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本章优化总结课件沪科版必修1
两车不相撞,a 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法一:物理分析法
两车恰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 A、B 速度关系 v1-at=v2
①
由 A、B 位移关系 v1t-12at2≤v2t+s0
②
由①②得 a≥(v1-2s0v2)2=(220×-11000)2 m/s2=0.5 m/s2 故 a 应满足 a≥0.5 m/s2.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追及问题:追和被追的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 上、二者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速度小 者(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①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还没有追上,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 者间有最小距离; ②恰能追上的临界条件为: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其间距为零; ③若追上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 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当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最大值.
法四:根据 h= 12gt2,得 t= 2gh,
由题意得 tAC-tAB=1.
即
2hgAC-
2(hACg-25)=1,解得 hAC=45 m.
法五:运用平均速度-v =st进行求解. -v BC=sΔBtC=25 m/s. 因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等 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2t 时的瞬时速度,所以-v BC=v(t+0.5), 即-v BC=g(t+0.5)=25 m/s. 解得 t=2 s,则 hAC=12g(t+1)2=45 m.
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用 Δs=aT2 求解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的.研究 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为 了研究问题方便,也可巧妙地选用其他物体作 参考系,甚至在分析某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时,
全程学习方略2015_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精讲优练课型)单元质量评估鲁科版必修1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其中1~6题为单选,7、8题为多选,共40分)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位移中点的速度为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解析】选C。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有v1=v2。
设这段时间内的初始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t,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v3=,又因-=-=>0,那么v2<v3,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均错。
2.(2015·南京高一检测)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hB.t∝C.t∝D.t∝h2【解析】选C。
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可得t=,所以t∝,C正确。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v0=0、a=g、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4∶9C.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2∶3D.从开始运动到下落4.9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解析】选A。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h1=gt2、h2=g(2t)2-gt2=gt2、h3=g(3t)2-g(2t)2=gt2,因此三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选项B、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运动到下落 4.9 m所用时间为t1==1s,从开始运动到下落9.8m所用时间为t2==s,从开始运动到下落14.7m所用时间为t3==s,因此,从开始运动到下落4.9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选项D错误。
学案:高中物理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综合测评2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章末综合测评(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越来越小 B .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C .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 D .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D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表明它的速度均匀减小,加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A 、B 错误,D 正确;由于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则位移逐渐增大,故C 错误.]2.如图为甲同学制作的反应时间测量尺,用来测量其他同学的反应时间,乙同学先把手放在直尺0 cm 的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能碰直尺,看到甲同学放开直尺时,乙同学立即捏住下落的直尺,已知乙同学捏住10 cm 的位置,反应时间为0.14 s ,若丙同学进行同样的实验,捏住了20 cm 的位置,则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 )A .0.28 sB .0.24 sC .0.20 sD .0.16 sC [设直尺下落的加速度为a ,由h =12at 2得,a =2h t 2=2×0.10.142 m/s 2≈10.2 m/s 2,丙同学的反应时间t 1=2h 1a=2×0.210.2s≈0.20 s,C 正确.] 3.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该物体在4 s 内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 .4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 m ,而位移为零C .4 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B [图象的斜率不变,因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开始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t =2 s 时,物体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做反向加速运动,t =4 s 时回到出发点,由图象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为s =2×12×2×2 m=4 m ,位移为零.故选项A 、C 、D 错误,B 正确.]4.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其运动时间顺次分为1∶2∶3的三段,则每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A .1∶3∶5B .1∶4∶9C .1∶8∶27D .1∶16∶81C [设该物体在这三段时间内的运动时间依次为t 、2t 、3t ,则由s =12at 2得,s Ⅰ=s 1=12at 2,s Ⅱ=s 2-s 1=12a (3t )2-12at 2=4at 2,s Ⅲ=s 3-s 2=12a (6t )2-12a (3t )2=272at 2,故s Ⅰ∶s Ⅱ∶s Ⅲ=1∶8∶27,选项C 正确.]5.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 m 所需时间为( )A .3 sB .4 sC .5 sD .6 sA [汽车行驶s =v 202a =2022×5 m =40 m 停止运动,40 m >37.5 m ,根据s =v 2-v 20-2a ,t =v 0-va 得t =3 s ,只有选项A 正确.]6.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s =20t -2t 2(s 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A .25 mB .50 mC .100 mD .200 mB[根据s =20t -2t 2可知,该汽车初速度v 0=20 m/s ,加速度a =-4 m/s 2.刹车时间t =Δv a =0-20-4s =5 s .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刹车痕迹长度,根据s =v 0t +12at 2得s =⎝ ⎛⎭⎪⎫20×5-12×4×52 m =50m ,故B 正确.]7.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的M 、N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N 间的距离为v 22-v 212gB .经过MN 的平均速度为v 1+v 22C .经过MN 所需的时间为v 2-v 1gD .经过MN 中点时的速度为v 21+v 222ABC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得v 22-v 21=2gh ,得h =v 22-v 212g,A 对;v =v t 2=v 1+v 22,B 对;v 2=v 1+gt ,t =v 2-v 1g,C 对;v s 2=v 21+v 222,D 错.]8.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是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达正确的是( )A .v 0t +12at 2B .v 0t -12at 2C .v 02tD .12at 2BCD [根据位移公式可知B 正确,A 错误;若将该运动反过来看,则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D 正确;因为末速度等于零,故v 0=at 代入s =v 0t -12at 2得s =v 02t ,故C 正确.]9.如图所示,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 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 m .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 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B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 .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 .如果距停车线5 m 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AC [如果汽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t 1=2 s 内的位移s 0=v 0t 1+12a 1t 21=20 m >18 m ,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1=v 0+a 1t 1=12 m/s <12.5 m/s ,汽车没有超速,选项A 正确,B 错误;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绿灯熄灭前汽车通过的距离一定小于18 m ,不能通过停车线,选项C 正确;汽车以最大加速度减速时,速度减为零需要的时间t 2=v 0a 2=1.6 s ,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s 2=v 0t 2-12a 2t 22=6.4 m ,故选项D 错误.]10.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 、B 、C 、D ,物体A 、B 运动的s t 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C 、D 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甲 乙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的大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ABD [由甲图象可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斜率大于B的斜率,即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故A、B对;由乙图象可知,C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3 s时两图线相交,即C、D两物体速度相等,该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而不是两物体相遇,故C错,D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11.(6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停表C.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时间由打点计时器确定,用米尺测定位移.(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的摩擦以及空气阻力都会阻碍物体运动,从而使测得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变小.答案:(1)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间的摩擦(或空气阻力)12.(10分)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 、50 Hz 交流电源.甲乙(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 ,则T =________,计算F 点的瞬时速度v F 的表达式为v F =________. (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 、C 、D 、E 、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以A 点对应的时刻为t =0,试在如图乙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 t 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对应点 BCDEF速度(m/s)0.1410.1800.2180.2620.301画出,所以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5T =0.1 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瞬时速度,得v F =d 6-d 42t=d 6-d 410T.(2)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注意尽量使描出的点落到直线上,不能落到直线上的点尽量让其分布在直线两侧.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a =v t -v 0t=0.301-0.100.5m/s 2≈0.40 m/s 2.答案:(1)0.02 s (2)d 6-d 410T(3)图见解析 0.4013.(10分)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 (2)摩托车在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v .解析:(1)加速度a =v t -v 0t由v 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a =1.5 m/s 2.(2)设20 s 时速度为v m,0~20 s 的位移s 1=0+v m2t 120~45 s 的位移s 2=v m t 245~75 s 的位移s 3=v m +02t 3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s =s 1+s 2+s 3 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st 1+t 2+t 3代入数据得v =20 m/s.答案:(1)1.5 m/s 2 (2)20 m/s14.(10分)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某段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08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车速沿该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为5 m/s 2,该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5 s .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为多少?解析:汽车原来的速度v 0=108 km/h =30 m/s 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在反应时间t 1=0.5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 1=v 0t 1=30×0.5 m=15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行时间t 2=0-30-5s =6 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为s 2=v 0t 2+12at 22=⎣⎢⎡⎦⎥⎤30×6+12×-5×62m =90 m 所以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为s =s 1+s 2=(15+90) m =105 m. 答案:105 m15.(1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建成的让人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的跳楼机,其中列出了一些数据供参考:A.总高度60 m ;B.限载12人;C.最大速度为每小时45英里(1英里=1 609 m ,此速度相当于20 m/s);D.跳楼机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落地时的速度为0.(取g =10 m/s 2)请根据以上信息估算:(1)跳楼机下落的总时间至少为多少? (2)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解析:(1)跳楼机先做自由落体运动至最大速度后再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此种情况对应的时间最短,如图所示,全程的平均速度v =12v max =10 m/s ,最短时间t min =Hv =6010 s =6 s.(2)跳楼机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t 1=v max g=2010s =2 s , 故减速过程的最短时间t 2=t min -t 1=4 s ,则最大加速度a max =⎪⎪⎪⎪⎪⎪-v max t 2=5 m/s 2. 答案:(1)6 s (2)5 m/s 216.(12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歼10”飞机的横空出世,证实了我国航空事业在飞速发展,而航空事业的发展又离不开风洞试验,其简化模型如图(a)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停放相距x 0=10 m 的甲、乙两车,其中乙车是风力驱动车,在弹射装置使甲车获得v 0=40 m/s 的瞬时速度向乙车运动的同时,乙车的风洞开始工作,将风吹向固定在甲车上的挡风板,从而使乙车获得了速度,测绘装置得到了甲、乙两车的v t 图象如图(b)所示,设两车始终未相撞.(a) (b)(1)若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求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2)求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解析:(1)由题图(b)可知:甲车加速度的大小a 甲=40-10m/st 1,乙车加速度的大小a 乙=10-0m/st 1因甲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等于乙车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所以有m 甲a 甲=m 乙a 乙解得m 甲m 乙=13.(2)在t 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均为v =10 m/s此时两车相距最近,对乙车有v =a 乙t 1,对甲车有v =a 甲(0.4 s -t 1),可解得t 1=0.3 s ,车的位移等于v t 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x 甲=40+10×0.32m =7.5 m ,x 乙=10×0.32m =1.5 m ,两车相距最近时的距离为x min =x 0+x 乙-x 甲=4 m.答案:(1)13 (2)4 m。
【沪科版必修1】2012高中物理全程学习方略课件单元质量评估2第2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90分钟100分)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位移大小之比为2∶1 D.位移大小之比为1∶3
【解析】选B.由v -t图像的斜率知加速度 a1 = v 0 、a2=
v0 , 故a1∶a2=2∶1,A错误,B正确;位移大小是v -t图 2t 0 线与t轴所包围的面积s1= 1 v0t0,s2= 1 v0·2t0.故s1∶s2= 2 2 t0
(2)A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3)汽车从出发点到A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解析】设汽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vB=15 m/s,tAB=
2 s,sAB=27 m,由题意知从O到B汽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
(1)设过A点时速度为vA,则
对AB段平均速度 vAB = v0 +v t = vA +vB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 有的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把
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末的速度 达到4 m/s,则第2秒内物体的位移是( A.2 m B.4 m C.6 m )
【解析】选B.物体在前2 s内的加速度 a= v = 3.0-0 m/s2 =
t 2 1.5 m/s2,A错;3 s到7 s的加速度 a= 0-3.0 m/s2 = 7-3
-0.75 m/s2, B正确;第3 s内的位移s=v·t=3.0×1 m= 3 m,C错;由于加速过程的面积小于减速过程的面积, 即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小,故D项错误.
2 0+v 0 25 m, B正确.刹车中整个位移中点的速度 v s = = 2 2 2 v0 =7.1 m/s, C正确.停止前第3 s、第2 s、最后1 s的 2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2.1.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探究导学课型)层达标-训练 鲁科版必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基础达标1.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内的位移是1 m,则第1 s末的瞬时速度为( )A.1 m/sB.0.5 m/sC.2 m/sD.2.5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秒内的位移取决于平均速度B.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是1∶2∶3C.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D.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3∶53.(2012·浦东高一检测)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相距为s的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4v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C.通过前s/2位移所需时间是通过后s/2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D.前t/2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t/2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4.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是x,它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5.(2012·长治高一检测)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A.1∶22∶32, 1∶2∶3B.1∶23∶33, 1∶22∶32C.1∶2∶3, 1∶1∶1D.1∶3∶5, 1∶2∶36.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如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A.汽车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B.汽车前6 s内的位移为54 mC.汽车第8 s末的速度为24 m/sD.汽车运动第7 s内的位移为16 m7.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 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 m的电线杆,它经过第二根杆的速度是15 m/s,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能力提升8.(2012·福州高一检测)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 s内和第2 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9 m和7 m.则刹车后6 s内的位移是( )A.20 mB.24 mC.25 mD.75 m9.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第2 s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走完第1 m 时和走完第2 m时的速度之比为v1∶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s 1∶s 2=1∶3B.v 1∶v 2=1∶2C.s 1∶s 2=1D.v 1∶v 2=110.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运动,速度均为16 m/s.在前面的甲车紧急刹车,加速度为a 1=3 m/s 2,乙车由于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 而晚刹车,已知乙的加速度为a 2=4 m/s 2,为了确保乙车不与甲车相撞,原来至少应保持多大的车距?11.(2012·景德镇高一检测)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速度为v A =10 m/s,B 车在后,速度为v B =30 m/s,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600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 800 m 的距离B 车才能停止.问: (1)B 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2)A 车若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何时何地发生?答案解析1.【解析】选C.根据s vt =计算比较方便,匀变速直线运动中0tv v v 2+=① 又s v t =②根据①②两式联立可得v t =2 m/s.2.【解析】选A 、C.根据公式s vt =可知位移等于平均速度乘以时间,A 正确;B 项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s 1∶s 2∶s 3=1∶3∶5,由于缺少条件,B 错;C 项符合三个重要推论之一,C 正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1)∶,D 错.3.【解析】选A.由公式s 2v =A 、B 中点的速度为5v,A 项错误.由公式0tt 2v v v 2+=,物体经过A 、B 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B 项正确. 通过前s2位移所需时间s 021v v t a-=,通过后s2位移所需时间t s22v v t a-=,分析得C 项正确.前t 2时间通过的位移0t21v v t s 22+=⨯,后t2时间通过的位移t t22v v ts 22+=⨯,分析得D 项正确. 4.【解析】选A 、B 、C.如图所示,物体由A 沿直线运动到B ,C 点为AB 的中点,速度为v 1,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到B 的中间时刻应在C 点左侧,有v 1>v 2.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A 到B 的中间时刻应在C 点右侧,仍有v 1>v 2,故A 、B 正确,D 错误;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中间时刻的位置恰在中点C 处,有v 1=v 2,C 正确.5.【解析】选B.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是1∶3∶5∶…∶(2n-1),2 s 通过的位移可看成第2 s 与第3 s 的位移之和,3 s 通过的位移可看成第4 s 、第5 s 与第6 s 的位移之和,因此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为1∶8∶27,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4∶9,故选B. 6.【解析】选B 、C. 汽车的加速度226.0 3.0a m /s 3 m /s 2.01.0-==-,A 错.根据21s at 2=得:前6 s 内的位移261s 36 m 54 m 2⨯⨯==,B 正确.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得084v v v 2+=,所以v 8=2 v 4=2×12 m/s =24 m/s ,C 正确.汽车第1 s 内的位移为221111s at 31 m 1.5 m 22=⨯⨯==,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比为1∶3∶5∶…∶(2n -1),得s 1∶s 7=1∶13,故s 7=19.5 m ,D 错. 7.【解析】全程5 s 内的平均速度s 50v m /s 10 m /s t 5=== 中间2.5 s 的瞬时速度 2.5v v 10 m /s == 加速度22t 2.5v v 1510a m /s 2 m /s t /25/2--=== 根据v t =v 0+at 得15 m/s=v 0+2×5 m/s,所以v 0=5 m/s.答案:5 m/s 2 m/s 28.【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已知两段的位移特点是相邻相同时间内的位移. (2)刹车问题要注意刹车时间.【解析】选C.由Δs =aT 2得:9-7=a ·12,a =2 m/s 2,由2101s v T aT 2=-得:20019v 121v 10 m /s 2⨯⨯⨯=-,=,汽车刹车时间0m v t 5 s 6 s a<==,故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20v s 25 m 2a==,C 正确.9.【解析】选A 、D.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s 1∶s 2∶s 3∶…∶s n =1∶3∶5∶…∶(2n-1),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末速度之比123n v v v v n ⋯=∶∶∶∶∶.故答案应为A 、D. 10.【解析】由题意v 0=16 m/s,t 0=0.5 s,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乙追上甲时,二者的速度刚好相等,设为v,作出二者运动的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v=v0-a 1t ① v=v 0-a 2(t-t 0) ② 由①②得t=2 s,v=10 m/s因此甲、乙应保持的车距:00000v v v vs v t (t t )t 22++=+-- 代入数据得s=1.5 m答案:1.5 m【总结提升】巧解追及问题 (1)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巧”“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同时注意v-t 图象的应用. 11.【解析】(1)因为B 刹车后要经过1 800 m 距离才能停下,由公式22t 0v v 2as -=可求出: B 车的加速度a B =-0.25 m/s 2,大小为0.25 m/s 2(2)设经过时间t,两车的速度相等,即:v B +a B t=v A ,代入数据有30-0.25t=10, 解得t=80 s.此时A 车的位移s A =v A t=800 mB 车的位移2B B B A 1s v t a t 1600 m s 600 m 1400 m 2=+=+=>,所以两车会相撞. 又因为两车相撞时有s B =s A +600,即: 2B B A 1v t a t v t 6002'+'='+代入数据可解得t ′=40 s(t ′=120 s,不符合题意,舍去) 此过程A 车前进距离s A =v A t=400 m即在B 车发现A 车后40 s,A 车向前行驶了400 m,即被B 车撞了.答案:(1)0.25 m/s 2(2)见解析。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
1
2
3
4
5
6
么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
速度分别为:v =
cm/s,v = cm/s,
1
2
v =______cm/s,v =
cm/s,v =
cm/s。
3
4
5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3)分析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答案:(1) 16.50 21.40 26.30 31.35 36.40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像,如图 (3) v随t均匀增加
.5
14.55
.6
19.70
1、2、3、4、5点分别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
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
时速度大小v =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
4
______m/s2。
0.405
0.756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交流电源的频 率是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 一小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两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1)仔 细研究图像,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2)设Δ t=0.1s,请画 出该小车的v-t图像 (3)根据图像求其加速度.
尖端放电
重点难点剖析: 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原理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使用低压交流电源的一种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线 圈中通过交流电时,线圈中的振片才能振动,所用电压通常为4~6V。振片的振 动周期与交流电的周期相同。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交流电的周期均为0.02s。因此, 振片的振动周期亦为0.02s,纸带上每隔0.02s打下一个点。
全程学习方略2019年高中物理 2.1.1 速度与位移变化的规律(精讲优练课型) 鲁科版必修1
v3
t
v2
=2m/s2。
(2)开始刹车后2s末的速度
由vt=v0+a1t得vt=8m/s。 开始刹车后10s末的速度
v′t=v2+a2t′=[2+2×(10-8)]m/s=6 m/s。 答案:(1)-1m/s2 2m/s2 (2)8 m/s 6 m/s
【规律方法】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题目的步骤 (1)规定正方向(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加速运动,a为正值;减速 运动,a为负值。 (2)明确初速度v0、末速度vt、加速度a和时间t及各量的正负。 (3)将已知量代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矢量,要说明方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1)推证: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均匀变化,所以在时间t内的平 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平均值,即 v v0 vt 。
2
(2)适用范围: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对于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 动的平均速度只能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v s 计算。
【判一判】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均匀增大的。 ( )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率是不变的。 ( ) (3)任意相等的时间内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量都相同。( )
提示:(1)×。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增大, 反之,减小。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变化率是加速度,是不变的。 (3)√。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速度变化量Δv=aΔt,在 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同。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变化规律 1.位移公式的推导过程:
v0
t
1 2
at
2
v0 vt 2
vt
v0+at
1112高中物理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单元质量评估(二) 沪科版必修
【解析】选A.汽车匀减速至停止下来可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
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题设将整个过程分为位移相等的两段,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是1∶( -21).即匀减速 的前半程时间与后半程时间之比为( -1)2∶1,因为位移相等, 根据 知平v均速s 度之比为1∶( -1)=( +21)∶1,A正确.
1 000
_______ m/s;楼的高度约为________ m.(计算结果取两位有 效数字,取g=10 m/s2)
【解析】由于曝光时间极短,所以此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约等
于A点的瞬时速度,即vA
s t
2.0 102 1
m / s 20 m / s,
楼的高度 h v2 202
1 000 m 20 m.
(二) 第2章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共40分.每小题至少一个答案正确,选不全得2分) 1.(2011·徐州高一检测)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以初速度v0 为正方向,有关位移、速度、加速度三个矢量,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当速度变为负方向时,位移也为负 B.加速度为负时,速度只能越来越小 C.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越来越大 D.加速度为负时,位移随时间增大而减小
【解析】选B. 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A正确;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不一 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错,其加速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所以C、D正确,只有B是错误的.
8.(2011·哈尔滨高一检测)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1/4,物体还要下落多长时间才会落地( )
11-12高中物理全程学习方略配套课件:2.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鲁科版必修1)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2)最大刹车距离 方法一: s=v0t+
1 2 1 at =12×2 m+ ×(-6)×22 2 2
m=12 m
方法二:
由vt2-v02=2as得
v0 2 122 s=m=12 m =2a 2 (-6)
方法三: s= vt= v0 t= 12 2 m=12 m 答案:(1)43.2 km/h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解题指导】可根据位移公式或速度公式或平均速 度推论式或逐差法求解.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标准解答】解法一:基本公式法.
如图所示,由位移、速度公式得, s1=vAT+ aT
1 2 1 2
2
s2=vA·2T+ a(2T)2-(vAT+
1 aT 2), 2
vC=vA+a·2T,将s1=24 m,s2=64 m,T=4 s代入以上三式, 解得a=2.5 m/s2,vA=1 m/s,vC=21 m/s.
2 2
(2)12 m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规律方法】选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解题的策略 正确的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解题,是迅速解决
此类问题的关键,其方法如下:
(1)理解各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特点和应用情景. (2)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必要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
看已知条件和哪个公式的特点相符,然后选择用之.
s1∶s2∶s3∶„∶sn=1∶22∶32∶„∶n2. (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 sⅠ∶sⅡ∶sⅢ∶„∶sn=1∶3∶5∶„∶(2n-1).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t1∶t2∶t3∶„∶tn=1∶( 2 -1)∶( 3- 2 )∶„∶( n- n-1). (5)通过前1s、前2s、前3s„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 tⅠ∶tⅡ∶tⅢ∶„∶tn=1∶ 2 : 3:: n.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优化总结 PPT课件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法二: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有 sBC =12at2BC,sAC=a(t+2tBC)2,且 sBC=s4AC 解得 tBC=t.
栏目 导引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 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1∶3∶5∶… 现在 sBC∶sAB=1∶3,通过 sAB 的时间为 t, 故通过 sBC 的时间析:选 AC.甲图为 s-t 图像,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甲的斜 率一直为正,故甲的运动方向不变,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 4 m, 选项 A 正确,B 错误;乙图为 v-t 图像,速度有正有负,表示 有往返运动.v-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 小,在整个 t=6 s 时间内乙通过的总位移为零,选项 C 正确, D 错误.
栏目 导引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析] 法一:物理分析的方法 (1)汽车“追赶”自行车,它们的间距先增后减,当二者速度相 同时,间距最大.设二者速度相同,均为 6 m/s,所经过的时间 为 t1,则 at1=v 自,t1=va自=63 s=2 s,最大间距Δ s=v 自 t1-12at21 =6×2-12×3×22 m=6 m. (2)追上时间为 t2,则 v 自 t2=12at22,即 6t2=12×3×t22,t2=4 s,此 时汽车速度 v2=at2=12 m/s.
栏目 导引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法二:数学分析的方法 (1)经时间 t,二者间距为Δ s=v 自 t-12at2=6t-12×3×t2=-32(t -2)2+6,当 t=2 s 时,间距最大,Δ sm=6 m. (2)追上时解法同法一.
高中物理 第2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评(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一第一册物理试题
第2章测评(时间:45分钟总分为: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24分。
每个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从而创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利用斜面实验主要是考虑到()A.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B.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实验时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D.斜面实验可以通过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但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还无法直接测定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不能直接得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结论:如果物体的初速度为零,而且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增大的,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这样,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但是物体下落很快,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这样的计时工具还不能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的时间。
伽利略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来“冲淡〞重力。
他让小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时间越长越容易测量,选项B正确。
2.如下列图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像,t2=2t1,t3=3t1。
假设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s-t图像表示出来,如下四幅图像正确的答案是()v-t图像可知,在0~t1时间内物体以速度v1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此其运动位移满足s1=v1t,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在t1~t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随时间变化,静止在正方向离原点s1处;在t2~t3时间内,速度大小等于v1,但方向与v1反向,物体返回出发点。
因此,选项C正确。
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s=t+0.5t2(m),从t=0时开始,运动了t1时间时,它的速度大小为5 m/s,如此t1为()A.1 sB.2 sC.4 sD.8 ss=t+0.5t2(m)得物体的初速度v0=1m/s,加速度a=1m/s2,如此由v1=v0+at1解得t1=4s,应当选项C正确。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探究导学课型)课后达标-训练 鲁科版必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1.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C.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D.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2.关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点迹均匀,说明纸带做匀速运动B.点迹变稀,说明纸带运动速度增加C.点迹变密,说明纸带运动速度增加D.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3.(2012·通化高一检测)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若打点周期为0.02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B.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6 V以下的交流电源D.连续n个计时点间的时间为(n-1)×0.02 s4.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 s,其中s1=7.05 cm,s2=7.68 cm,s3=8.33 cm,s4=8.95 cm,s5=9.61 cm,s6=10.26 cm.(1)求计数点3处的瞬时速度的大小.(2)在图中坐标上作出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答案解析1.【解析】选A 、B.当电源频率为50 Hz 时,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0.02 s 在纸带上打一个点,因此,根据打在纸带上的点迹,可直接反映物体的运动时间,A 正确.因为纸带跟运动物体连在一起,打点计时器固定,所以纸带上的点迹就相应地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B 正确.虽然用刻度尺量出各点迹间的间隔,可知道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再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可算出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但这些量不是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的,C 、D 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 、B.2.【解析】选A 、B 、D.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打点的频率一定,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如果纸带匀速运动,点迹均匀;如果纸带运动速度增加,点迹变稀;如果纸带减速运动,点迹变密.故选A 、B 、D.3.【解析】选A 、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A 正确,B 错误;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交流电,C 错误;每相邻的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连续n 个计时点间有n-1个间隔,故时间为(n-1)×0.02 s ,D 正确.【总结提升】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的四个注意事项(1)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4~6 V 的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要使用220 V 的交流电源.(2)实验前要检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稳定性和清晰程度,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3)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用手拉纸带.(4)手拉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4.【解析】(1)计数点3的瞬时速度3432s s v 2T(8.338.95)10 m /s 20.100.86 m /s.-⨯⨯≈+=+= (2)同理可求12122322s s v 2T(7.057.68)10 m /s 20.100.74 m /s s s v 2T(7.688.33)10 m /s 20.100.80 m /s --+⨯⨯≈⨯⨯≈+==,+=+=,45425652s s v 2T(8.959.61)10 m /s 20.100.93 m /s s s v 2T(9.6110.26)10 m /s 20.100.99 m /s.-⨯⨯≈⨯⨯≈-+=+=,+=+=描点连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其运动的加速度即为图线的斜率,故a =k =0.63 m/s 2(0.62 m/s 2~0.64 m/s 2均可).答案:(1)0.86 m/s(2)图见解析 0.63 m/s 2(0.62 m/s 2~0.64 m/s 2均可)【总结提升】利用描点法作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根据实验数据和坐标纸大小先确定合适的标度,尽量使图象分布在坐标纸中央,且尽量占满坐标.(2)要用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让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线上,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两侧,离线较远的点舍去.。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物理 2.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精讲优练课型)时提升作业 鲁科版必修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不变的加速度a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大到初速度的n倍,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A.(n2-1)B.(n-1)C.n2D.(n-1)2【解析】选A。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增大到初速度的n倍,则末速度为nv0,根据公式-=2as 可得,s==(n2-1),选项A正确,其他选项均错。
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三秒内的位移为2m,第四秒内的位移是 2.5 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 m/sB.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5 m/sC.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D.质点的加速度是0.25 m/s2【解析】选A。
由Δs=at2知,a==m/s2=0.5 m/s2。
C、D均错。
由==知=m/s=2.25 m/s,A对,B错。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ts内位移为s1;第2个ts内位移为s2,则物体在第1个ts末的速度是( )A. B.C. D.【解析】选D。
第1个ts末是前两个ts的中间时刻,所以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即为,D正确。
4.一辆汽车以速度为v0=12m/s的速度前进,突然发现前面有石块,便以大小为6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3 s内的位移为( )A.9 mB.12 mC.21 mD.8 m【解析】选B。
汽车停下来所用时间t==s=2 s<3 s。
说明3 s时汽车早已停止,根据-=-2as,s==m=12 m,故选B。
5.(多选)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点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全程学习方略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精讲优练课型)实验演练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1.在实验中,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B.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C.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sD.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解析】选A。
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是指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与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是一样的,则A正确,B、C、D错误。
2.(2014·大纲版全国卷改编)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
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
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
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物块的加速度a=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Δx=aT2得a==m/s2≈4.30m/s2答案:4.303.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和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由于计数点6之前相邻计数点之间距离之差约为2cm,而计数点6、7之间的距离比计数点5、6之间的距离多1.27cm,故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v5==m/s≈1.00m/s。
物块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大小a加==m/s2=2.00m/s2。
则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为v6=v5+a加T=(1.00+2.00×0.1)m/s=1.20m/s。
全程学习方略高中物理 2.1.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推论1.一辆汽车沿水平方向运动,某时刻速度为10m/s,紧急刹车后,假设加速度大小恒为5 m/s2,则( )A.刹车后2 s停止B.刹车后4 s停止C.刹车距离为20 mD.刹车距离为15 m【解析】选A。
汽车的刹车时间为t0==s=2 s,选项A正确,而选项B错误;汽车的刹车距离为s==m=10m,选项C、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1s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情况,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减小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解析】选A、C、D。
由于油滴分布均匀,即在每秒钟内车通过的位移相同,故A正确;由Δs=aT2知,如果Δs都相同,车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Δs逐渐变大,则a变大,B错,D正确;Δs逐渐变小,a 变小,C正确。
3.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m/s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 时的速度为( )A.8 m/sB.12 m/sC.10 m/sD.14 m/s【解析】选C。
由-=2as和v0=8m/s、a=1m/s2,s=18m可求出:v t=10m/s,故C正确。
【补偿训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由v增加到2v时的位移为s,则当速度由3v增加到4v时,它的位移是( )A.sB.sC.3sD.4s【解析】选B。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2as可得,(2v)2-v2=2as,(4v)2-(3v)2=2as′,联立解得,当速度由3v增加到4v时,位移s′=s,选项B正确。
4.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跑道长300m,某种飞机的起飞速度为60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其中1~6题为单选,7、8题为多选,共40分)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v2,经过全程位移中点的速度为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解析】选C。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因此有v1=v2。
设这段时间内的初始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t,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2=,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v3=,又因-=-=>0,那么v2<v3,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均错。
2.(2015·南京高一检测)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测出一个人的反应时间,设直尺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直尺被受测者抓住,直尺下落的距离为h,受测者的反应时间为t,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hB.t∝C.t∝D.t∝h2【解析】选C。
根据题意分析,直尺下落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由自由落体运动公式h=gt2,可得t=,所以t∝,C正确。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v0=0、a=g、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4∶9C.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2∶3D.从开始运动到下落4.9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解析】选A。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连续三个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分别为h1=gt2、h2=g(2t)2-gt2=gt2、h3=g(3t)2-g(2t)2=gt2,因此三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选项B、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从开始运动到下落 4.9 m所用时间为t1==1s,从开始运动到下落9.8m所用时间为t2==s,从开始运动到下落14.7m所用时间为t3==s,因此,从开始运动到下落4.9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选项D错误。
【补偿训练】一物体自距地面高h处自由下落,则它在离地面多高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全程平均速度( )A. B. C. D.【解析】选C。
物体自h高处自由落下时,落到地面的瞬时速度为v m=,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若物体在离地面h′高处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平均速度,则v===,此时物体离地的高度为h′=,选项C正确,其他选项错误。
4.小球沿斜面滚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m,BC=10m,小球通过AB,BC路程所用时间均为2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的瞬时速度是( )A.v A=2m/s,v B=3m/s,v C=4m/sB.v A=2m/s,v B=4m/s,v C=6m/sC.v A=3m/s,v B=4m/s,v C=5m/sD.v A=3m/s,v B=5m/s,v C=7m/s【解析】选B。
B点为AC段的中间时刻,v B===m/s=4m/s。
由Δs=at2,得a=1m/s2,v B=v A+at,v A=v B-at=(4-1×2)m/s=2m/s,v C=v B+at=(4+1×2)m/s=6m/s,则B正确,A、C、D错误。
5.(2014·福建高考)如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1)明确滑块的运动性质。
(2)理解速度图像与位移图像的物理意义。
【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滑块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恒定,选项C、D错误;由运动的分解可知竖直方向为匀减速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
6.(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1)理解v-t图像的物理意义。
(2)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解析】选A。
因为图像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因此在0~t1时间内,甲车的位移大于乙车的位移,根据=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选项A正确,C错误;因为乙车做非匀变速运动,故不能用计算平均速度,选项B错误;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据图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
【总结提升】根据v-t图线巧得四个运动量(1)运动速度:从速度轴上直接读出。
(2)运动时间:从时间轴上直接读出时刻,取差得到运动时间。
(3)运动加速度:由图线的斜率得到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反映了加速度的方向。
(4)运动的位移:由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得到位移。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时间轴以上的面积表示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间轴以下的面积表示位移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补偿训练】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A.1 s时甲和乙相遇B.2 s时甲的速度方向反向C.2~6 s内甲相对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D.4 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解析】选C。
1s时甲和乙的速度相等,但运动位移不相等,s乙=v0,s甲=v0,故选项A错误;2 s时甲的速度达到最大值,2 s前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后甲做同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选项B错误;2~6 s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差Δv=v甲-v乙=v0是一常数,说明甲、乙两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变,若假定乙静止,则v甲=v0,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因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2~6s内乙的图线斜率不变,故乙的加速度恒定不变,故选项D错误。
7.(2015·衡水高一检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到乙地刚好静止,其v-t图像如图所示。
那么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方向相同B.位移大小之比为1∶2,方向相同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方向相同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方向相同【解析】选B、D。
v-t图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大小,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方向相反,A错误;v-t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可知面积大小之比为1∶2,B错误;两段时间之比为1∶2,根据=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1,方向均为正方向,C错误,D正确。
8.(2015·泉州高一检测)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里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
从第1次听到水击盘声时开始计时,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盘子到水龙头的高度为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
设人耳能区别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声速为340m/s,则(g取10m/s2) ( )A.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至少为34mB.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至少为0.05mC.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D.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解析】选B、D。
只要相邻两滴水滴下的时间间隔超过0.1s,人耳就能分辨出两滴水的击盘声,而与水龙头距人耳的距离无关。
在0.1s内,水滴下落的距离为:s=g=×10×0.12m=0.05m,所以水龙头距盘子的距离只要超过0.05m就可以,则A错,B对。
水龙头滴两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0=由h=g可得,g===,C错,D对。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9.(10分)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图给出了该次实验中,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1、2、3、4、5、6都为计数点。
测得:s1=1.40cm,s2=1.90cm,s3=2.40cm,s4=2.90cm,s5=3.40cm,s6=3.90cm。
(1)在计数点3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为v3= m/s,物体的加速度a= m/s2。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某同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在不同拉力下的A、B、C、D……等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都记为0、1、2、3、4、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段纸带,分别是从三条不同纸带上撕下的。
在甲、乙、丙三段纸带中,属于纸带A的是。
【解析】(1)纸带上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则计数点3所代表的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3===0.215m/s物体的加速度a=,代入数值得a==0.500m/s2 (2)交流电的频率为51Hz,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小于0.02s,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小于0.1s,加速度测量值a=偏小,因此,该种情况下加速度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常数,即Δs=s2-s1=s3-s2=…=aT2,因此,对于纸带A应该满足Δs=6.1cm-3.0cm=3.1cm,同理,Δs=s3-6.1cm=3.1cm,s3=9.2cm,Δs=s4-9.2cm=3.1cm,s4=12.3cm,也就是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应为s4=12.3cm,乙段纸带满足条件。
答案:(1)0.215 0.500 (2)偏小(3)乙10.(10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
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
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则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