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体育教学实践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学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研究——以上海市建平中学《心理游戏》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为例

上海市建平中学张晓冬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谭和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很多学校开设了

学校心理辅导课程。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需要、提高学校心理辅

导的效能,本文以上海市建平中学探索《心理游戏》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为例,对基于新课

程理念的中学心理辅导校本课程与教材开发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心理游戏

1前言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文化氛围的斑驳杂糅,波及校园,带来的是生活态度、人生理想、价值取向的建构与重塑,原有秩序的固定形态被动摇、被冲击,学生心理有时新奇又迷惘,有时惶惑焦虑又手足无措。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急切呼吁能有一种教育协助学生健康发展和促进学生更好适应社会。

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理念主要有:(1)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沟通,是对话;是

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师生与教材的对话。(2)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3)教学应是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课程

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机贯串于教学全过程。(4)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学校心理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接纳,各级各类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及准实验研究也呈如火如茶之势,同时,政府对心理教育也倍加关注,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地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内容之一;1999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并就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原则、方法、途径、师资培养、组织领导等问题做了具体布署;200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纲要也对心理教育

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途径方法、组织实施等进一步提出要求。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兴服务,已在很多校园悄然生光发热,一些中学心理辅导教师也正在承担学生心理辅导的责任,他们有的致力于个别心理咨询,协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有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的有关理念,介绍心理调节的相关方法,还有的根据学生需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协助学生在心理健康的某方面加强认识。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来看,目前普遍使用的几套教材,都遵循传统教材的体例框架结构,看起来面面俱到,但是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发现使用这些教材,还是很难真正适用于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真实想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课程管理指南》明确提出学校应“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并对校本课程开发程序和实施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心理辅导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使校本课程开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课改方案赋予了学校开发课程的自主权,很多学校心理老师在这样的契机下也开始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方面的选修课程,如学习心理指导,生涯发展辅导、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等。作为研究者的我们,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探索,发现有一种新型的心理辅导课程形式学生似乎更容易接受,那就是心理游戏,一个游戏设计得好,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学生获得合作体验、情感体验等,在参与中相互了解与理解,相互学习与成长,教师作为游戏的设计者和引领者,通过学生的参与更真实了解学生并适时协助学生发展各种心理品质,进而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很多时候教学相长,教师其实也是参与于其中的一员,同样也获得了心灵体验和成长,这对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研究希望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设计开发适合中学生的《心理游戏》校本课程,通过实践开发出一套相对成熟的《心理游戏》教材,对同样在实践中摸索的教育第一线的心理辅导同仁起一定参考作用。同时,诚邀高等师范院校(如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也为高校师生创造实践、实习的软环境,并共同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心理校本课程相关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

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方案。

心理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相关课程标准过程中,通过对本校学生心理发展需求进行科学评估,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方案。

心理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在对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由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按照学校课程管理条例,自主进行的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开发。

心理游戏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心理游戏为参加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团体气氛,使成员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社会支持力量。心理游戏可以互相支持,集思广益,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人。心理游戏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和辅导,对于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 关于学生对心理方面课程需求的调查结果

2010年9月,研究者对高一年级共507名学生和高三学生共490名学生进行了开学初学生心里现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99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97份。对全部数据使用exel2007以及spss16.0处理。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学生都比较喜欢游戏活动的形式,且高一高三不存在明显差异,他们最不喜欢的是同学讨论形式。当然,高中生也都是比较理智的,从选择“视具体内容形式而定”的比例看来,部分同学并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而是希望教师根据内容使用适当的形式来呈现。

图1 学生对心理课形式的偏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