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喀什》汉译文之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马拉喀什》论文性别歧视论文 (1)

《马拉喀什》论文性别歧视论文 (1)

《马拉喀什》论文性别歧视论文摘要:奥威尔笔下的马拉喀什人民,在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下生活得很卑微,而马拉喀什的女性却成了更大的受害者,她们的生活显得更微不足道。

可是没有人关注到她们,甚至没有人将他们当作人来对待。

宗教文化的弊端,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她们自身维权意识的薄弱,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痛心的一幅幅悲惨画卷,我们甚至也为还有人如此非人般地活着而羞愧不已,而马拉喀什女性所遭受的严重性别歧视更是让我们无法内心平静。

一、概述英國作家乔治·奥威尔,“一代人的冷峻良心”[1],他擅长以辛辣的笔触来讽刺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权力的追逐者。

虽然英国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生性拘谨、小心、谨慎,但是英国的讽刺文学却独树一帜,自乔叟以下,斯威夫特,狄更斯,代有才人,各领风骚。

而奥威尔小说的卓异优秀之处就在于他并非只是用小说来影射个别人或个别政府的政权,他是直截了当地揭露他们的黑暗与堕落。

他的小说《动物农场》和《1984》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刺小说的经典之作。

而他的另一著作,张汉熙先生编著的供国内许多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的教程《高级英语》一书更是收录了奥威尔的随笔散文《马拉喀什》。

在奥威尔看来作家的写作有四大动机:(1)自我表现的欲望;(2)唯美的思想与热情;(3)历史方面的冲动(他希望能还事物以原来面目,找出事实的真相并且把它们记录起来以供后代的使用);(4)政治上所作的努力(希望可以把世界推往一定的方向,能够帮助别人。

他提出没有一本书是没有丝毫的政治倾向的)[2]。

1938年9月到1939年3月间乔治·奥威尔在摩洛哥的西南部的一个小城市马拉喀什养病。

他的散文《马拉喀什》就是他在这所非洲小城见闻的真实写照[3]。

奥威尔笔下马拉喀什的人民在殖民帝国的统治与压榨下生活得异常艰辛。

而文章关注的是,在这种压榨下得生活更为艰辛的马拉喀什女性,并从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和女性自我维权意识三个角度进行讨论与分析。

高英2 马拉喀什Marrakech

高英2  马拉喀什Marrakech

Family or friends
First meet or common friends
left hand-------“Toilet ”
Right hand----“Eat”
Custom
2
People in Marrakech like wear robe and coif . Some women just show their eyes outside…….
Egg : If a woman eat egg to his husband’s face it will be regarded a Shameful thing. Stay off pork, avoid use something made by pig
谢谢观看
THANKS
Marrakech
美食
cate
风俗
custom
名胜
Famous place
地理
geography
禁忌
taboo
geography
Marrakech, southwest of Morocco, situated at the foot of the snow-capped High Atlas, the highest mountainous in North Africa Pearl of the South or South Gate in Morocco
Custom 3
weeding
For three days
Day 1: shower
Usually, the couple will contract the whole bathing place. they will have a ceremony for bride at there. The special woman use some special Flower essential oils to scour off dust from the bride

(完整版)Marrakech马拉喀什见闻(中英)

(完整版)Marrakech马拉喀什见闻(中英)

Marrakech马拉喀什见闻1、As the corpse went past the flies left the restaurant table in a cloud and rushed after it,but they came back a few minutes later.尸体被抬过去的时候,成群的苍蝇嗡嗡地飞离了餐馆的饭桌,尾随尸体去,几分钟后又嗡嗡地飞了回来。

2、The little crows of mourners–all me and boys,no women–threaded their way across the marker place between the piles of pomegranates and the taxis and the camels,wailing a short chant over and over again.What really appeals to the flied is that the corpses here are never put into coffins;they are merely wrapped in a piece of ray and carried on a rough wooden bier on the shoulders of four friends.When the friends get to the burying-ground they hack an oblong hole afoot or two deep,dump the body in it and fling over it a little of the dried-up,lumpy earth,which is like broken brick.No gravestone,no name,no identifying mark of any kind.The burying-ground is merely a huge waste of hummocky earth.Like a derelict building-lot.After a month or two no one can even be certain where his own relatives are buried.一支人数不多的送葬队伍-其中老老小小全是男的,没有女人-挤过一堆堆的石榴,穿行在出租车和骆驼之间,迂回着穿过市场,嘴里还一遍遍地哀号着一支短促的悲歌。

Marrakech 中英对照翻译

Marrakech 中英对照翻译

---------------------------------------------------------------------第二课:Marrakech马拉喀什见闻1 As the corpse went past the flies left the restaurant table in a cloud and rushed after it, but they came back a few minutes later.一具尸体抬过,成群的苍蝇从饭馆的餐桌上嗡嗡而起追逐过去,但几分钟过后又飞了回来。

2 The little crowd of mourners -- all men and boys, no women--threaded their way across the market place between the piles of pomegranates and the taxis and the camels, walling a short chant over and over again. What really appeals to the flies is that the corpses here are never put into coffins, they are merely wrapped in a piece of rag and carried on a rough wooden bier on the shoulders of four friends. When the friends getto the burying-ground they hack an oblong hole a foot or two deep, dump the body in it and fling over it a little of the dried-up, lumpy earth, which is like broken brick. No gravestone, no name, no identifying mark of any kind. The burying-ground is merely a huge waste of hummocky earth, like a derelict building-lot. After a month or two no one can even be certain where his own relatives are buried.一支人数不多的送葬队伍——其中老少尽皆男性,没有一个女的——沿着集贸市场,从一堆堆石榴摊子以及出租汽车和骆驼中间挤道而行,一边走着一边悲痛地重复着一支短促的哀歌。

Lesson 2 高英第二册PPT教学课件

Lesson 2 高英第二册PPT教学课件
bread) P.4 Example I was feeding one of the gazelles in the public gardens. P.5 Process An Arab navvy sidled towards us. He asked for some
bread. P.6 Result I tore off a piece and he stowed it gratefully in some
2020/12/10
1
Teaching plan
• About the author • Introduction to the passage • Background • Stylistic Analysis
2020/12/10
2
About the Author
George Orwell: pseudonym of Eric Arthur Blair (1903-50), an English writer. born in Motihari, Bengal, India. Concerned with the sociopolitical conditions of his time.
• P.9 Working conditions, dress: ... all dressed in the long black robe, and black cap, working in dark cave-like flyinfested booths. Example 1: a carpenter
2020/12/10
10
IV. The Old Women
P.16 Topic/statement All people who work with their hands are

从《马拉喀什》中的修辞看乔治·奥威尔“冷峻的良知”

从《马拉喀什》中的修辞看乔治·奥威尔“冷峻的良知”

从《马拉喀什》中的修辞看乔治·奥威尔“冷峻的良知”1. 引言1.1 了解乔治·奥威尔与他的作品《马拉喀什》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备受推崇的作家之一,他以《动物庄园》和《1984》等作品蜚声文坛。

而在他的文学创作中,描写个人体验和观察社会现实的作品也占据一席之地。

《马拉喀什》便是一篇代表作品。

《马拉喀什》是奥威尔在1939年游历摩洛哥马拉喀什时所写,通过对当地风土人情和自身感受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殖民地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索。

在《马拉喀什》中,奥威尔以其犀利的笔触,揭示了殖民地帝国主义的丑恶和人性的极端。

他的文字直截了当,没有华丽的修饰,却能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通过对马拉喀什的描写,奥威尔不仅展现了自己对殖民地统治的反感,更表达了对人类的警诫和反思。

这种富有批判性和思辨性的文风,正是奥威尔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阅读《马拉喀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乔治·奥威尔的思想和创作理念,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当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切。

这篇作品不仅是对殖民地现实的揭示,更是对奥威尔“冷峻的良知”和批判精神的生动展现。

1.2 乔治·奥威尔的文风特点乔治·奥威尔的文风特点可以总结为简洁、直接、冷酷和富有力量感。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不赘述,不浮夸,让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他的叙述直接而坦率,不加修饰,直抵问题的本质,让人不能忽视他言辞中所掺杂的刀锋般的锐利。

冷酷是乔治·奥威尔笔下的一个显著特点,他对现实冷静客观的观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铿锵批判,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一种冷漠的氛围,但这种冷漠正是他作为作家所选择的视角使然。

乔治·奥威尔的文字充满力量感,他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用坚实的笔触描绘出现实的残酷和丑恶,让读者无法置身事外,震撼人心。

这种文风特点使得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

Marrakech马拉喀什英文简介

Marrakech马拉喀什英文简介

More pictures of the Medina
More pictures of Gueliz
4
Scenic spots
The square of Djemaa El-Fna is the highlight of any Marrakech night. Musicians, dancers, and story tellers pack this square at the heart of the medina, filling it with a cacophony of drum beats and excited shouts. Scores of stalls sell a wide array of Moroccan fare (some overcharging heavily; see the Eat section) and you will almost certainly be accosted by women wanting to give you a henna tattoo. Enjoy the shows, but be prepared to give some dirhams to watch. By day it is largely filled with snake charmers and people with monkeys, as well as some of the more common stalls.
3 The Medina and Gueliz
Marrakech is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parts: the Medina, the historical city, and the new European modern district called Gueliz or Ville Nouvelle.

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文译文

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文译文

附录:课文译文第一单元希望你在这里Reading加拿大——多元化的国度加拿大如同一朵盛开的花儿,绽放出惊人的美丽与丰富,深受那些喜欢其多元化的人们的青睐。

这是一个幅员辽阔、景色宜人的国家,从大西洋绵延至太平洋。

这也是世界上民族最为多元化的国家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

组成加拿大的十个省份和三个地区在地理风貌上有很大的差异。

太平洋海岸向东耸立着巍峨的落基山脉,这里有高耸的山峰和被冰川与水流侵蚀而成的深谷。

古老的冰川缓缓移动,向陆地靠近。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在偏远的森林中漫步。

国家公园的建立使得很多这样美丽的地方成为供公众游玩和欣赏的保护区,如班夫国家公园和贾斯珀国家公园。

加拿大真正独特的一处景点是雄伟壮阔的尼亚加拉瀑布。

水流从瀑布边缘倾泻而下,景色壮观,水声轰鸣。

除了其地理环境的多元化,加拿大的许多农村地区和城市中心还体现了其居民的多元化。

加拿大最早期的一些移民被认为是土著民族的祖先,从现称作西伯利亚的地方经由大陆桥穿越白令海峡而来。

数千年前,他们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定居。

数百年前,第一批欧洲人也开始在加拿大东部的一些省份定居。

今天,加拿大反映了各种民族背景的广泛融合。

加拿大人口中大约有五分之一是在外国出生的。

例如,主要的族群包括英格兰人、苏格兰人和法国人,而少数族裔包括来自新加坡和太平洋岛屿的居民。

种族多元化相应地导致文化多元化。

如果你发现自己置身于其中一种亚文化中,那么(它的)语言、饮食、建筑、艺术和音乐会说明你邂逅的是何种文化。

例如,在温哥华这个活力四射的城市,加拿大华人的比例全国最高,你可以参加中国新年的庆祝活动,也可以到中山公园喝喝茶。

在蒙特利尔,世界最大的讲法语的城市之一,你可以品尝具有典型法式风味的美食,还可以观赏原汁原味的法式风格建筑。

最后,如果你想独辟蹊径的话,可以去新斯科舍省的布雷顿角岛玩玩。

在岛上你可以随着小提琴的曲调翩翩起舞,领略凯尔特移民的文化和传统。

当你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时,你可能会产生穿越时空之感。

从对比角度看“Marrakech”中的话语

从对比角度看“Marrakech”中的话语

从对比角度看“Marrakech”中的话语作者:康有金沈国环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8期[摘要]英国作家George Orwell 20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小说“Marrakech”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作者通过“Marrakech”,揭示一个必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预示两个预言---摩洛哥终究要获得民族独立和犹太人终于有一天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国土。

这些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

作者通篇大量地采用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对比,以此向人们证实在殖民主义者的奴役下人的命运比动物还要悲惨。

作者通过对蹬羚和修路工人的对比,毛驴和老妇人的对比,鹳和塞内加尔士兵的对比,牛群和黑鬼们的对比,告诉人们:在“Marrakech”这座“死亡之城”,不论是被殖民者还是各种动物,结论都只有一个---死亡。

[关键词]Marrakech 对比“死亡之城”作者简介:康有金,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应用语言学;沈国环,女,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大凡对事物进行对比我们都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即“第一对比项”(Primum Comparadum ),“第二对比项”(Secundum Comparadum)和“第三对比项”或“中间对比项”( Tertium Comparationis )。

我们不会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到一起进行对比的。

文学作品创作是这样,对创作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同样也如此。

“Marrakech”是英国作家George Orwell (19031950) 20世纪四十年代初的作品。

这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作者通过“Marrakech”,揭示一个必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预示两个预言---摩洛哥终究要获得民族独立和犹太人终于有一天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国土。

只可惜作者于1950年去世,没有看见摩洛哥独立(1956年)和以色列建国。

作家之所以可以成为预言家是因为他通过真实的对比,推断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

马拉喀什见闻译文

马拉喀什见闻译文

马拉喀什见闻----乔治•奥威尔一具尸体抬过,成群的苍蝇从饭馆的餐桌上瓮嗡嗡而起追逐过去,但几分钟过后又非了回来。

一支人数不多的送葬队伍——其中老少尽皆男性,没有一个女的——沿着集贸市场,从一堆堆石榴摊子以及出租汽车和骆驼中间挤道而行,一边走着一边悲痛地重复着一支短促的哀歌。

苍蝇之所以群起追逐是因为在这个地方死人的尸首从不装进棺木,只是用一块破布裹着放在一个草草做成的木头架子上,有四个朋友抬着送葬。

朋友们到了安葬场后,便在地上挖出一个一二英尺深的长方形坑,将尸首往坑里一倒。

再扔一些像碎砖头一样的日、干土块。

不立墓碑,不留姓名,什么识别标志都没有。

坟场只不过是一片土丘林立的荒野,恰似一片已废弃不用的建筑场地。

一两个月过后,就谁也说不准自己的亲人葬于何处了。

当你穿行也这样的城镇——其居民20万中至少有2万是除开一身聊以蔽体的破衣烂衫之外完全一无所有——当你看到那些人是如何生活,又如何动辄死亡时,你永远难以相信自己是行走在人类之中。

实际上,这是所有的殖民帝国赖以建立的基础。

这里的人都有一张褐色的脸,而且,人数书如此之多!他们真的和你意义同属人类吗?难道他们也会有名有姓吗?也许他们只是像彼此之间难以区分的蜜蜂或珊瑚虫一样的东西。

他们从泥土里长出来,受哭受累,忍饥挨饿过上几年,然后有被埋在那一个个无名的小坟丘里。

谁也不会注意到他们的离去。

就是那些小坟丘本身也过不了很久便会变成平地。

有时当你外出散步,穿过仙人掌丛时,你会感觉到地上有些绊脚的东西,只是在经过多次以后,摸清了其一般规律时,你才会知道你脚下踩的是死人的骷髅。

我正在公园里给一只瞪羚喂食。

动物中也恐怕只有瞪羚还活着时就让人觉得是美味佳肴。

事实上,人们只要看到它们那两条后腿就会联想到薄荷酱。

我现在喂着的这只瞪羚好象已经看透了我的心思。

它虽然叼走了拿在手上的一块面包,但显然不喜欢我这个人。

它一面啃食着面包,一面头一低向我顶过来,再啃一下面包又顶过来一次。

marrakech六个场景顺序

marrakech六个场景顺序

《Marrakech》六个场景顺序
《马拉喀什》(《Marrakech》)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作品。

在《马拉喀什》这篇著名的政治性散文中,我们不仅看到奥威尔对殖民统治者的批判,也能看到他对生活在殖民地统治下的人民的深切同情。

在《马拉喀什》中,作者以独居匠心的蒙太奇手法,描述了六个场景,其顺序为:场景一:马拉喀什穷人简陋的葬礼;
场景二:政府雇工乞讨白人喂瞪羚的面包;
场景三:犹太人饱受种族歧视之苦;
场景四:殖民地人民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耕种;
场景五:在柴禾重压下蹒跚而行的老妪;
场景六:塞纳加尔黑人士兵对白人的敬意。

这六个场景相对独立,各有故事,但贯穿其中的是一个由纵横两轴相交织的宏大结构,勾勒出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全景图。

论乔治_奥韦尔_马拉喀什_的艺术特色

论乔治_奥韦尔_马拉喀什_的艺术特色

论乔治・奥韦尔《马拉喀什》的艺术特色郑丹燕(福州大学外语系 讲师 福建福州 350002)摘 要:英国作家乔治·奥韦尔不仅是一名伟大的讽刺小说家,而且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在《马拉喀什》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中,他以鲜明的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主题、冷静客观的叙事笔墨、平易清晰的语言风格、及运用得当的对比反衬艺术手法,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实现了他自己提出的“把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的创作目标。

关键词:奥韦尔 艺术特色 叙事笔调 语言风格 对比反衬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0)01-0044-0046 凭借他的政治讽喻小说《动物庄园》和《1984年》,乔治・奥韦尔(一译作奥威尔)与奥尔德斯・赫胥黎、伊夫林・沃一起成为本世纪英国文坛上著名的讽刺作家。

同时作为一位重要的散文作家,他对散文创作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在《我为何写作》一文中,奥韦尔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创作思想,那就是“把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 ,即用生动感人、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来表达他所处时代的政治内容。

在《马拉喀什》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中,奥韦尔以其鲜明的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题,客观冷静而含蓄的叙事笔调,平易清晰的语言风格以及对比和反衬手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实现他一贯坚持的“把政治写作变成一门艺术”的创作目标。

一纵观奥韦尔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或报道,都密切结合当时的政治时事。

与同时代作家相比,他是最具政治倾向的。

他公开宣称自己写作的动机是出于“一种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意识” ,写一部作品目的是“有一个谎言要揭露,有一个事实要引起大家注意”,而一个作家的“题材是由他所处的时代决定的”!。

在英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并向海外扩张和疯狂掠夺的时期,一些英国作家如康拉德、福斯特、伊夫林・沃都在作品中揭露和谴责了殖民帝国在海外的暴行。

奥韦尔曾在缅甸充任五年的帝国皇家警察,这一特殊经历使之对大英帝国在东方殖民地国家的暴虐有切身感受。

marrakech课文概要

marrakech课文概要

marrakech课文概要"Marrakech"是乔治·奥威尔的一篇散文作品,于1939年首次发表。

这篇文章以作者亲身经历的方式描述了他在摩洛哥城市马拉喀什的观察和体验。

文章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马拉喀什的贫困、人和动物的苦难以及英国人和殖民占领的自由身份之间的矛盾。

A. 作者介绍自己在马拉喀什的逗留时间和目的B. 描述马拉喀什的氛围和印象II. 描述马拉喀什的贫困A. 街景描写:破旧的建筑物、贫民窟B. 描述穷人的生活条件和勉强度日的情况C. 对马拉喀什贫穷地区的社会现象进行审视III. 对人和动物的苦难的观察A. 街上的工作马和骡子B. 对卖艺者和乞丐的观察C. 村庄中的儿童和残疾人的生活状况IV. 英国人与马拉喀什居民之间的矛盾A. 描述现存的英国人在马拉喀什的地位和身份B. 探讨英国人的价值观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差距C. 总结英国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A. 重申作者在马拉喀什的观察和亲身体验B. 思考殖民扩张的不公正性C. 结论对马拉喀什现状和作者情感的总结在"Marrakech"这篇文章中,乔治·奥威尔回顾了他在马拉喀什的逗留时光和访问目的。

他描绘了那个城市的独特氛围和强烈的印象,引发了他对这个城市及其居民困境的深思。

描绘马拉喀什的贫困:奥威尔透过文字生动描写了马拉喀什街道上破旧的建筑物、贫民窟以及穷人们勉强度日的情况。

他呼吁读者们思考并审视贫困地区的社会现象,以期带来反思和改变。

人和动物的苦难的观察:在描述马拉喀什的动物与人的苦难方面,奥威尔特别提到了工作马和骡子,以及城市中的卖艺者和乞丐。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生灵身上的痛苦与绝望,让读者们对动物和人道的关注有了深刻的思考。

英国人与马拉喀什居民之间的矛盾:奥威尔探讨了英国人在马拉喀什的地位和身份,并对英国人的价值观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差距发表了观点。

他在文章中揭示了英国人和当地居民之间紧张关系的存在,并以此提出对殖民扩张不公正性的思考。

从《马拉喀什》中的修辞看乔治·奥威尔“冷峻的良知”

从《马拉喀什》中的修辞看乔治·奥威尔“冷峻的良知”

也将用于描写物的定语用来描写其他事物。“He looked from the 的隐喻使在日晒和衰老作用下弱不胜衣、干瘦如柴的老妪形象
gazelle ... with a sort of quiet amazement ...”作者在公园给一只瞪 跃然纸上。她们背负着显然超出身体承受能力的重物艰难行走,
显了奥威尔闪光的人性和“冷峻的良知”。
[关 键 词] 乔治·奥威尔;《马拉喀什》;修辞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270-02
乔治·奥威尔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评论家,语言风格犀利、思 件,他们本身活得就像苍蝇一样;二则从旁观者角度说出了犹太
表达出对殖民主义统治下人的生命和尊严被漠视的强烈谴责。 人黑人截然不同命运的因素。“This wretched boy ... actually has
作者在描述犹太人聚居区肮脏逼仄的环境时,说“眼睛红肿 feelings of reverence before a white skin.”此处的“a white skin”所指
merely a huge waste of hummocky earth,like a derelict building lot.” fairly conspicuous.”在马拉喀什,那些靠双手劳动的人从某种程度
将马拉喀什贫苦百姓的坟地比作“废弃的建筑用地”。当地百姓 上来说都是隐形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越辛苦便越是被人忽视。
的犹太孩子们,像一群群苍蝇一样聚集在那里,数量多的难以置 的白人更加具体,即欧洲殖民统治者。这个在驻军部队染上梅毒
信”。文学作品中孩子常被形容为“‘花朵”“初升的太阳”等一切 的不幸男孩,面对“a white skin”没有敌意,没有不屑,没有愠怒,

《马拉之死》赏析

《马拉之死》赏析

《马拉之死》
这幅画构图单纯明确,也没有使用繁多的色彩,方柱形的木箱在画面上占着一定的位置,像纪念碑一样,起着稳定构图的作用。

木箱上放着墨水,纸和笔,木箱正面有题字:A MARAT.DA VID(献给马拉。

大卫),大卫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分处理的单纯、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

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
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及莫大的悲痛之感。

画面的背景是暗淡和低沉的,光线集中在马拉身上,这这种明暗对比的手法,使马拉的形象具有了纪念碑雕刻的立体感,画面营造了一种肃穆宁静的气氛,通过仔细观赏,我们会发现整个画面色调是偏绿的,绿色是和平之色,是人们极其喜欢的颜色,这些简洁,严谨,明晰,理智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入。

具体,真实,再现的刻画,都反映了大卫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期间,古典主义的盛行以及人们渴望追求一种世道所需要的理想英雄主义精神。

同时画面给人强烈的第一感觉是马拉遇刺时真真切切的场景。

画家只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入画中,构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空旷而幽深,下半部分明亮的光线从左侧射入,照亮玛拉顿身躯和面部;马拉身体松弛无力,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
情,胸口流血,他下垂的右臂突破无情的水平线,他的左手仍握着那谋杀者得以进屋的信,凶器被抛在地上。

其用色明快且单纯,写实的表现方式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

右下方摆放着一个木箱,作用不小,它填补了整体画面的空缺感,而且恰到好处,不会显
得多余。

这种种都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

高英第二册 马拉喀什

高英第二册 马拉喀什

• para1 'as the corpse went past....rushed after it' makes the scene more vivid • para2'they are merely wrapped in a piece of rag...like a derelict building-lot'describes the scene of the burial concretely • para2 the last sentence shows the pessimistic truth about the burial • para3 uses a lot of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rhetorical question,alliteration and euphemism to show sympathy
poor people cultivating the poor soil
• para 16 the first sentence'all people who work with their hands are partly invisible,and the more important the work they do,the less visible they are.'discloses the fact that people in Marrakech are both poor and on the low social status. • para 17 'what does Morocco mean to a Frenchman?...or to an Englishman?'shows the ruthless colonialism .

经典翻译欣赏(二)——段落8

经典翻译欣赏(二)——段落8
经典翻译欣赏(二)——段落8
1. It was a day as fresh as grass growing up and clouds going over and butterflies coming down can make it.It was a day compounded from silences ofbee and flower and ocean and land, which were not silences at all, but motions, stirs, flutters, risings, fallings, each in its own time and matchless rhythm. 译文:绿草萋萋,白云冉冉,彩蝶翩翩,这日子是如此清新 可爱;蜜蜂无言,春花不语,海波声歇,大地音寂,这日子 是如此安静。然而并非安静,因为万物各以其特有的节奏, 或动,或摇,或震,或起,或伏。 译文:绿草萋萋,白云冉冉,彩蝶翩翩,这日子是如此清新 赏析:四字词语的堆砌使用,加上排比句式,给译文带来了一 可爱;蜜蜂无言,春花不语,海波声歇,大地音寂,这日子 种结构上的均衡美和节奏美。优美动感的词语,更让译文生色 是如此安静。然而并非安静,因为万物在以各自特有的节奏 不少。 和无比美妙的韵律,或动,或摇,或颤,或起,或伏着。
我爱我的那个“丽”,可爱迷人有魅力;我恨我 的那个“丽”,要和他人结伉俪;她文雅大方又 美丽,和我出逃去游历;她芳名就叫爱米丽,家 住东方俏佳丽。 (《翻译批评散论》,马红军译)
自译:
我爱情人那个“情”,因她长得特柔情;我恨 情人那个“情”,因情乡里。
2. 狄更斯的小说“David Copperfield”第22章中的一段文 字游戏: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I love my love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ticing; I hate her with an E, because she's engaged. I took her to the sign of the exquisite, and treated her with an elopement, her name is Emily, and she lives in the ea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拉喀什》汉译文之对比赏析作者:肖一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7期摘要: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制作的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内容丰富具体,其课文翻译被不少《高级英语》辅导书所引用,在高校英语专业师生中使用广泛。

其中,散文《马拉喀什》的译文自然流畅,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对比刘沁秋与赵勇合译的《马拉喀什见闻》,二者在遣词、炼句两个方面各有优劣得失,体现了英汉翻译“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特点。

关键词:《马拉喀什》遣词炼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113-03散文《马拉喀什》是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作品。

作者运用素朴的语言、精选的词句,直观地描摹了他在马拉喀什期间的部分所见所闻,真实再现了殖民地人民贫苦的生活状况,揭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罪恶。

《马拉喀什》语言简洁清晰,生动逼真,作为英语语言使用的典范被选入张汉熙先生主编的《高级英语》教材。

这篇散文的中文翻译有不少版本。

其中,湖北教育学院网站精品课程中的译文自然流畅,在高校英语专业师生中广泛使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比刘沁秋与赵勇合译的《马拉喀什见闻》,本文拟从遣词、炼句两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赏析,并结合翻译的技巧方法提出一些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大家参考(以下分别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译本与刘沁秋、赵勇合译本简称为版本一和版本二)。

一、遣词词语是语篇构成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承载者传达信息、情感、文化、语言风格的功能。

语篇翻译过程中根据语境斟词酌句是成功完成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

遣词时应注意词语的增减、词义的选择和文学用语的特殊性。

1.词语的增减增补与省略是翻译中最为常用的变通手段,增补也好,省略也好,基本原则在于增词意思不多,减词意思不缺,从而达到意义更加明确,文字更加通顺的目的。

散文《马拉喀什》开篇由一个长句构成:“As the corpse went past the flies left the restaurant table in a cloud and rushed after it,but they came back a few minutes late.”版本一:一具尸体抬过,成群的苍蝇从饭馆的餐桌上嗡嗡而起,追逐过去,但几分钟过后又飞了回来。

版本二:一具尸体抬过,黑压压的一团苍蝇旋即从饭店餐桌上嗡然而起,追逐过去,但不一会儿,又飞回了餐桌。

两段译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词组“in a cloud”的翻译。

由词义可知,这个词组运用暗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苍蝇数量之多,数也数不清。

版本一用“成群”一词略显平淡。

版本二用“一团”形容苍蝇的状态更贴近喻体“cloud”的形象,同时加上“黑压压”一词让读者从视觉上真切感受到餐馆肮脏污秽的环境。

翻译者在这里就用到了增词翻译的方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多不同,包括词汇使用、句子结构等,翻译时经常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这样一来,不仅使译文更加通顺并且也在表达原文意思方面更加忠实准确,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根据不同情况,增词译可分为语义增补、语法增补和修辞增补。

“黑压压”和“旋即”分别作为形容词和副词修饰句子主语,属于修辞增补,增强修辞效果,使译文更加达意顺畅。

与增词译相对应的是省略译,也就是将原文中的有些词省略不译,使译文符合汉语的习惯。

但要注意的是减词不减意。

例如:“Except for a day or two after the rare rainstorms there is never enough water.”版本一:除了较为罕见的暴雨之后紧接着的那一两天外,这地方总是缺水。

版本二:除非下上几天罕见的暴雨,否则水永远都不够用。

后者翻译时省略了“a day or two”,表面上使句子更加简洁,却失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甚至会给读者造成这样的误解——只要下几天暴雨,水就足够使用。

但版本一略显冗长,不妨改为:除了罕见暴雨过后的那一两天,这地方总是缺水。

2.词义的选择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现象,有些词还带有某种特定的感情色彩,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选词的准确性。

“As the Jews live in self-contained communities they follow the same trades as the Arabs,except for agriculture.”版本一:犹太人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里,他们从事阿拉伯人所从事的行业,只是没有农业。

版本二:由于犹太人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它们像阿拉伯人一样做小生意,只是不务农。

“community”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里的解释为:“the people living in one place,district or country,considered as a whole.”根據这个解释,“community”按照意义范围的不同可以翻译为社区、团体、集体、社会。

根据文章背景,我们知道马拉喀什的社会组成包括犹太人、阿拉伯人、欧洲白种人等。

由于宗教和种族的习惯,犹太人聚集在某个固定区域生活,因此把“community”翻译为“社区”是最恰当的。

又如:“four or five thousand men in all,winding up the road with a clumping of boots and a clatter of iron wheels.”版本一:总共大约四五千人,正靴声橐橐,车声辚辚地蜿蜒前行。

版本二:约有四五千人,顺着道路蜿蜒前行,不时传来阵阵沉重的脚步声和铁轮清脆的碰撞声。

前者虽然找到了合适的四字成语对应翻译,但是“靴声橐橐,车声辚辚”八个字均出自文言文,并非常用成语,略显生涩。

过于“汉化”的翻译破坏了原文的异国情调,这句话还是如实翻译为好。

有些词语则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对原意进行调整或略微改变。

这就要求译者在词义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克服语言、文化及审美造成的差异,将原文的风格准确地传达到译文中来。

文章在描写犹太人争抢香烟的过程中有这么一句话:“Even a blind man somewhere at the back of one of the booths heard a rumour of cigarettes and came crawling out,groping in the air with his hand.”版本一:甚至连一个盲人听到这讨烟的吵嚷声也从一个摊篷后面爬出来。

伸手在空中乱摸。

版本二:甚至不知道待在哪个黑洞里的盲人也听到关于烟的传闻,爬了出来,伸出一只手在空中摸索着。

“rumour”的意思为谣言,指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通过上下文我们得知人们讨烟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场面非常混乱嘈杂,因此在洞穴似的集市上掀起如此波澜,应该是吵嚷声快速吸引了盲人,而不是谣言的传播。

又如:“When a family is travelling it is quite usual to see a father and a grown-up son riding ahead on donkeys,and an old woman following on foot,carrying the bagg age.”版本一:每当一家人出门远行时,往往可以看到父亲和已经成年的儿子骑着驴子在前边走,而一个老太婆则背着包袱步行跟在后面。

版本二:举家迁移的时候,往往可以看到父亲和已经成年的儿子骑着驴子在前边走,而一个老妇人则背着包袱步行跟在后面。

“travel”本意为旅行,带有休闲的性质,直接翻译显然不合适。

在生产落后的马拉喀什,人们常常因为自然原因被迫迁移,并没有固定的住所,而“远行”又留有回归的可能,所以版本二的翻译更符合实际情况。

此外,在词义的选择上不论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译文还是刘沁秋、赵勇翻译的《马拉喀什见闻》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译。

例如:“An Arab navvy working on the path nearby lowered his heavy hoe and sidled slowly towards us.”在《马拉喀什见闻》中,此句话被翻译为:一个在附近路上干活的阿拉伯筑路工人,扛着锄头,缓缓地侧身朝我们走过来。

译者把“lower”翻译为“扛着”显然不正确,应改为“放下”锄头。

又如:“He works the lathe with a bow in his right hand and guides the chisel with his left foot,and thanks to a lifetime of sitting in this position his left leg is warped out of shape.”版本一:他右手握弓开动车床,左脚引动旋刀。

由于长期保持这种姿势,左脚已经弯翘变形了。

版本二:开动车床时他右手握弓,左手固定雕刻工具,由于一辈子都保持这种姿势,他的左腿已经扭曲。

这两段译文都有明显错误。

前者把“leg”译为脚,意思上说不通。

后者把“guide”译为“固定”也是不合适的。

“guide”作为动词时有两个意思:show the way;direct or influence.这是一个富有动态意义的词语,应该将其引申译为“引动”。

“How long before they turn their guns in the other direction?”这句话常被译为:他们倒戈相向的日子离现在还有多远?这样翻译是非常不恰当的,问题在于译者没有弄清楚“倒戈相向”的意思就生搬成语,违背了原文的本意。

“倒戈相向”出自《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为:还有多久,他们会掉转枪口对着我们呢?3.文学用语的特殊性在英译汉的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原文的生动性,又要注意文学用语的特殊性。

如果没有特定语境的要求,应避免使用太过口语化、方言化的词语。

在这一方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对《Marrakech》的翻译就略显粗糙。

例如:“Ah,that's only for show!They’re all money lenders really.They' re cunning,the Jews.”譯文:“噢!那不过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的。

事实上他们都是些放债获利的富豪。

这些犹太人就是鬼得很。

”译者把“cunning”译为“鬼得很”,虽然意思差别不大,但太过方言化的表达不适合书面用语,不妨译为他们“狡猾得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