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伐无道 诛暴秦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配套教案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要把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式,积存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人战争,培育学生分析战争的暴发缘故及其输赢关系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熟悉秦的暴政是致使人民招架和秦衰亡的全然缘故,陈胜吴广起义繁重冲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二、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转变。
三、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加倍直观生动的了解历史,明白得历史。
四、教学手腕:角色扮演,幻灯片。
五、教学进程:温习导入:秦灭六国,成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让咱们一路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
(学生演出"上朝")一、秦的暴政节录部份:大臣甲(慌张的):启禀陛下,大事不行了。
秦始皇:何事惶恐?大臣甲:咱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长城,被一个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
咱们恐怕还要在全国调派大量民力加紧修复,请皇上明鉴。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发10万人力修长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启奏陛下,阿旁宫的前期工程已经完工,请让微臣向皇上禀报工程进展情形。
秦始皇(作感爱好状):快快讲来。
大臣乙:陛下,阿旁宫殿内能够容纳一万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铜人,各重24万斤(约合12万千克)。
宫殿均以磁石为门,假设有身怀武器的人进宫,就会被吸住,以确保我皇平安。
阿房宫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当中由于地形不同,各殿气候也不尽相同。
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阁道依地形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
微臣还预备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旁宫的大门。
再造复道,从阿旁宫通到渭水北岸。
只是此刻的人手还不够,恐怕会延误工程的进度,还请陛下多调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调派20万人力修阿旁宫。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授课班级七年级*班时间*年*月*日授课课题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一框题“秦的暴政”(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堂类型新课课时1/3课时授课老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像的能力2.通过历史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帝皇和百姓生活的对比,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历史学习方法。
4.通过已学知识评价秦始皇,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懂得得到的民心者得天下。
教学重点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教学难点从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还包活讲解、图示等)板书设计繁重的徭役:①.修建阿房宫秦②.造骊山陵墓的③.修筑长城暴④.修驰道政沉重的赋税:收获的2/3上缴国家残酷的刑法:①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②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牵连。
秦二世更加残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现在流行一个词叫“穿越”,那今天我们也来穿越一次。
回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看看那时的人生活是怎样的?回到秦朝后,我们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百姓家里只有老人、小孩和妇女,那中年男子都去哪了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所了解了。
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62页。
新课学习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一段。
师:好,从这一段中我们了解到男子都去干嘛了?(服徭役)徭役是秦暴政的主要表现之一,有哪些徭役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一下:繁重的徭役:1、修建阿房宫宫殿是既是皇帝办公居住的地方,更是王权的象征。
那秦始皇当然也会大修宫殿,大家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个宫殿吗?(阿房宫)ppt展示的是阿房宫图,大家知道阿房宫的正确读法吗?(ēpáng)阿房宫是秦朝修建的庞大豪华的宫殿群。
从下面的一些资料中就可以看出。
我们来了解一下: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按今天的计算为5万平方米)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地位分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
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
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
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
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
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
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
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
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成语故事应用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比较法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影片的名字是?生:《英雄》师:同学们的反映很快,下面我要考考咱们班同学的概括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生:答略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
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采用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
那么秦王嬴政是否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师:那么至此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生:阅读材料。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名师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3、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挂图,通过阅读课本、讨论、表演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具: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教师提问] 现在给两分钟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学生回答]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引导] 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学生]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引导] 很好。
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秦代暴政的主要表现,相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代消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认识楚汉之争状况。
2、能力目标:研究秦末农民起义迸发的原由,培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剖析问题的能力。
3、感情目标:经过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进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要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秦代的覆亡,课文完整紧扣此问题睁开。
秦末农民战争是本课的要点,教材第一从致使农民起义的根来源因——秦的暴政谈起,深重的徭役、兵役迫使不计其数的农民离开生产,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损坏;深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致使民怨载道。
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代统治已失掉了民心,颠覆秦代是众望所归。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深重地打击了秦代的统治,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深重打击下,秦代二世而亡。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是本课难点。
相同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代消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抢夺帝位的斗争。
对此问题会有一些迷惑,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剖析,化解难点。
时间重要事件公元前221 年秦灭六国,秦代成立公元前209 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 年巨鹿之战公元前207 年秦代消亡公元前206 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 年楚汉战争结束,汉朝成立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从图片和史猜中感知获得历史知识的方法。
2.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掌握五因素(时间、地址、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由、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渐养成优秀的思想习惯。
其次,要学会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色、历史作用、英豪人物的伟绩等几个方面下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3.剖析秦末农民战争迸发的原由应从根来源因和直接原由下手,进行较全面的剖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预习设计】一、认知前提:秦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实行了怎样的政策来加强期统治?二新知认知:(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62-65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从整体上对本节课有所认识。
预习任务一:详细阅读课本62-63页,了解秦朝的暴政。
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2)沉重的;(3)残酷的。
(秦二世更加残暴)(记住:秦朝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预习任务二:详细阅读课本63-64页,掌握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及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1、第一阶段:由陈胜、吴广领导(1)时间:(2)政权:在称王,建立政权(3)结果:起义失败(4)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
2、第二阶段:由项羽、刘邦领导(1)战役:时间,名称,以少胜多,项羽大败秦军。
(2)战役结果:秦朝灭亡3、西汉建立:年,建立汉朝,定都,刘邦就是。
【课堂设计】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秦朝的暴政和大泽乡起义
教学难点
楚汉相争的性质
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自制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导新课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
揭竿起义
西汉的建立
关于秦始皇,有的人说他“雄才大略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认为“他凶恶残暴是一个暴君”。那么在你眼中秦始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做过哪些事让两千多年来后人对他议论不休?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授课人
梁学婷
科目
历史(上册)
年级
七年级(5)班
课题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历史基础知识。
2、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自学思考题,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以目标为中心展开自学探究;教师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把握秦末农民战争的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和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经过、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回望历史的天空,无论是“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始皇,还是”“挥剑斩蛇”的刘邦和“力拔山兮”的项羽,都已随着历史的云烟成为过去。然而,陈胜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却象惊雷般在人们的心中响了两千多年。历史的车轮终将在人民的推动下滚滚向
回顾前一课所学内容,
并回答。
自学“秦的暴政”一目
岳麓初中历史七上《第14课 伐无道 诛暴秦》word教案 (3)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刘邦建立西汉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其结果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看图片、文字,使学生正确认识秦末农民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正确理解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重点难点:1、重点:陈胜吴广起义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具准备:图片教学环节:【激情导入】【自主学习】(课前发放学案,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完成1、2、3、4、5、6、7题并加以识记,然后思考8、9、10题,为课堂合作交流做准备。
1、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和意义: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3、公元前206年,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史称西汉。
6、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学习小结:(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有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8、9题,对不懂之处互相帮助,对新发现的疑问进行探究,并做好分工,准备展示。
)8、当时民谣流传:“阿房、阿房,亡始皇。
”想一想,老百姓为什么这么说?提示: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而秦始皇修阿房宫等导致徭役繁重,这是其暴政的重要表现之一。
9、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精选4篇)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精选4篇)《伐无道,诛暴秦》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提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基本史实。
【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导入法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进一步引导: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可是,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就走向了灭亡。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教师出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材料四材料五秦朝法律规定男子从17岁到60岁都必须为国家服役。
当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人左右,被抓去服役的人加起来就不下三百万。
就是说每二十个人中,就至少有三个人需要去服役,而这二十个人中只有三、四个才是青壮年男子,其他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小孩。
同学可以想象一下,给抽去最主要的劳动力之后,农业会受到何等的打击,剩下的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困苦。
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过渡】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
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
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学案
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学案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一、秦朝灭亡的原因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
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
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
3.14.4 罚无道 诛暴秦 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标内容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刘邦建立汉朝汉初休养生息政策①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的讲述,了解本课中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
②运用问题讨论法,探讨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使学生正确认识其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准确理解因果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②让学生了解,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和发展,是由于在秦末农民战争推动下,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
三、教学纲要(一)秦的暴政1、刑法苛严2、赋税和徭役繁重3、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二)陈胜、吴广揭竿而起1、大泽乡起义2、项羽大败秦军——巨鹿之战3、刘邦进逼咸阳——秦朝灭亡(三)西汉的建立1、楚汉战争2、刘邦建立西汉3、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及其结果四、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是本课的重点教材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谈起,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刑法苛严单是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十多种,还有族诛和连坐等刑罚。
在秦朝,老百姓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治。
路上经常能看到身穿囚服被押送到官府、监狱的“罪犯”。
据统计,全国的刑徒有10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人口的1/20。
②赋税和徭役繁重据史书记载,秦朝的赋税是前朝的20倍,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
由于秦始皇大兴土木,四处征讨,如修阿房宫、造骊山墓、修驰道、攻越·族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秦朝人民的徭役和兵役负担特别重。
伐无道_诛暴秦教案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2、了解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3、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感: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挂图,通过阅读课本、讨论、表演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具: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
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教师提问] 现在给两分钟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子目的内容,思考老师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学生回答]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引导] 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学生]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引导] 很好。
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七年级上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盘县第八中学李娟玉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能够概述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评判历史事件性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本课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学法指导知识要素学习法:学习秦末农民起义要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部曲(起因、经过、结果)。
比较分析法:比较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在秦亡前后的变化。
可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加以分析、化解。
史图结合学习法:利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用彩笔画出陈胜、吴广起义进军路线。
标出巨鹿和陈的位置。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历史短剧的表演再现历史,创设情境,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并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探讨、解决历史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师启发、设置问题、总结评价下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以培养其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1、《秦始皇陵兵马俑》图、《大泽乡起义》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刘邦、项羽头像等2、计算机、投影仪3、有关文字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能够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新课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骊山陵墓阿房宫万里长城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3.14.2 罚无道 诛暴秦 学案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班级姓名审核:学习目标:1、结合前面所学能简单讲出秦的暴政表现(即农民起义的原因)2、记住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3、知道“楚汉战争”的史实二、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据说项羽在乌江自刎前曾长叹说“天之亡也(是天意要让我灭亡)非战之罪也!”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你试着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
(学法指导:找出刘邦和项羽在统治政策、用人、谋略上的不同)巩固练习1、秦始皇统治期间修建了一座建筑,规模空前,气势宏伟,“离宫别馆,弥山跨台,辇道相属”,景色蔚为壮观,后被项羽付之一炬,该建筑是()A、长城B、故宫C、阿房宫D、骊山陵2、下列事件与陈胜、吴广相关的是()A、巨鹿之战B、推翻秦朝C、楚汉战争D、大泽乡起义3、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4、历史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5、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C 军事力量强大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6、西汉建立后,统治者实行怎样的政策来发展生产与经济?()A、奖励耕战B、休养生息C、统一货币与度量衡D、大兴土木7、成语对应(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揭竿而起项羽兵败垓下约法三章刘邦入咸阳,收买人心四面楚歌陈胜、吴广起义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综合思维导航阅读下面材料:1、材料一秦朝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
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役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单是死刑就有腰斩就、车裂等十多种。
还有“族诛”和“连坐”等。
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严刑酷法的处治。
材料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回答:①材料—、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②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 他为什么讲这句话?③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为什么?。
岳麓版七上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word教学设计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一、学生情况的分析:初一的学生总体上看,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但他们的自闭性较小有很高的参与热情。
此外的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强,更适合这种予教于乐,贴近生活的综合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处在秦统一和西汉统一两次大统一中间的过度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身具有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
内容上有关战争方面的知识较多。
教者应注重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
本课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成语较多,让学生掌握的同时与语文等学科相互渗透,使知识更具深度广度。
三、目标的确立: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课的知识目标确立为: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张楚政权的建立、巨鹿之战、秦的灭亡、楚汉之争。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将能力目标确立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整合知识、观察、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为:师生互动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会学乐学;心育渗透目标:消除学生紧张情绪,加强学生记忆品质训练,通过语言等鼓励方式,培养自信心。
四、重难点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水平,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立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学习方式的选择:一堂好课在于课堂实效性如何,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至关重要。
因此在学习方式上我选了以谈话式、合作式学习法、成语故事应用法、情景创设法为主的综合学习方式。
并选用了多种乐于学生接受的娱乐性活动,力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六、教学手段:当前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整合技术更应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因此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配以相应的音乐特效烘托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七、教学过程:课前:歌曲《霸王别姬》导入新课:联想屋: 看谁想得多!看图片想相关的历史知识第一张图:秦始皇第二张图:焚书坑儒第三张图:孟姜女哭长城第四张图:灵渠每张图片出来后让学生说说想到了什么相关历史知识。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导出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一)秦的暴政提问:谁能用你们知道的成语或形容词恰当形容秦的暴政呢?学生回答老师也想到了两了成语: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指百姓生活在深水和热火中无法生活?为什么这么说了?学生回答老师归纳:秦始皇在位时(以下内容电脑显示)刑法非常残酷,仅死刑就有:戮(先刑辱、后斩首)、弃市、磔(zhe)、定杀(抛入水中淹死或活埋)、族(全家处死)、枭首(砍头)、车裂、腰斩、剖腹、凿颠、抽肋、坑(活埋)、绞、戮尸等肉刑:黥(qing)(脸上刺字涂墨)、劓、刖(断足)、宫等“族诛”、“连坐”(一家犯法,邻里要牵连受罚)沉重的赋税:《汉书·食货志》中说“20倍于古。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
伐无道诛暴秦——初中历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认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行为。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认识秦朝灭亡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秦朝暴政的表现,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时间线,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发展过程。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秦朝暴政的批判精神,认识暴政必亡的道理。
(2)通过学习陈胜、吴广起义,培养学生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秦朝的暴政表现。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三、教学难点:1. 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2. 陈胜、吴广起义的组织过程及其所体现的群众智慧。
3. 秦末农民起义中各路义军的协作与斗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相关章节。
2. 相关历史文献、资料。
3. 投影仪、电脑、投影幕布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统一及其暴政。
(2)提问:同学们知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秦朝暴政对人民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3. 课堂讲解:(1)讲解秦朝暴政的表现,如焚书坑儒、重税苛法、徭役繁重等。
(2)分析秦朝暴政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如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等。
4. 案例分析:(1)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陈胜、吴广起义所体现的群众智慧。
5.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
2. 让学生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秦朝的暴政:秦朝的统治手段、赋税沉重、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2. 民众的生活困苦:农民的生活状况、民众的怨声载道。
3. 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背景、起义的过程、起义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 秦朝的暴政及其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秦朝暴政的严重性。
2. 让学生认识到陈胜、吴广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困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评价。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秦朝的统一六国。
2. 提问:你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如何对待民众?二、讲解秦朝的暴政(10分钟)1. 讲解秦朝的统治手段:焚书坑儒、严刑峻法。
2. 讲解秦朝的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民众的生活压力。
三、分析民众的生活困苦(10分钟)1. 分析农民的生活状况:土地被兼并、生活贫困。
2. 分析民众的怨声载道:人民对秦朝统治的不满。
四、讲解陈胜、吴广起义(10分钟)1. 讲解起义的背景:大泽乡起义的起因。
2. 讲解起义的过程:陈胜、吴广的领导作用。
3. 讲解起义的影响:激发人民的反抗意识、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秦朝的暴政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2. 总结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短文。
2.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七、板书设计伐无道、诛暴秦教案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赋税沉重、徭役繁重民众的生活困苦:农民的生活状况、民众的怨声载道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背景、起义的过程、起义的影响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秦朝崩溃的其他原因:秦朝内部的政治斗争、秦始皇的奢侈浪费。
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 (1)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三、教学过程: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导入:歌曲《霸王别姬》引出霸王项羽,引出农民起义,引出秦的暴政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1、压迫——秦的暴政由图片引出秦的徭役繁重(1)徭役沉重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算一算 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5%)由此得出结论:(2)赋税沉重。
(3)刑法严酷。
(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
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
)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2、反抗——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A 学生口述战争经过.(时间地点人物进过结果意义)B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天下响应→→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C思考:假如没有遇到雨期,还会有农民起义吗?得出秦末农民起义的必然性。
直接原因是雨期延误,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D陈胜、吴广起义意义:虽败,但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这次起义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学生答P58页第二自然段)他们鼓舞着后世人们反抗暴政,在他们之后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抗秦,最终秦朝灭亡。
伐无道 诛暴秦-教案设计
《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知识脉络(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失败→刘邦项羽起义→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汉朝建立)2.了解其中的成语典故,积累成语故事。
3.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楚汉之争的性质)4.本节课通过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进行教学,旨在通过电子课本和丰富的视音频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二、课程导入接上节课的“秦王扫六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可谓气势豪迈,威震四海,秦始皇自己也变得更加跋扈和不可一世,他称自己为始皇帝,希望秦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然而他得偿所愿了吗?他做梦也没想到,秦朝仅存在了15年,真可谓是一个“短命王朝”。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三、知识脉络1.解课题首先带领学生了解本节课的课题,“伐无道诛暴秦”,讨伐无道的君主,诛灭暴政下的秦朝。
2.秦的暴政那么,秦的残暴和无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可以让学生去课本中寻找答案,然后,请几位同学来分别说一说。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可以总结出秦的暴政如下:繁重的徭役▪修建豪华的阿房宫。
此时可以调出阿房宫的图片、以及唐朝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
通过美术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阿房宫的豪华和奢靡。
▪修建骊山陵。
此时可以调出骊山陵的图片及介绍。
▪修长城。
此时可以调出长城的图片及介绍。
修驰道。
此处的思考:书中提到,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这时,可以带学生算一道数学题。
据推测,秦朝全国人民有2000万,那么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多少呢?15%左右。
2000万人口中减去约一半的妇女,约2/3的老幼,仅省340万青壮年。
这样一算,在家耕田的壮年男子仅剩40万。
泱泱大国之后40万人在耕作,可想而知,社会经济不发达,饥荒现象严重。
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此处的拓展:指鹿为马的典故。
可以通过图片,给学生讲一讲这个成语的由来。
3.陈胜吴广起义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积蓄已久的民怨,终于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
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
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
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
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
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
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
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
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
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
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的暴政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
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是不可能在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如何全面掌握人民起义的内容?
第一、从原因上看,一般都是由于残暴黑暗的统治,如赋税徭役沉重、刑罚严酷、人身压迫和控制等。
第二、从其在一个朝代中所处的时间位置上看,一般都发生在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因为一个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励精图治,能够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为,同时也会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到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皇帝大都养尊处优,贪图享乐,加之各种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人民起义爆发,朝代终结。
第三、从起义的形式上看,有的是有准备的、有组织的,有的是无准备的、由某种特殊情况引发的。
第四、从起义的过程来看,都经历了爆发、发展壮大、失败或性质转化的过程。
第五、从起义的影响上看,都打击了或推翻了王朝统治。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
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农民战争推翻
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
历史上称之为西汉。
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