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

合集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行业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中,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进。

因此,基于OBE(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必然选择。

OBE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

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OBE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来实现: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和加强学生评价。

首先,调整课程设置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新工科背景下,应该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专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应该注重培养软件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等,以适应行业的需要。

其次,优化教学方法也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兴趣。

而新工科背景下,应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和团队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软件工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三,在实践教学方面,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新工科背景下,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应用,对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

软件工程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技术之一,培养具备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提出一种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创新人才。

2. 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软件工程领域具有深厚专业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技术知识和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培养计划3.1 专业课程培养在专业课程方面,学生将学习软件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等。

教学内容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

3.2 创新实践培养创新实践是培养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参加编程竞赛、参与开源项目等方式,锻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验室、科研平台和项目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支持。

3.3 实习实训培养实习实训是培养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

学校将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学生将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习实训过程中,学校将安排导师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指导。

3.4 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是培养软件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学生将通过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成果。

学校将提供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选择具有实际应用和创新性的课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4. 培养成果评估为了评估培养方案的效果,学校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

评估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估。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
问国际前沿立标准,增强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
新工科建设:北京指南
《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
新理念选题 新结构选题 新模式选题 新质量选题 新体系选题
• 新工科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 新经济对新工科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 • 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分析 • 面我向国新工经程济教的育工改科革专的业历改程造与升经级验路分径析探索与实践 • 多学科交叉复合的新兴工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 新理工科科衍多生方的协新同兴育工人专模业式建改设革探与索实与践实践 • 多工学科科专交业叉设融置合及的动工态程调人整才机培制养研模究式与探实索践与实践 •• 新新兴工工科科人专才业的人创才业培能养力质培量养标探准索研制 •• 新新工工科科基个础性课化程人体才系培(养或模通式识探教索育与课实程践体系) •• 面工新向科工新优科工势高科高层的校次工新人程工才实科培践建养教设模育进式体展探系和索与效与实果实践践平台构建 • 面综向合新性工高科校建新设工的科教建师设发进展与和评效价果激研励究机制探索 • 新地型方工高程校教新育工信科息建化设的进探展索和与效实果践研究 • 新工工科科专专业业类评教价学制指度导研委究员和会探分索类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建设: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
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 研讨会,发布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10条)。
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 研讨会,发布《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7条)。
本人在会上做了大会报告:《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计算机 +”专业《的新新工工科科建人设才行培动养路模线式“改天与与挑挑战战的的可可持持续续竞竞争争力力
全球化高等教育竞争与不平衡的形势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摘要: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发展,软件新技术与新服务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因此,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也走向了新的历史时期。

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与国家发展需求和业态发展方向相适应,为国家培养一批人工智能时代迫切需要的工程技术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1高校软件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1.1扎实的专业素养任何实践都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因此在进行高校软件工程人才教学培养时就要注重学生对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时遇到操作性问题,可以迅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据此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1.2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任何问题的关键前提是能够清晰分析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具体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发生的过程,将其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来。

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软件工程专业应用人才具备很强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满足特殊行业的实际应用需求。

1.3触类旁通的知识应用能力根据机器学习领域得出的相关经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对新鲜样本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以理解为对同规律的学习集合数据以外,经过训练网络也能得出适合的输出结果。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毕业后需要面临的应用工作场景,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是指软件工程应用人才可以通过发挥其自身精通的行业技能,通过分析行业问题之间的共通之处,运用软件工程应用知识触类旁通地用来解决相关行业产生的具体问题[3]。

简单来说,软件工程应用人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类推转化能力。

1.4与时俱进的创造能力在过去十年时间里,软件工程的发展速度惊人。

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逻辑学等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且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技术优势带动传统行业的进步。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OBE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OBE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OBE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新工科;OBE;人才培养;软件工程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1.1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17年2月2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正式启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建设项目。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高校培养出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标》的制定遵循三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学生中心。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

二是突出产出导向。

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

三是突出持续改进。

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等院校应依据《国标》加快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培养目录重新定位,对现有工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或者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的美国,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是目前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OBE模式重点强调教育范式由“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根本转变、教育活动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移,我国将OBE 教育理念贯穿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始终。

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普及,软件技术类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许多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实践能力,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如何培养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

充分理解软件开发的原理、技术框架和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通过学习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数学、数据结构、算法等,以全面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

其次,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应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和组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进而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各类实践项目,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此外,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也需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软件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新的工具和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开源项目、挑战赛和实践项目,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我驱动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导师制度。

通过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趋势,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与学科相关的问题。

导师制度可以提供学生与专业人士的交流机会,学生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学习,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最后,培养软件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需要学校和企业加强合作。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等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工作机会。

同时,政府和产业界也可以加大对软件技术类专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践项目和培训机会,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资源。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等教育2019 年 5 月162可在学位委员会审议后,将创新创业成果折算为学分。

这一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活动。

此外,校企之间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合作培养机制。

合作培养机制应当是双向互动的,合作企业需要明确自己对于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并且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意见,还可以选择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或者是毕业导师。

这样学校便能够结合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负责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老师进行培养时也会有明确的依据,师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2.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是通过课程传递的,所以应当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添加创新创业教育模块,还要将这一模块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应该根据“启蒙引导—认知教育—通识教育—专业实践—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在新生入学时便开展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可以使新生更好的了解软件行业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跨学科研究情况,这样能够帮助新生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其有更强的创新热情。

(2)进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尤其是经济管理课程,能够使学生对于新经济人文元素有更深入的认识,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去参加高年级创新创业大赛,积累比赛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重点学习该方面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参赛做好准备。

(3)重视大学生的实践培训工作,进行专业的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4)选择创新创业潜力较高的学生参加工作室并进入孵化基地,使用校企联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3.建立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实践平台创新是以实践为前提的,同时又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实践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

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培养,搭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活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强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这使得软件工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

研究和探讨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加强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对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新工科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而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应用能力培养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和探索,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为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反思和改进。

当前我国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教学方法单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等。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出原因所在,为改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背景与意义体现在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推动。

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研究和探讨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有助于推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软件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研究和探讨新工科下软件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高校关注的焦点。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年25期师资·人才高教学刊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郇正良,禹朴勇,朱向彩,朱笑荣,杨德运(泰山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山东泰安271000)一、概述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3年首次提出了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也就是说,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同时存在着8种相对独立的智能:语言方面的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相关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方面的智能、自知智能、人际交往型智能和认识自然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个体身上的组合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可能在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对应天赋,但在其他的方面则可能资质平庸甚而水平很低;有的各种智能可能都一般,但如果智能组合得当,会在某些领域或解决一些问题时则较为出色。

智能发展方面,环境影响特别是教育教学的影响起到重要作用[1]。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各种智能的本身没有优劣之分,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智能组成,有方向的个性化培养和发展;每个个体如果认识了自己的智能组合都可能从潜在的天才变成真正的天才。

而个性化培养就是发掘潜能、培养成才的有效途径。

很多高校都很重视个性化教育教学并采取很多具体方法措施,比如牛津大学的学校导师制、东京大学分阶段教育教学模式等,他们在个性化培养上,都具有国际性的示范意义,采用个性化培养方法是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个性化教育政策和问题现状正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有差异的进行教育,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要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能力突出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越来越多的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我国非常重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第二条对应的“工作方针”部分讲到:“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规划纲要文件中多次提到一定要去因材施教,一定要把全面的发展与个性发展相互联系并统一起来[2]。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新工科发展的推进,人才培养成为了关键问题。

在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培养具备宽阔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 培养宽阔视野:应该开设多元化课程,包括工程实践、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方面,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 培养创新能力: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设创新实践课程、创新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实践能力: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实践培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强化产业联接:应该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开设产学合作课程、实践基地、实习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发展和实践需求。

总之,在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注重学生的宽阔视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以培养出具备复合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新工科人才。

- 1 -。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知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软件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原理、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实际操作的技能,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开发高效可靠的软件产品。

3.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有效地合作解决软件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环节1.课程设置:设置一系列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

同时,增加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等。

2.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增加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比重。

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实训,使学生了解真实的软件工程项目和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5.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评估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培养情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 新创 业 教育 要求 教师 不仅 具有 精通 的专业 理 论 ,而且 具有超 强 的实践 技 能.但 当前 吕梁 学 院 的创 新创 业课程由校内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承担 ,他们大多无管理经验和创业经历.因此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实 践 经历 欠 缺成 为 开展创 新创 业教 育 的绊脚 石 . 1.3 课 程 设 置和教 学方 法不成 熟
在新 工科 背 景下 ,吕梁 学 院软件 工程 专业 在培 养学 生 创新 创 业教 育 方 面 ,体 制 机 较 大 的挖掘 和 提升 空 间. 1.1 创 新创 业保 障体 制机 制 不完备
吕梁 学 院对 于创新 创业 有相 关 的体制 机制 ,但 仅仅 作 为学校 其他 职能 部 门的 附加职 能 ,如大学 生 就业指 导 中心、学生处、教务处等 ,未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服务 中心 ,监督力度不强,执行力薄弱 ,难以在全校形成有 效 的资源 聚合 . 1.2 创 新创 业 师资 力量 薄弱
任 何脱 离实 践 的创 新创 业教 育都 是“纸 上谈 兵”.目前 ,创 新创 业经 费 投 入不 足 ,学校 实践 实训 硬 件条 件 短缺 ,实践基 地建设 正 在起 步 阶段 ,处 于理论 与实 践相 分离 、观念 与行 为相脱 节 的状态 .学生 自主创业经 费 和 信息渠 道 等资源 有 限 ,导致无 法满 足 国家对 大学 生创新 创业 教育 的要 求. 1.5 创新 创业 大赛成 果 转化路径 缺 失
在优化现有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将创新创业体制机制 、课程体系和实践平 台有机结 合 ,使培养的人才集知识 、技能和素养于一体 ,构建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如图 1
(ZRQN201613)。 作者简介 :高 文莲 (1968一),女 ,山西临县人 ,副教授 ,研究方 向为 网络信息安全 、数据挖掘 、计算机应用 。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第 2 期2020 年 2 月 10 日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中图分类号:G64288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张贤坤,苏 静,王 怡(天津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 300457)摘 要:分析“新工科”建设内涵,研究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构建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结合天津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阐述近几年的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为探索地方院校“新工科”背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有益尝试。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产教融合;协同育人1 背 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为了应对美国制造业危机提出“再工业化”口号;2011年汉诺威博览会首次提出了“工业4.0”概念,两年后德国将其纳入国家战略。

自此,世界正经历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第4次工业革命时代。

为了应对第4次工业革命,我国于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教育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已取得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卓越计划”的升级版,即“新工科”建设[1]。

新工科要求调整和转变学科专业建设思路,从适应产业需要转向满足产业需要和引领未来发展并重,拓展和提升工程教育改革内涵,将工程教育改革拓展到多学科交叉领域、提升到国家战略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按照这种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和新的工程教育改革内涵,继续深入实施“卓越计划”。

“新工科”概念一经提出得到教育界积极响应,经过“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国范围内掀起新工科建设的热潮。

2 问题和需求“新工科”既指建立新的工科专业,也包括对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HE1022);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71005701B);天津科技大学“十三五”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8JGYB016,2018JGYB017)。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本文转自:计算机教育0 引言长久以来,在我国软件工程专业人力资源市场中有这样的现象:企业招聘不到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才,毕业生不能入职自己心仪的企业。

这是由于软件开发是一项工程性活动,从业人员必须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按照工程的客观规律来实施。

入职这个行业的毕业生既要掌握专业工程技能,还要具有很强的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毕业生才可能有效参加多人合作的大型软件工程项目。

高校有必要反思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IT行业技术发展、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在人才培养的供给端进行转型升级,满足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1 高校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建设目标。

这些目标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师来实现,因此,教育部在2010年6月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目的是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达到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1]。

计划提出以来,有多所工科院校、综合大学加入,他们共同摸索有效的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工程人才的需求。

然而,笔者调研发现,有些学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融合育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虽然有相当数量的大学参加了“卓越计划”,但在落实培养方案时,往往不能突破传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知识结构,存在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体系、实践课时占比较低、学科前沿和新技术进课堂难以保障等问题,造成了社会需求和培养毕业生能力脱节的现象。

1.2 工程教育理念不够不少高校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在课时设置、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都存在轻视甚至忽视的现象。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系统 能力培养探索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 • 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的重要
性 • 构建软件工程系统能力培养体

目录
• 提升软件工程系统能力的途径 与方法
•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教育
新工科背景介绍
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等方式,提 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
倡导跨文化交流
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跨文化交流 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锻炼
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和创新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和竞赛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
提倡创新创业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为未来 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与分析
01
案例一
某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成功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
软件工程师。该案例详细介绍了合作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
的经验。
02
案例二
某团队开发的软件项目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经验包括跨学科合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加符合 新工科背景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具有 新工科背景和软件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有效的
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技能、思维能力和知识有
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发明新产品和技术能力的
新型人才。

新工科背景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有关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开发新产品、研
究新技术以及将应用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因此,该研究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针对新工科背景的特点,从
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它既可以满足多学科交叉的
培养要求,又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终形成一种能够让学
生学习技能、理论、综合运用技能、研究技术、应用知识等能力,有
效培养新型人才的模式。

当然,在构建这样的模式的同时,该研究还
将注重学习体验的改善和教学资源的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
习能力,更好地推进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首先,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加强软件工程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师具备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

此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跨学科交叉培养的策略也被提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改革,地方高校能够培养出适应“新工科”要求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领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新工科”的时代,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和行业要求。

为了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经验和跨学科素养的软件工程人才,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1目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局限性1.1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多样。

目前的课程设置在软件工程专业中较为固定,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

大量的理论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缺乏实践的锻炼使得学生在真实的软件开发项目中遇到困难时难以应对,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无法给予学生最实用的教学指导。

此外,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不足,缺乏跨学科的教学团队,难以提供综合性的教学服务。

1.3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充分目前,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虽然一些学校设立了实习和项目实训环节,但实践教学的时间和质量有限。

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感受到软件工程实践的挑战和机遇。

这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往往缺乏经验和信心。

1.4缺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了解行业需求,并有助于促进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然而,目前地方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双方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存在困难,制约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深度。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浪潮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行业正带动着经济发展。

软件工程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当前,软件工程人才紧缺,这也使得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软件产业的贡献因素,也是国家实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未来,软件工程师将会更加紧缺。

因此,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努力加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企业招揽更多的合格软件工程师。

要想让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的学习更有效,同时也要关注大学课堂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必须注重以实践为主的教学计划,以及如何借助当前的技术环境来实施实践活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开展针对软件技术发展的统筹合作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软件技术。

有效培养软件工程师还需要给教学提供良好的改善思路,最好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实践,把实际应用与论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备不断进步的能力,不断更新,以便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此外,大学技术研究所和社会实践部门也应该共同努力共同努力,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探索软件工程教育的新路径,进一步提高软件工程师的能力,促进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

总体来说,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应该集结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各方力量,组织各种形式的有效培训活动,从细节上加强软件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完善软件工程师的技术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满足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软件工程人才培养还需要在大学院校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软件领域的科研、设计、咨询及管理类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软件工程技术问题,锻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解决能力,从而实现软件工程的技术提升。

另外,大学也要努力与企业实施双向交流,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技术活动,利用企业在软件开发、设计、集成和测试的实际技术项目和经验,等,使学生接受实际的项目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术能力,从而为企业服务。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特色专业,产教融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新工科”就是要培养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但对照新工科的特点和对软件工程人才的核心和基本素质要求,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专业建设理念陈旧,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该专业限于理念、师资、实验等条件限制,不能及时融入经济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与前沿地带、服务于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人才培养体系与软件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模式老化。

该专业沿袭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不是以培养能力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主而不是结果过程相结合。

3)产学研协同办学机制缺失,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不强。

校企合作及科教融合深度不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还有待加强,不能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协同创新需求。

同时,师资队伍多来源于科研型高校,重学历轻实践,比较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4)学科培养机制创新不够,不能有效支撑新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本校“大学-学院-系部”的组织结构限制了跨学科的交流和融合。

但用软件技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不仅需要较坚实的数理基础、软件工程知识和技术,还需要管理学、心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基于以上问题,结合本校发展,探索出适合本校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2)课题界定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厅函[2017]33号) 对新工科的“新”界定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和分类发展的新体系。

显然,5个“新”都以高等工程教育要适应国家面临新时代新经济的发展为依据,背景就是遵循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支持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倡议“人工智能”等国策,为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好人才储备,培养能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工科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7-1423(2019)27-0063-04DOI:10.3969/j.issn.1007-1423.2019.27.013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袁嵩,许文锐(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430065)摘要: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实践地位以转移教学培养重心,明确人才定位以摆脱培养误区,以创新成果为导向鼓励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加强产学结合以开放实践视野一系列解决问题、配合新工科建设的思路,给出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新工科建设所需的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No.2018Z008)0引言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对于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加垂青于工程实践的本领。

所以对于新工科建设,实践教学无疑是达成这一建设要求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针对软件系统的工程化开发实践,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软件工程知识,运用所学到方法和技术来开发软件系统,并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感悟,积累经验,提升能力[1]。

新工科建设给予了软件工程专业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即以培养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产学合作,实现以人才为中心的办学制度[2]。

今天,软件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在新工科背景下,为软件产业培养人才的软件工程专业应当重新审视自我,认识到自身教学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国家软件产业创新实践型人才稀缺的现状下,软件工程专业更应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现有的问题软件工程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1)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创新积极性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方式以教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课教师负责所有的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教学负担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且不能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而忽略实践,考试成绩作为了唯一的课程评价标准,学生也没有足够自我发展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学生感觉内容抽象枯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那么对于实践中的创新活动就更加缺乏积极性。

(2)实践教学具有封闭性在现行的实践教学中,还是保持着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即老师讲,学生听。

因此,学生所获得的支撑实践的教学资源基本全部来自于老师,而难以从其他的渠道得到可靠的信息。

这种封闭性就导致现有的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所进行实践的项目可能也缺乏前沿性,导致实践教学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

(3)工程教育思想不足目前在软件工程的专业教育中,还没有把工程教育的理念当作根本,尚未将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作为必定的任务。

在各项考核、教学、实践培养中都有忽视创新培养的现象。

大多数学生都以考核过关作为一门课的终极目标,因此往往只追求理论知识考点而忽视了工程本身所需的实践能力。

(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软件人才必须能够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新工科建设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精英的软件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学校与一线企业的合作教学非常重要。

但如今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进行得并不够深入。

往往高校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交给企业来做,将评判成绩的权力下放给企业后就不再过问,仅仅最后回收企业的评分,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高校与企业没有太多交流。

这样往往导致学校的理论教育和企业的实践教育结合不紧密。

(5)人才培养定位模糊现在高校中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课时较多,实践课时相对较少,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像是理论型人才并非工程型人才。

学生大多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技术并不熟悉,无从谈起实践与创新,难以成长为工程型人才,这与新工科建设对软件工程专业的目标与方向不符。

2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重点还在于课本,学生学习的大多还是理论性的知识。

但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最被看重的是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用优化的方案解决问题,以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还应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4]。

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思路如下:(1)加强实践教学的地位当前的教学重心仍然在理论教学上,处于较边缘地位的实践教学应当得到合理的重视,实践教学计划应该像理论教学计划一样拥有全套的、长时间的计划。

平时的实践课程不应该只是理论课程的附属课程,更应该独立开课考核。

本科后几年的实践应当要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

对实践考核的重视程度至少应当提升到与理论考核相等的程度上。

如此就可以把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重心从理论教学转移到实践教学上。

(2)明确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定位当前模糊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明确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定位,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同时,应该增强本科学生对于工作交流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培养与考核,将学生的培养计划全力导向工程型人才,不以培育科学家的方法来培育工程师,满足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3)加强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与开放性在新工科建设提倡“产学结合”的今天,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与企业的关系比以往更加密切,不能持续当前企业与学校浅层次合作的状态,必须加深两者之间的紧密合作。

尽可能将企业的业务评定标准作为实践课堂的评定标准,用企业安排工程的方法安排实践任务。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堂应当开放,应该学生自主寻求资源,不应过度依赖教师。

实践应导入多方力量,特别是企业的指导,以促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多元化教学。

(4)鼓励创新软件工程专业应重新审视原本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教育思路,在创新成果上多加重视。

最好形成以创新成果为成绩,以创新成果为标杆,以创新成果作为考核的鼓励创新模式。

除了体制改革以外,对学生的启发式教育也应跟上,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会创新,在课堂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3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改革举措(1)采用多样化教学调动创新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些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提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创新的积极性。

MOO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网上在线的多人交互课程。

在MOOC中,学生能获取比以往更多的知识。

比起更新换代缓慢的课本资源,MOOC教给学生的知识更新,更加前沿,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已经成立了CMOOC慕课联盟,各大高校实现MOOC化教学并不困难。

现在,翻转课堂已在全国一部分中小学实行,高等教育作为更加开放自由的教育,也应该学习借鉴。

在翻转课堂上,学生占领了课堂的主体地位,需要更积极的态度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于创新的思考也会随之变多。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当前的实践教学中,学校与企业的接触面不够大,对于彼此的教学计划并不了解。

因此,在传统的教师队伍中,应该加入企业导师的位置,让校企之间的教学深入交流、深入融合,学生平时的实践教学也能够达到企业的标准,与社会生产接轨。

在教师团队中,不仅要有学校教师负责理论和验证性实验,也要有企业教师教授企业级开发。

理论教学、动手实践、企业级开发三个方面都要硬。

除了校内学习外,目前出现了顶岗实习这一新的实践方法。

让学生在企业中完全负责一个岗位,独当一面,能够促进学生迅速地熟练业务,把自己所学的东西融入工程实践中,从而成为创新实践型人才。

(3)鼓励订单式培养,做开放式的实践教育部自2014年起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意在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5]。

企业可以采用订单式培养,即用自己的人才理念和招聘计划来培养本科生,让本科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回报企业。

高校可与对口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向一个特定方向培养人才,毕业后为企业的方向服务。

这种方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并且始终与企业最前沿的方向接轨,解决了封闭性实践的问题。

这样培养的人才一定能将知识熟练运用到工程实践中。

(4)制定以工程思想教育工程型人才的方案以培养工程型人才为目标,开展教学时要贯彻工程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四年中的实践项目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采用迭代的思想来安排:第一年,进行认知性的实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掌握怎么样的能力,为将来四年的实践学习做准备。

第二年,着手课程设计的工作,即关于整个课程理解和掌握的综合任务。

在此项目中,学生会认识到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不同,力求能够融会贯通的使用平面化的一般知识,将其变成自己的操作经验。

第三年,开始大型的综合性项目,结合几乎所有所学,力求贯通知识,不让知识成为碎片化的东西。

第四年,开始企业级的项目,提早认识生产前线的态势,努力锻炼成为工程型人才。

4结语在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分析了软件工程教育存在积极性难以调动、人才定位不够准确、实践活动封闭、校企合作不足等问题后,提出了提高实践地位、明确人才定位、开放实践活动、以创新为导向进行教学的思路,并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能力强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1]毛新军,尹刚,尹良泽,张春元,毛晓光.新工科背景下的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建设: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8(07):5-8+13.[2]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9.[3]谢雅,王京文,唐志航,曾赛峰.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8(04):35-38.[4]傅雷扬,饶元.新工科背景下软件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116-117+128.[5]言十.论新工科建设及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科的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8(06):1-5.作者简介:袁嵩(1976-),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许文锐(1998-),男,湖北武汉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收稿日期:2019-08-06修稿日期:2019-08-23Training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under the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YUAN Song,XU Wen-rui(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65)Abstract:For the problems that make it difficult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to train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the thinking of improving the status of practice to transfer the focus of teaching,clear talent positioning to get rid of misunderstanding of training,encourage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exercise of innovation ability,promote Industry-university combination to widening the vision of the practice which solve prob⁃lems and cooperate with New Engineering is put forward.The specific measure which reform existing teaching models and train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needed by New Engineering is given.Keywords:New Engineering;Software Engineering;Talents Training(上接第54页)Curriculum Reform fo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Based MethodologyZHUANG Jia-jun,WANG Qian(College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510225)Abstract:Proposes a new teaching reform methodology for the cours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By the combination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the program of cultivating talents,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re-adjusted and optimized,matching with the demonstration and analysis of teaching cases.In addition,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earning the course is improved by carrying out the comprehen⁃s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image processing systems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The implementation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teaching reform methodology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but also build up a good basis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both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Keywords:Digital Image Processing;Teaching Reform;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